㈠ 農村污水處理過程中選用什麼類型的格柵
農村污水處理建議選用GSLY回轉式格柵除污機,回轉式格柵除污機是一種可以連續自動攔截並內清除流體中各種容形狀雜物的水處理專用設備,在污水處理前部工序中,攔截、清除各種固體顆粒物、漂浮物等。
回轉式格柵除污機,格柵可分為細格柵和粗格柵,耙齒柵隙分為1mm、3mm、5mm、10mm、20mm、30mm、40mm、50mm等各種規格,柵條間隙根據污水種類、流量、代表性雜物種類和大小來確定,一般選取范圍如下:機械清柵:3~25mm;人工清柵:5~15mm;篩網:0.1~2mm。如在大中型污水站,應設置兩道機械格柵:第一道為粗格柵:10~40mm,第二道為細格柵:3~ 10mm(大型污水處理廠推薦15mm+4mm組合)。在小污水站,設置一道格柵即可,柵條間隙應為3~15mm(粗格柵用人工格柵可以選15mm,機械格柵推薦用5mm)。
㈡ 格柵設計要求有哪些
格柵設計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柵條間隙的確定:
格柵設置的必要性:
柵渣量的考慮:
機械格柵的配置:
工作區域的設計:
動力裝置的保護:
通風設施的設置:
吊運設備的安裝:
這些設計要求旨在確保格柵能夠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漂浮物等雜質,同時保證格柵自身的正常運行及工作人員的安全。
㈢ 污水處理廠設計計算書,非常實用!
一、粗格柵設計
設計流量為30000m³/d,日平均流量約為1250m³/h,等效流量為0.347m³/s或347L/s,取Kz為1.40。計算最大日流量為42000 m³/d,即1750m³/h,等效流量為0.486m³/s。設定柵前水深為0.8m,過柵流速為0.9m/s,格柵條間隙寬度為0.02m,格柵傾角為60°,則柵槽寬度為1.11m。進水渠道漸寬部分長度及柵槽與出水渠道連接處的漸窄部分長度需根據具體情況計算。過格柵的水頭損失計算考慮格柵受污物堵塞時水頭損失的增大倍數,一般為3,計算水頭損失h0及阻力系數ε,其中ε與柵條斷面形狀相關。柵後槽總高度為1.38m,格柵總長度為2.80m。每日柵渣量需大於0.2 m³/d,宜採用機械格柵清渣及輸送設備。
二、細格柵設計
設計流量同粗格柵,取Kz為1.40,最大流量為0.486m³/s。柵條間隙數設定為53,柵槽寬度為1.1m,總槽寬為2.4m,考慮中間隔牆厚度。進水渠道漸寬部分長度及柵槽與出水渠道連接處的漸窄部分長度需計算。過格柵的水頭損失及阻力系數計算與粗格柵類似。柵後槽總高度為2.08m,格柵總長度為2.8m。每日柵渣量需採用機械格柵清渣設備。
三、沉砂池設計
採用曝氣沉砂池,建議設兩組,每組設計流量為0.243 m³/s。池子總有效容積、水流斷面積、池長、所需空氣量、沉砂池所需容積、每個沉砂斗容積、沉砂池上口寬度、沉砂斗有效容積、進水渠道、出水裝置設計需分別計算。出水採用沉砂池末端薄壁出水堰跌落出水。
四、輻流沉澱池設計
選擇兩組輻流沉澱池,每組設計流量為0.243m³/s。沉澱部分有效面積、有效水深、沉澱池直徑、污泥所需容積、周邊傳動刮泥機設計、污泥斗容積、沉澱池總高度、進水配水井、進水渠道、進水穿孔花牆、出水堰、出水渠道、排泥管、刮泥裝置等設計需分別計算。進水擋板和出水擋板設計確保水質均勻,排泥管採用重力排泥方式,刮泥裝置採用行車式刮泥機。
五、污水生物處理設計
設計條件包括平均流量、最大流量、BOD5、SS、TN、TP及水溫。污水處理程度計算後確定為二級處理。設計參數包括BOD5污泥負荷率、曝氣池內混合液污泥濃度等。平面尺寸計算包括曝氣池的有效容積、單座曝氣池面積、長度、總高度等。進出水系統設計包括曝氣池進水設計和曝氣池出水設計,採用多點進水以實現均勻配水。
六、二沉池計算
採用輻流沉澱池設計,配水採用集配水井,各池之間配水均勻,結構緊湊。設計兩組輻流沉澱池,每次設計流量為0.243/s,從曝氣池流出的混合液進入集配水井。沉澱池表面積、直徑、有效水深、徑深比、污泥部分所需容積、總高度、進水管計算、進水豎井計算、穩流筒計算、出水槽計算、出水堰計算、出水管設計、排泥裝置設計、集配水井設計等需分別計算。
七、消毒設施計算
污水處理後,需進行消毒處理以減少細菌數量。消毒劑選擇液氯,每日加氯量為7.0mg/L,設計採用ZJ-1型轉子加氯機,消毒接觸池採用2個3廊道平流式結構,單池容積、表面積、池長、池高、進水部分、混合、出水部分等設計需分別計算。
八、污泥處理構築物設計計算
處理後的污泥需進行有效處理以防止二次污染。初沉污泥直接進行消化、脫水處理,剩餘污泥需先進行濃縮處理,再進行消化、脫水處理。初沉池污泥量計算、剩餘污泥量計算、輻流濃縮池設計、貯泥池設計等需分別計算,包括有效部分面積、直徑、容積、有效水深、濃縮後剩餘污泥量、池底高度、污泥斗容積、總高度、分離出的污水量、溢流堰、溢流管、刮泥裝置、排泥管、貯泥池容積、高度等設計。
㈣ 污水處理廠設計計算書,非常實用!
一、粗格柵設計計算
設計流量為日平均流量和最大日流量,日平均流量Qd為30000m³/d,最大日流量Qmax為42000 m³/d。柵條間隙數根據水深、過柵流速、格柵傾角和柵條寬度等參數計算得出。柵槽寬度B為0.015m×(32-1)+0.02×32=1.11m。進水渠道漸寬部分長度、柵槽與出水渠道連接處的漸窄部分長度、過格柵的水頭損失以及柵後槽總高度等參數也都經過詳細的計算。每日柵渣量的計算則依據單位柵渣量和污水量。
二、細格柵設計計算
設計流量Q為30000m³/d,最大流量Qmax為0.486m³/s。柵條間隙數、柵槽寬度、總槽寬、進水渠道漸寬部分長度、柵槽與出水渠道連接處的漸窄部分長度、過格柵的水頭損失以及柵後槽總高度等參數都通過計算得出。每日柵渣量的計算依據單位柵渣量和污水量。
三、沉砂池設計計算
採用曝氣沉砂池,設計兩組,每組設計流量Q為0.243 m³/s。池子總有效容積、水流斷面積、池長、每小時所需空氣量q、沉砂池所需容積、每個沉砂斗容積、沉砂池上口寬度、沉砂斗有效容積等參數通過計算得出。進水渠道通過DN1000的管道送入,出水採用沉砂池末端薄壁出水堰跌落出水。
四、輻流沉澱池設計計算
選擇兩組輻流沉澱池,每組平流沉澱池設計流量為0.243m³/s。沉澱部分有效面積、沉澱池有效水深、沉澱池直徑、污泥所需容積、周邊傳動刮泥機、污泥斗容積、沉澱池總高度、進水配水井、進水渠道、進水穿孔花牆、出水堰、出水渠道等參數通過計算得出。進水擋板和出水擋板、排泥管、刮泥裝置等設施的設計也都有詳細的過程。
五、污水生物處理設計計算
設計條件包括進入曝氣池的平均流量、最大設計流量、污水中BOD5和SS濃度、TN和TP濃度及水溫等。污水處理程度計算、設計參數(BOD5污泥負荷率、曝氣池內混合液污泥濃度)及平面尺寸計算(曝氣池的有效容積、單座曝氣池面積、曝氣池長度、曝氣池總高度)等都有明確的計算依據。進出水系統的設計包括曝氣池進水設計、曝氣池出水設計及其他管道設計。
六、二沉池計算
採用輻流沉澱池,設計二組,每次設計流量為0.243/s。沉澱池表面積、沉澱池直徑、沉澱池有效水深、徑深比、污泥部分所需容積、沉澱池總高度、進水管的計算、進水豎井計算、穩流筒計算、出水槽計算、出水堰計算、出水管設計等參數通過計算得出。排泥裝置設計採用周邊傳動刮吸泥機。
七、消毒設施計算
污水經過處理後,採用液氯作為消毒劑進行消毒。加氯量計算依據二級處理出水採用液氯消毒時的液氯投加量。平流式消毒接觸池設計採用2個3廊道,單池設計計算包括消毒接觸池容積、表面積、池長、池高等參數。
八、污泥處理構築物設計計算
初沉污泥直接進行消化、脫水處理,剩餘污泥則先進行濃縮處理,後進行消化、脫水處理。初沉池污泥量計算依據間歇排泥的運作方式。剩餘污泥量計算包括曝氣池內每日增加的污泥量和曝氣池每日排出的剩餘污泥量。輻流濃縮池設計依據濃縮前污泥量含水率和濃縮後污泥含水率。貯泥池設計用於貯存來自初沉池和濃縮池的污泥,其設計容積根據貯泥池設計進泥量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