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污水處理的消毒方法可分為

污水處理的消毒方法可分為

發布時間:2025-09-07 12:19:28

『壹』 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消毒的工藝有哪些

幾種消毒工藝方法
1. 1 物理消毒方法——紫外線消毒
1. 1. 1 紫外線消毒原理
紫外線消毒是一種物理消毒方法, 紫外線消毒並不是殺死微生物, 而是去掉其繁殖能力進行滅活。紫外線消毒的原理主要是用紫外光摧毀微生物的遺傳物質核酸( DNA 或RNA ), 使其不能分裂復制。除此之外, 紫外線還可引起微生物其他結構的破壞。紫外線是一種波長范圍為136 nm ~ 400 nm 的不可見光線。在該波段中260 nm 附近已被證實是殺菌效率最高的, 目前生產的紫外燈的最大功率輸出在253. 7 nm 波長。該波長輸出在目前世界頂極紫外燈中已佔到紫外能量的90%, 總能量的30%, 由於高強度、高效率的紫外C 波段的存在, 紫外技術已成為水消毒領域一個具有相當競爭力的技術。
1. 1. 2 紫外線消毒器的結構形式
1)敞開式結構。在敞開式UV消毒器中被消毒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經UV 消毒器並殺滅水中的微生物。
2)封閉式結構。封閉式UV 消毒器屬承壓型, 用金屬筒體和帶石英套管的紫外線燈把被消毒的水封閉起來。
1. 2 化學消毒方法
1. 2. 1 液氯消毒
1)液氯消毒原理。向水中加入液氯或者次氯酸鹽(如Na C lO)溶液消毒時, 在水中發生如下反應:
HOC,l OC l- 之和稱作有效自由氯, 其中以HOC l消毒效果最好。排入水體時, 氯會和水中的氨氮、有機氮反應生成消毒效果較差的無機氯胺和有機氯胺, 稱作化合氯。總余氯是指有效自由氯和有效化合氯之和。氯的消毒效果受接觸時間、投加量、水質 (含氮化合物濃度、SS濃度)、溫度、pH 以及控制系統的影響。
2) 加氯系統。目前常用加氯系統包括加氯機、接觸池、混合設備以及氯瓶等部分, 如圖1所示。

1. 2. 2 臭氧消毒
1) 臭氧消毒原理。臭氧( O3 ) 是氧( O2 ) 的同素異形體, 純凈的O3 常溫常壓下為藍色氣體。臭氧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 僅次於氟), 能氧化大部分有機物。臭氧滅菌過程屬物理、化學和生物反應, 臭氧滅菌有以下三種作用:
a. 臭氧能氧化分解細菌內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酶, 使細菌滅活死亡。b. 直接與細菌、病毒作用, 破壞它們的細胞壁、DNA和 RNA, 細菌的新陳代謝受到破壞, 導致死亡( DNA—核糖核酸; RNA—脫氧核糖核酸。病毒是由蛋白質包裹著一種核酸的大分子; 病毒只含一種核酸)。c. 滲透胞膜組織, 侵入細胞膜內作用於外膜的脂蛋白和內部的脂多糖, 使細菌發生透性畸變, 溶解死亡。因此, O3 能夠除藻殺菌, 對病毒、芽孢等生命力較強的微生物也能起到很好的滅活作用。
2) 污水臭氧處理工藝。臭氧氧化能力強, 且很不穩定, 也無法儲藏, 因此應根據需要就地生產。臭氧的制備一般有紫外輻射法、電化學法和電暈放電法。目前臭氧制備佔主導地位的是電暈放電法。由臭氧發生器制備好的臭氧氣體通過管道輸送到密閉的臭氧接觸池, 與處理後的污水進行接觸反應。反應後的氣體由池頂匯集後, 經收集器離開接觸池, 進入尾氣臭氧分解器, 在此剩餘臭氧氣體被分解成氧氣排入大氣中( 見圖2) 。

1. 2. 3 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在水中溶解度是氯的5倍, 氧化能力是氯氣的2. 5倍左右, 它是一種強氧化劑。溶於水後很安全, 是國際上公認的含氯消毒中唯一高效消毒劑。
二氧化氯性質不穩定, 只能採用二氧化氯發生器現場制備。用於水處理領域的小型化學法二氧化氯發生器主要有兩種: 以氯酸鈉、鹽酸為原料的復合型二氧化氯發生器和以亞氯酸鈉、鹽酸為原料的純二氧化氯發生器, 其中前者應用最為廣泛。
1)復合二氧化氯發生器原理。復合二氧化氯發生器以氯酸鈉和鹽酸制備二氧化氯為主、氯氣為輔的混合氣體。反應如下: N aC lO3 + 2H C l= C lO2 + 1 /2C l2 + NaC l+ H 2O 該反應的最佳溫度為70 ℃, 反應器採用耐溫、耐腐蝕材料製造。反應生成的二氧化氯和氯氣混合氣體通過水射器投加到被處理水中。
2)復合二氧化氯發生器的應用。復合二氧化氯發生器用於消毒時, 消毒劑投加點一般在濾後, 有效氯投加量一般為3 m g /L ~ 5 m g /L; 用於脫色或降低COD時, 該復合氣體投加在硫酸鋁等混凝劑投加點之前效果較好, 投加量應根據水質由試驗確定,同時也可以查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更多關於二氧化氯消毒處理污水技術文檔。
2 上述幾種消毒方法的特點
2. 1 紫外線消毒
紫外線污水消毒技術如今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類城市污水的消毒處理中, 包括低質污水、常規二級生化處理後的污水、合流管道溢流廢水和再生水的消毒。紫外線消毒法除具有不投加化學葯劑、不增加水的嗅和味、不產生有毒有害的副產物、消毒速度快、效率高、設備操作較傳統消毒工藝安全簡單和實現自動化等優點外, 運行、管理、勞務和維修費用也低, 近20 年來逐漸得到廣泛應用。紫外線消毒工藝對紫外穿透率較低的水質並不適用, 如未經處理或只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 SS高於30 m g /L的污水。這種情況採用紫外線消毒的方式不但會增加能耗, 還會造成消毒效果不好。而對於經過二級處理的污水和再生水, 紫外穿透率一般為40% ~ 80%, 採用紫外線消毒方式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紫外線消毒法不能提供剩餘的消毒能力, 當處理水離開反應器之後, 一些被紫外線殺傷的微生物在光復活機制下會修復損傷的DNA分子, 使細菌再生。
2. 2 液氯消毒
液氯使用最大的優點是價格便宜, 殺菌力強, 該工藝簡單, 技術成熟, 葯劑易得, 投量准確, 有後續消毒作用, 不需要龐大的設備。液氯消毒在各地醫院、工業、民用的滅菌消毒中都有廣泛應用, 並且有些已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液氯儲存不是十分安全, 容易發生泄漏, 而且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 由於發現氯可與水中多種物質形成致癌或致病變的產物, 致使該工藝在應用上開始受到限制。
2. 3 臭氧消毒
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 它具有高效無二次污染, 既能氧化有機物, 又能殺菌除色、嗅、味等特點, 可氧化鐵、錳等物質, 通常認為它的氧化能力比氯高600倍~ 3 000 倍, 且接觸時間短, 除能有效殺滅細菌以外, 對各種病毒和芽胞等生命力強的生物也有很大的殺傷效果。臭氧消毒不受污水中NH3 和pH 的影響, 而且其最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不產生致癌物質。
2. 4 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消毒的特點是只起氧化作用, 不起氯化作用, 因而一般不會產生致癌物質。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與氯氣相當, 但當污水中NH3 N 濃度較高時, 耗氯量會大幅度增加, 但二氧化氯由於不與NH3 反應, 因而其投加量並不增加。另外, 二氧化氯消毒還不受pH 的干擾。二氧化氯不穩定且具有爆炸性, 因而必須在現場製造, 立即使用。制備含氯低的二氧化氯較復雜, 且原料 ( NaClO2 ) 的價格較其他消毒方法高, 故限制了該方法的廣泛採用。所以國內目前只是在一些中小型的污水處理工程中採用了二氧化氯消毒工藝。

『貳』 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指南的第5章

消毒技術
5.1 醫院污水常用消毒技術
醫院污水消毒是醫院污水處理的重要工藝過程,其目的是殺滅污水中的各種致病菌。醫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工藝有氯消毒(如氯氣、二氧化氯、次氯酸鈉)、氧化劑消毒(如臭氧、過氧乙酸)、輻射消毒(如紫外線、γ射線)。表5-1對常用的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鈉消毒和紫外線消毒法的優缺點進行了歸納和比較。
表5-1 常用消毒方法比較
5.2 液氯消毒系統
液氯消毒是醫院污水消毒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氯(Cl2)是一種強氧化劑和廣譜殺菌劑,能有效殺死污水中的細菌和病毒,並具有持續消毒作用。氯消毒具有葯劑易得,成本較低;工藝簡單,技術成熟;操作簡單,投量准確;不需要龐大的設備等優點。但氯氣有毒,腐蝕性強,運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險性。
氯氣為受壓的液化氣體,一般用罐瓶、槽車、罐車、駁船等壓力容器裝運。
液氯消毒系統主要是由貯氯鋼瓶、加氯機、水射器、電磁閥、加氯管道及加氯間和液氯貯藏室等組成。
5.2.1 氯瓶
(1)一般情況下,宜採用小容量的氯瓶。氯瓶一次使用周期應不大於3個月。
(2)單位時間內每個氯瓶的氯氣最大排出量應符合下述規定:
容積為40升的氯瓶:750g/h;500kg的氯瓶:3000g/h。
5.2.2 加氯機
醫院污水採用液氯消毒時,必須採用真空加氯機,並將投氯管出口淹沒在污水中。
氯氣向污水中投加是經過加氯機水射器完成,水射器要求自來水有0.2MPa壓力,在水射器內形成負壓,將氯氣吸入並混合,然後將氯水投加至加氯點。
典型的醫院污水處理工藝加氯方式有兩種:虹吸式定比加氯和提升式自動定比加氯。
(1)當醫院污水站內集水管道高於站外公共污水管或水體水位時(通常需要有600mm的高差),可採用虹吸式定比加氯消毒系統。
(2)當污水需要提升才能排出站外,採用提升式自動定比加氯,消毒投加設備與提升泵同步運行,由集水池的水位控制污水泵自動啟動,同時控制投葯系統同步運行。
5.2.3加氯系統管材
(1)輸送氯氣的管道應使用紫銅管;輸送氯溶液的管道宜採用硬聚氯乙烯管,閥門採用塑料隔膜閥。
(2)加氯系統的管路應設耐腐蝕的壓力表,水射器的給水管上應設普通壓力表。
(3)加氯系統的管道應明裝,埋地管道應設在管溝內,管道應有一定的支撐和坡度。
5.2.4 加氯間和液氯貯藏室
使用液氯消毒時應設液氯貯藏室和加氯間。
(1)加氯間
醫院污水加氯間位置的選擇應根據醫院總體規劃、排出口位置、環境衛生要求、風向及維護管理和運輸等因素來確定。
加氯間主要放置加氯機等除氯瓶以外的加氯設備。加氯間內應有必要的計量、安全及報警等裝置。加氯間門向外開,使用防爆燈照明和其他防爆電機電器,設排風扇,換氣次數按12次/小時設計。排風扇設在加氯間低處,並考慮室外環境,要遠離人員活動場所。加氯間室內電氣、管道、地面等應考慮防止氯氣腐蝕。
(2) 液氯貯藏室
液氯貯藏室應盡量靠近投加地點。液氯貯藏室必須有吊裝設備(使用40kg小瓶可不安裝吊裝設備)和磅秤。
液氯貯藏室應設可容納氯瓶的水池,水池應保持一定水位,一旦氯瓶泄漏,應迅速將氯瓶推到水池中。
液氯貯藏室直接通向室外的門要向外開,應設排風設備,通風口設在房間離地400mm處。照明使用防爆燈具,設置安全和氯氣報警裝置。
5.2.5 適用范圍
1、液氯消毒不宜用於人口稠密區內醫院及小規模醫院的污水消毒。可用於遠離人口聚居區的規模較大(>1000床)且管理水平較高的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2、氯消毒由於余氯過高會造成地表水體內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當醫院污水排至地表水體時應採取脫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
5.2.6 運行管理
1、嚴禁無加氯機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氣。
2、液氯用槽車和鋼瓶包裝。氯包裝量:瓶裝充裝重量不得大於1.25kg/L,槽車裝充裝重量不得大於1.20kg/L。
3、在操作間或加氯間進口處應放置方便使用並有明顯標志的工具箱、維修工具、葯品及防毒面具等。
4、氯瓶放置在磅秤或氯量顯示儀上,小瓶應該豎放、大鋼瓶則是卧放並固定,不得使其滾動。
5、並聯的氯瓶應設置備用瓶,通過自動或手動切換裝置更換新氯瓶。
6、氯瓶和加氯機要避開暖氣、陽光和明火。為保證正常供氯,氯瓶間的室內溫度應保持中溫(15℃)。
7、液氯運輸、貯存等按GB11984執行。
5.3 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具有高效氧化劑、消毒劑以及漂白劑的功能。作為強化氧化劑,它所氧化的產物中無有機氯化物;作為消毒劑,它具有廣譜性的消毒效果。
二氧化氯必須現場制備。現場制備二氧化氯的方法主要為化學法和電解法。
1、化學法制備二氧化氯消毒工藝是以氯酸鈉、亞氯酸鈉、次氯酸鈉和鹽酸等為原料,經反應器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氯氣體,再經水射器混合形成二氧化氯水溶液,然後投加到被消毒的污水中進入消毒接觸池消毒。
2、電解法制備二氧化氯消毒工藝是以飽和食鹽水為原料通過電解產生二氧化氯、氯氣、過氧化氫、臭氧的混合氣體,用於消毒。混合氣體的協同作用,具有廣譜的殺菌能力,其消毒效果遠強於任何單一的消毒劑。
5.3.1 工程設計
1、化學法制備二氧化氯消毒工藝
(1)二氧化氯消毒系統設計和發生器選型應根據醫院污水的水質水量和處理要求確定,並考慮備用。
(2)因原料為強氧化性或強酸化學品,儲存間必須考慮分開安全儲放;儲存量為10~30天的用量。
(3)二氧化氯溶液濃度應小於0.4%,其投加量應與污水定比或用余氯量自動控制。
(4)應設計二氧化氯監測報警和通風設備。
2、電解法制備二氧化氯消毒工藝
(1)電解法制備二氧化氯設備主要由電解槽、電源、水泵和水射器組成。電解槽使用6V或12V兩種直流電源。
(2)電解法制備二氧化氯設備的溶鹽裝置一般與發生器一體化,但因二氧花氯為混合消毒氣體,為了能定比投氯,必須設置溶液箱。
(3)二氧化氯是由水射器帶出並溶於水的,所以設備間必須有足夠的壓力自來水,如水壓不夠0.2MPa,需加設管道泵。
(4)應注意設備排氫管的設計,及時排除在設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可爆炸氣體。
5.3.2 適用范圍
1、二氧化氯消毒不宜用於人口稠密區及大規模醫院的污水消毒。可用於遠離人口聚居區、規模較小的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2、由於二氧化氯在空氣中和水中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會發生爆炸,因此該法適用於管理水平較高的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3、化學法適用於規模>500床的醫院污水處理消毒系統。
4、二氧化氯消毒由於余氯過高會造成地表水體內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當醫院污水排至地表水體時應採取脫氯措施或慎用二氧化氯消毒。
5.3.3 運行管理
1、二氧化氯活化液不穩定,應現配現用。
2、配製溶液時,忌與鹼或有機物相混合。
3、投加量根據實際水質水量實驗確定。
5.4 次氯酸鈉消毒
次氯酸鈉消毒是利用商品次氯酸鈉溶液或現場制備的次氯酸鈉溶液作為消毒劑,利用其溶解後產生的次氯酸對水中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殺滅效果,對污水進行消毒。
1、次氯酸鈉發生器
利用電解食鹽水(或海水)製取次氯酸鈉水溶液。這種發生器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電耗低、耗鹽量小,生產的次氯酸鈉可達10~12% (有效氯含量)。其缺點是在電極表面易形成鈣鎂等沉積物,需要經常清洗電極。
商品次氯酸鈉溶液有效氯含量為10%~12%,次氯酸鈉為淡黃色透明液體,具有與氯氣相同的特殊氣味。
2、漂白粉及漂粉精消毒
漂白粉(Ca(OCL)2)為白色粉末狀,具有強烈氣味,化學性質不穩定,易分解而失效,能使大部分有機色彩氧化褪色或漂白。
漂粉精是較純的次氯酸鈣,有效氯含量為65%~70%,是一種較穩定的氯化劑,密封良好時能長期保存(1年左右)。 漂粉精用於醫院污水消毒可以直接使用粉劑投加到醫院污水中,既可用於乾式投加法,也可以將漂粉精溶解在水裡,製成溶液投加到污水中,稱濕式投加。還有一種方法是漂粉精製成片劑用消毒機投加。
5.4.1 工程設計
1、配套建築物及設備
採用次氯酸鈉發生器消毒的污水處理站應根據次氯酸鈉發生器的型號及其附屬設備要求進行布置。一般要求需要有專用的鹽液制備間和次氯酸鈉發生器設備間。鹽液制備間與次氯酸鈉發生器設備間宜分為兩個房間。
2、主要工藝參數
(1)根據污水的水質水量、處理級別計算投氯量,按投氯量選擇次氯酸鈉發生器型號及台數,然後計算用鹽量、貯鹽量。
(2)污水量按最高日污水量計算,鹽水池按12~24h設計。
(3)次氯酸鈉溶液貯槽按8~16h設計。
3、次氯酸鈉的投配
次氯酸鈉發生器所產生的次氯酸鈉溶液貯存在貯槽內,可採用虹吸式自動投加或與污水泵連動投加,將溶液通過投加管、電磁閥、流量計將溶液投加到污水池或污水管中。
4、漂精粉的投加
(1)漂精粉的濕式投加系統需設置溶葯槽和投配槽。
(2)溶葯槽和投配槽一般用塑料製成,溶葯槽需設有攪拌器,一般設置2個,投配槽可設1個,沉渣排入下水道,溶葯槽和投配槽大小按處理污水量和投葯量計算確定。
5.4.2 適用范圍
1、次氯酸鈉消毒不宜用於人口稠密區內及大規模醫院的污水消毒。可用於遠離人口聚居區、規模較小的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2、漂粉精、漂白粉適用於規模<300床的經濟欠發達地區醫院污水處理消毒系統。
3、電解法次氯酸鈉發生器適用於管理水平較高的醫院污水處理消毒系統。
4、二氧化氯消毒由於余氯過高會造成地表水體內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當醫院污水排至地表水體時應採取脫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
5.4.3 運行管理
1、次氯酸鈉溶液貯槽應防腐蝕,可用聚氯乙烯板或玻璃鋼製作。
2、在使用次氯酸鈉溶液消毒時,必須注意保存條件,經常分析化驗其有效氯含量,以便掌握有效氯的衰減情況,確定每次的最佳送貨量和送貨周期,減少氯的損失。
3、商品次氯酸鈉應在21℃左右避光貯存。
4、漂白粉應貯存於乾燥、陰涼通風的倉庫中,防止日曬雨淋,應遠離火種和熱源,不可與有機物、酸類及還原劑共存。
5、漂粉精放入溶葯槽,加水配製成有效氯含量為1%~5%的溶液,靜止澄清,使用上清液投加。每日配製1~2次。
5.5 氯消毒接觸池
1、醫院污水消毒按運行方式可分為連續消毒和間歇消毒兩種方式。
2、接觸消毒池的容積應滿足接觸時間和污泥沉積的要求。傳染病醫院污水接觸時間不宜小於1.5小時,綜合醫院污水接觸時間不宜小於1.0小時。
3、連續式消毒的接觸池有效容積為污水部分容積和污泥部分容積之和。
4、間歇式消毒時,接觸池的總有效容積應根據工作班次、消毒周期確定,一般宜為調節池容積的1/2。
5、接觸消毒池一般分為兩格,每格容積為總容積的一半。池內應設導流牆(板),避免短流。導流牆(板)的凈距應根據水量和維修空間要求確定,一般為600~700mm。接觸池的長度和寬度比不宜小於20:1。接觸池出口處應設取樣口。
6、設計時應按設計選定的處理工藝流程的實際運行情況,按最不利情況進行組合,校核實際接觸時間,以滿足設計要求。
5.6 氯消毒設計要點
當污水採用氯消毒工藝時,其設計加氯量可按下列數據確定:
1、液氯消毒系統參照《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有關章節進行設計。
2、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出水的設計加氯量以有效氯計,一般為30-50mg/L。
3、二級處理出水的設計參考加氯量一般為10-15 mg(有效氯)/L。
4、當污水採用其他方法消毒時,其設計投加量應根據具體水質確定。
5、加葯設備至少為2套,1用1備。
6、氯投加量為參考值,運行中應根據余氯量和實際水質水量實驗確定投加量。
5.7 臭氧消毒
臭氧,分子式為O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是國際公認的綠色環保型殺菌消毒劑。臭氧在水中產生氧化能力極強的單原子氧(O)和羥基(OH),羥基(OH)對各種致病微生物有極強的殺滅作用,單原子氧(O)具有強氧化能力,對各種病毒、細菌均有很強的殺滅能力。
臭氧消毒具有反應快、投量少;適應能力強,在pH5.6~9.8、水溫0~37℃范圍內,臭氧消毒性能穩定;無二次污染;能改善水的物理和感官性質,有脫色和去嗅去味作用。但缺點是無持續消毒功能、只能現場生產使用、臭氧消毒法設備費用較高、耗電較大。
臭氧制備法有電暈放電法、紫外線法、化學法和輻射法等,工程一般採用電暈放電法。
5.7.1 工程設計
1、醫院污水臭氧處理站應設置空壓機房、臭氧發生器設備間和操作間。空壓機房安放空壓機,空壓機應防震和防止雜訊。臭氧發生器間應留有設備檢修空間。臭氧接觸塔在寒冷地區應設在室內,尾氣處理後設排氣管排出室外。
2、醫院污水消毒的主要工藝參數如表5-2所示。
表5-2醫院污水臭氧消毒的主要工藝參數
3、在選擇臭氧發生器時,要根據污水水質及處理工藝確定臭氧投加量,再根據臭氧投加量和單位時間處理水量確定臭氧使用量,按每小時使用臭氧量選擇臭氧發生器台數及型號。
4、臭氧與污水接觸方式一般採用鼓泡法,氣泡分散越小,臭氧利用率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因此要選擇氣水混合效果好的臭氧進氣裝置。
5、臭氧系統設備管道應做防腐處理與密封。
6、臭氧設備間應設置通風設備,通風機應安裝在靠近地面處。
7、在工藝末端必須設置尾氣處理或尾氣回收裝置,反應後排出的臭氧尾氣必須經過分解破壞或回收利用,達到排放標准。
5.7.2 適用范圍
1、採用二級處理的醫院污水最好採用臭氧消毒,這樣可以減少臭氧的投加量,降低設備投資費用和運行費用。
2、投資及運行費用較高,適用於管理水平較高的傳染病醫院及綜合醫院污水處理。
5.7.3 運行管理
1、臭氧對人有毒,國家規定大氣中允許濃度為0.2mg/m3。
2、臭氧為強氧化劑,濃度越高對接觸物品損害越重,使用時應注意。
3、在使用時應控制影響臭氧殺菌作用的因素,包括溫度、相對濕度、有機物、pH、水的渾濁度、水的色度等。
4、在產臭氧過程中,避免放電電極潮濕而造成斷路。
5、臭氧的產量受電壓、進氣量和進氣壓力的影響。
6、臭氧的投加量和剩餘臭氧量在消毒中起著重要作用,使用時應注意控制。
5.8 紫外線消毒
消毒使用的紫外線是C波紫外線,其波長范圍是200~275nm,殺菌作用最強的波段是250~270nm。紫外線消毒技術是利用特殊設計的高功率、高強度和長壽命的C波段紫外光發生裝置產生的強紫外光照射流水,使水中的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水藻以及其他病原體受到一定劑量的紫外C光輻射後,其細胞組織中的DNA結構受到破壞而失去活性,從而殺滅水中的細菌、病毒以及其它致病體,達到消毒殺菌和凈化的目的。紫外線殺菌速度快,效果好,不產生任何二次污染,屬於國際上新一代的消毒技術。但要求水中懸浮物濃度較低,以保證良好的透光性。
5.8.1 工程設計
1、採用紫外線消毒時要求被處理的水中懸浮物濃度<10mg/L,在此條件下推薦的照射強度為25-30μW/cm2,照射時間>10s。
2、紫外線消毒系統可採用明渠型或封閉型。相對而言,明渠型比封閉型更容易監測和維護,對水流阻力也小。
3、紫外系統內還應包括清洗設施。醫院污水應採用設置自動清洗裝置。
4、紫外系統用於醫院污水處理過程中排放的氣體消毒時,採用循環式紫外空氣消毒裝置。
5、紫外燈管應專業回收。
5.8.2 適用范圍
1、出水懸浮物濃度小於10mg/L的污水處理系統可採用紫外消毒方式;
2、在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如排入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水域時,可採用紫外消毒方式;
5.8.3 運行管理
1、不得使紫外線光源照射到人,並注意眼睛的防護,以免引起損傷。
2、在使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紫外線燈管輻照度值進行測定。
3、使用的紫外線燈,新燈的輻照強度不得低於90uw/cm2,使用中紫外線的輻照強度不得低於70 uw/cm2,凡低於70 uw/cm2者應及時更換燈管。
4、紫外線消毒的最適宜溫度范圍是20~40℃,溫度過高過低均會影響消毒效果。
5、在使用過程中,應保持紫外線燈表面的清潔,一般每兩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發現燈管表面有灰塵、油污時,應隨時擦拭。

『叄』 目前污水處理廠都用哪種殺菌消毒方式

通常抄用的有兩大類:葯襲劑消毒和紫外消過毒法。
葯劑消毒通常使用:氯氣、次氯酸鈉、二氧化氯和臭氧等。
葯劑消毒成本較高,紫外消毒,成本較低;
葯劑消毒殺毒相對徹底,紫外消毒不夠徹底;
葯劑消毒有殘余葯劑,而紫外消毒無殘留;
紫外消毒的紫外燈還需要定期清洗。

『肆』 醫院污水的常用醫院污水消毒法

目前醫院污水的常用醫院污水消毒法為二氧化氯消毒法,替代了之前回的液氯消毒法,因為液答氯對人體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很產生三致反應。

具體的有電解法(電解工業食鹽)制備二氧化氯消毒法、化學法(鹽酸和氯酸鈉混合)制備二氧化氯消毒法、二氧化氯成品制劑投加消毒法。

大型

閱讀全文

與污水處理的消毒方法可分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利凈水器濾芯多久換一次多少錢 瀏覽:959
顆粒過濾器測試儀 瀏覽:272
途安空調濾芯怎麼樣 瀏覽:640
ABS樹脂耐多少溫度 瀏覽:605
迷你飲水機一次性紙杯怎麼做 瀏覽:487
超濾膜膜絲生產過程散發味道 瀏覽:695
反滲透膜水電導率 瀏覽:770
ro膜凈水器比例份額 瀏覽:10
平房家庭飲水機放什麼地方 瀏覽:978
陶氏反滲透膜說明 瀏覽:18
金魚缸過濾活性碳作用 瀏覽:751
揚州市政污水廠污泥處理怎麼樣 瀏覽:607
樹脂光告字製作視頻 瀏覽:996
環氧樹脂g20 瀏覽:478
反滲透電阻率顯示不穩定什麼原因 瀏覽:386
切削液濾芯多少錢一台 瀏覽:397
汽車換機濾芯是什麼意思 瀏覽:34
樹脂玻璃裂紋 瀏覽:352
江浙滬污水過濾器是什麼 瀏覽:420
氣動三聯件過濾器漏氣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