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業循環水指標有哪些
循環冷卻水的水質標准表如下圖:
(1)循環水處理後的水質擴展閱讀:
由於循環冷卻水在冷卻過程中不斷地蒸發,使水中含鹽濃度不斷增高,超過某些鹽類的溶解度而沉澱。常見的有碳酸鈣、磷酸鈣、硅酸鎂等垢。水垢的質地比較緻密,大大的降低了傳熱效率,0.6毫米的垢厚就使傳熱系數降低了20%。
污垢主要由水中的有機物、微生物菌落和分泌物、泥沙、粉塵等構成,垢的質地松軟,不僅降低傳熱效率而且還引起垢下腐蝕,縮短設備使用壽命。
循環冷卻水對換熱設備的腐蝕,主要是電化腐蝕,產生的原因有設備製造缺陷、水中充足的氧氣、水中腐蝕性離子(Cl-、Fe2+、Cu2+)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黏液所生成的污垢等因素,腐蝕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加控制極短的時間即使換熱器、輸水管路設備報廢。
2. 景觀水循環處理能解決水質差的問題嗎
很同意「niyehai45」的說法。
景觀水的自我循環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質較差的問題,因為懸浮物始終還是在水體中,水體的透明度還是會下降。
通常是採用生態控制為主,人工控制為輔的方法來控制。
例如: 首先通過不對稱纖維過濾設備、光催化殺菌除藻設備和湖泊推流系統,除去湖泊水體中浮游藻類,同時在系統運行過程中,抑制湖泊浮游藻類的生長,必須保證淺水區清澈見底,其中淺水區要做到清澈見底,創造水生植被恢復的條件,在此基礎上,恢復湖泊的沉水植被和挺水植被,沿湖泊淺水區種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不僅具有美化人工湖的功效,還能增加了人工湖的生物多樣性,建立復雜而穩定的生物鏈,又減少了水體中存在的各種污染物,從生態上防止水體發生富營養化現象,同時沉水植物分泌化學物質來抑制藻類的大量繁殖,如金魚藻、狐尾藻、苦草等就屬於這類沉水植物。在湖心及周邊設置4--10個生物浮島,增加湖泊的景觀效果,消減湖泊水體中N、P等營養鹽,通過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抑制水體中藻類生長,恢復湖泊潔凈好氧生態系統,保持湖泊清澈、碧綠的景觀效果。
3. 工業循環水水質的幾個問題
根據國家計委計綜[1992]490號文的要求,由化工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修訂的《工業循環冷回卻水處理設計規范》答已經有關部門會審,現批准《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95為強制性國家標准,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實施。原《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J50—83同時廢止。
4. 循環冷卻水的水質標准,誰有
循環冷卻水的水質標准(GB50050-1995)摘錄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951
1)冷卻循環水系統中微生物控制指標
異養菌 < 5×105個/ml 2次/周
真菌 < 10個/ml 1次/周
硫酸鹽還原菌 < 50個/ml 1次/月
鐵細菌 < 100個/ml 1次/月
2)冷卻循環水系統腐蝕速率
★碳鋼換熱器管壁的腐蝕速度小於0.125 mm/a
★銅合金和不銹鋼的腐蝕速度小於0.005 mm/a
3)冷卻循環水系統污垢熱阻
★敞開式:水側管壁的年污垢熱阻值為: 2×10-4 ~ 4×10-4 m2hc/kcal
★密封式:水側管壁的年污垢熱阻值為: 1×10-4 m2hc/kcal
4)冷卻循環水系統中粘泥量
<4 ml/m3 (生物過濾網法) 1次/天
<1 ml/m3 (碘化鉀法) 1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