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时候(花生子叶) 为啥要染色 ,为啥吸去染液后还要滴加酒精洗去浮色浮色对实验有
1.还原性糖实验
实验原理:牛奶中的乳糖是一种醛糖(由葡萄糖+半乳糖构成),能还原斐林试剂(0.1%
naoh,5%
cuso4)中的cu2+产生砖红色cu20沉淀。
实验过程
①取2块试管,编号水、牛奶;
②滴加4滴斐林试剂a液,再滴加4滴斐林试剂b液,摇匀;
③再分滴加7滴水、牛奶摇匀;
④同时用两个试管夹夹着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30秒;
⑤观察并记录现象(牛奶显现砖红色)。
2.蛋白质实验
实验原理:牛奶中富含酶、磷蛋白等蛋白质,其中肽链中的-co-nh-能在naoh溶液中与cus04稀溶液(1%)产生紫色,因而证明蛋白质存在。
实验过程:
①取2支试管,编号。分别注入约1/8试管水、牛奶;
②再分别注入1/8试管双缩脲试剂a,摇匀;
③再分别向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
④观察并记录现象。(牛奶显现紫色)
3.
脂肪的鉴定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苏丹ⅲ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当用苏丹ⅲ的酒精溶液处理含有脂肪的生物组织时,酒精中的苏丹ⅲ进入脂肪中,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脂肪的鉴定方法:
1.制作花生子叶切片,滴加苏丹ⅲ染色3分钟
2.吸取多余的染液,滴加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掉多余的酒精。
3.滴上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4.显微镜观察
2. 蒸馏水在鉴定脂肪实验中的作用
A、尿液中的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也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进行检测,但使用乙液时要用蒸馏水进行稀释,A正确;
B、脂肪的切片法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混合液,C错误;
D、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D正确.
故选:C.
3. 花生检测脂肪时为什么洗去浮色后滴加蒸馏水
A、脂肪鉴定实验中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内花生种子切容片,A错误;B、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植物向光性实验中,常用玉米、小麦等单子叶植物幼苗做实验材料,B正确;C、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C正确;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量是因变量,产生气泡的量越多,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越高,因此观察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量,可以用来比较过氧化氢酶与Fe3+的催化效率,D正确.故选:A.
4. 切花生子叶为实验材料进行脂肪的检测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步...
【答案】B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选用花生子叶作为实验材料鉴定脂肪时需要制作临时装片,步骤是切片→制片(先用苏丹Ⅲ染液染色,用酒精洗去浮色,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观察,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脂肪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5. 检测生物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 所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4.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一) 可溶性糖的鉴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问 题
解 释
1.制备组织样液.
(≠组织液、≠细胞液)
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
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
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2.注入2mL组织样液.
3.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
(现配现用、先混后加)
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
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
Cu ( OH ) 2生成.
4.水浴加热:试管放在盛有50-65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浅蓝色 → 棕色 → 砖红色(沉淀)
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
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
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缩短实验时间.
(二)脂肪的鉴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问 题
解 释
取材、切片、制片: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叶薄片,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纸吸去装片中的水.
干种子要浸泡3-4小时,新花生的浸泡时间可缩短.
浸泡时间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切片要尽可能薄些,便于观察.
染色:在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色3分钟)或苏丹Ⅳ染液(染色1分钟).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
漂洗: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
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会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观察.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酒精,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滴上清水可防止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
镜检:先低后高(高倍镜用法:移物换器时针反),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可看到细胞中有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圆形小颗粒.
装片不宜久放.
时间一长,油滴会溶解在乙醇中.
三、蛋白质的鉴定
操 作 方 法
注 意 问 题
解 释
制备组织样液.
(浸泡、去皮研磨、过滤.)
黄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浆,
也可购新鲜豆浆以节约实验时间.
加样液约2ml于试管中,
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摇匀,溶液变紫色.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
CuSO4溶液不能多加.
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
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
否则CuSO4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可用蛋清代替豆浆.
蛋清要先稀释.
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
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附:淀粉的检测和观察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碘液不要滴太多
以免影响颜色观察
6. 脂肪的检测,最后滴加蒸馏水的用处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答案是对的。
脂肪鉴定要在盖盖玻片前滴加蒸馏水是为了防止盖玻片的下面有气泡产生和排掉盖玻片下面的空气,使得更好观察实验结果
7. 脂肪的检测和观察,用酒精洗去浮色,浮色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滴蒸馏水
浮色是苏丹染夜的颜色,滴蒸馏水是为了保持性状,便于观察。
苏丹Ⅲ、苏丹Ⅳ染液可用于脂肪的鉴定。苏丹染液是鉴别脂肪的染液因为脂肪和苏丹染液有比较强的亲和力,苏丹3遇脂肪变橘黄色,苏丹4遇脂肪变红色(即萃取原理)。
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易溶于脂肪和酒精(溶解度为0.15%)。苏丹Ⅲ是脂肪染色剂。
(7)脂肪鉴定中蒸馏水扩展阅读:
脂肪由碳、氢和氧元素组成。它既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提供热量的主要物质之一。食物中的脂肪在肠胃中消化,吸收后大部分又再度转变为脂肪。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皮下组织、大网膜、肠系膜和肾脏周围等处。体内脂肪的含量常随营养状况、能量消耗等因素而变动。
脂肪:生命运转必需品。
过多的脂肪确实可以让我们行动不便,而且血液中过高的血脂,很可能是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主要因素。
8. 脂肪鉴定实验中要用蒸馏水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种子切片为啥是错的,
用酒精洗浮色,不是用蒸馏水
9. 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方法
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 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
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演示教学课件)
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要显微镜观察)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 溶液再加B液CuSO4 溶液)
教师提问:在我们高中生物中还学习过那些利用颜色反应鉴定物质的 用到了那些化学试剂 由产生了那些特定的颜色呢
学生回答:略.如果回答不全教师补充:
④染色(质)体+ 醋酸洋红(或龙胆紫) 红色(或紫色)
⑤淀粉+碘液 蓝色
⑥DNA+二苯胺试剂 蓝色(水浴加热)
⑦大肠杆菌+伊红-美蓝 产生紫色,略带金属光泽
今天,我们学习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选材: 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
制备组织样液 研磨成浆:加石英砂,加5 ml水研磨
注入组织样液2ml 过滤: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水浴加热:煮沸2min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结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②斐林试剂要两液混合均匀且现配现用.
斐林试剂的配制过程示意:
斐林试剂甲液( 0.1 g/ml的 NaOH 溶液)
斐林试剂乙液( 0.05 g/ml的 CuSO4 溶液)
③在鉴定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时还能用其他那些鉴定方法
学生回答:还可以用斑氏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及糖尿试纸据糖的由少到多产生浅蓝,浅绿,棕或深棕色.
(二),脂肪的鉴定
1,脂肪的鉴定步骤: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取理想薄片
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
去浮色
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材料的脂肪滴,然后,转为高倍镜观察.
结论: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②该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只含有单层细胞理想薄片.
③滴苏丹Ⅲ染液染液染色2-3min,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三),蛋白质的鉴定
蛋白质的鉴定步骤:
选材:卵清稀释液或黄豆(浸泡1-2d) 豆浆 滤液
结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稀释液).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0.1 g/ml的 NaOH 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即0.01 g/ml的 CuSO4 溶液).
③还可设计一只加底物的试管,不加双缩脲试剂,进行空白对照,说明颜色反应的引起是蛋白质的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不是空气的氧化引起.
教学小结:
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相同点:
①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构成;
②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都为0.1g/mL NaOH溶液.
不同点:
①CuSO4溶液浓度不一样:斐林试剂乙液为 0.05 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 B为 0.01g/mLCuSO4溶液.
②配制比例不一样.
③使用方法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一起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A试剂摇匀后,再加入试剂B.
④鉴定的对象不一样:斐林试剂鉴定的是还原糖,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
⑤反应本质及颜色反应不一样.
2,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之比较
还原糖的鉴定
脂肪的鉴定
蛋白质的鉴定
材料的选取:
富含糖,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
富含脂肪
富含蛋白质
材料的处理:
去皮,研磨
浸泡
——
试剂的使用:
甲液与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
染色和洗浮色不宜过长
先加A液再滴加B液
反应的本质:
新制的Cu(OH)2溶液与—CHO(还原糖的醛基)反应
——
碱性条件下Cu2+ 与肽键反应
3,苏丹Ⅲ染液与苏丹Ⅳ染液的比较
都是用来鉴定脂肪.苏丹Ⅳ染液更易溶于脂肪,所以染色更深,同时要求染色时间更短
10. 生物高三 1.脂肪鉴定实验时,常用蒸馏水洗去浮色
1.浮色,抄色素类的溶于有机物,袭非水溶性的。乙醇、乙腈这些有机溶剂溶解都是可以的。
2.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常用蒸馏水漂洗时,还未染色,是为了吸取上一步骤残留在洋葱根尖的浓硫酸和酒精,防止解离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