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方污水溢流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為因素粗擾。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用水量的增加,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環境污染也增加,造成污水溢出。
二是自然因素。南方夏季降雨較為豐富,這使得河流水位升高,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加之地勢的影老梁響,也岩含旦會造成污水溢流的現象。
三是技術因素。污水處理設施設計不合理,技術不夠先進,污水治理設施不能及時處理污水,也會引起污水溢流現象。
2. 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COD濃度偏低是什麼原因
1.污水廠進水COD質量濃度偏低的現象產生原因
1)居民生活源頭污水COD質量濃度偏低。目前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鎮居民日平均用水量逐漸增加,從居民戶排出的污水COD質量濃度有逐漸降低的趨勢。污水大部分還採用化糞方式經初期沉澱後排人市政污水管道,污染物經化糞池沉澱滲入地下.直接影響污水管網所收納污水的COD質量濃度。
2)污水處理廠服務區域內地下水自備水源,對污水處理廠進水COD質量濃度產生影響。自備水源用水費用相對自來水的價格便宜很多,市民節水意識不強。用水量大,不可避免有較多長流水現象,特別是地下水豐富地區,如果大量使用白備水源,加上自來水普及率較低,市政設施相對落後,對污水處理廠進水COD質量濃度產生了影響
3)管道沉積對污水處理廠進水COD質量濃度產生一定影響。如果污水管道坡降小,在施時沒有嚴格控制高程,造成返坡現象,污水在管道流速偏低甚至長期積水,加之污水管道很長,污水中小顆粒將會在管道內存在一定程度的沉積,顆粒在沉積過程中會攜帶較多有機污染物質沉澱,導致通過管網進人污水處理廠的多是污水的上清液,這也是污水處理廠進水COD質量濃度偏低的原因之一。每次大雨初期雖有大量雨水進入污水管道,如果進水水質不降反升,這就表明管道的沉積效果對進水COD質量濃度產生了較大影響。
4)成建制的居民小區大量污水無法納入市政污水管道。根據調查,目前已經建成的住宅小區內基本上全部實行了雨污分流的排水體系,但是普遍存在區內排污管道高程錯誤,管道走向出現時高時低的現象.污水在小區管道內長期積累排不出去,再加上施工質量低劣,大部分污水滲入地下,排去的污水大部分是經過沉澱的上清液。同時,小區排水口亂接嚴重,許多雨水管道接入污水管道、雨季到來,大量的雨水進入污水管道。
5)雨水管道對污水管網的運行產生影響。部分城市在實施污水截流T程時,將雨水、污水管道連通,當雨水管道接人的河流水位相對較高時,可能發生河水倒灌現象,使河水進入污水管道排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影響了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稀釋了進水COD質量濃度。
6)部分城市污水主幹管埋設較深。有的處於地下水位以下,管道之間密封性差,地下水進入污水管道,稀釋了管道內的污水。
7)城市污水處理廠服務區域內如果沒有較高的丁業污染源污水處理廠進水COD質量濃度不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2.解決方法
1)認真實行雨污管道分流制
實行單獨污水管網系統是污水在封閉的條件下保證其COD質量濃度的主要措施。目前對城區合流制管道的改造以及對雨水管網進行截流是提高污水收集率,解決近期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量不足的替代方案,在後期工作中應逐漸按完全的雨污分流方式進行改造,可以防止雨水、河水進入污水管道。
2)加強排水設施施丁質量管理
污水管道施丁質量直接影響污水COD質量濃度,如果污水管道密閉性差,將導致污水滲漏或者地下水湧入污水管道。由於污水是依靠自重向前流淌,如果高程發生偏差將導致污水無法流動.嚴重時發生梗阻,造成污染物滲漏,管道內污水COD質量濃度降低。因此.加強污水管道施工及驗收管理,確保工程施工質量,是保證污水管道正常運行的必要措施之一。
3)取消自備水源井
對城市自備水源進行普查治理,減輕因自備井取水對城市污水管網造成的壓力,特別是取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的城市,取消自備井源,既可以減輕城市污水管網的輸水負擔,也可以防止地表沉降,防止自然災害的發生
4)改造現有三級污水管網收集系統
隨著城市發展,污水管網主幹管已經形成網路.但是現有城市污水級支管急需完善。在污水收集效率不高的老城區,將排污蓋板溝、化糞池進行改造,將污水支管延伸到各個住宅小區、商業密集區,防止污水在源頭阻塞、滲漏,可以部分解決污水處理廠進水COD質量濃度不高的問題,從源頭上堵住污染源泄露,增加污水收集量。
5)加強污水設施管理,認真執行排水許可制度
在城市內規范排水設施建設行為,嚴格實行雨污分流。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涉及排水設施的工程進行規劃驗收時,應當組織排水行政主管部門參與驗收;採取有效措施杜絕排水戶在取得排水許可證之前私自將排水口接人市政污水管網,防止雨污混接的現象發生。
3.結語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發生的進水COD質量濃度偏低的現象應引起重視。加大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優化城市污水管網布局,促進城市污水處理行業有序發展。是目前解決污水處理廠進水COD質量濃度偏低問題,推進城市污染減排工作科學化的必經之路。
3. 造成水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自然污染:是由自然法則的變化和土壤中礦物質對水源的污染造成的;
2.人為污染:水污染是由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造成的。
一般來說,水污染是指人為污染。包括工業廢水污染、農業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和城市固體廢物造成的水污染。
工業污水,包括生產污水和生產污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和污水,其中含有工業生產材料、中間產品、副產品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隨水流失的污染物。
工業廢水是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它具有廣泛的范圍,大量的,大量的被污染的物質,和復雜的成分。其中一些是劇毒的,很難治療。電力、礦山等部門的廢水主要含有無機污染物,而造紙、紡織、印染、食品等工業部門往往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的廢水有機物。
bod5經常超過2000毫克/升,有的達到30,000毫克/升。即使在相同的生產過程中,水質也會在生產過程中發生很大的變化。例如氧頂吹轉爐煉鋼,同一爐鋼的不同熔煉階段,廢水的ph值可以在4至13之間,懸浮液可以在250至25000毫克/升之間變化。此外,這些廢水中的有機物在降解過程中會消耗大量溶解氧,容易導致水質變黑發臭。隨著采礦和工業活動的增加,重金屬的生產和使用也顯著增加,造成湖泊和河流重金屬污染嚴重。由於處理成本高和投資大,工業廢水直接排放而不進行處理或排放低於標准,嚴重污染水資源。
農業污染源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水體污染源。包括農葯、化肥施用、土壤流失和農業廢棄物。
例如,化肥和農葯的不合理使用會造成土壤污染,破壞土壤結構和土壤生態系統,進而破壞自然生態平衡;降水引起的徑流和滲漏將牧場、農場和農副產品加工廠的氮、磷、農葯和有機廢棄物帶入水體,加劇水質惡化,導致水體富營養化。隨著化肥施用量的迅速增加,土壤固土耕作質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養分易流失,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農葯對水體的污染十分嚴重。
目前,我國農葯總產量已超過四十萬噸,生產品種由一九八六年的五個增加到現在的五個。據分析,該地區農葯年使用量約為23萬噸,平均每公頃農葯使用量為2.33 kg/hm2。一般情況下,只有10%的≤有20%的農葯附著在作物上,而80%的≤有90%在土壤、水和空氣中流失,在灌溉水的淋溶和降水的作用下對水體造成污染。化肥也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
據統計,中國每年使用化肥4537萬噸,農葯50萬~60萬噸。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每年使用農葯和化肥的土地面積超過2.8億hm2,地表徑流給水體帶來了大量的污染物,是農業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而從牧場、農副產品加工廠排入水中的有機廢棄物,會使水質惡化,造成河流、水庫、湖泊等水體的污染。
生活污水是指城市當局、學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水,包括廁所排泄物、洗衣洗澡水、廚房和其他家庭排水,以及商業、醫院和娛樂場所的排水等。
城市人均日排污量為150~400 L,與生活水平密切相關。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如纖維素、澱粉、糖和脂肪蛋白等,也含有致病菌、病毒和寄生卵。無機鹽氯化物、硫酸鹽、磷酸鹽、碳酸氫鹽和鈉、鉀、鈣、鎂等。這些生活污水的一般特點是有機物含量高,容易引起腐敗。
此外,臭氣物質,如硫化氫、硫醇等,很容易在厭氧條件下產生。此外,當這些生活污水中的合成洗滌劑的用量很大時,對人體的危害也會很大。生活污水一般很泥濘,生化需氧量一般為3O0g/700 mg/L,生活用水量大,成分復雜,未經處理直接進入水體,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廢塑料、廢紙、碎玻璃、金屬製品等。
中國人口多,生活垃圾多。超過5億城市居民每天產生1公斤生活垃圾,超過10億農村居民每天產生0.5公斤生活垃圾。由於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生活垃圾利用率低。
在堆填工程中,大量的酸性和鹼性廢水,如汞、鉛和鎘,從有毒物質工業和日常生活中排放,滲入地表水或地下水,在水體中產生黑臭味。不能利用淺層地下水,水質惡化。我國60%的河流存在氨氮、揮發酚和高錳酸鹽污染,氟化物嚴重超標。水體失去自凈功能,影響水的繁殖和水資源的利用,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威脅飲用水和農產品的安全。
4. 造成水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自然污染:是由自然法則的變化和土壤中礦物質對水源的污染造成的;
2.人為污染:水污染是由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造成的。
一般來說,水污染是指人為污染。包括工業廢水污染、農業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和城市固體廢物造成的水污染。
工業污水,包括生產污水和生產污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和污水,其中含有工業生產材料、中間產品、副產品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隨水流失的污染物。
工業廢水是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它具有廣泛的范圍,大量的,大量的被污染的物質,和復雜的成分。其中一些是劇毒的,很難治療。電力、礦山等部門的廢水主要含有無機污染物,而造紙、紡織、印染、食品等工業部門往往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的廢水有機物。
bod5經常超過2000毫克/升,有的達到30,000毫克/升。即使在相同的生產過程中,水質也會在生產過程中發生很大的變化。例如氧頂吹轉爐煉鋼,同一爐鋼的不同熔煉階段,廢水的ph值可以在4至13之間,懸浮液可以在250至25000毫克/升之間變化。此外,這些廢水中的有機物在降解過程中會消耗大量溶解氧,容易導致水質變黑發臭。隨著采礦和工業活動的增加,重金屬的生產和使用也顯著增加,造成湖泊和河流重金屬污染嚴重。由於處理成本高和投資大,工業廢水直接排放而不進行處理或排放低於標准,嚴重污染水資源。
農業污染源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水體污染源。包括農葯、化肥施用、土壤流失和農業廢棄物。
例如,化肥和農葯的不合理使用會造成土壤污染,破壞土壤結構和土壤生態系統,進而破壞自然生態平衡;降水引起的徑流和滲漏將牧場、農場和農副產品加工廠的氮、磷、農葯和有機廢棄物帶入水體,加劇水質惡化,導致水體富營養化。隨著化肥施用量的迅速增加,土壤固土耕作質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養分易流失,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農葯對水體的污染十分嚴重。
目前,我國農葯總產量已超過四十萬噸,生產品種由一九八六年的五個增加到現在的五個。據分析,該地區農葯年使用量約為23萬噸,平均每公頃農葯使用量為2.33 kg/hm2。一般情況下,只有10%的≤有20%的農葯附著在作物上,而80%的≤有90%在土壤、水和空氣中流失,在灌溉水的淋溶和降水的作用下對水體造成污染。化肥也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
據統計,中國每年使用化肥4537萬噸,農葯50萬~60萬噸。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每年使用農葯和化肥的土地面積超過2.8億hm2,地表徑流給水體帶來了大量的污染物,是農業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而從牧場、農副產品加工廠排入水中的有機廢棄物,會使水質惡化,造成河流、水庫、湖泊等水體的污染。
生活污水是指城市當局、學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水,包括廁所排泄物、洗衣洗澡水、廚房和其他家庭排水,以及商業、醫院和娛樂場所的排水等。
城市人均日排污量為150~400 L,與生活水平密切相關。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如纖維素、澱粉、糖和脂肪蛋白等,也含有致病菌、病毒和寄生卵。無機鹽氯化物、硫酸鹽、磷酸鹽、碳酸氫鹽和鈉、鉀、鈣、鎂等。這些生活污水的一般特點是有機物含量高,容易引起腐敗。
此外,臭氣物質,如硫化氫、硫醇等,很容易在厭氧條件下產生。此外,當這些生活污水中的合成洗滌劑的用量很大時,對人體的危害也會很大。生活污水一般很泥濘,生化需氧量一般為3O0g/700 mg/L,生活用水量大,成分復雜,未經處理直接進入水體,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廢塑料、廢紙、碎玻璃、金屬製品等。
中國人口多,生活垃圾多。超過5億城市居民每天產生1公斤生活垃圾,超過10億農村居民每天產生0.5公斤生活垃圾。由於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生活垃圾利用率低。
在堆填工程中,大量的酸性和鹼性廢水,如汞、鉛和鎘,從有毒物質工業和日常生活中排放,滲入地表水或地下水,在水體中產生黑臭味。不能利用淺層地下水,水質惡化。我國60%的河流存在氨氮、揮發酚和高錳酸鹽污染,氟化物嚴重超標。水體失去自凈功能,影響水的繁殖和水資源的利用,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威脅飲用水和農產品的安全。
5. 農村生活污水負荷率低的原因
農村生活污水負荷率低的原梁亂搭橡拿因利用衰亡期微生物,必然需要較長污泥齡,微生物數量較多,生物群處於飢餓狀態,水中剩餘基質較少;又由於代謝速度較低,微生物的沉降性比較好,出水中SS也較少,有利於達標.另一陪碧方面,生物細胞自氧化率相對較高,剩餘污泥產率較低.
6. 污水處理設施對污染物去除率低有哪些原因
反應時間,停留時間等,一般構築物不會對處理效率就這兩個方面
一般的處理效率低大都是因為加葯量或者生化污泥的活性等問題
7. 污水處理厭氧池COD去除效率低的原因
厭氧池COD去除率低考慮是否與厭氧池內發酵環境,各種厭氧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有關。各種二級處理工藝中厭氧處理階段(厭氧塔、厭氧罐、沼氣池等)中,影響厭氧池COD去除率的因素有很多。
污水處理系統厭氧強化菌解決厭氧池COD去除率低的問題
一、參數分析
1)PH值:作用范圍為6~9之間,較好的適用范圍在6.5~7.2之間
2)溫度:作用范圍在10℃~55℃之間,較好的作用溫度為30-35℃。高於60℃會導致細菌內酶的變性;低於10 ℃時,細胞生長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3)溶解氧:在污水處理中的厭氧池,溶氧量為0.2毫克/升以下
4)鹽度:在海水和淡水中都適用,可耐受20g/L的鹽度(以氯化鈉計)
5)抗毒性:可以較有效地抵抗化學毒性物質,包括余氯和重金屬等
二、原因分析
1)厭氧池污泥濃度不足向厭氧池回生化泥
2)厭氧池進入大量物化污泥無機物佔多數
3)厭氧池營養料不足或者營養料比例不均衡
4)水溫超過厭氧微生物適應的范圍超過40℃
5)進水pH超過10.5或者低於6.5
6)厭氧池停留時間過短難以到達厭氧水解狀態設計問題
7)進入有毒物質或其他原因
8)甘 度污水處理系統厭氧強化菌,其作用范圍在10℃~55℃之間,較好的作用溫度為30-35℃。最高不高於60℃即可。
甘度 | 做好菌種 做好服務
8.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某些有害的物質(如:農葯、化肥使用;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醫院污水等)進入水體,超過其自凈能力,引起天然水體的物理上、化學上的變化。
水源污染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自然污染:因地質的溶解作用,降水對大氣的淋洗、對地面的沖刷,挾帶各種污染物流入水體而形成;
二是人為的污染,即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葯化肥等對水體的污染。後一種是比較嚴重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水源的污染源主要有七種:即病原體污染、需氧物質污染、植物性營養物污染、熱污染、放射性污染、鹽污染和有機物與重金屬污染等。
9. 污水處理好氧池COD去除效率低的原因
好氧池COD去除率低考慮是否與溫度、PH值、溶解氧及鹽度等因素有關。甘 度污水處理好氧菌種處理好氧池COD去除效率低問題。
參數分析:
1.PH值:作用范圍為6~9之間,最佳使用范圍在7.8~8.2之間。
2.溫度:作用范圍在10℃~35℃之間,最佳作用溫度為25-30℃。高於40℃會導致細菌內酶的變性;低於10 ℃時,細胞生長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3.溶解氧:在污水處理中的反硝化池,溶氧量為0.5毫克/升以下。
4.鹽度:在海水和淡水中都適用,最高可耐受35g/L的鹽度(以氯化鈉計)。
5.抗毒性:可以較有效地抵抗化學毒性物質,包括余氯和重金屬等。當受污染區含有殺菌劑時,應預先研究它們對微生物的作用。
原因分析:
1.好氧池污泥老化泥齡長。
2.好氧池污泥負荷高泥齡短迴流量大停留時間短。
3.好氧池污泥負荷低溶解氧長期偏高導致污泥自身氧化去除率低溶解氧高細碎污泥多活性好的污泥少。
4.好氧池溶解氧不足。
5.營養料不足或者營養料比例不均衡N、P比例過高。
6.厭氧池COD去除率低厭氧水解效果差出水COD濃度過高。
7.原水含有有毒物質污泥中毒。
8.無機鹽累積值超過規定范圍。
9.好氧池沖擊負荷大或者好氧池出現污泥膨脹現象。
甘度 | 做好菌種 做好服務
10. 影響地下水的人為因素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類活動對自然界越來越產生著巨大的影響。諸如,人類的生活、生產活動(如開發地下水、興修水利、發展灌溉、礦山排水、人工回灌等),對地下水的形成和變化有著很大的影響。
為各種目的大量集中地抽取地下水,必然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從而形成以開采區為中心的下降漏斗區(圖1-6)。這樣必將引起開采區附近地下水補給、徑流與排泄條件發生較大的變化。過量開采還會使生產井的出水量不斷減少,甚至導致水質惡化。
興修水利工程不僅能調節地表徑流和改善氣候條件,還能增加地表徑流入滲地下的水量,促使地下徑流條件發生變化。如湖南龍山縣在石灰岩地區修一水庫,攔截地下暗河進行自流灌溉,由於石灰岩裂隙、溶穴嫌棚十分發育,當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地下水就發生反流,從「天窗」山腳下每日流出水量4000m3。這時山腳成為排泄區,而本來接受地下水排泄的水庫卻變為地下徑流的補給區(圖1-7)。
季節性的集中引進地表水進行大面積農田灌溉,也能直接或間接地增加地下水的入滲量,使地下水位逐漸抬高。
在礦區採掘過程中,隨著礦井數量、開采面積和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排水量的逐漸加大,地下水位也相應持續下降,促使礦區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發生較大變化。補給源和補給范圍也均隨之而改變,甚至可變排泄區為補給區。例如,湖南煤炭壩岩溶礦區,由於大量排水引起了排泄區的地下水向礦坑倒灌,上洋泉湖原為天然排泄區,因大量開采地下水的結果,使原來的地下水排泄區,轉變為新的補給區。該處地下水不再以泉等形式溢出地表,而形成了地下水的倒灌補給區(圖1-8)。
圖1-6 區域下降漏斗示意圖
圖1-7 湖南龍山縣水庫水文地質剖面
1—灰岩;2—壩;3—暗河流向;4—庫水位;5—水庫滲漏水位;6—滲漏流向
圖1-8 地下水及補給剖面示意圖
1—未排水前的地下水位線;2—大量排水後的地下水位線;3—未排水前的地下水流向;4—大量排水後的地下水流向;5—泉群;6—礦坑
P1m1,P1m2—下二疊統茅口組下部和上部;P2l—上二疊統龍潭組;P2c—上二疊統長興組;
E—古近系;Q—第四系
利用管井人為地將地表水引流或以壓力注入含水層,不僅增加了地下水量,提高了區域地下水位,防止了地面沉降,而且改變了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例如,上海市自1965年開始大規模地利用管井野沖進行人工回灌,使區域地下水位迅速提高,隨之地面沉降也初步得到控制;北京東郊某廠於1971年冬季,利用生產用的管井向地下注入4.3℃低溫水55×104m3,到1972年夏季,抽取了45×104m3比往年的平均水溫低7.4℃的地下水。
由於對工業及城市生活廢水、污水未妥善處理,或對農葯化肥和引污水灌溉使用不當,都可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將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
總之,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變化,不能只注意研究自然條件下地下水的形成和變化,還要研究在人為影響下的地下水運動狀態的轉化特點,以及新的補給源和新的排泄途徑等。
上述各種因素對地下水的綜合作用就是所謂的「水文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在一定的地區是具體的。由於影響地下水的各種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作用性質、程度和方式的不同,所以,水文地質條件可以是千差萬別的。
復習參考題
1. 什麼叫自然界的水循環?自然界的水循環是怎樣產生的?自然界的水循環有哪幾種?加強水循環的實際意義何在?
2. 研究地下水為什麼要研究自然界的水循環?
3. 影響地下水的氣象(氣候)因素有哪些?它們對地下水形成的作用如何?
4. 濕度的表示方法有哪幾種?為什麼要提出幾種芹脊則方法來表示?你是如何理解的?
5. 大氣降水是怎樣發生的?降水對地下水有什麼影響?影響入滲作用進行的因素有哪些?
6. 蒸發作用是怎樣產生的?蒸發有哪幾種?影響蒸發作用的因素有哪些?蒸發對地下水有什麼影響?
7. 什麼叫徑流?徑流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徑流系數的大小說明什麼問題?
8. 影響地下水的地質因素有哪些?它們是怎樣影響的?
9. 影響地下水的主要人為因素有哪些?它們是怎樣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