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的核廢水有多少
日本的核廢水總量約為130萬噸。這些廢水是由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東電)保管,相當於大約500個奧運會比賽用游泳池的容量。核廢水的形成主要原因包括核反應堆的日常運行、相關事故、地下水滲透以及為了冷卻反應堆而不斷注入的新水。
福島核事故是日本核廢水產生的主要原因。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遭受地震和海嘯襲擊,導致核反應堆損壞,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到環境中,其中包括水體。為了防止反應堆過熱,日本政府授權注入冷卻水。這些冷卻水與受污染的地下水混合後,變成了高度放射性的核廢水。
核廢水的來源可以細分為三個主要方面:1) 反應堆原有的冷卻劑:在核反應堆中,水被用作冷卻劑,以移除由核裂變產生的熱量。這些冷卻劑可能會因為接觸到放射性物質而變成核廢水的一部分。2) 事故後為冷卻堆芯注入的新水:核事故發生後,為了防止反應堆狀況惡化,通常需要向其注入大量水進行冷卻。這些新注入的水在冷卻過程中可能會被放射性物質污染。3) 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在反應堆運行期間,地下水可能通過裂縫或破損處滲入,與放射性物質接觸後遭到污染,進而成為核廢水的一部分。
以上信息參考了網路關於核廢水的條目。
2. 核污染水都有哪些危害
核廢水的危害有對全球水域的污染、對基因可能造成的不可逆損害、食物鏈的傳遞的污染。
1、對全球水域的污染。
核廢水排出後,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首當其沖,特別是福島縣周邊局部水域,之後污水還會污染東海。有日本學者指出,核污水排入海洋會影響到全球魚類遷徙、遠洋漁業、人類健康、生態安全等方方面面。
因此絕不僅僅是日本國內的問題,而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態和環境安全的國際問題。
2、對基因可能造成的不可逆損害。
綠色和平組織核專家指出,日核廢水所含碳14在數千年內都存在危險,並可能造成基因損害。美國《科學》雜志此前也曾撰文稱,除了目前為人所知的氚元素,核污水中還含有多種放射性物質,需要高度關注將污水釋放到海洋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
3、食物鏈的傳遞的污染
有實驗證明,若長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產品,可能使體內放射性物質積累超過允許量,引起慢性射線病等疾病,造血器官、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