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污水處理中,活性污泥的量偏多或者偏少會有什麼影響
可能會產生復的影響如下:
1. 活性污制泥量不足:根據化驗數據計算不足污泥量,盡快補充菌種;
2. 活性污泥死亡:分析具體原因,對氣量、進水量、迴流污泥量進行相應的調整;
3. 池面白泡過多:減少鼓風機台數或調小出氣閥並加大污泥迴流量;
4. 污泥沉澱性差:減少進水量及曝氣量,增大污水停留時間;
5. 污泥反硝化上浮:減少曝氣池末段曝氣量,加大污泥迴流量;
6. 出水SS偏高:降低進水負荷或減少曝氣量,增大排泥量。
⑵ 污水處理好氧池爆氣量高細菌會死嗎
污水濃度高磨岩櫻的,會直接導致好氧菌負荷急劇導致缺氧,直接後果就是大量死亡,出水的顏色變深,大量的污泥死亡後瞎叢流失,如果是純氧曝氣池的話池子的可燃氣體會大量棗空滋生,導致池子的排氣閥強行開啟排放,破壞純氧池的氣水相平衡。當然,污水的去除率就會大量降低。
⑶ 屠宰廠污水處理 曝氣池負荷太高,滿池都是泡沫怎麼辦該怎樣處理
曝氣池起泡3大原因:
1.曝氣池中的部分有機物被表面活性劑降解進而形成泡沫以及在曝氣的情況下,表面活性劑這種雙親分子的極性基團會吸附在親水物質上,而非極性基團則伸入氣泡中從而浮起水面。
2.曝氣不足的角落以及在二沉池中一般都會發生反硝化反應導致氮氣被釋放而產生泡沫問題。
3.微生物增長異常。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比表面積較大的絲狀菌增長大大高於菌膠團細菌,從而形成生物泡沫。
控制和消除曝氣池生物泡沫的辦法如下:
(1)噴灑水撲掃法
污水處理廠常用再生水噴灑打碎在水面的氣泡,同時稀釋表面發泡源的濃度的辦法。可以有效減少曝氣池或二沉池表面的泡沫。打散的污泥顆粒有一小部分重新恢復沉降性能,但大量的絲狀菌不能被抑制仍然存在混合液中,所以此法不能根本消除泡沫的發生。
(2)投殺菌劑或消泡劑法
對於較長時間發生的生物泡沫,應考慮採用具有強氧化性的殺菌劑,如次氯酸鈉、臭氧和過氧化物等,還有利用聚乙二醇、硅酮生產的市售葯劑以及鋼鐵和銅材、鋁材酸洗廢液的混合劑等,稀釋後噴灑在曝氣池或二沉池的表面。既消除泡沫,又可殺死液體表面上的發泡菌種。但使用殺菌劑普遍存在副作用。因為投加過量或投加位置不當,會大量降低曝氣池中生物總量,污水處理的有效菌種也被大量殺死,影響出水水質。
(3)降低污泥齡法採用降低曝氣池中污泥齡的停留時間,可以抑制生長周期較長的發泡細菌的生長。
(4)迴流厭氧消化池上清液法厭氧消化池上清液能抑制絲狀菌的生長,採用將其迴流到曝氣池的方法,能控制曝氣池表面氣泡形成。但由於厭氧消化池上清液中有濃度很高的COD,氨氮和SS,有可能影響最終的出水水質,應慎重採用。
(5)向曝氣池中增加固定填料或浮動填料使一些易產生污泥膨脹和泡沫的微生物固著在填料上生長,這種方法可增加曝氣池內的生物量,提高處理效果,又能減少或控制泡沫的產生。
(6)投加絮凝劑方法向曝氣池中投加有機絮凝劑(聚丙烯醯胺)或無機絮凝劑(聚鋁、聚鐵)等,可使混合液表面的穩定泡沫失去穩定性,進而使絲狀菌分散,重新進入投加葯劑的絮體中,隨絮體沉降,達到消除表面泡沫的目的。
以上幾種消除曝氣池上泡沫方法各有不同,需針對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和試驗,選取一種或幾種混合使用方法。
⑷ 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超標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是生化系統運轉不正常、排放水超標、細菌效率低
⑸ 夏季高溫會給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和運維造成哪些影響啊
近年來,我國各地都在管理鄉村生活污水,水環境污染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是,管理過程中污水處置的各類排放規范和標準是執法的重要尺度和根據。也暴顯露污水處置存在的問題。本文依據自己在鄉村污水管理工作中總結的經歷及參考一些污水管理材料,依據不同環境污水處置辦法及排放規范停止闡述。
一、城鎮污水處置排放規范與地表水排放規范的區別
前幾年,在鄉村生活污水管理上根本統一參照執行《城鎮污水處置廠污染物排放規范》(GB18918-2002),針對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機關、學校、醫院、商業效勞機構及各種公共設備排水,以及允許排入城鎮污水搜集系統的工業廢水和初期雨水等。按照該規范對鄉村生活污水管理的來水及出水排放對水環境污染管理。而且很多地域提出依照城鎮污水處置要到達《地表水環境質量規范》中的IV類、以至III類規范。其實,IV類水主要適用於普通工業用水等,III類水主要適用於生活飲用水源等,它們都不是污水的排放規范。依據有機物總耗氧量綜合評價指標的CODCr剖析,一級A排放規范限值為50mg/L,而IV類和III類水質請求CODCr限值分別為30mg/L和20mg/L,到達如此高的排放規范將形成處置本錢進步。更重要的是,為此去除的這些少量難降解有機物大都是木質素、纖維素等無毒害作用,也不增加生物化學需氧量BOD的有機物。依據數據剖析,城市污水處置廠進水根本不含有毒的有機污染物,沒有必要到達一級A以上如此嚴厲的排放規范。要到達地表IV類和III類水質關於氮、磷的限值請求作為污水處置排放規范限值,更是難以到達。
二、不同水環境污水處置排放規范的倡議
(1)城鎮污水處置排放規范不能「劃一劃一」,應量體裁衣分離實踐。
經過近年來我對鄉村污水管理工作中的經歷總結、多方調查與研討,我國東西南北各地域的環境、氣候和生活習氣等差別很大,污水的水質、水量、以及受納水體的環境容量都不相同,以污水脫氮除磷為例,南北地域城市污水總氮濃度差異很大,以「劃一劃一」的請求執行一級A排放規范,存在較大問題。目前我國多地修建污水處置廠(站)是依照設計來水、出水規范修建的,而我國如今城鎮實踐配套的污水搜集管網來水根本都是雨污合流,鄉村根本沒有污水管網,遇到雨季污水處置廠(站)多是呈現溢流現象,旱季枯時很多污水廠(站)來水量以至低於污水處置廠(站)設計限制。因而,自覺投資建立污水處置廠(站),不思索配套設備銜接和自然氣候條件,最終招致很多污水廠站呈現雨季溢流,或污水來水量缺乏,形成已建成污水處置廠(站)停運,成為嗮太陽工程。應量體裁衣參照城鎮污水處置排放規范,分離實踐制定嚴厲的中央規范。
(2)污水中的氮和磷處置,直接影響河流、湖泊等緩流水體,藻類異常繁衍的富營養化。
污水中的氮和磷又稱為營養物,其主要危害是招致河流、湖泊等緩流水體,藻類異常繁衍的富營養化。受天文、氣候和歷史等自然與人為要素的影響,在我國不同地域影響胡泊營養狀態的關鍵指標存在一定差別,要量體裁衣,恰當增加特徵指標。目前我國一級A排放規范規則TN不超越15mg/L,TP不超越0.5mg/L。即便都到達一級A的規范排放,仍會對這類水體形成嚴重危害,難以遏制富營養化的漫延。因而,關於河流、湖泊等緩流水體,應該制定愈加嚴厲的中央排放規范。
三、目前在鄉村生活污水治中的問題及倡議
3.1 鄉村生活污水管理存在問題
(1)鄉村生活污水處置任然存在運轉保證機制不健全問題。對污水處置經費未歸入財政預算,運維保證機制不健全;還未樹立鄉村污水設備運轉管理方法;污水處置運轉人員普遍缺乏操作專業學問。
(2)污水處置設備建立管控力度不夠。設備建立規劃用地未及時提供,建立用地、建立資金缺乏招致工程延期。
(3)目前已建成污水處置設備運轉效率低,以至局部處於停運狀態、鄉村污水處置廠的污水排放根本都達不到一級A規范。
(4)規劃設計與鄉村實踐脫節。處置才能、管網建立與實踐不匹配;污水搜集管網雨污未分流;選用污水處置方式不適合。
(5)由於南北方氣候緣由,加上如今美麗鄉村建立,村級環境提升,道路硬化,大局部污水搜集管網建立比擬艱難且投資大,來水不穩定。設計規范與實踐出入比擬大,廠站運轉不正常,水質不達標,大局部廠站運轉無法排放容易構成新的污染源。
3.2 管理措施及倡議
鄉村生活污水來源主要包括洗濯、洗浴、廁所衛生間和廚房等生活排水,鄉村公用設備、農家樂、旅店飯館、家庭農副產品加工和畜禽散養農戶等排水。經過多方研討,總結經歷,引見幾種污水處置辦法及排放措施:
3.2.1 衛改廁拉運處置
我國北方等地村莊寓居較為分散的鄉村生活污水管理,目前多採用一體式三格化糞池和一體式雙瓮漏斗化糞池。在肯定了改廁設備運用壽命、運用過程無滲漏、嚴寒條件不凍裂、完成糞便無害化處置、無後續污染、便當維護等總體請求。糞便經過入戶廁位管道進入戶外預埋罐體內發酵、合成、滅殺、沉澱後,定期從預留抽糞口抽取殘渣直接用於農田施肥,或者聯絡當地化肥廠、農業企業對糞液糞渣施行資源化應用。改造後無臭味、無蠅蛆、節約水、不直排,完成了生態可循環,到達了無害化處置。以四口之家為例,一年半清掏一次即可(費用40-60元),單次沖廁用水僅為0.3-0.4升左右,不到一瓶礦泉水的水量。讓大眾控制科學的運用和維護辦法,實在維護好大眾改廁的積極性。把維護管理工作落實到戶,建好一個、管好一個、用好一個、穩固一個,健全了鄉村改廁可持續開展機制。讓大眾不但控制科學的運用和維護辦法,也進步大眾改廁的積極性,還促進了鄉村改廁可持續開展。
3.2.2 集中建立一個污水處置系統
關於鄉村寓居較為集中的村莊,集中建立一個污水系統,鋪設配套污水管網,集中搜集周邊村莊污水停止處置。以下引見幾種污水處置工藝,作為自創。
人工濕地污水處置,工藝流程為污水經過格柵流入復合厭氧池,然後進入復合濾池,再進入中間池,最後進入高負荷人工濕地停止排放,出水規范為一級A,處置達標的污水用於植被綠化,該工藝在處理北方冰冷溫度的問題是,污水廠站建在溫室大棚里,污水處置水質達標,可作為衛改廁拉運集中搜集處置點。工藝特性為模塊化構建,可依據水量請求靈敏組裝,適用污水處置量為1m3/d-2000m3/d,污泥2年外抽一次。該系統設備用地較大,但最主要優點是能夠在北方冬季冰冷氣候下正常運轉,同時投資小,能耗低,運轉費用少,管理簡雙方便,不梗塞,處置技術對污染物處置效率高,效果好。
生物膜工藝一體化污水處置,採用一體化污水處置設備,占空中積小,管理簡雙方便,處置技術對污染物處置效率高,效果好。主要處置工藝有A2/O+A/O+MBBR+生物過濾為或A3/O+MBBR,工藝流程為污水經過格柵流入一體化污水處置設備,在一體化設備內污水依次經過厭氧區﹑缺氧區﹑好氧區,污水中污染因子被微生物充沛降解合成後與水別離。好氧區的混合液經過氣提迴流安裝迴流至缺氧區完成硝化脫氮,並預留迴流到厭氧區的條件,沉澱區的底部污泥經過氣提迴流安裝迴流至厭氧區,維持系統污泥濃度。出水流入至沉澱區停止固液別離,上清液經生物過濾及消毒後達標排放。
四、結語
鄉村生活污水管理要依據不同地域環境,採取截污納管、集中搜集、分散處置等多種處置形式停止管理。
⑹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進水有機負荷增加,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變差,其原因是什麼
為使污水經過一定方法處理後,達到設定的某些標准,排入水體、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等的採取的某些措施或者方法等。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悄賣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率法,磨搜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刪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刪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各個處理構築物的能耗分析
1.污水提升泵房
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過粗格刪進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後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運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廠運行總能耗相當大的比例,這與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揚程有關。
2.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沉砂池一般設於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減輕無機顆粒對水泵、管道的磨損;也可設於初沉池前,以減輕沉澱池負荷及改善污泥處理構築物的處理條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氣沉砂池、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
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應的主要是砂水分離器和吸砂機,以及曝氣沉砂池的曝氣系統,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的動力系統。
3.初次沉澱池
初次沉澱池是一級污水處理廠的主題處理構築物,或作為二級污水處理廠的預處理構築物設在生物處理構築物的前面。處理的對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處理構築物的運行條件並降低其BOD5負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澱池,輻流沉澱池和豎流沉澱池。
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設備是排泥裝置,比如鏈帶式刮泥機,刮泥撇渣機,吸泥泵等,但由於排泥周期的影響,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較低的。
4.生物處理構築物
污水生物處理單元過程耗能量要佔污水廠直接能耗相當大的比例,它和污泥處理的單元過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廠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氣系統的曝氣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其基本上是聯系運行的,且功率較大,否則達不到較好的曝氣效果,處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溝處理工藝安裝的曝氣機也是能耗很大的設備。生物膜法處理設備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較低,但目前應用較少,是以後需要大力推廣的處理工藝。
5.二次沉澱池
二次沉澱池的能力消耗主要是在污泥的抽吸和污水表明漂浮物的去除上,能耗比較低。
6.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工藝中的濃縮池,污泥脫水,乾燥都要消耗大量的電能,污泥處理單元的能量消耗是相當大的,這些設備的電耗功率都很大。
針對各個處理構築物的節能途徑
1.污水提升泵房
污水提升泵房要節省能耗,主要是考慮污水提升泵如何進行電能節約,正確科學的選泵,讓瞎運歷水泵工作在高效段是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地形,減少污水的提升高度來降低水泵軸功率N也是有效的辦法,定期對水泵進行維護,減少摩擦也可以降低電耗。
2.沉砂池
採用平流沉砂,避免採用需要動力設備的沉砂池,如平流沉砂池。採用重力排砂,避免使用機械排砂,這些措施都可大大節省能耗。
3.初次沉澱池
初次沉澱池的能耗較低,主要能量消耗在排泥設備上,採用靜水壓力法無疑會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4.生物處理構築物
國外的學者通過能耗和費用效益分析比較了生物處理工藝流程,他們認為處理設施大部分的能量消耗是發生在電機這類單一的設備上,因而節能應從提高全廠功率因數、選擇高效機電設備及減少高峰用電要求等方面入手。他們提出的節能措施既包括改善電機的電氣性能,也包括解決運轉的工藝問題,還包括污水廠產物中的能量回收(Energy
Recovery)。
曝氣系統的能耗相當大,對曝氣系統能耗能效的研究總是涉及到曝氣設備的改造和革新。新型的曝氣設備雖然層出不窮,但目前仍然可劃分為2類:第1種是採用淹沒式的多孔擴散頭或空氣噴嘴產生空氣泡將氧氣傳遞進水溶液的方法,第2種是採用機械方法攪動污水促使大氣中的氧溶於水的方法。微孔曝氣,曝氣擴散頭的布局和曝氣系統的調節這些都是節能的有效措施。在傳統活性污泥處理廠曝氣池中辟出前端厭氧區,用淹沒式攪拌器混合的節能、生物除磷方案。這一簡單的改造可以節省近20%的曝氣能耗,如果算上混合用能,節能也達到12%。自動控制系統的應用於污水處理節能,曝氣系統進行階段曝氣,溶解氧存在濃度梯度,既減少了能耗,又可以改善處理效果,減少污泥量。
生物膜法處理工藝採用厭氧處理可以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5.二次沉澱池
二次沉澱池中對排泥設備的研究和排泥方式的改善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
6.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系統節能研究主要集中於污泥處理的能量回收。從污水污泥有機污染物中回收能量用於處理過程早在上世紀初就已投入實踐,但能源危機之前一直不受重視。目前有兩種回收途徑:一是污泥厭氧消化氣利用,一是污泥焚燒熱的利用。
消化氣性質穩定、易於貯存,它可通過內燃機或燃料電池轉化為機械能或電能,廢熱還可回收於消化污泥加熱。因此利用消化氣能解決污水廠不同程度的能量自給問題。林榮忱等人比較了沼氣發電機和燃料電池兩種利用形式,認為燃料電池能量利用率高,具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對消化氣的最大化利用是提高能效的主要方式。沼氣發電機組並網發電的研究和應用在國內已有應用實例,是大型污水處理廠的沼氣綜合利用的可行途徑。
另外一種能量回收方式是將城市固體廢物焚燒場建在污水處理廠旁,將固廢與污水污泥一起焚燒,獲得的電能用於處理廠的運轉。
城市污水處理的能耗分析研究與節能技術和手段的發展往往並不同步。由於污水處理能量平衡分析方法研究的欠缺,節能措施的制訂和實施常常超前。而多數節能途徑和手段常常由處理廠的操作管理人員結合各處理設施實際情況提出,具有經驗性和個別性,不一定能適用於其他污水廠甚至是工藝相似的污水廠;另一方面,從廣義上說,污水處理學科領域的技術創新、新材料和新設備的使用都蘊涵著節能增效的潛力,因而節能的途徑和手段往往是很寬泛的。
結論
污水處理是能源密集(energy intensity)型的綜合技術。一段時期以來,能耗大、運行費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建成的一些處理廠也因能耗原因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能耗問題將成為城市污水處理的瓶頸。能否解決耗污水廠的能耗問題,合理進行能源分配,已經成為決定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益好壞的關鍵因素。能耗是否較低,也是未來新的污水處理廠可行性分析的決定性因素,開發能效較高的污水處理技術,合理設計及運行污水處理廠,必將是未來污水處理廠設計和運行的必由之路。
污水處理的目前的難點在於降低水中的高含量的氯離子、氟離子等
⑺ 污染負荷 容積負荷 水力負荷 對系統有什麼影響
首先,污水處理上沒有污染負荷一說,不知道你是從哪裡聽來的;
其次,容積負荷過大會導致出水版水質不達權標,系統處理效果不佳,容積負荷過小,會導致污泥長時間出在內源呼吸期,其效果類似氧化溝的處理工藝.
最後,水力負荷是關繫到沉澱池沉澱效果的一個指標,簡單的講水力負荷大,處理效果好.
⑻ 污水處理中的問題
當浮泥的原因是由於二沉池發生嚴重的反硝化作用引起的:
如果活性污泥系統設有缺氧反硝化版段,則檢查該工藝段的權運行狀態,補充足夠的碳源,使反硝化在該缺氧段反應充分,從而降低在二沉池發生嚴重反硝化反應的可能性;
如果含氮量過高,則應設法降低廢水的氮濃度,同時加大污泥迴流量,避免污泥在二沉池底部長時間停留,從而減輕二沉池發生反硝化的程度。
當浮泥的原因是由於活性污泥嚴重老化而發生解絮引起的,則應及時調整好氧系統的食微比,適當降低曝氣池的供氧量,改善活性污泥的生物絮凝能力和沉降性,從根本上解決二沉池的浮泥問題。
---引用《污水處理節能網》
⑼ 污水處理站超負荷運轉會被處罰嗎
超負荷運轉不會被罰的,但超負荷運轉有超標風險,超標一定會被罰。
⑽ 污水處理中ss高,揮發酚也高
一、二沉池工藝參數選擇
二沉池設計參數是否選擇恰當是出水懸浮固體指標會否超標的重要因素。許多城市污水處理廠在設計之初,為節約建設成本,將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縮短,並盡量提高其水力表面負荷,造成運行時二沉池經常出現翻泥現象,致使出水懸浮固體超標。另外,某些污水處理廠由於實際工藝調整需要,需將生物池污泥濃度控制在較高的水平時,也會造成二沉池固體表面負荷過大,影響出水水質。因此,一般認為應對二沉池的這幾個工藝參數的設置留有較大的餘地,以利於污水處理廠工藝的控制與調整。
一般來說,影響沉澱池沉澱效果的主要工藝參數為水力停留時間、水力表面負荷和污泥通量。
1、二沉池水力停留時間
污水在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時間長短,是二沉池運行的重要參數。只有足夠的停留時間,才能保證良好的絮凝效果,獲得較高的沉澱效率。因此,建議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時間設置在3~4h左右。
2、二沉池水力表面負荷
對於一座沉澱池來說,當進水量一定時,它所能去除的顆粒的大小也是一定的。在所能去除的這些顆粒中,小的那個顆粒的沉速正好等於這座沉澱池的水力表面負荷。因此,水力表面負荷越小,所能去除的顆粒就越多,沉澱效率就越高,出水懸浮物的指標就越低。設計二沉池較小的水力表面負荷,有利於污泥等懸浮固體的有效沉澱。一般建議二沉池的水力表面負荷控制在0.6~1.2m3/m2×h。
3、二沉池固體表面負荷
二沉池的固體表面負荷的大小,也是影響二沉池沉澱效果的重要因素。二沉池的固體表面負荷越小,污泥在二沉池的濃縮效果越好。反之,則污泥在二沉池的濃縮效果越差。過大的固體表面負荷會造成二沉池泥面過高,許多污泥絮體來不及沉澱就隨污水流出,影響出水懸浮物指標。一般二沉池固體表面負荷大不宜超過150kgMLSS/m2×d。
二、活性污泥質量
活性污泥質量的好壞是影響出水懸浮物是否超標的重要因素。高質量的活性污泥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良好的吸附性能,較高的生物活性,良好的沉降性能以及良好的濃縮性能。
膠體狀態的污染物首先必須被吸附到活性污泥絮體上,並進一步被吸附到細菌表面附近才能被分解代謝,因而吸附性能較差的活性污泥去除膠態污染物質的能力也差。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系指污泥絮體內的微生物分解代謝有機污染物的能力,生物活性較差的活性污泥去除有機污染物的速度必然較慢。只有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才能在二沉池得以有效地泥水分離。反之,如果污泥沉降性能惡化,分離效果必然降低,導致二沉池出水渾濁,SS超標,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活性污泥的大量流失,使系統內生物量不足,繼而又影響對有機污染物的分解代謝效果。只有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濃縮性能,才能在二沉池得到較高的排泥濃度。反之,如果濃縮性能較差,排泥濃度降低,就要保證足夠的迴流污泥量,提高迴流比。但是,提高迴流比會縮短污水在曝氣池的實際停留時間,導致曝氣時間不足,影響處理效果。
三、進水SS/BOD5
生物系統活性污泥中MLVSS比例與進水SS/BOD5有很大的關系,當進水SS/BOD5高時,生物系統活性污泥中MLVSS比例則低,反之則高。根據運行經驗來看,當SS/BOD在1以下時,MLVSS比例可以維持在50%以上,當SS/BOD5在5以上時,VSS比例將會下降到20~30%。當活性污泥中MLVSS比例較低時,為了保證硝化效果系統就必須維持較高的泥齡,污泥老化情況較明顯,導致出水SS超標。
四、有毒物質
入流污水中含有強酸、強鹼或重金屬等有毒物質將會使活性污泥中毒,失去處理功效,嚴重的甚至發生污泥解體,造成污泥無法沉澱,出水懸浮物超標。解決活性污泥中毒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加強對上游污染源的管理。
五、溫度
溫度對活性污泥工藝的影響是很廣泛的。首先,溫度會影響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冬季溫度較低時,如不採取調控措施,處理效果會下降。其次,溫度會影響二沉池的的分離功能。如溫度的變化會使二沉池產生異重流,導致短流現象發生;溫度降低時,會使活性污泥由於黏度增大而降低沉降性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