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業污水怎麼處理
工業污水處理方法
重金屬廢水
重金屬廢水主要來自礦山、冶煉、電解、電鍍、農葯、醫葯、油漆、顏料等企業排出的廢水。
重金屬廢水處理原則是:首先,最根本的是改革生產工藝.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屬;其次是採用合理的工藝流程、科學的管理和操作,減少重金屬用量和隨廢水流失量,盡量減少外排廢水量。
對重金屬廢水的處理,通常可分為兩類;一是使廢水中呈溶解狀態的重金屬轉變成不溶的金屬化合物或元素,經沉澱和上浮從廢水中去除.可應用方法如中和沉澱法、硫化物沉澱法、上浮分離法、電解沉澱(或上浮)法、隔膜電解法等;二是將廢水中的重金屬在不改變其化學形態的條件下進行濃縮和分離,可應用方法有反滲透法、電滲析法、蒸發法和離子交換法等。這些方法應根據廢水水質、水量等情況單獨或組合使用。含氰廢水
含氰廢水主要來自電鍍、煤氣、焦化、冶金、金屬加工、化纖、塑料、農葯、化工等部門。含氰廢水是一種毒性較大的工業廢水,在水中不穩定,較易於分解,無機氰和有機氰化物皆為劇毒性物質,人食入可引起急性中毒。氰化物對人體致死量為0.18,氰化鉀為0.12g,水體中氰化物對魚致死的質量濃度為0.04一0.1mg/L。
含氰廢水治理措施主要有:
1、改革工藝,減少或消除外排含氰廢水,如採用無氰電鍍法可消除電鍍車間工業廢水。
2、含氰量高的廢水,應採用回收利用,含氰量低的廢水應凈化處理方可排放。
回收方法有酸化曝氣—鹼液吸收法、蒸汽解吸法等。
治理方法有鹼性氯化法、電解氧化法、加壓水解法、生物化學法、生物鐵法、硫酸亞鐵法、空氣吹脫法等。其中鹼性氯化法應用較廣,硫酸亞鐵法處理不徹底亦不穩定,空氣吹脫法既污染大氣,出水又達不到排放標准.較少採用。
食品工業廢水
食品工業原料廣泛,製品種類繁多,排出廢水的水量、水質差異很大。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有:1、漂浮在廢水中固體物質,如菜葉、果皮、碎肉、禽羽等;2、懸浮在廢水中的物質有油脂、蛋白質、澱粉、膠體物質等;3、溶解在廢水中的酸、鹼、鹽、糖類等:4、原料夾帶的泥砂及其他有機物等;5、致病菌毒等。
食品工業廢水的特點是有機物質和懸浮物含量高,易腐敗,一般無大的毒性。其危害主要是使水體富營養化,以致引起水生動物和魚類死亡,促使水底沉積的有機物產生臭味,惡化水質,污染環境。
食品工業廢水處理除按水質特點進行適當預處理外,一般均宜採用生物處理。如對出水水質要求很高或因廢水中有機物含量很高,可採用兩級曝氣池或兩級生物濾池,或多級生物轉盤.或聯合使用兩種生物處理裝置,也可採用厭氧—需氧串聯的生物處理系統。
造紙工業廢水
造紙廢水主要來自造紙工業生產中的制漿和抄紙兩個生產過程。制漿產生的廢水,污染最為嚴重。洗漿時排出廢水呈黑褐色,稱為黑水,黑水中污染物濃度很高,BOD高達5—40g/L,含有大量纖維、無機鹽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廢水也含有大量的酸鹼物質。
抄紙機排出的廢水,稱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纖維和在生產過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膠料。
造紙工業廢水的處理應著重於提高循環用水率,減少用水量和廢水排放量,同時也應積極探索各種可靠、經濟和能夠充分利用廢水中有用資源的處理方法。例如浮選法可回收白水中纖維性固體物質,回收率可達95%,澄清水可回用;燃燒法可回收黑水中氫氧化鈉、硫化鈉、硫酸鈉以及同有機物結合的其他鈉鹽。中和法調節廢水pH值;混凝沉澱或浮選法可去除廢水中懸浮固體;化學沉澱法可脫色;生物處理法可去除BOD,對牛皮紙廢水較有效;濕式氧化法處理亞硫酸紙漿廢水較為成功。此外,國內外也有採用反滲透、超過濾、電滲析等處理方法。
印染工業廢水
印染工業用水量大,通常每印染加工1噸紡織品耗水100一200噸,其中80%一90%以印染廢水排出。常用的治理方法有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一、回收利用
1、廢水可按水質特點分別回收利用,如漂白煮煉廢水和染色印花廢水的分流,前者可以對流洗滌.一水多用,減少排放量;
2、鹼液回收利用,通常採用蒸發法回收,如鹼液量大,可用三效蒸發回收,鹼液量小,可用薄膜蒸發回收;
3、染料回收.如士林染料可酸化成為隱巴酸,呈膠體微粒.懸浮於殘液中,經沉澱過濾後回收利用。
二、無害化處理
1、物理處理法有沉澱法和吸附法等。沉澱法主要去除廢水中懸浮物;吸附法主要是去除廢水中溶解的污染物和脫色。
2、化學處理法有中和法、混凝法和氧化法等。中和法在於調節廢水中的酸鹼度,還可降低廢水的色度;混凝法在於去除廢水中分散染料和膠體物質;氧化法在於氧化廢水中還原性物質,使硫化染料和還原染料沉澱下來。
3、生物處理法有活性污泥、生物轉盤、生物轉筒和生物接觸氧化法等。
為了提高出水水質,達到排放標准或回收要求.往往需要採用幾種方法聯合處理。
化學工業廢水工業廢水
化學工業廢水主要來自石油化學工業、煤炭化學工業、酸鹼工業、化肥工業、塑料工業、制葯工業、染料工業、橡膠工業等排出的生產廢水。化工廢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是:
一級處理主要分離水中的懸浮固體物、膠體物、浮油或重油等。可採用水質水量調節、自然沉澱、上浮和隔油等方法。
二級處理主要是去除可用生物降解的有機溶解物和部分膠體物,減少廢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和部分化學需氧量,通常採用生物法處理。經生物處理後的廢水中,還殘存相當數量的COD,有時有較高的色、嗅、味,或因環境衛生標准要求高,則需採用三級處理方法進一步凈化。
三級處理主要是去除廢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和溶解性無機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和臭氧氧化法,也可採用離子交換和膜分離技術等。各種化學工業廢水可根據不同的水質、水量和處理後外排水質的要求,選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酸鹼廢水
酸性廢水主要來自鋼鐵廠、化工廠、染料廠、電鍍廠和礦山等,其中含有各種有害物質或重金屬鹽類。鹼性廢水主要來自印染廠、皮革廠、造紙廠、煉油廠等。酸鹼廢水中,除含有酸鹼外,常含有酸式鹽、鹼式鹽以及其他無機物和有機物。酸鹼廢水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需經適當治理方可外排
治理酸鹼廢水一股原則是:
1、高濃度酸鹼廢水,應優先考慮回收利用,根據水質、水量和不同工藝要求,進行廠區或地區性調度,盡量重復使用:如重復使用有困難,或濃度偏低,水量較大,可採用濃縮的方法回收酸鹼。
2、低濃度的酸鹼廢水,如酸洗槽的清洗水,鹼洗槽的漂洗水,應進行中和處理。 對於中和處理,應首先考慮以廢治廢的原則。如酸、鹼廢水相互中和或利用廢鹼(渣)中和酸性廢水,利用廢酸中和鹼性廢水。在沒有這些條件時,可採用中和劑處理。
選礦廢水
選礦廢水具有水量大,懸浮物含量高,含有害物質種類較多的特點。其有害物質是重金屬離子和選礦葯劑。選礦廢水主要通過尾礦壩可有效地去除廢水中懸浮物,重金屬和浮選葯劑含量也可降低。如達不到排放要求時,應作進一步處理,常用的處理方法有:
1、去除重金屬可採用石灰中和法和焙燒白雲石吸附法;
2、主除浮選葯劑可採用礦石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
3、含氰廢水可採用化學氧化法。
冶金廢水
冶金廢水的主要特點是水量大、種類多、水質復雜多變。按廢水來源和特點分類,主要有冷卻水、酸洗廢水、洗滌廢水(除塵、煤氣或煙氣)、沖渣廢水、煉焦廢水以及由生產中凝結、分離或溢出的廢水等。
B. 工業污水的處理辦法
現代社會發展對水質要求不斷提高,對水量需求越來越大。由於水體過渡污染和水資源過渡採用,全球不少地區面臨嚴重水危機。控制水質環境成為各工業用水單位的當務之急,工業廢水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廣、成分復雜、毒性大、不易凈化、難處理等特點。本論文根據工業水污染的特點,簡要介紹幾種適合處理工業用水污染的方法。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高速發展,人們所從事的生產活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活躍,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帶來許多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在環境問題上顯得日益突出,當今城市工業企業在商品經濟的市場調節作用下,為適應或緩解商品社會供需矛盾而自我發展起來的。因此,工業企業門類繁多、產品多樣,污水成分也十分復雜。針對工業水污染現狀分析,主要應該採取以下幾種方法來治理工業水污染:
1.膜分離法
膜分離過程組分一般不發生相的變化,能耗較小,操作溫度在室溫左右。它是一種節能技術。膜分離范圍廣,無論工業廢水中的無機物還是有機物,細菌還是礦物微粒均可使用。膜分離適用體系也較多,大多可用膜分離。膜分離的裝置比較簡單,容易控制,可以連續操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不高,膜的通量和選擇性待進一步提高,膜污染的防治和濃差極化等。工業污染水處理是膜分離的重要應用領域,微孔膜、超濾膜具有較大的孔徑,在深度處理前後常用作預處或後處理。由於膜分離過程基本為物理過程,不需投加其他葯劑,不產生副產物,用於飲用水處理,可以大大提高水的質量。
2.電場處理法
電場處理法是將電場施加於待處理工業污染水中,觀察水體系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這些性質包括水體系密度、吸光度、電導率的變化及對結垢物的影響。電場處理可根據不同水污染工作條件分為高壓靜電場法、高頻電場法和電子處理法。
2.1高壓靜電法
高壓靜電場的電場強度為3 000-5000V/cm。美國學者將10000V的高壓加於工業原污染水時,產生極好的阻垢效果,他們認為這種阻垢作用是由於電場作用下流動的水產生微弱電流所致。形成水垢的化合物大多為離子化合物,由正、負離子組成,當水中施加電場時,離子會受到電場的吸引,使其難以結合成固體物。1970年代末,日本將靜電除垢器與給水槽和脫氣裝置組合,用於工業給水處理,取消化合加葯,亦可達到防垢、緩蝕的目的。1970年代後期,國內亦陸續研製了靜電水處理器並在一些工業用水處理工廠中應用。高壓靜電場法除了可以阻垢、除垢外,還可以緩蝕、消滅工業廢水中的細菌。
2.2高磁電場法
高頻電場法的電場強度並不大,一般在1 000 V/cm以下,而電場頻率要高,通常在10Mnz以上。試驗表明,工業污染水流速一定時,隨著電場頻率增大,阻垢率隨之增大;當頻率在10MHZ以上時,流速對阻垢率影響很小。可見頻率足夠高時在短時間內就能阻止工業廢水垢形成。阻垢作用可能是在高頻電場作用下,極小晶粒表面帶電,阻礙晶粒正常成長,從處理前後電鏡照片明顯看出工業污染水中固體形態的差別。
2.3電子處理法
電子處理法與前兩種電場法的區別在於該法直接向工業污染水中通入微小電流,所以裝置由直流穩壓電源和處理器兩部分組成。管狀處理器的中心有一金屬正極,處理器殼體為負極。該類處理器1970年代首先由美國研製成功,1980年代末國內亦有產品問世。陳家森等研究表明,電場還會對工業污染水的結構發生影響,引起水中部分氫氧鍵斷裂,水中出現過量超氧陰離子自由基、過氧化氫及自由質子。其中氫氧鍵的斷裂是通過電場對水分子的附加能進行估算:用核磁共振波譜儀測試質子核磁縱向弛豫時問用以證實電場處理後水中過量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存在,這種自由基和氧分子一樣,具有順磁性;用光子計數器通過魯米諾化學發光現象,可以確定電場處理前後過氧化氫濃度在體系中的變化。
3.磁場處理法
磁化法用於工業廢水防垢效果明顯。此外,有試驗表明磁化水可提高樹脂的離子交換容量,可作為離子交換前的預處理。磁化水用於混凝土可縮短固化時間、提高強度和增加防凍性及化學穩定性。經過處理後的飲用磁化水還有排除人體膽結石的作用。磁法水處理技術還可用於含油工業污水處理中。與其他方法相比,磁法分離凈化技術更徹底、無二次污染。將磁性材料(如Ni-Cu-Zn鐵氧體等)製成粉狀,放入含油工業廢水中攪拌,油被磁粉吸附。再通過磁分離裝置,吸附了油的磁粉留在磁場中,而水被分離。而改性磁粉法可將磁粉表面用適當材料處理使其親油。若用石臘、高級脂肪酸等處理,表面覆蓋一層親油疏水薄膜。這種改性磁粉加入含油污水中時增加了對油的親合力,油和磁粉凝聚成泥狀物下沉。最後用磁場將油泥物分離。
4.生物法處理工業水污染
4.1傳統生物法
傳統生物處理工業污染水的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氧化塘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等。活性污泥法是最主要的傳統生物法,利用曝氣池進行廢水處理微生物作剛下廢水得到凈化。活性油膩物通常要經過接種、培養、馴化,由細菌、原生動物和其他雜質組成。氧化塘足最原始的生物水處理方法,可以利用池塘、窪地,不需要另外的設施,因其處理效果差,1960年代末增加人工強化條件,發展為新的氧化溝技術。生物濾池、生物轉盤都是利用濾料上附著的生物膜。這種方法在某些方面優於活性污泥法。傳統生物法的系統由水、污染物、微生物、氧組成。一般有工業污水的地方就會出現這種天然處理系統。活性污泥既是微生物載體,又是微生物代謝的產物。系統運行過程不斷從界鼓入空氣,其中的氧溶解於工業污水中,通過生物體酶的催化與污染物相作用。污染物一般為含碳有機物,如果條件適宜,會發生階段性降解,或徹底降解,最終變為二氧化碳和水。活性污泥中常有多種微生物,在常溫附近都能正常生存,處理系統結構簡單,所以它的優點是處理污染物種類多、對許多有機物處理效率高、受氣候條件影響小、管理不復雜。這種技術的應用始於1914年,長期以來,是城市污水及某些工業廢水的主要處理方法。由於一般工業廢水中污染物和氧的濃度都較低,微生物的專屬性不會很高,氧化有機物的速率較慢,導致這種系統主要缺點是處理周期長、佔地面積大、同時運行費用也較高。
4.2酶處理法
微生物與工業污水中有機物接觸時發生多種化學反應,如氧化還原、脫羧、脫氮、脫水、水解。這些作用不是微生物與有機物的直接反應,而是通過微生物細胞產生的酶,經過一系列催化階段,使有機物得到降解。微生物體內的酶體系由於遺傳變異和高速繁殖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可用來處理不同的工業污水質。根據微生物的特性可分為需氧法和厭氧法。需氧法應用較多,厭氧法亦受到重視。生物法氧化有機物通常分階段進行,初期生物降解只引起化合物母體結構變化,即有中間產物生成。最終生物降解可以完全無機化。
5.總結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工業污染水的幾種處理方法分析了工業用水污染控制情況,這些工業廢水如直接排放或處理不當 ,將影響水體的自凈 ,因而使水質惡化。由於工業廢水的組成復雜 ,往往需要由幾種方法組成一個處理系統 ,才能完成所要求的處理功能, 因此應用於工業廢水處理的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取得了極大進展,因此研究開發高效、經濟的應用於工業廢水處理新技術將成為未來幾年內新的環保研究熱點。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C. 工業廢水如何處理
含有劇毒物質廢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屬、放射性物質、高濃度酚、氰等廢水應與其他廢水分流,以便於處理和回收有用物質。一些流量大而污染輕的廢水如冷卻廢水,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廢水處理廠的負荷。這類廢水應在廠內經適當處理後循環使用。
含有劇毒物質廢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屬、放射性物質、高濃度酚、氰等廢水應與其他廢水分流,以便於處理和回收有用物質。
一些流量大而污染輕的廢水如冷卻廢水,不宜排入下水道神飢,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廢水處理廠的負荷。這類廢水應在廠內經適當處理後循環使用。
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產生有毒的中間產物和產耐芹品的生產過程中,採用合理的工藝流程和設備,並實行嚴格的操作和監督,消除漏逸,盡量減少流失量。
最昌瞎畢根本的是改革生產工藝,盡可能在生產過程中杜絕有毒有害廢水的產生。如以無毒用料或產品取代有毒用料或產品。
D. 新疆喀什疏勒縣城南污水處理廠日常運行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工藝
污水處理。即是城南污水處理廠,那麼日常運行中最需要重點關注的工藝就是污水處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首府烏魯木齊市,位於中羨滑國西北地區,是中兄清臘國五個少數正猜民族自治區之一。
E. 新疆廣匯污水處理廠都有哪些車間
新疆廣匯污水處理廠包括污水收集、污水中轉、處理一車間、管溝清淤車間、污泥處理車間、污水處理二車間等,它們各自負責污水收集、處理和淤泥處理,確保污水經過凈化後可以安全地回歸大氣環飢閉境祥肢旁中。謹橡
F. 烏魯木齊一體化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多少錢
沃能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價格,一般受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1、水量;2、水質;3、排放標准;4、設備材質;5、工藝方案;6、施工要求(含土建的需要考慮凍土層等)。所以說,價格應該是可以從幾萬到幾十萬,上百萬的都有;山東沃能環保是一傢具有環保二級、機電叄級、市政叄級的環保企業。實力雄厚,新疆也有一些項目。一般都是完全按照排放標准和水質來設計方案,保證出水達到排放標准。不過比起一些小公司,報價會偏高點!
G. 2021年新疆污水處理量是多少
50萬立方米/日。2021年,全國污水處理率97.89%,比2020年增加0.36個百分點;2021年新疆污水處理量是50萬立方米/日,全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68.6%,比2020年增加3.8個百分點。
H. 工業廢水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1、化學處理法。即利用化學葯劑之間的反應作用,降解水中的有害物質。常見的化學方法有混凝、中和、吸附、離子交換、氧化還原等!
2、生物處理法。主要是根據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轉化廢水中的有機和無機物,使水體保持平衡。如活性污泥、生物過濾、自然生物處理等都屬於生物法。
3、物理處理法。工業廢水中例如冶金行業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大都含有重金屬物質,採用物理法將其中的重金屬物質進行提煉,資源回收利用。如沉澱、過濾、反滲透、氣浮、離心、蒸發等過程都屬於物理方法!
4、物理化學綜合處理法。物理化學法是根據物理現象,化學反應來分離或消融廢水中的殘余物,主要有萃取、結晶、mvr蒸發系統等方式。
I. 工業廢水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1、物理法
主要是根據廢水中所含懸浮物的比重不同利用物理作用而使之分離,可重力分離、離心分離、過濾、蒸發結晶等,其目的是去除懸浮物、膠裝物質。
2、化學法
主要通過化學反應的作用,轉化、分離、回收廢水中的污染物質,該方法包括中和法、混凝法、化學沉澱處理法和氧化還原處理法,其目的是調整PH值,可以去除懸浮物、膠狀和溶解性物質。
3、物理化學處理法
主要包括電解法、吸附法、膜分離和磁分離法,去除懸浮、膠狀和溶解性物質。
4、生物處理法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除去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方法,常用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污泥消化法等,可以去除膠體和溶解性物質。
工業廢水的危害:
1、工業廢水直接流入渠道,江河,湖泊,污染地表水,如果毒性較大會導致水生動植物的死亡甚至絕跡;
2、工業廢水還可能滲透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進而污染農作物;
3、如果周邊居民採用被污染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會危害身體健康,重者死亡;
4、工業廢水滲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影響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
5、有些工業廢水還帶有難聞的惡臭,污染空氣;
6、工業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被動植物的攝食和吸收作用殘留在體內,而後通過食物鏈到達人體內,對人體造成危害。
J. 烏魯木齊地區生態環境問題及相關的防治對策探討
朱瑾1楊宏偉2張蘭1
(1新疆地質環境監測院,新疆,830000;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100083)
摘要近50年來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特別是水資源開發利用不當,烏魯木齊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為:河流縮短,湖泊乾涸、萎縮,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地下水水質惡化,土地沙漠化、鹽漬化擴大,水土流失加劇,草場退化,草地破壞等。在21世紀烏魯木齊經濟發展中若不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及防治,將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烏魯木齊地區生態環境防治對策
綠洲是乾旱區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區域,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西部大開發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烏魯木齊位於歐亞大陸腹地,氣候乾旱,平原地區乾旱少雨,蒸發強烈,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南山和東山的中高山地區,降水較多,年降水量可達500mm以上,是烏魯木齊地區水資源形成區及河流的發源地。
近50年來,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特別是水資源開發利用不當,使烏魯木齊地區生態環境惡化。這種勢頭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態赤字進一步擴大,將會影響到烏魯木齊21世紀的經濟發展,甚至影響到新疆在較短時間內發展成為中亞經濟中心和實施人口、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1烏魯木齊地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
水資源是綠洲生命之源,它既是建造綠洲的主要動力,也是維護綠洲生態的最重要的因素。長期以來由於只注重引水,不注重節水,只注重興修水利,不注重灌溉管理,只注重大水漫灌,不注重排水;只注重工農業用水,不注重生態用水;只注重工業生產,不注重廢水管理,結果引發了許多生態環境問題,威脅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河流縮短,湖泊乾涸、萎縮
烏魯木齊河出山口就引入青年渠、烏拉泊水庫、紅雁池水庫、和平渠等人工庫渠系統,昔日流經烏魯木齊市區的河道已乾涸,河床已建成河灘公路。上游修建的青年渠渠道,一般年份引水率高達90%,大大超過了乾旱區的50%的界限。使烏魯木齊河不能到達歸宿地—尾閭湖東道海子。據《中國陸地衛星假彩色影像圖集》發表的衛星相片判讀,東道海子水量最大時湖面長12km,寬2km,面積達24km2,現已乾涸。
1.2地下水位下降
隨著烏魯木齊地區經濟建設的發展,開辟水源地、興建水利、開墾農田,使地下水開采量大幅增加,僅烏魯木齊市地下水生產力就從1990年的18萬t/d增至2001年的37萬t/d,使得烏魯木齊地區地下水位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柴窩堡湖北地區降幅最大,達-0.592~-7.481m(見表1)。
表1烏魯木齊地區地下潛水水位動態特徵表
1993年柴北水源地投產後,開采量增至2002年的3010.0萬m3,地下水位明顯下降,使得處於牧場中部面積30km2的柴窩堡湖水位已下降0.7m,湖面面積減少了近5km2。柴窩堡湖水的含鹽量也逐年遞增(見表2),礦化度、硬度也呈上升趨勢。照此下去,柴窩堡湖將會變成小鹽湖。
表2柴窩堡湖水水質特徵表單位:mg/L
烏魯木齊市紅山西公園的地下水溢出泉群由於20世紀70年代後地下水的大量開采而被疏干,天然的生態環境被破壞,昔日的天然湖泊變成了人工湖泊。
1.3地下水水質惡化
以1987年新疆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完成的《烏魯木齊地區地下水背景值調查》項目中統計計算出的值作為污染起始值。根據2002年水質檢驗結果,可見烏魯木齊地區除柴窩堡盆地、烏拉泊大部分地段外,其餘地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烏魯木齊河谷一水廠以南以微—輕污染為主,一水廠以北以中污染為主(見表3)。以生活飲用水為標准,柴窩堡地區、烏拉泊—一水廠地下水質量優良一較好,滿足飲用水標准。
表3地下水污染程度評價表
1.4地表水水質惡化
烏魯木齊河出山口以上地段,河水礦化度多數小於0.5g/l,屬清潔水,在流經途中,上游躍進鋼鐵廠工業廢水及市區段沿岸大量生活廢水和垃圾的排入,致使河水中三氮含量、總大腸菌群超標;水磨河沿岸由於造紙廠、紡織廠等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多年來一直污染較重。柴窩堡湖由於新疆化肥廠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而受到有機物和氮的污染,1998年該廠向柴窩堡湖排放事故性污水,造成水中硝酸鹽含量、礦化度等含量升高,硝酸鹽含量從1996年的0.54mg/l上升到16.1mg/l,上升了29倍;礦化度從1996年的3.735g/l上升到4.574g/l,上升了18%。
1.5沙漠化擴展
北部東道海子原是烏魯木齊河的歸宿地,是天然草場和蘆葦的生產基地。原東道海子周圍有18.8萬畝胡楊林,現已被砍伐,荒漠性代表植物梭梭的面積和數量在不斷減少,使林木的防風固沙能力降低,沙丘由原來的固定、半固定狀態趨於活化,並進入芒硝場場區和居民區。102團17連以東農民開墾荒地,破壞植被,使土地人為沙化,沙丘每年以0.6m速度南移。
1.6次生鹽漬化擴大
烏魯木齊河流域下游是烏魯木齊河的排泄區,原生環境中土壤含鹽量高,地下水徑流不暢,加之水庫、渠系防滲率低,墾耕後洗鹽不徹底,農灌滲漏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鹽量增加。
下游102團灌區內乾渠無一條防滲,支、斗渠數量多,防滲比例小,渠系水利用率低,滲漏量大,大量的農灌(毛定額468.95m3/畝)滲漏導致農灌區地下水位抬升,土壤次生鹽漬化加重。據2000年現狀調查,102團耕地面積中非鹽漬化面積佔14.83%,輕鹽漬化面積佔43.84%,強鹽漬化面積佔15.06%,土壤次生鹽漬化使農作物減產。
1.7水土流失加劇
水土流失問題在烏魯木齊曾是一個被忽略的水環境問題。近年來,得到了政府及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2002年11月19日出台了《烏魯木齊水土保持規劃》,使烏魯木齊市治理水土流失有章可循。
烏魯木齊河上游由於森林和草地的破壞,加劇了山地侵蝕,大量泥砂下泄帶來水庫被淤,庫容減少,調洪能力大大降低,汛期洪患嚴重。上游烏拉泊水庫、紅雁池水庫因水庫淤積,庫容減小30%以上,致使近幾年每年汛期(6~8月)將南下的洪水直接排泄於滲透性較好的河灘,造成烏拉泊—燕爾窩地區該時段地下水位大幅上升,月上升2~10m。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烏魯木齊市洪水這樣白白流走,實為可惜。
據《新疆地質環境公報》,2002年烏魯木齊市水土流失面積6127.73km2,占烏魯木齊市土地總面積的53.83%,其中強度水土流失面積216.64km2,占流失總面積的3.5%,中度水土流失面積3510.99km2,占流失總面積的57.3%,輕度水土流失面積2400.1km2,占流失總面積的39.2%。烏魯木齊市水土流失面積佔全疆水土流失面積11萬km2的0.0006%。近5年,南山地區共發生大小洪水數十餘起,沖蝕破壞草場、耕地、引起泥石流災害,對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危害。
1.8草場退化、草地破壞
烏魯木齊天然草場50%以上的面積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大多為人為因素造成的。柴窩堡地區自1995年大量開采地下水,使該地區地下水位下降3~6m,附近柴窩堡鄉及天山牧場達15萬畝植被面臨嚴重退化的危機,受影響的牲畜由1995年的3000隻(頭)增至目前上萬只(頭)。
被人們譽為首府「東大門綠色屏障」的烏拉泊自然草場,近年來遭受嚴重的人為破壞,草場上到處可見采砂石的機械和人影,被破壞的草場上到處都是砂堆、車化痕跡、砂坑。該地區採挖中草葯現象也日趨嚴重,原自治區文教農場附近的鹽生植被中,曾有很多肉蓯蓉生長,現已廖廖無幾,如此下去,多則10年,少則5年的時間,該地區的肉蓯蓉即會出現被挖光的境地。這塊綠色的屏障受到破壞,造成烏拉泊的沙塵將暢通無阻地進入烏魯木齊市區,使烏魯木齊市沙塵暴天氣增加。
2生態環境防治對策探討
確切地說,控制人為活動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即使達到較高水平,「零效應」也是難以做到的,經濟活動的不合理仍會引起環境效應,對此需實行「調節」對策,即調節水、土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式,調節環境的適應能力,調節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去向和歸宿,最終使生態系統得到平衡,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人類需要的生產力。針對烏魯木齊地區地下水來源特徵(以地表水入滲為主)及與地表水的關系,合理開發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在河流上游地段以利用地表水為主,中游地段地表水、地下水兼並開發利用,河流下游地區地下水淺埋帶以開發利用地下水為主。
基於上述原則,提出以下對策。
2.1治理山區環境,涵養保持水源
烏魯木齊南部山地是烏魯木齊河流域主要的天然森林和草場分布區,具有重要的涵養水分、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由於南部山地秀美的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已成為夏季旅遊渡假的理想場所,但因其位於烏魯木齊河上游,是城市工礦和農業用水的主要水源地,因而要合理適度發展牧業,積極保護和撫育天然林,統籌兼顧和合理布局水源地保護區和旅遊區用地。
烏魯木齊東郊山地草場面積大,但荒漠草場比重大,可利用較豐富的山區降水資源進行人工草場建設,改善生態環境。
同時要充分重視水源地的保護,建立烏拉泊—柴窩堡水源保護區、水磨溝水源保護區、烏魯木齊河水源保護帶。
2.2充分發揮水庫的作用,加快水庫清淤、加固工程
流域內平原水庫對調節地表水資源的時空分配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要充分發揮烏拉泊、紅雁池、猛進等平原水庫對該區地下水資源的調節作用,加快水庫除險加固、清淤工程,以提高平原水庫利用率,並及早修建大西溝水庫,使有效的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2.3控制柴窩堡地區地下水開采量,加快實施引水入柴湖工程
柴窩堡湖北水源地、湖西水源地的運行,使該地區地下水位下降,目前已出現湖水位下降、水質惡化,植被枯萎等生態環境問題,一方面要統一管理柴窩堡地區水資源,嚴格控制水源地的開采,嚴禁超米B+C級允許開采量,同時加強該地區地下水動態監測、湖水位動態監測、生態環境監測,立足於現在的生態平衡,嚴禁在該區上用水量大的項目,嚴格執行打井、取水審批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實施引3個山水入湖工程,以達到開采與引源平衡,保持該地區生態平衡。
2.4開源節流,緩解城市及生態用水
烏魯木齊地區水資源十分緊缺,近期解決供需矛盾可採用新建西山水源地、一道溝水源地、芨芨槽水源地;中—遠期盡快開展、完成引額濟烏、引達濟烏等區外調水工作,同時節水措施不可忽視,必須從工業用水、農業用水這些用水大戶上開挖潛力。工業廢水採用回用技術,對電力、冶金、化工等用水量大的行業,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積極推廣廢水回用新工藝,做好工業節水工作;農業用水應推廣和改進灌溉技術,建立節水農業結構,控制灌溉定額,改變廣種薄收的落後局面。
2.5合理調整農業及生態用水比例,防止鹽漬化、沙漠化擴大
烏魯木齊平原區降水稀少,不能滿足天然植被生長需要,自然植被用水若得不到保證,荒漠化擴大就會吞噬綠洲,所以維護生態用水必不可少。維護天然植被,一般不需要適時適量,用水高峰期間不與農業爭水,且水質要求不高,礦化度較高的農業排水也可作為生態用水。在下游地區既要防止鹽漬化、沼澤化、沙漠化,又要滿足天然植被用水,就必須科學合理控制生態用水與農業用水比例及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來說農業用水與生態用水比例3∶1為宜,地下水位埋深維持在2~4m較為合適。
2.6調整工業布局,嚴禁不達標的廢水任意排放,污染地下水
烏魯木齊市傾斜平原東部污染較重,主要是由於水磨河沿岸的工礦企業將部分未達標的工業廢水排入河中,受污染的水灌溉下游墾區及戈壁漫流而造成的,因而要建立市區排污系統,並對工業廢水進行無害處理,待各項指標符合國家污水排放標准後,統一排入河中或農灌。
對水源保護區的現有工業,如烏魯木齊河上游的躍鋼應盡快關停焦化廠、煉鋼廠、炭黑廠、水泥廠等,並逐漸減少人口規模,加強污水集中處理,做到達標排放;柴窩堡水源地附近的新疆化肥廠應盡快採用油改氣節水方案削減排污量,使處理後的水達到Ⅲ級標准;位於水磨河沿岸的塘瓷廠、紡織廠等單位應盡快搬遷;對有污染又無法治理的企業(如燕爾窩水泥廠、日用化工廠、油漆廠、塘瓷廠)必須實行「關、停、並、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