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000張床位的醫院廢水如何處理
主要還是要看什麼房間出來的水了 一般病房的排水 主要工藝就是:消毒(還有大量病菌)
放射專科出來的污水首屬抄先要進入 衰變池進行處理
血庫的手術室污水zd還要考慮去除COD 用AO工藝就行
還有如果城市有污水處理廠 只需作上述處理就可以 要是沒有 還要進行二級處理 達到排放標准才行
如何處理醫院廢水?由於醫院廢水的特性,氯化(包括次氯酸鈉法,液氯法,二氧化氯法),臭氧消毒等很普遍,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醫院廢水處理方法。
Ⅱ 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規范和標准
法律分析: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規范和標準是為了規范醫院污水處理工程的設計、建設和運行管理,防止醫院污水污染環境,預防疾病傳播和保障人體健康,制定本標准。本標准規定了醫院污水處理工程的總體要求、工藝流程及技術參數、設備及材料、檢測與過程式控制制、輔助設施設計、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施工與驗收、運行與維護的技術要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一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國家水環境質量標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國家水環境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制定地方標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流域水體的使用功能以及有關地區的經濟、技術條件,確定該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的省界水體適用的水環境質量標准,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第十三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水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准須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向已有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應當執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第十四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國家或者地方的經濟、技術條件,適時修訂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Ⅲ 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指南的第4章
水處理系統
醫院污水處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預處理、物化或生化處理和消毒三部分。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二次污染,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和廢氣也要進行處理。
4.1 預處理
醫院污水進行預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固體污物,調節水質水量和合理消納糞便,利於後續處理。
4.1.1 化糞池
用於醫院污水處理的化糞池主要有普通化糞池和沼氣凈化池。
普通化糞池和沼氣凈化池的原理是通過沉澱的作用先將有機固體污染物截留,然後通過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將有機物降解。沼氣凈化池處理效率優於普通化糞池。
化糞池的沉澱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計算容積,應按《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J15-88)第3.8.2~3.8.5條確定。污水在化糞池中停留時間不宜小於36h。對於無污泥處置的污水處理系統,化糞池容積還應包括貯存污泥的容積。
4.1.2 預消毒池
預消毒的目的是降低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以減少操作人員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機會。
1、傳染病醫院病人的排泄物進行預消毒後排入化糞池。
2、傳染病醫院污水在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前必須預消毒,預消毒池的接觸時間不宜小於0.5小時。常用的消毒劑有次氯酸鈉、過氧乙酸和二氧化氯等,糞便消毒也可採用石灰。
3、對於普通綜合醫院,可不設預消毒池。
4、生化處理如採用加氯進行預消毒則需進行脫氯,或採用臭氧進行預消毒。
4.1.3 格柵
在污水處理系統或水泵前宜設置格柵,格柵井與調節池可採用合建的方式。
1、傳染病醫院的格柵應選用自動機械格柵;在普通醫院宜選用自動機械格柵(小規模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手動格柵)。
2、格柵井應密閉,設置通風罩,收集廢氣以進行集中處理;
3、柵渣與污水處理產生污泥等一同集中消毒,外運焚燒。消毒可採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4、設計應遵循《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 14-87(1997)等有關規定。
4.1.4 調節池
1、醫院污水處理應設調節池。連續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日處理水量的30~40%計算。間歇運行時,其有效容積按工藝運行周期計算。
2、調節池宜分二組,每組按50%的水量計算。
3、調節池應採用封閉結構,設排風口,防沉澱措施宜採用水下攪拌方式。
4、調節池產生污泥定期清淘,與污水處理產生污泥一同處理。
4.2 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
加強一級處理效果宜通過兩種途徑實現: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改造以加強去除效果和採用一級強化處理技術。
4.2.1 一級強化處理
醫院污水的一級強化處理一般採用混凝沉澱、過濾、氣浮等工藝。過濾的固液分離方式需要反沖,操作管理較為復雜,而氣浮工藝中氣體釋放易導致二次污染。所以醫院污水中一般採用混凝沉澱工藝。
醫院污水的一級強化處理宜採用混凝沉澱工藝。混凝、沉澱池應分二組,每組按50%的水量計算。
1、污水處理量小於20m3/h時,沉澱池宜設備化,可採用鋼結構或其他結構形式的一體化設備,池形宜為豎流式或斜板沉澱池。當污水處理量大於20 m3/h時,沉澱池宜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池形宜為豎流式或平流式沉澱池。
2、當沉澱池體採用鋼結構時,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防腐措施。
3、當採用斜板沉澱池,必須設置斜板沖洗設施。其他形式的沉澱池需採取便於清理、維修的措施。
4、設計應遵循《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 14-87(1997年版)等有關規定。
4.2.2 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加強處理效果的改造
改造應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有處理設施,對現有醫院中應用較多的化糞池、接觸池在結構或運行方式上進行改造,必要時增設部分設施。
有改建場地時,可將調節池用作沉澱池,在化糞池旁增設調節池。
場地不足時可在地面上增設混凝沉澱池。
4.3 生物處理
醫院污水採用生物處理,一方面是降低水中的污染物濃度,達到排放標准;另一方面可保障消毒效果。生物處理工藝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觸氧化法、膜生物反應器、曝氣生物濾池和簡易生化處理等。
4.3.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懸浮生長的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對污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污染物進行降解的廢水生物處理工藝。
1. 工藝特點
活性污泥工藝的優點是對不同性質的污水適應性強,建設費用較低。
活性污泥工藝的缺點是運行穩定性差,容易發生污泥膨脹和污泥流失,分離效果不夠理想。
2. 設計參數
曝氣池和二沉池設計遵循《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 14-87(1997)有關規定;
曝氣池污泥負荷根據出水有機物和氨氮要求,需要時應滿足硝化要求。
表4-1 活性污泥工藝曝氣池主要工藝參數
3.適用范圍
傳統活性污泥法適用於800床以上水量較大的醫院污水處理工程。對於800床以下、水量較小的醫院常採用活性污泥法的變形工藝——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工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SBR按周期循環運行,每個周期循環過程包括進水、反應(曝氣)、沉澱、排放和待機五個工序。SBR單個周期的進水、反應、沉澱、排放和待機都是可以進行控制的。每個過程與特定的反應條件相聯系(混合/靜止,好氧/厭氧),這些反應條件促進污水物理和化學特性有選擇的改變。
SBR工藝具有流程簡單、管理方便、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較低、處理效果好及設備國產化程度高等優點。
4.3.2生物接觸氧化工藝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採用固定式生物填料作為微生物的載體,生長有微生物的載體淹沒在水中,曝氣系統為反應器中的微生物供氧。由於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微生物固定生長於生物填料上,克服了懸浮活性污泥易於流失的缺點,在反應器中能保持很高的生物量。
1. 工藝特點
(1)生物接觸氧化法對沖擊負荷和水質變化的耐受性強,運行穩定。
(2)生物接觸氧化法容積負荷高,佔地面積小,建設費用較低。
(3)生物接觸氧化法污泥產量較低,無需污泥迴流,運行管理簡單。
(4)生物接觸氧化法有時脫落一些細碎生物膜,沉澱性能較差的造成出水中的懸浮固體濃度稍高,一般可達到30mg/L左右。
2. 設計參數
(1)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填料應採用輕質、高強、防腐蝕、易於掛膜、比表面積大和空隙率高的組合體。
(2)生物接觸氧化法已在實際中長期應用,有關工藝參數見《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 14-87(1997年版)等相關的設計手冊。
3.適用范圍
生物接觸氧化法適用於500床以下的中小規模醫院污水處理工程。尤其適用於場地面積小、水量小、水質波動較大和污染物濃度較低、活性污泥不易培養等情況,管理方便。
4.3.3 膜-生物反應器
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是將膜分離技術與生物反應器結合在一起的新型污水處理工藝。根據膜分離組件的設置位置,可分為分置式MBR和一體式MBR兩大類。
1. 工藝特點
MBR工藝用膜組件代替了傳統活性污泥工藝中的二沉池,可進行高效的固液分離,克服了傳統工藝中出水水質不夠穩定、污泥容易膨脹等不足,具有下列優點:
(1) 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出水水質優質穩定,可以完全去除SS,對細菌和病毒也有很好的截留效果。
(2) 實現反應器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齡(SRT)的完全分離,使運行控制更加靈活穩定;生物反應器內微生物量濃度高,可高達10g/L以上,處理裝置容積負荷高,佔地面積小,減小了硝化所需體積。
(3) 有利於增殖緩慢的微生物的截留和生長,系統硝化效率提高。可延長一些難降解有機物在系統中的水力停留時間,有利於難降解有機物降解效率的提高。
(4) MBR剩餘污泥產量低,甚至無剩餘污泥排放,降低了污泥處理費用。
3.適用范圍
該工藝適用於300床以下的小規模的醫院污水處理工程,尤其適用於場地面積小、水質要求高和紫外消毒等的情況。
4.3.4 曝氣生物濾池
曝氣生物濾池(BAF)是生物膜處理工藝的一種。採用一種新型粗糙多孔的粒狀濾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濾料表面生長有生物膜,池底提供曝氣,污水流過濾床時,污染物首先被過濾和吸附,進而被濾料表面的微生物氧化分解。當前BAF已從單一的工藝逐漸發展成系列綜合工藝,有去除懸浮物、COD、BOD 、硝化、脫氮等作用。
1. 工藝特點
(1) 出水水質好。BAF可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COD、細菌和大部分氨氮,出水SS小於10mg/L。
(2) 微生物生長在粗糙多孔的濾料表面,不易流失,對有毒有害物質有一定適應性,運行可靠性高,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無污泥膨脹問題。
(3) BAF容積負荷高於常規處理工藝,並可省去二沉池和污泥迴流泵房,佔地面積通常為常規工藝的1/3~1/5。
(12) 需進行反沖洗,反沖水量較大,且運行方式復雜,但易於實現自控。
2. 設計參數
3.適用范圍
該工藝適用於300床以下的小規模醫院污水處理工程,尤其適用於場地面積小和水質要求高等的情況。
4.3.5 簡易生化處理工藝
1.工藝特點:
沼氣凈化池利用厭氧消化原理進行固體有機物降解。沼氣凈化池的處理效率優於腐化池和沼氣池,造價低,動力消耗低,管理簡單。
2.適用條件
對於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小型綜合醫院,條件不具備時可採用簡易生化處理作為過渡處理措施,之後逐步實現二級處理或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
上述五種工藝的特點、適用范圍與投資水平等匯總於表4-5中。
表4-5 不同生物處理工藝的綜合比較
Ⅳ 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指南的第7章
放射廢水技術
7.1 放射性廢水來源放射性廢水主要來自診斷、治療過程中患者服用或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後所產生的排泄物,分裝同位素的容器、杯皿和實驗室的清洗水,標記化合物等排放的放射性廢水。
7.2 放射性廢水的水質水量和排放標准
7.2.1 放射性廢水濃度范圍為3.7×102Bq/L~3.7×105Bq/L。
7.2.2 廢水量為100~200L/床.d。
7.2.3 醫院放射性廢水排放執行新制定的《醫療機構污染物排放標准》規定:在放射性污水處理設施排放口監測其總 α<1 Bq/L,總β<10 Bq/L。
7.3 放射性廢水系統及衰變池設計7.3.1 放射性廢水應設置單獨的收集系統,含放射性的生活污水和試驗沖洗廢水應分開收集,收集放射性廢水的管道應採用耐腐蝕的特種管道,一般為不銹鋼管道或塑料管。
7.3.2 放射性試驗沖洗廢水可直接排入衰變池,糞便生活污水應經過化糞池或污水處理池凈化後再排入衰變池。
7.3.3 衰變池根據床位和水量設計或選用。
7.3.4 衰變池按使用的同位素種類和強度設計,衰變池可採用間歇式或連續式。
7.3.5 間歇式衰變池採用多格式間歇排放;連續式衰變池,池內設導流牆,推流式排放。衰變池的容積按最長半衰期同位素的10個半衰期計算,或按同位素的衰變公式計算。
7.3.6 衰變池應防滲防腐。
7.4 監測和管理
7.4.1 間歇衰變池在排放前監測;連續式衰變池每月監測一次。
7.4.2 收集處理放射性污水的化糞池或處理池每半年清掏一次,清掏前應監測其放射性達標方可處置。
Ⅳ 醫療污水處理工藝有哪些
我國的污水處理發起步晚、發展快,污水處理採用的工藝主要是生化處理,常見工藝有接觸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溝、SBR、曝氣生物濾池、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根據後續處理工藝的不同,它又分為:水解-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氣浮-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快沉-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超超聲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微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舊污水處理工程升級改造、脫氮除磷、中水回用方面與其它工藝結合,發展出AB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2/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氧化溝-導流曝氣生物濾池;SBR-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多種深度處理工藝。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充分借鑒了曝氣生物濾池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膜法、間隙曝氣法、人工快濾法、沉降分離法、硝化返硝化法、給水快濾法等八者設計手法,並結合二級或三級污水處理工藝而研製出來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2005年獲得國家專利。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我國的北京、山東、河北、貴州、山西、四川、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實例,案例涉及生活、醫院、化工、屠宰、食品、亞麻、酒精、制葯、榨菜等領域的污水處理。大量的應用證明:出水水質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完成兩次曝氣,兩次沉澱、兩次過濾,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流程,特別是在連續進水條件下,實現間隙曝氣,活性污泥迴流,整個運行沒有閑置,其優點較處理其它方法較為突出,處理效果尤為顯著。2009年被列為「創新項目」;同年12月又被列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2010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12年又被列為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投入在城鎮、村鎮、農村、工業、養殖、以及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脫氮除磷、中水回用等領域中推薦使用、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主要用於以下領域:
⑴、小區生活污水、小城鎮生活污水、城鎮污水的處理及回用等
①、城鎮、村鎮、農村、住宅小區及開發區生活污水;
②、賓館、飯店、療養院、醫院、學校、商場及辦公樓生活污水;
③、車站、空港、碼頭等污水。
⑵、工業廢水的處理及回用
①、亞麻廢水處理;
②、牛奶場和養殖場廢水處理;
③、澱粉廢水處理;
④、煙廠生產生活污水處理
⑤、化工廠高氨氮廢水處理;
⑥、酒精廢水處理;
⑦、食品廢水處理 ;
⑧、屠宰廢水處理;
⑨、醫葯廢水處理。
⑶、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及有特殊要求的污水處理
①、城鎮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
②、有脫氮除磷要求的廢水處理
③、要求深度處理的廢水,不增加三級處理設施,出水可達到回用水標准。
Ⅵ 一個1000張床位的醫院,平均每天能產生多少污水(立方米或噸)其中生化實驗室能產生多少
一般處理醫院廢水的時候,床位的日污水量取一噸,生化實驗室看實驗室的規模以及洗內滌操作多不多,容但是一般而言,一個200平米的實驗室,月用水量才十幾噸,所以你那生化實驗室的日用水量應該在1噸不到的樣子,你給個2噸的餘量頂死了
Ⅶ 醫療污水處理工藝有哪些
雖然醫院廢水的大體情況是差不多的,但是處理工藝還是要根據處理目標而定:
(一)傳統工藝——活性污泥法(實例)
1 格柵井
功 能:放置格柵。污水中含有大量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格柵的作用是截留並去除上述物質,對水泵和後續處理單元起保護作用。
設計思路:格柵井位於提升井的正上方,採用鋼砼結構與調節池合建一體,格柵井的上方建有格柵間一座,防止柵渣傳播病毒,為協調周圍環境,可對格柵井外面作美化處理。操作人員可定期對柵渣消毒、清理、外運,作為醫療垃圾焚燒掉。為減輕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和改善工作環境,保證污水除渣的效果,格柵井內設置1台機械格柵和1台提籃格柵。機械格柵和提籃格柵採用不銹鋼材料製成,具有耐腐蝕,機械格柵自動從污水中清理柵渣,管理方便,故障少、維修率低。
主要設備:機械格柵,柵條間距5mm。
提籃格柵,φ500mm。
結構尺寸: 4.2m×2.0m×3.0m。
2、提升井
功 能:提高水位,提高調節池的利用率,減少土地開挖量,較少投資。
設計思路:提升井採用地下封閉鋼砼結構,與其它處理單元合建在一起,節省基建投資,池頂上覆土,為檢查維修方便,在提升井的邊角處設有檢查孔,可定期對提升井進行維護。
結構類型: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
結構尺寸:4.0×3.0×4.5m
主要設備:一級提升泵 100WQ85-10-4.0
Q=85m3/h,H=10m P=4.0Kw
數 量 2台,1用1備
3、 調節池
功 能:調節污水水質水量。
設計思路:調節池採用地下封閉鋼砼結構,與其它處理單元合建在一起,節省基建投資,池頂上覆土,為檢查維修方便,在調節池的邊角處設有檢查孔,可定期對調節池進行維護;調節池中設有潛水攪拌機,定期攪拌,防止懸浮顆粒沉澱。
結構類型: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
結構尺寸:9.9×9.3×4.5m
主要設備:二級提升泵 80WQ40-7-2.2
Q=40m3/h,H=7m P=2.2Kw
數 量 2台,1用1備
潛水攪拌機 QJB0.85 P=0.85Kw
數 量 2台
4 、絮凝沉澱池
功 能:用於去除污水中的懸浮污染物,減少了懸浮物對消毒劑的干擾,節省消毒劑的用量,並為余氯在線自動監測提供良好的環境。
設計思路:為減小佔地面積,採用豎流式沉澱池,採用地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與其它處理單元合建在一起,池頂上覆土,為檢查維修方便,在絮凝沉澱池的邊角處設有檢查孔,可定期對調節池進行維護。污泥沉積在泥斗中,通過污泥泵定期經污泥管排入污泥濃縮池中,出水自流入消毒接觸池。
水力負荷:1.8m3/m2.h。
結構類型:地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
結構尺寸:5.0×5.0×4.5m 1座
主要設備:污泥提升泵 50WQ10-10-0.75
Q=10m3/h,H=10m P=0.75Kw
數 量 1台
5 、消毒接觸池
功 能:沉澱池出水進入消毒接觸池,使污水與消毒劑保持一定的接觸停留時間,保證消毒劑有效地殺死水中細菌,出水排放至市政管網。
設計思路:根據《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要求傳染病醫院污水接觸時間不宜小於1.5小時,綜合醫院污水接觸時間不宜小於1.0小時。北京*****醫院是含有傳染科的綜合醫院,所以,接觸池的水力停留時間採用1.5小時。採用地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與其它處理單元合建在一起,節省基建投資,池頂上覆土,為檢查維修方便,在接觸氧化池的邊角處設有檢查孔,可定期對調節池進行維護。接觸池內設置導流牆,避免短流,在接觸池的出口設置余氯自動監測設備,以便及時調節消毒劑的投加量。
停留時間:1.5h
結構尺寸:5.0m×4.5m×4.5m 1座
結構類型:地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
6 、污泥儲池
功 能:收集並儲存絮凝沉澱池產生的污泥,定期向池內加入石灰對污泥進行消毒,污泥脫水後,干污泥外運,濾液迴流至調節池。
設計思路:採用地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與其它處理單元合建在一起,節省基建投資,池頂上覆土,為檢查維修方便,在污泥儲池的邊角處設有檢查孔,可定期對調節池進行維護。污泥儲池中設有潛水攪拌機,以利於污泥加葯消毒時進行攪拌。
結構尺寸:4.0m×2.9m×4.5m 1座
結構類型: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
主要設備:潛水攪拌機 QJB0.85 P=0.85Kw
數 量 2台
7、 值班室
結構尺寸:3.9m×3.0m×3.0m 1間
設計思路:採用磚混結構,對房屋的外觀作美化處理。
8 、電控室
結構尺寸:3.9m×2.1m×3.0m 1間
設計思路:採用磚混結構,對房屋的外觀作美化處理。
主要設備:電器控制櫃 1套
9 、消毒室
結構尺寸:3.9m×4.2m×3.0m 1間
設計思路:採用磚混結構,對房屋的外觀作美化處理。
10 、加葯室
結構尺寸:3.6m×2.0m×3.0m 1間
設計思路:採用磚混結構,對房屋的外觀作美化處理。
主要設備:加葯裝置 BT-J300 4套
11、 儲葯間
結構尺寸:2.0m×1.2m×3.0m 1間
設計思路:採用磚混結構,對房屋的外觀作美化處理。
12 、操作間
結構尺寸:7.5m×5.0m×3.0m 1間
設計思路:採用磚混結構,對房屋的外觀作美化處理。
主要設備:旋流反應器 XL-1200 1套
離心脫水機 TS-250 1套
消毒供水泵 TQL32-125 1台
改進工藝:
由於現在污水排放標准越來越嚴格,我們知道醫療污水中氨氮等有機物的含量很高所以在中間主要的生物處理單元做了一些改進,如:
(二)生物接觸氧化法;
(三)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生物接觸氧化工藝;
(四)膜-生物反應器;
(五)曝氣生物濾池工藝。
重點推薦: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
《SND型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醫療污水》——流雋;《生物接觸氧化法在醫療污水處理設施中的應用》
Ⅷ 醫療污水怎麼處理
你好,醫療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細菌、病毒和化學葯劑,所以在處理時需要先處理水中的污染源,有一種醫療廢水專用的污水處理設備可以試一下。
Ⅸ 醫療廢水是怎樣處理的
衛生部對醫院醫療廢物的處理是有規定的,需要分類處理。涉及廢水,處理如下回:
(答1)檢驗科病源體的培養基、毒種保存液等高危廢物,先在科室內進行壓力蒸汽滅菌後,按其它感染垃圾處理。
(2)傳染病人(如結核病人)的痰液和檢驗科檢查後痰液標本、污染廢物,以及各科室病人的引流液、胸、腹水等由產生科室分類收集,用防滲漏的專用桶盛裝,送至化痰室,經高溫煮沸30分鍾或2000mg/L含氯消毒劑混合作用30分鍾後,污水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3)放射性液體廢物:產生後由專用管道排入分隔的污水池,經過降解後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4)化學性廢物:放射科顯影液產生後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定影液產生後用防滲漏的專用桶裝,交回收公司處理。檢驗科、病理科的化學試劑、液體廢物排入醫院污水系統處理。
(5)廢水:醫療生活廢水由排污系統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在處理站根據國家要求,使用符合國家規定有認證的設備和制劑進行沉澱和去害處理後排出。一般是用二氧化氯對廢水進行處理排出。
注意,生產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和化學試劑的廠家是需要認證的,一定要買具備資質的。還有污水處理後應進行檢測,最好是請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公司檢測。
Ⅹ 醫療廢液應如何處理
目前市面上各種醫療污水處理設備參差不齊,價格有高有低,但處理的效果回是否可以達標以答及後期穩定性都有很大的區別,一台好的醫療污水處理器,不僅僅只是對污水進行消毒,還需要過濾、沉澱、吸附、水質調節等多項綜合處理,過於簡單和廉價的產品只會做一做表面工作,而無法處理後滿足標准內的每一項的指標。另外市面上的污水處理主要有如下幾種:1、投葯式;2、電暈臭氧;3、低壓水解臭氧。相對來說臭氧氧化性和便捷性要由於投葯;低壓水解的臭氧要更優於電暈產生的臭氧。我這邊是深圳做污水處理的廠家,如果有不明白的也可以向我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