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雨水管道設計與污水管道設計相比,有哪些不同的一般規定
雨水管道為滿流,污水管道為非滿流,需考慮充滿度。
規范中規定的最小流速,檢查井最小間距都不同。
㈡ 衛生間污水管怎麼設計
一、涉及污(排)水管施工的有關規范:
給水排水設計基本術語標准 GBJ 125
給水排水制圖標准 GB/T 50106
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 50015
建築中水設計規范 GB 50336
建築給水排水及採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42
建築給水聚乙烯類管道工程技術規程 CJJ/T 98
建築給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術規范 GB/T 50349
建築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術規程 CJJ/T 29
二、衛生間污水管施工的規范要求摘錄
3.3.5 在同一房間內,同類型的採暖設備、衛生器具及管道配件,除有特殊要求外,應安裝在同一高度上。
3.3. 6 明裝管道成排安裝時,直線部分應互相平行。曲線部分:當管道水平或垂直並行時,應與直線部分保持等距;管道水平上下並行時,彎管部分的曲率半徑應一致。
3.3.7 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位置正確,埋設應平整牢固。
2 固定支架與管道接觸應緊密,固定應牢靠。
3 滑動支架應靈活,滑托與滑槽兩側間應留有3~5mm的間隙,縱向移動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6 固定在建築結構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響結構的安全。
3.3.13 管道穿過牆壁和樓板,應設置金屬或塑料套管。
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應高出裝飾地面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應高出裝飾地面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
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
穿過樓板的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應用阻燃密實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實,端面光滑。穿牆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實,且端面應光滑。管道的介面不得設在套管內。
3.3.15 管道介面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管道採用粘接介面,管端插入承口的深度不得小於表3.3.15的規定。
表3.3.15 管端插入承口的深度
2 熔接連接管道的結合面應有一均勻的熔接圈,不得出現局部熔瘤或熔接圈凸凹不勻現象。
3 採用橡膠圈介面的管道,允許沿曲線敷設,每個介面的最大偏轉角不得超過2」。
7 承插口採用水泥捻口時,油麻必須清潔、填塞密實,水泥捻入並密實飽滿,其介面面凹入承口邊緣的深度不得大於2mm.
8 卡箍(套)式連接兩管口端應平整\無縫隙,溝槽應均勻,卡緊螺栓後管道應平直,卡箍(套)安裝方向應一致.
5.2.4排水塑料管必須按設計要求及位置裝設伸縮節。如設計無要求時,伸縮節間距不得大於4m。高層建築中明設排水塑料管道應按設計要求設置阻火圈或防火套管。
5.2.5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應做通球試驗,通球球徑不小於排水管道管的2/3,通球必須達到100%。
5.2.6在生活污水管道上設置的檢查口或清掃口,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在立管上應每隔一層設置一個檢查口,但在最底層和有衛生器具的最高層必須設置。如為兩層建築時,可僅在底層設置立管檢查口;如有乙字彎管時,則在該層乙字彎管的上部設置檢查口。檢查口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般為lm,允許偏差土20mm。;檢查 口的朝向應便於檢修。暗裝立管,在檢查口處應安裝檢修門。
2 在連接2個及2個以上大便器或3個及3個以上衛生器具的污水橫管上應設置清掃口。當污水管在樓板下懸吊敷設時,可將清掃口設在上一層樓地面上,污水管起點的清掃口與管道相垂直的牆面距離不得小於200mm;若污水管起點設置堵頭代替清掃口時,與牆面距離不得小於400mm.
3 在轉角小於135°的污水橫管上,應設置檢查口或清掃口。
4 污水橫管的直線管段,應按設計要求的距離設置檢查口或清掃口。
5.2.7 埋在地下或地板下的排水管道的檢查口,應設在檢查井內。井底表面標高與檢查口的法蘭相平,井底表面應有5%坡度,坡向檢查口。
5.2.8 金屬排水管道上的吊鉤或卡箍應固定在承重結構上.固定件間距:橫管不大於2m;立管不大於3m。樓層高度小於或等於4m,立管可安裝1個固定件。立管底部的彎管處應設支墩或採取固定措施。
5.2.9 排水塑料管道支、吊架間距應符合表5.2.9的規定。
㈢ 污水管道為什麼應按不滿流進行設計
污水管道內實行的是重力流,而不是壓力流,不可能實現滿流方式進行,比如自來水管道,自來水管道分布面積廣,樓層林立,所以自來水輸送採用的是壓力分流方式,它使用的管道直徑也較小,但是在滿流狀態下要考慮水管的耐壓承受力,污水一般通過下水管道輸送,污水輸送管道直徑較大,考慮環境因數及城市空氣因數,使用成本,老城市下水管的規劃現狀,也不可能在城市各處設置蓄水池進行壓力輸送,所以無法實現壓力輸送,長距離輸送有中間站泵站轉送,並且壓力輸送成本也高,所以污水管道設計時不能按滿流狀態設計。
㈣ 給排水:污水管道系統的設計步驟有哪些
第二章 污水管道系統的設計 一、填空題 1.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徑的比值稱為(設計充滿度),當h/D=1時稱為(滿流);h/D<1時稱為(不滿流)。 2.污水管道的最小設計流速為(0.6m/s)。 3.給定設計充滿度條件下,管徑越大,相應的最小設計坡度值越(小)。 4.管道定線一般按(主幹管)、(干管)、(支管)順序依次進行。 5.管道銜接的方法通常有(水面平接)和(管頂平接)兩種。當坡度很大時,可採用(跌水連接)。 二、名詞解釋 1.日變化系數、時變化系數、總變化系數 日變化系數:一年中最大日污水量和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 時變化系數:最大日中最大時污水量與該日平均時污水量的比值; 總變化系數:最大日最大時污水量與平均日平均時污水量的比值。 2.設計流速 設計流速:和設計流量、設計充滿度相應的水流平均速度。 3.不計算管段 若設計管段的排水面積小於估算的設計管段的排水面積,即直接採用最小管徑和相應的最小坡度而不再進行水利計算。這種管段成為不設計管段。 4.覆土厚度、埋設深度 管道埋設深度有兩個意義: 覆土厚度:指管道外壁頂部到地面的距離; 埋設深度:指管道內壁底到地面的距離。 5.本段流量、傳輸流量、集中流量 本段流量:是從管段沿線街坊流來的污水量; 轉輸流量:是從上游管段和旁側管段流來的污水量; 集中流量:是從工業企業或其他大型公共建築物流來的污水量。 三、簡答題 1.污水管段定線的一般原則和方法是什麼? 在城鎮總平面圖上確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稱作污水管道系統的定線。正確的定線時合理的、經濟的設計污水管道系統的先決條件,是污水管道系統設計的重要環節。管道定線一般按主幹管、干管、支管順序進行。定線應遵循的主要原則:應盡可能的在管線較短和埋設較小的情況下,讓最大區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為了實現這一原則,在定線時必須很好的研究各種條件,使擬定的線路能因地制宜的利用其有利因素而避免不利因素。 定線時應充分利用地形,是管道的走向符合地形趨勢,一般宜順坡排水;污水支管的平面布置取決於地形及街區建築特徵,並應便於用戶接管排水(低邊式布置、周邊式布置、穿坊式布置);污水主幹管的走向取決於污水廠和出水口的位置;採用的排水體制也影響管道定線;主幹管的布置在堅硬密實的土壤中;還需考慮街道寬度和交通情況;產生大流量的污水排出口接入污水干管起端是有利的。 2.何謂污水管道系統的控制點?通常情況下如何確定其控制點的高程? 在污水排水區域內,對管道系統的埋深起控製作用的地點成為控制點。確定控制點的標高,一方面應根據城市的豎向規劃,保證排水區域內各點的污水都能排出,並考慮發展,在埋深上適當留有餘地;另一方面,不能因照顧個別控制點而增加整個管道系統的埋深。 3.當污水管道的埋設深度已接近最大允許埋深而管道仍需繼續向前埋設時,一般採取什麼措施? 4.城市污水回用工程的意義?回用系統的組成? 城市污水經處理後,達到回用要求的水質標准,而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供水系統稱為城市的污水回用系統。城市污水經處理再利用,可作為城市第二水源再再利用,既可節約水資源,又使污水無害化,起到保護環境、控制水污染、緩解水資源不足的重要作用。 城市污水回用系統一般由收集系統、再生水廠、再生水輸配系統和回用水管理等部分組成。
㈤ 關於平房污水管設計
1. 管徑10厘米勉強可以,但偏小,最好用直徑15厘米以上的。
2. 最小埋深0.5米。通常不必做防凍。
3. 馬桶底部與化糞池液面的落差應該有2米以上,越大越好。
4. 地埋管子整體要直,中間接頭處盡量牢固、光滑、密封性好,盡量減小凹凸不平的台階。使用中不要把手紙、衛生巾、食物殘渣等雜物扔進馬桶。每次用後要及時沖洗。
㈥ 污水管網的規劃設計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地點、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