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廠的含鎳廢水怎麼處理
含鎳廢水處理的流程可以分為幾個關鍵步驟。首先,通過在鎳系均質池中調節水質和水量,確保廢水均勻。然後,在鎳系混凝池中,通過定量投加NaOH和混凝劑PAC,將廢水pH值調整至8.5~9.5,促使Ni2+生成氫氧化鎳沉澱絮體。
接下來,投加絮凝劑PAM,並通過絮凝池中的機械攪拌,使沉澱絮體進一步聚集。沉澱池內的PP沉澱斜管有助於泥水分離,上清液進入鎳鉻中和池,而沉澱污泥則通過壓濾機脫水後外運資源化處理。
在鎳鉻中和池中,通過定量投加H2SO4來調整pH至中性,並利用機械攪拌促進反應。隨後,廢水通過多介質過濾塔去除大於20 μm的懸浮物和膠體雜質,過濾器中依次鋪設不同粒徑的無煙煤和石英砂。
活性炭吸附塔不僅具備過濾懸浮物的功能,還能有效去除一些有機或無機污染物。過濾速度為10~20 m/h,填充高度1.8 m,粒徑為2~4 mm。
精密過濾器用於截留廢水中殘存的懸浮物,確保水質進一步凈化。過濾精度為100 μm,材質為不銹鋼。
超濾系統能夠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乳化油、膠體等懸浮物,超濾膜採用外壓式PP材質的0.1~0.2 μm中空纖維膜元件,通過錯流過濾和氣水反沖洗方式運行。反洗出水返回至鎳系均質池。
最後,RO反滲透系統通過聚醯胺復合材料的膜元件實現高效分離,回收率不低於70%,反滲透出水可作為鍍件漂洗水或其他工藝水使用,未透過膜的廢水則排至綜合廢水pH調整池。
B. 常見污水處理工藝匯總
常見污水處理工藝匯總
污水處理工藝主要分為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法、生物法以及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以下是各類方法的詳細介紹:
一、物理法
沉澱法:主要去除廢水中無機顆粒及懸浮物(SS)。通過重力作用,使廢水中的懸浮顆粒下沉到底部,從而實現固液分離。
過濾法:主要去除廢水中SS和油類物質等。利用多孔性過濾介質截留廢水中的懸浮物,使廢水得到凈化。
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通過物理方法將廢水中的油脂分離出來,防止油脂對後續處理工藝的干擾。
氣浮法:用於油水分離、有用物質的回收及相對密度接近於1的懸浮固體去除。通過向廢水中通入空氣,產生微小氣泡,使懸浮顆粒附著在氣泡上並上浮至水面,從而實現分離。
離心分離:微小SS的去除。利用離心力將廢水中的懸浮顆粒分離出來,適用於處理含有微小顆粒的廢水。
磁力分離:去除沉澱法難以去除的SS和膠體等。通過磁力作用,將廢水中的磁性顆粒或經過磁化處理的顆粒分離出來。
二、化學法
混凝沉澱法:去除膠體及細微SS。通過向廢水中投加混凝劑,使膠體顆粒和細微懸浮物聚集成較大顆粒並沉澱下來。
中和法:酸鹼廢水的處理。通過向廢水中投加酸或鹼,調節廢水的pH值,使其達到中性或接近中性,從而消除酸鹼污染。
氧化還原法:有毒物質、難生物降解物質的去除。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將廢水中的有毒物質或難生物降解物質轉化為無毒或易生物降解的物質。
化學沉澱法:重金屬離子、硫離子、硫酸根離子、磷酸根、銨根等的去除。通過向廢水中投加化學試劑,使這些離子與試劑反應生成難溶沉澱物並沉澱下來。
三、物理化學法
吸附法:少量重金屬離子、難生物降解有機物、脫色除臭等。利用吸附劑的吸附作用,將廢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在吸附劑表面,從而實現凈化。
離子交換法:回收貴重金屬,處理放射性廢水、有機廢水等。通過離子交換樹脂的交換作用,將廢水中的離子與樹脂上的離子進行交換,從而實現離子的去除或回收。
萃取法:難生物降解有機物、重金屬離子等的去除。利用萃取劑與廢水中的污染物發生萃取反應,將污染物從廢水中轉移到萃取劑中。
吹脫和汽提:溶解性和易揮發物質的去除。通過向廢水中通入氣體,使廢水中的溶解性或易揮發物質隨氣體逸出,從而實現去除。
四、生物法
活性污泥法
SBR法(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藝簡單,節省費用;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力大、效率高;運行方式靈活,脫氮除磷效果好;防治污泥膨脹的最好工藝;耐沖擊負荷、處理能力強。
CASS法:SBR法的改進型,佔地小、運行費用低、技術成熟、工藝穩定。
AO法(厭氧好氧工藝法):系統簡單,運行費低,佔地小;以原污水中的含碳有機物和內源代謝產物為碳源,節省了投加外碳源的費用;好氧池在後,可進一步去除有機物;缺氧池在先,可減輕好氧池負荷;反硝化產生的鹼度可補償硝化過程對鹼度的消耗。
AAO法(厭氧-缺氧-好氧法):最簡單的同步脫氮除磷工藝,總水力停留時間少於其他類工藝;不易發生污泥絲狀膨脹;污泥含磷高,具有較高肥效;運行中勿需投葯,運行費用低。
氧化溝法:除具有一般活性污泥法的優點外,還具有流程簡化、操控靈活、凈化程度高、耐沖擊、運行穩定可靠等特點。
生物膜法
生物濾池:處理效果好,不產生二次污染;微生物能夠依靠填料中的有機質生長,無須另外投加營養劑;緩沖容量大,耐沖擊負荷的能力強;運行穩定,維護管理簡單。
生物轉盤:佔地面積小、結構緊湊;能耗低、處理效率高;管理方便、操作容易。
生物接觸氧化池:容積負荷高,耐沖擊負荷能力強;剩餘污泥量少;生物活性高,泥齡短;能分解其他生物處理難分解的物質;容易管理,消除污泥上浮和膨脹等弊端。
厭氧生物處理法:包括厭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能耗低,可回收生物能源(沼氣);每去除單位質量底物產生的微生物(污泥)少;整個過程不需要氧氣,對有機物具有很高的負載力。
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
穩定塘:能充分利用地形,結構簡單,建設費用低;可實現污水資源化和污水回收及再用;處理能耗低,運行維護方便,成本低;美化環境,形成生態景觀;污泥產量少;能承受污水水量大范圍的波動。
土地處理法:用土壤和植物改善水質的方法的統稱。同時利用廢水的水分和養分滋養土地。
五、污水處理流程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砂濾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一級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二級處理),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C. 廢水如何處理
1、用物理處理法處理廢水。回收並分離廢水中的可溶性物體,可以採用重力分離、離心分離等。2、用化學處理法處理廢水。通過化學反應分離廢水,需要不斷的消耗化學原料,消耗大但成本低、操作簡便。3、用篩濾法處理廢水。用篩網等設備去除廢水中的懸浮污染物。4、用沉澱法處理廢水。利用重力沉積分離懸浮污染物和廢水。5、用活性污泥去除廢水。用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在持續供養的條件下將微生物混合培養,從而形成活性污泥,達到去除廢水的作用。
D. 廢水處理方法
廢水處理有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
三、生物處理法。
1、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法。
2、根據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處理法又可分為需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類型。
3、廢水生物處理廣泛使用的是需氧生物處理法,按傳統,需氧生物處理法又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類。
4、活性污泥法本身就是一種處理單元,它有多種運行方式。屬於生物膜法的處理設備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以及生物流化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