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果汁的澄清方法有哪些
(1)明胶单宁法 利用单宁与明胶形成聚合物而沉淀以澄清果汁。用量应根据不同的果汁经过试验来决定,一般100公斤果汁,约需明胶和单宁分别为20克和10克。明胶和单宁都分别先行溶解,先加单于后再加明胶。于8~15℃下静置6~12小时,令其沉淀,此法主要用于葡萄汁、苹果汁和梨汁的澄清。
(2)热凝聚法 果汁中的胶体物质因加热凝聚而沉淀,所以此法应用较为普遍。方法是将果汁迅速加热到78~88℃,维持1~3分钟,而后迅速冷却。加热应在真空条件下进行,避免氧化和香气的损失。
(3)冷冻法 冷冻可以改变胶体的性质,使在解冻时形成沉淀,雾状浑浊的苹果汁经冷冻后易于澄清,葡萄汁和草莓汁也有同样的情况。
(4)加酶法 利用果胶酶制剂来水解果汁中的果胶物质,使果汁中的其它胶体也失去果胶的保护作用而共同沉淀,达到澄清的目的。方法是将果汁加热至80℃杀菌,待温度降至30~37℃时加入干酶剂,每100公斤果汁加干酶剂200~400克,充分搅匀后,静置数小时,果汁可逐渐澄清。
果汁经以上方法澄清后,再经压滤或其它类型的精滤与过滤,也可用由石棉、木浆、脱脂棉等作过滤层而制成的过滤器,或用硅藻土过滤,就可得到清澈透明的果汁。
② 世界上除了巴氏消毒法还有什么公认的杀菌法
食品杀菌技术按杀(除)菌方式一般可分为加热杀菌技术、化学药剂杀菌技术、辐射杀菌技术(γ-射线、微波、红外线等)、过滤除菌法以及加热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的杀菌技术等。其中食品热力杀菌可分为低温杀菌法(巴氏杀菌)、高温短时杀菌法和超高温瞬时杀菌法。前两种方法,现今还广泛用在各类罐藏食品、饮料、酒类、药品、乳品的生产中。后一种方法,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已发展为一种高新食品杀菌技术。 电阻加热杀菌也叫欧姆杀菌,是一种新型热杀菌方法,它借通入的电流使食品内部产生热量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是酸性和低酸性食品和带颗粒(粒径小于25mm)食品进行连续杀菌的一种新技术。电阻加热已成功地用于各种包含大颗粒的食品和片状食品的杀菌,如马铃薯、胡萝卜、蘑菇、牛肉、鸡肉、片状苹果、菠萝、桃等 。臭氧杀菌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安全、便宜等优点,自1785年发现以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运输与贮存及自来水、纯净水生产等领域。辐照杀菌技术利用原子辐射技术进行食品杀菌保鲜。辐照就是利用X射线、γ射线或加速电子射线(最为常见的是Co60和Cs137的γ射线)对食品的穿透力以达到杀死食品中微生物和虫害的一种冷灭菌消毒方法。微波杀菌具有穿透力强、节约能源、加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且微波杀菌便于控制,加热均匀,食品的营养成分及色、香、味在杀菌后仍接近食物的天然品质。微波杀菌目前主要用于肉、鱼、豆制品、牛乳、水果及啤酒等的杀菌。远红外线杀菌技术远红外加热杀菌不需要传媒,热直接由物体表面渗透到内部,因此不仅可用于一般的粉状和块状食品的杀菌,而且还可用于坚果类食品如咖啡豆、花生和谷物的杀菌与灭霉以及袋装食品的直接杀菌。紫外线杀菌技术 广泛用于空气、水及食品表面、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加工车间、设备、器具、工作台的灭菌处理。磁力杀菌是把需消毒杀菌的食品放于磁场中,在一定磁场强度作用下,使食品在常温下起到杀菌作用。由于这种杀菌方式不需加热,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经处理后的食品,其风味和品质不受影响,主要适用于各种饮料、流质食品、调味品及其他各种包装的固体食品。 高压电场脉冲杀菌是将食品置于两个电极间产生的瞬间高压电场中,由于高压电脉冲(HEEP)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改变其通透性,从而杀死细胞。可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特别适用于热敏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声波杀菌技术 以酱油为灭菌对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脉冲强光杀菌技术是采用强烈白光闪照的方法进行灭菌,该技术由于只处理食品的表面,从而对食品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影响很小,可用于延长以透明材料包装的食品及新鲜食品的货架期。 超高压杀菌技术最大优越性在于它对食品中的风味物质、维生素C、色素等没有影响,营养成分损失很少,特别适用于果汁、果酱类食品的杀菌。 膜过滤除菌技术已在食品、生物制药等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生化物质的提取、纯水的制备、果汁的浓缩等。 食品工程中的杀菌技术还很多,如:二氧化氯杀菌技术、氯气杀菌技术、电子灭菌技术、加热与加压并用杀菌技术、加热与化学药剂并用杀菌技术、加热与辐射并用杀菌技术、静电杀菌技术等。这些技术正在得以研究和应用。
③ 果汁如何提取
新鲜水果经过取汁和杀菌等工艺制成的天然饮料。果汁含有多量的水分,以及糖、酸、维生素、色素和无机盐等果实组成物质,它的色泽、香气、风味和营养成分都十分接近于新鲜水果。果汁除作一般饮用外,也是一种良好的保健食品,它有别于人工配制的嗜好性饮料。浓缩和脱水后的果汁制品也是很多饮料和食品的主要原料或配料。果汁甚易变质败坏,是水果加工上质量要求最高,工艺要求最严的一类制品。
果汁工业的兴起略晚于罐头工业,19世纪瑞士开始有小容器包装的巴氏杀菌苹果汁销售,直到1920年才有工业生产。自20世纪60年代起,果汁及其饮料发展很快,1972年世界果汁产量已超过450万吨,其中约20%是浓缩果汁。果汁商品以柑橘汁居首位,其他有菠萝汁、苹果汁和葡萄汁等。中国果汁工业起步较迟,20世纪80年代的商品以果汁饮料居多。
果汁种类
果汁以其加工工艺和制品状态分为不浓缩果汁、浓缩果汁、果汁糖浆和果汁粉等几种。不浓缩果汁又称原果汁或直接果汁,是直接从果实榨取或提取的汁液,不加稀释或浓缩,含果汁100%,属直接消费饮用的果汁制品。有透明和混浊两种类型。透明果汁或称澄清果汁,外观清彻透明,例如苹果汁和葡萄汁。混浊果汁呈均匀混浊状态,含有果肉微粒,营养常比透明果汁好,例如各种柑橘类果汁。浓缩果汁由原果汁浓缩3~6倍而成,也有透明和混浊两种类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40~60%,最高65%,但橙汁常为42~43%。制品经加水稀释后供饮用,因此常作为果汁或饮料的基质使用。果汁糖浆是原果汁中加入多量食糖的制品,也需稀释后饮用,也可作为饮料基质使用。果汁粉是浓缩果汁进一步脱水后的粉状制品,含水量1~3%,经复水溶解后饮用。
保藏原理
利用热力式其他杀菌方法消灭或抑制果汁中存在的微生物和酶,并结合真空和密封以隔绝外界微生物的感染,使制品得以久藏不坏。浓缩果汁和果汁糖浆更有提高浓度造成强大渗透压和降低水分活性等保藏作用。果汁粉以脱水保藏作用为主。
工艺过程
原果汁的主要加工过程有原料选择和处理、取汁、调整、粗滤、澄清过滤或均质脱气、包装和杀菌等。浓缩果汁还需浓缩,果汁粉则需脱水。
果汁原料
要求具有悦目的色泽,独特的风味和香气,糖酸比例适当,维生素C丰富,并在加工过程和制品的保藏中仍能保持这些优良性质,无明显不良变化。同时要求汁液丰富,取汁容易,加工适性良好。适于加工果汁的水果主要有柑橘类、菠萝、苹果、葡萄、莓类、梅、番石榴、西番莲和猕猴桃等。因加工适性在品种间的差异性,更需进行品种选择。原料水果取汁前,尚需经过洗涤、消毒、分级、选择、切分、预煮等预备处理,具体过程因果品种类而不同。
取汁
苹果和葡萄等汁液包含在整个果实中,可采取破碎压榨法取汁。柑橘类具有外皮,汁液存在于汁胞中,常用锥汁机取汁。果实的出汁率约占果实重的45~80%,因种类、品种、原料状态、取汁工艺和设备等而异。
澄清过滤
是透明果汁的重要工艺过程,用以除去果汁中有碍于品质和稳定性的悬浮物和胶粒。果汁澄清有明胶单宁法,加热凝聚法,冷冻法和酶法等几种。一些商品果胶酶制剂在pH3、40℃下澄清效果最好,使用剂量约为果汁量的0.05%。澄清后进行过滤,取得澄清液。
均质和脱气
用于混浊果汁。均质是借机械分散果汁中的悬浮物以增进稳定性的工艺流程。均质机主要有高压式和超声波式两类。高压均质时压力约为150~170千克/厘米2,超声波均质的频率为18~22千赫(kH),约能诱发9吨/厘米2的空化力。此外,一些胶体磨和超微磨也可用来均质。
脱气即去氧,是排除果汁中空气的过程,有避免果汁成分氧化变色、维生素C损失、容器腐蚀和消除泡沫等作用。方法有真空、充氮和酶法等几种。真空脱气真空度为79.98~93.3千帕(kPa);酶法使用葡萄糖氧化酶使果汁中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而耗去罐内果汁中和顶隙内的氧;充氮法是压入强烈的氮泡沫以排除果汁中的氧。
浓缩和脱水
浓缩果汁常采取真空浓缩,所取真空度约为93.31千帕。也可用冷冻浓缩法和反渗透浓缩法。脱水是制取果汁粉的主要过程,常用喷雾干燥法,所取温度虽高达160℃,但干燥时间极短,果汁粉不致受热变质。此法脱水快,可连续操作、简单省工,制品质量优于一般烘干法。
包装
果汁也用各种罐头容器包装,包括各种马口铁罐、铝罐、层压塑料罐和玻璃罐等(见果品罐头)。
杀菌
果汁除果汁粉外都要杀菌,目的是消灭或抑制存在的微生物和破坏酶的活性。果汁杀菌均用巴氏杀菌法,pH低的透明果汁,一般80℃30秒杀菌即可,混浊果汁为了避免果胶酶对果胶的分解作用,须采取93.3~95℃、30~90秒杀菌,有时采取温度更高时间更短的瞬时巴氏杀菌法以破坏酶活性。
加工过程
各种果汁的加工过程大致相似,但具体工艺因产品而异:
混浊态橙汁
选用新鲜完好无苦味品种。原料果实→暂时贮存→洗涤(洗涤剂)→分级(分开大小,去除不良果)→消毒(20ppm漂白粉氯溶液)→洗涤→全果压榨(锥汁机)→粗滤(筛孔0.5毫米)→滤出液→调整(糖酸比13.0~17.0)→均质、脱气→杀菌(93.3℃,3分钟)→装罐→冷却→成品。
冷冻浓缩橙汁
取上述滤出液进行加工。滤出液→杀菌(93.3℃、30秒钟)→真空浓缩(15.6~26.7℃,55°~65°糖度)→浓缩汁→回稀(到42°~43°糖度)→第一次冷冻(-1.7~3.9℃)→装罐→第二次冷冻(-40℃)→成品(冻藏于-23.3℃)。
透明态葡萄汁
选用美洲种及其杂种葡萄,果粒新鲜,完好,成熟。原料果实→洗涤(洗涤剂)→破碎除梗→加热(65~75℃)→榨汁(螺旋榨汁机或再加果胶酶)→过滤(去碎果肉)→杀菌(85℃、15秒钟)→冷却(至45℃)→澄清(加果胶酶,40~45℃,pH3.5~4.0)→离心分离→过滤(加助滤剂,压滤)→调整(糖度14°,酸分0.65%,糖酸比21.5∶1)→杀菌(93.3℃、30秒钟)→装罐(85℃)→密封→冷却→成品。
透明态苹果汁
选用新鲜、完好、成熟、无病虫、无腐烂果实。原料果实→选果→洗涤(洗涤剂)→去皮去心→破碎(加抗氧化剂)→压榨(水压机或螺旋机)→粗滤→瞬时巴氏杀菌(95℃、15~30秒钟)→冷却→离心分离→澄清(加果胶酶)→过滤(加助滤剂)→调整(糖度12°或以上,酸分0.4%)一瞬时巴氏杀菌(93℃、15~30秒钟)→装罐→密封→冷却→成品。
轻度混浊菠萝汁
果汁加工上唯有菠萝汁常利用菠萝罐头的各种下脚料为原料,包括等外级小果、碎块、果心、果皮、果眼、果端部、切刀时的流出液等。以上下脚料先经二道磨碎过程取得滤出液,再与果心榨出液和各种流出液相合并,按以下流程加工。混合液→加热(60~62.8℃)→离心分离(去除过量果肉微粒,保留3%或6%)→成分调整(糖度13~18°,糖酸比13.0~17.9)→过滤→脱气
④ 中性茶饮料的杀菌方式
中性茶饮料的杀菌方式
果汁饮料的杀菌方式
碳酸饮料的杀菌方式
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的杀菌效果特别好,几乎可达到或接近灭菌的要求,而且杀菌时间短,物料中营养物质破坏少,营养成分保存率达92%以上,大大优越于上述两种热力杀菌法。配合食品无菌包装技术的超高温式杀菌装置在国内外发展很快,目前这种杀菌技术已广泛用于杀菌乳、果汁及各种饮料、豆乳、酒等产品的生产中。
⑤ 苹果汁作为鲜榨果汁的一种,它和普通的果汁有何区别吗
第一、苹果经过传送带被送到检查处,他们会逆着传送带的运行方向滚下,而包含在苹果中的树叶和其他杂质则会被粘在传送带上。接下来,苹果汁的制作正式开始。首先对这些苹果进行两次清洗,第一次洗涤会去除掉粘连在苹果表面的沙石,然后再使用喷洒器对其冲洗一遍,这些苹果就完成了清洗的过程。然后苹果会进入到这台研磨机中,被切成小块,同时加入酶来分解苹果的细胞结构,以便尽可能的炸出其中所有的汁液。
第四、自动包装机会以每分钟100盒的速度装填。装填完成后,机器会喷出两道热熔胶在包装盒上,以便将吸管粘连在包装盒的侧面。另一条自动化包装线负责苹果汁的瓶装工作。这些瓶子首先需要在消毒室中用双氧水清洗消毒,然后用消过毒的清水进行冲洗,最后他们才能被送到装填部门。这台灌装设备每分钟可以装填大约120瓶果汁。装填完成后,他们会。在无菌环境中为瓶子封装上瓶盖,最后这些苹果汁就可以流入市场进行销售。
⑥ 饮料生产有哪些杀菌技术
1、过滤冷除菌法
该方法是在纸板过滤机进行的,采用预先制作的杀菌纸板插在各块滤板之间。当液体流经过滤机时,能使液体完全无菌。其缺点是对灌装车间卫生条件要求过高,输送管道,灌装过程的瓶子,包装物要求无菌状态。
2、加热杀菌法及巴氏杀菌法
该方法是将液体加热到所要求温度后,保温一定时间可使微生物致死。是国内外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3、深层膜无菌过滤法采用无菌过滤技术,将液体中的细菌过滤而除去,经过无菌灌装得到生物稳定性很高的饮料。
4、紫外线灭菌法
5、高温煮沸法
⑦ 超滤膜能过滤掉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吗苏打水中的细菌能否用超滤膜过滤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即1——20纳米)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
细菌的大小因种类而差别很大,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杆菌、螺菌用长度和宽度表示。螺菌的长度一般以菌体两端的距离计算,但按螺旋的直径和圈数计算才是螺菌的真正长度。测量细菌大小一般用显微镜测微尺,常用的单位是微米(micrometer,μm,1μm=10-3mm)。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最大的可长达80微米,但最常见的多数细菌为:球菌0.5~1微米,杆菌0.2~1.0×0.7~3微米,螺菌0.3~10×1.0~50微米。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直径在20~40纳米之间。大的如痘病毒,大小为200×250-350纳米,与小的细菌相近;小的如口啼疫病毒,直径只有22纳米
所以,超滤膜能过滤掉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我找了一下,关于细菌超标的广告
饮料厂家怎么消毒?食品加工如何消毒
控制食品微生物,生产企业如何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细菌有没有一种杀菌剂,能够广谱杀菌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复杂的食品饮料加工行业过程?有没有一种杀菌剂能够在杀菌、抑菌的同时,不会改变食品饮料的口味、颜色?有没有一种杀菌产品使用后没有任何不良后果,而且可以简单的让食品和饮料通过国家甚至全球机构的检测?诺福的出现让以上问题的答案成为肯定!
诺福杀菌剂作为全球最纯净的杀菌剂,诺福由欧洲技术打造,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使用。其合作伙伴包括国内大型的海生果汁、山东的安得利、深圳的麦考斯、布农姐妹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诺福具备以下特点:
1 具有超强的杀菌能力,集:杀菌,消毒,保鲜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能够解决食品饮料细菌超标等问题,同市场上类似的产品相比,诺福杀菌剂更关键就是不会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
2 诺福能够在不改变口感、颜色、PH值的情况下,让您的产品更具有绝的优势。而且应用非常简单,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掌握太多的技术就可以应用,关键是可以节约更多的成本。
3 产品来源于欧洲,达到欧盟的各项要求和安全认证,同时经过国内最权威机构的检测,完全符合HACCP的要求,所以使用诺福的客户可以放心出口全球!
4 产品的残留只有水和氧气,是真正的环保型产品。完全符合国安食品安全法,让你轻松达到国家标准。
⑧ 就问塑料瓶装中性饮料如何杀菌
最简单的方法是倒置,就是灌装好后到转瓶子放置一段时间,细菌就死光了。
⑨ 过滤除菌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过滤除菌法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酒类生产中的应用
1.纯生啤酒的过滤除菌
纯生啤酒的生产不经过高温杀菌,采用无菌过滤法滤除酵母菌、杂菌,使啤酒避免受到热损伤,保持了原有的新鲜口味,最后一道工序采用严格的无菌灌装,避免了二次污染,保质期一般可达180天。纯生啤酒与一般的生啤酒有区别, 一般的生啤酒虽然也没有经过高温杀菌, 但它采用的是硅藻土过滤机,只能滤掉酵母菌,而杂菌不能被滤掉,因此一般的生啤酒保质期一般在3-7天。无菌过滤法是常用的冷杀菌法,经硅藻土过滤机和精滤机过滤后的啤酒,再进入无菌过滤组合系统过滤,包括复式深层无菌过滤系统和膜式无菌过滤系统。经过无菌过滤后,要求能基本除去酵母和其他所有微生物营养细胞。
2.黄酒的过滤除菌
由于黄酒是一种非蒸馏酒,未经处理的原酒中含有大量的浑浊物、胶体物、细菌及其它微生物。为提高黄酒的品质,延长存放时间,必须对黄酒进行过滤灭菌后方可投入市场销售。采用过滤除菌法替代传统的蒸汽灭菌法,由于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出去大肠杆菌及其它杂菌、悬浮杂质,对降低原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黄酒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3.白酒、葡萄酒等其它果酒的过滤除菌
用无机膜对白酒、葡萄酒等其它果酒进行过滤除菌,经过滤后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微生物,而且可以明显提高产品的澄清度,保持产品的色、香、味,提高产品的保存期。
调味品生产中的应用
1. 酱油的过滤除菌
由于酱油的生产过程多数暴露在自然空间,在原料发酵分解过程中,伴随着多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细菌类、放线菌类、酵母菌类等微生物。这些菌类的存在,不但影响着酶的正常分解作用, 而且产生一些异样气味及现象,致使酱油发生变味、甚至变质。在酱油生产出来后,及时地将这些杂菌杀死或除去,以保证酱油质量不变,显得至关重要。通过酱油的生产实践可知,在过滤除菌法中使用不大于0.5μm的过滤膜便可把酱油中的杂菌完全除去。
2. 醋的过滤除菌
液态由稀醇生产醋的发酵过程中,由于黑色杆菌的存在导致液体产品的浑浊,通常采用无机膜及氧化锆连续的错流过滤可以去除浓缩物中的黑色杆菌,使液体产品得到澄清,并可以除去细菌。
牛奶的过滤除菌
陶瓷膜在脱脂牛奶的除菌和牛奶的浓缩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
果汁饮料的过滤除菌
20世纪80年代初,无机膜过滤除菌技术就在法国果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除去很容易引起果汁变质的细菌、果胶及粗蛋白质,而且过滤果汁品质优良,比巴氏杀菌生产的果汁更具有芳香味。
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超滤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主要应用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地表水处理、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方面。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超滤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重金属、氟化物、氯化物、消毒副产物和农药残留物等都可能对健康构成威胁的物质,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等特点。[3]
空气的过滤除菌
使用过滤法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是一种比较简易的空气消毒方法。虽然经过滤空气尚不易达列完全灭菌,但由过滤处理中一般不使用热力和消毒剂,因此为人们所乐于接受。门前该法已普遍用于建筑物均通风、个人防护和生物制品工业中。
⑩ 食品不同杀菌方法的比较
在食品中常用杀菌方法
(1)超高压杀菌技术:食品超高压杀菌(高静水压杀菌)就是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完好后,放人液体介质(通常是食用油、甘油、油与水的乳液)中,100~1000 MPa压力下作用一定时间后,使之达到灭菌的要求。其灭菌的基本原理就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和影响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来实现的。在400~600 MPa的压力下,可以杀灭细菌、酵母菌、霉菌,避免了一般高温杀菌带来的不良变化,因此,能更好地保持食品固有的色、香、味,达到延长保存期的效果。
(2)低温杀菌:低温杀菌是对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部分杀菌的加热方法。通常使用100℃以下的温度。由于低温杀菌后,食品中的菌残存较多,为了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再使用冷藏、发酵、加入添加剂、脱氧等加工技术。该法主要适用于pH 4.5以下的酸性食品及采用较强加热处理会明显导致品质降低的食品。在近几年,对牛奶及保存期较短的商品也采用该法。
(3)巴氏杀菌法:巴氏杀菌是指温度比较低的热处理方式,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它是一门古老的技术,由19世纪法国医生巴斯德首创,至今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巴氏杀菌是最早的杀菌方法,利用热水作为传热介质。杀菌条件为61~63 ℃,30 min,或72~75 ℃,10~15 min。加热时应注意物料表面温度较内部温度低4~5 ℃;此外,当表面产生气泡时,泡沫部分难以达到杀菌要求。这种杀菌方法,由于所需时间长,生产过程不连续,长时间受热容易使某些热敏成分变化,杀菌也不够理想。目前在大中型食品厂中已很少采用。
(4)超高温瞬间杀菌:超高温杀菌简称UHT杀菌。一般加热温度为125~150 ℃,加热时间2~8 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称为UHT杀菌。这种杀菌方法,能在瞬间达到杀菌目的,杀菌效果特别好,几乎可以达到或接近灭菌要求,而引起的化学变化很小。它具有提高处理能力、节约能源、缩小设备体积、稳定产品质量,并可实行设备原地无拆卸循环清洗。
(5)微波杀菌:微波杀菌就是将食品经微波处理后,使食品中的微生物丧失活力或死亡,从而达到延长保存期的目的。一方面,当微波进人食品内部时,食品中的极性分子,如水分子等不断改变极性方向,导致食品的温度急剧升高而达到杀菌的效果。另一方面,微波能的非热效应在杀菌中起到了常规物理杀菌所没有的特殊作用,细菌细胞在一定强度微波场作用下,改变了它们的生物性排列组合状态及运动规律,同时吸收微波能升温,使体内蛋白质同时受到无极性热运动和极性转动两方面的作用,使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或破坏,导致蛋白质变性,最终失去生物活性。因此,微波杀菌主要是在微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作用下,使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和生理活性物质发生变异和破坏,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
(6)紫外线杀菌: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在于促使细胞质的变性。当微生物细胞吸入紫外线后,由于产生光化学作用引起细胞内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等发生化学变化,使细胞质变性。尤其是抑制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使微生物细胞受伤甚至死灭。波长为250~260 nm的紫外线杀菌效果最强。
(7)臭氧杀菌:臭氧是一种在室温和冷冻温度下存在的淡紫色的、有特殊鱼腥味的气体,它在水中部分溶解,且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溶解度增加;在常温下能自行降解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最显著的是氢氧根自由基,因而具有强氧化性的特点。http://www.chc.org.cn/data/2007-10-21/1192966289.html
《食品杀菌新技术》http://www.8.com/books/sep3m6c.html
食品杀菌技术按杀(除)菌方式一般可分为加热杀菌技术、化学药剂杀菌技术、辐射杀菌技术(γ-射线、微波、红外线等)、过滤除菌法以及加热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的杀菌技术等。
其中食品热力杀菌可分为低温杀菌法(巴氏杀菌)、高温短时杀菌法和超高温瞬时杀菌法。
前两种方法,现今还广泛用在各类罐藏食品、饮料、酒类、药品、乳品的生产中。后一种方法,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已发展为一种高新食品杀菌技术。 电阻加热杀菌也叫欧姆杀菌,是一种新型热杀菌方法,它借通入的电流使食品内部产生热量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是酸性和低酸性食品和带颗粒(粒径小于25mm)食品进行连续杀菌的一种新技术。电阻加热已成功地用于各种包含大颗粒的食品和片状食品的杀菌,如马铃薯、胡萝卜、蘑菇、牛肉、鸡肉、片状苹果、菠萝、桃等 。
臭氧杀菌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安全、便宜等优点,自1785年发现以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运输与贮存及自来水、纯净水生产等领域。
辐照杀菌技术利用原子辐射技术进行食品杀菌保鲜。辐照就是利用X射线、γ射线或加速电子射线(最为常见的是Co60和Cs137的γ射线)对食品的穿透力以达到杀死食品中微生物和虫害的一种冷灭菌消毒方法。
微波杀菌具有穿透力强、节约能源、加热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且微波杀菌便于控制,加热均匀,食品的营养成分及色、香、味在杀菌后仍接近食物的天然品质。微波杀菌目前主要用于肉、鱼、豆制品、牛乳、水果及啤酒等的杀菌。
远红外线杀菌技术远红外加热杀菌不需要传媒,热直接由物体表面渗透到内部,因此不仅可用于一般的粉状和块状食品的杀菌,而且还可用于坚果类食品如咖啡豆、花生和谷物的杀菌与灭霉以及袋装食品的直接杀菌。
紫外线杀菌技术 广泛用于空气、水及食品表面、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加工车间、设备、器具、工作台的灭菌处理。磁力杀菌是把需消毒杀菌的食品放于磁场中,在一定磁场强度作用下,使食品在常温下起到杀菌作用。由于这种杀菌方式不需加热,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经处理后的食品,其风味和品质不受影响,主要适用于各种饮料、流质食品、调味品及其他各种包装的固体食品。
高压电场脉冲杀菌是将食品置于两个电极间产生的瞬间高压电场中,由于高压电脉冲(HEEP)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改变其通透性,从而杀死细胞。可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特别适用于热敏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声波杀菌技术 以酱油为灭菌对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脉冲强光杀菌技术是采用强烈白光闪照的方法进行灭菌,该技术由于只处理食品的表面,从而对食品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影响很小,可用于延长以透明材料包装的食品及新鲜食品的货架期。
超高压杀菌技术最大优越性在于它对食品中的风味物质、维生素C、色素等没有影响,营养成分损失很少,特别适用于果汁、果酱类食品的杀菌。 膜过滤除菌技术已在食品、生物制药等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生化物质的提取、纯水的制备、果汁的浓缩等。
食品工程中的杀菌技术还很多,如:二氧化氯杀菌技术、氯气杀菌技术、电子灭菌技术、加热与加压并用杀菌技术、加热与化学药剂并用杀菌技术、加热与辐射并用杀菌技术、静电杀菌技术等。这些技术正在得以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