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污水 > 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膜怎么培养

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膜怎么培养

发布时间:2022-08-08 17:19:32

⑴ 生物膜如何培养

使具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污泥在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填料上固着生长的过程称为挂膜,挂膜也就是生物膜处理系统膜状污泥的培养和驯化过程。因此,生物膜法刚开始投运的挂膜阶段,一方而是使微生物生长繁殖至填料表面布满生物膜、其中微生物的数量数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

⑵ 污水处理菌种怎样培养

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培养,就是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为达到污水中污染物质降解的目的,遴选、培养、组合针对污水特别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为专门的污水处理菌种,是目前污水处理技术中最先进的几种方式之一。

菌种源自于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驯化,最终回归大自然,担任修复水体氮循环的使命,符合无毒、无公害、无二次污染、对人体无害的原则。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质、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学混凝、助凝的过程。

第一代的生物处理技术利用污水或污泥中的自发性细菌进行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使水体恢复氮循环的自净能力,由于菌种不全或数量不足,已经应付不了现代化高浓度与高复杂的污水;

第二代生物处理技术则是利用专业的微生物菌剂结合好氧、缺氧、厌氧等各种手段与设施来处理特定污水,由于环境适应能力与配方不全,不易全面解决污水中的高复杂污染成分与顽劣性的污水;

第三代污水处理菌技术是新一代的复合性微生物菌群,结合污水处理菌微生物研发经验与全球先进微生物基因工程培植技术,遴选萃取多种微生物中对水体污染物具有优秀降解性的菌种基因。

培育成新一代更具降解污染能力的微生物,经过严格的筛选与驯化,再运用专用配方将多种微生物构成生物链,最终驯养成为专治复杂污水的复合菌群,使能处理各种高难度的废水。

(2)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膜怎么培养扩展阅读:

好氧性微生物污水处理菌种利用水中的溶氧(DO),将有机污染物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转化为污水处理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养分进行繁殖,其过程正好可以降解污染物质,达到除污除臭的目的,此种处理法称为好氧性处理,利用最多的就是活性污泥法。

通用厌氧性污水处理微生物是在没有溶氧的环境下将硝酸盐还原(利用硝酸盐中的氧),进行脱氮反应,使其产生氮气,此种方广泛运用于含有氮气的废水处理。而酸生成菌(通用厌氧性微生物)常用于绝对厌氧微生物污水处理工法中的前期酸化反应。

硝化反硝化复合菌种:具备硝化和反硝化双重作用的复合菌种,在污水处理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单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种越来越难达成菌种平衡,硝化反硝化的配比多数企业对污此的掌握也并非准确,造成大量菌种资源浪费或不足,难以达成理想的污水处理效果。复合菌种可根据水质情况自我扩繁,达到菌种平衡,让污水处理工作更简单、高效。

⑶ 装有mbr膜的好氧池污泥怎么培养

MBR膜具有高效分离作用,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沉淀池,处理出水极其清澈,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细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出水水质优于建设部颁发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可以直接作为非饮用市政杂用水进行回用

⑷ 生物膜的培养条件是什么

(1)pH値
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値范围是6.5~8.5。对好氧微生物,pH値保持在6~9范围内,而厌氧微生物,pH値则保持在6.5~8范围内。
(2)营养物
微生物的繁殖就必须有形成微生物细胞微的元素存在,特别是氮磷生物的营养物质平衡一般以BOD5:N:P的关系来表示,生活污水的COD:N:P=100:5:1。
(3)水温
一般将生物处理的控制在10~35℃,微生物酶系统酶促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20~30℃。水温若超过40℃,就会引起蛋白质变质,氧失去活性,导致处理水质的恶化;温度过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变得缓慢,活力受到抑制。
(4)有机物的浓度
进水有机物的浓度高,将增加生物反应所需的氧量,往往由于含氧量不足造成缺氧,影响生化处理效果.但进水有机物浓度过低,容易造成养料不够缺乏营养也会影响处理效果,一般进水COD値以不宜超过500~1000mg/L及不低于100mg/L为宜。

⑸ mbr膜污水处理设备如何维护一般故障怎么解决

mbr膜污水处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问题,今天来了解一下设备常见故障。
1、不能回正常出水:
此时,就答要查看污水处理设备的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消毒池、污泥池联通管道是否堵塞。通常堵塞物为脱落的生物膜和损坏的弹性立体填料)。
2、接触氧化池曝气不均匀:
遇见此情况,检查污水处理设备曝气风机出口阀门是否在正常位置,曝气头是否有损坏。
3、生物膜挂接效果不明显:
检查接触氧化池曝气是否均匀,二沉池污泥是否泵提至该池。如果以上情况正常,则向该池投加适量的营养,如白糖、尿素等。
4、出水水质不达标:
因进水过大,会导致接触氧化池曝气不均匀或长时间停运。此时必须重新培养生物膜。污水处理设备的沉淀池污泥过多,会导致消毒装置停运和长期对出水不进行消毒。
5、自动控制出现故障:
检查污水处理设备自动控制柜电源是否正常。检查配套提升泵和曝气风机是否损坏。有时可形成电流过大,断路开关自动断开。

⑹ 什么是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是属于好养生物处理的方法,它是将废水通过回好氧微生物和原生动答物,后生动物等在载体填料上生长繁殖形成的生物膜,吸附和降解有机物,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根据装置的不同,生物膜法可分为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等四类。

⑺ 怎样进行生物膜的纯种分离与培养

如果各种膜的话用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用差速离心法
如果是只要细胞膜的话用成熟红细胞放在水里涨破就行,因为无核和细胞器

⑻ 污水处理生化处理,养泥是怎么个养法,养泥流程。

以下是我自已总结的一点经验,可供参考。
一、接种菌种:
1、菌种的选择:
对于厌氧菌种应选择当地已有厌氧工程的厌氧污泥或沼气池、鱼塘、护城河清淤污泥等。对于好氧菌种最好选择当地的污水处理厂脱泥机房当天脱水的活性污泥,如果当地没有污水处理厂则要考虑用生活污水进行自曝气培养菌种。自曝气培养选用的接种水主要为粪便水,具体步骤如下:将将经过过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将其稀释至BOD含量300mg/L左右,稀释后污水的总量大约为反应池有效容积的一半,然后连续闷曝,当水温20度以上时,大约3-5天就会发现池中出现细小的活性污泥绒絮。
2、接种量:
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池容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池容的5%。
二、启动过程中的参数控制:
1、pH控制
好氧池pH值应维持在6.5~8.5之间,若进水pH值急剧变化,在pH<5或pH值>10.5时,将引起生物膜脱落,这时应在调节池内投加化学药剂予以中和,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

三、活性污泥培养驯化:
1、进原水
进原水水量控制在池容的10%以,用清水或污染较轻的河、湖水注入曝气池内,使总水量达到池容的60%左右。启动风机进行预曝气,曝气24小时后投加污泥菌种(从当地污水厂拉来的活性污泥),投加量为池容的10%(根据污泥含水率和废水水质情况确定)。
闷曝(不进水连续曝气)8h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0.5h,再继续闷曝,以后曝气每隔8h可停止曝气静置沉淀0.5h然后继续曝气。
2、闷曝
闷曝气1d后用1000ml量筒取曝气池泥水混合样1000ml观察,污泥外观呈土黄色且絮体较大、呈均匀悬浮态存在,静沉30分钟后观察污泥沉降比应在10%以上。此后可少量多次进水,直到注满整个曝气池。当曝气池被注满后,继续进行间歇曝气,至静置时发现上清液清澈透明可以排放时,则进行排水(排水时停止曝气并连续进水)每次排水不要超过1小时,然后将进水和排水同时停止,再进行间歇曝气-静置-排水,如此反复大约6到7天。如果没有量筒可用娃哈哈纯净水瓶代替进行取样观察。
3、曝气过程控制
在曝气过程中要控制生化池中溶解氧含量在2~4mg/l之间,并每隔1小时测试污泥沉降比,若该值逐渐减少,说明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但如果沉降比低于5%则需补充污泥菌种。

4、驯化与培菌
两者为同时进行,挂膜速度很快,一般一周后在填料表面上,就可以看到有很薄的一层膜,可取样做镜检观察,应能看到少量钟虫、累枝虫等微生物体。
5、挂膜
若微生物膜增殖正常,约7d后,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一部分可流入沉淀池,一部分仍然回流至调节池。即可连续进水、回流。大约20d后,填料上将挂上一层橙黑色生物膜,可按设计水量进水。
6、运行监测
在此情况下能稳定运行1个月左右,这时挂膜基本完成,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此时应密切注意监测水质变化情况,避免负荷突变对生化池造成冲击。
7、稳定运行
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膜开始新陈代谢,老膜开始剥落,出水中出现悬浮物,标志着挂膜阶段结束,可进入正常运行。

⑼ 好氧生物膜怎样培养培养所需营养物质及培养条件有哪些

好氧生物膜的培养
自然挂膜法:自然菌种

⑽ 医药厂污水处理内的好氧池的细菌.该怎么培养

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污泥培养驯化是针对利用微生物氧化去除污染物的工艺单元,主要有厌氧和好氧两类。依据工艺种类的不同,培养驯化方式有较大区别。
(1) 厌氧工艺
厌氧工艺分为水解酸化类和产甲烷类,其污泥的培养各有特点。水解酸化的污泥培养驯化相对简单,目的是在反应器中形成水解污泥层。对于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废水,当向水解酸化池中持续通入废水以后,废水中的悬浮物将逐渐在池底部积 累并开始生化过程,大致运行1个月后可形成水解污泥层,再经过1个月可得到成熟的水解污泥。当原废水中含有生活污水成分时,水解反应器可以不用进行污泥接种。
产甲烷类厌氧反应器分为絮状污泥反应器和颗粒污泥反应器两类。颗粒污泥反应器的污泥培养驯化分为启动、颗粒污泥形成、污泥床形成三个阶段,而絮状污泥反应器只进行第一个阶段。
对于传统的厌氧反应器,厌氧污泥一般为絮状体,污泥体积大,污泥指数高(一般为30~50mL/g), 这样的污泥在提环反应器负荷时很容易流失,使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有机负荷一般只能达到10~12kgCOD/ (m3 • d)。而在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为代表的颗粒污泥反应器中,由于富含产甲烷细菌的颗粒污泥的存在,污泥密实,污泥指数一般只有10m L/g 左右,沉降性能好,既增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又不易流失,因此反应器的负荷可提高到 20~30kgC0D/ (m³d) 甚至更高。颗粒污泥是使UASB工艺维持高效率,并区别于传统厌氧工艺的主要特征。同时,颗粒污泥的培养驯化是UASB实际应用中较为 复杂和关键的技术。
颗粒污泥培养驯化成功以后,能够长期保持形态上的稳定性,从而保证 UASB反应器持续发挥高效处理能力,对整个处理设施保持运转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颗粒污泥的培养驯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启动阶段。启动阶段的运行目的有四个:一是形成一定数量的厌氧污泥;二是使形成的厌氧污泥适应所要处理的废水中的有机物类型 ;三是使污泥具有尽量好的沉降性能;四是尽量提高污泥的活性。
为了达到上述四个目的,具体的工艺和参数控制措施为:首先进行厌氧污泥接种,维持反应器在低负荷下运行,污泥负荷控制在0.1~0.2kgC0D/ (kgSS •d) ; 反 应器中原有的和分解产生的有机酸没有被有效分解之前,不增加反应器负荷,挥发性脂肪酸的降解率超过80 %以后再逐渐增大负荷;在水力负荷的控制上允许多余的、稳定性和沉降性能差的污泥被冲洗出来,但必须截流住重质污泥,反应器中的环境条件应严格控制在有利于产甲烧细菌生长繁殖的范围内,这就要求对温度、毒物浓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营养物质进行频繁和严格的监控。
启动阶段要求有 1个月时间左右,这一阶段结束后,反应器内已得到相当数量沉降性能良好 、不易被水冲走的厌氧污泥。絮状厌氧污泥反应器经过这一阶段后,培养驯化任务基本完成,可以继续进行污泥的增量、稳定,并逐渐提高负荷到设计值,开始试运行。
第二阶段为颗粒污泥形成阶段。将有机负荷提高到2~5kgCOD/ (m3 • d) , 负荷的增加将导致部分污泥的流失,但这是一个正常和必需的阶段。此时反应器中的水力筛选作用将细小的污泥洗出,重质污泥则留在反应器内,在重质污泥粒子上逐渐富集和生长产甲烷细菌,最终使污泥形成直径1~5mm的颗粒污泥这一阶段维持污泥负荷在0.6kgC0D/ (kgSS• d) 左右,可观察到细小颗粒污泥的形成。
颗粒污泥形成 阶段同样要求1个月左右,这一阶段中由于水力筛选作用去除了细小和轻质污泥,反应器中污泥蜇降低了,但活性却得到提高。
第三阶段为颗粒污泥床形成阶段。将反应器的有机负荷逐渐提高到5kgCOD/ (m3 • d) 或以上,逐渐达到设计值。负荷的提高造成污泥总量的增加,因此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逐渐增多,颗粒污泥床逐渐增高,直至达到所需要的处理效率。这一阶段实际上是颗粒污泥的成熟阶段,时间大约也是1个月。
可见如果操作控制得当,颗粒污泥培养驯化需要3个月左右,这是厌氧处理调试工作中难度最大、技术和经验要求很高的环节。在培养颗粒污泥的时候 ,一般可同时进行好氧、物化等其他工艺的调试。
为了加快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有效的措施是在启动阶段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量从其他途径得到的成熟厌氧污泥。如果当地有此便利条件,可考虑加以利用。
(2)好氧工艺
好氧工艺分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两类,污泥的培养驯化程序基本相同,只是 活性污泥培养的目标是在反应器中形成活性好、沉降性能优良的悬浮活性污泥,而生物膜培养的目标是在生物载体(填料)上培养附若性生物膜(俗称挂膜)。
以活性污泥法为例,污泥的培养驯化分为培养和驯化两个步骤。培养是指在反应器中形成浓度足够,能满足处理要求的活性污泥;驯化是使这些污泥适合于分解目标废水中特定类型的有机污染物。
曝气池中最初的活性污泥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得到。其一,从其他工业或城市污水处理厂中购买一定量新鲜成熟的活性污泥,将其投入曝气池中,再用粪便水或生活污水进行曝气培养,使其增殖到所需要的数量。成熟活性污泥的购买量可按反应池有效容积的1/10计。购买现成的活性污泥可以缩短培养周期,一般只需1~15 天左右即可得到足够的污泥。其二,若没有就近购买的便利,则活性污泥可直接用粪便水经曝气培养而得到,这是因为粪便水中细菌种类多,本身所含营养物质也较丰富,细菌易于繁殖。
用粪便水培养活性污泥的具体步骤是,将经过过滤的浓粪便水投人曝气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将其稀释至BOD含量300mg/ L左右,稀释后污水的总量大约为反应池有效容积的一半,然后不进水不出水,进行连续曝气 ,俗称“闷曝”。当水温保持在20℃以上时,约经过3~5天就会发现池中出现细小的活性污泥绒絮。用显微镜进行镜检可看到一些菌胶团,但成熟活性污泥中大量存在的钟虫、轮虫等原生、后生动物则不易发现。混合液经 30min沉降后,上清液较浑浊,说明污泥还未成熟。
在活性污泥的绒絮出现以后,就可以在反应池中进一步加入更多的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边进水边曝气,直至满容积,继续曝气3~5天,让污泥进一步增殖。当活性污泥的絮体长大到可以大部分沉降下来时,就应进行换水因为曝气池中此时尽管还有一定的营养物质,但微生物排泄的分泌物已积累到一定浓度,可能会影响它们正常的生长。
换水的方法是停止曝气,静置沉淀2h , 将上清液排掉,再投加新鲜的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 继续曝气。换水应该每隔1~2天进行一次,每日检查污泥的 30min沉降比,当沉降比增加到10%以后,说明污泥的数量已经足够了,培养过程也就完成了。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www.ep360.cn/
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污泥的驯化,驯化的目的是使所培养的污泥适合于处理目标废水。当处理对象是生活污水或城镇污水时,不需要进行驯化,活性污泥培养到足够数量后就可以将曝气池和二沉池联合运行,进入试运行阶段了。
处理工业废水时,驯化的操作程序与换水类似,不同的是在每次投加的生活污水中逐渐增加目标工业废水的比例,使微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开始时,工业废水的加入量可以是反应池容积的10 % ~20 % , 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以后,再继续增加混合废水比例,每次以增加设计负荷的10%~20 %为宜 ,最后到达满负荷。
在驯化过程中,能分解目标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种群得到增殖 ,不适应的微生物则被淘汰。为了加快驯化过程,得到菌种更加优良的活性污泥,可以在工厂厂区下水道中捞取一定量的沉积污泥投人曝气池中,以利用其中经过了自然筛选的有用菌种。
在水温、pH值、溶解氧、毒物负荷、营养盐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周期大约为1个月 。

阅读全文

与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膜怎么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染废水过滤费用多少 浏览:183
怎样清洗暖水壶的水垢 浏览:800
9寸滤芯多少钱 浏览:809
压缩空气除垢 浏览:157
用柠檬酸除黑色大理石水垢 浏览:600
金属清洗剂废水如何处理 浏览:279
净化器出水怎么回事 浏览:668
什么样的污水COD为零 浏览:387
浓酸的除垢作用 浏览:203
realme闪回键是怎么用 浏览:838
离子交换膜在膜产业中占比 浏览:1
屠宰场怎么安装污水管 浏览:216
13年爱丽舍空调滤芯怎么拆 浏览:553
化学上的蒸馏 浏览:462
污水处理员工制度 浏览:851
淋浴房除垢除霉哪个牌子好 浏览:868
水处理厂新老系统对接 浏览:602
耐王水树脂 浏览:434
工业园污水处理设备厂哪里多 浏览:680
曼牌滤芯是哪里代工的 浏览: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