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滤膜、超滤膜、反渗膜和透析膜分别是什么
从总的过滤观点看,微滤和超滤都被证实对下游膜系统具有相同的保护作用。不同出水水质主要是由膜的完整性失败造成的。微滤膜的耐久力比几乎所有的超滤膜的耐久力强,这是对反渗透膜保护出众性能的一个重要部分。
主要不同就是膜的孔径依次减小,通过膜后截留的尺寸依次减小,阻力损失依次增大。当然膜的材料也有不同,运用范围不相同,前面2种是预处理用,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
微滤膜:能截留0.1-1 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07-0.7兆帕。
超滤膜: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示超滤膜孔径大小的切割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000-500000之间。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0.1-0.7兆帕。
反渗透膜: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介于苦咸水的1.2兆帕 到海水的7.0兆帕。
㈡ 超滤法提取外泌体的原理和操作要点是什么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微小囊泡,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超滤法是提取外泌体的常用方法之一,以下是其原理和操作要点:
原理
超滤法是利用超滤膜对不同大小分子进行选择性分离的技术。超滤膜具有一定的孔径范围,当含有外泌体的生物样品通过超滤膜时,小于膜孔径的物质如小分子代谢物、盐离子、缓冲液等可以自由通过膜孔,而外泌体的粒径通常在 30 - 150nm 之间,大于超滤膜的孔径,因此被截留在膜的一侧,从而实现外泌体与其他杂质的分离和浓缩。
操作要点
样品准备
确保生物样品的新鲜度,尽量减少外泌体的降解和聚集。例如,对于血液样本,应在采集后尽快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并避免反复冻融。
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或低速离心,以去除细胞碎片、大的蛋白质聚集体等杂质,防止它们堵塞超滤膜。
选择合适的超滤膜
根据外泌体的大小和特性,选择具有合适孔径的超滤膜。一般来说,截留分子量为 100 - 300kDa 的超滤膜较为常用,对应的孔径可有效截留外泌体。
考虑超滤膜的材质,如聚醚砜(PES)、再生纤维素等,材质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低蛋白吸附性,以减少对外泌体的吸附和破坏。
超滤操作
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加入到超滤装置中,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因为气泡可能会影响超滤效果并导致外泌体损失。
选择合适的超滤方式,如搅拌式超滤或切向流超滤。搅拌式超滤适用于小体积样品,通过搅拌可以减少浓差极化现象;切向流超滤则更适合大规模样品的处理,能有效提高超滤效率和膜的使用寿命。
控制超滤的压力和流速,避免过高的压力导致外泌体变形或破裂。一般来说,操作压力应控制在 0.5 - 2 bar 之间,流速根据具体装置和样品体积进行调整。
在超滤过程中,可适时补充缓冲液或生理盐水,以维持样品的渗透压和体积,防止外泌体因浓缩过度而发生聚集。
外泌体收集和保存
超滤完成后,小心收集截留在外泌体浓缩液,避免污染。
如需长期保存,应将外泌体浓缩液分装成小份,避免反复冻融,可在 - 80℃冰箱中保存。同时,可加入适量的保护剂如甘油、BSA 等,以稳定外泌体的结构和功能。
在整个超滤法提取外泌体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微生物污染,同时注意操作的温和性,以保持外泌体的完整性和生物学活性。
㈢ 平压式超滤膜比外压式超滤膜优势大吗
平压式超滤膜与外压式超滤膜
1.可去除各种原水中污染物的外压超滤膜。它回还具有极强答的物理耐久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
2.采用特殊的制造方法制成,可提供高过滤通量,并能针对不同水源稳定运行,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确保高完整性和耐用性。
3.超滤膜元件具有盘管结构,中空结构,独特的排气端盖设计,较宽的通道网格,确保膜元件具有更高的抗冲击性,抗污染性能。
超滤膜过滤的优点如此之多,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