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硫酸铜溶液废水

硫酸铜溶液废水

发布时间:2021-01-02 13:59:58

㈠ 用熟石灰处理工厂废水中的硫酸铜溶液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

A、生抄石灰做干燥剂是利袭用氧化钙与水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B、用熟石灰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是氢氧化钙与硫酸的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此选项正确
C、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是利用的盐与酸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D、熟石灰与硫酸铜配置波尔多液是利用的碱与盐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㈡ 某炼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取废水4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

(1)由反应图象来中的曲线可得源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是19.6g
(2)设500g废水中CuSO4的质量为x,与CuSO4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y,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80 98
χ y×20% 19.6g

160
x
80
y×20%
98
19.6g

解得:x=32g,y=80g
该废水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2g
400g
×100%=8%
(3)由上述计算可知,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即m的值是:120g-80g=40g
答:(1)19.6g;(2)该废水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3)40.

㈢ 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硫酸铜和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实验方案,

(1)步骤①是将污泥与溶液分离,故可用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专、漏斗、属玻璃棒;
(2)要将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回收铜,同时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只能加入过量的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3)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因此经过步骤②之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加入适量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4)最后将溶液2和3合在一起进行冷却结晶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故答案为:(1)玻璃棒;(2)铁;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3)Fe+H2SO4═FeSO4+H2↑;(4)冷却结晶.

㈣ 一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硫酸铜及不溶性杂质,试设计一种经济简便的分离方案,并说明每一

①将废水过滤,就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即除掉了不溶性杂质专;
②加入过量属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所以除掉了硫酸铜;
③铜和过量铁粉都不溶于水而硫酸亚铁溶于水,所以过滤即可分离;
④过滤后的固体是铁和铜,加入过量硫酸是利用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的性质,把铁除去;
⑤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就可把固体除去从而得到硫酸亚铁溶液;
⑥将硫酸亚铁溶液中分离出硫酸亚铁,主要是利用蒸发结晶,把液体除去即可.
故答案为:

操作步骤目的
①将废水过滤
②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
③过滤
④在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⑤将溶液过滤
⑥将(3)(5)滤液蒸发结晶
⑦将(5)滤渣烘干 得到干燥铜粉
除去不溶杂质
除去少量的硫酸铜
将铜与过量的铁粉与硫酸亚铁溶液分离开
除去过量的铁
得到硫酸亚铁的溶液
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得到干燥铜粉

㈤ 从含有大量硫酸亚铁、少量硫酸铜以及不溶性杂质的工业废水中回收金属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操作步骤和目

(1)将废水过滤,就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即出去版了不溶性杂质;
(2)加入过权量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所以出去了硫酸铜;
(3)铜和过量铁粉都不溶于水而硫酸亚铁溶于水,所以过滤即可分离;
(4)过滤后的固体是铁和铜,加入过量硫酸是利用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的性质,把铁除去;
(5)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就可把固体除去从而得到硫酸亚铁溶液;
(6)将硫酸亚铁溶液中分离出硫酸亚铁,主要是利用蒸发结晶,把液体除去即可.
故答案为:

操作步骤 目 的
(1)
(2)
(3)过滤
(4)
(5)
(6)将滤液蒸发结晶
(1)除去不溶性杂质
(2)除去少量硫酸铜
(3)
(4)除去过量的铁
(5)得到硫酸亚铁溶液
(6)

㈥ 工业上利用含有一定浓度的I 2 和CuSO 4 溶液的工业废水制备饲料添加剂Ca(IO 3 ) 2 ,其生产流程如下: 已

(1) Na 2 S 4 O 6 (2分)
(2)2CuI(s)+S 2— =Cu 2 S(s)+2I (3分)
(3)减少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2分)
(4)中性(2分)Ca(IO 3 ) 2 在硝酸溶液中溶解,故要中和过量的酸;在碱性溶液中,会混有微溶的Ca(OH) 2 造成产品不纯。 (2分)
(5)3H 2 O+I -6e =IO 3 +6H + (3分) ; 1.20(2分)

㈦ 某环保小组往100g含有H2SO4和CuSO4的废水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测得生成Cu(OH)2沉淀质量与所加Na

A.由图象可知,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g,其中含氢氧化钠的质回量为:8g×10%=0.8g,故正确;答
B.由图象可知,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4g,故正确;
C.由图象可知,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6g,其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g×10%=1.6g;设与1.6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需要硫酸铜的质量为x,则
2NaOH+CuSO4=Cu(OH)2↓+2NaOH
80 160
1.6g x

80
160
1.6g
x

x=3.2g
则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3.2g
100g
×100%=3.2%,故错误;
D.由图象可知,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g,其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10%=0.8g,设与0.8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为y,则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0.8g y
80
0.8g
98
y

y=0.98g.故正确.
故选C.

㈧ 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SO4和少量Na2SO4.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

实验方案为:1、加过量碱,过滤出Cu(OH)2,Fe(OH)2沉淀,滤液是Na2SO4、NaOH溶液;
2、在Cu(OH)2,Fe(OH)2中加过量稀H2SO4,溶液C的成分为CuSO4,FeSO4、H2SO4
3、加过量铁,过滤出Fe、Cu,滤液D是FeSO4
4、加过量稀H2SO4,过滤出Cu,实现了回收金属铜,滤液是FeSO4、H2SO4
5、最后溶液合一块,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就得到FeSO4?7H2O,回收硫酸亚铁.
(1)经过②后,分离出液体和固体,故答案为:过滤;漏斗、玻璃棒、烧杯;
(2)溶液C的成分为CuSO4,FeSO4、H2SO4,加过量铁,过滤出Fe、Cu,溶液D中只有一种盐是硫酸亚铁,所以固体E就是
Fe、Cu,所以固体F就是铜,过量的铁是为了将CuSO4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铜中的铁,实现了回收金属铜,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验证即可.故答案为:Fe和Cu;稀硫酸;Fe+H2SO4=FeSO4+H2↑;
(3)为了实现Na+的溶液分离,可将溶液中的Fe2+和Cu2+转化为沉淀,故答案为:将溶液中的Fe2+和Cu2+转化为沉淀,便于与含有Na+的溶液分离.
(3)蒸发是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常采用的方法,产生沉淀后通过过滤实现分离,故答案为:蒸发浓缩;过滤.

㈨ 从含有大量硫酸亚铁、少量硫酸铜以及不溶性杂质的工业废水中回收金属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操作步骤和目

(1)将废水过滤,就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即出去了不溶性杂回质;
(答2)加入过量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所以出去了硫酸铜;
(3)铜和过量铁粉都不溶于水而硫酸亚铁溶于水,所以过滤即可分离;
(4)过滤后的固体是铁和铜,加入过量硫酸是利用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的性质,把铁除去;
(5)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就可把固体除去从而得到硫酸亚铁溶液;
(6)将硫酸亚铁溶液中分离出硫酸亚铁,主要是利用蒸发结晶,把液体除去即可.
故答案为:
操作步骤 目 的
(1)
(2)
(3)过滤
(4)
(5)
(6)将滤液蒸发结晶
(1)除去不溶性杂质
(2)除去少量硫酸铜
(3)
(4)除去过量的铁
(5)得到硫酸亚铁溶液
(6)

㈩ 酸洗厂的废水,成分包含硝酸铜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现在想直接提取里面的铜离子

在新版初中课本中,碳酸铜视作不存在的物质。而在旧版课本中,碳酸铜是存在的。实际中,碳酸铜是可以稳定存在一段时间的。所以你的方案可行,但考试建议不用。加硫酸前是需要过滤的。

与硫酸铜溶液废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andascsv过滤 浏览:820
没装机油滤芯开多少公里会报警 浏览:421
超级磁王水处理器工作原理及结构 浏览:405
兰陵县污水处理厂厂长 浏览:139
海尔净水器为什么不停的响 浏览:821
五级过滤反渗透膜怎么拆卸 浏览:739
污水管道打压怎么计算 浏览:282
饮水机的黄绿红灯什么意思 浏览:957
怎么设计新房排污水池 浏览:708
污水处理厂空气管道设计规范 浏览:894
为什么饮水机的产地都在宁波 浏览:929
污水车起什么作用 浏览:505
饮水机换电源开关了怎么插线 浏览:667
毒麻车间的废水怎么处理 浏览:46
养殖废水处理都选成都名膜污水处理 浏览:99
环氧树脂怎么防止变黄 浏览:581
污水处理厂第三方如何监管 浏览:460
特百惠净水器换滤芯怎么拔不出来 浏览:112
饮水机白色塑料怎么洗 浏览:469
净水器压力桶上两个头什么意思 浏览:936
© Arrange www.jmangel.gd.cn 2017-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