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用口罩檢測標準是什麼
過濾效率:在空氣流量(30±2)L/min條件下,對空氣動力學中值直徑(0.24±0.06)μm氯化鈉氣溶膠的過濾效率不低於30%。
細菌過濾效率:在規定條件下,對平均顆粒直徑為(3±0.3)μm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氣溶膠的過濾效率不低於95%。
呼吸阻力:在過濾效率流量條件下,吸氣阻力不超過49Pa,呼氣阻力不超過29.4Pa。
(1)細菌過濾口罩布檢測標准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醫用防護口罩可連續使用4-6小時左右,在遇到以下情況時就需要及時的更換,呼吸出現困難時,口罩出現破損或破損,口罩與面部無法密合(無法通過密合檢驗時),被污染的口罩,比如說沾上了血漬或飛沫等異物時,與隔離病房或隔離病患接觸過的口罩,如果口罩內含有活性炭,有異味時就可以換了。
佩戴醫用口罩時應進行面部密合性測試。LMBH教給大家一個方法,簡單的測試方法就是戴上醫用口罩後,用力呼氣,看空氣不能從口罩邊緣漏出,如果漏出來說明密合性並不是很好。
『貳』 n95熔噴布標準是怎樣的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n95口罩噴熔布標準是使用0.3微米的氯化鈉顆粒物作為檢測指標。厚度不超過0.1毫米的熔噴無紡布,可對0.3微米的氯化鈉顆粒物過濾效果超過百分之七十。
『叄』 口罩微生物檢測需要測試哪些指標
口罩檢測微生物指標:
細菌過濾效率BFE、微生物(大腸菌群、真菌菌落總數、細菌菌落總數、致病性化膿菌)、無菌。
希望以上對您有幫助,如果回答對您或其他路過的朋友有幫助,望採納和點贊呦,十分感謝~
『肆』 一次性醫用口罩檢測標准有哪些
作為醫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屬於最低級別的醫用型口罩。對比三個標準的嚴格度,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而較日常防護型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在細菌過濾效率方面要求更高。
下面我們來看具體的標准解讀:
YY/T 0969一2013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醫葯行業標准。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於於2013年10月21日發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
該標准規定了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Single-use medical mask以下)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標識、使用說明書及包裝、運輸和貯存。適用於覆蓋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頜,用於普通醫療環境中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噴出污染物的一次性使用口罩。
01 細菌過濾效率
英文: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BFE
在規定流量下,口罩材料對含菌懸浮粒子濾除的百分數。
02 通氣阻力
英文:flame retardation properties
口罩在規定面積和規定流量下的阻力,用壓差表示。單位為Pa。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
01 外觀
技術要求:口罩外觀應整潔、形狀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損、污漬。
檢驗方法:用3個樣品進行檢驗,目視檢查,應符合以上要求。
02 結構與尺寸
技術要求:口罩佩戴好後,應能罩住佩戴者的口、鼻至下頜。應符合設計的尺寸,最大偏差應不超過±5%。
檢驗方法:隨機抽取3個樣品進行檢驗,實際佩戴,並以通用或專用量具測量,應符合以上要求。
03 鼻夾
技術要求:
1)口罩上應配有鼻夾,鼻夾由可塑性材料製成。
2)鼻夾長度應不小於8.0cm。
檢驗方法:
1)隨機抽取3個樣品進行檢驗。檢查鼻夾材質並手試彎折,應符合以上技術要求。
2)隨機抽取3個樣品進行檢驗。取出鼻夾,以通用或專用量具測量,鼻夾長度應不小於8.0cm。
04 口罩帶
技術要求:
1)口罩應戴取方便。
2)每根口罩帶與口罩體連接處的斷裂強力應不小於10N。
檢驗方法:
1)隨機抽取3個樣品進行檢驗,通過佩戴檢查其調節情況,應符合以上技術要求。
2)隨機抽取3個樣品進行檢驗,以10N的靜拉力進行測量,持續5s,結果應符合以上技術要求。
05 細菌過濾效率(BFE)
技術要求:
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應不小於95%。
檢驗方法:
隨機抽取3個樣品進行檢驗,按照YY 0469中細菌過濾效率測試方法進行檢驗,結果均應符合過濾效率不小於95%。
06 通氣阻力
技術要求:
口罩兩側面進行氣體交換的通氣阻力應不大於49 Pa/cm²。
檢驗方法:
1)隨機抽取3個樣品進行檢驗;
2)檢驗部位:取口罩中心部位進行檢驗;
檢驗過程:檢驗用氣體流量需調整至(8±0.2)L/min,樣品檢驗區內直徑為25mm,測試樣品檢驗面積為A。用壓差計或等效設備測定口罩兩側壓差,按公式(1)計算通氣阻力,結果應符合通氣阻力不大於49 Pa/cm²。
公式(1):△P=M/A
△P——檢驗樣品每平方厘米面積的壓力差值,單位為帕每平方厘米(Pa/cm²);
M——檢驗樣品壓差值,單位為帕(Pa);
A——檢驗樣品測試面積,單位為平方厘米(cm²)。
『伍』 你好👋醫用口罩的熔噴布過濾標准多少
顆粒物過濾效率醫用防護口罩的要求是95%以上,一次性醫用口罩沒有要求,醫用外科口罩要求30%以上
細菌過濾效率一次性醫用口罩有要求95%以上,醫用外科口罩要求30%以上
『陸』 如何測試一個口罩
不用的類型的口罩有不同的測試標准,今。天來說說市面上常見的幾種口罩的測試標准。本篇文章針對的是口罩檢測需求的廠家、經銷商、企業。如果您是消費者,請看這篇科普,教您如何在期間選擇合適的口罩。
一、普通口罩
測試標准:GB/T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
需要測試的項目:耐磨擦色牢度、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環氧乙烷殘留量、吸氣阻力、呼氣阻力、斷裂能力、呼氣閥蓋勞度、微生物指標、視野、過濾效果、防護效果
測試周期:7個工作日
所需樣品:55個(以上項目全測)
費用:依據測試項目來判定。(僅預估報價,具體要看產品和每個機構的收費,可以隨時聯系貝斯通檢測)
二、面罩/N95口罩
需要測試的項目:鹽性過濾率、油性過濾率、泄漏率、吸氣阻力、呼氣阻力、呼吸閥氣密性、呼氣閥蓋、死腔、視野、連接和連接部件、鏡片、氣密性、可燃性
費用:依據測試項目200-3300不等,以上全測的話9000左右。(僅預估報價,具體要看產品和每個機構的收費)
三、醫用外科口罩測試標准
1、口罩測試標准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
需要測試的項目:鼻夾、口鼻帶、合成血液穿透、細菌過濾效率、顆粒過濾效率、壓力差、阻燃性能、微生物、環氧乙烷殘留
2、口罩測試標准YY/T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需要測試的項目:結構與尺寸、鼻夾、口鼻帶、細菌過濾效率、通氣阻力、微生物、環氧乙烷殘留量
關於上述測試項,以下是一些簡單解釋~
1、外觀:
口罩外觀應整潔、形狀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損、污漬。
2、結構與尺寸:
口罩佩戴好後,應能罩住佩戴者的鼻、口至下顎。應符合標志的設計尺寸及允差。
3、鼻夾:
口罩上應配有鼻夾,鼻夾由可塑性材料製成。
鼻夾長度應不小於8.0cm。
4、口罩帶:
口罩帶應戴取方便。
每根口罩帶與口罩體連接點處的斷裂強力應不小於10N。
5、合成血液穿透:
2ml合成血液以16.0kPa(120mmHg)壓力噴向口罩外側面後,口罩內側面不應出現滲透。
6、過濾效率:
細菌過濾效率(BFE):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應不小於95%。
顆粒過濾效率(PFE):口罩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應不小於30%。
7、壓力差(p):
口罩兩側面進行氣體交換的壓力差p應不大於49Pa。
8、阻燃性能:
口罩材料應採用不易燃材料。
口罩離開火焰後燃燒不大於5s。
9、微生物指標:
細菌菌落總數CFU/g:≤100
大腸菌群:不得檢出
綠膿桿菌:不得檢出
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
溶血性鏈球菌:不得檢出
真菌:不得檢出
包裝上標志由「滅菌」或「無菌」字樣或圖示的口罩應無菌。
10、環氧乙烷殘留量:
經環氧乙烷滅菌的口罩,其環氧乙烷殘留量應不超過10ug/g。
11、皮膚刺激性:
口罩材料原發性刺激指數應不超過0.4。
12、細胞毒性:
口罩的細胞毒性應不大於2級。
13、遲發型超敏反應:
口罩材料應無致命反應。
『柒』 口罩檢測需要檢測什麼項目
口罩需要來檢測的項目很多,根自據不同類型的口罩有各自的檢測標准及檢測項目。
主要檢測項目有,化學指標: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含量、環氧乙烷殘留量;
物理指標:基本要求檢測、外觀要求檢測、密合性、結構與尺寸、鼻夾、過濾效率、視野、防護效果、顆粒過濾效率PFE、氣流阻力測定、阻燃性能、死腔、氣密性、吸氣阻力、呼氣阻力、合成血液穿透檢測、表面抗濕性能檢測、耐摩擦色牢度、口罩帶及口罩帶與口罩體的連接處斷裂強力、呼氣閥蓋牢度、呼氣閥保護裝置、頭帶、連接和連接部件;
微生物指標:細菌過濾效率BFE、微生物(大腸菌群、真菌菌落總數、細菌菌落總數、致病性化膿菌)、無菌等。
我公司從事檢測儀器生產,擁有口罩、熔噴布、防護服等全套檢測儀器生產資質。可搜索上海千實進行了解。
『捌』 口罩 BEF standard at ≥99.5%標準是什麼 有沒有樣板
口罩BEFstandardat≥99.5%這類口罩需要檢驗布料的微生物,但只檢驗成品的。
是否檢驗原料的按照公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第4.8條微生物指標規定,口罩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准》中微生物指標的要求。
該標產品中的大腸菌群要求為小於等於200CFU/g,真菌菌落總數小於等於100CF。
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不得檢出。並特別列出,如菌或無菌的,則口罩應為無菌,即任何微生物都不得檢出。
對於微生物指標的檢驗方法,GB19083-2010標准規定,用GB15979-2002標規定的方法進行檢驗。對於滅菌或無菌口罩,用GG/T14233.2-2005規定的方驗。
這兩個標准中規定的檢驗方法,都需要從口罩布料上取樣,並沒有具體樣板。
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技術要求》由國家葯品食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為醫葯行業標准,於2013年6月1日實施。該標准規定了醫用外科口罩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標志與使用說明及包裝、運輸和貯存。
該標准規定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應不小於95%。
(8)細菌過濾口罩布檢測標准擴展閱讀:
民用防護型口罩標准GB/T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GB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主要適用於顆粒物防護,在本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復工復產大量使用的阻隔型口罩(平面型口罩為主)無法滿足上述兩個標准要求。
醫用領域標准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YY/T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主要適用於醫療機構場所。
但是,根據口罩使用場景及使用人群,普通群眾使用的衛生(阻隔型)口罩沒有合適標准。為更好滿足疫情期間群眾對衛生口罩的迫切需求,便於生產/轉產口罩的企業采標應用,同時保證產品質量。
便於市場監管,中產協第一時間研究、部署,成立工作組對相關標准和市場進行了論證研究,並緊急向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簡稱中紡聯)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提出了《民用衛生口罩》團體標準的立項申請。
『玖』 gb19083-2010口罩標準是什麼
gb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從標準的技術要求來看,除了過濾效率,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還在口罩基本要求、鼻夾、口罩帶、氣流阻力、合成血液穿透、表面抗濕性、微生物指標、環氧乙烷殘留量、阻燃性能、皮膚刺激性、密合性上有要求。
符合YY0469-2004《醫用外科口罩技術要求》標准,重要技術指標包括過濾效率、細菌過濾效率和呼吸阻力。
口罩標准具體指標如下:
1) 過濾效率:在空氣流量(30±2)L/min條件下,對空氣動力學中值直徑(0.24±0.06)μm氯化鈉氣溶膠的過濾效率不低於30%。
2) 細菌過濾效率:在規定條件下,對平均顆粒直徑為(3±0.3)μm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氣溶膠的過濾效率不低於95%;細菌過濾率應≥95%;非油性顆粒的過濾率應≥30%。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醫用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