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廢水再生氫能做什麼

廢水再生氫能做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09 13:29:36

㈠ 氫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時至今日,氫能的利用已有長足進步。自從1965年美國開始研製液氫發動機以來,相繼差晌研製成功了各種類型的噴氣式和火箭式發動機。美國的太空梭已成功使用液氫做燃料。我國長征2號、3號也使用液氫做燃料。利用液氫代替柴油,用於鐵路機車或一般汽車的研製也十分活躍。氫汽車靠氫燃料、氫燃料電池運行也是溝通電力系統和氫能體系的重要手段。

世界各國正在研究如何能大量而廉價的生產氫。利用太陽能來分解水是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在光的作用下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關鍵在於找到一種合適的催化劑。如今世界上有50多個實驗室在進行研究,但至今尚未有重大突破,但它蘊育著廣闊的前景。
隨著太陽能研究和利用的發展,人們已開始利用陽光分解水來製取氫氣。在水中放入催化劑,在陽光照射下,催化劑便能激發光化學反應,把水分解成氫和氧。例如,二氧化鈦和某些含釕的化合物,就是較適用的光水解催化劑。人們預計,一旦當更有效的催化劑問世時,水中取「火」——制氫就成為可能,到那時,人們只要在汽車、飛機等油箱中裝滿水,再加入光水解催化劑,那麼,在陽光照射下,水便能不斷地分解出氫,成為發動機的能源。
本世紀70年代,人們用半導體材料鈦酸鍶作光電極,金屬鉑作暗電極,將它們連在一起,然後放入水裡,通過陽光的照射,就在鉑電極上釋放出氫氣,而在鈦酸鍶電極上釋放出氧氣,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光電解水製取氫氣法。科學家們還發現,一些微生物也能在陽光作用下製取氫。人們利用在光合作用下可以釋放氫的微生物,通過氫化酶誘發電子,把水裡的氫離子結合起來,生租臘成氫氣。前蘇聯的科學家們已在湖沼里發現了這樣的微生物,他們把這種微生物放在適合它生存的特殊器皿里,然後將微生物產生出來的氫氣收集在氫氣瓶里。這種微生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除了能放出氫氣外,還可以用於制葯和生產維生素,以及用它作牧畜和家禽的飼料。人們正在設法培養能高效產氫的這類微生物,以適應開發利用新能源的需要。
引人注意的是,許多原始的低等生物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也可放出氫氣。例如,許多細菌可在一定條件下放出氫。日本已找到一種叫做「紅鞭毛桿菌」的細菌,就是個制氫的能手。在玻璃器皿內,以澱粉作原料,摻入一些其他營養素製成的培養液就可培養出這種細菌,這時,在玻璃器皿內便會產生出氫氣。這種細菌制氫的效能頗高,每消耗五毫升的澱粉營養液,就可產生出25毫升的氫氣。
美國宇航部門准備把一種光合細菌——紅螺菌帶到太空中去,用它放出的氫氣作為能源供航天器使用。這種細菌的生長與繁殖很快,而且培養方法簡單易行,既可在農副產品廢水廢渣中培養,也可以在乳製品加工廠的垃圾中培育。
對於製取氫氣,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將來建造一些為電解水製取氫氣的專用核電站。譬如,建造一些人工海島,把核電站建在這些海島上,電解用水和冷卻用水均取自海水。由於海島遠離居民區,所虛型鋒以既安全,又經濟。製取的氫和氧,用鋪設在水下的通氣管道輸入陸地,以便供人們隨時使用。

㈡ 氫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它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製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可以直接從地下開采、幾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隨著石化燃料消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儲量日益減少,終有一天這些資源將要枯竭,這就迫切需要尋找一種不依賴化石燃料的儲量豐富的新的含能體能源。氫正是這樣一種在常規能源危機的出現和開發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時,人們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氫位於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數為1,常溫常壓下為氣態,超低溫高壓下為液態。

氫的用途很廣,適用性強。它不僅能用做燃料,而且金屬氫化物具有化學能、熱能和機械能相互轉換的功能。例如,儲氫金屬具有吸氫放熱和吸熱放氫的本領,可將熱量儲存起來,作為房間內取暖和空調使用。

氫作為氣體燃料,首先被應用在汽車上。1976年5月,美國研製出一種以氫作燃料的汽車;後來,日本也研製成功一種以液態氫為燃料的汽車;20世紀70年代末期,前聯邦德國的賓士汽車公司已對氫氣進行了試驗,他們僅用了500克氫,就使汽車行駛了110千米。用氫作為汽車燃料,不僅干凈,在低溫下容易發動,而且對發動機的腐蝕作用小,可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由於氫氣與空氣能夠均勻混合,完全可省去一般汽車上所用的汽化器,從而可簡化現有汽車的構造。更令人感興趣的是,只要在汽油中加入4%的寬銀氫氣。用它作為汽車高蠢發慎念宴動機燃料,就可節油40%,而且無須對汽油發動機作多大的改進。氫氣在一定壓力和溫度下很容易變成液體,因而將它用鐵罐車、公路拖車或者輪船運輸都很方便。液態的氫既可用做汽車、飛機的燃料,也可用作火箭、導彈的燃料。美國飛往月球的「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和我國發射人造衛星的長征運載火箭,都是用液態氫做燃料的。

㈢ 氫能源有哪些用途

氫能源是一種二次能源,它是通過一定的技術利用其它能源而製取的,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可以直接從地下開采、幾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但是由於目前所用的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屬於不可再生能源,地球的存量是有限的,而人類又時刻離不開能源,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石化燃料的耗量也隨之日益增加,促使其儲量也日益減少,終有一天這些資源就會枯竭,因此開發更多的新能源已迫在眉睫,人們迫切需要尋找一種不依賴化石燃料、儲量豐富的新型含能體能源。

如何利用太陽能生成「氫」,是世界各國都想知道的答案。科學家們指出,發展氫能源,將為建立一個美好、環保的新世界邁出重要一步。

在大自然中,氫的分布非常廣泛。其中水中含有11%的氫,可謂是氫的大「倉庫」。氫的主體是以化合物水的形式存在的,而地球表面約有70%的水,儲水量很大,因此可以說,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如果能用合適的方法把氫從水中製取出來,那麼氫也將是一種價格相當低廉的能源,會被人們廣泛利用。

經試驗表明,在燃燒同等重量的煤、汽油和氫氣的情況下,從產生的能量上看氫氣產生的能量最多,而且它燃燒之後的產物只有水,不會產生灰渣和廢氣,不會污染環境;而煤和石油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它們會分別產生溫室效應和酸雨。地球上煤和石油的儲量是有限的,而氫主要存在於水中,燃燒後剩下的唯一產物也是水,還可以源源不斷地產生氫氣,永遠都不會用完,因此,在眾多的新能源中,氫能是21世紀最理想的能源。

氫是一種無色無味歷友的氣體,每一克氫燃燒後能釋放出142千焦爾的熱量,是一克汽油發熱量的3倍。氫的重量非常輕,它比天然氣、汽油、煤油的重量都輕,因而其攜帶和運送都很方便,也是用於航天、航空等高速飛行交通工具最合適的燃料。氫在氧氣里可以燃燒,其火焰的溫度可高達2500℃,因而人們也常用氫氣焊接或者切割鋼鐵等材料。

氫的用途很廣泛,適用性也很強。它不僅可以用作燃料,而且金屬氫化物還具有化學能、機械能和熱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氫作為氣體燃料,首先被應用在了汽車上。世界一些國家很早就製造出了以液態氫為燃料的汽車。用氫作為汽車燃料,不僅環保,在低溫下可以很容易就能發動,而且對發動機的腐蝕也很小,可以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由於氫氣與空氣可以均勻的混合,完全可以省去一般汽車上所用的汽化器裝置,從而使現有的汽車構造更加簡單、節約原材料。此外更令人驚訝的是,只要在汽油中加入4%的氫氣,用它作為汽車發動機的燃料,豎譽就可以節油40%,降低了汽車的耗油量,而且還不需要對汽油發動機作很大的改進。

另外,使用氫燃料的電池還可以把氫能直接轉化成電能,從而使人們能更方便的使用氫能。迄今為止,這種燃料電池已經被使用在了宇宙飛船和潛水艇上,其效果很不錯。但是,由於其成本較高,短時間內還難以被普遍使用。

氫氣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很容易轉變成液體,因而用鐵罐車、輪船運輸或者公路拖車運輸都很方便。液態的氫既可用作汽車、火車、飛機余爛段等交通工具的燃料,也可用作火箭、導彈等航空工具的燃料。

現在世界上使用的氫絕大部分是從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中製取的,這就對本來就很緊缺的礦物燃料造成的進一步的威脅,影響了人們生產的長遠利益;而少量的氫是通過電解水的方法製取的,但因此消耗了很多的電能,從經濟利益上看很不劃算,那麼人們通過什麼辦法才能製取大量的、廉價的氫能呢?

隨著人們對太陽能的研究和利用的不斷發展,人們已開始准備利用陽光來分解水來製取氫氣。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除了從水中製取氫以外,還可以利用微生物產生氫氣。

時至今日,氫能源的製取和利用已經成為了新能源的發展趨勢,氫能源不僅能人們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還可以使人們的環境更環保,因此,我們要不斷努力,探求更多更好的方法來攝取和利用氫能源。

㈣ 用途廣泛的氫能還有哪些方面

氫能的用途很廣泛,除了上文所說的用作燃料以外,也能用於發電,這主要是通過燃燒氫的方式來實現。目前,各種大型發電站,無論是水電、火電還是核電,都是把發出的電送往電網,再由電網輸送給用戶。但是,由於終端用戶的負荷不同,電網有時是高峰,有時是低谷。在用電高峰時期,經常會出現「電荒」,電力供不應求;在用電低谷時期,發出的電還有剩餘。

為了調節峰荷,電網中常常需要啟動既快又靈活的發電站,而氫能發電最適合扮演這個角色。利用氫氣和氧氣燃燒,組成氫氧發電機組。這種機組是火箭型內燃發動機配以發電機,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啟動迅速,要開即開,要停即停,不需要復雜的蒸汽鍋爐系統。在電網低負荷時,還可吸收多餘的電來進行電解水,生產氫和氧,以備高峰時發電用。這種調節作用對於電網運行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氫和氧還可以直接改變常規火力發電機組的運行情況,提高電站的發電能力。例如,氫氧燃燒組成磁流體發電,利用液氫冷卻發電裝置,進而提高機組功率等。更新的氫能發電方式是氫燃料電池,這是利用氫和氧(成空氣)直接經過電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的裝置。換句話說,就是水電解槽產生氫和氧的逆反應。

這種新型的發電方式已引起世界的關注。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美國等加緊研究各種燃料電池,現在已經進入商業性開發階段。日本已建立萬千瓦級燃料電池發電站,而美國有30多家廠商在開發燃料電池。德國、英國、法國、荷蘭、丹麥、義大利和奧地利等過也有20多家公司投入到燃料電池的研究中。

燃料電池理想的燃料是氫氣,因為它是電解制氫的逆反應。燃料電池的主要用途除了建立固定電站外,還特別適合做移動電源和車船的動力,因此也是今後氫能利用的孿生兄弟。

此外,氫能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氫氣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其火焰——氫氧焰的溫度高達3000℃,可以用來焊接或切割金屬。氫氣還在冶金、化學工業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氫能也廣泛應用在民用生活中。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在民用方面的應用主要有氫能發電、氫介質儲能與輸送以及氫能空調、冰箱等。其中有的已經得到實際應用,有的正在開發,有的尚處於探索之中。目前,美國、日本和德國已經有少量的家庭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提供能源。居民家庭使用的燃料電池一般都在50千瓦以下,目前的燃料電池技術完全可以滿足居民家庭能源供應的需要。氫能進入家庭後,可以用作取暖的燃料。這主要是由於氫能的熱值高,而且遠遠高於其他燃料。氫燃燒後能夠放出更多的熱,是非常理想的供暖燃料。寒冷的冬天裡,我國各地,尤其是北方,基本上都依靠燃燒煤炭供暖。大規模燃燒煤炭會造成空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驟增導致環境污染,危害人體健康。此外,二氧化硫與水結合還可能會形成酸雨。如果使用氫能取暖,氫氣燃燒的產物只有水,非常干凈,也就不會破壞環境。這樣人們就可以擺脫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污染了。

除了用於家庭取暖,氫能也可以作為做飯的燃料。目前城市居民主要用天然氣做飯,雖說天然氣是一種較好的能源,但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燒後會產生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用氫氣作燃料,就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氫能進入家庭後,還可以解決生活污水的處理問題。我們洗衣服、洗手等生活廢水經過對某些離子的適當處理,可以作為製取氫氣的燃料。這不僅節約了水資源,還減少了廢水排出後的污染。將來人們完全可以在家中製取氫。人們只要打開自來水的開關,水流通過專門的機器,分解後就可以製成氫氣,這樣便可以隨時使用到清潔的氫能。氫氣在製取、燃燒和處理等多個環節都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也就是說,氫能不僅能提高空氣質量,還能解決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因此是真正清潔的能源。

根據最新資料顯示,氫能在人類的生命延續中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日本醫科大學太田成男教授等在分析氫對培養細胞的影響時發現,氫能夠清除一種氧化能力極強、對肌體有害的活性氧——氫氧根離子。活性氧被認為是導致細胞老化的原因之一。研究人員用老鼠做實驗,在試驗中,讓人為導致腦梗塞的一組實驗鼠吸入濃度為2%的氫氣,而對另一組不採取任何措施,研究氫氣是否可以防止活性氧導致的腦細胞老化死亡。結果顯示,吸入氫氣的實驗鼠腦細胞死亡的數量不到對比組的一半。這個發現為人們提供一個思路:可以利用氫製造出一種阻止人體細胞老化的特殊「葯物」,從而能夠延緩衰老。知識點

㈤ 氫能利用形式都有什麼

氫能利用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交通

近年來,我國政府給予了大量補貼和優惠政策,鼓勵燃料電池車的發展。目前國內商用燃料電池車保有量達2000~3000輛,其中有1000輛在運行。由全球環境基金(GEF)、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F)和我國科技部(MOST)支源渣兄持的「中國燃料電池公共汽車商業化示範項目」自2003年起已陸續開展三期。全國已有十幾個城市開通了燃料電池公共汽車示範線。

二、發電

可再生能源發電目前在我國所有電力供應中佔比雖不大,但隨著人們對環保的重視以及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即將投用。然而,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的一大弊端是不穩定,需要配備電廠,目前以煤電作為補充較為普遍。未來煤電比例將會越來越低,以氫能燃氣輪機發電來彌補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成為一種解梁鍵決方案。

三、建築的熱電聯供

建築供熱是氫能利用的重要方向,未來建築供熱用氫佔比將大於發電用氫。

四、高質量的熱源

主要用於雹襲藍寶石、單晶硅、特種鋼等的生產。

五、基本化工原料

除了傳統用途,如製造合成氨、石油加氫精製之外,一些新的利用方向值得關注。例如,在減排CO2方面,可以利用現場生成的CO2,以及富CO2氣體,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並進一步向化學鏈下游發展。

㈥ 氫能有哪些神奇的作用

知識點:氫能,指的就是以氫以及其同位素為主體的反應中釋放出來的能量,包括氫核能與氫化學能。

初中的化學課上,我們學到,氫位於元素周期表之首,它的原子序數為1,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在常溫常壓下,氫為氣態;而在超低溫、高壓下,它又化身為液態。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網站

微信公眾平台(ID:kxylydt)

㈦ 氫能利用詳細資料大全

氫能利用,是指將氫能轉化為電能、熱能等加以利用。

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它是通過天然氣重整、電解水、太陽能光合作用、生物制氫等其它能源製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可以直接從地下開采、幾乎完頌蠢全依靠化石燃料。

基本介紹

氫能利用歷史,開發現狀,氫能制備方法,特點,氫能利用安全問題,氫能利用方向,展望,

氫能利用歷史

在化學史上,人們把氫元素的發現,主要歸功於英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卡文迪許(Cavendish,H.1731-1810)。但早在16世紀,瑞士著名醫生帕拉塞斯就描述過鐵屑與酸接觸時有一種氣體產生;17世紀時,比利時著名的醫療化學派學者海爾蒙特(van Helmont,J.B.1579-1644)曾偶然接觸過這種氣體,但沒有把它離析、收集起來;波義耳雖偶然收集過這種氣體,但並未進行研究。他們只知道它可燃,此外就很少了解;1700年,法國葯劑師勒梅里(Lemery,N.1645-1715)在巴黎科學院的《報告》上也提到過它。 第一個對氫氣進行收集並認真研究的卡文迪許,但卡文迪許對氫氣的認識並不正確,他認為水是一種元素而氫則是含有過多燃素的水。直到1782年,拉瓦錫明確提出水並非元素而是化合物。1787年,他把過去稱作「易燃空氣」的這種氣體命名為「Hydrogen」(氫),意思是「產生水的」,並確認它是一種元素。 氫作為內燃機的燃料並是人類最近的發明。在內燃機中使用氫氣已有相當長的歷史。 人類歷史上第一款氫氣內燃機的歷史可以上溯到 1807 年,瑞士人伊薩克·代·李瓦茨製成了單缸氫氣內燃機。他把氫氣充進氣缸,氫氣在氣缸內燃燒最終推動活塞往復運動。該項發明在 1807 年 1 月 30 日獲得法國專利,這是第一個關於汽車產品的專利。但由於受當時的技術水平所限,製造和使用氫氣遠比使用蒸汽和汽油等資源復雜,氫氣內燃機於是被蒸汽機、柴油機以及汽油機「淹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氫就被用做A-2火箭發動機的液體推進劑。 1960年液氫首次用作航天動力燃料,1970年美國發射的「阿波羅」登月飛船使用的起飛火箭也是用液氫作燃料,現在氫已是火箭領域的常用燃料了。 對現代太空梭而言,減輕燃料自重,增加有埋圓效載荷變得更為重要。氫的能量密度很高,是普通汽油的3倍,這意味著太空梭以氫作為燃料,其自重可減輕2/3,這對太空梭無疑是極為有利的。除此之外,氫還可以用於宇宙飛船。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固態氫」的宇宙飛船。固態氫既作為飛船的結構材料,又作為飛船的動力燃料,在飛行期間,飛船上所有的非重要零件都可以轉作能源而「消耗掉」,這樣飛船在宇宙中就能飛行更長的時間。 80年代後期多種燃料電池汽車被公開示範. 90年代後期小型燃料電池取代蓄電池的可行性得到證實。 進入21世紀,在面對環境污染等危機下,氫能燃料電池快速發展,並且更多成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正開始走向市場。

開發現狀

氫能作為倔強當前人類所面臨困境的新能源而成為各國大力研究的對象,野液陪據美國能源部(DOE)新能源開發中心調查,過去5年,全世界工業化國家對氫能的開發投入年均遞增20.5%。美國一直重視氫能。2003年,布希 *** 投資17億美元,啟動氫燃料開發計畫,該計畫提出了氫能工業化生產技術、氫能儲存技術、氫能套用等重點開發項目。2004年2月,美國能源部公布了《氫能技術研究、開發與示範行動計畫》,該計畫詳細闡述了發展氫經濟的步驟和向氫經濟過渡的時間表,該計畫的出台是美國推動氫經濟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標准著美國發展氫經濟已經從政策評估、制定階段進入到了系統化實施階段。2004年5月美國建立了第一座氫氣站,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固定製氫發電裝置「家庭能量站第三代」開始試用。2005年7月,世界上第一批生產氫能燃料電池的公司之一------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 Chrysler)公司研製的「第五代新電池車」成功橫跨美國,刷新了燃料電池車在公路上的行駛記錄,該車以氫氣為動力,全程行駛距離為5245km,最高速度145km/h。 對我國來說,能源建設戰略是國民經濟發展之重點戰略,我國化石能源探明可采儲量中,煤炭量為1145億t、石油量為38億t、天然氣儲量為1.37萬億m3,分別佔世界儲量的11.6%、2.6%、0.9%。我國人口多,人均資源不足,人均煤炭探明可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2,石油僅為1 /10左右,人均能源佔有量明顯落後;同時,我國近年來交通運輸的能還所佔比重愈來愈大,與此同時,汽車尾氣污染已經成為大氣污染特別是城市大氣污染最重要的因素,以此,尋找新的清潔能源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九五」和「十五」期間,科技部都把燃料電池汽車及相關技術研究開發列入國建科技計畫,2002年1月,中國科學院啟動科技創新戰略行動計畫重大項目---------大功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發動機及氫能源技術,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主持的這個重大科研項目,主要以科技部國家高技術發展計畫(「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為背景,研究和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75KW和150KW燃料電池發動機及氫能源成套技術,這項世界前沿的技術將有助於我國早日進入氫能時代。目前我國已成功研製除燃料電池轎車和客車,累計實驗運行超過2000km,這標志著我國具備開發氫動力燃料電池發動機的能力,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博會召開時,燃料電池轎車已經小批量示範性的行駛在街頭。

氫能制備方法

1、礦物燃料制氫 在傳統的制氫工業中,礦物燃料制氫是採用最多的方法,並已有成熟的技術及工業裝置。其方法主要有重油部分氧化重整制氫,天然氣水蒸氣重整和煤氣化制氫。用蒸汽和天然氣作原料的制氫化學反應為:CH 4 +2H 2 O=CO 2 +4H 2 .用蒸汽和煤作原料來製取氫氣的基本反應過程為:C+2H 2 O=CO 2 +2H 2 。雖然目前90%以上的制氫都是以天然氣和煤為原料。但天然氣和煤儲量有限,且制氫過程回對環境造成污染,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顯然在未來的制氫技術中該方法不是最佳的選擇。 2、電解水制氫 電解水制氫工業歷史較長,這種方法是基於如下的氫氧可逆反應:2H 2 O=2H 2 +O 2 目前常用的電解槽一般採用壓濾式復極結構,或箱式單級結構,每對電解槽壓在1.8~2.0V之間,製取1m3H2的能耗在4.0~4.5Kwh。箱式結構的優點是裝備簡單,易於維修,投資少,缺點是佔地面積大,時空產率低;壓濾式結構較為復雜,優點是緊湊、佔地面積,小、時空產率高,缺點是難維修,投資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固體聚合物電解質(SPE)電解槽。SPE槽材料易得,適合大批量生產,而且使用相同數量的陰陽極進行H 2 、O 2 的分離,其效率比常規鹼式電解槽要高,另外,SPE槽液相流量是常規鹼式電解槽的1/10,使用壽命約為300天。缺點是水電解的能耗仍然非常高。目前,我國水電解工業扔停留在壓濾式復極結構電解槽或單級箱式電解槽的水平上,與國外工業和研究的水平差距還很大。 3、甲烷催化熱分解制氫 傳統的甲烷裂解製造氫氣過程都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但近年來,甲烷因熱分解制氫能避免CO 2 的排放,而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甲烷分解1mol氫氣需要37.8KJ的能量,排放CO 2 0.05mol。該法主要優點在於製取高純氫氣的同時,制的更有經濟價值、易於出場的固體碳,從而不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減輕了溫室效應。由於基本不產生CO 2 ,被認為是連線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之間的過渡工藝。但生產成本不低,如果副產物碳能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該法將會成為一種很有前途的制氫方法。 4、生物制氫 利用生物制氫技術,可節約不可再生能源,減少黃精污染,可能成為未來能源制備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生物制氫是利用微生物在常溫、常壓下以含氫元素物質(包括植物澱粉、纖維素、糖等有機物及水)為底物進行酶生化反應來制的氫氣。迄今為止,以研究報導的產氫生物可分為兩大類:光合生物(厭氧光合細菌、藍細菌和綠藻)和非光合生物(嚴格厭氧細菌、兼性厭氧細菌和好氧細菌)。 光合生物藍細菌和綠藻可利用體內巧妙的光合結構轉化太陽能為氫能,故其產氫研究遠較非光合生物深入。二者均可光裂解水產生氫氣,光裂解水產氫是理想的制氫途徑,但藍細菌和綠藻在光合放氫的同時,伴隨氧的釋放,除產氫效率較低外,如何解決氫酶遇氧失活是該技術應解決的關鍵問題。厭氧光合細菌與藍細菌和綠藻相比,其厭氧光合放氫過程不產生氧,故工藝簡單。目前鑒於光合放氫過程的復雜性和精密性,研究內容仍主要集中在高活性產氫菌株的篩選或選育、育化和控制環境條件以提高產氫量,其研究水平和規模還基本處於實驗室水平。 非光合生物可降解大分子有機物而產氫,使其生物轉化可再生能源物質(纖維素及其降解產物和澱粉等)生產氫能研究中顯示出優越於光合生物的優勢。該類微生物作為氫來源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科學家任南琪等研究開發了以厭氧活性污泥和有機質廢水為原料的「有機廢水發酵法生物制氫技術」,該技術突破了生物制氫技術必須採用純菌種和固定技術的局限,開創了利用非固定化菌種生產氫氣的新途徑,中試試驗結果表明,生物制氫反應器最高持續產氫能力達到5.7m 3 /(m 3 ·d),生產成本約為目前採用的電解水法制氫成本的一半。

特點

(1)氫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據估計它構成了宇宙質量的75%,除空氣中含有氫氣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態貯存於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廣泛的物質 (2)所有氣體中,氫氣的導熱性最好,比大多數氣體的導熱系數高出10倍,因此在能源工業中氫是極好的傳熱載體 (3)氫燃燒性能好,點燃快,與空氣混合時有廣泛的可燃范圍,3%-97%范圍內均可燃。而且燃點高,燃燒速度快 (4)除核燃料外,氫的發熱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達142.35lkJ/kg,每千克氫燃燒後的熱量,約為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 (5)所有元素中,氫重量最輕。在標准狀態下,它的密度為0.0899g/L;氫可以以氣態、液態或固態的金屬氫化物出現,能適應貯運及各種套用環境的不同要求 (6)氫本身無毒,與其他燃料相比氫燃燒時最清潔,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氫外不會產生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鉛化物和粉塵顆粒等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質,少量的氮化氫經過適當處理也不會污染環境,而且燃燒生成的水還可繼續制氫,反復循環使用

氫能利用安全問題

氫是安全燃料。大量使用實踐表明,氫有著安全的使用記錄。美國1967~1977年間發生145起氫事故,都是發生在石油精煉、氯鹼工業或核電廠中,並未真正涉及能源套用。 國內外用氫經驗顯示,氫常見事故可歸納為:未察覺的泄漏;閥門故障或泄漏;安全閥失靈;排空系統故障;管道或容器破裂;材料損壞;置換不良、空氣或氧氣等雜質殘留在系統中;氫氣排放速率太高;管路接頭或波紋管損壞;輸氫過程發生撞車或翻車事故。 這些事故需要補充兩個條件才能發生火災,一是火源,二是氫氣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物要處於當時、當地的著火或暴震的極限當中,沒有這兩個條件,不能釀成事故。實際上,嚴格管理和認真執行操作規程,絕大多數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氫能利用方向

氫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種: ①直接燃燒; ②通過燃燒電池轉化為電能; ③核聚變。 其中最安全高效的使用方式是通過燃料電池將氫能轉化為電能。目前,氫能的開發正在引發一場深刻的能源革命,並將可能成為21世紀的主要能源。美、歐、日等已開發國家都從國家可持續發展和安全戰略的高度,制定了長期的氫能發展戰略。 1、氫內燃機 氫內燃機的基本原理於汽油或者柴油內燃機原理一樣。氫內燃機是傳統汽油內燃機的帶小量改動的版本。氫內燃直接燃燒氫,不使用其他燃料或產生水蒸氣排出。氫內燃機不需要任何昂貴的特殊環境或者催化劑就能完全做功,這樣就不會存在造價過高的為題。現在很多研發成功的氫內燃機都是混合動力的,也就是既可以使用液氫,也可以使用汽油等作為燃料。這樣氫內燃機就成了一種很好的過渡產品。例如,在一次補充燃料後不能到達目的地,但能找到加氫站的情況下就使用氫為燃料;或者先使用液氫,然後找到普通加油站加汽油。這樣就不會出現加氫站還不普及的時候人們不敢放心使用氫動力汽車的情況。氫內燃機由於其點火能量小,易實現稀薄燃燒,故可在更寬闊的工況內得到較好的燃油經濟性。 2、燃料電池 氫能的套用主要通過燃料電池來實現的。氫燃料電池發電的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把氫和氧分別供給陰極和陽極,氫通過陰極向外擴散和電解質發生反應後,放出電子通過外部的負載到達陽極。氫燃料電池與普通電池的區別主要在於:干電池、蓄電池是一種儲能裝置,它把電能儲存起來,需要的時候再釋放出來;而氫燃料電池嚴格的說是一種發電裝置,像發電廠一樣,是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電化學發電裝置。而使用氫燃料電池發電,是將燃燒的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不需要進行燃燒,能量轉換率可達60%~80%,而且污染少,雜訊小,裝置可大可小,非常靈活。從本質上看,氫燃燒電池的工作方式不同於內燃機,氫燃燒電池通過化學反應產生電能來推動汽車,而內燃機則是通過燃燒熱能來推動汽車。由於燃料電池汽車工作過程不涉及燃燒,因此無機械損耗及腐蝕,氫燃燒電池產生的電能可以直接被用於推動汽車的四輪上,從而省略了機械傳動裝置。現在,各已開發國家的研究者都已強烈意識到氫燃燒電池將結束內燃機時代這一必然趨勢,已經開發研究成功氫燃燒電池汽車的汽車廠商包括通用(GM)、福特、豐田(Toyota)、賓士(Benz)、寶馬(BMW)等國際大公司。 3、核聚變 核聚變,即氫原子核(氘和氚)結合成較重的原子核(氦)時放出巨大的能量。 熱核反應,或原子核的巨變反應,是當前很有前途的新能源。參與核反應的氫原子核,如氫、氘、氟、鋰等從熱運動獲得必要的動能而引起的聚變反應。熱核反應是氫彈爆炸的基礎,可在瞬間產生大量熱能,但目前尚無法加以利用。如能使熱核反應在一定約束區域內,根據人們的意圖有控制的產生於進行,即可實現受控熱核反應。這正是目前在進行試驗研究的重大課題。受控熱核反應是聚變反應堆的基礎。聚變反應堆一旦成功,則可能向人類提供最清潔而又取之不盡的能源。 目前,可行性較大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就是托卡馬克裝置。托卡馬克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他的名字Tokamak來源於環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線圈(kotushka)。最初是有位蘇聯莫斯科的庫爾恰托夫研究所的阿奇莫維奇等人在20世紀50年代發明的。托卡馬克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的真空室,外面纏繞著線圈。在通電的時候托卡馬克的內部回產生巨大的螺旋形磁場,將其中的等離子加熱到很高的溫度,已達到核聚變的目的。我國也由兩座核聚變實驗裝置。

展望

能源、資源及環境問題迫切需要氫能源來化解這種危機,但目前氫能源的制備還不成熟,儲氫材料的研究大多仍處於實驗室的探索階段。氫能源的制備應主要集中在生物制氫這一方面,其他制氫方法,是不可持續的,不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生物制氫中的微生物制氫需要基因工程同化學工程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充分利用現有科技盡快開發出符合要求的產氫生物。生物質制氫需要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大力推廣,這些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氫氣的儲存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的發現方面,對材料的規模化或工業制備還未及考慮,對不同儲氫材料的儲氫機理也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另外,因為每一種儲氫材料都有其優缺點,且大部分儲氫材料的性能都有加合性的特點,而單一的儲氫材料的性質也較多地為人們所認識。因此認為,應該研製出集多種單一儲氫材料儲氫優點於一體的復合儲氫材料是未來儲氫材料發展的一個方向。

㈧ 氫能指得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氫能 【hydrogen energy】【】 通過氫氣和氧氣反應所產生的能量。氫能是氫的化學能,氫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態的形式出現,是宇宙中分布最廣泛的物質,它構成了宇宙質量的75%。由於氫氣必須從水、化石燃料等含氫物質中製得,因此是二次能源。工業上生產氫的方式很多,常見的有水電解制氫、煤炭氣化制氫、重油及天然氣水蒸氣催化轉化制氫等。氫能具有以下主要優點:燃燒熱值高,每千克氫燃燒後的熱量,約為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燃燒的產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凈的能源。資源豐富,氫氣可以由水製取,而水是地球上最為豐富的資源。目前,氫能技術在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已進入系統實施階段搜謹。

煤炭石油等礦物燃料的廣泛使用,已對全球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甚至對人類自身的生存造成威
脅。同時礦物燃料的存量,是一個有限量,也會隨著過度開采而枯竭。因此,當前在設法降低現有常
規能源(如煤、石油等)造成污染環境的同時,清潔能源的開發與應用是大勢所趨。氫能是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已廣泛引起人們的重視。氫不僅是一種清潔能源而且也是一種優良的能源載體,具有可儲的特性。儲能是合理利用能量的一種方式。太陽能、風能分散間歇發電裝置及電網負荷的峰谷差或
有大量廉價電能能都可以轉化為氫能儲存,供需要時再使用,這種儲能方式分散靈活。氫能也具有可
輸的特性,如在一定條件下將電能轉化為氫能,輸氫較輸電有一定的優越性。科學家認為,氫能在二
十一世紀能源舞台上將成為一種舉足輕重的能源。
l、氫的產生途徑
1.1電解水制氫.
水電解制氫是目前應用較廣且比較成熟伏歲的方法之一。水為原料制氫過程是氫與氧燃燒生成水的
逆過程,因此只要提供一定形式一定能量,則可使水分解。提供電能使水分解製得氫氣的效率一般在
75-85%,其工藝過程簡單,無污染,但消耗電量大,因此其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利用電網峰谷差電解水制氫,作為一種貯能手段也具有特點。我國水力資源豐富,利用水電發電,電解水制氫有其發展前景。太陽能取之不盡,其中利用光電制氫的方法即稱為太陽能氫缺漏睜能系統,國外已進行實驗性研究。隨著太陽電池轉換能量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及使用壽命的延長,其用於制氫的前景不可估量。同時,太陽能、風能及海洋能等也可通過電製得氫氣並用氫作為中間載能體來調節,貯存轉化能量,使得對用戶的能量供應更為靈活方便。供電系統在低谷時富餘電能也可用於電解水制氫,達到儲能的目的。我國各種規模的水電解制氫裝置數以百計,但均為小型電解制氫設備,其目的均為制提氫氣作料而非作為能源。隨著氫能應用的逐步擴大,水電解制氫方法必將得到發展。
1.2礦物燃料制氫
以煤、石油及天然氣為原料製取氫氣是當今製取氫氣是主要的方法。該方法在我國都具有成熟的工藝,並建有工業生產裝置。
(1)煤為原料製取氫氣
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還將是主要能源。如何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及
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是需不斷研究的課題,將煤炭轉化為氫是其途徑之一。
以煤為原料製取含氫氣體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煤的焦化(或稱高溫干餾),二是煤的氣化。焦化是指煤在隔絕空氣條件下,在90-1000℃製取焦碳副產品為焦爐煤氣。焦爐煤氣組成中含氫氣55-60%(體積)甲烷23-27%、一氧化碳6-8%等。每噸煤可得煤氣300-350m3,可作為城市煤氣,
亦是製取氫氣的原料。煤的氣化是指煤在高溫常壓或加壓下,與氣化劑反應轉化成氣體產物。氣化
劑為水蒸汽或氧所(空氣),氣體產物中含有氫有等組份,其含量隨不同氣化方法而異。我國有大批中小型合成氫廠,均以煤為原料,氣化後製得含氫煤氣作為合成氨的原料。這是一種具有我國特點的取得氫源方法。採用OGI固定床式氣化爐,可間歇操作生產製得水煤氣。該裝置投資小,操作容易,其氣體產物組成主要是氫及一氧化碳,其中氫氣可達60%以上,經轉化後可製得純氫。採用煤氣化制氫方法,其設備費占投資主要部分。煤地下氣化方法近數十年已為人們所重視。地下氣化技術具有煤
資源利用率高及減少或避免地表環境破壞等優點。中國礦業大學餘力等開發並完善了"長通道、大斷
面、兩階段地下煤氣化"生產水煤氣的新工藝,煤氣中氫氣含量達50%以上,在唐山劉庄已進行工業性試運轉,可日產水煤氣5萬m3,如再經轉化及變壓吸附法提純可製得廉價氫氣,該法在我國具有一定開發前景.我國對煤制氫技術的掌握已有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大批中小型合成氨廠的制氫裝置遍布各地,為今後提供氫源創造了條件。我國自行開發的地下煤氣化制水煤氣獲得廉價氫氣的工藝已取得
階段成果,具有開發前景,值得重視。
(2)以天然氣或輕質油為原料製取氫氣
該法是在催化劑存在下與水蒸汽反應轉化製得氫氣。主要發生下述反應:
CH4+H2O→CO+H2
CO+H2O→COZ+HZ
CnH2h+2+Nh2O→nCO+(Zh+l)HZ
反應在800-820℃下進行。從上述反應可知,也有部分氫氣來自水蒸汽。用該法製得的氣體組
成中,氫氣含量可達74%(體積),其生產成本主要取決於原料價格,我國輕質油價格高,制氣成本貴,採用受到限制。大多數大型合成氨合成甲醇工廠均採用天然氣為原料,催化水蒸汽轉化制氫的工藝。我國在該領域進行了大量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並建有大批工業生產裝置。我國曾開發採用間歇式天然氣蒸汽轉化制氫工藝,製取小型合成氨廠的原料,這種方法不必用采高溫合金轉化爐,裝置投資成本低。以石油及天然氣為原料制氫的工藝已十分成熟,但因受原料的限制目前主要用於製取化工原
料。
(3)以重油為原料部分氧化法製取氫氣
重油原料包括有常壓、減壓渣油及石油深度加工後的燃料油,重油與水蒸汽及氧氣反應製得含氫
氣體產物。部分重油燃燒提供轉化吸熱反應所需熱量及一定的反應溫度。該法生產的氫氣產物成本
中,原料費約佔三分之一,而重油價格較低,故為人們重視。我國建有大型重油部分氧化法制氫裝置,用於製取合成氫的原料。
1.3生物質制氫
生物質資源豐富,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質可通過氣化和微生物制氫。
(1)生物質氣化制氫
將生物質原料如薪柴、麥秸、稻草等壓製成型,在氣化爐(或裂解爐)中進行氣化或裂解反應可製得含氫燃料。我國在生物質氣化技術領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在國外,由於轉化技術的提高,生物質氣化已能大規模生產水煤氣,其氫氣含量大大提高。
(2)微生物制氫
微生物制氫技術亦受人們的關注。利用微生物在常溫常壓下進行酶催反應可製得氫氣。生物質
產氫主要有化能營養微生物產氫和光合微生物產氫兩種。屬於化能營養微生物的是各種發酵類型的
一些嚴格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發酵微生物放氫的原始基質是各種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目前已有
利用碳水化合物發酵制氫的專利,並利用所產生的氫氣作為發電的能源。光合微生物如微型藻類和
光合作用細菌的產氫過程與光合作用相聯系,稱光合產氫。
1.4其它合氫物質制氫
國外曾研究從硫化氫中製取氫氣。我國有豐富的H25資源,如河北省趙蘭庄油氣田開採的天然氣中H多含量高達90%以上,其儲量達數千萬噸,是一種寶貴資源,從硫化氫中制氫有各種方法,我國在90年代開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各種研究結果將為今後充分合理利用寶貴資源,提供清潔能源及
化工原料奠定基礎。
1.5各種化工過程副產氫氣的回收
多種化工過程如電解食鹽制鹼工業、發酵制酒工藝、合成氨化肥工業、石油煉制工業等均有大量
副產氫氣,如能採取適當的措施進行氫氣的分離回收,每年可得到數億立方米的氫氣。這是一項不容
忽視的資源,應設法加以回收利用。目前化工廠副產氫氣的回收,可提供一種較為廉價的氫源,應予
以重視。
2、氫的解和運輸
氫在一般條件下是以氣態形式存在的,這就為貯存和運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氫的貯存有三種
方法:高壓氣態貯存;低溫液氫貯存;金屬氫化物貯存。
2.l氣態貯存
氣態氫可貯存在地下庫里,也可裝人鋼瓶中,為減小貯存體積,必須先將氫氣壓縮,為此需消耗較多的壓縮功。一般一個充氣壓力為 20mp的高壓鋼瓶貯氫重量占只1.6%;供太空用的鈦瓶儲氫重量
也僅為5%。為提高貯氫量,目前正在研究一種微孔結構的儲氫裝置,它是一微型球床。微型球系薄
壁(1—10um),充滿微孔(l0-10um),氫氣貯存在微孔中,微型球可用塑料、玻璃、陶瓷或金屬製造。
2.2、低溫液氫貯存
將氫氣冷卻到-253℃,即可呈液態,然後,將其貯存在高真空的絕熱容器中,液氫貯存工藝首先
用於宇航中,其貯存成本較貴,安全技術也比較復雜.高度絕熱的貯氫容器是目前研究的重點,現在一種間壁間充滿中孔微珠的絕熱容器已經問世。這種二氧化硅的微珠導熱系數極小,其顆粒又非常細
可完全抑制顆粒間的對流換熱,將部分鍍鋁微珠(一般約為3%-5%)混入不鍍鋁的微珠中可有效地
切斷輻射傳熱。這種新型的熱絕緣容器不需抽真空,其絕熱效果遠優於普遍高真空的絕熱容器,是一
種理想的液氫貯存罐,美國宇航局已廣泛採用這種新型的貯氫容器。
2.3、金屬氫化物貯存
氫與氫化金屬之間可以進行可逆反應,當外界有熱量加給金屬氫化物時,它就分解為氫化金屬並
放出氫氣。反之氫和氫化金屬構成氫化物時,氫就以固態結合的形式儲於其中,用來貯氫的氫化金屬
大多為由多種元素組成的合金。目前世界上己研究成功多種貯氫合金,它們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
稀土鐦鎳等,每公斤鐦鎳合金可貯氫153L。二是鐵一鈦系,它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貯氫材料,其貯氫量
大,是前者的4倍,且價格低,活性大,還可在常溫常壓下釋放氫,給使用帶來很大的方便。三是鎂系,這是吸氫量最大的金屬元素,但它需要在287℃下才能釋放氫,且吸收氫十分緩慢,因而使用上受限制。四是釩、鈮、鋯等多元素系,這類金屬本身屬稀貴金屬,因此進一步研究氫化金屬本身的化學物理性質,包括平衡壓力一溫度曲線、生成食轉化反應速度,化學及機械穩定性等,尋求更好的貯氫材料仍是氫開發利用中值得注意的問題。帶金屬氫化物的貯氫裝置既有固定式也有移動式,它們既可作為氫燃料和氫物料的供應來源,也可用於吸收廢熱,儲存太陽能,還可作氫泵或氫壓縮機使用。
2.4、氫氣的運輸
氫雖然有很好的可運輸性,但不論是氣態氫還是液氫,它們在使用過程中都存在在著不可忽視的
特殊問題,首先,由於氫特別輕,與其他燃料相比在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單位能量所佔的體積特別大,即使液態氫也是如此。其次,氫特別容易泄漏,以氫作燃料的汽車行駛試驗證明,即使是真空密封的氫燃料箱,每24h的泄漏率就達2%,而汽油一般一個月才泄漏1%,因此對貯氫容器和輸氫管道、接頭、閥門都要採取特殊的密封措施。第三,液氫的溫度極低,只要有一點滴掉在皮膚上就會發生嚴重的凍傷,因此在運輸和使用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採取各種安全措施。
3、氫能利用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氫即用作A—2火箭發動機的液體推進劑。1960年液氫首次用作航天動力燃料。1970年美國發射的"阿波羅"登月飛船使用的起飛火箭也是用液氫作燃料。現在氫已是火箭領域的常用燃料了。對現代太空梭而言,減輕燃料自重,增加有效載何變得更為重要。氫的能量密度很高,是普遍汽油的3倍,這意味著燃料的自重可減輕2/3,這對太空梭無疑是極為有利的。今天的太空梭以氫作為發動機的推進劑,以純氧分為氧化劑,液氫就裝在外部推進劑桶內,每次發射需用 1450m3,重約100t。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固態氫"的宇宙飛船。固態氫既作為飛船的結構材料,又作為飛船
的動力燃料。在飛行期間,飛船上所有的非重要零件都可以轉作能源而"消耗掉"。這樣飛船在宇宙
中就能飛行更長的時間。
氫是21世紀重要的能源載體。以氫為燃料的燃料電池,燃燒時氫與氧結合生成水,是一種潔凈的發電技術,順應了全球的環保大趨勢。
當前,世界著名的汽車廠商,為發展環保型汽車,加緊更新傳統的車用燃料,紛紛決定採用氫能,掀起了一場氫能汽車開發的熱潮。實驗證明,使用氫燃料電池的汽車排放的碳僅為常規內燃機的
30%,造成的大氣污染僅為內燃機的5%,美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到2002年,美國將生產約50萬-
100萬輛氫能汽車。
除汽車外,200年開始,美國、歐洲和日本將在飛機上推廣氫燃料。據歐洲空中客車飛機公司預
測,最遲將於2002年,歐洲生產的飛機可大規模採用液氫為燃料。由於液態氫的工作溫度為-253℃,因此必須改進目前的飛機燃料系統。德國戴姆勒一賓士航空公司和俄羅斯航空公司已從1996年開始進行試驗,證實在配備有雙發動機的噴氣機中使用液氫,其安全性有足夠的保證。另外,由於同等重量的氫和汽油相比,氫提供的能量是汽油的3倍,但即使液態氫也需要4倍於汽油的容積,從而飛機設計師們面臨的任務是將傳統的機翼設計成可以容納更多液氫的新型構造。
氫能的開發與應用研究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但隨著技術進步,環境對清潔能源的要求不斷提
高,氫能利用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氫源供應的要求必將日益增加。在發展過程中,應結合我國情況
積極開展擴大氫源、降低價格的研究,以便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結束語
不久的將來,"氫經濟社會"節省下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資源,基本廢除內燃機動力系統,實現無污染排放,緩解溫室效應,讓環境更潔凈、空氣更清新。同時,氫能的使用也會帶動可再生能源設備:電解水設備、燃料電池、儲氫器等一系列新興製造產業,全面推動經濟發展。而核聚變電站、太陽能電站、風力電站及潮汐電站的發展又可以與氫能技術進一步結合,把人類利用能源的水平提高到新的水平。
總之,氫能的研究與開發有廣寬的前景,隨著氫能應用領域的逐步成熟與擴大,必然推動制氫方
法研究與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廉價的氫源供應又將會進一步促進氫能的應用,為改善環境造福人
民作出貢獻。

㈨ 氫能有什麼作用

氫是一種可燃燒的理想新能源,是世界上僅次於閉迅氧的最豐富的元素。它以化合物的形式儲於水與化石燃料等物質中,可以通過熱解、電解、熱化學、光解等方法製取氫。每公斤液氫燃燒的發熱值為14.2萬焦耳,相當於汽油發熱值的24倍,並和空氣中的氧化合產生蒸汽,凝結成水及少量氧化氮,不會污染環境,是可以再生和再循環的潔凈能源。

氫儲存方法有高壓氣態儲存、低溫液氫儲存、化學儲存及金屬氫化物儲存四種,其中金屬氫化物儲存系統最有發展前景。

目前,國外對氫能的科技開發研究十分重視,美國、俄國、德國、日本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國都積極開展氫能研究。隨著制氫和儲轎缺此氫技術的成熟,經濟可行氫能將應用於航空、航天、火箭、機車、汽車、冶煉、化工、發電等領域。

歐扮粗洲將利用核能發展氫能技術:加拿大利用豐富水資源電解水制氫;美國已開始利用太陽能制氫,預計到2020年可規劃建成供3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使用城市供氫系統。同時在利用核能發展氫能研究上也有新的突破。

日本把氫能利用和國際潔凈能源利用技術列為「新日光計劃」的主要發展內容。

從世界能源發展的趨勢看,預計新世紀制氫技術將和清潔煤轉化、核能發電、太陽能發電、風能、水能發電及燃料電池發電形成系統。隨著新世紀的來臨,氫能的開發與應用可望得到飛速的發展,最終代替燃油在航空和汽車上得到應用。

閱讀全文

與廢水再生氫能做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療廢水國家排放標准 瀏覽:723
石英砂多介質過濾器廠家電話 瀏覽:61
lsc500樹脂 瀏覽:182
污水處理電費占運行費用比 瀏覽:164
曝氣生物濾池污水廠 瀏覽:53
天津工業廢水治理企業 瀏覽:44
用什麼洗空調濾芯 瀏覽:257
老式泰山25拖拉機提升器總成 瀏覽:965
污水泵空氣開關跳閘為什麼 瀏覽:235
sbs樹脂可剝漆 瀏覽:961
溫江凈水過濾 瀏覽:13
小區飲水機廢水能用嗎 瀏覽:889
過濾網廠家58同城 瀏覽:112
廣州醫用超純水器供水設備多少錢 瀏覽:952
大金空調室內機提升泵 瀏覽:172
正規濾芯怎麼用 瀏覽:2
樹脂包清洗 瀏覽:506
超濾膜凈水器需要清洗一次 瀏覽:750
汽油濾芯螺絲滑絲了怎麼辦 瀏覽:274
臨湘污水處理哪裡有賣的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