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污染對植物有什麼危害
水體污染是工礦廢水、農葯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毒物質進入水體,導致消耗水中的專溶解氧,致使水中生物屬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有的物質直接進入作物,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甚至死亡。作物受到毒害後,生長受抑制,植株矮小,葉片枯黃,產量下降,產品中有毒成分超標。
污水處理以污水處理廠與氧化塘、土地處理系統相結合的辦法為宜。其中污水土地處理是實現污水資源化,促進污水農業利用的主要途徑。它是利用土壤及水中的微生物、藻類和植物根系對污水進行處理,同時利用污水的水、肥資源促進作物生長,並使之增產的一種工程設施,一般由一級處理設施-氧化糖-貯存糖(庫)-農灌系統等部分組成。污水經適當處理後,再進入農業灌溉系統,既節約水資源,又不會造成農產品污染。
② 水污染對植物有什麼危害
危害:
1、水體污染是工礦廢水、農葯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毒物質進入水體,導致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中生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2、有的物質直接進入作物,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甚至死亡。作物受到毒害後,生長受抑制,植株矮小,葉片枯黃,產量下降,產品中有毒成分超標。
(2)城市污水洗地對果樹有什麼危害擴展閱讀:
常見的水質污染物有:
1、病原微生物。如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等,引起傳染病的流行和傳播;
2、植物營養物。如氮、磷、鉀等,引起水質營養化,故使水質惡化;
3、無機鹽。如酸、鹼、鹽等無機化合物進入水體,影響生活、生產和農業用水水質;
4、各種油類物質。影響水的感官性狀,阻礙水體復氧能力,破壞水的自凈作用;
5、有毒化學物質。主要是重金屬和難分解有機物,如汞、鎘、鉛、鉻、砷、硒、礬、鑠等以及有機氯化物、芳香胺類和多環有機化合物等;
6、放射性物質。
③ 農田的大氣污染對果品生產有哪些危害
當陸纖前國內總體來看農田大氣環境狀況基本良好,但局部地區污染相當嚴重,如二氧化硫(SO2)污染仍在加重,酸雨形勢相當嚴峻。我國廣東、廣西上述復合污染的農田面積在450多萬米2。大氣中的氟化物(F)污染已成為普遍的環境問題,年排放量達50多萬噸,其中鄉鎮企業的排放量約佔2/3以上,氟化物污染造成對農業的危害不低於二氧化硫。
另外,空氣中的總懸浮微粒(TSP)、一氧化碳(CO)、過氧化物(O3)等等均能對果樹及其產品形成污染。大氣受到上述污染源的污染時,動物會因吸收有害物質而中毒,嚴重的死亡;對農作物、果樹等植物機體也同樣會產生生理、生物化學的變化而表現急性危害,使葉片產生傷斑或枯萎脫落死亡。低劑量的污染則產生慢性危害,使葉片褪綠,即使在植物外表不出現受害症狀時,但其生理機能或遺傳系統卻受到了影響,造成無形的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大氣中的污染物主要來源於工礦企業、機動運輸工具、工業鍋爐、民用爐灶等排入大氣的有害物質。其中有害氣體SO2,我國的年排放量高達1400多萬噸,主要排放源是火早猛仿力發電廠、煉鐵廠、工業鍋爐等。SO2對果樹危害相當普遍,不僅能直接產生危害,而且還能在空氣中被氧化,形成酸雨,產生區域性的間接污染。氟化物對植物的毒性要比SO2強10~100倍,不僅有直接危害症狀而且對植物污染還能產生累積性,使品質變壞。含氟廢氣主要來自磷肥廠、煉鋁、小鋼鐵知散、磚瓦、玻璃、陶瓷等工業,尤其是「三廢」治理差的中、小型企業。另外,污染大氣的重要一類物質是顆粒物,其中包括有毒重金屬的粉塵。在礦石焙燒、金屬冶煉及燃料燃燒過程中都會排到大氣中大量的重金屬的懸浮顆粒物,其中最主要的是鉛。在運輸繁忙的公路兩側100米以內的果園,果樹植株、葉片、果實中含鉛量比遠離公路的植株高近100倍。
植物不僅可以通過地上部分吸收沉降大氣中的重金屬微粒,而且也能通過根吸收沉降於土壤中的大氣污染物,在農產品中積累,影響人體健康。此外,光化學煙霧對農作物不是一次性污染物,而是一些一次污染物如NO2、CO、CH化合物等在日光作用下生成一系列帶有氧化性、刺激性的二次污染物。如臭氧(O3)、硝酸鹽的衍生物,對植物綠色部分會造成傷害。
④ 垃圾處理場附近有果樹,對果樹有危害嗎
必須有危春鄭害了,首扒液頌先有害粉塵會落到果樹上,對葉子埋雹和果實造成損害,另外垃圾分解物通常好有重金屬,果樹可能重金屬超標
⑤ 果木樹怕怕臟水嗎
果木樹怕臟水。不能給果木澆臟水,會影響樹的正常生長。
⑥ 污水對環境有什麼危害
污水對環境的危害:
(1)含色、臭、味的廢水影響水體外觀、工業產品質量,專水生生物受這種有臭屬味廢水的影響,也帶有臭味,這不僅使魚貝類的質量下降,甚至使之無法食用。
(2)有機物污染微生物快速繁殖,使水中缺氧,引起有機物的嫌氣發酵, 分解出惡臭氣體,污染環境,毒害水生生物,它是水體污染最主要的方面。
(3)無機物污染 使水體PH值發生變化,破壞其自然緩沖作用、消滅或抑制細菌及微生物的生長,阻礙水體自凈作用。同時,增加水中無機鹽類和水的硬度,給工業和生活用水帶來不利因素,也會引起土壤鹽漬化。
(4)有毒物質的污染 毒害生物,影響人體健康,造成水俁病、骨痛病等公害病。
(5)富營養化污染 造成藻類大量繁殖,使水中缺氧,導致魚類死亡。水中氮化合物的增加,對人畜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輕則中毒,重則致癌。
(6)油的污染 不僅有害於水的利用,還造成魚類死亡、海灘變壞,休養地、風景區被破壞,鳥類也遭到危害。
(7)熱污染 熱電廠等的冷卻水是熱污染的主要來源,直接排入水體,可引起水溫升高,溶解氧減少,某些毒物的毒性升高,導致魚類死亡或水生生物種群改變。
(8)病原微生物污水 使受污染地區疾病流行。
⑦ 洪澇災害的發生對果樹有哪些危害
洪澇災害,對果樹造成直接危害就是容易導致果園積水,造成落果、樹葉發黃、樹勢弱,積水時間過長嚴重的會造成死樹;可造成樹體及枝、葉、果實受到不同程度被折斷、脫落等機械損害,引發生枝枯、果腐、流膠病等次生危害。強降雨、強風天氣,容易引發如柑橘潰瘍病、芒果角斑病、桃樹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因此,需注意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許多果園由於常年乾旱,不注意排水工作,也沒有排水設備,尤其一些地勢較低的果園,強降雨後常造成澇害。最好是在汛期來臨前提前挖好排水溝,以利大雨後積水排出。如地勢較低,要挖排水坑。低窪地果園要准備好抽水設備,必要時用抽水機排水。產生洪澇災害後要及時採取各種措施排水,防治果樹產生澇害,尤其對哪些抗澇能力較差的樹種如桃、櫻桃等,更要及時排水。
連續強降雨後的高溫、高濕天氣最適合各種果樹病菌的生長繁殖,加之積水導致樹體抗性下降,極易導致各種病害的暴發,所以出現連續強降雨後一定要加強果樹病害的防治工作。同時在噴葯中要掌握以下原則:
1.天氣放晴後要及時噴葯防治。許多病害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發病迅速,要在晴天後及時噴葯防治。如果等病害表現出症狀再防治,常因為防治不及時造成病害大發生。
2.噴葯要以內吸性殺菌劑為主,保護劑為輔。雨後用內吸性殺菌劑可以除去前期潛伏在幼果和葉片中的病菌,而且在多雨的季節可以很快被果樹吸收,產生葯效,防止被雨水沖刷。若降雨前噴葯可噴保護劑。
3.注意多種殺菌劑交替使用,防止各種果樹病菌產生抗葯性,保證噴葯質量。
4.盡量選用波爾多液。波爾多液不但不產生抗葯性,而且附著力強,耐雨水沖刷,極適合在汛期噴用,條件適合時建議盡量選用噴波爾多液為主。對那些容易產生葯害的樹種、品種應該選用倍量式波爾多液。在採收期的樹種可以噴常規殺菌劑。
5.注意噴葯質量。噴葯時要霧化良好,噴布要均勻周到、細致,保證質量。
強降雨經常伴隨著大風,造成果樹颳倒、大枝折斷。要及時將大風吹斷的樹枝剪下、鋸下,清理出果園外,防止造成死枝,引發病蟲害。同時要將大風吹下的落果、落葉及時清理出果園外。對大風吹斜甚至吹倒的果樹要採取支、拉、撐等相應措施扶正樹體。
1.汛期也正是大部分果樹的果實速長期,發生洪澇災害後,要給果樹及時追肥,補充氮、磷、鉀等各種元素,提供果實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保證果實長大。
2.有淤泥的果園要在排水後及時清理淤泥,尤其要將果樹根莖部淤泥盡快清除,保證樹體盡快恢復正常生長。條件允許後及時中耕或深翻,使土壤疏鬆,增加透氣性,以利根系的正常生長。
3.要及時除去果園中的各種雜草,以利通風透光,節省養分。
汛期雨水多,氣溫高,樹體易出現營養生長過旺,枝葉徒長,爭奪大量養分,影響果實大小和品質。汛期要及時進行夏剪,主要是對徒長枝進行疏除或摘心,減少營養消耗,集中養分供果實生長,有利於花芽形成,並利用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發生。不同的樹種和品種視樹體生長勢和枝葉量,夏季修剪次數也不同,一般蘋果、梨等可修剪1~2次,桃、葡萄等修剪2~3次。
⑧ 化糞池中的廢水灌溉果樹,蔬菜,水果蔬菜人食用對人體有害嗎
首先要區分化糞池中的廢水是明伍備什麼成分,如果是加工重金屬或有毒物質加工產生的廢水,都是不適合澆灌農作物的。
如果是飼養動物和人生活產生的廢水,化糞池中的廢水需要經過適當的處理,直接用於灌溉果樹、蔬菜和水果,那麼對人體健康是橘州有害的。這是因為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重金屬和其他有害物質,如果直接接觸和食用,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引起腸胃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皮膚病等健康問題。
因此,在使用化糞池中的廢水進行灌溉前,一般需要進行微生物發酵如強力生物除激毀臭化糞劑這類產品,每月將1瓶強力生物除臭化糞劑灌入到3立方的化糞池入口,能夠快速除臭和化糞,最後一級化糞池自動變成對作物不燒苗的液態生物有機肥。確保廢水中的有害物質被徹底去除,才能安全地使用。
⑨ 馬桶清潔劑對蔬菜果樹有沒有危害
馬桶清潔劑對蔬菜,果樹肯定是有危害的,因為這裡面都有一些化學葯品。所以盡量不要把這些東西倒進蔬菜果樹當中去。
⑩ 灌溉水污染對果品生產有哪些危害
農田灌溉水的質量直接影響果樹的生長發育及產量、品質。當前我國經濟穩步增長,工業發展較快,城鎮人口增加,因此工業廢水、城市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的有害物質對農業環境的威脅日趨嚴重。
據近期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各地的農用灌溉水中的有害物主要是COD、BOD、揮發酚、氨氮及重金屬離子鎘、汞、鋁、鎳、砷、鉛等。目前,全國污水灌溉農田面積已達到333.3萬公頃,由於對灌溉水的污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使農田土壤的污染進一步加重。據20世紀90年代初統計,全國廢水排放總量在350多億噸,重金屬排放量在1500噸,砷排放量近1000噸,氰化物排放量為2500噸,石油類排放量在7萬噸。這些含有害物的廢水,有的直接排入農田用於污灌,有的排入江、河、湖、塘,但也間接地用於農田灌溉用水,因此,農田用水的污染不可忽視。
農田水污染主要來源於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田排污及固體廢棄物。城市生活污水中主要含一些洗滌劑、有機污染物及大量糞便中的致病菌。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酚、氰、油、酸、鹼及重金屬,由於重金屬污染不易消除降解,所以工業廢水是農用水污染的主要來源,並且危害大。農田排水是攜帶了農田中過量的殘留化肥、農葯代謝物和溶解性鹽類,這些農田排水如果輸入水體也將會給地表水造成影響。固體廢棄物較小,廢棄物顆粒隨風揚散,落入地表水,更有甚者將固體廢棄葯物直接拋棄在水源周圍,隨自然降水直接流入江河湖泊,也可隨滲瀝水再滲入土壤、淋洗到地下水而形成水源污染。
水與土壤是農作物、果樹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各種植物均按各自的生理需求,在一定限度內通過根系有選擇的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及某些營養物質。盡管一些農作物對污水有一定的自凈能力,但環境中有毒物超過限量,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水一土壤一農田作物的污染效應。有毒重金屬的污染對植物一般不致造成急性危害,但是容易吸收、積累殘毒,通過食物鏈到達人體而產生危害。
有機污染物在高濃度時,對農作物造成急性危害,損害綠色植物組織,使植株失綠、落葉、枯死,直至絕產。因此,農田環境污染的治理是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基礎條件,根除污染源,加強環境中污染物的監測、治理是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