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牛蛙污水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法:用金屬篩板或金屬絲編織的篩網來阻留塵櫻懸浮固體或其它較大的物體如納,讓經過篩選的污水再經過沉澱池進行雜質沉澱,然後進入生物或化學處理階段。生物處理法:利用大量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呈膠體狀態的有機物,使其變為穩定無害的低分子水溶性物質。化學處理法:通過化學反應來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渣兄沒質。
⑵ 牛蛙養殖廢水排放標准
針對畜禽養殖污染,我國先後發布了《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596—2001 )、《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HJ/T81—2001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設計規范》(NY/T1222 - 2006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 9 號)等文件。
牛蛙養殖廠廢水處理工程項目中排水量一般不會太大,排放廢水一般是牛蛙產生的糞便沖洗水、投喂的餌料殘渣以及一些抗生素葯物殘渣等,由於葯物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導致牛蛙養殖場產生的廢水可生化性下降,處理起來難度增加,廢水主要污染物為COD,還帶有一定的氨氮和磷。採取「預處理+生物脫氮除磷」的方式來對牛蛙養殖場產生的廢水進行處理。預處理可選用格柵、隔渣、混凝沉澱等工藝,攔截水中的顆粒懸浮物或膠體有機物,一是減輕後續生化有機負荷,二能大幅降低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生物脫氮除磷是一種經典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方式,對COD、氨氮、總磷均有去除效果,處理出水穩定,投資資金低、運行成本省。
⑶ 牛蛙拍出來的污水養鴨可以嗎
牛蛙拍出來的污水最好清理好了再養鴨。
養伏襪春鴨廢水處理的工藝流程圖,每天排放的鴨糞人工清除至干鴨糞池,堆漚發酵後作為農田有機肥。每天處理排放的沖洗污水,由污水溝匯集於集水池中,經過機械格柵初步固液分離,分離出的糞渣並入收集的干糞中,作有機肥料;經分離後的污水進入調節池進行調節水質水量,使後好納續的沼氣發酵單元穩定運作。沼氣池的沼液儲存用於生態魚塘的魚飼料,同時生缺耐態魚塘的水部分可以用於沖洗鴨舍。養鴨場所清的干鴨糞及固液分離出來的污泥,經過發酵後用於有機肥的生產。
⑷ 牛蛙廢水不排出廢水違規嗎
牛蛙廢水不排出廢水是違規行為,因為牛蛙廢水中含有大和大量的有毒物質和重金屬,排放到環境中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威脅到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的安全。另外,牛蛙廢水中還有大量的水質污染物,排放到環境中會影響水質,影響魚類的生存環境,從而影橘備響水生生物的生存。此外,牛蛙廢水排放也會滾伍盯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影響人們的生活用水。因此,牛蛙廢水不排出廢水是違反環保法規的行為,應該受到嚴厲的處罰。
⑸ 牛蛙養殖需要什麼樣的技術要求
牛蛙是很多人都特別喜愛的一種美食,而且牛蛙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所以說大家也都會選擇自己養殖牛蛙。這樣也是需要有一定的養殖管理技術,不然的話也會導致自己養殖的牛蛙不好,還會深受到很多人的質疑。人們也都表示,牛蛙的池塘養殖需要准備充足的水分,也應該排灌方便,這樣的話才能夠種植出比較大的牛蛙。
還有很多的人也是需要預防牛蛙生病的現象,如果說牛蛙出現了身體上的疾病,那麼也會對他們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說很多的人都表示,牛蛙在養殖的過程當中是需要注意很多事情的,他們也需要定期的對牛蛙進行篩選。然後把種類相同的牛蛙放在一起,這樣也有利於牛蛙更好的成長,不然的話只會導致牛蛙生長的越來越不好。
⑹ 牛蛙的養殖人群很多,牛蛙養殖技術要點有哪些
為搞好牛蛙養殖工作,在生產開始之前必須對牛蛙養殖的動態、有關的生物學知識、具體管理及採收、加工技術、經濟核算、供產銷的信息等有所了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養殖成功,獲得比較理想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濕度對牛蛙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因為牛蛙的表皮是完全裸露在外面的,沒有任何保護組織,所以牛蛙生長環境太過乾燥的話也會影響到它的生長,如果直接對其曬半個小時左右能夠直接曬死。確定好了養殖規模後,再規劃牛蛙建設場地,然後就可友兆擾以開始准備基建材料,紅磚,水泥,石明瓦,石灰粉,遮陽網類,接電,引水,請基建施工人員,請挖掘機,建牛蛙池,牛蛙渠,賣牛蛙種苗等。
還必須要有充足的水源的,像江還有湖水庫的水,是水質最好的氧氣也高,水量也比較充足。還要建在冬暖夏涼的地方,不僅要水質非常好還要排水和換水方便,還就具備不同用途的養殖池塘。
⑺ 實驗室牛蛙怎麼養
第一,水源選擇圓猜瞎,牛蛙養殖兆帆因其密度高,飼料投喂高,所以會排泄大量養殖污水,所以需要良好的進排水設施。2.土地平整。最好遠離居民區,有蔭或綠的地方且需要遮陰棚來避光防暑,蛙池選擇中間淺灘棲息,四面環橘空溝放水避暑飲水。3.選擇優質的蛙苗和飼料。4.日常管理要精細。
⑻ 潮州地區養殖牛蛙的方法
一、土池養殖:
(一)場地條件:水源充足,無污染,pH6.5-7.8,底質可為泥底或泥砂底不宜為沙質底,因砂質底容易泄水。土池應盡量建在暴雨、洪水不澇不淹之地,乾旱時能通過抽水,或其他方式解決水資源。另外,也應考慮交通、電力、生活等設施的方便與否,場址宜選擇在通風良好,較少嘈雜的地方(二)結構:
養殖池形狀:一般為長方形,具體形狀要因地制宜、方便管理
大小:以150-300平方米為佳,過大過小都不易管理。
蛙池:一般深為1米,在池中間宜適當加深至1.2-1.4米,以便高溫時,蝌蚪避開高溫。池底一般為泥質底,有條件的可鋪上細沙,便於排污清洗。
餌料台:餌料台個數視池中放養數量而定,餌料台規格一般為1×2米,餌料台網目宜5mm左右,不宜過小以免污物不易於清理。餌料台的設置一般有三種方式:⑴是直接固定於木樁上;⑵用泡沫墊底固定於木樁上,這樣,餌料台能根據水位變化而上下浮動;⑶吊掛在遮蔭竹架上,易於調節餌料台入水深度。
圍網:一般用聚乙烯網,網目5-10 mm,圍網高度一般為1米,圍網上方內圈5-10cm的倒檐以防小蛙爬出。圍網與池埂留有10cm的水溝,以隔離敵害。
遮蔭網:遮蔭網一般固定於距水面1.5米左右的木架上,在夏天必要時,遮蔭網可加至兩層,但池與池間遮蔭網不宜連接,以免影響通風。
進出水口:進水口比較簡單,一般直接進水,也可在進水口設濾網。出水口一般有幾種方式:①直接排下層水;②設彎頭排下層水,也作溢水口用;③套管式;
(三)管理要點:
由於土池大多為稻田,池中昆蟲較多,故放苗前一定要做好清塘清蟲工作,清塘用200-300克/立方米生石灰,清蟲用3-5克/立方米的敵百蟲。
由於土池池底為淤泥,因而要盡量排污,同時減少殘餌和底質污染,多用生石灰改良底質,中和酸性。
由於土池有機物含量較多,水質易肥,因而在投葯消毒時可適當增加葯物濃度,以提高葯效。
下雨天,池邊淤泥水易流入水池中,傳播病原體,要做好防病消毒工作。
(四)管理要點:
經常刷洗網箱,以保證網箱內外水體交換的暢通。
根據個體大小、水源水質,適時調整放養密度。
池塘未布網箱部分,可養魚和種水浮蓮等,以維持穩定生態環境。
定期消毒,由於網箱養殖水體大,故消毒時,適當加大葯物濃度。
由於網箱水體相通,細菌、疾病容易傳播,故一旦蛙發病或異常,應盡早防治消毒。
三、水泥池養殖:
水泥池養殖具有管理方便,成活率高,放養密度高特點,但由於其投資大,水溫水質不穩定等缺點,目前僅見於福建漳州、東山、雲霄等地。
(一)條件: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電力有保障、便宜。
(二)建造:一般水泥池面積不宜太大,面積以30-60平方米為宜,池深1米,一般採用長方形的池子,便於操作,設置進水孔、排水孔、溢水孔等控制水位,餌料台一般用繩掛於水泥池壁上,或直接以水泥底為餌料台,在池底一側設一30-50公分的深水溝,供牛蛙游泳或洗 池底時藏身之處。
(三)管理要點:
由於水泥池水溫受氣溫影響大,故應根據氣溫靈活調整水位及水流量。
及時排水,清池底,為牛蛙提供清新生活環境,但不宜過於頻繁,以免打擾休息養肥。
若以池底作餌料台,宜每次投喂前換水、清洗池底,最低限度減少牛蛙攝入污水。
牛蛙各階段的養殖管理要點:
一、牛蛙的繁殖:
(一)種蛙的選擇:雌蛙體表平滑有光澤,腹部膨大柔軟,輕輕觸摸可感覺到成熟的卵粒,雄蛙前肢婚姻瘤結實,體色鮮亮,無病傷,雌蛙不宜過肥過大(1-1.5斤)以免難產。
(二)種蛙培育:
放養密度:密度一般不宜高於每平方米10-20隻,有條件宜盡量放疏。土池中可種植水草,或堆小陸地,以模仿生態環境,繁殖季節前,雌雄分開飼養,繁殖季節可根據條件,挑發情雌雄蛙於產卵池,或將發情雌雄蛙集中放於大池,讓其自然配對產卵。
飼養管理:飼養時,飼料中宜拌入適量的魚肝油或添加維生素A、D、E,加強營養,投喂不宜過飽,防止種蛙過胖造成難產。保證合適的光線環境、清新水質環境,為種蛙性腺發育、產卵,提供良好的條件。
種蛙產卵:當種蛙性腺成熟後,環境適合,種蛙便會發情交配交卵,產卵時間一般集中在早晨4-8時,偶爾下午也有產卵,產卵後應及時收集卵塊至孵化池,收集時應小心,不能使卵塊受傷,或受精卵使動植物極顛倒。
人工孵化:控制適宜的水溫,充足的溶氧,合適的光線,保持水質清新、及時清除敵害,以提高孵化率,正常在3天後,受精卵便能陸續孵出小蝌蚪,這時,小蝌蚪宜繼續留在孵化池培育7-10天後,長成綠豆大小再作分池。
二、蝌蚪的培育:
放養密度:一般地10月齡放蝌蚪2000-1000尾/平方米,11-30日齡1000-300尾/平方米,30日齡以後300-100尾/平方米,放養密度根據水質,管理情況靈活而定,也可在蝌蚪池設網箱,隨蝌蚪的長大,靈活調節放養水面積。
飼料的投喂:孵化3天後,卵黃囊消失,蝌蚪開始攝食飼料,一般每萬尾蝌蚪投喂1個熟蛋黃,逐漸增加或投喂鰻粉,投喂量根據進食情況、蝌蚪活動情況、天氣變化等而定。15-30日齡可投喂蝌蚪粉料,45天後可投喂蝌蚪顆粒料。
飼養管理:
⑴根據氣溫變化,靈活調節水位和流水量。
⑵定期換水,保持良好穩定的水質環境,每次換水量以1/3為宜。
⑶定期做好水質消毒,在下雨、天氣變化大、 蝌蚪進食不正常等情況下,酌情進行消毒處理。
⑷及時撈除雜物、死蝌蚪、殘餌,清除敵害。
⑸根據蝌蚪規格大小適時分級,逐漸疏散養殖密度。
⑹加強做好蝌蚪的越冬管理:①越冬前加強蝌蚪的營養;②適當換水,調節水質;③適當調節放養密度。
4.蝌蚪變態期的護理:
⑴變態期要控制投喂量,不宜投喂過量 ,以免妨礙蝌蚪收尾完全變態。
⑵變態期宜降低水位以升高水溫及適當降低放養密度,促進蝌蚪盡快變態。
⑶設置登陸台,或種植水浮蓮,為蝌蚪提供登陸環境。
⑷不宜過早分池,剛變態後蝌蚪宜原池馴化,等完全馴化或體質變好後再分池,天氣不好,不宜分池,分池時,可用10-30克/立方米的高錳酸鉀浸浴消毒20分鍾。
三、養殖管理
(一)放養密度:剛變態的稚蛙放150-100隻/平方米,變態30天後的幼蛙,放養100-80隻/平方米,成蛙期放養50-30隻/平方米。
(二)飼料投喂:
仔蛙、幼蛙、成蛙都可用浮水性配合飼料投喂。根據蛙大小選用不同型號顆粒大小的飼料。投喂根據蛙體大小、殘餌量、進食情況、天氣變化而定。牛蛙飼料最好用清潔水浸泡輕度軟化後才投喂。
(三)飼養管理:
科學投餌:①投餌量一般以牛蛙7成-8成飽為宜,尤其在高溫季節,切忌投喂過量;②飼料定期摻入中草葯或適量抗生素,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目的;③投餌宜做到定時、定點、定量,以便形成條件反射;④下雨天,一般少投或不投餌;⑤殘餌應撈除,以免污染水質。
水質管理:①根據氣溫變化情況靈活調節水位,適當增加流水量調節水溫;②在高溫易發病季節,適當換水,保持水質清新,定期進行水質消毒;③及時撈除池中雜物殘餌、病、傷、死蛙及腐敗動植物異物。
病害防治:"防重於治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為原則,通過葯物預防,改善環境,科學管理等方法綜合防治,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
⑼ 牛蛙養殖需要什麼條件附廢水處理方案
1、特種養殖許可證:雖然我國養殖牛蛙時間比較久遠,但是牛蛙飼養仍然屬於特種養殖。2、場地條件:牛蛙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環境安靜、水質無污染、交通便利等,通常每100平方米為1個大池。3、溫度:牛蛙是定溫動物,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2℃,繁殖適宜溫度為20-30℃。
一、牛蛙養殖需要什麼條件
1、特種養殖許可證
(1)雖然我國養殖牛蛙的時間比較長,但是牛蛙養殖還是屬於特種養殖。
(2)在養殖牛蛙時除了要辦理相關證件和經營許可之外,還需要辦理特種養殖許可證。
2、場地條件
(1)牛蛙生活的池塘一定要建設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環境安靜、水質無污染、交通便利的地方,一般1個大池的面積為每100平方米,每個大池可以平均分成4個小池。
(2)池邊可以用40目的篩絹圍好,篩絹高出池底1米左右,篩絹底部20-30cm一定要埋入池底中,池埂高40cm,水體深度不低於20cm。
3、溫度
牛蛙屬於定溫動物,生長最適溫度為25-32°C左右,繁殖最適溫度為20-30°C左右,低於20°C、高於30°C一般不產卵。
二、牛蛙附廢水處理方案
1、牛蛙養殖的廢水處理方案可以採用“預處理+厭氧+好氧”的聯合工藝進行。首先將牛蛙的廢水倒進格柵池,然後通過格柵攔截大分子污染物以及浮渣等,這樣能有效降低後續工藝運行的負荷,減少廢水設備管道堵塞的問題。在格柵經過簡單處理後,就可以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PH等的調節。
2、養殖牛蛙時可以在牛蛙池裡面種植藕和水生植物等,這樣可以供牛蛙休息,牛蛙池的周圍還可以種植一些花卉和灌木樹等,這樣能為牛蛙招引小昆蟲。在養殖牛蛙之前,一定要用生石灰進行全池潑灑消毒,但是後期要做好污水排放的工作。
3、牛蛙養殖的廢水必須要及時進行處理,如果是大批量的牛蛙污染會比較大,因為大量的污水中可能有病死蛙體以及其它污染物。如果這些廢水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公共水域,會造成嚴重的水質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