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處理中脫氮原理反硝化、硝化的順序,不明白,(我是個外行)
在污水處理中按脫氮原理,或者說要達到脫氮的目標,順序是先硝化細菌在好氧環境下進行硝化作用,把污水污泥中的氮轉化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然後在缺氧條件下反硝化細菌進行反硝化反應,把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氮轉化為氮氣,以達到脫氮的目的。
但是,污水處理中,不僅要脫氮,而且還要除磷,而磷在好氧條件下才聚磷,厭氧和缺氧要在好氧之前。但這對脫氮影響不大,因為污水處理中的經過好氧處理的大部分污泥還要迴流利用,所以厭氧——缺氧——好氧是個循環的過程,經過循環過程,氮在缺氧去除,磷在好氧去除。
(1)污水處理好氧硝化擴展閱讀:
A2/O工藝(AAO工藝、AAO法:厭氧-缺氧-好氧),是一種很常用的二級污水處理工藝,具有脫氮除磷的作用,用於二級污水處理或者三級污水處理,後續增加深度處理後,可作為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首先,污水與迴流污泥進入厭氧池進行混合,經一定時間厭氧分解作用,去除部分BOD,並使部分含氮化合物轉化成氮氣(反硝化作用)而釋放,迴流污泥中的聚磷微生物(聚磷菌等)釋放出磷,滿足細菌對磷的需求。
然後,污水流入缺氧池,池中的反硝化細菌以污水中的含碳有機物為碳源,將好氧池內通過內循環迴流進來的硝酸根和亞硝酸根還原為氮氣而釋放。
接下來,污水流入好氧池,水中的氨氮進行硝化反應生成硝酸根或亞硝酸根,同時水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供給吸磷微生物能量,微生物從水中吸收磷,則磷富集在微生物內,最後經沉澱分離後以富磷污泥的形式從系統中排出。
網路:A2O
② 污水處理中稱硝化液,實際是不是就是好氧池的迴流到
對,O到A池的管道出水叫:硝化液。
③ 如何培養活性污泥好氧池中的溶解氧多少合適適合硝化細菌的PH是多少啊
DO值不能小於1mg/l,最好維持在1.5-2mg/l比較好。
④ 我們通常在污水處理中稱硝化液,實際是不是就是好氧池的迴流到缺氧池的迴流液,二者有什麼區別為什麼稱其
反消化細菌是在厭氧及缺氧條件下進行繁殖 消化 ,硝化細菌則是在好養條件下進行繁回殖消答化
也就是說原水中的氨氮 主要通過好氧池進行轉化 轉化成硝態氮 僅僅進行消化作用並不能去除氨氮,只有在缺氧及厭氧條件下進行反硝化才能將水中的氮去除 所以氧化池的污水要迴流 迴流液主要是為反硝化細菌補充硝態氮 也就成為硝化液
迴流的原因 1.好氧池出水硝態氮含量比較高 不會留氮含量很難達標2.原水進水中硝態氮含量較少 要想進行反硝化作用必須提供硝態氮
氧化池後置的原因:1.氧化池後置 使得厭氧池及缺氧池的溶解氧等容易控制2.厭氧池在前 好氧池在後 厭氧池可以通過厭氧細菌的酸化水解反應 為好氧池減輕處理負荷 3.聚磷菌主要在好氧條件下進行聚磷作用 在缺氧條件下進行放磷 要想是出水磷達標也必須將好氧池後置
⑤ 污水處理過程中(就是最簡單的好氧厭氧處理中) 硝化池跟反硝化池的溫度 怎麼控制在最佳溫度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中對規定污水廠內生物處理構築物的水溫「宜」為10-37℃。專硝化反應的屬最佳溫度一般為20-30℃,15℃以下硝化反應速率下降,5℃以下停止;反硝化最佳溫度為20-40℃,15℃以下反硝化菌活性下降;普通好氧菌最佳溫度一般為15-30℃。
但污水處理構築物一般不刻意去為實現最佳溫度而採取額外技術措施提高水溫,因為這樣做的成本太高!只有冬季特別寒冷地區,水處理構築物採取保溫等措施,而不是增溫。另外,羅茨風機曝氣,會壓縮後的發熱空氣帶入水中,但對水溫影響較小。無法維持最佳溫度。
⑥ A2O污水處理方法原理
A2/O工藝是將厭/好氧除磷系統和缺氧/好氧脫氮系統相結合而成,是生物脫氮除磷的基礎工藝,可同時去除水中的BOD、氮和磷。
工藝為:原水與從沉澱池迴流的污泥首先進入厭氧池,在此污泥中的聚磷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溶解態有機物進行厭氧釋磷;然後與好氧末端迴流的混合液一起進入缺氧池,在此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剩餘的有機物和迴流的硝酸鹽進行反硝化作用脫氮;脫氮反應完成後,進入好氧池,在此污泥中的硝化菌進行硝化作用將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硝酸鹽同時聚磷菌進行好氧吸磷,剩餘的有機物也在此被好氧細菌氧化,最後經沉澱池進行泥水分離,出水排放,沉澱的污泥部分返回厭氧池,部分以富磷剩餘污泥排出。
厭氧 厭氧釋磷
缺氧 反硝化細菌反硝化脫氮
好氧 硝化細菌硝化作用生成硝酸鹽;聚磷菌好氧吸磷
a.本工藝特點
(1)本工藝在系統上可以稱為最簡單的同步脫N除P工藝,總的水力停留時間少於其他同類工藝;
(2)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條件下,絲狀菌不能大量增殖,無污泥膨脹之虞,SVI值一般均小於100;
(3)污泥中含P濃度高,一般為2.5%以上,具有很高的肥效;
(4)運行中勿需投葯,兩個A段只用輕緩攪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運行費用低;
(5)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不同種類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N除P的功能;
(6)脫N效果受混合液迴流比大小的影響,除P效果則受迴流污泥中夾帶DO和硝酸態氧的影響,因而脫N除P效率不可能很高。
b.存在問題
(1)厭氧區居前,迴流污泥中帶有大量的硝酸根,破壞厭氧環境,對厭氧區聚磷菌厭氧釋磷不利;
(2)缺氧區處於系統中間,反硝化脫氮C源供給不足,使系統脫氮受限;
(3由於存在內循環,常規工藝系統所排放的剩餘污泥中實際中只有一部分經歷了完整的釋P、吸P過程,其餘則基本上未經厭氧狀態而直接由缺氧進入好氧區,這對系統除P不利。
⑦ 污水處理中什麼中硝化和反硝化
本發明污水處理硝化/反硝化工藝,相對於現有技術,由於採用缺氧池中反硝化液作為好氧池射流曝氣工作液(好氧池原射流曝氣動力泵,只是抽取為缺氧池水),使得好氧池中液位由於外來補充液位獲得提升,同時缺氧池液位下降產生液位差(例如形成50-80cm液位差),從而可以形成無動力溢流迴流,省略了現有技術迴流動力例如迴流泵、氣提裝置等,節省了迴流能耗,並且射流曝氣本身需射流泵,也基本不增加動力(只用射流泵達到射流曝氣與硝化液迴流功能)。同時,缺氧池相對好氧池低的DO,低DO反硝化液作為射流曝氣射流工作液,明顯提高了曝氣氧溶入量,因而提高了曝氣充氧轉移效率,經測試可以提高氧轉移效率20-30%,從而可以減少20-30%曝氣供風量,降低了射流曝氣供風風機能耗,加節約迴流提升能耗,此段總能耗可以節省10-20%。再就是,運行時好氧池水位提高,還可使得後續處理單元池液位可以同步提高(例如50-80cm),以及使最終出水液位也提高50-80cm設計,不僅減少了因自流需要降低池深工程建設費用,可以節省池下挖的土建池投資10-20%,而且還降低了污水提升能耗。由此改變迴流方式(確切說是改變了好氧池射流曝氣射流工作液來源),實現一改新增三功能的技術效果。本發明改進的污水處理硝化/反硝化工藝,是對現有射流曝氣方式生物脫氮硝化液迴流方式的重大改進,可以用於所有帶硝化/反硝化工藝段的污水處理工藝。好氧射流曝氣射流工作液採用缺氧池反硝化液,以及可以設計好氧池液位高於缺氧池液位二大特徵,區別於現有技術,構成本發明改進重要識別特徵及核心。
以下結合一個示例性實施例(射流曝氣A/O工藝),示例性說明及幫助進一步理解本發明實質,但實施例具體細節僅是為了說明本發明,並不代表本發明構思下全部技術方案,因此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總的技術方案限定,一些在技術人員看來,不偏離本發明構思的非實質性增加和/或改動,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術效果的技術特徵簡單改變或替換,均屬本發明保護范圍。
⑧ 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中,經UASB後,為什麼直接是反硝化(厭氧),再是硝化處理(好氧)
UASB就是厭氧的來啊。反硝化是缺源氧的,主要是脫氮,後邊接好氧池主要不是為了硝化處理,而是好氧生化處理,以保證出水達標,當然其中也有硝化作用,同時有硝化液迴流。
即是:
滲濾液污水中COD含量較高,少說也有好幾千,因而不能直接好氧生化處理,所以先用厭氧處理,污水經過UASB後出水COD已經降到可生化的水平,此時再進行常規處理,厭氧-好氧是常規的有脫氮效果的污水處理方式
⑨ 污水處理中好氧池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硝化細菌對污水中的氨氮進行硝化反應對嗎
對的。硝化細菌是一種好氣性細菌,能有氧的水中或砂 層中生長 ,並在氮循環以及水質版凈化過程中扮權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它們包括形態互異類型的一種桿菌、球菌或螺旋菌。屬於自營性細菌的一類,包括兩個細菌亞群,一類是亞硝酸細菌(又稱氨氧化菌),將氨氧化成亞硝酸,另一類是硝酸細菌(又稱硝化細菌),將亞硝酸氧化成硝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