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政策丨「十四五」期間,水務行業發展機遇
從2015 年起,我國水環境治理行業政策發布頻繁,其中「水十條」的發布標志著我國水環境治理從政策層面全面進入了面源治理、綜合治理的新時期。我國先後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等多項政策法規。
我國出台的一系列水環境保護政策
1、排放標准提升,污水處理進入提標改造期
近年來,污水處理一直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由於單一污水處理項目新建產能需求減弱,新增市政項目基本以提標改造為主,目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規模超過2億噸/天,已有80%左右完成提標改造出水達一級A,在三年行動規劃下,未來兩年仍有千億改造空間。
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會上提出了「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魚,有魚要有草,下河能游泳」的要求,將在水環境質量改善的基礎上更加註重水生態保護修復。污水提標改造仍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
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需求將帶來廣闊市場空間。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要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污水廠的排放標准由原來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二級、一級 B 標准提升為一級 A 甚至更高標准,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迫在眉睫。截止 2019 年底,主要上市公司一級 A 標准執行率約60%,提標改造空間較大。預估「十四五」時期,污水處理提標改造整體市場空間約 800 億元。
2、村鎮污水為補短板重點方向,技術型公司優勢明顯
由於農村居民環境保護意識不足,以及經濟條件有限,許多村莊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統,直排現象普遍。同時行政村污水垃圾治理相對緩慢,與城市、縣城相比,污水垃圾等環境基礎設施嚴重滯後。2018年全國建制鎮和鄉村污水處理率分別僅53%和19% ,距十三五目標相差甚遠,其中村鎮污水設備空間預計千億以上。
膜技術公司受益於污水資源化和農村污水分散式治理:MBR相較於傳統工藝( A2O )的核心優勢在於佔地面積小、污泥量少、出水水質好。在污水資源化及村鎮污水分布治水技術中優勢突出。
3、政策紅利釋放,黑臭水體市場未來可期
2020年11月3日,新華社播發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 社會 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建議》),其中要求,治理城鄉生活環境,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當前城市黑臭水體存量市場規模仍有 300 多億元,且黑臭反彈現象明顯,農村黑臭治理尚未開啟,全國治理市場空間仍是千億級別。
② 城市污水處理的行業發展
20世紀50年代以後,全球人口急劇增長,工業發展迅速。全球水資源狀況迅速惡化。一方面,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以驚人的速度擴大;另一方面,日益嚴重的水污染蠶食大量可供消費的水資源。
中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少,空間分布不平衡。隨著中國城市化、工業化的加速,水資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污水處理行業成為新興產業,與自來水生產、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業處於同等重要地位。
2007年,中國水污染治理投資達到3387.6億元,比上年增加32%,占當年GDP的1.36%。中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2007年,共取締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排污口942個,停建二級水源保護區內可能造成污染的建設項目1294個,限期治理931個。
截至2008年10月,全國設市城市、縣及部分重點建制鎮共建成污水處理廠1459座,日處理能力8553萬噸(36個大城市共建成288座,日處理能力為3497萬噸),分別比「十五」末期增加60.5%和42.6%,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已由2005年的52%增加到2007年的63%;在建城鎮污水處理項目1033個,設計日處理能力約3595萬噸。2008年1至10月,全國已投入運行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累計處理污水達190億噸,運行負荷率達到76%,同比分別增長了21%和約3個百分點。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繼續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2008年四季度新增的千億元中央投資中,投向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的資金達120億元。用於重點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程投資及用於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污水管網建設提速的資金高達60億元,前者投資為10億元,後者為50億元。可以說,污水處理行業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
③ 水處理行業前景怎麼樣
前景當然非常好,但是你要有核心的處理污染的技術,才能夠更好的做這項工作。
④ 污水處理領域專利發展動態 污水處理專利
污水處理技術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在我國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該領域創新點,革新點,熱點較多;自主知識產權優勢明顯,利於技術發展。污水處理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在未來的發展中前途光明,各企業應抓住機遇,立爭在污水處理領域走出一條改革創新的陽光大道。
技術背景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被污染的雨水以及其他形式的污水總稱為污水。其中的污染物成分相當復雜,污水處理主要就是利用某種方法把污水中的污染物分離出來或者將其轉化分解成無害的穩定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污水處理技術按照原理可以大致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以及生物處理法。
物理處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將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處理、分離或回收。常見的方法有沉澱、浮選、離心、過濾、蒸發等。化學處理法是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將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轉化,分離、分解。常見的方法有混凝、中和、電解、氧化還原、萃取、吸附、離子交換和電滲析等。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能夠降解代謝有機物的原理,處理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主要分為好氧生物處理法和厭氧生物處理法等。
專利總體布局
由於污水處理的相關專利均對應於國際專利分類中的CO2F小類,即水、廢水,污水或污泥的處理,因此,對該小類中包含的專利數據的分析基本可以反映污水處理技術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圖1是從2000年到2006年,國內涉及污水處理的專利數量變化圖。經統計,從1985年起至今,中國專利文獻中涉及污水處理的謹春亮專利文獻共23830篇,而其中從2000年到2006年,涉及污水處理的專利數量就佔到了60%,共14290篇,可見,近年來污水處理技術的革新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從圖中可以看出,污水處理相關專利逐年遞增,增長趨勢平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領域技術呈現良性的發展趨勢。
圖2是從2000年到2006年,按照涉及污水處理專利類別進行分別統計的數量變化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污水處理領域中,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總體上都是呈增長趨勢,但發明專利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從兩種專利的特點來看,發明專利的穩定性和保護年限都高於實用新型專利;從企業角度來看,重要的技術往往傾向於用發明專利來獲得更長久、更穩定的保護。因此,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科研院所對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及保護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體現在專利數量上就是發明專利的比重明顯增加。
圖3是從1985年起至今,中國專利文獻中涉及污水處理的中外專利數量比較。從中可以看出,國內發明創造的數量明顯高於國外,占專利總量的87%以上,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主要為國內對於污水處理的需求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對該領域的技術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整個行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在國內,該領域專利分布比較分散,沒有出現明顯的某個企業或多個企業進行技術壟斷的趨勢,因此,對於各企業研究院校來說,目前的專利保護氛圍有利於技術的發展革新,該行業發展前景光明。
圖4是從1965年起至今,中國專利文獻中涉及污水處理的外國專利國別分布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在該領域,美國和日本專利分布較為集中,兩國專利總量佔到所有外國專利的一半以上,考慮到國家科技水平,在國內進行科技研發技術革新時,應該對這兩個國家的技術發祥寬展進行研究參考和借鑒。
專利分類布局
根據國際分類號的統計,在污水處理領域中,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以及生物處理法所佔比重大致如下圖所示。
由於國家對工業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斷加大,而化學處理法常用於工業廢水的處理,因此,在圖5中與工業廢水的處理相關的化學處理法所佔的比重較大。而生物處理法作為新興的污水處理方式,也佔有一定比重。
圖6是針對污水處理中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以及生物處理法3種常見處理方法,分別對其涉及的專利數量,按年度進行統計。可以看出,污水處理中涉及這3種處理方式的專利,均保持每年遞增的勢頭。
圖7反映的是以2000年為分界,3種污水處理方式各自階段專利數量所佔的比例。從中可以看出,3種處森褲理方式在2000年後均出現了大量專利,超過各自專利總量的60%以上。而且可以看出,生物處理法作為新興處理方式,2000年後的專利競占該類別全部專利的近80%,增長勢頭更加明顯。
圖8反映的是從2001年至2006年,每年3種污水處理方式涉及的專利數量較上年凈增長的數據情況。從中可以看出,生物處理方式近年來保持了增量上升的態勢,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在污水處理領域中,生物處理法的研究是一個重點熱點,值得關注。
熱點領域專利布局
生物處理法作為污水處理領域的一個熱點,在技術內容上主要包括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單純厭氧法,單純好氧法以及厭氧好氧相結合的處理方法。根據技術內容的不同,結合專利數據統計,結果如下表所示。
圖9反映的是從2001年至2006年,每年各種生物處理方式涉及的專利數量較上年凈增長的數據情況。從中可以看出活性污泥法和厭氧法是熱點中的熱點,其專利數量發展較快,在2006年甚至出現了專利數量激增的情況。而其他幾種生物處理方式發展則相對平穩。技術發展重點區域由此可見一斑。
熱點區域分析
生物處理法中技術發展最為活躍的是活性污泥法,從傳統的活性污泥法開始,污泥負荷率、曝氣池進水點位置、曝氣池池型等方面都得到很多改進,產生了一系列的改進型活性污泥法,例如,標准活性污泥法、厭氧一好氧活性污泥法(A/O,AA/O)、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改良型SBR法(MSBR)等。對於曝氣方式也取得了很大成果,例如,純氧曝氣、深井曝氣、射流曝氣等,增大了氧轉移率,使曝氣池中氧氣濃度增加。其中涉及的氧化溝工藝也衍生出很多種類,如卡魯塞爾式氧化溝、奧貝爾式氧化溝、交替工作式氧化溝以及一體化氧化溝。活性污泥法主要發展方向是提高污泥沉降性和生化反應速率,提高供氧效率降低能耗以及解決對剩餘污泥的處理成本問題等。
生物處理法中的生物膜法在污水處理中也得到了廣泛運用,適合高濃度生活污水和有機工業廢水的處理。該技術的主要發展熱點在生物膜反應器的改進上,傳統的生物膜反應器分為生物濾池,生物轉盤以及淹沒式生物濾池。目前,較為新型的生物膜反應器有生物流化床、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升流式厭氧污泥床一厭氧生物濾池(UASB―AF)、微孔膜生物反應器、序批式生物膜反應器(SBBR)以及曝氣生物濾池(BAF)。在發展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於載體表面的固定機理,進一步提高各種膜反應器的凈化功能以及使生物反應器達到節能和自動控制。
除了生物處理法領域,物理處理法和化學處理法領域也有一些值得關注的熱點,例如,物理處理法中利用磁分離技術對污水的處理以及滲透膜技術在水質凈化中的應用,化學處理法中新型氧化劑的使用以及活性炭工藝的改進等。除此之外,生物處理法、物理處理法和化學處理法相結合的新工藝也層出不窮,通過合理結合可以彌補僅使用單純處理方法的不足,揚長避短,例如,在生物處理的曝氣池中投加鐵鹽,可以使脫磷效果明顯提高並增加活性污泥濃度,使得生物處理的效果更加穩定。
總而言之,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污水處理技術經過100多年的發展,仍然活力四射,在我國更是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從技術層面上看,該領域創新點、革新點、熱點較多:從專利層面上看,自主知識產權優勢明顯,有利於技術發展。污水處理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在未來的發展中前途光明。各企業科研院所應該抓住機遇,通過引進好的技術方法,並結合本國的國情,不斷地加以總結,在實踐中立足根本,在污水處理領域走出一條改革創新的陽光大道。
⑤ 污水處理工藝改變是否存在重做科研
存在重做科研的可能性
因為污水處理工藝的改變會對相關科研領域產生一定的影響,或宴需要對之前的研究進行重新評估,可能需要重新設衫行銀計實驗方案或者進行新的數據採集,從而產生重做科研的情況。
同時,新工藝的推廣和應用也需要相關的科研支持和驗證,所以污水處理工藝改變會給科研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內容延伸污水處理工藝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環保要求的提高也促使著污水處理工藝不斷地更新和改進,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
而這些變化也不僅僅局限於技術層面,也可能對生態環境甚至社會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
因此,科研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污水處理工藝的發展動態,及時帶態調整研究方向和方法,以更好地發揮科研的作用。
⑥ 水處理行業前景怎麼樣
前景是非常好的,我們是做水處理配套塑料水箱的,水處理行業的需求非常大
⑦ 智慧化,數字化發展對城鎮污水處理行業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1、機遇:提高污水處理效率: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和數據採集分析,可以實現污水處閉洞理過程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提高處理效率和質量;降低運營成本:數字化技術可以幫助監測設備狀態、優化設備運行模式等,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和能耗;推動產業升級: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有助於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行業的產業升級,促進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增強環境保護效果: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監控和管控城市污染物排轎哪枯放情況,提高環境保護效果。
2、挑戰:技術難度增加:數字化、智能化技術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在技術和設備更新換代方面也需要不斷的投入,這對一些小型污水處理廠和缺乏資金的地區構成了挑戰;數據安全問題:數字化技術在數據採集、傳輸和存儲方面可能會面臨數據安全問題,例如數據泄露、網路攻擊等問題;經營模式變革: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需要相關的培訓和管理能力,這對傳統的污水處理企業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政策支持不足:政府的政策支持體系還不夠完善,可能會影響數字化技術在緩鏈污水處理行業中的推廣應用。
⑧ 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政策研究
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政策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政策的把控要放在第一位,每個細節的處理都要有理有據才能做到最好。中達咨詢就污泥處理處配鎮穗置行業政策研究和大家說明一下。
1污泥行業概述
11污泥概述
污泥,是指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含水率不同的半固態或固態物質,是污水處理無法避免的「副產品」。如下圖所示,污泥產生於污水處理的多個環節。污泥中含有病原體、蟲卵、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質,未經有效處理處置,極易對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然而經過恰當處理,污泥又可以作為肥料、建材等資源循環利用。
12污泥行業現狀
隨著污水處理廠在全國范圍內的加速覆蓋,污水處理量連年增長,污泥產量逐年提升。我國污泥無害化處置率仍處於較低水平,污泥處理設施尚不健全,己建成設施的處理水平良莠不齊,積存的污泥量大。部分地區直接對污泥進行簡單脫水干化後堆肥或填埋,未對污染物、病原體和重金屬進行處理,造成巨大的生態污染破壞隱患,還可能在運輸填埋過程中發生爆炸等事故,污泥處理處置面臨巨大壓力。
2污泥處理處置國家政策
21政策監管及導向
2015年「十三五」規劃出台,指出大氣、污水、污泥的治理是今後國內環保處理的三個主攻方向。在出台的「十三五」相關政策的推動下,環保重要性大幅提升。如下表所示,「十三五」規劃中明確了污泥處理處置目標、任務與布局旅運,建立完善了污泥穩定化與無害化的相關標准,並闡明了要加強監管與激勵機制,全面地為我國未來五年的污泥處理處置工作做出了重要布局。
同年由國務院頒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也明確了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與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達到的目標,預計涉及污泥處理處置的政策將進一步完善,污泥排放監管將逐漸嚴格,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盈利會得到保證。隨著政策完善利好和市場監管等因素的驅動,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有望突破瓶頸期,加速發展。
除了以上兩個關鍵政策,從2012年到2016年我國還出台了涉及污泥處理處置的一系列相關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從政策層面對污泥處理處置的不斷重視與對未來五年內提高污泥無害化處理率的堅定決心。近五年其他污泥處理處置相關政策見下表。
22收費及補貼政策
一直以來,污泥處理費的落實是污泥處理處置項目進行的一個難點。目前,隨著水價改革逐步到位,污水處理費將逐漸覆蓋污泥處理成本。針對目前國內污泥處理處置項目(以bot項目為主),《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報告(2014版)》給出的污泥處理處置全成本區間在150~500元/噸,平均成本為270元/噸,摺合到污水處理費中約合02元/噸(按每萬噸水產生7噸含水率80%的污泥)。
2015年1月,發改委、財政部及住建部聯合發布《關於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指出2016年年底前,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標准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於095元,非居民不低於14元;縣城、重點建制鎮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於085元,非居民不低於12元。2015年10月36城平均污水處理費僅087元/噸,貴州、黑龍江、遼寧等多個地區污水處理費更低,距標准有較大上升空間。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合理提高污水收費標准,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標准不應低於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的成本。培卜」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除了對污泥處理費的落實,在污泥項目補貼方面,全國各地對污泥處置項目也相繼頒布補助政策,鼓勵污泥處置項目建設,並對運營或項目投資以多種方式實行補助。
以上國家資金政策方面的支持都為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工作提供了資金條件,讓污泥處理切實得到落實,有望快速打開污泥處置市場。
3ppp模式與污泥處理處置行業
31PPP模式概述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為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提高供給效率,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嗪獻韉確絞劍�與社會資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及長期合作關系。PPP的合作模式多種多樣。市政環保行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bot模式。
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通過將國有企業部分出售、全部出售或關閉等方式使存量資產變現,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迅猛增長與政府財政緊張的矛盾。20世紀90年代公私合作夥伴關系(PPP)這一概念在英國較早出現並得到推廣,繼而在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並沿用至今。20世紀90年代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也開始從眾多基礎設施領域逐步退出。
我國的PPP初探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以外資特許經營類的BOT試點項目為主。2004年,建設部頒布並實施了《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126號),將特許經營的概念正式引入市政公用事業,並在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及燃氣供應等領域發起大規模的項目實踐。各級地方政府也紛紛以126號令為模板,先後出台了大量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及政策性文件,用於引導和規范特許經營項目開發。
PPP合作模式有利於政府轉換職能,同時減輕財政負擔。政府方可以由過去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變成一個行業監管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從投資中解放出來。通過引入社會投資人,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充分利用投資人的資金實力和管理水平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它還能合理分配各方風險;節省項目投資,降低工程費用;引進競爭機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效率;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 32PPP模式對污泥行業的影響
2013年以後,我國PPP模式的制度化建設提上議事日程,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PPP模式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未來有較大增長空間,隨著一系列頂層設計的逐步推進,我國有望形成由法律法規、管理機構、操作指引、標准化工具和專業培訓構成的相對完整的ppp政策框架。污泥行業上下游關系見下圖。
污泥行業作為污水處理行業的下游產業,與污水行業具有很多共同的特性。相比現在發展較為成熟的污水處理行業,污泥行業尚處於起步階段。由於兩個行業具有極強的相似性和相關性,污泥行業的發展歷程必定與污水行業具有一定的重復性。經財政部PPP中心2016年3月末公布的季報顯示,市政行業PPP項目(季報統計范圍內)居於所有行業的榜首,三月末比一月末新增的項目數佔比超過85%,其中增長最多的是污水處理項目。
在財政部PPP項目名錄中,涉及水務領域的項目有722多個,佔比為185%,污泥單獨處理處置項目共有24個。目前,財政部正在與住建部、環保部、水利部等加快遴選第三批PPP示範項目。其中,水務項目將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這表明國家治理污水污泥問題的決心和�τ諫緇嶙時靜斡胛鬯�、污泥行業的鼓勵。而未來,對於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相對高額的投資成本、高技術壁壘和專業的運營管理的要求會迫使政府越來越廣泛地引入PPP的合作模式來滿足積壓多年、數量龐大的污泥處理處置市場需求。
另外,對社會資本來說,企業參與PPP項目的收益較為穩定,且回報期限長、能鎖定未來收益,對於追求穩健收益的長期投資者而言是較為理想的投資標的。PPP模式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市場訂單和發展機遇,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無疑會增加產業熱度,從而促進技術改良、收費制度完善、打通下游產品出路,形成產業良性循環。
4結論
面對污泥處理處置的巨大壓力,國家已經出台了眾多政策推動行業的發展、加強市場的監督。對於資金問題,政府也在收費機制上有所突破,由此直接激發行業的參與熱情。運作模式方面,作為公共事業的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在PPP模式應用中的表現值得期待。PPP模式已經逐步走向政策、制度完善,但仍待相關成功案例為污泥行業領路。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⑨ 污水處理行業前景如何呢
摘 要:文章首先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接著分析了改善措施及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前景的展望。
關鍵詞:污水處理廠;中水;方法
一、我國污水處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空置率對運行成本的影響。目前國內許多城市存在房地產過度開發現象,許多地塊的樓盤都存在空置率高的情況,基本很難保證建設完成後在短期內入住率達到設計居住人口,相應的污水處理系統在短時期內的處理水量也就不可能處理到設計水量。所以在選擇工藝時,應選擇可以根據實際處理水量進行處理的工藝,以降低運行成本,同時盡量分期建設、運行,以符合水量的增長規律,避免浪費。
(二)運行成本。污水處理設備的運行成本與用戶所繳的污水處理費、中水水費之間的關系決定著處理系統今後是否能夠正常運行下去。在過去幾年內有很多工藝就是由於運行費用很高,建設完成後運行一段時間入不敷出,最終導致系統停用或者降低處理標准,超標排放等。
(三)投標范圍的不明確。污水處理工程的投資一般主要由污水管線、附屬構築物、土方工程、土建工程、設備及安裝工程幾部分組成。但在投標報價階段,乙方報價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由於設計界限不清而造成的漏報,進而造成對整體工程投資估算的不準確。因此,在招投標階段
⑩ 你認為電鍍污泥處理現狀如何
行業內主要企業:金茂源環保、陝西福天寶、中新聯科環境科技、蘇州依斯倍環保、四川省創飛格環保等。
本文核心數據:電鍍污水處理市場規模、前景預測
電鍍行業步入清潔生產階段
中國電鍍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是伴隨著電鍍行業的快速發展及國家對電鍍行業清潔化要求而不斷演進的。我國的電鍍行業最初以粗放式發展為主,重電鍍工業技術發展而輕視行業發展過程中排出的污水處理環節。隨著2015年10月國家工信部發布《電鍍行業規范條件》,重點要求企業各類污染物(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廠界雜訊)排放標准與處置措施均符合國家和地方環保標準的規定,我國電鍍行業正式進入清潔生產階段,電鍍污水處理的需求不斷擴大。
註:測算公式:電鍍污水年產生量=電鍍產品年加工面積*單位鍍銅件污水產生量
電鍍污水處理市場規模接近250億元
根據公開招投標信息統計,我國當前電鍍污水處理費單價報價在60元/噸左右(一般電鍍污水處理項目采購需通過招投標或者競爭性談判,因此價格能得到有效控制,變化幅度不大),假設每年產生的電鍍污水全部被污水系統處理,結合電鍍污水年產生量測算,2021年我國電鍍污水處理市場規模達到248億元。
註:以上電鍍污水處理市場規模統計為電鍍污水處理服務市場規模。
電鍍污水處理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億元
隨著國內電鍍污水排放標准制度的趨嚴,將給電鍍污水處理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前瞻在此發展背景下測算2027年我國電鍍污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
註:以上市場規模預測為電鍍污水處理服務市場規模。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鍍污水處理系統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