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監測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監測方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監測任務
20xx年全市實現城鎮污水處理率83%,其中我市一類縣市區的污水處理率為85%,均屬中心城區,其污水處理廠管理不屬各區,建議不劃為各區監測考核指標。
二、監測指標任務分解
三、指標解釋及計算方法
縣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是指報告期內縣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總量與污水排放總量的比率。計算公式: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總量/污水排放總量)×100%。
污水處理總量:等於污水處理廠和其他污水處理裝置處理的污水量之和,其中其它污水處理裝置是指在廠礦區設置的處理工業區工業廢水並處理周邊地區生活污水的小型集中處理設備,還包括在遠離市政管網的居民小區、度假區等設置的小型污水處理裝置。
污水排放總量:指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總量,可按當地供水總量乘以污水排放系數確定。
四、主要工作重點
1、納入全省城鎮「兩供兩治」20xx年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按照時間節點達到建設進度要求,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2、開展縣以上中心城鎮排污口截污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完成普查工作和50%以上的截污口改造。
3、開展縣以上中心城鎮窨井蓋防盜、防墜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完成普查工作和50%以上的改造任務。
4、完成平江縣城鎮污泥處理處置廠建設,規模20噸/日。其他縣城可根據實際開展污泥無害化處置項目的立項工作。
5、市中心城區啟動污水再生利用項目的立項工作。
6、加強縣以上中心城鎮污水處理廠運營監管,確保運營負荷、處理水量和排水水質達到設計標准,提高污水處理設施的運營效益。
五、核查辦法
對各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採取月調度、半年檢查、不定期督查、年終考核的方法。即各責任單位於每月5日前將上月任務完成情況報市污水處理管理處,並按時填報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信息平台;每半年對縣(市)區完成工作任務情況進行檢查,並不定期地進行專項督查督辦;年終組織進行驗收,並將驗收結果報市為民辦實事考核辦、市統計局綜合評估認定。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全市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按照省、市的統一部署,把為民辦實事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踐行點,進一步增強辦實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並組建專門工作班子認真落實,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2、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各相關部門要明確工作責任,科學制定工作措施,狠抓落實。完成工作目標的數據由主要責任單位牽頭統計匯總,相關單位負責提供,並由當地統計局評估認定。各相關責任單位要堅持分級負責,通力合作,加強協調,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確保工作質量和全年目標任務完成。
3、強化管理,嚴格考核。我局除重點安排在年中和年底進行檢查驗收外,還將不定期到部分縣(市)、區進行抽查督辦。全市建設系統各有關部門要及時研究解決落實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認真研究和完善推進項目後續管理的政策措施,真正把實事項目辦成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一)監測目的
及時、准確、全面地反映公司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為環境管理、環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據,確保廢氣、廢水、雜訊等污染物達標排放。
(二)監測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工業污染源監測管理辦法(暫行)》、《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廢塑料回收與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進口廢塑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結合公司生產工藝過程及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和公司環評中環境監測管理要求等內容,制定本監測方案。
(三)監測范圍
定期對公司廢氣、廢水、雜訊等污染物排放狀況進行監測。
(四)監測要求
1、廢氣監測
監測項目:
(1)有組織:顆粒物;
(2)廠界無組織:非甲烷總烴、顆粒物。
監測頻次:非甲烷總烴至少每季度監測一次,其餘因子監測頻次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
監測點位:有組織廢氣監測——排氣筒預留采樣口;無組織廢氣監測——廠界四周。
監測方法:委託XX市環境監測站監測。
2、廢水監測
監測項目:pH、CODCr、BOD5、色度、SS、NH3-N、磷酸鹽、石油類;監測點位:接管口。
監測方法:委託XX市環境監測站監測。
3、雜訊監測
監測項目:對公司廠界晝間、夜間雜訊進行監測。
監測頻次: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
監測點位:四周廠界外一米。
監測方法:委託XX市環境監測站監測。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深入實施食品放心工程,進一步加大我縣食品監管工作力度,全面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努力把我縣打造成為「食品安全示範縣」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結合我縣實際,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廣泛發動群眾,拓寬信息渠道,充分發揮各級組織和監管人員的作用,建立一支專業人員和群眾參與相結合的食品安全監督隊伍,提高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能力,逐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確保我縣食品安全。
二、工作目標
(一)實現全縣食品安全監管網路覆蓋率和網路運行率分別達100%。
(二)把我縣建設成為「食品安全示範縣」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三、監管網路
建立以縣政府職能部門為主導、鄉鎮人民政府為基礎、村委會(社區)和企業參與的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路。
(一)一級監管網路建設——縣食品安全委員會領導小組,負責全縣食品安全動態監管工作,制定全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目標。
1.縣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依據各自工作職能,組織監管相關領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加強對監管對象各個環節的全面監管。
2.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本部門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為第二責任人,按照 自治縣食品安全監管各成員單位職責,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做到機構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確保責任領域的食品安全。
3.各成員單位要依據職責分工,在本系統內設立食品安全監管員,並將系統監管員名單報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備案。
(二)二級監管網路——各鄉鎮人民政府、工業園區要成立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負責本鄉鎮、園區的食品安全工作。
1.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對轄區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領域和餐飲店、食堂和農村家宴的食品安全進行監督管理,及時向縣食品安全委員會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有關情況,並負責村級食品安全網路建設。
2.落實鄉鎮人民政府行政「一把手」為食品安全監管第一責任人和分管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3.縣工業園區管委會要加強對園區內生產、加工、流通和職工食堂食品安全的監管,落實專人負責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三)三級監管網路——成立以各村(社區)和食品生產、加工、經營企業為主體的食品安全管理網路。
1.將食品安全監管網路延伸到村(社區)和食品生產加工經營單位,各村(社區)和食品生產加工單位也要相應成立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由村委(社區)主任和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任組長,具體負責本村(社區)及本單位的食品安全工作。
2.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要以企業法人為食品安全第一負責人,由各監管部門與所監管企業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明確企業主體責任,努力構建多環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工作職責
(一)宣傳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積極引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者)誠信守法,增強群眾食品安全意識。
(二)受理轄區內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組織和配合對食品違法經營行為及侵害群眾合法權益的事件調查處理,並及時總結上報。
(三)加強對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的監督,嚴密監控和預防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的發生,一經發現立即進行查處。
(四)廣泛征詢有關食品安全監管意見,重點收集人民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分析研究轄區內食品安全監管薄弱環節。
五、工作制度
各職能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要嚴格按照《 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年食品安全工作意見》( 府發〔 〕9號)、《 自治縣 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季行動工作方案》( 府辦發〔 〕75號)規定,認真開展食品安全監管網路建設,制定工作方案,層層簽訂責任書,建立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制定和建立相應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政府主導、屬地管理、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原則,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網路建設,把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網路建設作為重點。通過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項報告、責任追究、投訴舉報、事故處理程序等一系列制度,進一步完善協調聯動的工作運行機制。
(二)嚴格責任落實。相關責任部門和鄉鎮政府要依據食品安全責任制的有關要求,切實擔負起各自的工作職責。按照目標責任書的要求,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層層分解責任,切實把責任落實到單位、人頭。加強食品安全業務培訓,提高食品安全工作者的素質,有效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三)強化輿論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路等新聞媒體和食品安全信息網站,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舉措和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在媒體開設專欄,增強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意識,引導人民群眾樹立科學、理性、健康的新型消費理念。積極發動基層組織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推動食品安全進社區、進農村、進市場,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維權意識和參與意識。建立公開舉報和媒體公示制度,發揮食品安全監督員的作用,擴大社會監督范圍,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要加大信息報送工作力度。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及時、准確、全面報送的原則,根據不同階段工作開展情況,以簡報、圖片和小結等形式報送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為了確保放射源周圍環境的安全,了解放射源擬用位置周圍環境的輻射現狀,特製訂本計劃。
一、委託山西省輻射環境監督站承擔放射源擬用位置周圍環境輻射劑量的監測。
二、對於放射源周圍輻射環境背景值監測,按GB/T14583《環境地表γ劑量率測定規范》進行,對於放射源安裝後周圍輻射環境的監測,按HJ/T61-20xx《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進行。監測數據認真記錄,妥善保存,並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三、檢測內容:放射源運行期間,監測的內容主要是周圍環境γ輻射劑量率的監測。
四、監測頻次:
1、放射源正常運行時,每年進行兩次監測,數據存檔備案;
2、放射源進行維修前後,應分別進行一次監測;
3、事故發生後,在事故處理前後對其周圍環境分別進行一次監測;
4、放射源退役時,應進行一次退役監測。
五、監測點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運行和維修前後的監測點位置為:鉛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處;
2、發生事故時監測點的位置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區域。
3、放射源退役時的監測點位置為:鉛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處、過去安裝或存放場所。
一、監測指標
(一)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總烴、顆粒物。
(二)雜訊(廠界)。
(三)☆如環評有破碎清洗工藝必須監測廢水。
二、監測頻率每年四次(每季度一次)。
三、應急監測預案
(一)目的
為在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降低經濟損失,在事故處理和應急情況下,迅速及時地進行環境監測,制定以下預案。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XXXXXX有限公司范圍內發生的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情況監測。
(三)基本原則及應急監測措施
1、基本原則:本預案是XXXXXX有限公司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服從各級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指揮部的具體指揮和領導。堅持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日常監測服從應急監測原則。
2、應急監測措施:
(1)公司環保安全部門在接到環境污染事故信息、後,按環境污染信息報送規定上報市環保局。同時立即與市壞境保護監測站聯系,及時判斷可能的.污染因未,進行應急准備,並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分別進行現場監測采樣和化驗准備工作。
①人員准備:技術人員現場X名,采樣人員X名,化驗人員X名,司機X名。
②做好采樣容器的准備工作。
③及時協調市環保監測站化驗室負責分析化驗人員做好相應的分析項目的一切准備工作。
(2)監測人員在接到環境污染事故信息後,必須在XX分鍾內到達現場采樣,並在XX分鍾內送到化驗室。
(3)協調市壞保監測站化驗人員快速、准確地完成樣品.分析,及時出具數據,並保留樣品。
(4)當對某污染物缺少監測手段時,應立即對外請求支援。
(5)監測數據可用電話或書面形式娜最快速度上報應急指揮部。
(6)應急監測應做到從事故的發生直到事故的處理終結全過程的監測,監測次數以能滿足減少損失和事故處理以及事故發生後的生產恢復為要求。
應急監測點位及次數表
(四)應急監測網路圖
公司應急指揮——環保及安全部門主任——市環保監測站——監測分析人員及司機
(五)應急監測流程圖
指揮部——保及安全負責人、市環保監測站負責人——現場采樣組、化驗分析組——分析技術人員審核
四、委託監測
由於我公司沒有相應的監測資質和設備,日常環境監測工作(每年四次)委託XXXXXX環境保護監測站(或XXXXXX環保公司)監測。
五、附件
(一)委託合同(環境監測技術合同)
(二)XXXXXX環境保護監測站(或XXXXXX環保公司)資質證明。
為認真貫徹落實《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傳染病防治執法檢查力度,依法糾正、查處違反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嚴格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結合我區實際,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法做好傳染病防治和醫院感染監督工作,切實履行傳染病防治監督職責,嚴格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
究制,促進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監督檢測依據
采樣檢測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醫院消衛生標准gb15982、1995)
三、監督監測對象
(一)區級發證和管轄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四、監督監測內容和范圍
(一)醫療機構
傳染病疫情報告、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醫療廢物處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以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微生物培養)。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傳染病疫情監測、疫情信息報告管理、疫情調查處理、醫療廢物處置等情況。
五、工作要求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級發證和管轄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充分認識開展傳染病防治和醫院感染監督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各部門加強配合,各負其責,突出重點,嚴格按本實施方案的要求按時完成工作任務。
(一)區衛生監督所職責
負責執法監督檢查工作,制定樣品抽樣的范圍、數量、順序、檢驗項目等工作,印製和填寫相關表格和單據。
(二)區疾控中心職責
負責完成現場采樣監測培養並按時出具結果報告。
(三)監測樣品抽檢范圍和數量
1、治療室、手術室、產室、嬰兒室、消毒供應室、口腔科、內窺鏡室等科室為監測的重點部位,采樣內容為空氣、工作檯面、無菌物品、消毒液、醫護人員手錶面。
2、二級規模以上醫院根據科室設置采樣20—30份,鄉衛生院、門診部以及同等規模的醫療機構采樣5---10份,其它診所采樣2---5份。
六、時間安排
6月~9月。
一、工作目標
具體目標: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哨點醫院(區一醫院)全年收集報送病例信息不少於50份;食源性疾病病原學監測不少於100份樣本;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必須100%上報。
二、監測內容
1.食源性疾病監測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包括食源性疾病及異常病例監測、特定病原體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2部分內容(監測責任單位:區一醫院和疾控中心)。
(2)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對所有發現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進行報告(報告單位:區一醫院和疾控中心)。
2.食源性疾病監測的衛生監督:包括對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和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進行監督,由區衛生監督所對區疾控中心和區一醫院履行監測職責、開展監測工作、報送監測信息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區食源性疾病報告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嚴格按照規定和要求落實監測和報告責任。
三、監測工作相關要求
(一)監測點設置
我區哨點醫院為區一醫院,區疾控中心為哨點疾控。
(二)檢測樣品數量及采樣要求
食源性疾病病原學監測不少於100份樣本;為確保檢測結果的真實可靠,樣品採集後到實驗室檢測不得超過15天。
(三)檢測機構資質
區疾控中心已取得相關檢測項目的計量認證資質,能夠承擔依法出證法律責任。
(四)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銜接與配合
區一醫院負責食源性疾病個案信息和標本採集、信息與標本(或菌株)報送。區疾控中心負責監測信息的收集分析、標本實驗室檢測和信息網路報告,以及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溯源分析,並承擔監測工作的技術培訓和質量控制。
(五)監測方法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的監測工作手冊採用統一的國家標准方法或指定方法進行監測。
(六)監測結果報告
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按照監測計劃的要求報告。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報告:由區一醫院向區疾控中心報送食源性疾病監測病例信息和待測標本。
(2)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由醫療機構和區疾控中心負責報告。
四、監測工作管理職責分工
區衛生局負責組織實施轄區內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工作,重點協調、督促做好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的核實報告;負責轄區內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和病原學監測工作的組織協調。
成立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項目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成立本單位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項目工作相關組織機構。
五、經費保障
實行項目資金管理。根據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食品安全保障經費」安排,按照任務帶經費的形式,專項資金用於涉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及監督工作必需的業務、培訓支持及相關人員經費支出。
【重點與難點】
重點:讓學生了解,雖然自然災害的發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滿智慧的人類通過各種先進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禦等)對災害進行監測和防禦,是可以起到防災、減災作用的。
難點:地理信息系統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基本知識】
一、自然災害監測系統
1.概念:
自然災害監測系統是由 、區域及 等各級組織,通過 對自然災害進行監測和分析的網路系統。
2.作用: 、災中跟蹤、 以及提出 。
3.世界和我國災害監測系統的發展情況
二、遙感技術在自然災害監測中的作用
1.遙感(RS)技術的特點:
觀測范圍廣、信息獲取量大、 、實時性好和 等。從空間尺度看,遙感具有全球觀測能力,可從 、 和 角度獲得全球自然災害的觀測數據;從時間尺度看,在遙感平台上能夠對地球進行同步觀測,可獲得地球表層及其 的災害信息。
2、應用范圍:
廣泛應用於政治、經濟、軍事、生活等各個方面,重點用於 、 及台風災害等監測。
三、地理信息系統在自然災害監測中的作用
1.信息集成與分析:
主要是對各種監測系統提供的信息進行 和 分析,具有空間定位、 和 分析的功能。
2.災害評估與預報:
對自然災害進行 、 、 、災害損失調查、 等,還可以為制定減災預案和指導災後重建工作提供依據。
3.RS與GIS結合為減災救災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務
四、自然災害的防禦
1.非工程性防禦:www.
(1)概念:
是通過國際組織和各個國家的 和 、各級行政部門的減災管理以及 等途徑,控制和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2)「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
(3)我國非工程性防禦措施的發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禦措施
(1)概念:工程性防禦措施是通過修建防災工程,改變自然災害系統,最終達到減災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種方式:
方式實例
改變地表環境,防止或減輕自然災害的強度
可以阻隔或控制災害與人口、財產等的直接相遇
可以改變財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災性能,減少災害損失。
3.「工程性防禦措施」和「非工程性防禦措施」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硬體」和「軟體」的差別。
聯系:二者在防災減災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輔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災效果。
為了解我縣兒童預防接種後的血清學效果和疫苗可預防疾病的人群免疫屏障水平,進一步評估疫苗接種率和接種質量,做好疫苗可預防疾病的控制工作,根據《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列》和《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特製定縣人群免疫水平監測方案。
一、監測內容
目標人群針對乙肝、麻疹、風疹和甲肝等傳染病的免疫水平。
二、監測范圍、對象和人數
(一)范圍:鎮、鎮、鄉。
監測對象及人數三個鄉鎮3-14歲兒童共計120名兒童。鄉(鎮)監測目標人群數見附表1。每個年齡組,各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針對傳染病監測樣本量為40份。年齡組中各年齡段采樣應均衡。
三、調查方法及時間
(一)調查方法隨機抽取3-4歲、5-6歲、7-14歲兒童各40名,每個年齡組隨機均衡抽取城鎮和鄉鎮兒童,年齡組中各年齡段采樣人數應均衡。
(二)調查時間:20xx年10月12日-15日
四、采血內容及要求
(一)對調查目標兒童均填寫《疫苗針對傳染病監測個案調查表》(附表2),兒童疫苗接種史可在兒童預防接種客戶端導出,或根據兒童接種證、卡、冊等資料准確登記,由各鄉鎮專干負責填寫。
(二)采血調查的組織工作
由疾控中心的專業人員負責採集血液標本,采樣編號由9位數字組成,前6位是縣(市)國標碼,後3位是監測兒童數。
(三)采血要求
無菌采血,對所有調查對象均採集靜脈血4毫升,及時分離血清,注意離心時避免發生溶血現象,離心後立即將血清冷凍(避免反復凍溶),要求凍存在螺口管內;每份血清不少於2毫升,管子上要標清楚序號,並和送檢單上序號一致。冷藏運輸,-20℃保存待檢。
B.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集中處理率是什麼意思
城鎮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量除以根據供水量系數法計算或實得城鎮污水產生總量即為城鎮污處理廠污水集中處理率。一般是用來衡量是否收集完善的一個指標。
C. 2021年江蘇省城市污水處理率
2021年江蘇省城市污水處理率96%以上。經調查截至目前,全省城鎮污水處理能力達2138萬立方米/日,建成污水管網7.85萬公里,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全運行,縣級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全部達一級A及以上標准,2021年全省處理城鎮污水約58億立方米,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6%以上。
D. 污水處理排放速率是多少
中國城扮敬市污水處理率為89.21%。計算公式 污水處理帆唯率=污水處理量÷污水排放總量×100% 各地情況 全國廳轎慎 截至2013年底,中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為89.21%。
E. 求江蘇南通市區的地理環境和污染狀況,最好可以具體點哦
環境空氣質量
2007年,市區環境空氣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年日均值分別為0.042、0.035和0.088mg/m3,均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1996)二級標准。六縣(市)政府所在地城鎮除海安鎮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超標0.06倍外,其餘均符合國家二級標准。
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優良的天數佔88.5%%。海安鎮、如城鎮、掘港鎮、金沙鎮、海門鎮、匯龍鎮、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優良的天數佔比分別為77.0%%、95.3%%、93.2%%、91.0%%、97.5%%、95.6%%。
市區降水pH年均值為4.61,海安鎮、如城鎮、掘港鎮、金沙鎮、海門鎮、匯龍鎮降水pH年均值分別為5.78、5.13、5.26、4.26、5.12、4.92。市區酸雨頻率為69.18%%,六縣(市)城鎮酸雨頻率分別為7.32%%、32.26%%、24.05%%、62.30%%、61.73%%、36.76%%。
(二)工業廢氣
全市工業廢氣排放量1277.19億標立方米,廢氣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8.72萬噸,煙塵排放量4.04萬噸,工業粉塵排放量0.83萬噸,其中,市區工業廢氣排放量1008.77億標立方米,廢氣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6.51萬噸,煙塵排放量2.46萬噸,工業粉塵排放量0.21萬噸。
三、水環境狀況
(一)水環境質量
1.飲用水源水質
市區自來水廠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六縣(市)中,通州、如東、啟東由市區實施區域供水,其餘縣(市)城鎮飲用水廠水源地水質也均達標。
2.長江(南通段)水質
長江南通段水質較好,各項水質指標均符合國家Ⅱ類標准,與2006年相比,長江南通段水質無明顯變化。
3.內河水質
九條主要內河中通揚運河、九圩港河、如海河、焦港河、新通揚運河總體水質符合Ⅲ類標准;通呂運河、通啟運河、如泰運河、栟茶運河總體水質符合Ⅳ類標准。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生化需氧量、石油類、高錳酸鹽指數。
4.城鎮地表水
2007年,南通市區城鎮地表水總體水質符合Ⅳ類標准,六縣(市)中海安鎮、如城鎮、金沙鎮、匯龍鎮地表水總體水質符合Ⅲ類標准,掘港鎮、海門鎮地表水總體水質符合Ⅳ類標准。城鎮地表水仍以有機污染為主,主要污染指標為石油類、氨氮和生化需氧量。與2006年相比,海安鎮、掘港鎮水質有所好轉,海門鎮水質有所下降。
濠河總體水質符合地表水Ⅳ類標准,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石油類等。
5.地下水水質
我市分別在市區、海安、啟東、海門設四個潛層水監測點。2007年,海門、啟東潛層水水質符合國家《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93)Ⅲ類標准,市區、海安潛層水水質符合Ⅳ類標准。第一承壓層僅市區設監測點,其水質符合Ⅴ類標准。第三承壓層水質海門和啟東符合Ⅲ類標准;市區、海安、如皋符合Ⅳ類標准;如東和通州符合Ⅴ類標准。主要污染指標為錳、氨氮、氯化物。
6.入海河口水質
啟東大洋港總體水質符合地表水Ⅲ類標准,如東小洋口總體水質符合地表水Ⅳ類標准,主要污染指標為高錳酸鹽指數、氨氮。
7.近岸海域水質
小洋口近岸海域水質符合國家《海水水質標准》(GB3097-1997)三類標准;大洋港近岸海域水質符合海水四類標准。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二)廢水排放
1.工業廢水
全市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15691.76萬噸,其中市區工業廢水排放量為6503.78萬噸。全市工業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化學需氧量2.01萬噸、氨氮0.16萬噸、石油類69.27噸、揮發酚5.90噸,其中市區排放量為:化學需氧量1.12萬噸、氨氮0.09萬噸、石油類55.47噸,揮發酚4.18噸。
2.城鎮生活污水
全市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1.75億噸,佔全市污水排放總量的52.7%%。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為6.91萬噸和0.70萬噸,佔全市排放總量的77.5%%和81.4%%。全市經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的生活污水量為0.80億噸,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為45.4%%,比2006年提高4.7個百分點。市區生活污水排放量為0.61億噸,占市區污水排放總量的48.3%%,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為1.18萬噸和0.17萬噸,經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的生活污水量為0.49億噸,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為81.2%%。
四、聲環境狀況
(一)區域環境雜訊
市區區域環境雜訊平均值為55.5分貝,海安鎮、如城鎮、掘港鎮、金沙鎮、海門鎮和匯龍鎮區域環境雜訊平均值分別為55.0、52.3、53.3、54.9、54.5和54.8分貝。與2006年相比,市區基本不變,海安有所下降,通州、啟東略有上升。
(二)功能區雜訊
市區1類功能區(居民、文教區)晝間等效聲級值符合國家《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GB3096-93)相應功能區標准,夜間等效聲級值45.4分貝,超標0.4分貝;2類功能區(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夜間等效聲級值均符合相應標准;3類功能區(工業區)晝間等效聲級值符合標准,夜間等效聲級值55.3分貝,超標0.3分貝;4類功能區(交通干線兩側等區域)晝間等效聲級值符合標准,夜間等效聲級值63.2分貝,超標8.2分貝。
六縣(市)城鎮中除掘港鎮3類區、4類區夜間分別超標0.2分貝、1.1分貝,匯龍鎮4類區夜間超標0.9分貝外,海安鎮、如城鎮、金沙鎮、海門鎮各功能區晝、夜間等效聲級值均符合相應標准。
(三)交通干線雜訊
市區交通干線雜訊平均值為67.8分貝,符合國家標准,六縣(市)城鎮中除海安鎮超標外,其餘各縣(市)交通干線雜訊均符合國家標准。與2006年相比,市區基本不變,海安鎮、掘港鎮、匯龍鎮略有下降,如城鎮、金沙鎮、海門鎮略有上升。
五)固體廢棄物管理
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336.47萬噸,綜合利用量332.27萬噸,綜合利用率98.7%%。市區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252.92萬噸,綜合利用量249.92萬噸,綜合利用率98.7%%。
全市危險廢物產生量為13.56萬噸,綜合利用量為11.29萬噸,處置量為2.26萬噸,臨時安全貯存堆放量為0.01萬噸。市區危險廢物產生量為10.0萬噸,綜合利用量為8.73萬噸,處置量為1.26萬噸,臨時安全貯存堆放為0.01萬噸。
全市城鎮生活垃圾產生量為60.95萬噸,無害化處理率為100%%。
F. 住建部門 城鎮污水處理率 怎麼計算得出的
污水廠處理量/(城市用水量*污水系數)
其中污水系數是指用水的多少轉化成污水了,一般是0.8-1.0。
G. 城市污水處理率計算中「城市污水產生總量」從哪裡得到
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以及部分合流制的雨水量
生活污水量和工業廢水量
3.1.1城鎮旱流污水設計流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Qdr=Qd+Qm (3.1.1)
式中:Qdr-截留井以前的旱流污水設計流量(L/s);
Qd -設計綜合生活污水量(L/s);
Qm -設計工業廢水量(L/s);
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應考慮入滲地下水量,其量宜根據測定資料確定。
3.1.2居民生活污水定額和綜合生活污水定額應根據當地採用的用水定額,結合建築內部給排水設施水平和排水系統普及程度等因素確定。可按當地相關用水定額的80%~90%採用。
3.1.3綜合生活污水量總變化系數可按當地實際綜合生活污水量變化資料採用,沒有測定資料時,可按本規范表3.1.3的規定取值。
表3.1.3 綜合生活污水量總變化系數
平均日流量(L/s) 5 15 40 70 100 200 500 ≥1000
總變化系數 2.3 2.0 1.8 1.7 1.6 1.5 1.4 1.3
註:當污水平均日流量為中間數值時,總變化系數可用內插法求得。
3.1.4工業區內生活污水量、沐浴污水量的確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的有關規定。
3.1.5工業區內工業廢水量和變化系數的確定,應根據工藝特點,並與國家現行的工業用水量有關規定協調。
H. 我國污水處理率是多少
根據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編制的《「十二五」全國城鎮專污水處理及再屬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到2015年,全國所有設市城市和縣城具有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城市污水處理率提高到85%。縣級市處理率達到70%,縣城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70%,建制鎮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30%。
此外,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5%以上。
現在也就是80%左右
I. 南通規建15個市級中心鎮,是哪15個
海安縣曲塘鎮、李堡鎮、白甸鎮、墩頭鎮;如皋市白蒲鎮、搬經鎮、毀槐江安鎮、磨頭鎮;如東縣扮租岔河鎮、河口鎮、栟茶鎮;海門市常樂鎮、正余鎮、悅來鎮;啟東市北新鎮、南陽鎮;通州區平潮鎮、石港鎮廳余兆、二甲鎮。
J. 城市污水處理率
根據《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在監測的全國200條河流的409個斷面中,基本喪失使用功能的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達20.8%,該比例近年來雖有所下降,但仍超過1/5。我國全海域海水同樣面臨污染程度擴大的趨勢,清潔區域越來越少,污染面積增加。在全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萬邦達 128.01+2.331.85%長江證券11.18+0.050.45%碧水源 113.25+0.030.03%重慶水務9.12-0.11-1.19%國污染程度加深的同時,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情況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污水處理率仍處於低水平
從污水處理的發展情況看,2000年後國家開始對污水處理進行投入,經歷了「蟄伏」發展的5-6年時間。至2006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提出後,國家正式把污水處理提上了工作日程,2006-2009年迎來了污水發展的黃金期。對照美國的發展趨勢,我國目前的污水處理發展水平僅僅處在美國70年代水平上。目前剛經過市場初步發展階段,污水處理率有一定的提高,從2003年的42.4%提高到73%。短短六年時間提高了30.6%。
從2009年數據看來,我國城鎮污水處理達到279.52億噸,目前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一般為70%-75%水平,可以看出我國污水處理廠並非滿負荷運行。按照2009年產能1.056億噸日處理能力運行330天計算,每年能處理污水達到348.48億噸,該處理量遠遠低於每年排放的污水量,可以看出我國污水處理能力產能還是不足的。2009年我國污水處理率為73%,只達到美國1985年的水平,而造成我國污水處理率一直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於:污水處理廠整體運行負荷率不足,污水處理產能不足,二級處理廠情況不理想。
污水處理廠整體運行負荷率不足和產能不足都直接制約了我國污水處理率的提升。居民和工業污水處理費都偏低,直接制約了企業提供污水處理服務的積極性。在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同時,整體污水處理行業的處理費仍處於較低水平。目前我國各地居民污水處理費平均水平在0.7元/噸左右,一般的污水處理廠日常運營費為0.5元/噸不等,那麼單純的污水處理費可以滿足污水處理廠的日常運作。
由於污水處理行業為高投入性行業,後期運作的折舊費用使得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都處於虧損狀態。以10萬噸採用傳統技術的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每噸投入1000元(最保守估計),則總投資為1億元,按照20年時間計算折舊,每年運作330天,污水處理設備利用率為60%計算,那麼噸水折舊成本攤銷至少達到0.25元。從2008年數據看來,污水處理的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為7.6億元和8.8億元,每噸污水處理攤銷的財務和管理費用為0.3元/噸。同時在計算管網建設費的情況下,我們取比較有代表性的重慶水務為例,每噸污水處理的管網建設費攤銷為0.464元/噸。
在保證污水處理廠正常運作同時,仍將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費,預計至少要提高到1.6元/噸,也就是增長1.2倍,才能保證整個行業整體的盈利能力。任何企業的經營都是逐利的,只有保證污水處理廠能夠盈利的情況下,企業才會擴大對污水處理行業的投資,提高原有設備的利用率。
比較發達國家,如美國工業用水水費有55%以上是污水處理費,英國佔41%,丹麥、德國污水處理費分別為供水價格的1.6倍和1.2倍。可見,各國水價雖有不同,但污水處理費一般都高於供水價格。我國除少數省份工業污水處理費要高於工業用水價格,平均水平為45%,大部分地區都是要遠低於40%的標準的,因此我國的污水處理費仍處於較低水平,部分省份污水處理廠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我國工業污水處理費僅僅只有工業供水價格的0.45倍,如果擬照國外情況類推,我國工業污水處理費應該與供水價格提升至1:1比例比較合適,那麼平均至少還有1.53元/噸的上調空間。考慮到未來工業污水處理費還將大大的提升,整個行業中參與企業的盈利能力還將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升。
2008年以來,目前已經有部分省會城市已經提高了污水處理費,平均提高幅度51%,部分城市提高幅度達到120%,目前污水處理費在整個水費上的佔比,居民平均佔比43.8%,工業平均佔比為44.4%,相比原來30%左右有很大的提高。雖然污水處理費有大幅提升,但是按照整個行業能盈利整體上是不足夠的。
污水處理率有望不斷提升
「十一五」期間國家環保投入預計達到1.4萬億,據初步預測,「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為3.1萬億元,其中,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費用將達到1萬億元左右。在政策推動下,我國環保投入的CAGR為17.23%。
2008年,我國GDP為30.3萬億元,同期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1.49萬億元,節能環保產業產值佔GDP比重約4.92%,按照CAGR17.23%計算,預計「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產值可達4.53萬億元左右,到2015年環保產業要佔到GDP產值7%左右。
2009年以來,國家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國民經濟企穩回升,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今後一段時間,在國家有效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工業廢水治理行業作為朝陽產業,受益於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
工業廢水回用水的標准不斷提高,使得國家這幾年的工業治理投入也會不斷加大,同時從2009年以來,國家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國民經濟企穩回升,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今後一段時間,在國家有效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工業廢水治理行業作為朝陽產業,受益於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也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我們認為國家在工業回用水上標准提高,投資力度加大,就完全有可能刺激工業廢水的處理率提高。
污水處理率提升帶來投資機會
我國污水處理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進入2005年之後,我國污水處理行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人均GDP摺合美元為3677.86元,經過十多年發展之後,污水處理率達到73%,而美國從70年代發展十多年之後,到1985年人均GDP為17682.25美元,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74%。2000年後國家開始對污水處理進行投入,經歷了「蟄伏」發展的5-6年時間。從2006年開始國家正式把污水處理提上了工作日程,之後迎來了污水發展的黃金發展期。
我國人均GDP低於美國1985年人均GDP,主要是我國人口基數較大,污水處理率卻低於美國當時情況。但我國經濟仍處高速發展期,每年GDP增幅保持在8%以上,在經濟發展同時必然伴隨大量污水的排放,對環境污染程度更甚,在污水處理上的投入也會加大,目前污水處理率為73%,我們認為我國污水處理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我國將水污染防治作為七個突出環境問題的首要問題,提出以飲水安全和重點流域治理為重點,到2010年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5%,到2020年經濟發展快,人均GDP較高的沿海發達地區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將達到90%以上。
作為政策主導型行業,政策導向重點區域決定了行業的興起,從目前政策的導向來看,我們認為國家對污染最嚴重的「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將會實施重點治理。
按照國家相關規劃,城市污水處理率2010年將達到75%,在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的前提下,國家要求污水處理率同時要提高,將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投資機會。污水處理產能增加,產能擴張,對污水處理設備生產企業將形成利好,以及發展小城鎮污水處理對小規模污水處理設備需求增大,推薦碧水源。特種污水是污水處理行業最難處理的,能否處理好對提高污水處理率有重要意義,從事專業污水處理的企業將被關注,推薦萬邦達。污水處理廠內部的整合兼並,主要是由一些大的知名企業對小污水處理廠進行整合,通過整合兼並實現規模效應,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推薦水務龍頭公司。
圖3 我國污水處理率快速提升
圖1 廢水排放量逐年提升
圖2 2008年河流水質劣V類水河長依然佔比20%以上
圖4 環保投入逐年加大且佔GDP比重逐年提高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參考地址: http://stock.sohu.com/20101117/n2776841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