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大方的四字詞語
1、落落大方: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
2、貽笑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 指讓內行人笑話;
3、舉止大方:形容人行為動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4、慷慨大方:不吝嗇、不小氣,不看重錢財;
5、吐屬大方:指言談話語或詩文的遣辭用意得體自然。
Ⅱ 形容「大方」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阿平絕倒 以之比喻對對方的言論極為佩服。亦用為譏諷言論極為乖謬,常貽笑大方。
出處:據《晉書·衛玠傳》及《王澄傳》載:玠好言玄理。琅玡王澄字平子,兄昵稱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許,每聞玠言,輒嘆息絕倒。故時為之語曰:「衛玠談道,平子絕倒。」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出處:《禮記·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不好意思 ①表示礙於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誠惶誠恐 誠:實在,的確;惶:害怕;恐:畏懼。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處:漢·杜詩《乞退郡疏》:「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踧踖不安 恭敬而不安。意謂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寶玉因賈政在坐,早已踧踖不安。」
大大落落 形容態度大方。亦形容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出處:李准《兩代人》三:「不能大大落落的,一定得認真負責,多向支部匯報,爭取幫助。」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
出處:《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低眉垂眼 低著頭,垂著眼。形容害羞的樣子。
出處: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東扭西捏 扭捏作態,不爽快。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准算與他,又要減你的價錢,准算過,便有幾兩贏余,要他找絕,他又東扭西捏,朝三暮四,沒有得爽利與你。」
豐度翩翩 豐度:風采氣度。翩翩:灑脫的樣子。形容神態舉止文雅優美,超逸灑脫。同「風度翩翩」。
出處:清·張春帆《九尾龜》第四回:「旁觀的人,見十餘部馬車絡繹而來,末後一部車上坐著秋谷,精神軒翥,豐度翩翩,香留荀令之裾,粉傅何郎之面,真似靈和疏柳,張緒當年。」
風度翩翩 風度:風采氣度,指美好的舉止姿態;翩翩:文雅的樣子。舉止文雅優美。
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新唐書·張九齡傳》:「風度能若張九齡乎?」
風流倜儻 風流:有才學而不拘禮法;倜儻:卓異,灑脫不拘。形容人有才華而言行不受世俗禮節的拘束。
出處:明·許三階《節俠記·私仰》:「羨英年壯節堪多,似冰心在玉壺,散財結客,俠比三河,風流倜儻,名傾六輔。」
規言矩步 比喻言行謹慎,合乎法度。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曩以汝為古君子,故任汝放誕,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負心事,知從前規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復畏汝矣。」
哼哼唧唧 形容說話裝模作樣,拿腔拿調。也形容生病時的呻吟聲。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他們必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嚼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他們那裡知道。」
假痴假呆 裝傻;假裝糊塗。
出處:《海上花列傳》第48回:「我有要緊事體請耐來,啥個假痴假呆!」
假眉三道 方言。裝模作樣。
見誚大方 指讓內行人笑話。同「見笑大方」。
見笑大方 指讓內行人笑話。
出處:《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撟揉造作 矯揉造作。指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矯揉造作 矯:使彎的變成直的;揉:使直的變成彎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出處:《周易·說卦》:「坎,為矯揉,為引輪。」
謹小慎微 謹、慎:小心,慎重;小、微:細小。過分小心謹慎,縮手縮腳,不敢放手去做。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謹言慎行 謹、慎:小心,慎重。言語行動小心謹慎。
出處:《禮記·緇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
敬小慎微 敬:謹慎小心;小、微:指細小、不起眼的東西。對細微的事物也採取小心謹慎的態度。形容待人處事非常謹慎。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百射重戒,禍乃不滋。」
局促不安 局促:拘束。形容舉止拘束,心中不安。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昭公雖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禮稍減於昔日。祭足亦覺跼蹐不安,每每稱疾不朝。」
舉止不凡 舉動不平凡。形容人的行為動作非同一般,與眾不同。
出處:清·壯者《掃迷帚》第五回:「昨見二君舉止不凡,詢及棧主,始知兄即吳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問此位名姓?」
舉止大方 舉動不俗氣,不做作。形容人行為動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經的女子,見了人一樣,不見人也是一樣,舉止大方,不輕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礙甚麼呢?」
舉止嫻雅 嫻: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態和風度嫻靜文雅。
舉止自若 自若:象原來的樣子。舉動不失常態。形容臨事鎮定,舉動不失常態。
出處:《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將發,與諸將宴集,命取水,忽變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舉止自若。」
慷慨解囊 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開錢袋拿出錢來。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出處: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老成持重 老成:閱歷多而練達世事;持重:做事謹慎。辦事老練穩重,不輕舉妄動。
出處:《漢書·韋元成傳》:「守正持重,不及父賢,而文采過之。」《宋史·種師中傳》:「師中老成持重,為時名將。」
斂容屏氣 斂容:收起笑容,態度變得嚴肅。屏氣:閉住氣不敢出聲。比喻有所畏懼而恭敬謹慎,不敢稍微放肆。
出處:《論語·鄉黨》:「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斂色屏氣 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謹慎畏懼,不敢放肆。
出處:宋·歐陽修《江寧府句容縣令贈尚書兵部員外郎王公墓誌銘》:「縣之奸豪,皆斂色屏氣,指權相戒,不可犯公法。」
臉紅耳熱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同「臉紅耳赤」。
林下風范 林下:幽僻之境;風范:風度。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
林下風氣 林下:幽僻之境;風氣:風度。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
林下風韻 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同「林下風氣」。
林下風致 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同「林下風氣」。
林下高風 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同「林下風氣」。
林下清風 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同「林下風氣」。
出處:《天雨花》第一回:「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藝,必竟脫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種文雅可觀,料不是油鹽醬醋的惡氣。必然言談舉止,都帶些林下清風。」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開朗的樣子。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
出處: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對於我們也是非常寬大的。還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面紅耳熱 形容因緊張、急躁、害羞等而臉上發紅的樣子。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一個陌生人,也要面紅耳熱的。」
名士風流 名士:指恃才放達不拘小節的人。名士的風度和習氣。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
出處:《後漢書·方術傳論》:「漢世這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拿班作勢 裝模作樣。
出處:清·曹雪琴《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鳳姐因見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勢的,便依允了。」
拿班做勢 裝模作樣,擺架子。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75回:「左右是那幾句東溝籬、西溝灞,油嘴狗舌,不上紙筆的那胡歌野詞,就拿班做勢起來。」
拿腔作勢 裝模作樣。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二五回:「那賈環便來到王夫人炕上坐著,命人點了蠟燭,拿腔作勢的抄寫。」
拿腔做勢 裝模作樣,裝腔作勢。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那賈環便來到王夫人炕上坐著,令人點了蠟燭,拿腔做勢的抄寫。」
拿糖作醋 擺架子,裝腔作勢。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這會子替奶奶辦了一點子事,況且關會著好幾層兒呢,就這幺拿糖作醋的起來,也不怕人家寒心?」
捏腳捏手 放輕手腳走路,動作小心翼翼的樣子。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一回:「唐牛兒捏腳捏手,上到樓上。」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三:「分付已畢,太尉便同一人過去,捏腳捏手,輕輕走到韓夫人窗前。」
捏手捏腳 形容輕手輕腳地走。也形容輕薄的舉動。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三卷:「那賊略推一推,豁地開了,捏手捏腳,直到房中,並無一人知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乘他身邊伏侍時節,與他捏手捏腳,私下肉麻。」
忸怩不安 忸怩:羞慚的樣子。不好意思。心裡慌亂。
出處:茅盾《子夜》七:「在屠維岳的鋒芒逼人的眼光下,這張長方臉兒上漸漸顯現了忸怩不安的氣色。」
忸怩作態 忸怩:羞慚的樣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樣子。
出處:巴金《談〈春〉》:「倘使小說不能作為我作戰的武器,我何必化那麼多的功夫轉彎抹角、忸怩作態,供人欣賞來換取作家的頭銜呢?」
扭扭捏捏 行走時身體故意左右扭動搖擺。形容舉止言談不爽快,不大方或故做姿態和。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四回:「那般嬌嬌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動。」
弄鬼妝幺 猶裝模作樣。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態。
翩翩風度 翩翩:形容舉止瀟灑超脫。風度:美好的舉止姿態。形容人的舉止言談超逸灑脫。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誼同年,見他翩翩豐度,藹然可親,都願和他親近進來了。」
翩翩公子 舊時對風流而有文採的富貴子弟的譽稱。
出處:三國魏·曹植《侍太子坐》詩:「齊人進奇樂,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機巧忽若神。」
翩翩年少 比喻男子年少俊秀,文采風流。
翩翩少年 翩翩:形容舉止灑脫。形容言談舉止灑脫的青年男子。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
器宇不凡 器宇:指儀表,氣度。不凡:不平凡,不尋常。形容儀表、風度很不平常。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視其人,松形鶴骨,器宇不凡。」
器宇軒昂 形容人精力充沛,風度不凡。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張昭等見孔明豐神飄灑,器宇軒昂,料到此人必來游說。」
怯聲怯氣 形容說話的語氣膽小而不自然。
灑灑瀟瀟 猶落落大方。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灑灑瀟瀟裁蝶翹,飄飄盪盪剪鵝衣。團團滾滾隨風勢,迭迭層層道路迷。」
煞有介事 原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裝模作樣,活象真有那麼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樣,好象很了不起的樣子。
出處:沙汀《替身》:「保長一隻腳踏上板凳的一端,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來。」
忐忑不安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出處: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九:「兩道聽了這話,心裡忐忑不定。」
倜儻不羈 倜儻:灑脫,不拘束;羈:馬籠頭,比喻束縛、拘束。形容灑脫豪放,不受拘束。
出處:《晉書·袁耽傳》:「耽字彥道,少有才氣,俶儻不羈,為士類所稱。」
溫文儒雅 態度溫和,舉止文雅。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為首的是個半老的儒者氣象……次後便是一個溫文儒雅的白面書生。」
無病呻吟 呻吟:病痛時的低哼。沒病瞎哼哼。比喻沒有值得憂傷的事情而嘆息感慨。也比喻文藝作品沒有真實感情,裝腔作勢。
出處:宋·辛棄疾《臨江仙》詞:「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歡須嘆息,無病也呻吟。」
無故呻吟 猶言無病呻吟。比喻無真情實感而故弄文墨。
無傷大雅 大雅:《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這里指雅正、文雅大方。指雖有影響但對主要方面沒有妨害。
出處:秦牧《「果王」的美號》:「就是甜味,也各具特色,有些是蜜糖般甜,有些是在甜中略帶一點輕微的,「無傷大雅」和酸味。」
瀟灑風流 氣度超脫,風度大方。亦作「風流瀟灑」。
小家子氣 小家子:舊指出身低微的人。形容人的言談舉止及做事不大方。
出處:《漢書·霍光傳》:「使樂成小家子得幸將軍同,至九卿封侯。」
小心謹慎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出處:《漢書·霍光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
小心翼翼 翼翼:嚴肅謹慎。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現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出處:《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羞人答答 答答:害羞的樣子。形容自己感覺難為情。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楔子:「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循規蹈矩 循、蹈:遵循,依照。規、矩是定方圓的標准工具,借指行為的准則。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現也指拘守舊准則,不敢稍做變動。
出處: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爾。」
言笑不苟 不隨便談笑。形容態度嚴肅莊重。同「不苟言笑」。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妙觀變以師道自尊,妝模做樣,盡自矜持,言笑不苟。」
業業矜矜 小心謹慎的樣子。
出處:《宋書·明帝紀》:「業業矜矜,若履冰谷,思與億兆,同此維新。」
儀表堂堂 儀表:人的外表,風度;堂堂:儀容庄嚴大方的樣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出處: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偉,儀表堂堂。」
貽笑大方 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出處:《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遺風余采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度文采。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應對固無方,篇章亦不匱,遺風余采,莫與比盛。」
遺哂大方 指讓內行見笑。同「遺笑大方」。
出處:《鼓掌絕塵》第二回:「杜先生笑道:『恐拙句遺哂大方。』」
遺笑大方 指讓內行見笑。
出處:語出《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明·荻岸散人《玉嬌梨》第八回:「晚生小子,怎敢在老先生面前放肆。況才非七步,未免一時遺笑大方。」
翼翼小心 形容恭敬小心,絲毫不敢疏忽懈怠。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越王是日立政,翼翼小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
雍榮華貴 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雍榮閑雅 雍榮:態度大方,從容不迫;閑雅:文雅。形容態度從容,舉止文雅。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榮閑雅甚都。」
雍榮雅步 形容態度從容大方,舉止不俗。
出處:《魏書·世祖紀》:「古之君子,德成業就,才為世使。或雍榮雅步,三命而後至;或棲棲遑遑,負鼎而自達。」
雍容不迫 形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
出處:《元史·劉敏中傳》:「敏中平生,身不懷幣,口不論錢,義不苟進,進必有所匡救,援據今古,雍容不迫。」
雍容大度 文雅大方,有氣量,有風度。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雍容大雅 指神態從容不迫,舉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閑雅」。
出處:老舍《不成問題的問題》:「快走,那白白的鞋底與顫動的腿帶,會顯出輕靈飄灑;慢走,又顯出雍容大雅。」
雍容爾雅 形容態度大方,舉止不俗。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當下牛布衣吟詩,張鐵臂擊劍,陳和甫打哄說笑,伴著兩公子的雍容爾雅,蘧公孫的俊俏風流,楊執中古貌古心,權勿用怪模怪樣。」
雍容華貴 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出處: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華貴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雍容閑雅 指神態從容不迫,舉止文雅大方。
玉樹臨風 形容人風度瀟灑,秀美多姿。亦作「臨風玉樹」。
詐痴佯呆 指假裝痴呆。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一:「不如目今權依了他們處法,詐痴佯呆,住了官司,且保全了父骨,別圖再報。」
詐啞佯聾 假裝啞巴聾子。指置身事外。
出處:《群音類選·官腔類·雙忠記·睢陽陷守》:「身在伍倫中,怎做得詐啞佯聾,為官食祿,直須盡職輸忠。」
正襟危坐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著。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出處:《史記·日者列傳》:「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妝聾做啞 假裝耳聾口啞,故意不理睬。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一個悄悄冥冥,一個絮絮答答。卻早禁住隋何,迸住陸賈,叉手躬身,妝聾做啞。」
裝聾賣傻 故意裝作聾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裝糊塗。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應當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告訴他們抵抗敵人,但是他自己怎麼還在這里裝聾賣傻的教書,而不到戰場上去呢?」
裝聾作啞 假裝聾啞。指故意不理睬,只當不知道。
出處:元·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可怎生裝聾作啞?」
裝模作樣 樣:模樣、姿態。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態。
出處:宋·史浩《荊釵記傳奇》:「裝模作樣,惱吾氣滿胸膛。」
裝腔作勢 拿腔拿調,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
裝腔作態 拿腔拿調,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
出處: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教那廝越裝模,越作勢。」
裝傻充愣 假裝傻頭傻腦的樣子。
出處:老舍《神拳》第二幕:「你這是裝傻充愣!除了鬧義和團,咱們還有第二條路走嗎?」
做張做勢 裝模作樣,故意做出一種姿態。
出處:語出《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那些有勢有力的不肯出錢,專要討人便宜。及至肯出幾兩銀子的,女兒又嫌好道歉,做張做智的不肯。」
做張做致 猶言裝模作樣,裝腔作勢。
出處:語出《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那些有勢有力的不肯出錢,專要討人便宜。及至肯出幾兩銀子的,女兒又嫌好道歉,做張做智的不肯。」
做張做智 猶言裝模作樣,裝腔作勢。
出處:《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那些有勢有力的不肯出錢,專要討人便宜。及至肯出幾兩銀子的,女兒又嫌好道歉,做張做智的不肯。」
像煞有介事 指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題大作或裝腔作勢的樣子。
出處:魯迅《二心集·再來一條「順」的翻譯》:「我們的『友邦』好友,頂喜歡宣傳中國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黨』的,四年以前,將『裸體遊行』說得像煞有介事,於是中國人也跟著叫了好幾個月。」
Ⅲ 形容大方 詞語
忸怩作態 忸怩:羞慚的樣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樣子
大大落落 形容態度大方。亦形容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
慷慨解囊 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林下風范 林下:幽僻之境;風范:風度。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
林下風氣 林下:幽僻之境;風氣:風度。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開朗的樣子。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
無傷大雅 大雅:《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這里指雅正、文雅大方。指雖有影響但對主要方面沒有妨害。
小家子氣 形容人的言談舉止及做事不大方。
小手小腳 形容不大方。也形容做事沒有魄力。
雍榮雅步 形容態度從容大方,舉止不俗。
雍榮華貴 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Ⅳ 形容大方的四字詞語
落落大方、溫文爾雅、和藹可親、笑容可掬、慈眉善眼、談笑風聲 亭亭玉立 - 煢煢孑立 - 孜孜不倦 - 落落大方 - 津津樂道 - 炯炯有神
Ⅳ 形容人很慷慨大方的成語有哪些
慷慨解囊、樂善好施、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傾囊相助一、慷慨解囊[ kāng kǎi jiě náng ] 【解釋】: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開錢袋拿出錢來。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出自】:近代 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二、樂善好施 [ lè shàn hào shī ] 【解釋】: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出自】:西漢 司馬遷《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譯文】:聽到征音,使人喜歡做善事和施捨。聽到羽音,會讓人注意整潔與禮儀三、仗義疏財 [ zhàng yì shū cái ] 【解釋】:仗義:講義氣;疏財:分散家財。舊指講義氣,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別人。【出自】: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譯文】:於是為了幫助我擺脫窮困,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我,他們這樣做都是在佛祖那裡用福報抵消了惡運。四、扶危濟困 [ fú wēi jì kùn ] 【解釋】: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譯文】:一向知道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沒想到就像傳聞所說的一樣義氣。五、傾囊相助 [ qīng náng xiāng zhù ] 【解釋】:囊:口袋。把衣袋裡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幫助別人。【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梅》:「梅聞之泣下,但求憐拯,女思良久,曰:『無已,我私蓄數金,當傾囊相助。』【譯文】:梅聽說後流下眼淚,只求憐憫拯救,女孩想了很久,說:『不停,我私下裡積蓄幾金,把衣袋裡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幫助你。「Ⅵ 表示大方的詞語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
見笑大方 指讓內行人笑話。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開朗的樣子。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
貽笑大方 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見誚大方 指讓內行人笑話。同「見笑大方」。
舉止大方 舉動不俗氣,不做作。形容人行為動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遺哂大方 指讓內行見笑。同「遺笑大方」。
遺笑大方 指讓內行見笑。
Ⅶ 形容大方的四字成語。
大大落落 形容態度大方。亦形容隨隨便便,滿不在乎。
灑灑瀟瀟 猶言凄凄涼涼。又言落落大方。
慷慨解囊 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林下風范 林下:幽僻之境;風范:風度。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
林下風氣 林下:幽僻之境;風氣:風度。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
落落大方 落落:坦率,開朗的樣子。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
雍容大度 文雅大方,有氣量,有風度。
雍容華貴 形容態度文雅從容,莊重大方。
雍容閑雅 謂神態從容不迫,舉止文雅大方。
雍容不迫 〖解釋〗形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
或者大方的另外一個意思:
Ⅷ 描寫大方的四字成語
落落大方 [luò luò dà fā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落落:坦率,開朗的樣子。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
褒義
出 處
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對於我們也是非常寬大的。還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舉止高雅 彬彬有禮
反義詞
答答含羞 哭笑不得 局促不安 搔首弄姿 煞有介事
成語接龍
【詞語】:見誚大方
【注音】:jiàn qiào dà fāng
【釋義】:指讓內行人笑話。同「見笑大方」。
【詞語】:見笑大方
【注音】:jiàn xiào dà fāng
【釋義】:指讓內行人笑話。
【詞語】:舉止大方
【注音】:jǔ zhǐ dà fāng
【釋義】:舉動不俗氣,不做作。形容人行為動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詞語】:落落大方
【注音】:luò luò dà fāng
【釋義】:落落:坦率,開朗的樣子。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
【詞語】:吐屬大方
【注音】:tǔ zhǔ dà fāng
【釋義】:吐屬:談吐,措辭。指言談話語或詩文的遣辭用意得體自然。
【詞語】:貽笑大方
【注音】:yí xiào dà fāng
【釋義】: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詞語】:遺哂大方
【注音】:yí shěn dà fāng
【釋義】:指讓內行見笑。同「遺笑大方」
【詞語】:遺笑大方
【注音】:yí xiào dà fāng
【釋義】:指讓內行見笑。
落落大方、
貽笑大方、
端莊大方、
舉止大方、
談吐大方、
穿著大方、
合體大方
Ⅸ 形容大方的詞語
形容大方的詞語
比較常見的有
樂善好施,仗義疏財,高義薄雲,扶危濟困,解囊相助,慷慨相助,慷慨解囊,助人為樂,大方好客
Ⅹ 描寫一個人大方的成語有哪些
慷慨解囊、落落大方、雍容大度、雍容不迫、林下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