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雨水回用蓄水池的組成

雨水回用蓄水池的組成

發布時間:2023-01-10 08:44:49

1. 蓄水池原理是什麼意思

雨水蓄水池工作原理:

雨水落到地面後,經過初期的截污、棄流處理,截留雨水中較大懸浮物與漂浮物,可以防止水泵、排水管以及其他處理設備堵塞。雨水匯集並儲存到模塊蓄水池後,經過自然沉澱使雨水中的懸浮物質(主要是可沉固體)在重力作用下沉澱,從而雨水分離,使水得到澄清。

儲存在雨水蓄水模塊中的雨水,經過其他雨水處理設備的過濾、消毒後可用於澆灑路面、水景補水,澆灌草坪。也可通過蓄水池將雨水下滲,達到補充地下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與傳統的混凝土蓄水池、玻璃鋼蓄水池相比,雨水蓄水模塊有以下的優點:

1、安裝方便:雨水蓄水模塊以標准模塊設計,可根據項目設計成各種不規則形狀及大小。從根本改變 常規水池沉降、開裂、滲漏等諸多問題。

2、貯水率高:雨水蓄水模塊擁有95%的貯水空隙率,及超過6噸的抗壓強度。

3、施工簡單:PP雨水模塊可降低超過30%的開挖、運輸、及60%回填量。

4、不佔用寶貴的空間:雨水蓄水模塊安裝於地下,可按需設置於綠化、道路、廣場、停車場、運動場 地下,不佔用地面空間,且不會影響景觀效果。

5、潔凈水存儲:雨水進入雨水蓄水模塊前經過棄流、過濾,模塊內的水保持在最佳條件下,並有足夠的 有氧活動的空間。這可防止因雨水停滯而產生的影響水質的厭氧細菌。且模塊材料可靠,可使雨水長期儲存而不發生變質。

2. 請問關於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過程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主要完成對雨水的收集、處理、存蓄和利用工作,進而達到對城市雨水進行有效控制的大目標。

所有基於降雨初期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都由三個基本組件構成:(收集裝置)-(傳輸裝置)-(存蓄裝置),在組件基本功能基礎之上,這些裝置又會增加雨水初期棄流、滲透、凈化、利用等其他復合功能。

如近年流行的雨水滲透排放技術,其主要技術就是在雨水傳輸裝置,存蓄裝置中同時增加滲透功能。

收集裝置

收集裝置是雨水從系統外部進入內部的介質。按收集裝置安裝位置可分為屋面雨水收集系統和地面雨水收集系統。

1、屋面雨水收集系統

按管內水流狀態可分為重力流和壓力流兩類。

壓力流又可細分為半有壓流和虹吸流兩類系統。其核心裝置是雨水斗。

一體化埋地凈化系統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存在的爭議

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建設對城市水循環及生態系統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關於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使用,目前仍存在較大爭議。最大的爭議在於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建設工程量大,設備費用高,後期維護麻煩,而產生的水只能用作不與皮膚直接接觸的一般生活用水,這部分用水只佔小區用水很小一部分,效益有限並不一定能覆蓋投資成本。

3. 蓄水池的蓄水池結構與施工

蓄水池結構設計除應符合前述蓄水工程設計要求外,尚應考慮下列要求:
1.荷載組合:不考慮地震荷載,只考慮蓄水池自重、水壓力和土壓力。對開敞式蓄水池,荷載組合為池內滿水,池外無土;對封閉式水池,荷載組合為池內無水,池外有土。計算時,漿砌石砌體及混凝土的容重取為2.4t/m。地下式水池,池壁外面回填土要求夯實,計算土壓力時填土容重取為1.8t/m,內摩擦角取為30°。
2.應按地質條件推求容許地基承載力,如地基的實際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或地基會產生不均勻沉陷,則必須先採取有效的地基處理措施才可修建蓄水池。蓄水池底板的基礎要求有足夠的承載力、平整密實,否則須採用碎石(或粗砂)鋪平並夯實。
3.蓄水池應盡量採用標准設計,或按五級建築物根據有關規范進行設計。水池池底及邊牆可採用漿砌石、素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最冷月平均溫度高於5℃的地區也可採用磚砌,但應採用水泥砂漿抹面。池底採用漿砌石時,應座漿砌築,水池砂漿標號不低於M10,厚度不小於25cm。採用混凝土時,標號不宜低於C15,厚度不小於10cm。土基應進行翻夯處理,深度不小於40cm。池牆尺寸應按標准設計或按規范要求計算確定。
4.蓄水池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濕陷性黃土地區,如有輕微滲漏,危及工程安全。因而在濕陷性黃土上修建的蓄水池應優先考慮採用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蓄水池。地基土為弱濕陷性黃土時,池底應進行翻夯處理,翻夯深度不小於50cm;如基土為中、強濕陷性黃土時,應加大翻夯深度,採取浸水預沉等措施處理。
5.蓄水池內宜設置爬梯,池底應設排污管,封閉式水池應設清淤檢修孔,開敞式水池應設護欄,護欄應有足夠強度,高度不低於1.1m。 1.開敞式圓形蓄水池
開敞式蓄水池池體由池底和池牆兩部分組成。它多是季節性蓄水池,不具備防凍、防蒸發功效。圓形池結構受力條件好,在相同蓄水量條件下所用建築材料較省,投資較少。開敞式圓形漿砌石水池地基承載力按10 t/m設計,池底板為C15混凝土,厚度10cm,池壁為M7.5漿砌石,其厚度根據荷載條件按標准設計或有關規范確定,表2列出開敞式圓形漿砌石水池主要尺寸、工程量及材料用量表,供參考。
2.開敞式矩形蓄水池
矩形蓄水池的池體組成、附屬設施、牆體結構與圓形蓄水池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根據地形條件將圓形變為矩形罷了。但矩形蓄水池的結構受力條件不如圓形池好,拐角處是薄弱環節,需採取防範加固措施。當蓄水量在60m以內時,其形狀近似正方形布設,當蓄水池長寬比超過3時,在中間需布設隔牆,以防側壓力過大使邊牆失去穩定性,這樣將一池分二,在隔牆上部留水口,可有效地沉澱泥沙。圖3-12為開敞式矩形蓄水池結構圖,其池底為C19混凝土,厚20cm,立柱為C19鋼筋混凝土,池壁為24cm厚砌磚,採用M10水泥砂漿抹面防滲,厚3cm,池體頂蓋用混凝土空心板。
3.封閉式圓形蓄水池
封閉式蓄水池池體大部分設在地面以下,它增加了防凍保溫功效,保溫防凍層厚度設計要根據當地氣候情況和最大凍土層深度確定,保證池水不發生結冰和凍脹破壞。封閉式蓄水池結構較復雜,投資加大,其池頂多採用薄殼型混凝土拱板或肋拱,以減輕荷載和節省投資。甘肅省封閉式圓柱形混凝土蓄水池池深徑比取值范圍為1.2~1.8,其蓄水池底部為反拱,池底鋪三七灰土厚30cm,其上再澆築混凝土厚10cm,池壁為現澆混凝土,厚10cm,混凝土表面抹一層水泥砂漿加強防滲。蓋板為鐵絲網預制混凝土,標號C18。池頸為砌磚水泥砂漿抹面。其技術數據見下表。
表2 甘肅省圓柱形蓄水池技術數據表 容積(m) 直徑(m) 壁厚(cm) 池深(m) 挖方(m) 填方(m) 混凝土(m) 水泥(T) 砂
(m) 石子(m) 水
(m) 15 2.5 10 3.1 24.9 4.22 3.72 0.84 1.99 3.20 1.0 20 2.5 10 4.1 29.8 4.22 4.52 1.03 2.43 3.90 1.5 25 3.0 10 3.6 39.0 6.84 5.16 1.17 2.77 4.44 1.7 30 3.0 10 4.3 44.6 6.84 5.85 1.33 3.14 5.03 2.0 4.封閉式矩形蓄水池
矩形蓄水池適應性強,可根地形、蓄水量要求採用不同的規格尺寸和結構形式,蓄水量變化幅度大。封閉式矩形蓄水池池底為M7.5水泥砂漿砌石,厚40cm,其上澆築C19混凝土,厚15cm,池壁為混凝土,厚15cm,頂蓋採用混凝土空心板,上鋪爐渣保溫層,厚1.0m,覆土層厚度30cm,並設有爬梯及有關附屬設施。 盡管蓄水池的結構形式有開敞式和封閉式,形狀有圓形和矩形之分,但施工程序基本相同,下面只就開敞式圓形(漿砌石)蓄水池和封閉式矩形(磚砌牆)蓄水池施工建造予以介紹。
1.開敞式圓形蓄水池(漿砌石牆)
施工程序分為:地基處理、池牆砌築、池底建造、防滲處理、附屬設施安裝施工等部分。
(1)基礎處理。施工前應首先了解地質資料和土壤的承載力,並在現場進行坑探試驗。如土基承載力不夠時,應根據設計提出對地基的要求,採取加固措施,如擴大基礎,換基夯實等措施。
(2)池牆砌築
①按圖紙設計要求放線,嚴格掌握垂直度、坡度和高程。
②池牆砌築時要沿周邊分層整體砌石,不可分段分塊單獨施工,以保證池牆的整體性。
③池牆採用的各種材料質量應滿足有關規范要求,漿砌石應採用座漿砌築,不得先干砌再灌縫。砌築應做到石料安砌平整、穩當,上下層砌石應錯縫,砌縫應用砂漿填充密實。石料砌築前,應先濕潤表面。
④池牆砌築時,要預埋(預留)進、出水管(孔),出水管處要做好防滲處理。防滲止水環要根據出水管材料或設計要求選用和施工。
⑤池牆內壁用M10號水泥砂漿抹面3cm厚,砂漿中加入防滲劑(粉),其用量為水泥用量的3%~5%。
(3)池底建造。池底施工程序分底土處理、漿砌塊石、混凝土澆築等環節。
①底土處理。凡是土質基礎一般都要經過換基土,夯實碾壓後才能進行建築物施工。首先在池旁設高程基準點,根據設計尺寸開挖池底土體,並碾壓夯實底部原狀土。回填土可按設計施工要求採用3:7灰土,1:10水泥土或原狀上,採用分層填土碾壓、夯實。原土翻夯應分層夯實,每層鋪鬆土應不大於20cm。夯實深度和密實度應達到設計要求。夯實後表面應整平。回填土含水量宜按表3-7的規定取值。表3列出了野外用手鑒別土的含水量值。
表3 回填土料適宜含水量范圍 土料種類 砂壤土 壤土 重壤土 粘土 含水量范圍(%) 9~15 12~15 16~20 19~23 表4 野外用手鑒別土的含水量表 含水量(%) 鑒 別 方 法 含水量(%) 鑒 別 方 法 13~15 用手勉強可捏成自來水筆粗,裂縫多 21~22 搓成鉛筆心粗,光滑,彎曲易斷 15~16 搓成鉛筆粗,有裂縫 23~24 用手指一搓,指上粘泥 17~18 搓成鉛筆心粗,有裂縫 25~26 腳踏上即陷下,腳去後恢復原狀,有裂縫 註:摘自《小型水利手冊》,陝西省水利學校編。
人工夯實,每層鋪土厚0.15m,夯打時應重合1/3,打夯時,各處遍數要相同,不能漏打和少打,邊牆處更應夯打密實。干容重要求達到1.5~1.6g/cm。機械碾壓時,鋪土厚度0.20~0.25m,碾壓遍數根據壓重和振動力確定。
②漿砌塊石。地基經回填碾壓夯實達到設計高度時,即可進行池底砌石,當砌石厚度在30cm以內時,一次砌築完成,砌石厚度大於30cm時,可根據石料情況分層砌築。漿砌石同樣應採用座漿砌築,然後進行灌漿,用碎石填充石縫,務必灌漿密實,砌石穩固。
③混凝土澆築。在漿砌石基礎上澆築混凝土,標號不低於C15,厚度不小於10cm,依次推進,形成整體,一次灌築完成,並要及時收面三遍,表面要求密實、平整、光滑。
④池牆、池底防滲。池底混凝土澆築好後,要用清水洗凈清除塵土後即可進行防滲處理,防滲措施多種多樣。可採用425號水泥加防滲劑用水稀釋成糊狀刷面,也可噴射防滲乳膠。
⑤附屬設施安全施工。蓄水池的附屬設施包括沉沙池、進水管、溢水管、出水管等。其結構形式和施工工藝相差不大,將在下節中予以介紹。
2.封閉式矩形蓄水池(磚砌牆)
施工程序可分為:池體開挖、池牆砌築、池底澆築、防滲處理、頂蓋預制安裝和附屬設施安裝施工等。
(1)池體開挖。要根據當地土質條件確定開挖邊牆坡度。垂直開挖,即使是特別密實的土體,也只允許挖深2m左右,當池體深度大於2m時,開挖時都要有坡度,以確保土體穩定(表5)。
表5 基坑開挖邊坡坡度參考表 土質類別 挖深小於3m 挖深為3~5m 土質類別 挖深小於3m 挖深為3~5m 粘 土 1:0.25 1:0.33 無粘性砂土 1:0.75 1:1.0 砂質粘土 1:0.33 1:0.50 淤 土 1:3.0 1:4.0 亞砂土 1:0.50 1:0.75 岩 石 1:0 1:0 在確定池體開挖尺寸時,要根據土質、池深選定邊坡坡度,然後根據池底尺寸確定開挖線。開挖過程要施工放線,嚴格掌握坡度,池深開挖要計算池底回填夯實部分和基礎厚度,要求一次按設計要求挖夠深度,並進行牆基開挖。
(2)池牆砌築。按設計要求挖好池體後,首先對牆基和池基進行加固處理,然後磚砌池牆。磚砌矩形池受力條件不如圓形池、要加設鋼筋混凝土柱和上下圈樑(圓形蓄水池可不設)。磚砌牆體時,磚要充分吸水。沿四周分層整體砌築,坐漿要飽滿,牆四周空隙處要及時分層填土夯實。牆角混凝土柱與邊牆要做好接茬。先砌牆,後澆築混凝土柱。圈樑和柱的混凝土要按設計要求施工。
(3)池底澆築和防滲處理。施工程度同開敞式圓形蓄水池。
(4)池蓋混凝土預制安裝。池蓋混凝土可就地澆築或預制板安裝,矩形蓄水池因寬度較小,一般選用混凝土空心板預制板件安裝,施工簡便。板上鋪保溫防凍材料,四周用24磚牆漿砌,池體外露部分和池蓋保溫層四周填土夯實,以增強上部結構的穩定和提高保溫防凍效果。
(5)附屬設施安裝施工。附屬設施包括沉沙池、進水管、檢查洞(室)及扒梯、出水管等。扒梯在安裝出水管的側牆上按設計要求布設,砌牆時將彎制好鋼筋砌於牆體內。頂蓋預留孔口,四周砌牆,比保溫層稍高,頂上設混凝土板,在頂蓋混凝土板安裝後即可進行扒梯施工。

4. 雨水收集池怎麼做

雨水收集池做:

1、一套完整的雨水收集系統包括棄流裝置、過濾裝置、蓄水池、凈化裝置、回用裝置。集收集、處理、回用為一體。該系統一般深埋地下。

2、製作流程:基礎坑開挖-打混凝土地基-組裝雨水收集池-鋪設管道-連接(棄流裝置、過濾裝置、凈化裝置、回用裝置)-安裝電控櫃。

3、具體事項可以雨水情況,製作雨水收集系統建議選擇海綿雨水。

農田滲漏由地面雨水收集,以草坪溝和其他形式收集。 在過濾、滲透吸收和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雨水通過地表淺溝後,污染物得以清除,植被也可以通過減少雨水流速、沉澱顆粒、控制徑流,利用地下水補充地下雨水。

保護地下水源,改善生態環境,減少地表降水,減少洪澇災害道路使用大量的水浸透材料,道路和人行道的間隙使用混凝土牙,人行道上栽培間隙和道路綠化。

5. pp模塊雨水收集池的做法

尊敬的網路知道網友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疑惑!
雨水收集池即是用來收集雨水的水池,由水池池體、水池進水沉沙井、水池出水井、高、低位通氣帽,水池進、出水水管、水池溢流管、水池曝氣系統等幾部分組成,其中包含:
1.屋面雨水收集,屋面雨水收集系統主要適用於較為獨立的住宅或公共建築,通過屋面收集的雨水污染程度輕,雨水的PH呈中性,含鹽量很少,硬度很低,無需進行軟化,可直接回用於澆灌、沖洗廁所、洗車等,節約了自來水用水量對於高密度建設的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大幅提高對降水資源的利用。
2.地面雨水收集,PP模塊雨水蓄水池通過草溝等形式收集場地中的徑流雨水,當雨水流過地表淺溝,污染物在過濾、滲透吸收及生物降解的聯合作用下被去除,植被同時也降低了雨水流速,使顆粒物得到沉澱,達到控制雨水徑流的目的。
同時通過地面滲透將雨水回灌地下,補充涵養地下水源,改善生態環境,緩解地面沉澱、減少水澇等。道路鋪裝大量選用滲水材料,車行道與人行道交界處採用混凝土立道牙、人行道與道路綠化種植帶交界處採用混凝土平道牙。
道路雨水收集就是將道路兩側的綠化和鋼筋混凝土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口相結合,PP模塊雨水蓄水池通過綠化過濾道路徑流進行雨水收集回用。高速公路是一個收集利用雨水的好場所,只要在高速公路的邊上每隔一定的距離建一鋼筋混凝土雨水收集池,再把各個蓄水池串聯起來,把一個個分散的小蓄水池變成一個統一的蓄水系統,結合高速公路的綠化帶的用水,就可以方便的收集和取用雨水。
以上便是我的答案,如有疑問可繼續追問,滿意請點贊~

6. 蓄水池問題進水排水公式是什麼

設x小時可以將水池注滿1/8x-1/10x=1 1/40x=1 x=1÷1/40 x=40。

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滲作用的蓄水設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積重要工程設施。淡水資源缺乏,水體污染和生態惡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發展,蓄水池作為一種成本低廉的節水系統,有效地緩解了水資源短缺,解決了城市防洪和排水問題。

簡介

根據其地形和土質條件可以修建在地上或地下,即分為開敝式和封閉式兩大類,按形狀特點又可分為圓形和矩形兩種,因建築材料不同可分為:磚池、漿砌石池、混凝土池等。蓄水池布置原則和水窖基本相同。

開敞式圓形蓄水池:池體由池底和池牆2部分組成,池底經原狀土夯實後,用水泥砂漿砌石平鋪,再在其上澆築混凝土。池牆有漿砌石、砌磚和混凝土3種形式可根據當地建築材料選用。結構特點:受力條件好相對封閉式蓄水池其單位投資較小;因不設頂蓋而易於建造成較大容量的池子。

7. 山區如何蓄存天然降水蓄水池有幾種類型

北方山區普遍存在著水源不足的問題,為此,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石家莊果樹研究所自1990年開始進行山區自然降水高效蓄存試驗研究,總結出多種蓄存方法,在太行山區推廣應用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片麻岩、花崗岩山體自然降水的蓄存技術片麻岩結構的山體土層分化深,質地粗,滲水快,非特大暴雨難以形成地表徑流,但下雨後淺層土壤飽和水充足,據此特點除山坡挖魚鱗坑種植果樹外,還應建立攔、蓄、輸水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溝谷建固防壩攔蓄地面徑流,防治水土流失。

②在不同高度的溝谷上選擇土壤飽和水流匯聚集中的位置建截淺流塘壩,攔蓄控山水。截淺流塘壩建在山旱地果園上部、土壤飽和水流匯聚集中的溝谷中。攔截壩寬1米、高2米、長15米,水泥結構。蓄集的雨水蓄存於密封攔蓄池中。輸水管道用4毫米的硬塑料管。截淺流的位置較高,比果園最上部一排蓄水池高10米,便於自流輸水。

③在山頂、梁、堖、坡、窪、溝谷適宜地點建大、中、小型地下密封蓄水池、蓄水袋蓄存地表徑流和截淺流攔蓄的控山水。

北方乾旱區常用水泥防滲圓柱形敞口半地下蓄水池,從表4-9可明顯看出,此類型蓄水池,露天蓄水,蓄水效益不高,主要原因:一是該類型蓄水池敞口,北方山區每年1800~2300毫米的蒸發量無法控制;二是冬季池水結冰,池壁極易凍壞,水泥防滲層凍裂變酥碎而脫落,冰溶後嚴重滲漏,到5月底6月上旬抗旱關鍵時期池水所剩甚微。

表4-9 不同類型蓄水池蓄水效益比較

地下密封蓄水池是參照水窖的形式設計出來的適用於山旱地的高效越冬蓄水設施,其結構是寬2~3米、高2~3米、長20~60米的磚石水泥建築,頂可用磚石拱券,也可用水泥預制板棚蓋,上部覆土,厚度要超過當地凍土層,一般1米以上池頂仍可種植。水池的長邊可直也可隨山形彎曲,但必須水平。按其容積可分大(300米3以上)、中(100~300米3)、小(100米3以下)3個類型。蓄水池是全地下密封池,蒸發量小,不滲漏;水閉光,長期蓄存水質不變。蓄水長達9個多月,蓄存率為98.75%。一個120米3的蓄水池,可滿足0.67公頃旱地果樹1年抗旱和噴葯用水。農民自己建這樣一個120米3的蓄水池需投資8000~10000元,一般果農可以承受。

簡易蓄水袋是為貧困地區農民研究出的一種簡易高效蓄水設施。結構簡單,在土層深厚的高地或山坡梯田的果樹行間,挖寬1~2米、深1~2米、長30~50米的水平溝,用鐵鍬鏟平四壁和底面(不能有扎破塑膜的硬物),買筒形塑膜(袋厚0.88毫米,筒周尺寸等於溝深加寬的2倍,長比溝長多出2.5個溝深),放置溝內蹺起兩頭,雨季或用地表徑流,或用截淺流,或用揚水站的水蓄滿袋後用繩捆緊兩頭,然後用水泥板蓋頂或用木棒秸稈棚頂並覆土防凍,這樣閉光蓄存,水質長期不變、不凍、不漏、不蒸發。但必須注意蓄水袋不能有損傷破口,蓄水期間還要嚴防鼠害。根據試用情況分析蓄水袋在地下閉光蓄水與空氣隔絕,老化速度極慢,如無機械損傷,可以連續使用5年。

④在山下溝谷控山水小溪匯合處建小型水庫。

⑤建揚水站、埋設輸水管道連接水庫、蓄水池、截淺流池塘,並與膜下管注或微噴等灌溉方法構成蓄節灌體系。(2)石灰岩基質山體自然降水蓄存技術石灰岩結構的山土層分化淺,質地細,滲水慢,降雨時易形成地表徑流,在適當位置修攔徑溝攔截徑流存入蓄水池或蓄水袋,乾旱季節用於灌溉。

8. 雨水調蓄池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實際工程中雨水調蓄池的原理實際上就兩個字:調-蓄
調蓄池既可以是人工構築物例如地上的版蓄水池,底下的權混凝土池,甚至可以是地下的下水道(前提是你的容積足夠,國內一般都打達不到)也可以是天然場所,例如濕地,人工湖,或者蓄洪池等等。。同時也要根據是否下滲進行建設
總的來說就是將雨水儲存在一定規模的場地里,然後起到調蓄雨量,避免峰值過大,或者是儲存雨水以備以後凈化回用,當雨水超過調蓄最大流量時會從溢流口排出。有時候雨水調蓄池甚至可以當做雨水沉澱池用。

9. 雨水回收利用都要用到哪些設備

雨水回收利用系統主要分為3個部分,前期過濾、雨水儲存、後期消毒,主要會用到棄流過濾、截污掛籃、雨博士模塊蓄水池、沙缸、紫外線殺毒器等設備。

10. 蓄水系統、凈水系統、回用系統是組成生態雨水收集系統的有哪四大要素呢

蓄水系統、凈水系統、回用系統是組成生態雨水收集系統的四大要素。

1、蓄水系統

在花園種植區域及透水路面以下50cm敷設軟式透水管。下雨時,雨水通過土壤及透水路面向下滲透。軟式透水管能有效分離泥土與雨水,並將收集的雨水匯集到指定的收集井中,完成雨水的初級凈化。軟式透水管不但能夠收集所需要的雨水,也是整個花園汛期的排水系統。

雨博士回用系統

小型生態雨水收集系統的設計,是一個目的明確、成本低廉、功能齊全且可持續的專項設計。是未來庭院景觀、辦公空間景觀、小型設計綠地景觀的主要景觀設計元素之一,也是未來城市生態發展的方向。通過對小空間的生態景觀設計,逐步滲透到景觀設計的各個方面,成為未來打造綠色生態城市的重要元素。

閱讀全文

與雨水回用蓄水池的組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空氣凈化器pro風扇葉怎麼拆 瀏覽:362
機油和燃油濾芯什麼區別 瀏覽:404
馬勒空氣濾芯怎麼分真假 瀏覽:40
熱原如何過濾 瀏覽:950
沁爾康凈水器怎麼區分廢水比 瀏覽:757
ro185廢水比 瀏覽:893
凈水器的水發紅是怎麼回事 瀏覽:569
凈水機的除垢原理 瀏覽:271
上海卷式超濾膜 瀏覽:942
蒸餾測定器參照什麼規程 瀏覽:150
水處理前途 瀏覽:227
無紡布可以過濾雜質嗎 瀏覽:835
日立怎麼拆液壓濾芯蓋 瀏覽:790
污水板框機低壓進料為什麼有倒流 瀏覽:260
凈水器反滲透膜出來的水發臭 瀏覽:905
ctpps版樹脂感光液 瀏覽:144
反滲透純水設備廣州 瀏覽:496
凈水器哪個好性價比高2020 瀏覽:654
用醋洗水垢化學方程式 瀏覽:810
泰州二手煙凈化器大概多少錢 瀏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