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日本污水處理水回用

日本污水處理水回用

發布時間:2023-01-10 02:45:51

⑴ 日處理2400方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一方污水大概成本多少錢

日處理2400方的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一方污水大概成本需要2毛錢左右的,這樣才能保證環境更加優美啊。

⑵ 向日本接見保護環境的措施

日本環境保護呈三大特點

進入20世紀80年代,日本社會在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基礎上,步
入後工業化時代。在新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日本的環保工作也由以治
為主轉入以防為主的階段。
1.環境保護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隨著社會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市
場化水平的提高,環保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社會對環保支撐力度的
增強,環境保護越來越趨於市場化和產業化。環保事業的市場化和產業
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把污染的防治工作,從原來誰污染
誰治理的企業個體行為,轉變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分工和供求關系,
形成社會上的專業化環保企業乃至環保行業,向污染責任者提供商業性
環保服務。即污染防治活動的市場化和產業化。日本的污水處理和垃圾
處理產業,已達到相當大的規模,基本做到了日產日清。二是環保事業
所需的資料、咨詢、監測、人才、技術、設備、資金等各項資源供給的
市場化和產業化。日本環保設備製造業,以及與環保有關的服務業產值,
已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較高的比例。環保設備的製造業,已發展成為
國民經濟和出口貿易的支柱產業。
2.環境保護的社會化和全民化。這方面的突出例子是,不斷擴大產
品設計和生產的綠色化程度及范圍,與垃圾的分類利用處理相配套,垃
圾產出者義務進行垃圾分裝,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倡導生產和生活
的零排放,以及對資源的循環使用等。
3.環境保護的生活化和日常化。通過國家立法、學校教育,以及傳
播媒介和輿論的宣傳、監督等,使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成為人們生活追求的目標和重要內容,從而使愛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成為人們一切活動的基本准則。

==========================
日本環境保護的特點
科研局 周穎昕

一、立法是日本環境保護的基本手段
20世紀60年代以前,日本傾力於國內的經濟恢復與發展,對環境保護並不重視。從6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能源消耗量大增,公害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日本「三大公害病」的出現,使人們逐步認識到「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作代價」。由此,1958年,日本制定了「水質保護法」和「工廠廢物控製法」;1962年,制定了防止空氣污染的「煙塵規則」;1967年,通過了「環境污染控制基本法」。從上世紀60年代起,日本的環境污染受害市民進行了大規模的法律訴訟,媒體也參加進來追蹤報導有關污染事件,日本許多地區還成立了專門的反對污染環境的民間組織。1970年,日本反對只發展經濟不考慮環境保護的市民人數第一次以45%對33%的比例占據社會主流。內閣成立了專門的防止和治理污染機構,該內閣也因此被稱為「公害內閣」。在「公害內閣」期間,通過了14項環境保護法案。一方面,中央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環境質量標准以保護人的健康和生存環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根據地方情況制定地方法規,細化標准。日本通過法律規定環境保護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環境計劃,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責任。
20世紀70年代,日本逐步建立了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等政策機制,建立和形成一些有競爭力的生產環境保護設備的企業,人們的觀念從防止公害轉變到保護環境,從而進入到環境保護時代。這一時期,政府頒布了「公害對策基本法」等法律規章,設立了由總理大臣直接領導的「日本環境廳」,在一系列緩解污染的政策實施下,日本的環境狀況有所改善。但在經濟發展優先觀念的影響下,企業為了追求最大利潤,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因此污染現象並未得到真正的抑制。到了80年代,又產生了新的公害問題,即高技術污染、化學物質污染等問題。日本政府以開發新能源為中心的「新陽光計劃」、以節能為目的的「月光計劃」和「地球環境技術開發計劃」開始實施。進入90年代,環境管理發生了觀念上的變革,從經濟優先轉為經濟與環境兼顧。日本政府頒布了「環境基本法」、「節能法」、「再循環法」,旨在推動日本社會、經濟和環境向可持續方向發展。1994年,日本出台了《21世紀議程行動計劃》,致力於在21世紀建立循環型社會系統。
二、完善的財政與技術支持機制為環境保護提供了有效保障
日本政府普遍採用補貼的形式對企業建立防污設施進行資金支持。20世紀60年代,中央政府先後通過日本發展銀行、小商業財金公司、人民財金公司給企業提供軟貸款,隨著需求的增加,政府又設立了污染控制服務公司(1965年),即現在的環境事業團。其使命是針對環境問題,對私營企業和地方政府提供技術和財政上的支持。環境事業團通過日本政府的財政與投資貸款計劃,主要從事建設和轉讓項目、貸款項目、以環境保護為目的的全球環境項目。同時,地方政府也為污染控制提供貸款計劃。日本政府採取的另一項財政支持手段就是免除稅收。政府指定某些環境污染嚴重、需要採取措施的地區有資格獲得地區環境污染控制計劃的資助,並可獲得比未指定地區優惠的政府資助。根據該計劃,指定地區現有工廠的擴建及新廠的建立都受到限制,並且鼓勵現有工廠在合適的地區重建廠房。
以汽車為例,雖然日本生產的燃油發動機在排放及節油指標上已經十分先進,但日本政府在2001年7月公布的「低公害車開發普及行動計劃」中進一步提出了要求,即到2010年度,在用的低公害車要達到1000萬輛;其中清潔能源車要佔350萬輛。為此,日本政府有一系列的配套優惠政策以鼓勵民眾:減免一部分新車種的購置稅,減免這類新車頭2~3年內的汽車使用稅,各政府機構(如環境保護,國土資源等部門)以及公眾團體(如公害健康補償預防協會等)還對購買清潔能源車輛的單位或個人發放金額不等的一次性補助等。
三、企業主動參與環境保護
1961年日本制定的「特定工廠控制污染組織法」規定,那些排放煙塵、廢水、噪音和震動超過法律有關規定的工廠要對其污染控制計劃負主要責任。另外,每個企業需要配備專門的環境管理人員。這一階段企業是被動地按照法律進行環境保護,因此,效果並不理想。日本工礦企業的廢棄物數量曾一度到了沒有堆放場所和無法處理的地步。為此,日本採取了規制機制和支持機制並舉的政策,且發揮了有效作用。90年代以來,日本企業由「被動治污」轉向「主動治污」,重視開發環境模擬技術與環境協調技術,從產品設計和生產的最初環節就把環境保護納入其中。
經驗表明,企業越多地投資於污染控制,管理反而變得更加有效和有力。例如,汽車行業為了應付當時制定的最嚴格的排氣規則,估計產品的最終價格將上漲10%,當時認為需求的下降會導致生產的整體下降。結果恰恰相反,通過採取必要的污染控制措施,汽車行業不僅在提高汽車的品質上獲得成功,特別是能源效率和管理方面獲得了成功。盡管價格升高了,需求仍持續增長。污染控制投資在短期內極大地增加了公司的利潤。經驗證明,越早進行污染控制,污染控制投資越早,總成本就越小。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消費者、股民、當地居民投向企業的眼光也越來越挑剔,給周圍環境留下良好印象,成為樹立企業形象的一大任務。所以各企業開始定期向社會公布長達數十頁的報告書,其內容主要包括對產品回收再利用的計劃、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應對措施等。在這種大氣候下,企業撰寫環境報告書已經成為一個趨勢,據2003年統計,約有743家大企業撰寫。這類報告書主要報告企業自身事業對環境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應該為保護環境做出何種努力,並做自我評價。
=============================
借鑒日本發展循環經濟經驗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日本環境污染及其加強環境保護發展過程

日本現階段的環境保護比較成功,在發達國家中居於前列,但他們也曾經走過一條「先污染,後治理,再恢復」的艱難道路。二戰後的最初10年,日本為追趕歐美國家,盲目發展重工業、化學工業,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福岡縣的北九州市、大牟田市的「七色煙」、「七彩河」即是典型。60~70年代,日本政府開始重視污染的治理,但是在「經濟優先」觀念的主導下,企業仍被動開展污染治理,環境污染並未真正得到抑制。80~90年代,針對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勢,日本發展的指導思想開始由「經濟優先」向「經濟與環境兼顧」轉變,日本企業由「被動治污」逐步走向「主動治污」,日本經濟社會開始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到21世紀,日本環保理念發生了新的質的飛躍,循環型社會系統的確立、企業主動治污理念的強化、知識經濟的形成,使日本社會形態實現了由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向生態社會的根本轉變;環境保護實現了由被動的污染治理向全方位生態保育的根本轉變。

福岡縣麻生度知事告訴我們,福岡縣曾是一個污染相當嚴重的地區,今天的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所花的代價遠遠超過了當年經濟發展所創造的利潤,希望江蘇省吸取其教訓,不要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現在他們的環保目標是建立循環型社會。他們的主要做法:一是健全組織體制,設置環境完善局;二是設置試驗研究機關,時常監視體制;三是推進公害防治措施,包括進一步制訂排水標准、公害防治計劃、制定條例。解決污染公害的主要對策包括設定環境標准、限制排放、促進公害防治、受害救濟及糾紛處理。

循環經濟與企業自覺環保

上世紀80年代,日本開始強調廢棄物的減量化,提出建立循環經濟的構想。2000年正式頒布《推進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日本已成為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近幾年又提出建設循環型社會的國家目標。

政府主導作用四大路徑

在日本,人們清楚地認識到,發展循環經濟不僅是產業發展模式的轉換,更是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發展循環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是涉及社會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為主導。

日本政府在循環經濟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四大路徑:一是科學制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二是制定推進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三是實施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四是倡導全民環保,推進公眾參與。

循環經濟體現在三個方面

日本的循環經濟體現在物質循環、能量高效利用和水循環3個方面。

物質循環廢棄物質的再生循環利用是日本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切入點。日本每年要廢棄1800萬台電視機、冰箱、空調和洗衣機,重量達60萬噸。現在日本已實施《家電回收再利用法》。

能量高效利用在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日本採取了廢棄物發電和燃料製造、生物發電和生物熱利用、溫度差能源等多種方式。

水循環為了保證河水在自然循環中的凈化能力,政府規定只有在河流中的水超過河流正常流量才能取用。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後的「中水」大多實施回用,被廣泛應用於農田灌溉、城市綠地灌溉、消防、沖洗汽車、沖洗衛生設施等諸多方面。地下水是水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禁止含有害物質的水滲入地下,嚴格控制垃圾填埋。

企業成為循環經濟主力

在日本,企業的自覺環保是循環經濟成功實踐的基礎。企業大多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許多大企業以主動積極的環保行為展示形象,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穿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提高了誠信度和社會滿意率,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我們考察了西日本家電再循環公司、生態木材股份公司、日產九州工廠、三菱材料等企業,可以說,這些企業都是環保模範企業。例如為配合日本《家電回收再利用法》的實施,西日本家電再生使用株式會社投入4億日元,建成一座處理能力為100萬台的廢舊電器回收利用工廠,股東有東芝、松下、索尼、三菱等9家日本大公司。日本的生態木材股份公司主要製造銷售使用廢木材和廢塑料的建築材料,將廢木材和廢塑料粉碎,經混煉加熱後在半熔化狀態下加工成型、生產建材,100%使用廢木材和廢塑料生產的建材。

多方合作建設生態工業園

日本從1997年就從「零排放」的構想出發,開始規劃和建設生態工業園,並把它作為建設循環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據介紹,日本政府先後批准建設了26個生態工業園區。日本在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生態工業園建設的主要做法和特點是:政府主導、學術支持、民眾參與、企業化運作,產(企業)—學(大學/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國民)緊密協作,共同推進實施。

政府主導一是制定規劃。政府根據當地產業特點、產業相關性以及廢棄物產生的種類和數量,規劃建設不同類型的生態工業園區。日本的生態工業園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零排放型的工業園區,一種是事後再利用的工業園區。二是出台優惠政策。除了國家給予生態工業園補助外,市裡也撥專款補貼廠地費用,同時還制定環境未來技術開發補助金制度,扶助有關利用廢棄物的驗證研究和社會體系研究。

學術支持日本的多數生態工業園都設有專門的產學研合作基地,全面開展從基礎研究、驗證研究及其企業化的相關工作。

企業化運作園區將針對各類廢棄物的拆解、回收和資源化企業集中設立在園區內,從事無害化再利用、資源化、熱回收和集中安全填埋,拆解、分類後的不同廢棄物質在園區內企業間相互交易,實現規模化處理。

民眾參與在日本的生態工業園,往往都建有以生態工業園工程為生動教材的環境學習基地,作為市民參觀、實踐和提建議的場所。

環境教育豐富多彩

日本不僅將環境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法,而且還通過建設環境教育館、環保俱樂部、編制通俗環保教材、成立環保民間組織等多種方式來提高公民環境意識,環保活動不僅豐富多彩,而且載體先進,寓教於樂。

日本經驗及其啟示

日本在工業化後期環境保護的理念先進、措施具體、效果明顯,環境保護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環保經驗,對於我國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轉變觀念實現雙贏

當前,江蘇省揚州市正處於經濟發展的起飛期和全面達到小康的關鍵期,同時也是環境污染高峰期和環境違法行為多發期。面對類似日本工業化中期出現的諸多環境挑戰,如果我們能切實轉變發展觀念,提高環境意識,是完全有條件也有可能避免重蹈覆轍、繞過日本曾經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的彎路。

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日本政府的環保主導作用並沒有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而有所弱化,相反日趨增強;無論是循環型社會法律體系的制定,還是規范、扶持政策措施的出台;無論是加大對循環經濟投入,還是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產—學—研聯合;無論是推進企業的清潔生產,還是動員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無不讓人體會到政府強有力的行政推力。在我國,需要各級政府充分利用在經濟社會生活中所處的強勢地位,通過完善環保法律法規體系、科學編制環保規劃、制定落實環境政策、倡導全民環保等手段,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應有的重要影響,促進全社會以更低的資源消耗、更少的環境代價,謀求又好又快的發展。

加快建設生態工業園

日本生態工業園發展到今天,曾經歷了艱苦的產業結構調整。日本北九州市、大牟田市原先分別是以發展鋼鐵為主和以煤炭產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為治理公害、推進產業轉型,他們關閉鋼廠,封山閉礦,加強廢棄物再生利用技術的研究和攻關,在原先的土地上發展壯大再生利用企業,建成了現在的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和大牟田生態工業園。日本進入工業園區的企業,無論是從事家電、木材、建材再生利用還是垃圾再生利用的企業,都在循環經濟產業鏈上,真正做到了企業集群、產業集聚。此外,日本建立起推進循環型社會建設的技術研究支撐體系,不僅在生態工業園區開辟實驗研究區域,入駐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而且對循環型社會的關鍵技術、實證研究和商業規模化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促進了循環型社會的快速發展。當前,揚州也正在著手開展生態工業園建設試點,我們應認真學習日本的經驗,以規劃為龍頭,以項目為抓手,切實在企業層面建立起物質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在社會層面構建起科研—教育—生產為一體的循環型經濟體系。

提高全社會環境意識

日本重視國民的環境教育和發揮民間環保組織、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治理、全民參與、根植基層、覆蓋全社會」的環保網路,日本公眾對環保的廣泛參與,成為環境保護的強大力量。在我國,從現在開始應進一步強化全民環境教育,將環境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內容,在全社會廣泛宣傳環保知識和環境形勢,推進公眾參與。

改善環境基礎設施

我們這些年花大代價、大氣力建設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實際還只是相當於日本1993年以前的水平,當我們為削減污染物而頭痛的時候,日本人已將我們心目中的垃圾、污水創造了價值,真正體現了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在現階段,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要盡快改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局面,加快推進污染集中處理,實現工業廢水的達標排放和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處理,推進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打牢環境保護的基礎。

加強執法力度

日本企業較強的環境意識是建立在環保法律體系基礎上的。而在當前我國的環保法律體系尚不完善,眾多企業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還未切實跟上的時候,加強環境執法監管有利於提高企業守法的意識,推動企業積極主動開展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

⑶ 日本下水道能養錦鯉,它們的廢水為何處理的如此好呢

日本鄉村在排水溝里養起了錦鯉,遊客:那生活污水要怎麼處理?

說到排水溝,大家肯定第一印象是渾濁並且伴著陣陣惡臭的水體,不管是在城市還是鄉村,排水溝大多都是污濁不堪的。但是在日本,他們的排水溝居然還能養起了魚,還是對生長環境十分講究的「錦鯉」,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不過在日本,也不是所有排水溝都可以養魚,大多都是在農村或者城市邊緣郊區位置才比較多。小編覺得,日本人可以做到在排水溝里頭養魚,除了他們環保自覺性高以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污水分離做得好,很大程度避免了水污染。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現象,有什麼想說的觀點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獨特見解!

⑷ 關於福島核電站的冷卻廢水為啥不能循環使用

電動泵損壞。

福島使用的是通用電氣1960年代設計的馬克1型沸水反應堆,是較早的反應堆之一,也存在著安全隱患,如果電動泵斷電,則水就不能循環使用。當鍋爐中的水沸騰耗盡的時候,則堆芯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冷卻。因此也對這個漏洞進行了改進。電動泵有多套備用電源,可以來自電網,也有幾台備用的柴油發電機,甚至還有備用電池。

不幸的是在地震之後的海嘯遠遠超出了人們的設想,所有的備用電源系統全部被破壞。因此電動泵從此無法使用,水也無法進行循環利用。

福島核電站泄漏高輻射污水的危害

如果受到輻照的細胞被改變而不是被殺死,則結果會有重大區別。盡管肌體存在高度有效的防禦機制,由一個被改變的但卻是存活的細胞的再生過程產生的一些克隆細胞,在經達長時間和不等同的延遲之後,即經過所謂的潛伏期之後,可以導致癌症,而且癌症誘發的幾率被認為是與所接受的劑量成正比。

確定性效應:當人受到外輻射到一定劑量後,會嘔吐、造血抑制、甲狀腺粘液水腫、皮膚紅斑或脫發等,嚴重的會死亡。而喝了受污染的地下水,吃了受污染土壤上長出的物質,放射性核素將一部分沉積在人體內,從而可能引發各類疾病。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福島核電站泄漏高輻射污水、人民網-警惕「福島核污水入海」讓環境公害重演

⑸ 福島核廢水既然是冷卻用的,為什麼不能重復利用

福島核廢水能重復利用,但由於核廢水的來源多,一直在增加,使得核廢水太多,日本的儲水罐儲存不下,所以日本計劃,將這些核污水從靠近海岸的儲水罐中排放入海。

雖然核廢水可以用來循環冷卻,但是由於福島核電站臨海、地勢低,地下水和雨水不斷滲入,這樣核廢水就變得越來越多了。

根據2020年8月份衛星影像,可以發現污水罐只是占據福島核電站周圍的一片空間,周圍仍有一片區域可以開發儲存廢水。

截至2021年3月,已儲存了125萬噸核污水,且每天新增140噸。東京電力公司稱到2022年秋現有儲水罐將全部裝滿,且無更多空地用於大量建設儲水罐。依據該公司計劃,這些核污水將從靠近海岸的儲水罐中排放入海。

日本處理: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開相關閣僚會議,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對海洋環境有害的核廢水。

對於日本的決定,多國對此表示質疑和反對。對這一關系本國民眾、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和國際公共健康安全的大事,日方不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充分協商,一意孤行的做法極其不負責任。

2021年4月14日,東京電力公司表示,經過處理,核廢水中的絕大部分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清除,但是「氚」沒有辦法徹底清除,到時會將核廢水中的氚濃度稀釋至日本國家標準的1/40(即1500貝克勒爾/升),是國際衛生組織設定飲用水標准10000 貝克勒爾 /升的1/7,不會對海洋造成污染。

⑹ 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它最後去哪了

我不來是搞污水處理的自,本科的時候去過污水廠實習。大概知道點正常的情況是。污水處理以後的中水應該二次回用,澆花,沖洗什麼的,這個國內有報道,生活用水要是用中水的話就要鋪設兩個水管,一個是自來水廠的進水管,一個是中水進水管,用來沖廁所什麼的,這個改造對國內來說太大了.好像還沒聽說有。我知道,在日本的某些學校水龍頭有三種,一種是回用的中水,一種是水源地的自來水,還有一種是加了凈水器的自來水,上面分別標注,『中水』,『非中水』,和『直接引用可』的水。5年前的時候去過國內的幾個污水處理廠,他們說基本處理完的中水達標直排。現在好像有的大型小區是收集雨水和部分生活污水在小區內用小型污水處理設施處理。然後用處理後中水進行洗刷和澆灌花草。青島好像有一個吧。中水當飲用水基本不可能.處理到達標排放的級別和處理到飲用水的級別是兩個概念。我去過一個油田污水廠他們把污水中的浮油回收,部分中水過滲透膜可以生活用水標准。
採納哦

⑺ 高分求高人解說污水處理過程

常規的污水處理程序包括
格柵-初沉-生化-二沉-深度處理,細講起來就比較多了。不知道我能不能幫到你。

⑻ 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是什麼意思啊

中水,字面上理解就是介於污水和自來水之間的水。
中水可以用於沖廁所,澆灑綠地,補充景觀河道等等,主要就是在不和人體直接接觸的地方。
它是污水經過處理後產生的。最起碼比正常污水處理要多「過濾」、「消毒」的工藝。
所以比正常污水處理花錢多、處理工藝多,所以更難些。

⑼ 日本農村的污水和糞便是怎樣處理的

有的是就地施肥了,有部分農戶做了戶用型沼氣池。
還有發達一些的地方,集中建立了污水處理站,收集片區內的全部污水糞便處理,做成氮肥、灌溉用水、沼氣(CNG)

⑽ 什麼是回用水

「中水」起名於日本,「中水」的定義有多種解釋,在污水工程方面稱為「再生水」,工廠方面稱為「回用水」,一般以水質作為區分的標志。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在美國、日本、以色列等國,廁所沖洗、園林和農田灌溉、道路保潔、洗車、城市噴泉、冷卻設備補充用水等,都大量的使用中水。我國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但目前還沒有中水利用專項工程,也沒有專項資金,只是政策上引導,各城市的中水利用量是根據此城市的缺水程度不同而定的。

城市污水經處理設施深度凈化處理後的水(包括污水處理廠經二級處理再進行深化處理後的水和大型建築物、生活社區的洗浴水、洗菜水等集中經處理後的水)統稱「中水」。其水質介於自來水(上水)與排入管道內污水(下水)之間,亦故名為「中水」。中水利用也稱作污水回用。

近年來,很多有識之士都在呼籲盡最大的可能利用中水。在剛剛結束的政協會議上,政協委員鞏俐也提出這個問題,鞏俐走過世界很多城市,對先進國家利用中水的情況感觸頗深。

我國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人均佔有量僅為0.22-0.27萬方,列世界第88位。中水利用對我國的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經濟可持續發展能起到重要作用。那麼我國目前的中水利用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有關方面的負責人。

中水利用發展緩慢

北京市節水辦公室水資源處張處長說,在我國中水利用的范圍及規模普遍發展緩慢,北京是缺水地區,在這方面提得比較多,也比較早。在工業方面用的比較多,如國華熱電廠、北京自來水六廠在中水利用方面做得都很好。目前北京的綠地用水、工農業、種樹、道路保潔、洗車、河道等用水問題,我們都已經做了再生水利用規劃。規劃包括多方面的問題,建設污水處理廠、管網、污水截流等。中水處理的同時要考慮達標排放和處理完的利用問題。現在我們提倡分散處理污水,就是建多個小的污水處理廠,分散在需要處理的河邊,也就是合理布局,使上游、中游、下游結合。

北京市節水辦公室計劃處的李先生介紹,北京的中水規劃正在做,但真正實施的不多,工業方面相對用的多一些。按照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規劃,北京將幾個污水處理廠建成以後,能處理90%以上的污水。此規劃從2001年開始實施,預計2005年完成。將來的中水主要用於工農業和生活用水,預計每年要用6億方。

李先生認為,奧運會的召開使污水問題很具挑戰性,希望所有的工業、企業、居民都有這方面的意識。每一個新建小區、學校、大院都應該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特別是用水量較大的工業,如石油化工、農產品加工企業、電力等更應該用中水,甚至是消防這種短期用水,也要使用中水。總之,只要不是飲用水都可以考慮用中水,把污水在本地消化,達到污水零排放,花錢不多,也不是太麻煩,更重要的是把環境污染降到了最小。不污染河道,達到了美化環境的目的。

美國等發達國家污水處理工程高度發達,像美國污水處理達到了10級深度處理標准。1979年美國已有中水利用工程536項,年利用水量為9.37億方,其中62%用於農灌,31.5%用於工業,5%用於地下回水,是城市水源之一。德國和奧地利也不錯,它們是自己處理自己使用,處理程度高,污水處理量和回用量也高。而北京的幾個大型處理廠也就是2級、3級處理,更深度處理的極少。其實,投資者可以考慮一下,中水利用有利可圖。

開發中水有利可圖

國家水利部水資源司齊先生告訴記者,我國目前還沒有中水利用專項工程,也沒有專項資金,只是政策上引導,中水利用方面只是有一個粗略的統計。各城市的中水利用量是根據此城市的缺水程度不同而定的。以色列缺水嚴重,比我國更甚之,在中水利用方面做得是最好的。就國內而言,北京和天津這方面做得相對好一些,北京相對比較大的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污水回用量是30萬方以上,用於電業的比較多。天津東郊污水處理廠污水回用量是7萬方以上。中水利用可以直接從污水處理廠取水利用,這主要是一個觀念、習慣問題。

齊先生認為中國落後於國外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渠道和管理體制問題,技術方面和國外相差不是太大。我國污水回用主要是靠政府投資,而單靠政府很難把這件事情做好,應該靠民間集資或多方面、多渠道集資。另一方面,我們污水利用考慮的主要是環境效應和缺水,而不是經濟效應,以後應該多考慮經濟效應。企業、生活小區、大的旅館都應該有中水設施,雖然成本增加,但可以緩解缺水問題,石景山區就有家庭這樣做。還可以考慮收取公民的污水處理費和污水回用費,探索適合我國的新模式,尋求適合我們的實用技術。

閱讀全文

與日本污水處理水回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政污水廠設計資質 瀏覽:893
凈水機廢水排不完怎麼辦 瀏覽:693
第一類污染物廢水的處理 瀏覽:653
蘭雀凈水器不出廢水怎麼修 瀏覽:587
印染廢水的方法 瀏覽:752
孩子肚臍怎麼除垢 瀏覽:605
小米空氣凈化器pro怎麼樣數值怎麼看 瀏覽:170
小米空氣凈化器pro風扇葉怎麼拆 瀏覽:362
機油和燃油濾芯什麼區別 瀏覽:404
馬勒空氣濾芯怎麼分真假 瀏覽:40
熱原如何過濾 瀏覽:950
沁爾康凈水器怎麼區分廢水比 瀏覽:757
ro185廢水比 瀏覽:893
凈水器的水發紅是怎麼回事 瀏覽:569
凈水機的除垢原理 瀏覽:271
上海卷式超濾膜 瀏覽:942
蒸餾測定器參照什麼規程 瀏覽:150
水處理前途 瀏覽:227
無紡布可以過濾雜質嗎 瀏覽:835
日立怎麼拆液壓濾芯蓋 瀏覽: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