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承壓水頭多大時基坑需要降水處理

承壓水頭多大時基坑需要降水處理

發布時間:2023-01-10 01:46:59

❶ 基坑防護施工方案

基坑防護施工方案該如何制定?為了讓大家有所參考,下面搜集了基坑防護施工方案,歡迎參考!

一、工程概況

1、本工程位於杭州市***。場地東臨**路,南臨**路。西臨****大廈,北面是近***。場區東面緊臨*興路,擬建辦公、商業樓,其中1#樓16層,建築高度為56.65米,結構類型為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2#樓12層,建築高度43.75米,結構類型為框架剪力牆結構。3#樓三層,建築高度12.3米,結構類型為框架結構。地下室二層(局部三層),平面形狀南寬北窄不太規則。建築物東西長約109米,南北長約80米。總建築面積48773.7㎡,地下室面積17816.7㎡,基坑面積約8465㎡,基坑延長米約395m。

2、本工程建設單位為**市****中心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勘察單位為*****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圍護結構設計單位為*****建築設計研究院,工程設計單位為****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為*******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集團有限公司,監測單位 。

3、本工程「三通一平」工作已基本完成,具備施工條件。施工場地已平整,障礙物已基本清除,場區與公共道路已連通,生活、交通、通信、水、電均能滿足施工要求。

4、基坑周邊環境情況:

基坑東面為**江路,基坑圍護樁內側距離該側用地紅線約2.6~5m,***路下埋有電力管、自來水管、煤氣管、雨水管、HCTV光纜、電信光纜等管線。圍護樁中心距離該側建築物約33.1m~35.9 m。道路下管線埋深1.3m~2.5m。

基坑南面為**路,基坑距離該側用地紅線約3m, 圍護樁中心距離該側道路20m。之江路下埋設有雨水管線,埋深1.4m~2 m。

基坑西側隔一條道路與****大廈相鄰,基坑距離該側用地紅線約10.5m~11.8m,道路下埋設有雨水、污水管線。圍護樁中心距離該側建築物約31m。道路下埋設有雨水、污水管線,埋深1.4m。

基坑西北側、北側隔一條道路與近江家園相鄰,基坑距離該側用地紅線約1.5m~4.2m,道路下埋設有雨水、污水管線。圍護樁中心距離該側建築物約14.3~18.4m。道路下埋設有雨水、污水管線,埋深1.4m。

5、本工程±0.00標高相當國家高程7.65m,場地內平均高程約為8.4m、即相對標高為0.75m。地下室底板標高為-10.250 m。

整個地下室挖土深度情況如下:地下室板底挖土深度為11.85m,承台位置為11.1m~14 m;坑底土質為砂質粉土,土方開挖量約為108360m3。

二、編制依據

1、****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2、**建築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設計圖紙

3、****建築設計研究院提供的地下室基坑圍護設計方案

4、《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

5、《建築基坑工程技術規范》(DB33/T1008-2000)

6、《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

7、《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T-2009

8、住建部建質2009【87】文件

9、其它相關規范及規程

三、工程場地地質條件

根據****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擬建場地地層在本次勘探深度范圍內分為7個工程地質層,共12個工程地質亞層,基坑開挖影響范圍內各土層結構、特徵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1雜填土:灰雜色,鬆散,稍濕~濕,以碎磚、碎石、塊石、和砼塊等建築垃圾為主,含量60~80%,局部粉土,土質不均勻,結構較鬆散。層厚0.70~3.20m,全場均有分布。

2-1 砂質粉土:灰黃色,黃灰色,稍濕~濕,略具層理,局部夾粘性土條帶及半腐植物,土質均勻性差;局部粘粒含量較高,為粘質粉土。層厚1.30-5.60m,全場均有分布。

2-2砂質粉土:灰黃色、灰色、稍密,濕,略具層理;土質均勻性較差;局部粘粒含量較高,為粘質粉土。層厚4.50-10.30m,全場均有分布。

3-1 粉砂夾砂土:灰綠色,很濕~飽和,稍中密,薄層狀構造,局部呈粉細砂狀。土質均勻性較差,局部混有少量的腐植物。層厚3.60-8.00m, 全場均有分布。

3-2 砂質粉土:灰色,稍密,很濕,略具層理。土質均勻性稍差,局部混有少量粉砂及粘性土團塊,局部為粘質粉土。層厚3.40-9.10m, 全場均有分布。

4-1 淤泥質粉質粘土:灰色,流塑,飽和,薄層狀構造為主,單層厚1~2㎝,夾粉土薄層,土質均勻性一般,偶夾半碳化植物碎屑。層厚1.60-5.70m, 全場均有分布。

4-2 粉質粘土:藍灰色、綠灰色,可塑,厚層狀,多見黃褐色半點。干強度、韌性中等;土質均勻較好。層厚0.40-3.50m, 全場均有分布。

5 含砂粉質粘土:灰黃、褐黃色,可塑,厚層狀構造,粘塑性一般,下部含較多粉砂,干強度、韌性中等,土質均勻性較好。層厚1.80-6.40m, 全場均有分布。

6-1 粉細砂:灰黃色,飽和,中密,厚層狀構造。砂質較純,土質較均勻。層厚0.70-4.50m, 該層局部缺失。

6-2 礫砂:灰黃色,飽和,中密,厚層狀構造。土質均一性較差,局部為細砂;含少量圓礫。層厚0.70-3.80m, 該層局部缺失。

7-1 圓礫:灰黃色,飽和,中密,厚層狀構造。顆粒級配不均,粒間充填較多砂土和少量粘性土,膠結差。層厚1.80-7.30m, 全場均有分布。

7-2 卵石:灰黃色、灰色,中密~密實,飽和,厚層狀構造。該層土質均勻性差,局部以圓礫、礫砂為主。層厚1.60-9.40m, 全場均有分布。

據地質報告反映,對基坑工程有影響的地下水主要為上部的孔隙潛水,勘察期間測得場地地下穩定水位埋深在1.50m~2. 0m左右,據附近資料,豐水期時,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地下水屬潛水型,場地為**江古河道,受上游側向徑流補給,水量充沛,具有明顯的埋藏深、污染少、水量大的特點。主要受大氣降水、地表徑流及水網的入滲補給變化等影響。承壓水頭埋深一般19.66m;基坑挖土深度為11.1-13.4 m。對本工程基坑開挖影響不大。地下潛水、承壓水對基礎混凝土結構具弱腐蝕性能。基坑底所在土層為粉砂夾粉土,無不良地質分布情況。

四、圍護結構設計概況



1、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圍護採用鑽孔灌注樁排樁加二道鋼筋砼內支撐的圍護體系,外側設置一排Φ850三軸水泥攪拌樁止水帷幕,對電梯間挖深部位,採用70厚素噴C15混凝土處理。排樁採用Φ800@1000鑽孔灌注樁,樁間距為200㎜,樁長17.6-21.0m,混凝土強度為C25,主筋直徑為Φ22~Φ25二級鋼;二道鋼筋混凝土支撐分別設在-2.40 m和-6.50 m處,支撐梁梁高為800㎜,砼強度為C30;鑽孔灌注圍護樁,共369根;新增支撐樁31根;利用工程樁作為支撐樁22根,樁徑為Φ800,工程樁為鑽孔灌注樁。止水三軸水泥攪拌樁採用全面套打施工工藝,樁長24.0m,基坑四周連續布置。

2、基坑頂部設置貫通的300×400的地面排水溝截流,每隔20-30米設置窨井,將地表雨水、施工廢水集中沉澱後,排入城市下水管網;基坑內排水採用臨時明溝,集水坑方式,利用潛水泵定時抽水。如發生滲漏,視實際情況採取封堵或注漿措施進行止水。

五、基坑降排水措施

1、基坑外排水

待冠梁一完成,立即在基坑頂部設置貫通的300*400(H)地面排水溝截流,並每隔20~30米左右設置一個600*600*1000的`磚砌窨井,施工現場雨水、施工廢水經沉澱池沉澱後排入城市下水管網。

2、基坑地表水

基坑止水帷幕完成後,坑內地表水在粉土層,坑內降水主要依靠明集水坑和自滲井相結合的方式降水,集水井和自滲井的數量視實際情況而定,在土方開挖前一星期前設置完畢,確保開挖前水位在所挖土層1m以下。

3、施工階段雨水

粉土層挖除後至淤泥質土層已無地表水,基坑排水主要考慮天落水,基坑排水採用明溝、集水坑方式排水。離開圍護樁邊4m以外沿基坑周邊設排水溝,基坑內結合承台設1000×1000×800mm集水井,每個集水井內設一隻潛水泵,派專人負責管理,定時抽水。在基礎底板砼澆築前,及時採用級配砂石將坑底排水溝和集水井回填密實,澆築砼墊層,避免對基礎結構的施工造成影響。

六、施工部署

(一)管理體系及項目班子配置

項目經理:***

執行經理:***

生產經理:***

技術負責:***

施工員:***

質量員:***

安全員:***

資料員:***

(二)施工進度安排

整個場區沿後澆帶劃分為五個施工段,詳見施工段分段圖。總體施工順序由西向東進行。具體各階段進度安排如下:

1.三軸水泥攪拌樁進度計劃:

安排一台三軸攪拌樁機進行施工,坑外止水帷幕攪拌樁共626付,一台樁機計劃平均每天完成13.32付,47天完成。

2.鑽孔灌注圍護樁、支撐樁、鑽孔灌注工程樁進度計劃:

安排15台樁機進行施工,圍護樁共369根,支撐樁31根,工程樁375根,每台樁機平均每天完成0.83根, 60天完成。

3.土方開挖

(1)施工順序:本工程基坑土方開挖結合水平支撐布置形式擬總體上分三層開挖,每層開挖時再分段分層開挖。由於第一道水平支撐梁標高為-2.4米,埋深2.8米,第一層挖土需將土方挖至-2.4米,再將支撐部位的土方局部開挖到支撐梁底進行支撐梁施工。第一道水平支撐梁施工完成後,進行第第二、第三層土方的開挖施工。

(2)進度計劃

第一層土方開挖:20天

第二層土方開挖:35天

第三層土方開挖:40天

4.水平支撐梁

(1)施工順序;圍護樁壓頂梁在-0.40米,隨著圍護樁的施工進度同步跟進壓頂梁施工。第一道圍檁、水平支撐梁在圍護樁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後,第一層土方開挖後,隨著挖土的進度、順序開始圍檁、支撐梁施工。第一道圍檁、支撐梁完成後強度達到設計即進行第二層土方開挖施工。第二道圍檁、支撐梁結合土方開挖的進程進行施工。

(2)進度計劃

壓頂梁:15天

第一道圍檁、支撐梁:20天

第二道圍檁、支撐梁:30天

(三)施工機械、用電量、勞動力配置

1.土方開挖及基坑圍護機械設備計劃表

(略)

2.用電量計算

動力用電 P1=825KW

電焊機額定功率 P2=122.5KW

室內照明 P3=25KW

室外照明 P4=15KW

總用電量:

∑P1

P=1.1(K1———+K2∑P2+K3∑P3+K4∑P4)

COSφ

0.5×825

=1.1×(—————+0.5×122.5+0.8×25+1×15)

0.75

=710KVA

根據施工總用電量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選用額定容量為400kva的變壓器2台,總容量為800kva,能夠滿足總施工用電量的要求。

3.勞動力投入計劃

(略)

(四)施工總平面布置

1.現場條件:

本施工現場四周已建有磚砌圍牆,在南面、東面位設置二扇大門。在施工現場場地內西面設配電房,沿圍牆周邊設電纜溝敷設施工臨時用電電纜

2.平面布置:

(1)施工道路:在南大門建築物軸線17軸~20軸之間修築一條4.5米寬砼硬化道路,作為場內的主要施工通道。在樁基施工階段,場內採用建築垃圾或道渣鋪設臨時道路供車輛通行。

(2)現有磚砌圍牆拆除後改用2.5米高輕質隔牆作現場圍護。

(3)生活、施工用水從東面由市政管網接入,分兩條支路沿場區四周布置,總管管徑為100㎜,分支管徑分別為70㎜和80㎜。

(4)施工用電由甲方負責提供*台變壓器,下設配電室。

(5)在樁基施工階段將在場區南面搭建辦公區、生活區、鋼筋加工棚,在西南角設食堂。泥漿池的布置按場地實際情況安排、東面安放水泥桶和堆放材料。在土方開挖及支撐梁施工階段各類材料的加工,堆放主要考慮在基坑周邊、臨時施工平台上進行布置。

(6)由於場地狹小,在澆搗砼時,泵車主要考慮停放在兩大門內的施工道路上。

(7)沿基坑四周採用鋼管搭設0.6m、1.2m高防護欄桿,用腳手片防護,設置警示標志和夜間照明燈。在基坑四周設置上下基坑通道。

(8)在基坑土方開挖及支護階段擬分別在靠2#樓北面和1#樓東南角裝兩台塔吊進行垂直運輸工作,塔吊基礎採用樁承台基礎形式,以便在土方開挖前即可安裝並投入使用。為防止樁底沉渣過厚塔吊產生沉降,在樁底採用注漿加強處理。

(9)在樁基、主體施工階段,採用裝配式活動彩鋼板宿舍和辦公用房,樁基工程基本完成後,在東面擬搭設彩鋼板活動房作班組用房。

(10)基坑施工期間,各類材料的堆放主要考慮布置在南面、東面靠近兩扇大門處基坑臨邊區域,挖土機以及運土車輛主要停放在兩個臨時施工棧橋上。各區域堆載設計荷載取值分別為:臨時施工平台區域20kpa;棧橋區域30kpa;南面、東面兩大門之間基坑邊側地面區域設計荷載取值40kpa;其他基坑臨邊區域地面荷載設計取值均為20kpa。施工期間各類材料的堆載要嚴格加以限制,嚴禁超載堆放。

(五)本工程基坑工程的特點、施工重點及施工難點的分析及其相應對策

1.基坑的特點

(1)地下室基坑面積較大,形狀不規則,東西向寬約109m,南北向長約80m,基坑總延長米約395m,基坑面積約8465m2。

(2)地下室二層(局部三層),基坑挖深11.85m~14m,坑中坑最大高差為2.15m,基坑開挖深度大,且基坑設二道鋼筋砼支撐,汽車坡道和通道受到較大限制。

(3)基坑側壁大部分及坑底均位於粉質砂土中,該層粉質砂土含水量高。

(4)基坑四周距離用地紅線較近,施工場地十分狹小,且周邊距離道路、管線和居民住宅近,對基坑開挖變形要求高。

(5)工程地處鬧市區,周邊道路交通繁忙,交通高峰期,出土困難,加上工程距附近居民樓較近,夜間無法施工,施工時間短,故基坑支護、土方開挖的施工周期較長。

2、施工重點及難點

(1)在土方開挖前,對支撐梁在同條件養護的砼試塊進行試壓,確保支撐梁砼的實際強度滿足設計挖土的強度要求。

(2)基坑監測的土體深層水平位移、基坑內水平支撐桿件的軸力監測、支撐系統沉降觀測、地下水位觀測以及基坑周邊建築物、道路及地下管線的沉降、傾斜、裂縫監測的准備工作必須按要求布置,並使其處於正常運行狀態。

(3)掌握倒土場地、運輸距離和交通高峰時間限制情況,合理及時配備車輛數量和調整挖機的工作時間等。

(4)嚴禁挖掘機和運土車輛直接在支撐面上行駛和作業,汽車臨時通道支撐兩側位置用建築垃圾填實,並高出支撐頂面400mm以上,使挖掘機和運土車輛荷載均勻地傳至支撐兩側的土上;挖機作業位置在回填土上再鋪設鋼板路基箱的方法,減少對支撐梁的影響。

(5)土方開挖順序必須嚴格按經專家論證通過的施工方案中規定的要求,分段分塊分層進行開挖,嚴格控制土方分層深度不得超過2m,每層的水平距離不小於10m,坑內臨時邊坡放坡坡率不小於1:3.0,保證立柱樁附近的土方高差小於1.5m以內,並做到對稱開挖。

(6)基坑開挖時應嚴格控制基坑土方開挖的土坡高度及坡度,施工時派施工員對工程樁、豎向立柱、支撐梁和圍護樁等位置進行標識,防止挖土過程中挖機碰到工程樁、豎向立柱等,尤其注意支撐梁底的土方不得超挖。

(7)及時做好監測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工作,每天定時由監測單位把監測的數據情況向建設、監理和施工單位進行通報,當相關數據超過設計值時,應及時向設計報告,提出處理意見,未處理前挖土工作停止進行。

(8)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確保坑外水不流入到基坑,基坑內的地表水在土方開挖前降至挖土層標高1m以下,當挖淤泥土時,邊挖邊做好排水小溝和臨時集水井布置,防止雨水對基坑的影響。

(9)在挖第三層土方時,應用水準儀跟蹤控制挖土的標高,留300mm厚土方由人工清土,承台處應跳挖,盡量減少對坑底土的擾動;同時嚴禁超挖,如局部有挖深現象,嚴禁用土回填,應用素砼或砂石級配進行回填。

(10)基坑周邊10m范圍內採用先澆築墊層再開挖承台及地梁施工方式,並採用跳挖施工,挖出一個澆築一個,以減小承台開挖對圍護結構的影響;

(11)工程樁之間的凈距小於1100㎜時,應採取人工挖除樁間土方;並協調好機械挖土、人工修土、截樁和砼墊之間的施工進度,防止機械挖進度過快,人工修土太慢,造成基坑暴露時間太長。挖土至坑底後應盡快分塊施工完成素混凝土墊層,素混凝土墊層應延伸至圍護樁邊,並抓緊施工承台及基礎底板。

七、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

1.圍護結構施工的內容:三軸水泥攪拌樁坑外止水帷幕施工;鑽孔灌注圍護樁、圍護樁、支撐樁、工程樁施工;壓頂梁、第一道水平支撐梁、圍檁施工;第二、道水平支撐梁、圍檁施工;底板傳力帶施工;第一、第二道換撐構件施工。

2.三軸水泥攪拌樁施工

(1)樁機配備:本工程擬安排一台SF636K型三軸水泥攪拌樁機進行水泥攪拌樁的施工。負責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

(2)施工順序:三軸水泥攪拌樁待攪拌樁止水帷幕施工完7天後,方可進行圍護樁的施工。攪拌樁的施工從西邊往北向南進行施工,樁機沿基坑周邊由西向南順時針方向運行。


❷ 基坑降水規范

基坑降水須考慮的因素
在採取上述處理方法對基坑進行降水處理時,對選擇的降水方法還應該考慮以下因素:
(一)場地條件及該建築物設計施工資料
場地條件制約著降水方案的制定,它主要包括場地四周已有建築物的高度、分布、結構和離擬建工程的距離;地基四周的地下設施(包括給排水管道、光纖電纜、供氣管道等);向外抽水排水通道以及供電情況等。有關設計施工資料包括基坑開挖尺寸和分布;地下建築物施工的有關要求等。這些條件決定了所採用降水方法和具體的設計施工方案,也決定了具體保證周邊建築物和地下設施安全的實施措施。
(二)地質情況
了解地基土分層地質柱狀圖及地質剖面圖,各層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地下水類型及埋藏情況,水文地址情況,水質分析結果,特別是土層的滲透性。土的滲透系數取決土的形成條件、顆粒級配、膠體顆粒含量和土的結構等因素,因此場區土層的不同深度和不同方位的滲透系數是不同的。滲透系數計算結果的真實性,勢必直接影響降水方案的選擇。由於影響滲透系數的因數復雜,一般勘察報告提供的數值多是室內試驗數據,誤差往往較大,只能供降水設計時參考,對重要工程應做現場抽水試驗加以確定。
(三)場地地下水情況
地下水分潛水和承壓水兩種。潛水儲存於地表與第一層不透水層之間,是無壓力重力水,可向四周滲透。從工程實踐來看,潛水大多來源於大氣降水和地下埋設的上下水管道破裂漏水,主要積存於地表下雜填土和老建築物被沖刷掏空的地基中。承壓水儲存於兩個不透水層之間含水層中,若水充滿此含水層,則水具有壓力。所以,要根據地質和水文資料,搞清楚場區各處透水層和不透水層向下沿深度的分布厚度和變化情況;掌握場區各處承壓靜止水位埋深,混合靜止水位埋深和他們的年變化幅度及水位標高;查明場地地下水補給源的方位、距離和透水層的聯系情況;搞清楚地下水層是否與江、河、湖、海等無限水源連通;不論潛水或承壓水若與無限水源連通,都會造成降水困難甚至於降水無效。

❸ 基坑施工時需要降水,降水一般到什麼時間停止

一般小型工程只要降到不影響施工即可,大型工程的基坑需參考相關行業(建築、市政、公路等)的規范,確定不同方法和參數,主要是考察地基承載能力是否滿足要求。

❹ 深基坑施工降水什麼時候停止合適

深基坑施工降水直到基礎施工結束,才能停止。

滿足基坑施工需要:通過井點降水疏乾的方法,減小坑內土體中的含水量、提高坑內土體的強度,以滿足中心島式開挖邊坡穩定性及土方開挖機械設備及人工施工作業安全環境的要求。

滿足基坑自身穩定性要求:通過降水,降低下部承壓含水層水頭高度,減少坑底隆起和圍護結構的變形量,防止基坑底部突涌的發生,確保施工時基坑的穩定性。

滿足周邊環境安全的需要:按照「按需降水、按需降壓」的原則,編制合理的降水施工方案,施工中採取有效措施,既滿足施工安全及基坑穩定的要求,同時還行滿足對周邊環境的保護,把基坑降水對周邊環境影響減少到最小,確保周邊環境的安全。

(4)承壓水頭多大時基坑需要降水處理擴展閱讀

理論上分析,若在疏干降水過程中,坑內降壓井水位也隨之發生下降,並無上升表現,且坑外承壓觀測井水位無明顯變化,則表明地連牆止水效果良好,坑內外承壓含水層無水力聯系。

一旦發現坑內外承壓水水位變化異常,如開始下降,後期上升,一旦達到突涌安全水頭,即開啟備用降壓井抽水降壓,同時通知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及時分析原因,同時應會同以上各單位就異常情況商議解決辦法。

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首先要明確第一承壓含水層已經被截斷無需考慮其突涌可能性,根據抗突涌穩定性驗算,第二承壓含水層對普遍開挖深度的基坑滿足安全要求。

針對局部深坑不滿足規范要求,因此要了解各局部深坑的具體深度,繪制開挖深度與安全水頭的關系曲線。

應將實測水頭埋深值與臨界開挖深度通過換算,按0.2m的步長製作數據表格及曲線,形成「突涌判定數據表」,由水位監測技術人員隨身攜帶。

❺ 什麼條件下進行基坑降水

開挖基坑時,地下水位高於開挖底面,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開挖基坑或溝槽時,土的含水層被切斷,地下水會不斷滲入基坑。雨季施工時,地面水也會流入基坑。為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了,防止出現流砂、邊坡失穩和地基承載力下降,必須在基坑或溝槽開挖前和開挖時,做好排水降水工作。

基坑降水方法主要有:明溝加集水井降水、輕型井點降水、噴射井點降水、電滲井點降水、深井井點降水等等。

(5)承壓水頭多大時基坑需要降水處理擴展閱讀:

影響基坑降水的主要因素有:

1、場地條件及該建築物設計施工資料:場地條件制約著降水方案的制定,它主要包括場地四周已有建築物的高度、分布、結構和離擬建工程的距離等。這些條件決定了所採用降水方法和具體的設計施工方案,也決定了具體保證周邊建築物和地下設施安全的實施措施。

2、地址情況:了解地基土分層地質柱狀圖及地質剖面圖,各層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地下水類型及埋藏情況,水文地址情況,水質分析結果,特別是土層的滲透性。

3、場地地下水情況:地下水分潛水和承壓水兩種。不論潛水或承壓水若與無限水源連通,都會造成降水困難甚至於降水無效 。

❻ 當基坑開挖深度超過幾米時一般就要用井點降水

這種降水的方式主要還是看地下水位的深度以及水量

❼ 當基坑開挖深度超過多少米時一般就要用井點降水

基坑開挖是否設置井點降水與深度無關,重要的是看地下水位的深度及水量。比如,基坑開挖了100米,還沒有地下水,需要降水設施嗎?

❽ 建築工程中基坑的降水深度怎麼算

基坑降水深度演算法:
基坑面積20*30,基坑深4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m,不透水層在地面下10m 為無壓水,k=15m/d,基坑邊坡1:0.5,採用輕型井點布置,進行井點系統布置和設計。


沿基坑周邊(離開基坑開挖邊0.5米)每隔1米設置一根降水管,降水管插入深度地下5米,降水7天後開始挖土方,待基礎施工、回填完成後拆除降水裝置!結束降水。

基坑的定義:
基坑是在基礎設計位置按基底標高和基礎平面尺寸所開挖的土坑。基坑工程是集地質工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和岩土測試技術於一身的系統工程。

❾ 基坑降水的計算全過程

地面開始計算至需要降至的水位之間的動水深度 ≠原地面下水位標高 - 基坑開挖底標高 +0.5 =原地面標高-基坑開挖底標高 +0.5

應按照降水至基底下0.5-1.0m考慮,但若為天然地基,基底為不透水層,則基坑降水深度可按減壓降水考慮,只要基底上覆土層能壓住承壓水頭即可。

公式來源:

JGJ 120-2012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的附錄有各種類型基坑降水量計算公式。

JGJ 111-1998建築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的公式6.3.2,降水井打設深度計算公式。

(9)承壓水頭多大時基坑需要降水處理擴展閱讀

基坑降水方法主要有:

明溝加集水井降水、輕型井點降水、噴射井點降水、電滲井點降水、深井井點降水等等。各種降水方法有其特點和適用情況,比較如下:

(一)明溝加集水井降水

明溝加集水井降水是一種人工排降法。它具有施工方便,用具簡單,費用低廉的特點,在施工現場應用的最為普遍。

在高水位地區基坑邊坡支護工程中,這種方法往往作為阻擋法或其他降水方法的輔助排降水措施,它主要排除地下潛水、施工用水和天降雨水。

在地下水較豐富地區,若僅單獨採用這種方法降水,由於基坑邊坡滲水較多,錨噴網支護時使混凝土噴射難度加大(噴不上),有時加排水管也很難湊效,並且作業面泥濘不堪阻礙施工操作。

因此,這種降水方法一般不單獨應用於高水位地區基坑邊坡支護中,但在低水位地區或土層滲透系數很小及允許放坡的工程中可單獨應用。

(二)輕型井點降水

輕型井點降水(一級輕型井點)是國內應用很廣的降水方法,它比其他井點系統施工簡單、安全、經濟,特別適用於基坑面積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場合。

該方法降低水位深度一般在3-6m之間,若要求降水深度大於6m,理論上可以採用多級井點系統,但要求基坑四周外需要足夠的空間,以便於放坡或挖槽,這對於場地受限的基坑支護工程一般是不允許的,故常用的是一級輕型井點系統。

輕型井點適用的土層滲透系數位0.1-50m/d,當土層滲透系數偏小時,需要採用在井點管頂部用粘土封填和保證井點系統各連接部位的氣密性等措施,以提高整個井點系統的真空度,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噴射井點降水

噴射井點系統能在井點底部產生250mm水銀柱的真空度,其降低水位深度大,一般在8-20m范圍。它適用的土層滲透系數與輕型井點一樣,一般為0.1-50m/d。但其抽水系統和噴射井管很復雜,運行故障率較高,且能量損耗很大,所需費用比其他井點法要高。

閱讀全文

與承壓水頭多大時基坑需要降水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ro185廢水比 瀏覽:893
凈水器的水發紅是怎麼回事 瀏覽:569
凈水機的除垢原理 瀏覽:271
上海卷式超濾膜 瀏覽:942
蒸餾測定器參照什麼規程 瀏覽:150
水處理前途 瀏覽:227
無紡布可以過濾雜質嗎 瀏覽:835
日立怎麼拆液壓濾芯蓋 瀏覽:790
污水板框機低壓進料為什麼有倒流 瀏覽:260
凈水器反滲透膜出來的水發臭 瀏覽:905
ctpps版樹脂感光液 瀏覽:144
反滲透純水設備廣州 瀏覽:496
凈水器哪個好性價比高2020 瀏覽:654
用醋洗水垢化學方程式 瀏覽:810
泰州二手煙凈化器大概多少錢 瀏覽:374
RO反滲透膜的安裝方向 瀏覽:3
污水管覆土達不到要求怎辦 瀏覽:264
如何更換陶瓷台式濾芯 瀏覽:592
edi構造 瀏覽:929
污水處理初級證好考嗎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