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道家.儒家.修真)怎麼才能感到氣感怎麼才能修真
兄弟,我來替你研究這個問題
首先應該沒有修真,否則,奧運會金牌不都是中國版的了
當然,武術和氣功還權是有的,不過應該頂多多活幾十年,到120歲左右,如果真的活幾百歲,那麼他得有多少知識,那麼怎麼解釋中國科技的落後
至於能飛,奧運會就是再展示人體的極限,三級跳和撐竿跳都有的幾十米,在冷兵器的古代,相信可以更多,也有點像飛了,但真正的飛天,恐怕沒有
退一萬步,就算有,我們也學不到,據說都是師傅找徒弟
況且如今是科技的世界,再強強的過科技么(讓他頂大炮試試)
你想千里傳音,有電話
你想漂平度海,有飛機,輪船
你想去外太空,有宇宙飛船
你想不出門瞬間知道天下事(天眼),有網路
等等...
我想你只不過是生活不太如意吧,去追求虛無飄渺的修真,還不如學習來的實在.
就算有,他也不敢漏面,還得時時提防被人發現,盡管肉體強大的感覺很爽,就算能練到那樣,也不會比發展百年科技來的簡單,那隻是異類罷了
㈡ 到底怎麼練出氣感啊
氣感是指練氣功或意念集中在身體某部分時會產生的熱、麻或癢等感覺。雖然氣感是大部分練氣功的人都會有的經驗,但氣感的成因尚未被研究出來。
有理論認為氣功是幻覺,但幻覺並非無意義,它是在以模擬的感覺訊號取代真實訊號,驅動自律神經進行心身作用(夢的〝心身作用說〞)。氣功的脹麻幻覺能驅動自律神經中的修補神經而達健身的目的。
此外,有些時候,下述的生理反應往往也會被氣功修習者指為「氣感」的:
1. 當深度放鬆時,微血管的微循環旺盛起來時的各種感覺,多數是暖,如果還有麻癢的話,中醫還說這是有「風」。初學者常說這是「氣到指尖」。
2. 呼吸深長,血氣旺盛,肢體大腦得到充足供血供氧時的精神爽利感覺。常被描述為「感到一股氣湧上來」,甚至是大小周天運行,內力增進等。
3. 進入類似默劇或自我催眠的狀態,嘗試用意識去影響不容易控制的部位時的感覺(內臟之類的不隨意肌)。有時肢體還會處於一種平時很少會做的姿勢下(不同的樁功),重心、負重位置都跟慣常的有所不同,再配合設想和呼吸,因而刺激到一些平時很少運動的位置以至內臟器官,使之都得到運動,為習練者帶來一種不常見,但又很愜意的個人境界經歷。這往往會被稱為以意導氣,以氣導體,以至打通手少陰心經、手太陰肺經……等等。
4. 神經的生物電反應,例如肉跳、眼眉跳、以至抽筋等。如果這些反應是氣功修習著希望它發生的,或者在控制和預期下發生的,可能會說這是「神功大成」了;如果是不想它發生的,或者失控地發生的,就叫「出偏差」,以至「走火入魔」
本來,用上上述的現代術語來陳述,氣感就變成科學可解釋的東西而不是幻覺了,可以跟西方科學進行對話、交流了,可是由於這種陳述方法沒有了「陰、陽、虛、實」那類辭匯,或者沒有跟五行八卦類比一下,經常會讓某些氣功從習者感到大煞風景,覺得不對胃口,覺得好像貶低了氣功似的,甚至可能會被譏為挾洋自重,因此這種陳述往往不受氣功修習者歡迎。
㈢ 油改氣,模擬器不接氧感測器會怎麼樣
不接氧感測器會出現如下狀況:
1、用診斷儀診斷時會報故障碼,內但不影響使用
容2、整車儀表會報發動機故障燈亮
3、用汽油點火時,可能會比較費油
建議能夠對其他零部件進行相應的更換,點火線圈、火花塞等零件能夠更換成與天然氣使用環境相適應的。
油改氣後的效果好與不好,涉及3個方面:一是要加點火提前器且保證接線調試正確,二是要加模擬器且保證接線調試正確,三是怠速閥和動力閥要調試正確,只要以上3個方面保證了,油改氣效果應該是很好的。
㈣ 萌新想問一下崩壞3手游裡面的好感度系統的好感度怎麼提升
主要就是通過調戲女武神來提升好感度。涐用MuMu模擬器玩就比較喜歡玩這個,又比較簡單,還能調戲女武神。
㈤ DNF技能加點模擬器
你好。下面是鏈接
http://dnf.owan.com/s/calc/sqs.html
這個是多玩的第五章加點模內擬器容哦。
㈥ 傳統文化為什麼可以提升氣精神,該怎麼學
傳統文化裡面它蘊含著許多精髓,可以模擬人的意志,可以啟發人們的情感,激勵人向上的。
㈦ (道教、氣功、修真)怎麼才能氣感呢要是能有氣來感知身體健康多好!
修真我可不知道,道家內功是有的暫無圖,中國青年應該大力弘揚民族文化!我從其他網上查的,復製得版面有點亂,見諒!
寒暑鐵布衣功
嚴冬將至特發此功供功友們學習!!!!!!
武當太乙隱仙派秘傳——寒暑鐵布衣功, 這門功夫無論對於練武和普通人來說,都是極為神
奇的功夫。功法極為簡單實用,即使尋常未 練過武功的普通人,每天只要按法修煉十五分鍾
,一個月後便可達到"寒暑不侵"之境,可單衣在零 下10度至零上40度之間的環境內活動自如
,並且全身可不畏拳打足踢、兩個月後,周身可任棍棒擊 打不傷,並可數日不食,真氣溢滿
力大無窮。 其實,這門功夫是修道之人所應必修的基礎功夫。在古史記載中,武當派祖師張
三豐經常不飲 不食達數月之久,寒暑唯一蓑一衲,大概就是得益於這門功夫的奧妙神奇。修
道之人沒有固定的生 活來源,尤其為了鍛煉心性和身體,經常遊方行腳遍天下,以化緣乞食
為生,因此有一個好身體以應 付氣候的惡劣變化及人情的冷暖,如惡奴野犬的襲擊實屬必要
。如果能練成這門功夫,則足以應付 這些來自人類社會及自然界的無常變化和意外襲擊。 因
此,這套功夫實為入道修行的必修課。當世武當山紫霄宮道人朱誠德便精通此功,可達不畏
寒暑,長力致遠及辟穀不食之境界。其功法也十分簡便易行。無論有無文化根基,只要師傅點
破迷 津,均可修煉成功。古人說:「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誠哉斯言! 對於普通人來
說,不畏寒暑及鐵布衫抗擊打是無限神秘的,可是這門功夫的道理卻幾句話就可 點透。有多
少練武者,為了追求這一成就,勤苦追求,每天披星戴月的苦練也無法達到這一境界,本 人
也曾是其中之一。自從追隨兩位裴錫榮、金子弢恩師習藝後,得受此千古奇藝,始知平淡之中
蘊 天真之理。從此以後,再不知感冒風寒為何物,寒暑均可一件布衣,數日下飲不食也屬尋
常事。 這套功夫的根本就在於一個"氣'字。這個"氣"也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個神秘奇特的」
炁「,更 不是所謂內功中的真氣,而是每個人生來就有的普通呼吸之氣,其關鍵就在於如何
操作這口"氣"、錘煉這口"氣"而已!所以,修煉這套功夫不需要任何武功根基,從12歲少年到
80歲老人無分男女, 只要精神與身體都正常,都可以按功法修煉成功。
功法歌贊如下:
寒暑鐵布衣,奇功世間稀。 三豐祖師傳,後學應謹記。 陰陽合於心,寒暑兩無礙。
男女有別法,修煉要注意。 一氣先和合,九九須摶聚。 再以息貫之,鼓盪不可泄。
息行百十二,哼受丹元力。 更將金剛杵.毛穴可封閉, 自可辟五穀,又可卻宿疾。
手足力無窮,身披鐵布衣。 言行依道理,動靜可如意。 四海任我行,吟嘯杳雲際。
一太乙混元樁法
太乙混元樁法全稱為「武當太乙隱仙派混元陰陽五行樁「。該樁為武當太乙五行拳法、道法的
根本,凡修煉武當道家嫡傳內家拳功者,無不以此樁為基礎,其中的」七返九還大法「為隱仙
派采氣得氣之源,而」混元一氣旋轉乾坤「之法更為求得拳術中」旋轉力、混元力「之基礎,
因此凡入我門中學習武當派拳功者必以此樁為重中之重,每天操練一至十遍,一年後即可身具
奇功,下面具體詳細解說練法。
該功共分三步,第一步為」太乙七返樁「,內容如下:
1預備勢:練此樁前最好空腹,除凈大小便,褲帶不可太緊,以自然不松垂為度。自然松凈站
立,雙手分置大腿外側,且平視前方,如圖1所示。意念:我站在武當山之巔,天風溫和的吹
拂我周身,我要與山川大地融合為一。
2太乙七返樁:
(1)由「預備勢「雙腳以腳跟為軸,雙腳尖極力向外分開,成一條直線為度,如圖2
(2)上身保持不動,接圖2雙腳 再以腳尖為軸腳跟向外(兩側)橫 撇,變成兩腳腳尖朝前直
放,如圖3
(3)凝神定氣,兩手同時由下向前向上緩緩抬起,掌心向下,高與肩平,如圖4
(4)座腕亮掌,變成兩掌心向前 手腕下折,掌心向前有凸意,但不可 用力,全身仍保持放
松狀態,尤其肩 部松垂,如圖5
(5)身緩緩下坐,同時雙掌緩緩 隨身體下按至小腹前,雙掌仍掌心 向下,虎口相對,五指
自然分開。如圖6。 此勢即為"大乙七返樁"定勢,注意下蹲不可太低,不可太高,膝蓋彎處約
成120度角即可,身體保持中正,脊柱豎直不可尾閭骨前頂。兩胯根處微有向兩側的橫撐之意
,使陰部兩睾丸及陰莖都保持自然松垂。女性也需要橫撐胯根,並意念陰部陰道口子宮口微微
開張。 兩手不可有絲毫用力,意念雙腳與大地粘在一起,並越粘越緊,牢不可拔。
(6)現在開始調呼吸。其實所有的內功都是由呼吸煉成的,此處也不例 外。 注意,緩緩地
吸氣,意念大地陰冷冰涼,而地心處卻涌動著熾熱的地火,我的吸氣便是把地心處的地火熱氣
吸上來,沿著我的兩足心"湧泉穴" 吸入骨髓中,再沿著骨髓向上升,在"會陰穴"(在前後陰
之間,陰囊與肛門 之間)處融而為一,再沿身體之中線向上升,直升到腦部中的"泥九宮"。
"泥丸宮"在眉心與後腦之間,意為一空竅為神靈所在之地。路線由"會陰穴 "向上經「丹田「
(肚臍後,命門前空穴)再經過膻中竅(兩乳頭連線中間點向後,體腔中間之空竅)向上經脖
頸中管過"鵲橋"(舌頭輕抵上齶即上牙膛,稱為搭鵲橋)再向上可入"泥丸宮"。此時眼可微閉
,中間留一微縫恰巧照住雙掌中的空間,耳不外聽,上下牙齒輕合,小腹內收,此為一吸氣。
吸氣過程中,隨小腹內收可用意念向陰部向上向體內抽吸。但不可太勉 強用力。只要有微動
感覺即可;女性則意念向陰道內縮緊子宮口封閉。一 吸氣完成後,即轉為呼氣,呼時全身放
松,氣由"泥丸宮"經"膻中 竅"、"丹田"向下到"會陰穴"仍分為兩股入兩腿骨內,再向下經腳
心"湧泉穴"深入地底回歸地火之中,此為一呼氣。注意:呼吸用鼻,口唇閉緊。 呼時全身自
然松垂,小腹復原,陰部松沉胯根仍撐開。一吸一呼為"一息",心中默數,共七吸七呼為第一
遍。呼吸之間用意不用力, 力求自然,一定要緩慢悠長。心中慢慢的數一、二、三、四、五
、六、七;吸時數,呼時松氣即可,再數二、二、三、四、五、六、七,一至數到七、二、三
、四、五、六、七為第一輪 。
如果為業余練功者,練完第一輪即可停止,然去接練"大乙九還樁",如此日日習練日久自成。
如果有時間的專業習武者,欲求長功快可再加練 第二輪、第三輪,但最多不可超過第七輪。
而且練幾輪"七返樁",就必須接練幾輪"九還樁"。所以必須自己掌握好時間,以循序漸進為好
。
3.太乙九還樁:
接"七返樁"之架,身體不動, 只是緩緩地將兩手由內向外翻轉成 手心向上,仍置於小腹前,
五指分開 略撐,雙掌如抱一大氣球,如圖7。 略定神,停止逆呼吸,恢復自然 呼吸,意念頭
部之上頂中開一洞,洞 口約拇指粗細,此洞深入向下經腦 中、鵲橋、口腔、喉嚨、膻中竅、
丹田 到會陰,為一直線。天空中陽光燦 爛光明溫暖,但天空極深極高遠處 則有陰涼之精氣
,此精氣隨我吸氣 時由我頭頂洞口進入我身體內,由 泥丸宮直下會陰內並充溢於陰部之 中
,我呼氣時此清涼精氣則歸入我 的腹腔命門等處。(命門在脊椎正 對肚臍之骨節處); 吸
氣時小腹略鼓,意念清涼精氣由天至頂至會陰穴,為一吸 氣,呼氣時意念精氣歸入腹腔命門
。此為一呼氣。一吸一呼為一息,共九息。呼吸時身體各部要求與"七返樁"相同,閉口,微合
目留一縫照於雙掌中間空處,耳不外聽,舌抵上齶,鼻吸鼻呼,雙手虛托不可著力,肩松垂,
忘掉兩腿。 就這樣教吸不數呼,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到二、二、三、四
、五、六、七、八、九直到九、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為第一輪。
一般練幾輪"七返"就練幾遍"九還",其實也不拘於此.但"七返"通常 最多不過七輪,"九還"
最多不過九輪,"七返"為通地火,以地火之陽練我身中之陰,「九還「為通天水,以天水之陰
濟我身中之陽。那麼為什麼又稱之為"七返九還"而不叫"五返六還"呢? 這是依據最古老的"河
圖洛書"而來。在遠古時代人們開始認識宇宙天地萬物時,是由最簡單的」一「開始的,道家
之祖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即是此意。 "河圖"的理論即為"地四生
水,天九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因此,七為火數,九為金數,通過水火鍛煉以成"金
丹"。道家的「金液還丹」理論,便是由這些理論而產生的。這里以「七返、九還」為名,主
要是鍛煉體內的真氣凝聚與通暢。「七返」由下通上,「九還」由上至下,使身內排濁留清,
進而周流全身。
4、太乙混元摶氣樁:
(1) 由「九還樁」勢,身體不動,自然呼吸。兩手由手心向上虛托,緩緩向上抬起,同時雙
掌略向內翻,成雙掌合抱式,高與胸齊,十指自然分開相對,相距約五寸,如圖8。
(2) 全身松沉,胯根橫撐,陰部松垂,意念兩睾丸鬆鬆下垂而對稱,如天平之兩端的稱盤平
正一線,女性意念兩乳房自然松沉,也如天平之兩端稱盤平衡一線。
(3) 此時不計呼吸,身體向左緩 緩旋轉90度兩腳不動,同時身體前送,右腳蹬直,左腿成
弓步,如圖9。
(4)接上式,身體不動,左腳蹬 直,身體後坐,重心落於右腿上,上 身保持原態,如圖10
。
(5)接上式,身體右轉180度.如起勢時面向北,則圖9為面朝西,此時轉為面朝東方,身體
緩緩隨轉動之勢向前移動,左腳蹬直,右腳成弓 步;如圖11
(6)接上式,身體緩緩後坐,右 腳蹬直,身體重心坐於左腿上,如圖12。
(7)接上式再身體左轉 180度成圖9式,,以後左旋右轉,邊轉邊數。
(8) 此時不計呼吸,由圖9時數一(默數),圖10數二,再數三、四、五、 六、七、八為第
一輪。再數二、二、三、四、五、六、七、八為第二輪,數到八、 二、三、四、五、六、七
、八為第八輪,此時為第一遍,可根據練功時問練一至 八遍不等。
(9) 此式名為"混元一氣旋轉乾坤",關鍵在於旋轉摶氣,通過"七返九還"的採收天地二氣,
此式便將身中之陰陽二氣摶和為一,使之成為真正 的精氣內力,旋轉時,意想帶脈,帶脈如
腰帶圍腰一圈,前後與肚臍命門相齊。意念真氣在帶脈中流動,(帶脈粗如拇指)在身內畫一
8字圈,同時可觀注"六球一柱",何為"六球一柱"呢? "六球"即為上中下三盤各二球。上盤為
兩眼球,中盤為兩腎球(命門 兩側各有一腰子如球),下盤為兩睾丸球。女性中盤為兩乳房
球,下盤為兩 腎球、一柱則為脊柱。三盤兩球連線則為"三"字,內隱仙理,故稱為"隱仙派"
。 旋轉時以脊柱為立軸,三盤六球隨之左旋右轉,內中真氣自然也隨之 左旋右轉,久則摶聚
為一團精氣,即成內力。再通過長期的左右旋轉,身體如沉入大地,雙腳如入地三丈,兩腿如
樁如山,身體雙臂松沉旋轉而具有一種螺旋力,此為可化解任何外力,而由於內氣漸旺,雙掌
合抱中又產生一種如氣團的膨脹力,也可稱為彈力,所以此樁為武當拳功道法之本,精氣內力
之源。丹道家稱此階段為"築基"。 旋轉時,眼微開目光注於身體面對的前方,雖開而似閉,
耳則似聽非聽 不著意於任何事物。身體切忌上下浮沉,始終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5.收勢:
接"混元樁"勢,練完一整遍後,即可停止旋轉之勢,身體轉向 正北方,身體緩緩直立,雙手
放下恢復預備勢之位置,再以雙腳尖為軸,雙 腳跟內合;再以腳跟為軸兩腳尖內合並齊,兩
腳跟再內合並齊即可。
以上即為"太乙混元樁"的全套修煉方法,這是基礎中的基由,每日至 少練一遍沏切!切切!
關於"太乙混元樁"的練氣還丹共分為三層功夫,這里只介紹了"築基" 的基本要求,其目標基
本為聚斂真氣,持聚成氣團,然後能用此氣團開通八 脈,通過打八脈錘使身體的真氣更加鼓
盪,同身產生抗擊打能力;然後運用 真氣可負重致遠強健體力;用此真氣可禦寒辟暑,可辟
谷不食,可頤養回春還顏不老,可精力健旺身輕力大,神彩照人。 第二層功夫為"運化"。即
在旋轉的過程中注意將意念之於"六球一柱「 的旋轉擺動上,雙腳交替為根與脊柱相連,再深
入地底與地心相連.六球如飛砣因離心力而張開,身中精力充沛彌漫,身如擎天之柱,周圍氣
流氣均為我 的旋轉所帶動,圍繞我的身體成一氣旋,又如龍卷風之勢。此時真氣已充入身體
的每一個毛孔每一個臟器,武功正與真氣相合,形成真正的內功,此階段為真正的伐毛洗髓超
凡脫俗的階段,丹道家稱之為"武火煉丹"。 第三層為"入神"。 如果如前兩層還有內氣與內功
的運化,那麼這一層已不再關注真氣的變化,而全部轉為神意的運行。即周身真氣盈滿後,意
念身體膨脹放大,而周身外圍有一層氣流如繩索纏繞著我,我不斷的旋轉用意念將周圍的氣圈
撐大,漸漸我周身放出明凈之光包圍身邊,此光氣之圈再將纏繞我之氣繩脹 大並使之逐漸融
化與我的氣充分融合,氣光愈散愈大愈廣愈遠,漸於虛空相合。此時我頂天立地旋轉於虛空之
中,周圍除了虛空已一無所有,我的身體已漸漸融化於虛空中成為一個透明的氣旋,此時身心
俱入虛靜之中,我只是一團神意不斷地不由自主地自動地左轉右旋,愈轉愈慢.漸漸不動,而
連神意也不存在了,只留一片虛空。此時的功夫,道家稱為"化光坐忘",佛家稱為"深入大定
",丹道煉氣士又稱為"沐浴養胎"。 "化光生忘"是隱仙派武功的最高層次,此時神意與身體高
度統一,周身松凈之極已達到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不以意覺純以神行的境界,應事體物待
敵全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南派道家祖師張紫陽稱之為"見之不可 用,用之不可見。恍惚里相逢
,杳冥中有變。一霎火焰飛,真人自出現。"功到"神行",已可由武入道,終身受益。
二太乙八脈錘導引四式
在打錘之前,應先進行脊椎導引。這是因為"太乙混元樁"只是進行了 意與氣的導引及鍛煉,
而沒有對脊椎進行導引鍛煉。這四種姿勢是打錘前 的准備。
一、扭項望月式
(1) 由預備勢圖1起,雙腳以腳跟為軸向兩分開半步,再以腳尖為 軸腳跟外移雙腳與肩同寬
,雙手不 動,眼看前方,如圖2所示。然後兩 手向身體前方抬起平伸與肩平齊, 手心向下。
如圖13
(2) 由此姿勢身體以右腳為軸,向後轉180度,雙手隨轉動之勢向後轉,右手外旋變成手心
向上,向後伸直,左手曲肘護於脖子前面,左腳尖點地,如圖14
(3) 接上勢,身左轉恢復圖13姿 勢然後繼續左轉 180度,左手外旋 變掌心向上,右手屈肘
護於脖前,左 腳直立,右腳尖點地。如圖15。
(4) 接上勢右轉恢復圖13姿勢, 再向右轉到圖14姿勢,如此共左右 各轉四次,即回到預備
勢即可。
此勢目的主要是活動脊椎,脊 椎是人周身神經的總樞,必須天 活動以保證所有神經叢的正常
運轉 機能。轉身時,一定要配合扭項觀 望伸直的掌心,速度不要太快太猛, 適中即可。轉
動時可以聽見脊椎骨 發出的"咯吧"的響聲。這表明脊椎 骨節位置不正的地方已恢復正常。
二、側身探月勢
(1) 由圖1預備勢起,仍雙腳分 與肩同寬如圖2所示,雙手側平舉掌心向前,高與肩平。
(2) 由上勢,兩腳不動身向右盡 量側彎,左手置於頭上,手心向頭, 右手置於背腰間手背
腰,手心向後;如圖16
(3) 接上勢,身再向左側彎,右手置於頭上手心向頭,左手置於身後 腰間手背貼腰,手心
向外,如圖17。
(4) 如此左右各彎曲四次,即回到預備勢即可。
三、海底觀月勢
(1) 預備勢起分腳至圖2姿勢。
(2) 由圖2,雙手在背後腰間,十指交叉,手背貼於後腰間,如圖18。
(3) 上身向前彎,躬身盡量將頭向雙腿中間伸,目光由雙腿間向後看,如圖19。
(4) 起身恢復到圖18,如此向前 彎腰四次,再回到預備勢即可。
四、仰天嘆月勢
(1) 由預備勢分腳至圖2所示。
(2) 雙手扶於腰間日視前方如圖 20。
(3) 接著將上身盡量向後彎, 頭盡量向後仰眼看後方,如圖21。
(4) 如此回到圖 20,然後再後共仰身四次。注意,做此勢時不可屈膝,要使腰部後彎,以
鍛煉腰部 力量和柔韌性。
以上四個姿勢都是鍛煉脊柱的動能,通過立旋、側彎、前躬、後 仰使脊柱得到全面立體的鍛
煉, 這樣在打八脈錘時既可使真氣暢 通,又增強脊柱強度和抗擊打能 力,避免受傷。
三 太乙八脈錘法須知
大乙八脈錘法,就是用特製的木棒、鐵棒捶打全身的奇經八脈,使入 脈全部貫通,真氣暢通
無阻,以達到抵禦寒暑和周身抗外力擊打的能力 操作太乙八脈錘法,有幾個注意事項,習者
一能要遵守。
第一. 練習之前一定要將前面的導引四勢做一遍,以熱身和防止受傷。
第二. 打錘前一定要先貫氣,貫氣內容見後面。
第三,打錘前禁止喝酒,任何酒都不能喝,這是因為酒傷衛氣,使周身汗毛孔張開,容易受傷
。
第四,打錘時必須是飯後兩小時以後,一般每天只打一遍錘即可。建議早晨大小便後進行,煉
功結束半小時以後才可進早餐。
第五,開始習煉"大乙八脈錘法"後的一個月內禁止任何性生活,否則極易受傷,切記,切記!
一個月後可以有性生活,但必須節制,而且在當天早上不可打錘,只做導引四式,第二天再打
錘。建議凡修煉此功法的已婚 者,繼續學習我所傳的"太乙陰陽術",即隱仙派的雙修功法。
一方面有此基 礎後再學"陰陽術"要容易的多,另一方面修成"陰陽術"後,除具有"綿掌"、 "
雷掌"的功夫外,還可以成就內功丹法,在性生活中可以陰陽互補,盡情娛 樂又不傷身體,不
妨礙打錘煉功,又可增長功力。
"太乙陰陽術"我也將舉辦函授班,學者可注意《武魂》的招生廣告。
第六,"太乙八脈錘"的棒錘有兩種,初學第一年只可打木棒,第二年後 可打鐵棒、鐵棒為特
制的空心鐵棒、每年春秋冬三季打錘時可將鐵棒用開 水預熱,然後在周身滾動熱烙,以溫烙
奇經八脈,對增長功力極有益處。鐵 棒我將在集中面授時帶給大家,有需要者須提前預訂。
每對僅收一百元工 本費,我同時傳授"太乙降魔棒法八式"的武功套路。這樣這對鐵棒既可健
身長功又可防身自衛。此項只為自願,學者也可以一直打木錘,日久功深, 仍能收奇效。
四貫氣式:
貫氣式是"寒暑鐵布衣"的關鍵,從八脈錘到禦寒暑都需要操作好貫氣 式,只有氣貫得好打錘
才不會受傷,禦寒才會有效。
(1) 由圖1預備勢不動,深呼吸三次,即吸氣時盡力鼓小腹,呼氣時小腹 凹進去,盡量把腹
中氣呼出。
(2) 三次深呼吸後,第四次不吸不呼時,將小腹先盡力鼓起,然後閉住 氣,再深吸一口氣
,入腹,然後喉中吞咽一次。注意,吸氣不可太急,要慢慢 吸入充入小腹中,另外吞咽時只
是乾咽,口中沒有口水也沒有氣,只是好象 咽食物一樣的於咽。
(3) 吞咽後向下壓住腹中氣,小腹一直鼓著不放,口鼻恢復自然呼吸。然 後雙腳分開如圖
2所示,身地微微下坐,膝微屈,似自然站立。
(4) 盡量鼓腹,待實在忍不住時,可放開小腹,長呼氣,張嘴念"哈"字,將 小腹中氣用口
呼出,連呼三次,念"哈"字三次,呼吸恢復自然。
從(1)至(4)算一次,每天早晨空腹練六次,連練三天,再接練下一步。
注意:一定要先鼓腹,然後再吸氣入腹,然後咽氣闊氣再自然呼吸,腹 中一直充盈氣團,次
序決不可錯,否則無益而有損。
(5) 上接(3),鼓腹站樁,將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前向上托,托至胸前,掌 心向上曲肘相對
,如圖22。
隨雙手上托同時,將小腹中之氣團上升至胸膈處,使胸腔隆起,口鼻仍 自然呼吸,凝住不動
,盡力忍耐憋氣不泄'。
(6) 至忍無可忍時再呼出胸中氣,同時張嘴念"哈",連續三次,呼盡胸中余氣。呼氣時不可
太快速,也要緩緩呼出。 以上再連續練三天,便可打錘了;
注意:貫氣法是關鍵中的關鍵,必須要操作熟練才可打錘,而且在以後 應敵之時,需要隨時
貫氣,既可抗擊又可充盈拳腳之內力,練其他拳掌功夫 及腿腳功夫時自可事半功倍。
辟穀法:辟穀不食法雖然古已有之,但不可輕試,只是不得已而為之。 尤其練武之人,每日
消耗體力過大,必須保持正常的營養和補給 如果遇特 殊情況,需斷食時,則每日只練"太乙
混元樁"和此"貫氣勢",一般一感到飢餓,即貫氣三口。然後休息片刻喝幾口水即可。 通常斷
食時,第一天只吃一頓飯(早飯),晚上喝點水,加練樁功和貫氣。第二天只吃一點新鮮蔬菜
和水果,可以飲水練功。 第三天則只飲水練功。如果想恢復吃飯,則第一天只喝一頓稀粥,
第二天 可以吃較稠的粥或面條,水果蔬菜,第三天可以恢復正常的飲食。
四太乙八脈錘
一、 任督錘
1、 預備式:姿勢同於圖1之預備勢,不過手持太乙盤龍雙棒,如圖23所示。
2、 擊腹勢:由圖23起先鼓腹貫氣,將氣充於腹中, 然後先左後右以雙棒擊打小腹,所擊處
在臍下一寸處,口中默數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二、二、三、四、五、六
、七、八、九;一直數到四、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共四九三十六棒。其間口
鼻自然呼吸,但腹中一直充氣不泄,如圖 24所示。
3、 擊尾勢(1): 接上勢擊腹完成後, 右腳右擺身右轉90 度弓身,把左手反轉 以棒頭擊
打尾閭骨處八次,右手持棒橫 置於頭前,口中默數 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即可
結束, 如圖25所示。
4、 擊尾勢(2):身再左轉90度, 右腳里扣,左腳外擺,左手持棒橫置於頭前,右手持棒以
棒頭擊打尾閭骨處,口中默數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然後將身轉正站直,如圖
26所示。
5、身向前微躬,雙手反轉以 棒頭輪流擊打脊椎骨,由尾閭骨 向上,先左後右口中默數一、
二、 三、四、五、六、七、八,數到八時, 正好右手擊到脖子後大椎骨處, 如圖27、28及
總示意圖脊椎骨擊 打處所示。
6、 擊頸勢:由上勢,左手把棒 頭朝上貼於脊椎上,棒頭貼在大椎 骨上,右手持棒以棒頭擊
打大椎骨, 口中默數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即可,如圖表29所示。
7、 擊頸上頭:接上勢,將左手 棒放下,用右手棒由大椎處起向 上輕擊,邊擊邊上移,經"
風府", "玉枕"至"百會"而止,同時口中 默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共擊八次
,如圖30、31所示。
8、 躬身擊頂(1):接上勢,上身向前彎 ,低頭由腿中間向後看,以雙 棒輪流擊打"百會穴
"八次,先右後 左,如圖32、33 所示。
9、 躬身擊頂(2):定擊"百會穴" 後,再由該穴向前到發際(頭發邊 際,前額上)雙棒輪
擊八次邊打邊 走,同時緩緩起身站直,如圖34,35所示。
此時放鬆小腹出氣念"哈"字,呵氣三口,然後在貫氣入小腹。
10、 抹鼻下喉:把右手棒由發際向下過額頭沿鼻根眼內角再順鼻右側拖下,再向下過喉結右
側到「天突穴」處停止,兩棒匯齊,如圖36、37、38所示。
11、 定擊天突:將左棒開向左 平伸,高與肩齊,同時仰頭望天,以 右手棒頭擊打"天突穴"
三次,如圖39所示。
12、 順下到中:由"天突穴"向 下雙棒輪擊,邊擊邊走到"膻中穴" 中止,其間共擊四次,如
圖40所示。
13、 將小腹中氣團提到胸膈處,雙棒輪流擊打"膻中"八次。
14、 順下到腹:由"膻中穴"向下,便打邊走,雙棒輪擊八次到小腹處為止, 同時將胸膈處氣
團下降到小腹中,如圖41、42所示。
注意:此時胸腹中氣團雖然下 移在移動過程中還要承受棒擊,必 然鼓而不泄。 出氣松開小
腹,口中念"哈"三次。此為"任督錘",專為震開督任二脈, 初學者學完以上錘法後,可暫停
,打此"任督錘"七天,七天後再接打後面的 全錘。
二、 帶脈錘
1、 由圖23所示 預備勢起,鼓腹貫氣,然後右腳向右橫開一步,前腳掌 點地,上身向左轉,
左手棒向上揚起,橫棒於頭前上方,右手棒橫置於左肋 部的帶脈上,如圖43所示。然後開始
擊打八次,八次完畢再上移一寸,再擊 打八次,再上移一寸,擊打八次,再上移一寸,擊打
八次停上。共打四處三十 二次,如圖44所示。
2、 將雙棒放下,右腳放平,身向右轉左前腳掌著地,身體重心落到右腳上,右棒 上揚以左
棒擊打右肋四處共計四八三十二次,如圖45、46所示。
3、 將身轉正放鬆,放下雙棒, 松腹出氣念"哈"三次停止,如圖47所示。
三、 頭臂錘
1. 上接圖47,此後不再貫氣, 只須精神集中於棒所擊打處即可, 凝神於頭部右側之"太陽
穴",用右 手棒輕擊八次,左棒不動,如圖48所示。
2. 由"太陽穴"向後經耳朵上 方,後上方,後方,用棒輕擊共八次, 邊擊邊走,如圖49所示
。
3. 放下右棒,以左棒輕擊左 "太陽穴"八次,如圖50所示。
4. 再以左棒邊打邊走經左耳 上方,後上方,後方,共擊八次停 止如圖51所示。
以上擊打"太陽穴"時,擊打 一定要輕,稍有重量即可,即使熟 練以後也要輕打,因為此處為
頭 部血管所匯集處,輕打可以通血 脈,以預防中風腦血栓等病,重打 則有血管破裂之患,
非常危險,慎 之!慎之!
5. 將右手伸直向右,以左手 棒擊打右肩部八次,擊打時可用意 將右肩部肌肉隆起,初時要
輕,以 後逐漸加重,如圖52所示。
6、左手棒順右臂向下便打邊走到右肘外側停止,共打八次,如圖53所示。然後擊打 右小臂外
側八次,擊打部位在距右肘尖兩寸以下處。
7、 右肘部向下到右腕外側 處,左棒邊打邊走共計八次,到"神 門穴"處停
㈧ 怎麼提高成績
家教現在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活學習上拔得頭籌內,都能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容域獲得更高的成績,所有的成績都是努力換來的,我們都要付出才有回報,往往很多成功都是通過日夜的付出所獲得的.
一、聽從指揮,不盲目自信很多孩子在學習上喜歡自說自話,不聽老師的話隨意復習,其實這是不對的,很多時候老師的知識點還是很適合復習的,老師的知識點用來應試很重要.我們要做的就是沉下氣,願意聽老師的話,不然就得不償失.在線真人老師可能比課堂上的老師那樣讓學生有點無法接受,會很好的讓同學們接收到知識.
二、認真聽見,不懂就問古人言不懂就問,這句話說的不錯,很多時候不懂就要問,我們應該在平時很多時候都能獲得很多的機會,所以還是得學會聽老師的的話,不能擅自獨行否則就會失敗,無法從沼澤中翻身.學會在聽不懂知識點時,願意虛心向老師請教都是成績提高的法寶.在線1對1的老師會在你無法理解知識點時幫助你成功的學習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