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處理後 出水要檢測的指標有哪些呢
污水處理後出水要檢測的指標包括三類:物理性指標、化學性指標、生物性指標。
1、物理性指標:
溫度、色度、嗅和味、固體物質的三種存在形態:懸浮的、膠體的、溶解的。固體物質用總固體量(TS)作為指標,污水處理中常用懸浮固體(SS)表示固體物質的含量(TDS指標高於1000以上)。
2、化學性指標:
(1)化學需氧量(COD):指用強化學氧化劑(中國法定用重鉻酸鉀)在酸性條件下,將有機物氧化成二氧化碳與水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簡寫為COD。化學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污染越嚴重。
(2)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量稱為生化需氧量(mg/L)。
(3)總需氧量(TOD):有機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當有機物被全部氧化時,將分別產生二氧化碳、水等,此時需氧量稱為總需氧量(TOD)。
(4)總有機碳(TOC):包括水樣中所有有機污染物質的含碳量,也是評價水樣中有機物質質的一個綜合參數。
(5)總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為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四種含氮化合物總量稱為總氮(TN)。凱氏氮(TKN)是有機氮與氨氮之和。
(6)總磷(TP):包括有機磷與無機磷兩類。
(7)pH值。
(8)重金屬。
3、生物性指標:
(1)大腸菌群數:每升水樣中所含有的大腸菌群的數目,以個/L計。
(2)細菌總數:是大腸菌群數、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細菌數的總和,以每毫升水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表示。
(1)污水處理廠底泥檢測哪些指標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的技術:
1、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2、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
3、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Ⅱ 工業廢水污泥檢測哪些項目
在工業廢水處理工程中
(1)含水率與含固率:污泥的含固率和含水率之回和是100%,即含水率高的污泥含固答率低,含水率低的污泥含固率高。剩餘污泥進行濃縮、消化、脫水處理,脫水後的污泥含水率會有明顯改變,含水率或含固率的變化可以反應濃縮、消化、脫水等處理過程的效果。
(2)揮發性物質和灰分:揮發性物質代表污泥中所含有機雜質的數量,灰分代表污泥中所含無機雜質的數量,兩者都是以在污泥乾重中所佔百分比表示。
(3)微生物:污泥中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在消化、堆肥處理後會有明顯的變化,尤其實是在綠化、農用、等最終處理之前必須對其中的致病微生物如大腸菌群等進行檢測。
(4)有毒物質:為了評價污泥利用或處理時對環境的影響,需要對最終排放或利用污泥及其製品的氰化物、汞、鉛等有毒物質或有毒重金屬及某些難以分解
的有毒有機物含量進行檢測。
(5)植物含氧成分:為了評價污泥或污泥製品的肥力,必須對污泥中的氮、磷等植物營養成分進行檢測。
Ⅲ 污水處理檢測的指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 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表7
序號 控制項目 測 定 方 法 測定下限
(mg/L)
方法來源
1 化學需氧量(COD) 重鉻酸鹽法 30 GB11914-89
2 生化需氧量(BOD) 稀釋與接種法 2 GB7488-87
3 懸浮物(SS) 重量法 GB11901-89
4 動植物油 紅外光度法 0.1 GB/T16488-1996
5 石油類 紅外光度法 0.1 GB/T16488-1996
6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亞甲藍分光光度法 0.05 GB7494-87
7 總氮 鹼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0.05 GB11894-89
8 氨氮 蒸餾和滴定法 0.2 GB7478-87
9 總磷 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0.01 GB11893-89
10 色 度 稀釋倍數法 GB11903-89
11 pH 值 玻璃電極法 GB6920-86
12 糞大腸菌群數 多管發酵法 1)
13 總 汞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001 GB7468-87
雙硫腙分光光度法0.002 GB7469-87
14 烷基汞 氣相色譜法 10ng/L GB/T14204-93
15 總 鎘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螯合萃取法)0.001 GB7475-87
雙硫腙分光光度法 0.001 GB7471-87
16 總 鉻 高錳酸鉀氧化-二苯碳醯二肼分光光度法0.004 GB7466-87
17 六價鉻 二苯碳醯二肼分光光度法 0.004 GB7467-87
18 總 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分光光度法0.007 GB7485-87
19 總 鉛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螯合萃取法) 0.01 GB7475-87
雙硫腙分光光度法 0.01 GB7470-87
食堂的污水主要監測
化學需氧量(COD)
生化需氧量(BOD)
懸浮物(SS)
動植物油
石油類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總氮
氨氮
總磷
色 度
pH 值
Ⅳ 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做危廢鑒定都要做哪些項目
看是什麼污水處理廠了,
先查閱「危險廢物名錄」,看看污泥來源是不是回某些特定工業的污泥。答
如果不在名錄上,就不是危廢,可以填埋處置
如果必須鑒定,可以參考危險廢物浸出標准GB 5085-2007。
檢測單位沒法給你出不是危廢的鑒定證書,因為危險廢物浸出標准GB 5085-2007裡面有7個分冊,檢查項目多了去了。
環保局不懂,就是為了免責或者刁難。
如果你們的環評裡面沒有對這塊做規定,建議你們直接賣了,如果他們處罰,讓他們拿出依據來證明這是危廢。
Ⅳ 污泥檢測標准有哪些
污泥檢測項目: PH值、TS(干物質含量)、VS(揮發性物質含量)VFA(脂肪酸)、TCD(甲烷含量)、TP(總磷)、TN(總氮),氨氮,速效磷、污泥含水率、PH、混合比例、總鎘、總汞、總鉛、總鉻、總砷、總鎳、總鋅、總銅、回礦物油、總氰化物、糞大腸菌群菌值、蛔蟲卵死亡率、有機質、苯並(a)芘、種子發芽指數、EC值、揮發酚、細菌總數、無機氟化物等
Ⅵ 污水處理指標有哪些
1、COD 化學需氧量
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2、BOD 生化需氧量
表示水中有機物等需氧污染物質含量的一個綜合指標,它說明水中有機物出於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進行氧化分解,使之無機化或氣體化時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總數量,其單位以ppm或毫克/升表示。污水中各種有機物得到完會氧化分解的時間,總共約需一百天,為了縮短檢測時間,一般生化需氧量以被檢驗的水樣在20℃下,五天內的耗氧量為代表,稱其為五日生化需氧量,簡稱BOD5,對生活污水來說,它約等於完全氧化分解耗氧量的70%。
3、NH3-N 氨氮
動物性有機物的含氮量一般較植物性有機物為高。同時,人畜糞便中含氮有機物很不穩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時指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當氨溶於水時,其中一部分氨與水反應生成銨離子,一部分形成水合氨,也稱非離子氨。
非離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氨離子相對基本無毒。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4、SV 污泥沉降比
5、SVI 污泥體積指數
等等
Ⅶ 污水處理廠中污水處理指標有哪些
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總需氧量(TOD),總有機碳(TOC),總氮(TN),總磷(TP),pH值,重金屬。
物理性指標
溫度、色度、嗅和味、固體物質的三種存在形態:懸浮的、膠體的、溶解的。固體物質用總固體量(TS)作為指標,污水處理中常用懸浮固體(SS)表示固體物質的含量(TDS指標高於1000以上)。
化學性指標
一、化學需氧量(COD):指用強化學氧化劑(中國法定用重鉻酸鉀)在酸性條件下,將有機物氧化成CO2與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簡寫為COD。化學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污染越嚴重。
二、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量稱為生化需氧量(mg/L)。
如果污水成分相對穩定,則一般來說,COD> BOD。一般BOD/COD大於0.3,認為適宜採用生化處理。
三、總需氧量(TOD):有機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當有機物被全部氧化時,將分別產生CO₂、H₂O、NO、SO₂等,此時需氧量稱為總需氧量(TOD)。
四、總有機碳(TOC):包括水樣中所有有機污染物質的含碳量,也是評價水樣中有機物質質的一個綜合參數。
五、總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為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四種含氮化合物總量稱為總氮(TN)。凱氏氮(TKN)是有機氮與氨氮之和。
六、總磷(TP):包括有機磷與無機磷兩類。
七、pH值。
八、重金屬。
生物性指標
一、大腸菌群數:每升水樣中所含有的大腸菌群的數目,以個/L計。
二、細菌總數:是大腸菌群數、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細菌數的總和,以每毫升水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表示。
(7)污水處理廠底泥檢測哪些指標擴展閱讀:
生活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以及製革、洗毛、屠宰業和醫院等排出的廢水,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寄生蟲。水體受到病原體的污染會傳播疾病,如血吸蟲病、霍亂、傷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歷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傳染病。
如1848年和1854年英國兩次霍亂流行,死亡萬餘人;1892年德國漢堡霍亂流行,死亡750餘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受病原體污染後的水體,微生物激增,其中許多是致病菌、病蟲卵和病毒,它們往往與其他細菌和大腸桿菌共存,所以通常規定用細菌總數和大腸桿菌指數及菌值數為病原體污染的直接指標。
病原體污染的特點是:
⑴數量大;
⑵分布廣;
⑶存活時間較長;
⑷繁殖速度快;
⑸易產生抗葯性,很難絕滅;
⑹傳統的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及加氯消毒後,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常見的混凝、沉澱、過濾、消毒處理能夠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濁度大於0.5度時,仍會伴隨病毒的穿透。病原體污染物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水體,一旦條件適合,就會引起人體疾病。
Ⅷ 廢水處理場污泥的常規監測項目有哪些
廢水處理場污泥的常規監測項目有五項,具體是:
(1)含水率與含固率:污泥版的含固率和權含水率之和是100%,即含水率高的污泥含固率低,含水率低的污泥含固率高。剩餘污泥進行濃縮、消化、脫水處理,脫水後的污泥含水率會有明顯改變,含水率或含固率的變化可以反映濃縮、消化、脫水等處理過程的效果。
(2)揮發性物質和灰分:揮發性物質代表污泥中所含有機雜質的數量,灰分代表污泥中所含無機雜質的數量,兩者都是以在污泥乾重中所佔百分比表示。
(3)微生物:污泥中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在消化、堆肥處理後會有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在綠化、農用等最終處置之前必須對其中的致病微生物如大腸菌群等進行檢測。
(4)有毒物質:為了評價污泥利用或處置時對環境的影響,需要對最終排放或利用污泥及其製品的氰化物、汞、鉛等有毒物質或有毒重金屬及某些難以分解的有毒有機物含量進行檢測。
(5)植物營養成分:為了評價污泥或污泥製品的肥力,必須對污泥中的氮、磷等植物營養成分進行檢測。
Ⅸ 底泥算是剩餘污泥測量底泥的一些指標有哪些
底泥消化後一段時間就可以稱作剩餘污泥了。
測量底泥的目的不同,測量指標不同。一般要測量底泥的含水率、揮發有機質含量、COD、BO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