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博望新區的博望新區正式成立
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調整馬鞍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2〕103號),現通知如下:
一、同意撤銷馬鞍山市金家莊區和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以原金家莊區和花山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花山區的行政區域。花山區人民政府駐霍里街道秀山大道166號。
二、設立馬鞍山市博望區。將當塗縣的博望鎮、丹陽鎮、新市鎮劃歸博望區管轄,以博望鎮、丹陽鎮、新市鎮的行政區域為博望區的行政區域。博望區人民政府駐博望鎮工貿路1號。
三、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限要按規定及時勘定,所需人員編制和經費由你市自行解決。
四、要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家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加大資源整合力度,進一步優化總體布局,提升城市承載和帶動能力,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五、要切實加強對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的組織領導,採取切實可行措施,確保社會穩定。
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1、功能定位
皖江城市帶重要的新興產業集聚區,馬鞍山市對接祿口空港的門戶示範區,綠色宜居的現代化副城區。
皖江城市帶重要的新興產業集聚區:獨特的交通區位、堅實的先進製造業基礎、組團式承接產業轉移的空間優勢,契合了新興產業生長的時機;
馬鞍山市對接祿口空港的門戶示範區:以加快融入南京祿口空港經濟區為重要目標,以創新性的臨空及相關衍生產業為導向,將成為全市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的表率;
綠色宜居的現代化副城區:新城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綠色生態的環境品質,現代風貌的品質新區。
2、規劃目標
和諧新區,現代之城
和諧新區:區域和諧、城鄉和諧、生態和諧的丹博新區。
現代之城:新興產業、現代風貌、綠色宜居的品質新城;
發展規模:通過多種方法分析與預測,規劃2020年,博望副城城鎮人口達到21萬人左右,2030年達到40萬人左右,遠景控制在60萬人左右。
空間布局與土地利用規劃
1、副城選址
博望副城選址位於橫山、石臼湖之間的地區,主要依託博望現有鎮區,臨石臼湖建設副城。
此選址方案涉及軍民圩地區的開發建設,必須重點做好本地區的防洪排澇工作,並在確保滿足副城開發建設的安全性要求後,才可啟動博望副城的開發建設。
2、總體布局策略
生態優先策略;交通引領策略;集中有序策略;彈性組團策略。
3、空間布局結構
規劃區形成「一主一副」兩個發展片區,即博望片區和丹陽片區,總體形成「一心、三軸、兩片」的總體空間布局結構。
一心:濱水副城中心,博望副城及其周邊地區的綜合服務中心;
三軸:314省道發展軸,寧丹路發展軸,丹博快速路發展軸;發展軸有機串聯兩個發展片區,並成為副城重要的景觀廊道;
兩片:丹陽片區和博望片區。
丹陽片區形成「一心、兩片」的布局結構,「一心」指丹陽片區中心,「兩片」指東部的居住片和西部的產業片。
博望片區形成「一心、一帶、兩廊、七組團」的布局結構。
「一心」指博望副城中心;
「一帶」指貫穿副城中心的南北向公共設施發展帶;
「兩廊」是依託博望河、野風港支流形成的兩條生態廊道;
「七組團」指四個生活居住組團和三個產業組團。
4、土地利用規劃
規劃2030年博望副城建設用地約45平方公里,規劃人均建設用地112.50平方米/人,各類用地構成詳見附表1。
其中博望片區城建設用地約40平方公里,規劃人均建設用地114.30平方米/人,各類用地構成詳見附表2。丹陽片區城建設用地約5平方公里,規劃人均建設用地約100平方米/人。
5、公共活動中心體系
規劃形成「副城中心—居住社區中心、工業社區中心—基層社區中心」三級公共活動中心體系。
副城中心是服務博望副城及其周邊地區的綜合性服務中心;規劃獨立的居住社區中心14個(含丹陽),其餘居住社區中心結合新城中心布置,服務於居住社區,服務半徑400-500米、服務人口規模為2-3萬人左右;工業社區中心4個,服務於工業片區,服務半徑1500-2500米;基層社區中心服務於基層社區,服務半徑200-250米,服務人口規模為0.5-1萬人。
綠地系統規劃
1、規劃目標與指標
規劃目標:在規劃期內實現科學的綠地系統架構和清晰的綠地網路,生態環境進入良性發展。增設富有地方特色的風景游覽公園,尤其是郊野公園的建設。
規劃指標:規劃至2030年,博望副城綠地面積達625.58公頃,占建設用地比重達到13.90%。其中公共綠地面積471.66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80平方米/人。
2、綠地系統結構
以自然水系、生態林地以及基本農田為基礎,以區域基礎設施廊道和區域生態廊道為骨架,加強副城與區域綠地系統的有機聯系,結合水系和重要的城市公共中心,構建多層、網路型的綠地景觀系統,形成「一山、一湖、三廊、雙帶、多鏈、多園」的結構。
一山:指依託北部橫山及其周邊生態綠地。
一湖:指環石臼湖北岸的郊野綠地。
三廊:指依託野風港的分支水系、博望河和丹陽新河的組團間綠化隔離帶,形成貫穿南北,聯系橫山與石臼湖的兩條綠色生態廊道。
雙帶:指以500KV高壓線走廊道為基礎,形成東西向的兩條防護綠帶。
多鏈:指沿貫穿城市的丹陽新河、小溪河、山河、中心湖等主要水系建設線型開放綠地,凸顯副城山水格局。
多園:指城市綜合性公園、社區綠地、基層社區綠地、小游園等,為市民提供休憩的綠色開敞空間。
總體城市設計
1、規劃目標
充分運用周邊資源,完善並強化副城「山湖相映,綠水穿城」的城市格局,構建博望副城重要的空間認知系統。
2、總體景觀結構
規劃構建「一心、兩廊、一帶、一軸、多點」的總體景觀結構。
一心:指博望副城中心景觀區;
兩廊:指博望河、野風港支流綠色生態景觀廊道;
一帶:指石臼湖生態景觀帶;
一軸:指由中央綠地公園以及兩側公共設施形成的副城中心景觀軸。
多點:指多個景觀節點。
產業布局規劃
1、產業發展戰略
品牌優勢戰略:空港品牌、現有產業示範基地品牌;
規模集群戰略:組團式承接產業轉移,產業集中集群發展,戰略空間的戰略預留;
特色資源戰略:依託現有產業特色,彰顯交通區位和生態資源特色,轉化為競爭力。
2、產業選擇
圍繞皖江城市帶六大支柱產業:
第一產業:以現代農業為導向,包括花卉、有機蔬菜、水產品養殖等——航空食品加工業的基礎,為空港服務;
第二產業:以製造業為基礎(刃模具、機械製造),以新興產業為戰略重點,著力推進製造業的升級(空港的支點,臨空指向型:精密儀器、航空零部件和儀表、電子信息)——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力爭在競爭中獲得的優勢產業;
第三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方向,包括商貿商務、依託空港的創意產業(影視文化、動漫創意),依託生態資源的近郊旅遊休閑產業等——產業高端化的要求。
3、產業布局
第一產業: 環橫山高效農業片區,發展經濟林果、苗木花卉、觀光休閑農業等;環石臼湖水產養殖、觀光休閑農業等。
第二產業:博望片區3大產業集聚片,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及新興產業;丹陽片區1個工業集中區。
第三產業:副城中心商貿商務服務業中心;環橫山空港創意文化產業(影視文化產業);環石臼湖旅遊休閑產業;依託產業片區現代物流業。
綜合交通規劃
1、發展目標
以S314、寧丹公路為骨架支撐,以丹博快速路等城市幹路為聯絡依託,形成與馬鞍山市區、以及南京祿口空港、溧水、高淳等周邊地區之間交通聯系便捷,博望副城內部組團聯系緊密的綜合交通網路,支撐「一心、三軸、兩片」的總體空間結構,帶動區域協調發展。以市域和區域公交一體化、城鄉公交一體化為導向,構建高效、暢達、節能環保的城鎮客運交通模式。
2、對外交通
博望副城規劃主要通過區域公路(或快速路)、輕軌系統實現與區域交通的銜接,可便捷聯系南京市區及祿口空港、溧水、高淳、馬鞍山中心城區、姑孰副城等方向。
規劃「一縱一橫」公路網,形成地區主要道路對外聯系通道。「一縱」為寧丹路,「一橫」為S314。結合地區發展,配置公路客貨運場站。
3、城市道路交通
構建「與對外交通有序銜接、與用地布局相協調、與設施環境相適應」的城市道路系統,基本形成組團格網式的路網。
發揮公交系統對城市發展引導作用,構建集約低碳的綠色交通模式。在S314上遠景預留輕軌交通通道,近期開辟快速公交線路。同時結合S314兩側組團發展組織環形有軌電車系統。同時完善公交場站、停車等設施配套。
創建安全、順暢的慢行交通環境。發展各類特色步行街(區),加強各類慢行設施與公交系統的接駁,鼓勵慢行+公交的出行方式。
基礎配套規劃
1、給水工程
水源及水廠:規劃區由市沿江水廠和博望水廠聯合供水。在博望片區西側新建給水增壓站1座。
供水管網:在規劃區主、次幹道下規劃DN400-DN800給水干管,給水管道連成環網,並沿314省道敷設給水管道與市沿江水廠供水管網相接,提高供水安全性。
2、排水工程
排水體制:實行雨污分流,提高污水處理率。
污水工程:在博望片區南部設污水廠1座。在丹陽片區東南部建設污水泵站1座。污水管網沿規劃道路布置。丹陽地區污水經泵站提升後排入污水處理廠。博望地區污水自流排入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污水經處理達標後排放。
雨水規劃:利用現有野風港、西新圩南站、東新圩3座泵站進行擴建,新建3座雨水泵站。建設雨水收集與利用系統,提高雨水利用率;增加河道調蓄水量,河道採用生態護坡,增強河道調蓄能力 。
3、燃氣工程
氣源:以天然氣為主,液化石油氣作補充。天然氣採用中壓一級配氣的輸配系統。
場站及管網:規劃1座天然氣高中壓調壓站。在部分主、次幹道敷設燃氣管道。燃氣管網將採用環狀、枝狀結合布置的方式。
4、供電工程
新建2座220千伏變電站:紅星變、邰坊變。每座主變容量為3×240兆伏安。
升壓2座35千伏變電站為110千伏變電站:新博變、平橋變;新建4座110千伏變電站:東隴變、陶象變、新市變、大溪變。每座主變容量均為3×50兆伏安。
保留現狀500千伏線路;220千伏變電站電源引自500千伏釜山變;110千伏變電站圍繞220千伏變電站成「手拉手雙環網」接線。
5、通信工程
保留並擴建現狀4座、新建2座電信端局。端局交換機總容量為30萬門。
移動通信用戶約30萬部;大力發展數據及互聯網接入服務。
保留現狀2座、新建2座有線電視分中心。
保留現狀3座、新建2座郵政支局。每座建築面積為1000~2500平方米。
6、環衛工程
垃圾處置:規劃區垃圾近期運往當塗垃圾處理場,遠期榮村焚燒發電廠建成後,垃圾運往榮村焚燒發電廠。
垃圾轉運:丹陽片區規劃3座小型壓縮垃圾轉運站,直運至垃圾處置場。博望片區規劃設置大中型轉運站2座,垃圾經大中型中轉站轉運至垃圾處置場。
綜合防災規劃
1、綜合防災體系
構建博望副城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全面提升應對自然災害的應急反應和救援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建立和完善博望副城應急指揮中心,加強應急指揮、反應、救援能力。
2、防洪規劃
博望副城防洪標准近期50年一遇,遠期100年一遇;石臼湖北岸堤防設防標准50-100年一遇;博望河、高潮河、小溪港河堤防洪重現期為近期10年一遇 ,遠期20年一遇。
3、抗震規劃
建築抗震設防:抗震設防烈度一般為6度。
學校、醫院、指揮中心、行政辦公、文化娛樂設施、大型商場、人員密集型建築以及城市生命線系統中重要設施、干管網路等,應適當提高一級抗震標准進行設防
避難場所規劃:利用公園、體育場所、學校、小區綠地、廣場、停車場等作避震場所。
疏散通道規劃:副城區主、次幹路作為震時疏散通道,對兩側建築高度和距道路中心線距離加以限制,以保證震時主、次幹路有雙車道(2×3.75米快車道+2×3米慢車道),街坊道路有單車道的搶險道路。
4、消防規劃
消防站規劃:規劃一級站2個,二級站3個,一級站佔地面積約1公頃,二級站佔地面積約0.7公頃 ;
消防水源規劃:以市政供水為主要消防水源,其他水源為補充水源。
5、人防規劃
人防建設標准:至2030年,規劃完成建設人防工程面積為18-24萬平方米 ,人均人防工程面積1.5平方米;
人防工程布局:以副城中心地區為重點,副城中心地下空間兼顧人防要求,民用建築人防以地下室為主要內容。
環境保護規劃
1、指導思想
(1)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根據地區生態環境的特點、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能力,探索通過保護環境、保護資源使之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協調,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2)堅持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努力解決城市建設、產業發展與發展中的生態環境問題。
(3)堅持以人為本,以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為中心,加強城市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努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2、總體目標
「經濟效率、社會效率、環境效率」協調統一,保持城市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環境質量優良,實現社會、經濟、環境持續、穩定、協調、健康地發展;通過規劃實施,把博望副城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結構合理、設施先進、管理有序、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空港新城。
3、分項目標
(1)水體環境質量控制目標
石臼湖、姑溪河達到國家三類地面水體水質標准,其它水體水質不低於四類水體水質標准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25%;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100%;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00%。
(2)大氣環境質量控制目標
副城生活區和共建區大氣質量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1996)二級標准,工業區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1996)二級標准。工業企業煙塵處理率達到100%。
(3)聲環境質量控制目標
副城環境雜訊達標率達到95%;副城生活區晝間低於55分貝,夜間低於50分貝;工業集中區環境雜訊晝間低於65分貝,夜間低於55分貝;寧丹線、機場高速等交通干線交通雜訊晝間低於70分貝,夜間低於55分貝。
(4)固體廢棄物處置控制目標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及處理率達到95%,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危險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100%。
近中期建設與遠景規劃
1、近中期建設規劃
近中期規劃期限:規劃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
近中期建設目標:逐步按照副城區標准進行規劃建設,加快副城范圍內資源與制度整合,有序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有產業的整合與提檔升級,逐步提升城市景觀與環境品質,不斷完善綜合服務水平,整體提升土地利用效益,為形成綠色、宜居、高效的博望副城奠定良好基礎。
近中期建設規模:規劃2015年博望副城人口約12萬人,建設用地約15平方公里;規劃2020年博望副城人口約21萬人,建設用地約21.8平方公里。
2、遠景規劃展望
規劃期限:遠景展望至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左右。
遠景發展目標:全面建設現代化的綠色宜居博望副城,形成馬鞍山市對接南京市、對接祿口空港經濟區的副城區,帶動博望副城周邊地區整體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遠景規模:遠景規劃博望副城人口規模約60萬人,建設用地約70平方公里。
結語
展望未來,博望副城地區前景廣闊、機遇無限,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城市理性而又積極的開拓進取,博望副城將實現 「皖江城市帶重要的新興產業集聚區,馬鞍山市對接祿口空港的門戶示範區,綠色宜居的現代化副城區」 的宏偉目標!
2011年,博望新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經濟指標實現了大幅增長。財政收入突破了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150億元,規上企業增加值實現 26億元,利用內資突破47億元,利用外資突破2180萬美元。
B. 玉林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
(一)經濟發展逆勢上揚,綜合實力加快提升。初步統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682.04億元,增長14.8%;財政收入54.67億元,增長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4.61億元,是「十五」時期5年總和的1.32倍,增長5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92億元,增長1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27元,增長11.8%;農民人均純收入4531元,高出全區平均水平551元,增長9.9%。第一產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增速列全區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指標增速和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進入全區前三位。
(二)統籌城鄉穩步開局,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優化城鄉經濟結構,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08年的24.8∶38.2∶37調整優化為22.4∶40.6∶37。工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預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485.47億元,增長30.4%;實現增加值147.42億元,增長26.4%。全市工業完成投資188.71億元,增長44.6%。「強柴興玉」戰略取得新成效,玉柴集團全年銷售收入269億元,增長28%;機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裝皮革、電子信息五大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預計實現工業增加值100.02億元,增長32.3%。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提升。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38.55萬畝;全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560家。全市共建設4個國家級、6個自治區級糧食高產示範片,推廣超級稻126.63萬畝。全年糧食產量182.63萬噸、水果總產量48.83萬噸、肉類總產量68.57萬噸、水產品產量10.21萬噸。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7.87億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任務。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和轉移就業培訓37.74萬人次,新增轉移就業5.4萬人。銀豐國際中葯港、宏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正式開業,龍船市場經過改造後重新開業,建成「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標准化農家店280個,商貿業加快發展,獲國家商務部批准為全國首批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全市家電下鄉銷售額和補貼額穩居全區前3位。
(三)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實施新區帶動,大力抓好新區建設。玉東新區完成組建並實行特區式管理,努力打造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樣板,投資23億元的新區「三縱三橫」路網已開工建設。玉柴工業園、龍潭產業園路網等綜合承載能力明顯增強。城鄉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市層面開工建設了21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6.56億元。舊城改造穩步推進,實施玉林城區民主北路、民主南路、大南路北段改造;投入資金1811.8萬元,硬化小街小巷106條。全市累計完成市政公用設施項目投資21 億元,增長41%;迎賓大道二期、南江橋重建、為民路、江濱路東段堤園路及燈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玉福大道改造、二環南路建設進展順利。城市綠地率達29.49%,綠化覆蓋率達32.26%。玉林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54.1平方公里。
(四)投資拉動效果明顯,項目建設碩果累累。把擴大投資作為應對金融危機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全年全市投資5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3404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8.09%。玉柴股司國三技術改造、玉柴動力機械公司小缸柴油機、容縣南方食品糊類產能擴建、玉林500千伏變電站擴建等130個重大項目實現竣工或部分投產。玉柴鑄造中心一期、玉林污水處理廠二期、陸川華潤水泥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獲得國家下達資金項目共1246個,中央資金11.7億元。
(五)開放合作日益深化,發展空間不斷拓展。重點參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總投資9.45億元的龍潭產業園11個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開工建設了龍潭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園區一期、廣西銀億鎂鹽一期等重大產業項目;鐵山港東岸碼頭及玉林產業園前期工作有效開展。洛湛鐵路玉林段建成通車,結束了北流、容縣不通火車的歷史;玉林至鐵山港鐵路、玉林海關監管區開工建設;玉林至鐵山港高速公路、龍潭至山口一級公路等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綉江復航工程納入了自治區《西江黃金水道建設規劃》。成功承辦了桂台農業合作研討會。第六屆玉博會合同投資額236.51億元,比上屆增長24.35%。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44.7億元,增長28%。
(六)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明顯優化。突出抓好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的節能降耗。預計全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1.29噸標准煤,比上年下降6.6%;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7.39萬噸,比上年下降14.9%;二氧化硫排放總量6.52萬噸,比上年下降11.9%。生活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6%;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平均值99%。全民義務植樹695萬株,全市植樹造林23.07萬畝,森林覆蓋率59%。
(七)民生保障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年全市民生投入33.14億元。為民辦十件實事工程全面完成。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3萬人。投入8000多萬元扶持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返鄉農民工3.8萬人,幫助46.6萬返鄉農民工重新就業。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參保人數116萬人,發放保險金8.97億元;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了全覆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37.25萬人;新農合參合率91.21%;城鄉低保實現了應保盡保。實現了鄉鄉鎮鎮有敬老院。全市新增廉租住房1440套,8273戶家庭獲廉租住房保障。投資3億多元,完成了200多公里的鄉村道路硬化。解決了20.8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投入5940萬元,建設移民新村30個,改造移民舊危房481戶,新(改)建移民村屯道路228.15公里。財政投入教育支出25.81億元,增長17.2%;投資2.44億元,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和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406個;動工興建了玉林特殊教育學校和玉東小學;資助貧困生3.84萬人。提前完成1206個村點村村通廣播電視直播衛星覆蓋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加快推進,獲國家級科技立項8 項,專利授權達280件。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順利通過容縣國家衛生縣城和玉林市自治區衛生城市復審驗收。開展「百鎮千村萬戶」平安創建活動,市、縣兩級領導帶頭大接訪,集中解決了一批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難題;全年沒有發生大的群體性事件,保持了社會和諧穩定。
(八)政府建設有效推進,行政效能有新提升。共辦理代表建議90件,政協提案213件,已全部辦理完畢。依法治市扎實推進,普法、法律監督和法律服務邁出新步伐。強化政務服務建設,便民惠民服務網路進一步完善,集中辦理行政審批成效顯著,重點企業(項目)直通車服務有效實施,機關作風明顯改進,行政效能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便捷,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共受理審批事項21.67萬件,辦結21.65萬件,辦結率99.9%,發展環境明顯優化,榮獲首屆「中國創業之城」稱號。
C. 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鎮有有幾個村
截至2017年底,兩英鎮下轄30個村(居)70個自然村,其中居委會個、村委會17個。
13個居委會名單:兩英居委會,古溪村居委會,牆新居委會,美林居委會,陳庫居委會,古厝居委會,永豐居委會,新圩居委會,新厝居委會,河浦居委會,牆老居委會,西隴居委會,高堂居委會。
17個村委會名單:崎溝村,後洋村,禾皋村,下小坑村,上小坑村,四十畝村,高美村,新寮門村,秋風村,圓山村,西新村,東北村,鶴豐村,鶴聯村,鳳華村,仙斗村與仙新村。
(3)玉林新圩污水處理廠擴展閱讀:
兩英鎮歷史:
1、名字由來
兩英於清乾隆元年(1736)已成圩集,圩東原有一小丘,竹林茂密,風吹竹搖,聲如鴉啼,故名烏鴉圩,後雅稱鷹圩,因先在溪北設老圩,後在溪南設新圩,合稱兩鷹圩 ,又「鷹」與「英」同音,後俗成今名。
2、歷史建制
東晉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潮陽縣,兩英鎮屬潮陽縣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韓愈謫刺潮州,其時潮陽縣轄新興、興仁、豐恩、豐歡等四鄉。兩英鎮在興仁鄉境內。
其後置圩於烏鴉地,故原稱烏鴉圩,後改名鷹圩,鷹與英同音,故又稱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兩英圩」(圩日為農歷一、四、七)。
爾後,政府行轅設此,便以「兩英」冠名。1928年初,中共潮陽縣委第一次黨代會在兩英鎮圓山村召開。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從潮、普、惠三縣各劃出一部分地區,改名「南山管理局」(相當三級縣政府機構),管理局(現兩英醫院舊址)就設在兩英。
1941年至1945年,潮陽縣政府從棉城遷往本鎮鶴豐村,縣政府設於鶴豐村太乙里。解放後,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兩英又重歸潮陽縣管轄,定為第10區。
1952年稱第12區, 1956年稱兩英鄉,1958年與司馬浦合並成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稱兩英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為兩英區,1986年改為兩英鎮至今。
D. 污水處理廠系如何運行滴
城區污水處理廠主要是處理生活污水,而新圩鎮長布污水處理廠是在工業區,附近工廠經常偷排工業污水,長布污水處理廠的工藝主要也是處理生活污水的,工業污水偷排的放就很難處理;另外城區污水處理廠適用的排放標準是一級A標准,長布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是一級B標准。
E. 現在有哪些企業進駐廈門翔安
比較大的有 友達光電、中華映管、金保利光電、廈華電子
其他的還有檸檬電器等一般公司
另外還有一些小公司小廠,十來個人就開工,小打小鬧的東西。。所謂百十家就是這些公司湊出來的數目。
下面是官方介紹
火炬(翔安)產業區:
作為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多園」最大的綜合性園區,中長遠期規劃總面積 25 平方公里,位於馬巷和新店之間, 隨著翔安大道的貫通和翔安隧道的建設,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這里將形成一個公共設施共享、生活區集中、產業分區明確、市政設施齊全、交通高效便捷的高科技工業園區 .
火炬(翔安)產業區首期規劃面積 4.75 平方公里。 2005 年 8 月 4 日 正式動工的 95 幢通用廠房(建築面積 115.4 萬平方米 )已經全部竣工,與之配套的生活區(建築面積20 萬平方米)也即將交付。 2006 年 3 月底, 170 多家涵蓋電子信息、光電子、電工、精密機械、儀器儀表等產業領域的企業陸續入駐,目前已有 50 多家投產。 園區內的 餐飲配送中心、人力資源市場、生產資料市場、污水處理中心、變電站、公交站點、消防站及垃圾中轉站等基礎配套設施日趨完善。
火炬(翔安)產業區 「第一戰役」取得重大勝利,全面展示出廈門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磅礴氣勢,較好的凸現出其「吸附器」、「啟動器」的磁場功效,不僅國內投資者趨之若鶩,更受海外投資者的青睞。
世界知名光電企業友達光電、中華映管、金保利光電、廈華電子等相繼落戶,帶動了其上下游配套企業到火炬投資設廠,火炬 ( 翔安 ) 產業區已逐漸形成以光電產業為主導,以中小企業為配套,以物流配送為保障的生產體系和生產服務體系。
2006 年 2 月 22 日 ,台灣最大、世界第三大的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製造商台灣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在廈門投資的友達光電 ( 廈門 ) 有限公司在火炬 ( 翔安 ) 產業區舉行隆重的奠基儀式。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分四期建設,於 2007 年投產,項目達產後,年產值有望達到 400 億元。隨著友達光電的進駐, 30 多家配套企業也將隨之來到廈門,這些配套項目將形成年 200 多億元的工業產值。 該項目進駐後,使 廈門成為友達繼 2001 年投資蘇州之後,布局祖國大陸第二個製造基地。
中華映管攜手廈華建立的廈華火炬(翔安)電子工業園於 2006 年 9 月 30 日在廈門火炬高新區 ( 翔安 ) 產業區正式奠基開工,該項目總佔地面積約 45 萬 ㎡ ,總投資約 13 億元人民幣。該工業園首期預計於 2008 年完工,屆時廈華平板電視的年產能可達 350 萬台,可實現產值約 200 億元人民幣;到 2010 年完成第二期,年產能增加到 500 萬台平板電視,可實現產值約 300 億元人民幣,到第三期 2015 年,廈華平板電視的產能將達到 800 萬台,可實現產值約 400 億元人民幣。廈華火炬(翔安)電子工業園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平板電視生產基地。
香港金保利光電國際有限公司落戶火炬(翔安)產業區,主要從事液晶顯示屏、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等新型顯示器件及光電周邊產品與相關零部件的生產、加工及組裝。投資總額為 9900 萬美元,預計 2007 年 10 月投產,全部達產後實現 100 億元人民幣,職工總數預計可達 20000 人。
我國目前惟一一家專門面向台灣地區科技創業者的孵化基地 -- 廈門台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正 在火炬(翔安)產業區內建設,總投資 1.25 億元人民幣,佔地 2.4 萬平方米 , 包括兩棟總建築面積 5 萬平方米的孵化大樓,將於 2007 年一季度正式交付使用。 屆時,它將為一批來自台灣的科技創新成果提供一個商業化、產業化的承載平台,為台灣風險資金投資國內高新技術架起合作的橋梁,將吸引一大批擁有良好教育背景、豐富的技術開發經驗、創新精神和全球競爭視野的台灣科技人才前來創業。項目全部投入使用 5 年以後,預計在孵企業及畢業企業每年給廈門火炬高新區帶來 20 億元以上的工業產值、 1 億元的稅收。
火炬(翔安)產業區內建立的保稅物流中心( B 型)將大大改善 LCD 生產企業的物流運作環境,降低液晶顯示器產業鏈的物流成本,提高資金、貨物周轉的效率。該項目將分期建設,首期 佔地面積 33 萬平方米,倉儲建築面積 10 萬平方米,投資 2.1 億元。在保稅物流中心內注冊的企業,可自動獲得進出口經營權、國際貨運代理權、貨物境內運輸權等,最重要的是,貨物進入該中心視同進出口,深加工結轉貨物只要報關進入中心即可享受退稅。該項目定於 2006 年年底前投入運作,為園區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優質便利的保稅物流服務。
此外,海關、檢驗檢疫、工商、國稅、地稅等相關部門在火炬(翔安)產業區內都將設有辦事機構。
目前,火炬(翔安)產業區建設的「第二戰役」已經拉開了序幕,圍繞友達項目、廈華電子、金保利光電的各項工作正在緊張實施, 包括道路、水、電等基礎配套設施的改造,相關單位也正在加緊實施。
巷北片區:
地理位置:
翔安工業區中部片區位於馬巷、內厝兩鎮:北至福廈高速公路、南至內安路、西至翔安大道,東至八一公路,總佔地面積約12.96平方公里。
定位:
以發展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輕工、電子、農產品、汽車、機械加工、建材和具地方特色產品產業為主的綜合型開發區。
構成:
巷北片區(約3.78KM2) 、趙崗片區(約1.48KM2)、汽車城片區(約1.5KM2)、印刷、工藝品片區(約3KM2) 、內厝片區(約3.65KM2)。
銀鷺片區:
福建廈門翔安工業園區是2006年3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廈門銀鷺食品工業區(即廈門銀鷺高科技園區)與廈門巷北工業區整合設立的省級工業園區(《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設立福建廈門同安工業園區和福建廈門翔安工業園區的批復》閩政文〔2006〕122號)。銀鷺片區東至蓮塘北路,南至規劃道路,西至規劃的翔安大道,北至同新路,規劃總控制用地面積約12.56平方公里。現狀有324國道、福廈高速公路從規劃區南部穿過,高速公路出入口距離規劃區僅2公里;規劃的新324國道、福廈高速鐵路、翔安大道北段緊臨規劃區,使該地段對外聯系十分方便,區位優勢明顯。
二、銀鷺片區建成情況
園區一期、二期已開發完畢,已完成約2000畝土地的開發建設任務,興建起工業廠房及辦公、生活配套設施近45.3萬平方米。園區給水配套建設有日產10000噸凈水和日產3000噸凈水的自來水廠各一座,該水廠主要是利用汀溪水庫引水工程,該工程可為園區提供0.3立方米/秒的水量,折約2.6 萬噸/天。雨水排放以五顯鎮現有較大的水系為東西溪和汀溪水庫左、右乾渠和一些溝渠,為整個園區的雨水排放提供條件。園區已自建污水處理廠,目前正擴容增加至日處理15000噸。供電電源由新圩鎮和洪塘鎮電網供給,與園區配套的新圩林尾11萬伏變電站已建成投入使用。
迄今,園區吸引了國內外近20家較具規模工業企業落戶,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配套。並吸納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6000多人就業,直接帶動了廈門市島外尤其是農村區域經濟的穩定繁榮發展。2005年,園區累計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億元,園區企業實現工業產值突破20億元,上繳各項利稅突破6千萬元。
三、三期建設及發展規劃介紹
園區正在積極推進三期工程建設,前期准備工作已經就緒。自2004年廈門「九八」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政府授權的區開發辦與銀鷺集團簽訂園區三期開發協議以來,至今已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用於各項基礎設施建設; 2006年新投資1100萬元建設的日處理能力8000噸污水處理廠,加上原先建成的7000噸污水處理能力,使園區日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5000噸;園區配套的11萬伏變電站工程已經建成;園區附近的曾溪水庫引水管道已鋪設至園區。委託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編制的園區12.56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經編制完成並通過了專家評審。2006年3月,銀鷺園區獲得廈門市國土局分配的首期20公頃農轉用指標,並獲得省人民政府的農轉用批復。目前,三期道路正在設計,一些企業已有入駐意向。
園區配套現代生活服務中心區、人性化生活居住社區,為園區創業人員提供現代、便利生活基礎設施;園區將建設高級國際公寓、會所、購物中心和主題公園,並配備良好的教育、醫療設施。
根據省人民政府對廈門翔安工業園區的定位,銀鷺片區的主要產業是:食品、飲料、包裝材料、紡織服裝等。今後的發展方向是:發展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輕工、電子、機械加工等產業,形成以工業為主,集工業、高新產業、各類服務於一體,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生態型綜合工業園區。
文教區和新城區就不算工業區了,不過也有些貿易公司之類的入駐,入駐的民辦高校如東南職業學院、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廈門南洋學院、東海學院之類的應該也可以算是企業吧。。。呵呵
F. 吉安圓通快遞派送范圍 20分。。
派送范圍:一、吉州區,青原區
二、吉安縣:(又名敦厚鎮)
吉安縣城及工業園,高新技術開發區
三、遂川縣:匡仁斌,15879644921,0796-6322516(只限縣城派送)
四、萬安縣:匡仁政,15949669323,0796-5715311(只限縣城派送)
五、井岡山大學承包區:馮佳,15170831212,13755454054
不派送范圍:一:吉州區:樟山鎮,,新源污水處理廠,看守所,吉福路三公樁以後,四公樁,五公樁,興橋鎮,禾埠鄉,石溪頭,螺子山,長塘鎮,罐頭廠,造紙廠
二:青原區:富灘工業園,華能工業園,值夏鎮,新圩鎮,天玉鎮,富田鎮,青原大道青原收費站,大路村,青原山
三:吉安縣萬榮花藝廠不派送
四: 監獄,信箱,郵政局一律不派送
五:吉水縣
0796-8288110,8338831,問題件:8338832,傳真:8338830
日常事務:15970200825,李鑫
http://www.yto.net.cn/service/hotline/company.asp?id=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