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古酒和蒸餾酒

古酒和蒸餾酒

發布時間:2022-04-09 22:02:51

⑴ 古代酒和現代酒的區別…………

說起釀酒,最早的還是兩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寫在黏土板上的啤酒製作配方---這塊土板現在應該還在芝加哥大學的Oriental Institute,那裡囤積了不少兩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國,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經出現了穀物釀酒,中國的釀酒技術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龍山時期的古人應該是用櫱釀的酒,櫱就是發芽的穀粒,釀出的是黃酒。後來古人們逐漸掌握了用酒麴釀酒的方法,秦漢時雖然仍然用櫱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開始用酒麴,前陣子還在《漢書·食貨志》上讀到: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興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試一試:)事實上,用櫱釀出的酒被稱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說「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釀造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為製作工藝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時的酒都是黃酒。 南北朝時,制酒麴的工藝日益完善,當時的一部奇書《齊民要術》上記載了很多種制曲的方式,這些方式現在有不少還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時有了紅曲,釀造出來了「紅酒」,不知道古書里說的女兒紅是不是就是這種就,不過紹興的狀元紅應該不是,那酒俺喝過,其實不紅,顏色是橙黃色的(也許俺喝的是假的?) 前面說到曲釀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經想用酒代水再釀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濃度,可是不成,因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謝的產物,對酵母菌的發酵有一定抑製作用,當酒精成分達到10%左右時,酵母菌就停止繁殖,發酵過程也就隨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強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會超過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發酵,也得不到度數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現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把酒麴發酵釀造的酒再蒸餾一下,得到度數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這和現在的酒比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個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兩「兩毛燒」,體會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兩毛燒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過現在可能不止「兩毛」那麼便宜了吧:)說燒酒是元朝時才有的,是依照李時珍的紀錄,不過在白居易等人的詩里已經有了「燒酒」一詞,並且對山西汾酒歷史的考證似乎說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時就有燒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過崗有可能是早期的燒酒吧,不然十幾度的酒不會有那麼大的力量。 總結一下,用櫱釀的酒度數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應星說「後世嫌醴味薄,遂至失傳」;用曲釀造的酒度數大致在十幾度,味道因酒麴的製作工藝不同而不同,因為酒麴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葯,不夠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較類似現在的紹興黃酒;蒸餾後的燒酒度數很高,大約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現在仍有燒酒,不妨一試。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當於是二斤56度的二鍋頭。

⑵ 古代的酒和現在的酒有什麼不一樣哪個好喝

酒不僅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一個好東西,好酒不僅耐人尋味,而且還能讓人在喝醉時候忘記掉煩惱,所以從古至今,酒都一直與我們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從古代到今天經歷了這么久,酒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認為有以下這兩點原因。



所以,根據這兩點原因我們就能很容易看出來,為什麼他們古代人喝多少頁不會醉的原因。並且對他們的對身體的健康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古代的酒適度的喝不僅可以順氣活血,並且歷史貪杯了也不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現在的就喝多了不僅會危害自己的腸胃。

⑶ 古代酒和現代酒有什麼區別

酒精濃度低,按現在的度數度量的話, 一般只有2~3度。

現代酒酒精濃度高,平時的白酒都是二三十度。

⑷ 古代酒的度數是多少啊

古代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高過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

⑸ 古代的老酒真的度數低嗎

古酒約分兩種:一為果實谷類釀成之色酒,即釀造酒、發酵酒;二為蒸餾酒。釀造酒度數低,蒸餾酒度數高,
釀造酒是最自然的造酒方式,也是最早的造酒方式,主要釀酒原料是穀物和水果,其最大特點是原汁原味,酒精含量低,屬於低度酒,對人體的刺激性小。例如用穀物釀造的啤酒一般酒精含量為3%~8%,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的黃酒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果類的葡萄酒酒精含量為8%~14%。黃酒、啤酒、葡萄酒也並稱世界三大古酒。
蒸餾酒是乙醇濃度高於原發酵產物的各種酒精飲料。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和中國的白酒都屬於蒸餾酒,大多是度數較高的烈性酒。國外已有證據表明大約在12世紀,人們第一次製成了蒸餾酒。中國蒸餾酒的出現,大約也在12世紀的宋元時期。

⑹ 古代的酒,度數是多少

古酒分兩種:一是果實谷類釀成之色酒,二是蒸餾酒。
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後,經商周、歷秦漢,以至於唐宋、皆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才出酒的,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展,釀酒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由原來的蒸煮、曲酵、壓榨、改而為蒸煮、曲酵、餾、最大的突破就是對酒精的提純。
古代蒸餾酒(白酒)酒精度應為50~70%,中國幾大名酒以前都是高度酒,現在才有低度酒;
非蒸餾酒酒精度應為為15~20%。

⑺ 古代的酒和現代的酒在口感上有什麼不同嗎

因為釀酒技術的不同,口感肯定有所不同,古代的酒多是糧食發酵的,沒有脫糖,以甜酒為多而有雜質,現代的液體酒雖然也是以糧食為主,可富含酒精,但添加各種原料提升口感。

酒文化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不斷在傳承之中發展新的技術,其實古法釀酒,據說是口感更為飽滿,更有悠長的回味,與現代添加多種成分不同,更有酒感,我未曾切身對比過,不知你對比過嗎?

⑻ 古時候的酒和現在的酒最大的區別在哪裡


到了宋朝,出現了蒸餾酒,也就是燒酒,這種酒就是把酒麴發酵釀造的酒再蒸餾一次,得到度數很高的酒,大致酒精度在50度,基本與現代酒相似了。

到了明朝時期,很多人不習慣和這么高度數的白酒,這種蒸餾酒並沒有延續下去,直到清朝,蒙古人後裔再次入侵中原,白酒才取代米酒和黃酒等發酵酒,漸漸成為了社會消費的主流。

⑼ 古代的酒是什麼味道

一位美國考古化學家在河南舞陽出土的陶器碎片中發現古酒殘漬,並成功破解出了釀制配方。這個發現不但令中國成為全球最早釀酒的國家,更將人類釀酒的歷史起源由5000年前上推至9000年前。關於中國酒的起源與演進,你所知的不一定正確。

初白 | 文

河南9000年古酒遭美國人搶先復制

漯河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在地圖上並不起眼,但在中國考古史上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上世紀60年代初,人們在賈湖村發現一處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並在1980年之後展開了8次大型考古發掘。

中國酒進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

賈湖遺址因出土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樂器骨笛等一系列重要文物,被確定為20世紀全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但最重要的發現,就是中國人首創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飲料。

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考古學家們在賈湖遺址中出土的16個古代陶器碎片中,意外發現了一些含有酒精的液體殘漬,但當時並沒有人說清楚這些液體的作用和來歷,成為橫亘在專家們心中一個未解的謎團。

直到1999年,主持賈湖遺址發掘的中國科技大學考古系教授張居中再次對這些液體產生濃厚的興趣,他邀請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帕特里克·麥克戈文等國內外專家來到河南,參與賈湖遺址發掘。

中國酒進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

麥克戈文是一位考古化學家,他用化學溶劑針對這些陶器碎片曾經吸收的物質進行分析,化驗出了蜜糖、山楂和葡萄製成的蜂蠟及大米等成份,與現代米酒和葡萄酒的成分非常相似,說明在距今9000前賈湖城古人就已經掌握了成熟的釀酒技術。

2004年12月,張居中和麥克戈文以《史前中國的發酵飲料》(Fermented beverages of pre- and proto-historic China)為題,在美國《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公開他們的研究成果,認為這是由中國人首創的世界最古老的酒飲料。

這個發現,令中國一舉成為全球最早釀酒的國家,更將人類釀酒的歷史起源由5000年前上推至9000年前。

2005年,麥克戈文將河南賈湖遺址的古酒配方出讓給了美國特拉華州「角鯊頭」酒廠,這家酒廠仿製出一種口味獨特的新款啤酒,將其命名為「賈湖城」。按照美國的釀酒法律,「角鯊頭」在生產「賈湖城」時必須加入大麥芽,他們只好在發酵時抽掉大麥芽的味道以確保原汁原味。

中國酒進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

2007年7月,酒精純度為8%,每瓶售價12美元的「賈湖城」啤酒一經上市便大受歡迎。美國人對9000年前的中國酒味道評價是,「首先嘗到的是發自蜜糖的甜甜味道,然後辣味會忽然彈出來,接下來便是葡萄味。」

源自中國的古酒遺產未能在本土發揚光大,卻漂洋過海落到了美國人手中,讓中國專家對這一「中國文化遺產流失」典型案例痛心疾首。

去年四月,在北京召開的「賈湖城9000年古酒學術研討會」向媒體披露,中國白酒的專家學者花費大量時間破解了賈湖城9000年古酒的釀造「密碼」,歷時多年學術探索的賈湖文化古酒終於得以「復原」,現代人也可以有幸品嘗到9000年前古酒的「味道」了。

中國酒進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

但這好像又沒有賈湖出土地什麼事兒,早在2007年賈湖城在美國上市時,舞陽當地曾一度有和「角鯊頭」酒廠合作的打算,但最終沒有下文,當地酒廠只好又生產了叫賈湖的白酒。

中國人最早喝的是低度發酵酒

賈湖古酒的發現,把中國的酒歷史提前到了公元前7000年,遠遠早於我們認知中「杜康釀酒」的年限。

河南被稱為酒祖的故鄉,但大多數人只知道酒祖杜康,但忽視了另一個叫儀狄的酒祖。

曹操同志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在後世廣為流傳,讓杜康坐實了「酒祖」的位置。人們知道,夏朝的第五任君主杜康流亡洛陽,受藏在樹洞內的剩飯變成的香氣撲鼻的汁水啟發,掌握了自然發酵的原理,並形成了一套完整釀酒工藝。

中國酒進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

但中國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將儀狄也奉為中國制酒之始祖,儀狄也是河南人,他是比杜康更早的夏禹時期的一名官員。

如果這倆人硬要爭一個高下的話,只能說:儀狄做的是米酒,杜康的是黃酒。熟知中國釀酒史的人,大多聽過這樣一句話「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秫,是高梁;也就是說,杜康發明的酒,是自然發酵的高粱酒。「酒醪」就是「醪糟」,憋給我說你在超市沒見過。

中國酒進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

好吧,還是怕你沒見過,醪糟就是米酒

不管是黃酒還是米酒,它們都只是酒的最初形態。釀造時間都短,沒什麼技術含量,度數很低,也並不純凈。(請自動腦補喝米酒的狀態)所以,古人約酒經常說「吃酒去」。

但這種低度數、甘甜口的酒風靡了幾千年,直到唐宋尚且如此。雖然漢代人已經掌握了酒麴的使用方法,但發酵出來的酒依然略驚悚:要麼是乳白色(可以參見西安的稠酒),要麼是綠色;高級一點的是琥珀色,還是好嚇人……

酒之所以會變綠,是因為微生物控制不好,缺少殺菌的成分。於是,人們為了提高殺菌效果,在酒中加入石灰,至於口感嘛,呵呵噠。

中國酒進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

一個叫李白的「公知」,動輒就是「三百杯」和「斗酒詩百篇」。以唐太宗貞觀時期為例,一斗差不多等於現在的12斤,面對12斤綠油油、可能加了石灰的酒,老李是在勇氣可嘉,而且,膀胱容量驚人。

不過,能喝酒的唐人也成功改造了酒,他們採用一種叫做「糟床」的木製器械進行壓榨,過濾掉酒糟。托唐人的福,宋人終於不用混著酒糟喝酒了。

白酒的釀造技術到元代才出現

我們現在懟的白酒,學名叫「蒸餾酒」;蒸餾這種技術直到元朝才出現。在這之前,人們喝的都是「發酵酒」,嚴格來說,只是算是「含酒精飲料」。通俗來講,發酵與蒸餾的區別在於,酒的度數是10度還是40度。

中國酒進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寫過一句話:「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目前的出土文物,也能和李時珍的記載相互印證:蒸餾酒起源於元代。

蒸出來的酒,最初元人稱之為「阿剌吉酒」,詞源是阿拉伯語「Araq」,有「出汗、燒酒」的意思。

可別小看了蒸餾,唐宋人把發酵酒的工藝做到極致,酒的度數也沒超過10度,因為酵母菌在高濃度的酒精里無法繼續發酵。元人獲得了蒸餾技術,把液體中最容易揮發的酒精蒸出來,這樣一來,酒的度數一路飆升,最高可達到40多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中國酒進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

但是,直到清朝中葉,佔領酒市場的仍然是發酵出來的黃酒。在上流社會看來,只有下層人尋求刺激的時候才喝高度的白酒。想來也是,即使是低甜度的黃酒,也不會像白酒一樣辣嗓子,老少皆宜,可以當做日常佐餐的飲料。

白酒的逆襲,還要多虧了清朝時黃河連年的水患。黃河治理需要大量高粱稈「束水沖沙」,這樣一來,黃河中下游廣植高粱。種了這么多,吃吧,實在不好吃;不吃吧,扔了可惜。而且,高粱蒸餾出的酒比其他糧食都要好,度數也更高。

中國酒進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

而且,黃河中下游連年水患,便宜的白酒銷量自然蓋過了價高的黃酒。尤其是到了清末,全國起義不斷,小米和糯米的產糧大減,黃酒運輸的路線也時常受阻。白酒終於完成了逆襲,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⑽ 古代酒的叫法

杜康、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麴生、麴秀才、麴道士、曲居士、曲櫱、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葯、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 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後來亦用作酒的代稱, 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 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齎我思成」。[傳」: 酤

(10)古酒和蒸餾酒擴展閱讀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大體上,古酒約分兩種:一為果實谷類釀成之色酒,二為蒸餾酒。有色酒起源於古代,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 杜康)作秣酒。」

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谷類之酒應起於農業興盛之後。陸柞蕃著《粵西偶記》關於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廣西)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

閱讀全文

與古酒和蒸餾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混泥土攪拌站工藝廢水產生 瀏覽:352
凈水器加增壓泵怎麼安裝 瀏覽:721
導電銀漿用氯醋樹脂 瀏覽:202
污水處理廠同意接收企業污水證明 瀏覽:313
717氯型強鹼性樹脂 瀏覽:440
濟南有哪些污水環保處理公司 瀏覽:444
sqlcount過濾 瀏覽:921
檢測蒸餾水空白 瀏覽:320
飲水機冷水口出水是什麼原因 瀏覽:337
芳綸污水 瀏覽:513
為啥污水管設透氣管 瀏覽:221
廢石場廢水 瀏覽:343
物理除垢磁 瀏覽:714
真空蒸餾設備由哪三部分組成 瀏覽:705
ro膜出水量 瀏覽:181
凈水器反滲透口為什麼在滴水 瀏覽:836
2012年污水廠安全生產試題 瀏覽:632
制備離子交換樹脂的單體是 瀏覽:835
污水的處理法有哪些 瀏覽:802
生活污水產生多少污泥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