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製取蒸餾水的步驟現象和結果
製取蒸餾水的步驟如下,同時列出對應的現象和結果:
步驟:1. 裝配儀器:將蒸餾燒瓶和冷凝管等儀器正確裝配好。2. 加入水和碎瓷片:在蒸餾燒瓶中加入普通水至燒瓶容積的一半左右,然後加入一些碎瓷片以防止暴沸,並用插有溫度計的橡皮塞塞緊。溫度計的水銀球應位於蒸餾燒瓶支管的位置,以便准確測量蒸氣的溫度。隨後給蒸餾燒瓶加熱。3. 收集蒸餾水:當水溫達到約100攝氏度時,水開始沸騰。水蒸氣經過冷凝管冷凝後,會被收集在錐形瓶中。
現象: 蒸餾燒瓶內:液體開始沸騰,產生大量水蒸氣。 冷凝管內:水蒸氣遇冷後凝結成液體,並沿冷凝管流下。
結果: 錐形瓶內:收集到純凈的蒸餾水,該水通過蒸餾過程去除了大部分雜質和礦物質,變得更為純凈。
⑵ 簡述水蒸氣蒸餾的操作步驟
1、搭設裝置;
2、加熱水蒸汽發生器,同時添加葯品於三口瓶中;
3、T形夾冒蒸汽後關閉T形夾,同時打開水源,放冷凝水;
4、三口瓶中澄清後,蒸餾結束,打開T形夾,關閉熱源,關閉冷凝水水源。
⑶ 簡述水蒸氣蒸餾的操作步驟 簡述水蒸氣蒸餾的操作步驟有哪些
水蒸氣蒸餾的操作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原料准備與放置:
加熱與蒸氣產生:
蒸氣導入與冷凝:
油水分離:
特殊技術:
注意:在進行水蒸氣蒸餾時,需根據具體原料和蒸餾要求選擇合適的蒸餾方法,並嚴格控制操作條件,以確保蒸餾效果和產品質量。
⑷ 實驗室製取蒸餾水的步驟及現象
實驗室製取蒸餾水的步驟及現象如下:
步驟:1. 儀器裝配:將蒸餾燒瓶、冷凝管等儀器按照正確的順序和方式裝配好,確保連接緊密無泄漏。2. 加水與碎瓷片:在蒸餾燒瓶中加入普通水或自來水至燒瓶容積的一半左右,再加入一些碎瓷片以防止加熱時液體暴沸。3. 安裝溫度計:用插有溫度計的橡皮塞塞緊蒸餾燒瓶口,注意溫度計水銀球應位於蒸餾燒瓶支管口附近,以便准確測量餾分的溫度。4. 加熱:對蒸餾燒瓶進行加熱,使水溫逐漸升高至約100攝氏度,此時水開始沸騰。5. 冷凝與收集:水蒸氣經過冷凝管冷凝後,形成液態水,並收集在錐形瓶中。這部分水即為蒸餾水。
現象: 加熱過程:隨著加熱的進行,蒸餾燒瓶中的水逐漸升溫,當達到約100攝氏度時,水開始劇烈沸騰,產生大量水蒸氣。 冷凝過程:水蒸氣在冷凝管內遇冷後逐漸凝結成液態水,並沿著冷凝管內壁流下,最終收集在錐形瓶中。 蒸餾水收集:錐形瓶中收集到的水清澈透明,無雜質和異味,即為通過蒸餾方法制備的純水。
注意:在製取蒸餾水的過程中,通常只收集餾分的中間部分,以避免收集到含有較多不揮發組分的初餾分和含有較多揮發組分的尾餾分。
⑸ 簡述水蒸氣蒸餾的操作步驟
水蒸氣蒸餾的操作步驟如下:
1. 搭設裝置 首先,根據實驗需求正確搭設水蒸氣蒸餾裝置,確保所有部件連接緊密,避免蒸汽泄漏。
2. 加熱水蒸汽發生器,同時添加葯品於三口瓶中 開啟熱源,加熱水蒸汽發生器以產生蒸汽。 同時,將待蒸餾的葯品添加到三口瓶中,確保葯品量適中,避免過多或過少影響蒸餾效果。
3. T形夾冒蒸汽後關閉T形夾,同時打開水源放冷凝水 當T形夾處冒出蒸汽時,迅速關閉T形夾,以切斷蒸汽進入三口瓶的路徑。 同時,打開冷凝水的水源,使冷凝水開始流動,為接下來的蒸汽冷凝做准備。
4. 三口瓶中澄清後,蒸餾結束,關閉相關設備 觀察三口瓶中的情況,當溶液變得澄清,表明蒸餾過程已完成。 此時,打開T形夾以釋放剩餘蒸汽,同時關閉熱源以停止加熱。 最後,關閉冷凝水的水源,完成整個水蒸氣蒸餾過程。
以上步驟需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以確保實驗的安全和准確性。
⑹ 水蒸氣蒸餾法的方法 水蒸氣蒸餾法
1、蒸餾方式
水中蒸餾 :原料置於篩板或直接放入蒸餾鍋,鍋內加水浸過料層,鍋底進行加熱。
水上蒸餾:(隔水蒸餾)原料置於篩板,鍋內加入水量要滿足蒸餾要求,但水面不得高於篩板,並能保證水沸騰至蒸發時不濺濕料層,一般採用迴流水,保持鍋內水量恆定以滿足蒸氣操作所需的足夠飽和蒸汽,因此可在鍋底安裝窺鏡,觀察水面高度。
直接蒸氣蒸餾:在篩板下安裝一條帶孔環行管,由外來蒸氣通過小孔直接噴出,進入篩孔對原料進行加熱,但水散作用不充分,應預先在鍋外進行水散,鍋內蒸餾快且易於改為加壓蒸餾。
水擴散蒸氣蒸餾:這是國外應用的一種新穎的蒸餾技術。水蒸氣由鍋頂進入,蒸氣至上而下逐漸向料層滲透,同時將料層內的空氣推出,其水散和傳質出的精油無須全部氣化即可進入鍋底冷凝器。蒸氣為滲濾型,蒸餾均勻、一致、完全,而且水油冷凝液較快進入冷凝器,因此所得精油質量較好、得率較高、能耗較低、蒸餾時間短、設備簡單。
2、蒸餾過程
蒸餾裝置
電熱套、圓底燒瓶、安全管、T型管、螺旋夾、導氣管、玻璃塞、蒸餾彎頭、冷凝管、接液管、錐形瓶、升降台。
安裝裝置
一般按照水蒸氣發生器、長頸圓底燒瓶、直形冷凝管、接引管和接受瓶的次序依次安裝。
水蒸氣發生器一般是用金屬製成,通常其盛水量以其容積的3/4為宜,如果太滿,沸騰時水將沖至長頸燒瓶中,太少,則不夠用。也可用三口燒瓶代替,其側口還可安裝滴液漏斗,當三口燒瓶中的水減少後,可以及時添加。
在發生器的上端插入長1 m、內徑約5mm的玻璃管作為安全管。安全管需幾乎插到發生器的底部。當容器內蒸氣壓過大時,水可沿著安全管上升,以調節體系內部壓力。如果系統發生阻塞.水便會從安全玻璃管的上口噴出。
長頸圓底燒瓶的容量通常在500mL以上,燒瓶內的液體不超過其容積的1/3。燒瓶的位置應向發生器的方向傾斜45°,防止瓶中的液體因跳濺而沖人冷凝管內。也可以使用圓底燒瓶加上克氏蒸餾頭來代替長頸燒瓶。
蒸氣導入管的末端應彎曲,使之垂直地正對瓶底中央並伸到接近瓶底的位置。蒸氣導出管(彎角約30°)的孔徑最好比導入管稍大一些,一端插入雙孔木塞,露出約5mm,另一端插入單孔木塞,和冷凝管連接。餾出液通過接引管進入接受瓶,接受瓶可置於冷水浴中冷卻。
在水蒸氣發生器與蒸氣導入管之間應裝上一個T形管,並在T形管下端連一個彈簧夾,以便及時除去冷凝下來的水滴。要盡量縮短水蒸氣發生器與長頸圓底燒瓶之間的距離,以減少水蒸氣的冷凝。
前三種水蒸氣蒸餾裝置中的水蒸氣均來自於水蒸氣發生器,屬於間接水蒸氣蒸餾裝置。裝置則屬於直接水蒸氣蒸餾裝置,產生水蒸氣的水與被蒸餾物一起放在圓底燒瓶中,加熱至沸騰後.水蒸氣即把蒸餾物夾帶出來。當圓底燒瓶中的水減少後,可通過滴液漏斗及時添加。
3、操作方法
將盛有一定量水的漏斗置於克氏蒸餾頭上,150mL水和苯甲醛放入蒸餾甁中並置於熱源上,裝好冷凝管和接收瓶。將燒瓶中的水和待蒸餾的物質存在下加熱至沸,以便產生蒸汽.當水蒸汽與化合物一起蒸出時,從分液漏斗逐漸加入水。蒸餾過程中,混濁液隨熱蒸氣冷凝集聚在接受甁中,當蒸餾近結束時,蒸出液由混濁變澄清。有機物和水的混合物蒸氣經過冷凝管冷凝成乳濁液進入接受器,控制餾出速度2—3滴/s。當被蒸物質全部蒸出後,蒸出液由混濁變澄清,此時不要結束蒸餾,要再多蒸出 l0一20mL的透明餾出液方可停止蒸餾。
蒸餾結束後,先去掉熱源,拆下接受甁後,再按順序拆卸其它部分。
4、操作要點
作為蒸餾燒瓶的三口燒瓶的容量應保證混合物的體積不超過其1/3,導入蒸汽的玻璃管下端應垂直地正對瓶底中央,並伸到接近瓶底,距瓶底0.5-1.0cm。
作為水蒸氣發生器的圓底燒瓶上的安全管(平衡管)不宜太短,其下端應接近器底,距瓶底0.5-1.0cm,盛水量通常為其容量的1/2-2/3。
應盡量縮短圓底燒瓶與三口燒瓶之間的距離,以減少水氣的冷凝。
開始蒸餾前應把T形管上的彈簧夾打開,當T形管的支管有水蒸氣沖出時,接通冷凝水,開始通水蒸氣,進行蒸餾。
為使水蒸氣不致在三口燒瓶中冷凝過多而增加混合物的體積。在通水蒸氣時,可在三口燒瓶下用酒精燈小火加熱。
在蒸餾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安全管中的水位是否正常,如發現其突然升高,意味著有堵塞現象,應立即打開彈簧夾,移去熱源,使水蒸氣與大氣相通,避免發生事故(如倒吸),待故障排除後再行蒸餾。如發現T形管支管處水積聚過多,超過支管部分,也應打開止水夾,將水放掉,否則將影響水蒸氣通過。
當餾出液澄清透明,不含有油珠狀的有機物時,即可停止蒸餾,這時也應首先打開夾子,然後移去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