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过滤器内装线绕蜂房式滤芯或熔喷滤芯,用于饮用水、生活用水、电子、印染、纺织、环保等行业的生产用水过滤、酒精过滤、药业过滤、酸碱过滤、反渗透RO膜前保安过滤,通量大、耗材成本低、外表抛光或亚光,内表面酸洗钝化处理。进出口、排污管道配自动控制阀、控制器、可自动反冲冼。
二、主要技术参数: 1、 工作压力:0.05MPa-0.6MPa 2、 工作温度:5℃-40℃(特殊温度可定做) 3、 滤芯接口:平压式、插入式 4、 过滤精度:3μm-100μm 5、滤芯数量:1芯-180芯 6、 滤芯长度:10”-50”
7、 单台流量:0.1 m³/h -300 m³/h 8、 筒体材质:304、316L、Q235衬胶
三、精密过滤器的工作原理 精密过滤器是采用成型的滤材,原液通过滤材,滤渣留在滤材壁上,滤液透过滤材流出,从而达到过滤的目的。 成型的滤材有:滤布、滤网、滤片、烧结滤管、线绕滤芯、熔喷滤芯、微孔滤芯及多功能滤芯。因滤材的不同,过滤孔径也不相同。精密过滤是介于砂滤(粗滤)与超滤之间的一种过滤,过滤孔径一般在0.1-120μm范围。同种形式的滤材,按外形尺寸又分为不同的规格。线绕滤芯(又称蜂房滤芯)有两种:一种是聚丙烯纤维-聚丙稀骨架滤芯,最高使用温度60℃;另一种是脱脂棉纤维-不锈钢骨架滤芯,最高使用温度120℃。 四、精密过滤器特征 1.材质及结构 圆柱形壳体,304、316L不锈钢,可选炭钢及树脂壳体;配以单支或多支滤芯。 2、规 格 滤芯数量:单支或多支滤芯。 滤芯长度:单节、二节、三节、四节(每10″为一节); 滤芯安装形式:国际通用平压式、卡入式和插入式;
筒体与底座联接方式:快开型、法兰型; 介质进、出口连接方式:快开型、螺纹型、和法兰型; 可过滤介质:液体、气体。 3.性能特点 (1)过滤精度高,滤芯孔径均匀; (2)过滤阻力小,通量大、截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3)滤芯材料洁净度高,对过滤介质无污染; (4)耐酸、碱等化学溶剂; (5)强度大,耐高温,滤芯不易变形; (6)价格低廉,运行费用低,易于清洗,滤芯可更换。 五、精密过滤器的作用 精密过滤器常设置在压力过滤器之后,用于去除液体中细小微粒,以满足后续工序对进水的要求。有时也设置在全套水处理系统未端,来防止细小微粒进入成品水常用的滤芯有以下几种规格:0.1、 0.2、 0.5、 0.8 、1、 2 、3、 5 、10 、20、 30 、50 、75 、100、120μm,精密过滤器常作为电渗析、离子交换、反渗透、超滤等装置的保安过滤器使用。
❷ K1坦克的结构布局是怎样的
K1坦克采用常规结构布局,驾驶舱在前,战斗舱居中,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位于后部。驾驶员位于车体内左侧,有1扇舱盖,舱盖用枢轴固定在左侧,可向上开启。上面有三具一体式昼用潜望镜,中间一具可用被动式夜间驾驶潜望镜替换。K1坦克车长配有一具法国测试仪器制造公司的独立式双向稳定周视瞄准镜(放大倍数为3倍和10倍)、一具周视潜望镜和一扇可向后开启的舱盖。瞄准镜由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根据SFTM公司的特许在韩国生产。K1坦克炮长配有双向稳定的昼/夜瞄准镜,采用激光测距仪和与M1A1坦克安装的相似的热成像系统,放大倍数为1倍和10倍(昼用)及3倍和10倍(夜用)。炮长还备有一具铰接式辅助瞄准镜,由科尔摩根公司光电分部和光机有限公司提供,其放大倍率为8倍。K1坦克车上的制式设备有驾驶员被动微光潜望镜、液压排水泵、加热器和乘员室及发动机室的“哈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VRC-947K和/或VRC-964K及VIC-7K车通系统。三防系统包括1个M8A1型告警系统和1个M13A1气体颗粒过滤器。
❸ K1A1主战坦克的研发历史
韩国研制发展主战坦克起步较晚,与德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但曾几何时,韩国的K1系列主战坦克却一跃进入世界主战坦克十佳排行榜:1997年,名列第七;1998年,名列第八;1999年,K1改进型K1A1坦克名列第七;2000
年,K1A1坦克名列第十;2001年和2002年,K1A1坦克回升到第七。
韩国的K1主战坦克何以能在较短时间内争雄天下?由于韩国在研制初期保密,众人一度知之甚少。直到K1系列主战坦克傲立世界坦克之林,才引起各国的关注和研究。“众里寻它千网络”。现就了解掌握的有关情况,向读者介绍韩国的K1系列主战坦克。 20世纪50~60年代,韩国没有研制坦克的经济和技术能力。到7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和日本的大力支援下,韩国经济迅速发展,才决定研制坦克。由于坦克是复杂的机械化武器装备,这对于毫无研制经验的韩国工业界而言谈何容易,他们根本不具备从零部件设计到整车制造的经验和条件。为此,韩国决定求助于拥有丰富坦克研制经验的美国坦克制造商。1979年,韩国向美国企业界提出了帮助韩国发展坦克的提议。美国有数家公司响应,表示愿意提供协助和技术支持。
1980年,韩国选定克莱斯勒公司的子公司克莱斯勒防务公司。该公司技术实力雄厚,曾研制出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坦克之一的M1坦克。从此,韩国与该公司开始了新型主战坦克的合作研制,基本战术要求和设备的选定由韩国方面进行,克莱斯勒防务公司负责设计定型。美国人将这种坦克称之为为XK-1或ROKIT(韩国国产坦克英文缩写)坦克。
1982年,克莱斯勒防务公司并入了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并被改组为通用动力公司的地面系统分公司。这种合并、改组的事在美国稀松平常,所以并没有给XK-1坦克的研制造成影响。
1983年,生产出第一辆XK1样车,称为“机动性底盘实验车”,用于行驶试验。该车的车体符合测试要求,由于炮塔的设计还不完善,因此在试验中只起配重作用。1983年11月,该车在马里兰州阿伯丁的美军坦克试验场进行了机动性、耐久性、可靠性等各种试验。
1983年12月,生产出第二辆XK1样车,称为“火控底盘实验车”。不言而喻,该车是用于火控实验的。1984年2月,在阿伯丁坦克试验场进行了火控实验。
1984年,XK1样车经过试验基本定型后,在韩国昌原(釜山附近)的现代车辆厂(1985年被现代精密机械工业公司合并)正式生产。首批生产型车于1985年出厂,随后装备韩国陆军。XK1坦克就是后来的K1坦克。
K1坦克1987年9月正式命名为88式坦克,此时已经装备了好几个坦克营。第一批210辆生产型坦克于1987年中期完成,第二批共生产了325辆。目前,共生产了大约1000辆。这些坦克,成为韩国军队的主战坦克。
K1坦克为什么在1987年被命名为88式坦克?这是政府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为了达到宣传效果。1988年,对韩国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汉城举办。韩国把举办奥运会作为加入世界发达国家的一个跳板。在他们看来,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相互较量的最佳场所,是对一个民族精神和素质优劣的公正仲裁。他们像迎接盛大节日一样迎接这场体育盛事,响亮地提出“88年精神”,以此激励举国上下发奋图强,在世人面前展示韩国的形象。正如当时的全斗焕总统在K1坦克命名典礼时所说:88式坦克的名字,表明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韩国人民也要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坚强决心。因此,“88”不是表示定型的年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韩国经济快速发展、举办奥运会、步入世界一流兵器工业国行列的宣言。所以,这种坦克没有直接命名为“K1”,而是命名为“88式坦克”。
现在,88式坦克的名称已不再使用;只是在谈到K1系列主战坦克的发展经过时,人们才会提到它。 K1主战坦克是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负责设计定型的,其车体、炮塔外形上采取的低平、多平面的棱角组合,与美国的M1坦克的外形结构十分相似,所以,K1坦克经常被认为是M1坦克的仿制车型,曾有人将K1主战坦克描述为M1坦克的“婴儿”坦克。由于二者相似,以至美国《陆军》杂志1993年第10期,曾在登载美驻韩第2步兵师M1坦克的地方,误用了韩国陆军K1坦克的照片。
K1坦克采用常规结构布局,驾驶舱在前,战斗舱居中,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位于后部。驾驶员位于车体内左侧,有1扇舱盖,舱盖用枢轴固定在左侧,可向上开启。上面有3具一体式昼用潜望镜,中间1具可用被动式夜间驾驶潜望镜替换。车长配有1具法国测试仪器制造公司的独立式双向稳定周视瞄准镜(放大倍数为3倍和10倍)、1具周视潜望镜和1扇可向后开启的舱盖。瞄准镜由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根据SFTM公司的特许在韩国生产。炮长配有双向稳定的昼/夜瞄准镜,采用激光测距仪和与M1A1坦克安装的相似的热成像系统,放大倍数为1倍和10倍(昼用)及3倍和10倍(夜用)。炮长还备有1具铰接式辅助瞄准镜,由科尔摩根公司光电分部和光机有限公司提供,其放大倍率为8倍。车上的制式设备有驾驶员被动微光潜望镜、液压排水泵、加热器和乘员室及发动机室的“哈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VRC-947K和/或VRC-964K及VIC-7K车通系统。三防系统包括1个M8A1型告警系统和1个M13A1气体颗粒过滤器。
K1坦克尽管与M1坦克似曾相识,但在设计上又匠心独具,别具韩国特色。它最突出的特征:
一是车体低矮紧凑。K1坦克与M1坦克相比,车体长缩短了44厘米,车宽减少了6 厘米,车高降低了12.5 厘米。这种小于美国坦克的车型,不仅是从韩国人与美国人平均身高差别来考虑,而且是从作战需要出发,根据韩国陆军“尽量用低车姿来降低坦克的中弹概率”的要求来设计定型的。
二是K1坦克采用了德国MTU柴油发动机,而没有采用M1坦克使用的燃气轮机。
三是K1坦克单位压力小,仅为0.87千克/平方厘米,使其能在湿地或沙地上实施机动。
四是液气悬挂装置。K1坦克采用液气悬挂和扭杆悬挂并用的混合式悬挂装置。K1坦克每侧有6个负重轮,其中第3、第4、第5个负重轮采用扭杆悬挂装置,第1、第2、第6个负重轮采用液气悬挂装置。液气悬挂装置可通过调节油量来改变车底距地面高度,因此,车体可进行前后俯仰的变换,从而有利于主炮的俯仰和射击。K1坦克主炮的俯仰角为-10度~+20度,这可有利于越出棱线以大俯角攻击位于谷底的敌方目标。朝鲜半岛多山,山地起伏多变,由此可见在K1坦克的悬挂装置上,体现了韩国独特的作战思想。
五是车重减轻。为适应韩国多山的地形条件和在这种地形中顺利射击,要求减轻车重以利于液压悬挂装置调整车高及车姿。K1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与重达54.545吨的M1主战坦克相比,重量减轻了3.4吨。由此也可以同样看出韩国独特的作战思想。
一般来说,很少有国家会公布自己坦克的装甲防护力,韩国也不例外。第三代坦克的共同特征是采用复合装甲。K1坦克从其重量较轻来看,采用的是间隔(缝隙)装甲,外形尺寸力求紧凑以降低中弹率,主要部分使用的是美式复合装甲。根据目前了解掌握的情况,K1坦克的正面,包括车首、炮塔前面和两侧,安装了美国研制的“乔巴姆”型先进装甲,可抗动能弹和化学能弹的攻击。这种装甲与M1坦克采用的装甲大致相同。
K1坦克前部与M1坦克前部似乎很相似,但K1坦克前部采用复合装甲的设计却比M1坦克更加先进。K1坦克的炮塔前部装甲由多个平面构成,比M1坦克更为复杂,其抗弹性能也比几近垂直安装装甲的日本90式坦克好得多。
❹ 你认为气体密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测量流体密度的物性分析仪器。与它相似的比重计是测量流体比重的仪器。密度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比重是液体或固体与水或者气体与空气在规定温度和压力时的密度比。水和空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时的密度是已知的,因此,在规定条件下的比重和密度是可以互换的。物质的密度或比重与物质的成分有关,所以常用密度计和比重计来检测如酒精、石油产品、酸碱溶液、煤气和天然气等的品质。密度计还可用于这类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气体密度计 7812气体密度计,莫伯蕾公司的7812气体密度计是专门用于管线中气体密度计量的在线式仪表,其测量结果完全可与采用最佳实验室方法获得的测量结果相媲美。作为新一代的气体密度计,7812已经完全取代7810、7811和3093等老产品,其性能也大大提高,即密度测量的精度更高;温度均衡性更好;通过改变振体的设计,使传感元件对测量气体组分变化的敏感度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声速效果对测量的影响;内置的铂电阻温度计可以直接测量出采样气体的温度;现场更换气体过滤器更加容易。7812既可以十分精确地测量,又很安全,传感器被设计成插入式安装在输气管道上,既可直接安装,也可带上安装套件,气体采样可通过采样回路实现。气体密度计主要作为天然气的贸易计量,也可用于其它如乙烯等需要高精度测量密度的气体。
工作原理:传感器的传感元件由一很薄的金属圆柱体组成,谐振在自然频率,谐振腔体积恒定,气体流经圆柱体的表面,与圆柱体接触的气体的质量取决于气体密度,随着质量的增加,振动频率减低,这样,气体的任一实际的振动频率就可以测量出来。气体密度和输出频率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式:ρ=K[K0+K1T+K2T2]式中:ρ—气体密度T—传感器输出的振动周期K,K0,K1,K2—传感器的常数(每一传感器均不同)。
❺ 询问韩国K1主战坦克有效射程
韩国K1系列主战坦克
韩国K1系列主战坦克
韩国研制发展主战坦克起步较晚,与德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但曾几何时,韩国的K1系列主战坦克却一跃进入世界主战坦克十佳排行榜:1997年,名列第七;1998年,名列第八;1999年,K1改进型K1A1坦克名列第七;2000
年,K1A1坦克名列第十;2001年和2002年,K1A1坦克回升到第七。
韩国的K1主战坦克何以能在较短时间内争雄天下?由于韩国在研制初期保密,众人一度知之甚少。直到K1系列主战坦克傲立世界坦克之林,才引起各国的关注和研究。“众里寻它千网络”。现就了解掌握的有关情况,向读者介绍韩国的K1系列主战坦克。
揭开神秘的面纱
追溯韩国研制发展国产坦克,不能不提到韩国军队曾经惨败的教训。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中,开始韩国军队没有一辆坦克,朝鲜依靠T-34/85坦克做先锋,一举席卷了首都汉城。后来,从日本迅速运来了美制M4“谢尔曼”坦克,但其性能却逊色于苏制T-34坦克。直到美军提供了威力强大的反坦克
火箭筒和M26“潘兴”坦克,韩军才消除了对T-34坦克的恐惧感。在惨痛的教训面前,韩国陆军深刻认识到,坦克质量的缺陷不仅会在作战中造成失利,而且会严重影响军队的士气。朝鲜战争后,韩国陆军坦克一直依靠美国提供,但这些坦克都是美军剩余的M47、M48坦克,与朝鲜强大的装甲部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实力悬殊。
20世纪50~60年代,韩国没有研制坦克的经济和技术能力。到7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和日本的大力支援下,韩国经济迅速发展,才决定研制坦克。由于坦克是复杂的机械化武器装备,这对于毫无研制经验的韩国工业界而言谈何容易,他们根本不具备从零部件设计到整车制造的经验和条件。为此,韩国决定求助于拥有丰富坦克研制经验的美国坦克制造商。1979年,韩国向美国企业界提出了帮助韩国发展坦克的提议。美国有数家公司响应,表示愿意提供协助和技术支持。
1980年,韩国选定克莱斯勒公司的子公司克莱斯勒防务公司。该公司技术实力雄厚,曾研制出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坦克之一的M1坦克。从此,韩国与该公司开始了新型主战坦克的合作研制,基本战术要求和设备的选定由韩国方面进行,克莱斯勒防务公司负责设计定型。美国人将这种坦克称之为为XK-1或ROKIT(韩国国产坦克英文缩写)坦克。
1982年,克莱斯勒防务公司并入了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并被改组为通用动力公司的地面系统分公司。这种合并、改组的事在美国稀松平常,所以并没有给XK-1坦克的研制造成影响。
1983年,生产出第一辆XK1样车,称为“机动性底盘实验车”,用于行驶试验。该车的车体符合测试要求,由于炮塔的设计还不完善,因此在试验中只起配重作用。1983年11月,该车在马里兰州阿伯丁的美军坦克试验场进行了机动性、耐久性、可靠性等各种试验。
1983年12月,生产出第二辆XK1样车,称为“火控底盘实验车”。不言而喻,该车是用于火控实验的。1984年2月,在阿伯丁坦克试验场进行了火控实验。
1984年,XK1样车经过试验基本定型后,在韩国昌原(釜山附近)的现代车辆厂(1985年被现代精密机械工业公司合并)正式生产。首批生产型车于1985年出厂,随后装备韩国陆军。XK1坦克就是后来的K1坦克。
K1坦克1987年9月正式命名为88式坦克,此时已经装备了好几个坦克营。第一批210辆生产型坦克于1987年中期完成,第二批共生产了325辆。目前,共生产了大约1000辆。这些坦克,成为韩国军队的主战坦克。
K1坦克为什么在1987年被命名为88式坦克?这是政府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为了达到宣传效果。1988年,对韩国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汉城举办。韩国把举办奥运会作为加入世界发达国家的一个跳板。在他们看来,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相互较量的最佳场所,是对一个民族精神和素质优劣的公正仲裁。他们像迎接盛大节日一样迎接这场体育盛事,响亮地提出“88年精神”,以此激励举国上下发奋图强,在世人面前展示韩国的形象。正如当时的全斗焕总统在K1坦克命名典礼时所说:88式坦克的名字,表明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韩国人民也要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坚强决心。因此,“88”不是表示定型的年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韩国经济快速发展、举办奥运会、步入世界一流兵器工业国行列的宣言。所以,这种坦克没有直接命名为“K1”,而是命名为“88式坦克”。
现在,88式坦克的名称已不再使用;只是在谈到K1系列主战坦克的发展经过时,人们才会提到它。
微缩版的M1坦克
K1主战坦克是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负责设计定型的,其车体、炮塔外形上采取的低平、多平面的棱角组合,与美国的M1坦克的外形结构十分相似,所以,K1坦克经常被认为是M1坦克的仿制车型,曾有人将K1主战坦克描述为M1坦克的“婴儿”坦克。由于二者相似,以至美国《陆军》杂志1993年第10期,曾在登载美驻韩第2步兵师M1坦克的地方,误用了韩国陆军K1坦克的照片。
K1坦克采用常规结构布局,驾驶舱在前,战斗舱居中,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位于后部。驾驶员位于车体内左侧,有1扇舱盖,舱盖用枢轴固定在左侧,可向上开启。上面有3具一体式昼用潜望镜,中间1具可用被动式夜间驾驶潜望镜替换。车长配有1具法国测试仪器制造公司的独立式双向稳定周视瞄准镜(放大倍数为3倍和10倍)、1具周视潜望镜和1扇可向后开启的舱盖。瞄准镜由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根据SFTM公司的特许在韩国生产。炮长配有双向稳定的昼/夜瞄准镜,采用激光测距仪和与M1A1坦克安装的相似的热成像系统,放大倍数为1倍和10倍(昼用)及3倍和10倍(夜用)。炮长还备有1具铰接式辅助瞄准镜,由科尔摩根公司光电分部和光机有限公司提供,其放大倍率为8倍。车上的制式设备有驾驶员被动微光潜望镜、液压排水泵、加热器和乘员室及发动机室的“哈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VRC-947K和/或VRC-964K及VIC-7K车通系统。三防系统包括1个M8A1型告警系统和1个M13A1气体颗粒过滤器。
K1坦克尽管与M1坦克似曾相识,但在设计上又匠心独具,别具韩国特色。它最突出的特征:
一是车体低矮紧凑。K1坦克与M1坦克相比,车体长缩短了44厘米,车宽减少了6 厘米,车高降低了12.5 厘米。这种小于美国坦克的车型,不仅是从韩国人与美国人平均身高差别来考虑,而且是从作战需要出发,根据韩国陆军“尽量用低车姿来降低坦克的中弹概率”的要求来设计定型的。
二是K1坦克采用了德国MTU柴油发动机,而没有采用M1坦克使用的燃气轮机。
三是K1坦克单位压力小,仅为0.87千克/平方厘米,使其能在湿地或沙地上实施机动。
四是液气悬挂装置。K1坦克采用液气悬挂和扭杆悬挂并用的混合式悬挂装置。K1坦克每侧有6个负重轮,其中第3、第4、第5个负重轮采用扭杆悬挂装置,第1、第2、第6个负重轮采用液气悬挂装置。液气悬挂装置可通过调节油量来改变车底距地面高度,因此,车体可进行前后俯仰的变换,从而有利于主炮的俯仰和射击。K1坦克主炮的俯仰角为-10度~+20度,这可有利于越出棱线以大俯角攻击位于谷底的敌方目标。朝鲜半岛多山,山地起伏多变,由此可见在K1坦克的悬挂装置上,体现了韩国独特的作战思想。
五是车重减轻。为适应韩国多山的地形条件和在这种地形中顺利射击,要求减轻车重以利于液压悬挂装置调整车高及车姿。K1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与重达54.545吨的M1主战坦克相比,重量减轻了3.4吨。由此也可以同样看出韩国独特的作战思想。
一般来说,很少有国家会公布自己坦克的装甲防护力,韩国也不例外。第三代坦克的共同特征是采用复合装甲。K1坦克从其重量较轻来看,采用的是间隔(缝隙)装甲,外形尺寸力求紧凑以降低中弹率,主要部分使用的是美式复合装甲。根据目前了解掌握的情况,K1坦克的正面,包括车首、炮塔前面和两侧,安装了美国研制的“乔巴姆”型先进装甲,可抗动能弹和化学能弹的攻击。这种装甲与M1坦克采用的装甲大致相同。
K1坦克前部与M1坦克前部似乎很相似,但K1坦克前部采用复合装甲的设计却比M1坦克更加先进。K1坦克的炮塔前部装甲由多个平面构成,比M1坦克更为复杂,其抗弹性能也比几近垂直安装装甲的日本90式坦克好得多。
武器弹药
K1坦克的主炮采用了西方第二代坦克的标准L7A3型105毫米线膛炮。之所以采用105毫米火炮,一方面是考虑到用105毫米火炮足以对付朝鲜配备的T-55、T-62坦克,另一方面是已装备的M48A5坦克使用的105毫米炮弹的库存还很充裕,装备其它种类的火炮和炮弹会造成成本过大。但从研制开始,就考虑到将K1坦克火炮升级到西方第三代坦克的标准配置120 毫米滑膛炮。
105毫米火炮身管装有热护套,炮身中段装有抽烟装置,炮口附近装有炮口校正装置。炮塔旋转和火炮俯仰为电/液压操纵,紧急时也可以手动控制。为了使主炮获得俯角,炮耳轴还尽量向前安装。主炮俯仰角度为-10度~+20度,发射速度约为每分钟10发。火炮为双向稳定,即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具有稳定性。
105毫米火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脱壳穿甲弹、白磷弹和训练弹等,其中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主力弹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穿甲厚
度是脱壳穿甲弹的1.5倍,其在1000米外的穿甲厚度为450毫米,2000米外为400毫米。弹药基数为47发,储存在车体前部右侧和炮塔吊篮底板上。
K1坦克的辅助武器是3挺机枪,同火炮并列安装有1挺M60E2X型7.62毫米机枪,装填手有1挺M60D型7.62毫米顶置机枪,弹药基数为8600发;车长有1挺K6型12.7毫米顶置机枪,弹药基数为2000发。炮塔顶上安装了机枪座,可从高位置实施有效的机枪压制射击,以便阻止敌步兵从近战距离上实施反坦克攻击。在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1组6具烟幕弹发射器。所有的弹药,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均由韩国生产。
火控系统
K1坦克上安装了第三代坦克最先进的火控系统,主要由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瞄准系统、传感器和伺服机构等组成,具有不论在静止间还是在行进间打击静止和活动目标的能力及夜间作战能力。
火控弹道计算机为加拿大计算机设备公司生产的16位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对各种传感器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炮长瞄准镜是休斯公司生产的,与M1A1坦克相同,内装有掺钕钇铝
石榴石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夜视仪。瞄准镜为双向稳定式,在海湾战争中已经过考验,证明具有很强的夜间战斗能力和行进间射击能力。但休斯公司的这种炮长单目主瞄准镜仅安装在初期生产型的88式坦克上,以后的生产型坦克换装成更先进的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热成像瞄准镜。热成像瞄准境采用了性能更好的热成像仪、二氧化碳型激光测距仪和双向稳定的主瞄准镜。该瞄准境采用了广角双目式,从而增大了视场,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辅助瞄准镜是1具8倍倍率的望远镜,与主炮并列安装。
车长瞄准镜为独立式周视潜望镜。此瞄准镜采用了法国生产的全景式SFIM·VS580-13型,不与炮塔随动,可独立于炮长瞄准镜使用,车长在射击中可实施全周观察,一旦发现新的威胁目标,可超越炮长操作,通过一个按扭就可使主炮实施跟踪瞄准射击。VS580是垂直向和水平向的双向稳定器,放大倍率可变换为3倍或10倍。
K1坦克采用的炮长热成像瞄准镜和车长独立潜望式瞄准镜,属于美国最新式M1A2坦克上首次使用的高技术设备。故而有人说,K1坦克的火控系统是比M1A1更先进的火控系统。配备这种瞄准系统的K1坦克,在战场上如果面对的是T-54/55、T-62T坦克,无疑就能单方面地连续地对其进行射击;尤其是在夜间作战时,对方可能在尚未发现K1坦克之前就会被消灭掉。
动力传动装置
K1主战坦克虽与M1主战坦克同为一家公司研制,却没有采用燃气轮机,而是采用了德国MTU公司生产的MB871 ka501型水冷柴油
发动机。该发动机是将MB873型12缸柴油机缩小到8缸,其缸径、冲程相同,排量为31.7升,功率为882千瓦。据说由于美国担心韩国会出口88式坦克,所以才在88式坦克上采用了德国发动机。
K1主战坦克配用德国ZF公司生产的LSG3000型全自动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2个倒档,从0加速到32千米/小时只需要9.4秒。该传动装置除采用机械式刹车外,还具有液压减速装置,可以使坦克在高速行驶情况迅速停下来。
悬挂装置在前面整体结构中已经介绍。K1坦克通过采用液压、扭杆复合型悬挂装置,调整车辆前后高度,K1坦克主要是采取向前倾,最大倾斜角为-10度。
K1坦克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车体每侧有托带轮和6个双橡胶轮缘负重轮。履带上部有装甲裙板防护。履带是双销式连接,还可装嵌橡胶垫。
改进型K1A1主战坦克
1996年初,现代精密机械工业公司完成了第一辆K1A1主战坦克样车。K1A1坦克的主要特点是用120毫米火炮代替K1坦克的105毫米火炮,外观上除了炮管显得粗一些、火炮根部有圆型护盾外,其它基本没有变化。其车宽、车高与K1主战坦克完全相同,只是车长(炮向前)由7.67米增至9.71米。K1A1坦克还进行了其它一些改进,包括增强了装甲防护,战斗全重增至53.2吨。
K1A1坦克的火炮是美国的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这种火炮与美军M1A1坦克的相同,两者的弹药具有通用性。虽然K1坦克换装了120毫米滑膛炮,但炮塔基本上没有变动。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实际上是经特许由美国生产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火炮,它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空心装药破甲弹,弹药基数32发,比K1坦克少15发。
其它改进有:采用由韩国研制的新型车长瞄准镜,采用美国得克萨斯仪表公司的改进型热成像炮长瞄准镜,以适应火炮有效射程的增大。发动机室内的自动灭火系统也作了改进,其开关的打开由传感器丝改变为热电偶。
韩国制定了从1997年至2005年改装500辆K1坦克的计划,并打算扩展该计划继续改进其余500辆K1坦克。可以断定,今后韩国陆军的坦克必将以K1A1坦克为主,K1坦克为辅。
出口型K1M主战坦克
当K1坦克投产后,韩国就有了向外国出口的意图。为参加马来西亚主战坦克的竞争,韩国根据马来西亚的要求,对K1坦克进行了一些改进。K1M坦克便是这种改进后的出口型坦克。
K1M主战坦克,战斗全重、单位压力及车宽较K1主战坦克都小。K1M主战坦克仍采用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41发。K1坦克使用的是二氧化碳型激光测距仪,而K1M主战坦克装的是喇曼频移激光测距仪。此外,K1M主战坦克还增装了空调系统和激光告警系统。
小荷才露尖尖角——XK2主战坦克
2004年10月,韩国精密机械工业公司首次向外界披露了XK-2主战坦克的细节。该坦克作为K1/K1A1坦克的后继车型,由韩国国防部武器研究局牵头研制,销售范围定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研制工作始于2003年,计划于2008年完成,批量生产预计将从2011年开始。
为了培植本国的坦克工业,韩国非常重视XK-2主战坦克的国产化程度。韩国政府规定,样车的国产化率要达到70%,批量生产的国产化率要达到98%。
XK-2主战坦克战斗全重55吨,最大速度70千米/小时,涉水深4.1米。采用德国1100千瓦MTU发动机,配用伦克自动变速箱和韩国研制的全液压气动悬挂系统。车上乘员3人,装备有“猎-歼”式火控系统。武器系统包括带自动装填系统的120毫米滑膛炮、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2.7毫米高射机枪。附加车载系统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三防系统、软杀伤主动防御系统和敌我识别装置。
变型车辆
目前,K1系列主战坦克车族中的变型车辆主要有K1装甲抢救车和K1装甲架桥车。
该车由韩国现代精密机械工业公司同德国马克公司合作,在K1坦克底盘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德国马克系统公司负责抢救设备的设计和生产,现代公司负责将抢救设备安装到底盘上,然后将整车交付给韩国陆军。
K1装甲抢救车有4名乘员,重51吨,当携带一套动力装置时重56吨。车上装有1挺车长操纵的12.7毫米机枪。车上的标准设备有前置推土铲/驻锄,有钢绳长度为150米的主绞盘和安装在车体右前侧的吊臂、最大拉力为35吨(带滑轮时为70吨)。行军时,吊臂靠放在车体的右侧,最大起吊重量为25吨,吊臂仰角为70度,旋转角度为270度。车上还有辅助绞盘、辅助动力装置、电动套筒扳手和焊接设备。K1装甲抢救车不仅完全能够吊起K1坦克的动力传动装置,而且还能够吊起整个炮塔。
K1装甲架桥车
该车由韩国现代精密机械工业公司和英国的维克斯防务公司联合研制。桥体和架桥系统由英国制造。
K1装甲架桥车采用K1坦克的底盘和传动装置,在车体上安装了两节构成的剪式桥。桥长22米,宽4米,桥体自重12.9吨,架设时间为3分钟,收桥时间为10分钟。架桥跨度为20.5米,可以保证60吨重的车辆安全通过。
该车战斗全重53吨;乘员2人,包括车长和驾驶员,车长位于车体顶部的指挥塔下面。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7.62毫米机枪,车体前面装有1具烟幕弹发射器。该车还采用了乘员集体取暖系统,但“三防”设备却是个体式的。另外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安装在动力舱和乘员舱内。
❻ 韩国K1系列主战坦克的数据规格
K1总体设计和M1相似,乘员4人,比M1坦克更扁平、短小,车体长9.67米,宽3.60米,高2.25米。缩小外形除了韩国人体型小的因素外,还有韩军高层希望通过缩小外形来降低中弹几率的因素。K1虽然减重,但是车体和履带长度也缩短,单位压力为87千帕,比M1(92.4千帕)小,和日本90式相同。K1并未采用M1的带尾弹舱的大炮塔,炮塔重量减轻,加上长宽高缩小,战斗重量51.1吨,比M1少3.4吨。
K1坦克采用常规结构布局,驾驶舱在前,战斗舱居中,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位于后部。驾驶员位于车体内左侧,有1扇舱盖,舱盖用枢轴固定在左侧,可向上开启。上面有3具一体式昼用潜望镜,中间1具可用被动式夜间驾驶潜望镜替换。车长配有1具法国测试仪器制造公司的独立式双向稳定周视瞄准镜(放大倍数为3倍和10倍)、1具周视潜望镜和1扇可向后开启的舱盖。瞄准镜由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根据SFTM公司的特许在韩国生产。炮长配有双向稳定的昼/夜瞄准镜,采用激光测距仪和与M1A1坦克安装的相似的热成像系统,放大倍数为1倍和10倍(昼用)及3倍和10倍(夜用)。炮长还备有1具铰接式辅助瞄准镜,由科尔摩根公司光电分部和光机有限公司提供,其放大倍率为8倍。车上的制式设备有驾驶员被动微光潜望镜、液压排水泵、加热器和乘员室及发动机室的“哈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VRC-947K和/或VRC-964K及VIC-7K车通系统。三防系统包括1个M8A1型告警系统和1个M13A1气体颗粒过滤器。 K1采用动力为882千瓦(1200马力)的MB871Ka-501型8缸水冷柴油机,最初由德国MTU公司供应整机,大批量生产时由MTU提供零件在韩国组装。发动机配德国LSG3000液力机械传动装置,自动变速,操纵十分轻巧灵活,可以原地转向。K1坦克吨功率为23.5马力/吨,从0加速到32千米/小时需要9.4秒,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小时。K1机动性超过朝鲜T-54/55、T-62。
K1的单位压力0.87千克/平方厘米,比M1(0.94千克/平方厘米)小,K1采用了独特的扭杆-液气混合悬挂系统。在K1的6对负重轮中,第1、第2、和第6对负重轮采用液气悬挂,中间的3对负重轮采用扭杆式悬挂。扭杆式悬挂系统价格便宜,简单可靠,容易维护;液气悬挂系统减震效果比扭杆式好,越野时乘员比较舒适,但是价格昂贵,需要经常补充油气,维护麻烦。因为液气悬挂,K1的坎坷地形通过能力强劲。 K1采用美国M68A1式坦克炮,与M1、M48A5相同,为英国L7线膛炮的美国改良版,寿命长达700发。K1主炮所用弹种同M48A5,其中主力弹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的穿甲厚度是脱壳穿甲弹的1.5倍。其在1000米处的穿甲厚度为450毫米,2000米处为400毫米。主炮威力足于击穿包括暴风虎之内的朝鲜所有坦克。K1携弹量为47发,比M1少8发。炮弹主要储存在驾驶员身边,炮塔吊篮内装填手前立放8发。
K1坦克的辅助武器是3挺机枪,同火炮并列安装有1挺M60E2X型7.62毫米机枪,装填手有1挺M60D型7.62毫米顶置机枪,弹药基数为8600发;车长有1挺K6型12.7毫米顶置机枪,弹药基数为2000发。炮塔顶上安装了机枪座,可从高位置实施有效的机枪压制射击,以便阻止敌步兵从近战距离上实施反坦克攻击。在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1组6具烟幕弹发射器。所有的弹药,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均由韩国生产。 韩国K1坦克上安装了第三代坦克的火控系统,主要由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瞄准系统、传感器和伺服机构等组成,具有不论在静止间还是在行进间打击静止和活动目标的能力及夜间作战能力。
火控弹道计算机为加拿大计算机设备公司生产的16位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对各种传感器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炮长瞄准镜是休斯公司生产的,与M1A1坦克相同,内装有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夜视仪。瞄准镜为双向稳定式,在海湾战争中已经过考验,证明具有很强的夜间战斗能力和行进间射击能力。
但休斯公司的这种炮长单目主瞄准镜仅安装在初期生产型的K1主战坦克上,之后的生产型坦克换装成更先进的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热成像瞄准镜。热成像瞄准境采用了性能更好的热成像仪、二氧化碳型激光测距仪和双向稳定的主瞄准镜。该瞄准境采用了广角双目式,从而增大了视场,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辅助瞄准镜是1具8倍倍率的望远镜,与主炮并列安装。
车长瞄准镜为独立式周视潜望镜。此瞄准镜采用了法国生产的全景式SFIM·VS580-13型,不与炮塔随动,可独立于炮长瞄准镜使用,车长在射击中可实施全周观察,一旦发现新的威胁目标,可超越炮长操作,通过一个按扭就可使主炮实施跟踪瞄准射击。VS580是垂直向和水平向的双向稳定器,放大倍率可变换为3倍或10倍。
K1坦克采用的炮长热成像瞄准镜和车长独立潜望式瞄准镜,属于美国最新式M1A2坦克上首次使用的高技术设备。 K1A1在2001年10月13日公布,外型类似K1。K1A1坦克的主要特点是用120毫米火炮代替K1坦克的105毫米火炮,外观上除了炮管显得粗一些、火炮根部有圆型护盾外,其它基本没有变化。其车宽、车高与K1主战坦克完全相同,只是车长(炮向前)由7.67米增至9.71米。战斗全重增至53.2吨。
K1A1坦克的火炮是美国的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这种火炮与美军M1A1坦克的相同,两者的弹药具有通用性。虽然K1坦克换装了120毫米滑膛炮,但炮塔基本上没有变动。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为经特许由美国生产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Rh-120滑膛炮,它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空心装药破甲弹,弹药基数32发,比K1坦克少15发。
除更换主炮型号外,K1A1还升级了火控系统KGPS(韩国炮手主瞄器Korean Gunner's Primary Sight)KCPS(韩国车长主瞄器Korean Commander's Panoramic Sight)和32位元弹道电脑、更耐用的引擎,行进间射击命中率可到90%最高到98%,改良装甲等同于M1A1同级可以防贫铀弹。车上还有二氧化碳激光测距仪。发动机室内的自动灭火系统也作了改进,其开关的打开由传感器丝改变为热电偶。 当K1坦克投产后,韩国就有了向外国出口的意图。为参加马来西亚主战坦克的竞争,韩国根据马来西亚的要求,对K1坦克进行了一些改进。K1M坦克便是这种改进后的出口型坦克。
K1M主战坦克,战斗全重、单位压力及车宽较K1主战坦克都小。K1M主战坦克仍采用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基数41发。K1坦克使用的是二氧化碳型激光测距仪,而K1M主战坦克装的是喇曼频移激光测距仪。此外,K1M主战坦克还增装了空调系统和激光告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