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谁知道HiTrap SP column 和HiTrap Mono Q column
HiTrap SP column 是一种来强阴离子源交换柱,而HiTrap Mono Q column则是一种强阳离子交换柱。可以根据分离纯化样品的等电点来决定用哪个柱子。可以根据洗脱溶液的盐浓度或者pH来分离蛋白质。
它们一般有散装的,自己装柱,便宜一些。但是公司一般都有预装柱,分1mL和5mL规格,象GE公司的SP预装柱5 × 1 ml,价格在100美元左右。monoQ稍贵。自己装柱,需要自己组装整个设备。但是预装柱需要有HPLC或者FPLC的仪器。
使用规则和一般的离子交换没什么差别,同时要参照柱子的说明和仪器说明书。
⑵ 反渗透膜为何只让水通过,不让小分子通过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膜分离技术。20世纪60年代反渗透技术的崛起带动了整个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用一张只透过水而不透过溶质的理想半透膜把水和盐水隔开,则出现水分子由纯水一侧通过半透膜向盐水一侧扩散的现象,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渗透现象。随着渗透现象的进行,盐水侧液面不断升高纯水侧水面相应下降,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两侧液面差不再变化,系统中纯水的扩散渗透达到了动态平衡,这一状态成为渗透平衡。π为盐水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平衡时纯水相与盐水溶液相中水的化学势差等于零。如果人为地增加盐水侧的压力,则盐水相中水的化学势增加,就出现了水分子从盐水侧通过半透膜向纯水侧扩散渗透的现象。由于水的扩散方向恰恰与渗透现象相反,因此人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反渗透。由此可见,若用一半透膜分隔浓度不同的两个水溶液,其渗透压差为π,则只要在浓溶液侧加以大于π的外压,就能使这一体系发生反渗透过程,这就是反渗透膜分离的基本概念。实际的反渗透过程中所加外压一般都达到渗透压差的若干倍。
目前膜工业上把反渗透过程分成三类:高压反渗透(5.6~10.5MPa,如海水淡化),低压反渗透(1.4~4.2MPa,如苦咸水的脱盐),和超低压反渗透(0.5~1.4MPa,如自来水脱盐)。反渗透膜具有高脱盐率(对NaCl达95~99.9%的去除)和对低分子量有机物的较高去除,有机物的去除依赖于膜聚合物的形式、结构与膜和溶质间的相互作用。
GE膜总代北京盛大维新为您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您
⑶ 蛋白分离纯化所使用的填料有哪些
从方法上来讲,主要是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分子排阻(分子筛)、疏水层析和反相层析这5种;但具体到每个实验,就会根据您的实验目的(蛋白的纯度、活性、量产以及用途的不同),以及蛋白本身的性质不同(真核或原核、水溶性、稳定性、有无修饰、理化性质等),来设计合理的纯化方法,进而选择不同类型、分辨率和性价比的填料。
一般科研实验室,有限考虑亲和层析填料,若有更高的纯度要求,再考虑不同分辨率的离子交换或分子筛填料。
蛋白纯化,GE的填料是最丰富,也是最稳定的,你可以参考最新的GE 凝胶选择指南。
如,我在文库钟搜的2014版的:
http://wenku..com/link?url=XIgERGPVdEqYRPs-_IG_-
⑷ 美国GE MK-2E EDI模块产品的特点是有哪些
您好,专业环保团队,深圳恒通源环保 www.szheadwater.com
E-Cell可靠的模块化EDI技术对于各种处理水量回都具有费效答比高的特点,现在该技术已经成为勿需化学品再生的EDI技术的行业标准。具有勿需化学品再生,不产生危险废液,操作简单连续,设备技术要求低。美国GE MK-2E EDI模块产品特点: 1.不需要酸碱再生;2.电除盐的操作是安全的,废水的处理变得简单了;3.可连续生产。
⑸ 分离和预富集
铟的分离和预富集常采用溶剂萃取、离子交换与吸附、液膜分离、沉淀分离、蒸馏分离等方法。
62.3.2.1 溶剂萃取法
(1)卤化物的萃取
矿石中铟的含量甚微,实际工作中常以溶剂萃取法进行富集。应用卤化物萃取,可使铟与许多元素分离。许多含氧有机溶剂都能很好地萃取碘化铟,而溴化铟次之,氯化铟最差。
在6mol/LHCl中,乙醚经两次萃取能定量地萃取镓(Ⅲ)和铁(Ⅲ),金(Ⅲ)、铊(Ⅲ)、锑(Ⅴ)、钼(Ⅵ)等也被一起萃取,而铟不被萃取。
从氢溴酸介质中,用乙醚萃取铟是经常采用的方法,铟的萃取率在4mol/LHBr中为99%,而在3mol/LHBr中则为89.3%。在3.2mol/L、4.2mol/L、5.5mol/L和6mol/LHBr介质中,铟的萃取分配系数分别为1、10、100和30~40。通常是在4~6mol/LHBr中萃取铟,与铟一起被萃取的有铁(Ⅲ)、镓、锑(Ⅴ)、铊(Ⅲ),以及金(Ⅲ)、钼(Ⅵ)、铼(Ⅶ)和少量锌、碲(Ⅳ)。在5mol/LHBr中,以碘化钾还原铁(Ⅲ),用乙醚或乙酸丁酯萃取铟,除镓、铊(Ⅲ)、金(Ⅲ)同时定量地被萃取外,大量铁、铜、钼、锌、镉、镍以及汞等只有微量被萃取入有机相;有机相经萃洗后,再用含有过氧化氢的6mol/LHCl反萃取铟,则镓、铊(Ⅲ)、金仍留于有机相中,既达到铟、镓、铊的彼此分离,又可利用此分离方法进行铟、镓、铊的连续测定。萃取时亦可用三氯化钛还原铁(Ⅲ),此时铊与金也被还原成低价或单质状态,只有镓与铟一起被萃取。亦可用溴化钠-硫酸介质替代氢溴酸介质,因其中含有大量硫酸钠作盐析剂,降低乙醚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有助于提高萃取率。
在0.5~2.5mol/LHI介质中,用乙醚或类似含氧溶剂可定量萃取铟。例如在1.5mol/LHI中,铟的浓度在0.026~5.4×10-6mol/L范围内,其萃取率均达99%。与铟一起被萃取的有锡(Ⅱ)、镉、铊(Ⅲ,Ⅰ)、镓、铁(Ⅱ),铝和铍等不被萃取,铋、铜、锌、汞和锑部分被萃。氟化物、磷酸盐、柠檬酸盐和氰化物等的存在不影响萃取,但大量氯化物的存在会降低铟的萃取率。氢碘酸介质也可用碘化钾-硫酸介质替代。为使铟进一步与其他元素分离,可用水再从有机相中反萃取铟,但选择性仍不如氢溴酸介质。
不同有机溶剂对卤化铟的萃取效果是:3-甲基丁酮-[2]>4-甲基戊酮-[2]>乙酸乙酯>乙醚>异戊醇。
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乙醚或乙酸丁酯。用乙醚萃取铟通常需要萃取两次,而用乙酸丁酯则一次就能将铟定量萃取。有盐析剂存在时,乙醚萃取也只需一次就可以。
(2)非有机溶剂萃取
在25mL体积中,pH2.6~4.6,用5mL(3+7)Tween80和20g(NH4)2SO4萃取In3+,其萃取率可保持在95%以上。以聚乙烯醇缩对甲酰基偶氮-8羟基喹啉为显色剂,对20μgIn3+,3gNa+、K+、Cl-、NO-3、CO2-3、SO2-4,50μgCa2+、Mg2+,40μgCd2+、Zn2+、Ti4+、Sn4+、La3+、Bi3+、Ce3+、Pb2+、Cu2+,20μgCr3+、Nb5+、Mo6+、Ni2+、Pb2+、Fe3+不干扰测定。Mn2+、Al3+、V5+、Co2+等有干扰。采用50g/L硫脲-100g/L柠檬酸钠5mL混合掩蔽,可允许100μgFe3+,500μgCu2+,200μgAl3+,200μgTi4+,500μgSn4+。方法实现了In3+和Al3+等离子的定量分离。
(3)P204、P507萃取分离
P204:2-(2-乙基己基)磷酸,P507:2-(2-乙基己基)磷酸单酯。均以200#溶剂油作稀释剂,浓度(1+4),相比(1+1),萃取率都随酸度增大而减小;在同一酸度下,P507萃取铟的能力小于P204,两者均需在较低的酸度下进行;P507萃取酸度在pH0.5~2.0,铟的萃取率>95%,P204萃取酸度在pH0.3~2,铟可被完全萃取。反萃取铟时,P204需用6mol/LHCl,而P507仅用2~3mol/LHCl。用P204萃取铟,基本上可完全分离Zn、Cu、Cd、As、Sb、As、Sb、Na等金属;少量Fe3+进入有机相,可预先用还原剂亚硫酸钠、铁屑或铜屑等处理。
(4)N503萃取分离
N503: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以200#溶剂油作稀释剂,浓度(4+6),相比(1+3)~(1+4)。在2.6~2.8mol/LHCl中,铟可被定量萃取,萃取率>98%。用1mol/LHCl反萃取铟,0.1mol/LHCl可反萃取锡,工业上可用于铟锡分离。
(5)苯并-15-冠-5萃取分离
以1,2-二氯乙烷作稀释剂,在1mol/LKI-0.04mol/L抗坏血酸存在下,0.01mol/L苯并-15-冠-5可完全萃取In3+。0.02mol/LHCl反萃取5min,反萃取率>99%。100倍Zn2+、Ni2+、Mg2+、Fe2+,50倍Cr3+(对100μgIn3+),基本上不干扰In3+的PAR光度法测定。
(6)N1923萃取分离
N1923:长碳链烷基伯胺,在硫酸介质中,随着酸度的增加,N1923对Ga、In、Tl的萃取率明显下降,其萃取能力大小顺序为Tl>In>Ga;当H2SO4酸度为0.05mol/L时,(1+9)N1923-乙苯对In、Tl能定量萃取,而当H2SO4酸度≤0.05mol/L时,Ga才能有较高的萃取率。由于Ga易水解,一般以0.05mol/LH2SO4为宜。在此萃取体系下,Al3+、Zn2+、Cd2+、Cu2+、Fe2+、Co2+、Ni2+、As3+等不被萃取,碱土金属和碱金属也不能被萃取。3mol/LH2SO4可完全反萃取In,0.5~1.0mol/LHCl可反萃取Ga,反萃率≥95%。
8-羟基喹啉铟在微酸性介质中(pH4.0)可被三氯甲烷萃取,而与一些元素分离。
在酸性介质中用三氯甲烷可萃取铁、镓与铜铁试剂生成的螯合物,而铟不被萃取。
62.3.2.2 离子交换与吸附法
(1)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
铟在pH1~pH3的盐酸介质中能定量地吸附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在含有脂肪醇、丙酮等有机溶剂的盐酸溶液中,分配系数增大,可与许多元素分离。可用(3+1)丙酮+0.1mol/L盐酸先洗提铋、镉,再以(1+1)丙酮+0.04mol/L盐酸洗提铟。铁(Ⅲ)、锌、镓、铅、锰、铀(Ⅵ)、铜(Ⅱ)、钒(Ⅳ)等均留在柱上。
铟也可在低浓度氢溴酸介质中被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可用0.5mol/L盐酸-(3+7)丙酮溶液洗提铜、锌、镓、铁、钛、锰、铀、铅、钠、镍、钴等,再用0.2mol/L氢溴酸+(1+1)丙酮溶液洗提镉、铋、金、铂、铝、钼和锡,最后洗提铟。
(2)巯基棉分离富集
在pH4.0时,巯基棉可定量富集痕量In3+,饱和吸附量为181μg/g,In3+可被0.8mol/LHNO3定量洗脱。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对5μgIn3+,经富集后,部分离子允许量为:Al3+(500mg),Cu2+、Zn2+(50mg),K+、Na+、Mg2+(20mg),Ca2+、Fe3+(10mg),方法回收率92.8%~100.6%。
(3)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
巯基葡聚糖凝胶pH5.0以上时,In3+可定量吸附,1.0mol/LHCl可定量洗脱。于微乳液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正丁醇+正庚烷+水)的质量比例为(1+0.1+0.1+0.97)],三甲氧基苯基荧光酮显色光度法测定铟,100倍的Pb2+、Co2+、Ni2+、Sb3+、W6+、Mo6+和Ga3+,200倍的Cu2+、Sn4+、Ag+、Al3+、Fe3+和Cr3+不干扰测定。
(4)色谱分离
a.TBP色谱柱分离。以聚三氟氯乙烯载体、负载磷酸三丁酯(TBP)为固定相的萃取色谱柱,铟可在0.8mol/LHBr中被定量萃取吸附,金、银、铊和镉也被萃取,铁(Ⅲ)、锰(Ⅱ)、铜、锌、钙、镍、镓、铝、镁、铅等不被萃取。用水洗脱铟,镉被洗脱,金、银、铊不被洗脱,洗脱液中可能尚有微量铅或铜残留。
b.P507色谱柱分离。将200g/LP507涂载于硅烷化硅球(150~200目)上作为固定相,上柱液为pH1.5的硫酸-氨基乙酸溶液,只有铟、镓、铝、铋留于柱上。先用0.5mol/LH2SO4淋洗出镓和铝,再用1mol/LH2SO4淋出铋,最后用1mol/LHCl淋洗出铟。
c.P350色谱柱分离。在1mol/LHBr中,In3+被定量吸附,以水作解脱剂,可将In3+全部解脱,富集0.2μg铟,100mg的Fe3+、Cu2+、Mg2+、Na+,50mgAl3+,40mgK+,10mg的Ti4+、Cu2+、Pb2+、Zn2+、Cd2+,经色层柱分离后,均不干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铟,方法检出限(3σ)为0.022μg/g。
d.CL-N235萃取色谱柱分离。萃铟余液中In、Ge的分离,以N235为萃取剂,酒石酸为配位剂,在流动相pH1.5~2.5,线性流速0.46mL/min条件下,锗的吸萃率可达98%以上;可用4mol/LH2SO4反洗锗,流速0.5mL/min。Zn、Fe、Cu、Cd、的存在对锗的吸萃无影响。
62.3.2.3 液膜分离法
以P291为流动载体液膜富集铟,最优条件为:膜相由P291-L113A-液体石蜡油+煤油(5+4+4+87)组成,内相为0.2mol/LH2SO4和硫酸肼水溶液,外相试液为pH3~4介质,富集温度15~36℃,富集时间8min,油内比为1+1,乳水比为20+100。In3+的迁移富集率达99.5%~100.4%。对200μg的铟,在DLC、酒石酸、NaF、抗坏血酸和硫脲存在下,500mgFe3+、Al3+、Mg2+、Ba2+、Sr2+、Ca2+、Cu2+、Pb2+、Cd2+、Sn4+、Zr4+、Ti4+、Cr3+、Bi3+、Hg2+、Zn2+、Mn2+、Mo6+、∑REE3+、K+、Na+、NH+4、Cs+等都不迁移透过此液膜,大量F-、Cl-、ClO-4、NO-3、SO2-4、SiO2-3也不影响分离富集In3+。
62.3.2.4 沉淀分离法
(1)单宁沉淀分离
在草酸存在下的微酸性盐酸介质中(甲基红刚呈红色),锡、锑、铋可被单宁沉淀分离,铟留于滤液中,用氢氧化铵中和并补充一些单宁可沉淀回收铟。
(2)氢氧化铟沉淀分离
分离大量铅,可将它们的硝酸盐溶液用稀氢氧化铵中和至出现微弱浑浊,加入大量乙酸铵溶解铅,然后加入适量六次甲基四胺并煮沸,铟以氢氧化铟沉淀析出。必要时用硝酸溶解沉淀,重复沉淀一次。
在沸腾的含有硝酸铵的溶液中,小心滴加氢氧化铵至甲基红指示剂刚变橙色,氢氧化铟沉淀即析出,可与镉、锌、铜、镍、钴、锰分离。必要时用硝酸溶解沉淀,重复沉淀一次。
(3)硫化沉淀分离
于0.025mol/LHCl中,不断通入硫化氢并加热至70℃保温2h,则In2S3沉淀即析出,可与锰、铝、铁分离。或在氨性酒石酸盐介质中,以铍为载体用磷酸盐将铟沉淀,也可和锰、铝、铁分离。
铟、锡最佳分离条件,以H2S为沉淀剂,温度50℃,反应时间20min;在1mol/LH2SO4中,锡完全沉淀,而铟损失率仅为0.47%。
(4)其他
在微酸性冷溶液中,可用锌屑还原沉淀单质铟,镓因不被还原而得以分离。溶液需保持微酸性,以免镓生成碱式盐沉淀,最好是用乙醚萃取氯化镓,铟不被萃取。
当有碘化物存在时,痕量铟可与次甲基蓝等碱性染料生成沉淀,可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
在盐酸介质中,可用蒸馏法将铟与砷分离。用碘化钾还原砷(Ⅴ)至砷(Ⅲ),蒸发至干,反复加盐酸、蒸干至砷完全挥发为止。
⑹ 有没有人装过GE的凝胶过滤色谱柱
凝胶过滤色谱法:分辨率较高,但是上样量仅为柱体积的1%,而且对流速也有版严格的权限制。
离子交换色谱法:根据目的蛋白质表面所含有的氨基酸残基带有的净电荷分离蛋白质,但是分辨率没有凝胶过滤高。
亲和层析法:根据生物分子的特异性分离目的蛋白,特异性很高,但是配件容易丢失 适合含有特异性的标签的或者抗体。
疏水色谱:根据疏水性来分离蛋白质,缺点是有的蛋白质在高盐中溶解度降低,所以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适合蛋白质表面含有较多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的疏水性蛋白质。
⑺ 谁有高中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
这里有总结,我帮楼主下了一份,但是粘贴完的效果很不理想,很多图和表格没粘贴下来,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http://wenku..com/view/ebd2d83383c4bb4cf7ecd179.html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周期 同一横行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类别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 1 H—H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长周期 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7不完全 Fr—112号(118) 26(32) 7
第七周期 原子序数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个位数=最外层电子数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主族 A 7个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
副族 B 7个 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 第Ⅷ族和全部副族通称过渡金属元素
Ⅷ族 1个有3个纵行
零族 1个 稀有气体元素 非常不活泼
碱金属 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
结构 因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显+1价,
物理性质 密度 逐渐增大 逐渐升高
熔沸点 逐渐降低 (反常)
化学性质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越活泼
卤素 氟、氯、溴、碘、砹(F、Cl、Br、I、At)
结构 因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显-1价,
物理性质 密度 逐渐增大
熔沸点 逐渐升高 (正常)
颜色状态 颜色逐渐加深 气态~液态~固态
溶解性 逐渐减小
化学性质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越不活泼
与氢气反应 剧烈程度:F2>Cl2>Br2>I2
氢化物稳定性 HF>HCl>HBr>HI
氢化物水溶液酸性 HF<HCl<HBr<HI(HF为弱酸,一弱三强)
氢化物越稳定,在水中越难电离,酸性越弱
三、核素
原子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质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十中子数(N)
核素 把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核素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质子数相同,周期表中位置相同,核素是指单个原子而言,而同位素则是指核素之间关系
特性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丰度(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步
层序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 由近到远
能量 由低到高
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12=2 2×22=8 2×32=18 2×42=32 2×52=50 2×62=72 2×72=98
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
电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 <4 易失 金属性
非金属元素 >4 易得 非金属性
金属的金属性强弱判断: 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水(酸)反应放氢气越剧烈越活泼 与氢气化合越易,生成氢化物越稳定越活泼,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越活泼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越活泼
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 活泼非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非金属
原电池的负极金属比正极活泼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1 A、越左越下,金属越活泼,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离核越远,还原性越强。
越易和水(或酸)反应放H2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B、越右越上,非金属越活泼,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离核越近,氧化性越强。
越易和H2化合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2、推断短周期的元素的方法(第二、第三周期)
框框图:
A 第二周期 若A的质子数为z时
C B D 第三周期 若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
Z 2+a
Z+7 Z+8 Z+9 9+a 10+a 11+a
2.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0
1
2 B
3 Al Si
4 Ge As
5 Sb Te
6 Po At
7
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对于主族元素:最高正价= 族序数 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价∣= 8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
原子中 : 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化学键
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两种非金属原子间
非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不偏移) 两种相同的非金属原子间
极性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发生偏移) 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原子间
He、Ar、Ne、等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
共价化合物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有离子键可能含 共价键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反应时旧化学键要断裂,吸收能量 在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形成,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
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氧化、燃烧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中和反应 CO2+C==2CO
铝热反应 NH4NO3 溶于水(摇摇冰)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负极 Zn-2e-=Zn2+(氧化反应) Zn+2H+=Zn2++H2↑
正极 2H++2e-=H2↑(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Zn → Cu 电流流向 Cu→ Zn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原电池:能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活泼的作负极失电子
②活泼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二次电池:可充电的电池 二次能源:经过一次能源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常见电池 干电池 铅蓄电池 银锌电池 镉镍电池 燃料电池(碱性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极限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L·s)或mol/(L·min) 表达式 v(B) =△C/△t
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所表示的表速率与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成正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外因 浓度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颗粒大小
变化 大 高 高 加入 越小表面积越大
速率影响 快 快 快 快 快
化学反应的限度:研究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不能进行到底)
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当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在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浓度、 压强、 温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原料利用率,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 CH4(g)+2O2(g) → CO2(g)+2H2O(l)
取代反应 CH4+Cl2(g) → 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 n≤4为气体 、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乙烯 C2H4 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 2C2H4+3O2 →2CO2+2H2O
加成反应 CH2=CH2+Br2 →CH2Br-CH2Br 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 nCH2=CH2 → [ CH2 - CH2 ]n 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 2 C6H6+15 O2→12 CO2+ 6 H2O
取代反应 溴代反应 + Br2 → -Br + H Br
硝化反应 + HNO3 → -NO2 + H2O
加成反应 +3 H2 →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Na→ 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 CH3CH2OH+3O2→ 2CO2+3H2O
不完全氧化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u作催化剂
乙酸 CH3COOH 官能团:羧基-COOH 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 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原理 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 C6H12O6 葡萄糖 多羟基醛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 多羟基酮
双糖 C12H22O11 蔗糖 无醛基 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 有醛基 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 (C6H10O5)n 淀粉 无醛基 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 遇碘变蓝 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纤维素 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 C17H33-较多,不饱和 液态 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 C17H35、C15H31较多 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 变性:失去生理活性 显色反应:加浓硝酸显黄色 灼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开发利用金属资源
电解法 很活泼的金属 K-Al MgCl2 = Mg + Cl2
热还原法 比较活泼的金属 Zn-Cu Fe2O3+3CO = 2Fe+3CO2
3Fe3O4+8Al = 9Fe+4Al2O3 铝热反应
热分解法 不活泼的金属 Hg-Au 2HgO = Hg + O2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法 电渗析法 离子交换法
制盐 提钾 提溴用氯气 提碘 提取铀和重水、开发海洋药物、利用潮汐能、波浪能
镁盐晶提取 Mg2+----- Mg(OH)2 -------MgCl2
氯碱工业 2NaCl+2H2O = H2↑+2 NaOH + Cl2↑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煤 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主要含有碳元素
干馏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 煤焦油 焦炭
液化 C(s)+H2O(g)→ CO(g)+H2(g)
汽化 CO(g)+2H2→ CH3OH
焦炉气 CO、H2、CH4、C2H4 水煤气 CO、H2
天然气 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水合甲烷晶体(CH4·nH2O)
石油 烷烃、环烷烃和环烷烃所组成 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
分馏 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裂化 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环境问题 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工农业和人类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废 废气、废水、废渣
酸雨: SO2、、NOx、 臭氧层空洞 :氟氯烃 赤潮、水华 :水富营养化N、P
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 只有一种产物的反应
⑻ 用于蛋白质提取分离的离子交换剂有哪些特殊的要求,主要有哪几类
离子交换层析根抄据带电强弱分为:强阳离子交换层析、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弱阳离子交换层析、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填料的孔径也有分别,详细可以咨询各品牌代理商。
本公司代理PALL和BIO-RAD的填料,有产品专员根据你的情况推荐合适的填料,并且能一起做摸索实验,广州誉维生物
本人电话见账号
⑼ EDI树脂怎么装填
1、混合填充
混合填充是指将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后填充到西门子edi膜淡室中。这种填充方式使用最早、最多,同时也是众多研究人员最熟悉的一种。
在混合填充水处理edi膜堆中,水的解离主要发生在异性的树脂与异性的树脂与膜接触点周围的水界面层中。由于混合填充方式使得这种接触点均匀遍布整个淡室区间,因而使得水解离发生在整个淡室中,树脂再生迅速。
2、分层填充
分层填充,即根据需要,在某一层填充区域中只填充某一类型或型号的树脂。Joseph等人认为,分层填充的优势在于:由于每层只填充同类型树脂,提高了离子传导效率,可较大程度地提高电流密度及电流效率,有效解决了厚隔板所带来的脱盐效率低、电阻大、操作电压高等问题。但同时,为了保证工作性能,分层填充膜堆在运行时,必须使各层不同类型或型号树脂之间相互分离,层与层交界处的树脂不能在水流的冲击下相互混合,因而增加了填充的技术难度。在分层填充膜堆中,水的解离主要发生在3个区域:异性树脂层接触面,阳离子交换树脂层与阴膜接触面,阴离子交换树脂层与阳膜接触面。该文认为,这是由于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发生定向迁移,上述3个区域首先发生水的解离。水解离产生的H+和OH-将起到再生树脂、辅助传递电流的作用,与混合填充相比,H+和OH-在传递过程中结合的机率大大降低,提高了电流效率。本文认为,由于理论上分层填充膜堆发生水解离点分布比较集中,所以离子交换树脂层厚度与淡室隔板厚度之间应该存在一个最佳比值。如果离子交换树脂层厚度值太大,可能会给树脂的再生带来一定的困难。
3、分置式填充
在分置式填充膜堆中,阳极板和阳膜之间填充水处理技术第33卷第11期子交换树脂,构成阳淡水室,简称阳室;在阴极阴膜之间填充阴离子交换树脂,构成阴淡水室,阴室;阳膜与阴膜之间构成浓水室,如图1所工作时,进水分成两路按比例分别进入淡室和浓淡室进水首先通过阳室,阳室出水再进入阴室,从阴室流出,浓室进水通过浓室后直接排掉。分置式填充膜堆运行时,树脂再生所需要的H+OH-来自于阴、阳电极板上水的电化学反应,这与种填充方式不同。原水进入阳室后,水中阳离子脂进行作用,沿阳离子交换树脂迁至阳膜,透过进入浓室。同时,在阳极板上发生水的电化学反提供大量H+用于阳室内树脂再生。阳室出水进入,此时水中阳离子基本只剩下H+,阴离子通过传用开始向浓室迁移,同理,在阴极板上水的电化应会提供大量OH-,对阴室内树脂进行再生,最现了水的脱盐和树脂的再生,电极反应如下:
阴极:2H2O+2e→H2↑+2OH-
阳极:2Cl--2e→C12↑
H2O-2e→0.5O2↑+2H+
⑽ 富集海水中微量元素的方法是
灵敏度足够高的海水微量元素的直接测定法不多,加上海水中有大量基体盐类存在,不易得到可靠的结果,常先用分离富集方法,消除干扰,并提高待测微量成分的浓度,然后进行测定。 富集分离法 常用的方法有: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共沉淀法和冻干法等。 ① 溶剂萃取法。 例如吡咯烷基酸铵-甲基异丁基酮,可用于萃取海水中的镉、铜、镍、铅、锌、银、钴、铁等元素,供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用。 ② 离子交换法。纤维素交换法,可富集海水中的钴、铬、铜、铁、钼、镍、铅、锌、铀等元素,供X射线荧光法和中子活化法测定用;螯合树脂交换法,可富集镉、铬、铜、铁、锰、镍、铅、锌等元素,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用。 ③ 共沉淀法。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或中子活化法测定海水中微量元素之前,可用共沉淀法富集分离。例如用氢氧化铁为沉淀剂,分离海水中的砷、铕、镧、钌、锡、钽等成分之后,再用中子活化法测定它们的含量。 ④ 冻干法。可用于中子活化法测定海水中多种元素之前的富集,但不能分离出干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