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净水问答 > 离子交换相关论文

离子交换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24 06:42:46

A. 《哪些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1000字的小论文

人原本就是生物,所以他必然存在于生物链中,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单位,所以他与所有生物都有密切的关系!
生物链指的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

这种关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有树的地方常有鸟,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虫。植物、昆虫、鸟和其它生物靠生物链而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而共存亡。

生物链的例子常常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使人类受益非浅。比如:植物长出的叶和果为昆虫提供了食物,昆虫成为鸟的食物源,有了鸟,才会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当动物的粪便和尸体回归土壤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把它们分解成简单化合物,为植物提供养分,使其长出新的叶和果。就这样,生物链建立了自然界物质的健康循环。

生物链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

人类与大自然也通过食物链而连接着。人的食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而动植物是从自然环境中得到营养才生长而成的。如果这些动植物含有了来自环境污染的成分,人吃了就有危险。拿水产鱼类来说,如果自然界有了汞的污染,而土壤中的有些微生物可以把汞转变成有机汞,鱼类吃了这样的微生物就会把有机汞储存在身体中,而人吃了这样的鱼,汞就会进入人的神经细胞中,人就会得可怕的水俣病。水俣病是人类污染环境,而污染物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严重伤害人的健康的最典型的例子。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自然界有相对平衡的生物链,即使被人类改造过的,如城市、乡村,甚至农田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不去人为进行干涉、破坏,生物链也会逐渐趋于平衡。

而且保持一定相对时间。

基于以上理论,烟台流浪猫数量看似确实很多,但是近一段时间应该还是处于生物链

相对平衡时期,猫有比较好的生存环境,繁殖条件,食物来源(包括鼠类、以及人提供的

食物)等。

这样的平衡没有必要进行人为的干涉、破坏(从自然界的角度讲,应该是“没有权利”)。

而且如果恶意破坏,可能造成生物链断裂,会出现一些恶性后果。

这也是所谓“顺应天意”、“顺其自然”。

生物多样性的好处:
生物界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提供了保持土壤肥力、保障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它关系着人类的安康福祉和文化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了3个部分。第一是生物,包括它所携带的基因。第二是生物在自然界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和周围环境发生非常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叫做生态系统,也可以叫生态复合体,包括生态系统和景观。第三是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这些单位是活的东西,靠能量流动、养分循环、水分循环等各种生态过程来维持,如果这些过程停止了,那这个单位就停止了。

其实,生物多样性在过去几百万年、几千万年以前就开始存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马克平研究员指出,生物多样性价值非常大,一是直接价值,如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等;二是间接价值,间接价值经常被我们忽视,比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

我们往往没有注意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最近几年人们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1997年《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全球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定性的结论。每年全球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折合成经济价值是多少?结论是33万亿美元,而每年全球的GDP加起来大约是18万亿美元。1998年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团做了一个报告《与生命为伍》,内容是生物多样性在生物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这个报告提出一个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资本。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近年才开始重视?因为目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要比自然的灭绝速度快100倍甚至1000倍,这个速度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过去在地质历史上已经出现了5次生物的大灭绝,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恐龙大灭绝,科学家们认为,目前我们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时期。

保护物种最好是保护其生存环境

单纯的保护物种,最后还是会归于失败。保护物种的最好方法还是保护生存环境。

物种灭绝问题牵涉到物种与生物群落的关系问题。生态系统是物种在自然界长期存在下去的基本单元,如果仅仅保护物种的话,实际上不容易把这个物种长期保存下来;只有把生存环境保护下来,才能把这个物种保护下来。

马克平举了美国生物圈2号的例子,“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生物圈2号是一座微型闭式人工生态系统,地球本身称作生物圈1号。美国的科学家觉得以其对生态系统的了解已经足以构建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就搞了这个生物圈2号,计算出植物固定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速度,看种多少不同植被,产生多少氧气,使整个生物圈的空气里不同气体成分的比例和现在自然当中的空气比例是相近的,有8个科学家在里面呆了21个月,最后失败了。这说明人类还是没有对生态系统的规律认识得很清楚,还不足以重新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要保护物种,只能保护它所生存的那个生态系统”。

实际上,人类尚不知道物种需要的最好条件是什么,因为生态系统很复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关系,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养分循环等很多方面,包括信息的传递,我们现在的知识还是很有限。

开始人们习惯于把物种搬出来进行保护,后来发现,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保护物种,更重要的是保护生存环境。

自然保护区应提升质量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方式,截至2004年底,我们国家已经建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194个,占国土面积14.8%。马克平指出,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上绝对没问题,但质量还需提升。

几乎跑过中国所有自然保护区的马克平很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国家保护区相对来讲好一些,一些地方保护区都存在问题。一些已经建立了20年的省级保护区,现在连边界都没有了。连边界都不知道在哪儿,你怎么去管理呢?很多县级和县级以下的保护区光有一个名字,有一个牌子,没有管理人员。我认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质量,保护区的发展要从数量型转变成质量型,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增加多少,覆盖的面积增加多少”。

另一位专家将伤害自然保护区的人总结为两类:“穷人”和“富人”。“穷人”是当地政府或者当地居民。对于贫穷的农民们来说,青山绿水当不得馍吃,任何过上好日子的机会都是难以拒绝的诱惑。在甘家湖白梭梭自然保护区,农民们盗采药材,不放过每一株,把保护区挖得千疮百孔。严格意义上,贫穷,而非贫穷者,是自然保护区的敌人。“富人”往往是外来的财团或者公司。他们对保护区的侵占往往一占就是50年、70年。他们往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进行掠夺性的开发。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生态保护成效跟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全部纳入了省级财政预算,生态保护较好。而在西部地区,除一处国家级保护区由中央财政统管外,其他全归属于地方,生态保护能力相对薄弱。

发展中国家遗传资源大量流失

在联合国于1972年讨论人类生存环境之前,国际法及国际条约中没有出现关于遗传资源的归属原则,遗传资源被视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为遗传资源的取得与利用只需要采集少量的样品即可,所以遗传资源有一个不同于石油和其他矿物资源的特点,那就是可以很容易地被无偿取得。各个跨国公司、研究机构免费地从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收集遗传资源,例如上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中,植物遗传资源就被免费地用于繁育新的作物品种。

多年从事生物科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的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研究员薛达元毫不客气地指出,发达国家以利用遗传资源的技术被私人公司掌握开发、有知识产权保护为借口,在从发展中国家获取遗传资源的同时,并没有优先转让利用遗传资源的技术给发展中国家。

为保护自身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或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印度是拥有丰富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和自然多样性的国家之一,在保护本国的基因资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美国授予水稻技术公司一项“巴斯马蒂”的大米专利后,印度政府认为水稻技术公司对“巴斯马蒂”大米申请专利是对其传统知识的侵犯,表示要对该项专利进行起诉。因为“巴斯马蒂”大米特指印度北方各州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的农民许多世纪以来所种植的一种水稻产品。

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基因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陆地生态系统599个类型,有高等植物32800 种,特有高等植物17300种;脊椎动物6300多种,特有物种667个;有56 个民族13亿人口,特别是有些长期与世隔绝的地方保留了同质性极好的人群,具有极大的遗传学研究价值。这些丰富的资源是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保护自己国家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不被发达国家掠夺,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1998年由我国科技部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这也是中国出台的第一部有关遗传资源保护的法规。

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司司长万本太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物种多样性高度丰富,大约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生物物种特有性高,拥有大量特有的物种和孑遗物种,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杉等。生物区系起源古老,如晚古生代的松杉类植物,中国占世界现存7科中的6科。经济物种丰富,药用植物11000多种,原产我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2238种。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非常严重的威胁,马克平指出,用《国际濒危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这个指标来衡量的话,“公约当时列了640个种,在中国可以找到156个,比例非常高。约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约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约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另外中国的生态系统有40%处于非常严重的退化状态,各种开发建设的人为破坏仍在继续,物种生存面临威胁;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日益严重,生物安全管理亟待加强;生物遗传资源流失问题突出,保护和管理不到位;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急需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

马克平分析说,其中有两个中国国情是值得大家关注的。第一,中国的人口多,而且有70%左右在农村,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比较大。第二,中国是近年来少数几个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钱迎倩认为,要想解决目前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的问题,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他身体力行,退休后就加入了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到处宣讲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促进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的提升。他还提出既要教育青少年,也要改变成年人特别是领导的观念。“不仅仅是中小学生,更重要的是给各级干部、领导讲,他们手中握有权力,如果更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起来会更有效果。”

生物的生活环境太多,我只能列举几个了。

人:适应能力较广的动物,由于其大脑发达,所以能借助发明的东西来扩大自己的适应能力。生活于-30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环境里。
老鼠:生活在渠道、垃圾堆等容易找到食物,以及硬物磨牙的地方里。
水稻:适应于炎热的环境。所以,水稻是许多温热带人民的主食。
蚯蚓:由于使用皮肤呼吸,所以要生活在潮湿的泥土里。
蚂蚁:群居生活的动物,必须生活在离地高、干燥的环境里,如树上、墙上。
小麦:小麦是北方人民的主食,北方气候干燥,所以小麦生活在旱地里。
狮子:生活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那里有野马、野牛等食物。
蟑螂:生活在厨房里,那里的食物、调味品都是蟑螂的食物。
蛔虫:是一种寄生虫,寄生在人的肠道里。
蚊子:生活在有积水的环境,因为蚊子的幼虫孑孓在水中出生,雄蚊在水中找食物。

B. 王兵的科研论文

[1] 刘伟,王兵 . 氟哌酸分子印迹共混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9 , 25 ( 1 ): 1-8.[2] Zhiliang Zhang, Bing Wang. Synthesis of Highly Efficient D-naproxen Imprinted Polymer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ir Specif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 113, 1050–1062 (2009)[3] Wei Liu, Bing Wang,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orfloxacin-MIP/Polysulfone Blending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 Membrane, Journal ofAppliedPolymer Science,Vol. 113, 1125–1132 (2009)[4] Bing Wang, Fengyun Huangfu, Wei Liu. Preparation of Polysulfonebenzylthiourea-Reactive Ultrafiltration Plate Membranes and Their Rejection Properties for Heavy Toxic Metal C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 108, 4014-4022, 2008[5] 肖峰 , 王兵 . 甲氧苄氨嘧啶型聚砜共混模板聚合物膜结合选择性研究 , 膜科学与技术 , 2008,28(3):27-32[6] Bing Wang , Wei Liu , Lei Huang, Preparation of a heterogeneous hollow-fiber affinity membrane having a mercapto chelating resin and its recovery of Hg2+ cations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 107, 501-508 , 2008[7] Lei Huang, BingWang, and Xiang Wang, DBBF Modified Human Placenta Hemoglobin through the α Chains, Artificial Cells, Blood Substitutes, and Biotechnology, Vol.36, 156-165, 2008 [8] Bing Wang, Lei Huang, Feng Xiao, Wei Liu, Xipeng Jiang, Preparation of a Heterogeneous Hollow-fiber Affinity Membrane Modified with a Mercapto Chelating Resi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 105, 1687-1699 , 2007[9] Bing Wang , Xinlin Yang, Pr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Polysulfone Affinity Membrane with Mercapto as Chelating Groups for Hg2+ cations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Vol. 103, 2514-2522 , 2007[10] Wang Bing, Huang Lei, Preparation of Polysulfone Hollow Fiber Chelating Membrane Modified with Thiourea and Its Recovery Properties for Hg( Ⅱ ) ,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 . Ed . ) , Vol.24: 61-65 , 2007[11] Bing Wang, Bowen Cheng. Preparation of Polysulfone Hollow Fiber Affinity Membrane Modified with Mercapto and Its Recovery Properties. II. Preparation of PSF-SH Hollow Fiber Affinity Membrane for Recovery of Hg2+,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100: 4795-4803, 2006.[12] Bing Wang. Preparation of Polysulfone Hollow Fiber Affinity Membrane Modified with Mercapto and Its Recovery Properties. Ⅰ .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Hollow Fiber Matrix Membrane,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100: 758-771, 2006.[13] Wang Bing, Huang Lei,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Hollow Fiber Chelating Membrane Modified with Thiourea,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 Ed.) , Vol.23: 52-58 , 2006[14] Bing Wang, Preparation and Recovery Properties of Homogeneous Modified Polysulfone Plate Affinity Membrane Chromatography with Thiohydroxy As Chelating Groups. Ⅰ .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Plate Matrix Membrane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96, 2117-213, 2005.[15] Wang Bing, Zhao Jiasen, Studies on Preparation of Immersion Type Polypropylene Fragrant Fiber Ⅰ .Formation of Matrix Fiber in the Melt-Spinning Process and Its technique of Immersion Essential Oil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Vol.90,1970-1979,(2003). [16] Wang Bing, Studies on Preparation of Immersion Type Polypropylene Fragrant Fiber Ⅱ . The Super-Molecular Structure of Matrix Fiber and Its Sorption Properties for Fragrant Molecules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90: 973-981, 2003.[17] Bing Wang, Yongfang Cui, Qiyun Du, Guangling Pei ,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Heterogeneous Polysulfone Affinity Filter Membrane and Its Sorption Properties for Hg2+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Vol.87: 908-915, 2003.[18] Wang Bing Cui Yongfang, Du Qiyun, Pei Guangling, Preparation of Polysulfone - Supported Phosphoramidic Acid Type Chelate Membrain and lts Sorption Properties for Ag + ,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 . Ed . ) , Vol.19: 49-53 , 2002.[19] 王兵,裴广玲,杜启云,崔永芳 . 非均相聚砜螯合滤膜的制备及其对 Cu2+ 的吸附性能研究 . 高分子学报, 2001 ,( 4 ): 445-449.[20] 王兵,裴广玲,杜启云,崔永芳 . 异相共混螯合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膜科学与技术, 2001 , 21 ( 3 ): 33-36.

C. 谁有课程论文。1.生物柴油中关键的分离技术。2。分离过程节能减排。3.离子交换法。4.泡沫分离

晶硅生产过程中多级精馏技术。6.超临界萃取。 大集体昷

D. 谁知道一些化学小论文呐要是写水的净化的

一,给水处理得基本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常规处理工艺流程
以广州水源为例,由于水源差,七间水厂的水源有六间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五类标准,因此在进行常规处理前须经过预处理,在泵前投加高锰酸钾(主要通过氧化作用,使有机物膜被氧化,悬浮颗粒物或胶体的表面性质发生有利于脱稳凝聚的变化,从而使除浊效率增加,有机物含量也随之降低,减轻了水的异臭味。并且高锰酸钾与水中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中间产物二氧化锰,也可以为新生凝核促使胶体凝聚。用隔膜泵直接投加到源水。)、活性炭(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主要是其多孔结构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从而使其非常容易达到吸收收集杂质的目的;化学吸附指被吸附的物质与活性炭表面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水中的亚氯酸盐发生反应,使亚氯酸盐变成氯离子形式,从而达到去除水中亚氯酸盐目的,使水中不再有令人反感的味道和气味。用螺杆泵直接投加到源水。)、氨(主要为稳定水中余氯。在氯化的同时投加氨使其优先生成氯氨,然后逐步对其他物质发生氧化,使水中游离氯减少,增强了消毒目的。由氨机自动调节直接投加到源水管)。泵后投加氯(主要目的是杀死水体中的青苔、氧化部分有机物和降低亚硝酸盐的生成。且此值须根据待虑水的余氯值进行投加。由氯机及水射器直接投加到源水管。)、矾(主要成分一般为碱铝或硫酸铝。但碱铝腐蚀性及对水温的适应性相对较高,因此碱铝较常用。用螺杆泵直接投加到源水管。)
预处理后,进入澄清工艺,即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水中杂质通过药,形成大颗粒的絮凝(此步骤在絮凝池中完成,俗称反应池。本厂全部反应池都为网格反应池,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到下一格,上下对角交错流动,直到出口,使矾与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充分反应。),而后经沉淀池进行矾花与水的重力分离(本厂沉淀池有平流沉淀池与斜管沉淀池。平流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使矾花以抛物线形式沉到池底,使其与待虑水分开;斜管沉淀池根据水流向上流动,污泥下滑的原理将水与矾花分离。),再者待滤水进入滤池,使细微残余的杂质颗粒经沙(从上而下沙层依次为:细沙,粗沙,春石)滤掉(本厂有移动罩虑池与普通快虑池,这两钟虑池主要区别在于冲洗沙层的方法。移动罩虑池利用虹吸原理将沙层表面杂物抽掉;普通快虑池则通过反冲洗,包括300秒的气冲,主要目的将沙层冲散,7分钟的水冲,将沙层里的杂质彻底冲洗干净。)。滤后水须经后加氯(主要目的是杀死细菌、病毒和其它致病微生物,保证出厂水有适量的余氯量,以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繁殖及防止管网再度被污染,但须根据出厂水余氯值进行投加,本厂一般控制在2.8-3.3之间。),成品水流入清水池后,经吸水井由二级泵房的泵机加压进入城市供水管网。

自己简化吧

E. 李爱民的发表论文

1.左育民,李爱民,液相色谱用球形聚合物柱填料,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12(10),1331-1334.CA 117:234998收录
2.左育民,李爱民,含酯基聚合物液相色谱填料的制备与性能,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12(3),1542-1545 ;CA 119:14066 收录
3.李爱民,交联聚苯乙烯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填充,色谱,1993,11(6),368-369; AA 1994,56(6)6B48收录;CA 120:94395收录
4.李爱民,用阴树脂生产中的废液与氯化石蜡废气生产氯甲醚,离子交换与吸附,1996,(1):80-84;CA,1997,125:302096
5.李爱民,乙基苯乙烯球形聚合物微球作薄层色谱固定相,离子交换与吸附,1997,(4):347-352;EI,1998,page one数据库
6.李爱民,离子交换树脂的清洁生产工艺,化工环保,1997,(4):226-230
7.李爱民,一种苯乙烯型强碱树脂合成新工艺,离子交换与吸附,1998,(4):359-365;CA 130:140136收录
8.李爱民,影响弱碱树脂交换容量的几个因素,离子交换与吸附,1998,(6):560-564;CA130:312433收录
9. Aimin Li, Quanxing Zhang, Gencheng Zhang, Jinlong Chen, Zhenhao Fei, Fuqiang Liu. Adsorp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 water-compatible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 Chemosphere, 2002,47:981-989(SCI收录)
10. Aimin Li, Quanxing Zhang, Jinlong Chen, Zhenghzo Fei, Chao Long, Wanxing Li. Adsorp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on Amberlite XAD-4 and its acetylated derivative MX-4. Reactive & Functional Polymers, 2001, 49:225-233 (SCI,EI收录)
11. Aimin Li, Chao Long, Yue Sun, Quanxing Zhang, Fuqiang Liu, and Jinlong Chen. A phenolic hydroxyl modified polymeric adsorbent for adsorbing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aqueous solution. Sep. Sci. Technol., 2002,37/14: 3211-3226(SCI收录)
12.LI Ai-min, ZHANG Quan-xing, CHEN Jin-long, FEI Zheng-hao, LONG Chao. Thermodynamic study of adsorp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onto Amberlite XAD-4 polymeric adsorbents and its acetylized derivative MX-4.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2,14/4: 457-463(SCI,EI收录)
13. 李爱民,张全兴,刘福强,费正皓,王学江,陈金龙. 一种亲水的酚羟基修饰聚苯乙烯树脂对酚类化合物的吸附热力学.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1,17(6):515-525
14. Li A.M., Zhang Q.X., Wu H.S., etc.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adsorp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a water-compatible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 Chin. J. Polym. Sci.,2004,22(3):259-267(SCI收录)
15. Fu-Qiang Liu, Jin-Long Chen, Ai-Min Li, Zheng-Hao Fei, Zhao-Lian Zhu, Quan-Xing Zhang.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rmodynamics of benzoic acid onto the XAD-4 and water-compatible hypercrosslinked adsorbents. Chin. J. Polym. Sci.,2003,21(3):317-324 (SCI,EI收录)
16. B.C. Pan, Y. Xiong, A.M. Li, J.L. Chen, Q.X. Zhang, X.Y. Jin. Adsorption of aromatic acids on an aminated hypercrosslinked macroporous polymer. React. Funct. Polym., 2002, 53:63-72 (SCI,EI收录)
17. Yuping QIU, Jinlong Chen, Aimin LI, Quanxing Zhang, Zhenghao Fei, Zhicai Zhai and Fuqiang Liu. Comparative Adsorption of Nitrophenols on Macroporous Resin and NewlSynthesized Hypercrosslinked Resin. Adsorption sciences &technology, 2003, 21(9):809-820 (SCI,EI收录)
18. Wang HL, Chen JL, Li AM, Zhai ZC, Fei ZH, Zhang QX. Adsorption of aromatic compound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 with sulphonic groups. Adsorp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03,21(10):921-933(SCI,EI收录)
19. Liu FQ, Chen JL, Li AM, Fei ZH, Ge JJ, Zhang QX. Equilibrium Adsorption of Single component and Binary mixtures of Aromatic Compounds onto Polyfunctional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 Adsorp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04,22(1):13-24(SCI,EI收录)
20. Liu FQ, Chen JL, Long C,Li AM, Gao GD, Zhang QX. Adsorption of 1,2,4-Acid by Weak Basic Resin:Isotherms,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04,22(2):219-224(SCI收录)
21. B.C. Pan, Y. Xiong, Q.SU, A.M. Li, J.L. Chen, Q.X. Zhang. Role of amination of a polymeric adsorbent on phenols adsorp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Chemosphere, 2003,51:953-962 (SCI,EI收录)
22. 金小元,陈金龙,李爱民,蔡建国,朱兆连. 二氯化氯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3, 19(1):61-66
23. 王学江,张全兴,李爱民,陈金龙. NDA-100大孔树脂对水溶液中水杨酸的吸附行为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02,22(5):658-660
24. 王学江,张全兴,李爱民,ND100超高交联吸附树脂水中苯酚的吸附行为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2002,18(6):529-535
25. 费正皓,陈金龙,李爱民,刘福强,张全兴. 超高交联树脂对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吸附行为. 应用化学,2003,20(11):1062-1065
26. 罗刚,张全兴,李爱民,刘福强,邵莉,陈金龙. 吸附树脂对山梨酸的吸附作用及其热力学性质. 应用化学,2003, 20(12):1139-1142
27. 刘福强,陈金龙,李爱民,费正皓,龙超,张全兴.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苯甲酸的吸附行为研究.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2,18(6):522-528
28. 朱兆连,陈金龙,李爱民,金小元,张全兴. 树脂吸附法处理邻甲苯胺生产废水的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1):60-62
29. 费正皓,陈金龙,李爱民,刘福强,张全兴. 超高交联树脂对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吸附行为. 应用化学2003,20(11):1062-1065
30. Wang XueJiang, Zhang QuanXing, Li AiMin. The treatment of salicylic acid manufacturing wastewater by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s (NDA-100). Chin. J. React. Polym., 2002, 11(1):69-77
31. Fei Z.H., Chen J.L., Gao G.D.,Long C., Li A.M., etc.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hloroform and Trichloroethylene in Water with Newly Hypercrosslinked Resins. Chin. J. Polym. Sci.,2004, 22(3):1-6 (SCI收录)
32. 费正皓,陈金龙,蔡建国,李爱民,张全兴. 酚类化合物在2-羧基苯甲酸基修饰的超高交联树脂上的吸附.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12):17-22
33. 孙越,朱兆连,潘丙才,李爱民,张全兴,陈金龙. 树脂吸附法处理磺胺中间体生产废水的研究. 化工环保,2003,23(1):9-14
34. 龙超,张全兴,许昭怡,李爱民,陈金龙,成志强. 树脂吸附法处理高浓度DSD酸氧化工序生产废水的研究.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2,18(1):45-50
35. 邱宇平,陈金龙,陈一良,李爱民,张全兴. 超高交联树脂处理2,4-D含酚废水研究. 工业水处理,2003,23(4):50-52
36. 刘福强,陈金龙,葛俊杰,李爱民,程秀梅,张全兴. 复合功能吸附树脂对双组分萘系化合物的竞争吸附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2):81-83
37. 唐树和,王京平,费正皓,刘福强,李爱民. 树脂吸附法处理对硝基苯乙酮生产废水.化工环保,2002,22(5):275-279
38. 王京平,唐树和,费正皓,刘福强,李爱民. 吸附树脂与络合树脂联合处理对硝基苯乙酮生产废水的研究.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2,18(1):51-57
39. 刘福强,陈金龙,费正皓,葛俊杰,李爱民,张全兴. 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氨基萘酚磺酸的静态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 应用化学,2003,20(12):1123-1128
40. Z.C. Zhai, J.L. Chen, Z.H. Fei, H.L. Wang, A.M . Li, Q.X. Zhang. Adsorption of phenylhydrazine Dwrivatives on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s. Reactive & Functional Polymers,2003,57(2-3):93-102 (SCI,EI收录)
41. Liu FQ, Chen JL, Chen XM, Ge JJ, Li AM, Zhang QX. Binary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f Naphthalene Compounds onto an Aminated Hypercrosslinked Macroporous Polymeric Adsorb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4,16(3):471-475(SCI,EI收录)
42. ZHANG Gencheng, LIU Fuqiang, FEI Zhenghao, LI Aimin, ZHANG Quanxing. ADSORPTION BENZOIC ACID p-NITROBENZOIC ACID ON A NEW HYPERCROSSLINKED PHENOL GROUP PST ADSORBENT. 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2003,12(1):59-69
43. 吕路,刘福强,陈金龙,张全兴,罗轶群,李爱民. 树脂吸附法处理1,2-重氮氧基萘-4-磺酸生产酸析母液废水处理的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2001,37(6):736-742
44. Long Chao, Zhang QuanXing, Xu ZhaoYi, Chen JinLong, Li AiMin, Cheng ZhiQiang.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DSD acid manufacturing wastewater on macro-porous resin. Chin. J. React. Polym., 2001,10(1):37-44
45.Fei Zhenghao, Chen Jinlong, Cai Jianguo, Gao Guan, Li Aimin, Zhang Quanxing.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henolic Compounds onto a New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Resin Containing the 2-Carbonylbenzoyl Group (ZH-01). Adsorp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04,22(5):439-449(SCI收录)
46. Wei Ruixia, Chen Jinlong, Chen Lianlong, Fei Zhenghao, Li Aimin, Zhang Quanxing. Study of adsorption of lipoic acid on three types of resin. 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2004,59:243-252(SCI收录)
47. 魏瑞霞,陈金龙,陈连龙,费正皓,李爱民,张全兴. 2-噻吩乙酸在三种树脂上的吸附行为研究.高分子学报,2004,(4):471-477(SCI收录)
48.Aimin Li, Quanxing Zhang, Haisuo Wu, Zhicai Zhai, Fuqiang Liu, Fei Zhenghao, Chao Long, Zhaolian Zhu and Jinlong Chen. A New Amine-modified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 for Removing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aqueous solution. Adsorption Sci. Technol., 2004,22/10: 807-819(SCI收录)
49. 金小元,陈金龙,李爱民等, 二氯化氯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3,19(1):61-66
50. 蔡建国,李爱民,张全兴, 湿式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4(3):326-331
51. 杨维本,李爱民,张全兴等, 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4,20(5),475-480
以主要完成人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
张全兴,李爱民,刘福强,费正皓,潘丙才,龙超,陈金龙. 具有双重功能的超高交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 专利号:ZL 01134143.2
张全兴,李爱民,张根成,费正皓,龙超,陈金龙. 大孔丙烯酸系弱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工艺. 专利号:ZL 01108018.3
陈金龙,潘丙才,熊鹰,李爱民,龙超,韩永忠, 孙越,张全兴. 2-萘酚生产过程中吹萘废水的治理及资源回收方法. 专利号:ZL 01113797.5
陈金龙,魏瑞霞,成志强,李爱民,王海玲,叶必华,张全兴. 硫辛酸生产过程中环合水解废水的治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法. 专利号:ZL 02112931.2
张全兴,龙超,许昭怡,韩永忠,李爱民,陈金龙.4,4'-二硝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生产废水的治理与资源化. 专利号:ZL 01108020.5
陈金龙,翟志才,王海玲,叶必华,金小元,费正皓,李爱民,魏瑞霞,张全兴. 苯肼生产废水的治理与资源回收方法. 专利号:ZL 02138294.8
张全兴,罗刚,李爱民,邵莉,刘福强,费正皓,李洁莹,陈金龙,丁彩峰,马传林,帅建新. 山梨酸生产中的洗涤废水的治理与资源回收方法. ZL 02138195.X
8.陈金龙,刘福强,张全兴,李爱民,葛俊杰,潘丙才,朱兆连,李洁莹,苏庆.1,2,4-酸生产过程中磺化废水的治理与资源回收方法.专利号:ZL02138318.9

F. 谁有 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的湿法化学氧化技术的研究 这篇学位论文啊,有发到[email protected],谢谢

呀,同行啊。INIS数据库没有吗?
说吧,谁写的。
是不是加氧化剂如双氧水,然后固化。这个行不通,俄罗斯人做了,太贵了。还是水泥直接固化省事,每次少加点。

G. 谁知道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性原理啊

1、CAT600大孔强酸催化树脂

苯乙烯系大孔强酸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特殊的比专表面和孔结构与罗姆哈属斯A-15近似,适用于香科制备过程的酯化,有机合成过程的水解、烷基化等反应。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强。

2、CAT601大孔强酸催化树脂

苯乙烯系大孔强酸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机械强度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强。适用于水解、酯化、双酚A合成。

3、C005催化专用树脂

苯乙烯系凝胶强酸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机械强度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强。适用于水解、酯化。

4、C004生物碱提取专用树脂

苯乙烯系凝胶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低交联度,交换速度快,对分子量较大的阳离子类有机分子如肌苷、生物碱吸附量大,洗脱峰集中,后处理容易。

总之就是催化不同化学反应,结合选择相应的物质,达到分离纯化效果

H. 万林生的学术论文

[1]万林生 杨亮.赣州钨业崛起的原因和发展战略探讨[J].中国钼业,2006,30(2):7~
[2]杨幼明 万林生 张子岩.碱性条件下磷酸盐分解白钨试验研究[J].中国钨业,2006,21(5):32~
[3]张子岩 刘建华 万林生 王瑞祥.用氢氧化钠浸出含钴高砷铁渣中砷的试验研究[J].湿法冶金,2005,24(2):105~
[4]万林生 章小兵 石忠宁 张耀静 肖学有 陈帮明.仲钨酸铵晶体生长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研究[J].中国钨业,2004,19(6):38~
[5]万林生 赵宙 石忠宁 张耀静 肖学有 陈帮明.仲钨酸铵成核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研究[J].中国钨业,2004,19(5):81~
[6]万林生 张子岩 石忠宁 张耀静 肖学有 陈帮明.NH4Cl-NH3·H2O-H2O系仲钨酸铵结晶成核级数研究[J].中国钨业,2004,19(4):26~
[7]万林生 郜伟 石忠宁 张耀静 肖学有 陈帮明.串联速率法研究仲钨酸铵晶体线生长速率[J].中国钨业,2004,19(3):31~
[8]万林生 江胜 石忠宁 聂华平 肖学有 陈帮明.初始速率法研究仲钨酸铵晶体线生长级数[J].中国钨业,2004,19(2):34~
[9]万林生 张耀静 肖学有 李广生.液相沉淀法制备WS2超细粉体[J].中国钼业,2003,27(5):24~
[10]万林生 晏慧娟 肖学有 陈帮明 王辉.我国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的技术发展与工艺评价[J].中国钨业,2003,18(6):31~
[11]万林生 石忠宁 等.NH4Cl—NH3·H2O—H2O系仲钨酸铵溶解度研究[J].中国钨业,2002,17(1):35~
[12]万林生 易永鹏 等.钼酸铵结晶动力学参数与溶液同多酸根组成变化的关系[J].中国钼业,2001,25(4):50~
[13]万林生 肖学有 等.NH3·H2O—H2O系仲钨酸铵溶解度研究[J].中国钨业,2001,16(3):18~
[14]万林生 廖春发 等.离子交换法制取精制钨酸钠工艺研究[J].中国钨业,2001,16(1):31~
[15]万林生 郭年祥 许秀莲 廖春发 徐志峰 邓庚凤 易永鹏.钼酸铵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J].中国钼业,2001,(2):34~
[16]万林生 廖春发.粗颗粒仲钨酸铵生产条件及其动力学基础研究(Ⅲ)——溶液组成及搅拌的影响[J].中国钨业,1999,14(2):24~
[17]万林生.粗颗粒仲钨酸铵生成条件及其动力学基础研究(II)——添加晶种和(NH4)2WO4溶[J].中国钨业,1998,(6):39~
[18]万林生.粗颗粒仲钨酸铵生成条件及其动力学基础研究(Ⅰ)—温度制度的影响[J].中国钨业,1998,(5):43~
[19]万林生.仲钨酸铵晶体生长反应历程及限制性环节研究[J].稀有金属,1997,21(6):419~
[20]万林生 易永鹏.钼酸铵结晶成核速率研究[J].中国钼业,1997,21(5):33~
[21]万林生 邓佐国.钠化合物洗提钨及混合洗提中共存反离子的加速效应[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6,12(3):259~
[22]万林生.仲钨酸铵晶体生长机理及形态研究[J].化工冶金,1995,16(1):24~

I. 关于离子交换技术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的论文

32132132

J. 搞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螯合树脂方面研究的大学有哪些

国内一类重点大学都会有一些课题组或实验室在研究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和内螯合树容脂的应用研究,但大多数是完成课题或论文后,就不管是否能产业化或市场化的,这也是为什么国内近些年众多行业的产品在新兴市场中,很难取得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无序竞争环境让生产企业失去了活力,为了保证生存难以支撑研发的精力与财力投入。而这么搞应用研究的呢,又大多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或套取国内的一些专题经费。
国内大学中,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和螯合树脂的最权威的研发应属天津南开大学。

阅读全文

与离子交换相关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锥形瓶能用蒸馏水润洗吗 浏览:593
什么是aot污水处理工艺 浏览:317
博越空调全部滤芯多少钱 浏览:206
pvdf超滤膜生产厂家 浏览:48
农村污水施工图设计 浏览:858
装修房子里的净水器怎么遮盖好呢 浏览:789
武汉清运污水 浏览:139
150烘烤成膜涂料树脂 浏览:583
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怎么关灯 浏览:460
污水排放标准是什么级别 浏览:821
除污除垢药剂 浏览:528
印染废水如何防止 浏览:247
网上的便宜艾叶是蒸馏过的吗 浏览:717
反渗透去除醋酸根离子 浏览:956
大型废水处理多少钱 浏览:847
盘锦化工厂196树脂 浏览:566
生活污水处理哪里买 浏览:239
排污水过滤池阀门更换需要多少钱 浏览:161
朗逸空气净化器怎么更换 浏览:771
广汽传祺新能源如何换空调滤芯 浏览: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