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拍摄日全食
0.前言
只要是能正常工作的相机均能拍摄日食,但在加装滤镜前都不能直接拍摄太阳——这非常重要,不然容易造成CCD或CMOS等元件的损毁!
下面将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日食拍摄方面的知识,主要面向大众,大牛们可以免看了--
1.镜头滤镜的选择
一定要使用滤镜,最好采用专业的,其中首推巴德膜。
如果没有专业的滤镜与巴德膜,还有塑料与玻璃材质两种。塑料片可使用感光底片、医用X光片等(记得多叠几层),色差小,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漫射而使照片清晰度降低。而玻璃材质容易弄到的是电焊滤光片,一般在在五金机电配件商店有售,色差小,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漫射而使照片清晰度降低。
2.家用相机全攻略
零、巴德膜紧贴镜头
一、为了使拍出的太阳尽量大就要用最大的焦距;
二、采用风景(远景)模式[“P”档或者自动档也行],关闭闪光灯;
三、拍摄时可把相机紧靠栏杆、廊柱等支撑以减少晃动,最好使用三角架;(因为食甚阶段可能要开灯,千万记得避开路灯)
四、校准时间、电池一定要充足
Ps1难得一见的水星就在太阳东边,全食带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哦
Ps2太阳的位移会很大,小心选择观测地,不要被高大的建筑物挡上
3.简版总结
日食的过程:
初亏:和平时拍摄太阳一样,抓紧时间调焦,试验曝光时间。最好事先有一个统筹的计划,比如每隔3或5分钟拍一张。
食既:食既前几分钟要小心取下减光板(就巴德膜,后边不另外说明了),准备抢拍贝利珠。然后按部就班调整曝光时间,连续拍摄。曝光时间从最快逐渐减慢,比如:1/8000秒-1秒
食甚:全食过程尽可能多拍,事先做好计划,根据全食时间的长度、本人每拍摄一张的平均速度安排好拍摄的曝光速度。建议食甚过后曝光速度再加快。
生光:生光前曝光速度加快到1/2000秒-1/8000秒,准备抢拍贝利珠。
复圆:生光后在加上减光板,拍摄偏食。
拍摄时注意:
望远镜的减光:
一定要牢固可靠、方便取下、方便安装上。注意安全。
中性滤光片:直径5-6厘米(限制了望远镜的口径),注意:调焦问题,由于镜片质量问题,取下有影响焦距的问题。
4.单反专场
一、糖葫芦串
下图为糖葫芦串像(2005.10.3西班牙马德里)。三个关键词:多重曝光、固定支架、结合地景构图。
利用相机的多重曝光,可以间歇地把整个日食过程拍摄在同一格底片上。当然现在大多使用后期多张叠加。注意保持三脚架的绝对稳定,使用快门线。
拍摄时首先弄清日食在天空的路径和跨度,以免太阳在未完成拍摄前便出了视场。跨度一般在90度以内,一支24mm镜头就够。要预计太阳所走的路线,根据历时、跨度来制订拍摄计划,确定从什么时候开始拍摄、每隔多长时间拍一张、何时结束。构图最好是底片的对角线。
一次完整的拍摄,可能需要先后几十次,共历时数小时才拍完,这样长时间镜头直对着太阳,极易烧坏快门帘,进而烧坏感光元件,所以事先必须准备深滤色镜。
多重曝光还要严格计算每张的曝光量,防止过曝,如果是傍晚又要考虑大城市的光污染。利用数码后期叠加就简单多了。
要提醒的是,在日全食时的那张曝光要增加曝光时间。“糖葫芦串”的拍摄一般需要多次曝光2、3十次,尼康的数码单反能多次曝光,但是D200最多是10次,佳能的数码单反不能多重曝光,佳能的胶片机能多重曝光,每次最多能设9次,在没有拍完9次前还可以随便增加,所以理论上可以再一张底片上曝光无数次。如果没有多次曝光的相机,那么,可以在拍摄后通过软件合成。
二、日冕
全食阶段的主要拍摄目标有三个,一是日珥,二是日冕的内冕,三是日冕的外冕。另外还有其他星体。
在太阳外围还有一层比色球层更暗的日冕,只在日全食时可观测得到。日冕的大小会随着太阳磁场运动而改变,当在太阳活动高峰时,日冕会较明显,范围亦会较大。在太阳上还不时有一些火焰喷流,称为日珥。这些日珥由於温度较低,所以也只是在日全食时才见到。其中内冕亮如满月,外冕则要暗上将近100倍,而日珥比内冕还要亮一些。
日全食时更会有刹那的黑暗,可让观测者看见在天空上明亮的星体。
下面的“日食摄影曝光参数表”出了不同情况下针对这三种目标的曝光参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不过实际拍摄时并不需要严格遵照这个曝光表,曝光值增加一些或者减少一些都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另外还要考虑天上的云雾、太阳高度等对光强的影响。另外,由于外冕延伸的范围可能大大超过一个太阳直径,为了尽可能多的拍全日冕,应尽量保证太阳在画面的正中央,并且及时调整相机的角度令日冕的长轴位于画面的对角线上。
日冕的拍摄同样不能在镜头前加减光材料,通常太阳直径占画面的边长不要超过1/5,如采用135全画幅相机,宜采用300-800mm的镜头,目前常见的APS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的CCD为22.5x15mm,宜采用200-500mm的镜头。参考的曝光组合:ISO100,F/11,1秒---1/30秒。还可以使用正负包围式曝光拍摄,即一次可以拍摄三张曝光值不同的相片,其中有张曝光最恰当。用包围式曝光拍摄,一是节省时间;二是其中有一张相片曝光比较准确。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用不同的焦距(500至2000毫米)拍摄,也可以用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拍摄,还可以用不同的曝光值(EV),即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拍摄。这样,能拍到日珥的概率大。
拍摄日冕时,由于内外冕的亮度相差巨大,几乎任何曝光时间都会有好的结果
三、倍利珠
在日全食出现的地区,可以拍摄日食边缘得倍利珠和日冕等现象,技巧如下:
一、在食既出现前几秒钟,把望远镜或长焦镜头前的滤光片除去;
二、把相机调至自动(P)档或光圈先决(A)档,不能用手动(M)档,因为当倍利珠亮度变化时,手动(M)档的曝光调节不能随拍摄对象的光线变化而变化;
三、把相机拍摄模式调至连拍档;
四、用手动对焦,焦距调至无限远。
五、曝光值调至零EV。
六、把感光度(ISO)调至100或200。当食既还有两三秒出现时,就按下快门。这样,就能把倍利珠的全过程拍下来。拍完后,看看曝光是否准确。如果曝光稍过度,下次(生光前)拍倍利珠时,就把曝光值稍调低一些;如果曝光稍不足,下次(生光前)拍倍利珠时,把曝光值稍调高一些。
四、月面的地球照
全食时还有一个好玩项目就是拍摄月面的地球照。
全食时在月球的暗面看地球就好像一轮满月,非常明亮,因此月球的暗面其实会被地球照亮,只不过由于其亮度比之日冕差得太多,我们用肉眼看不出来。但是,如果我们比较大的延长曝光时间,就能拍到月球暗面的细节。根据经验,在f/8的器材下,ISO1600,1/3秒曝光可以拍到很充分的地球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设置曝光参数。
5.重要提醒
一、周密规划
二、若是直接用长焦镜头拍摄,切记摘下UV镜等加在镜头前的滤镜
『贰』 太阳是个燃烧的火球,它的表面,可以看见什么在活动
太阳是个燃烧的火球,其表面局部地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如黑子、耀斑、日珥等活动。而且,这些活动的规模和释放出的能量远比地球上最猛烈的火山爆发要强几十万倍,也会抛射出大量的物质。但是,这些活动都不足以引起太阳的严重创伤,也无损于太阳的光辉。太阳的这种稳定的局面,虽然还能维持一个很长的时期,但最终有一天也会被打破的,从而踏上通向“死亡”的道路。
『叁』 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太阳大气层,该层的太阳活动是 A.太阳风。B黑子。C耀斑。D日珥
选B 太阳黑子
我们看到的太阳为太阳光球层,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
『肆』 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是什么
光球层。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很象一颗颗米粒,称之为米粒组织。它们极不稳定,一般持续时间仅为5~10分钟,其温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温度高出300~400℃。
目前认为这种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气体的剧烈对流造成的现象。 光球表面另一种著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单独取出,一个大黑子便可以发出相当于满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现的情况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
『伍』 用滤镜能看太阳吗如果能,能看到太阳黑子吗
用滤镜能看太阳,但也要看是哪种滤镜。
看太阳或拍摄太阳,有专门的太阳滤光片,叫“巴德膜”。天文望远镜必须加上巴德膜或其它滤光装置才能观测太阳。否则会损坏眼睛和仪器。
巴德膜,其真正的名字叫做“AstroSolar”,生产厂家是“Baader Planetarium”公司,因为该公司音译为“巴德”,所以这种太阳观察膜就被天文爱好者叫做“巴德‘膜’”,取意为巴德公司的膜,巴德膜作为一种产品,这个名字只代表这么一种产品,其规格只有按密度分为3.8和5.0的两种,3.8的主要为太阳摄影使用,对应透光率约为10万分之16,这种是用于摄影器材拍摄时使用的,其密度不足以在目视时保护眼睛不受伤害;一种密度是5,对应的透光率为十万分之一,这是用来做肉眼观察时使用的太阳滤镜的,如果用来目视的话,必须使用密度为5.0的。
巴德膜是太阳滤镜的一种,和其他的同类产品所不同的是,巴德膜在消减光线和有害辐射的同时,并不会降低被摄物的反差,也就是说,使用巴德膜作为太阳滤镜可以取得更好的像质,甚至可以轻易地记录下太阳表面的黑子活动,巴德膜外观是银色的薄膜。
不要用其他所谓的“太阳滤镜”,要么看不清楚,要么损坏视力或你的望远镜。
加巴德膜拍摄的太阳
『陆』 怎么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呢
投影法:是把太阳的影像投射至白色纸板上。最简单的是用二块硬纸板做一个投影器。在其中一块硬纸板钻出一个小孔,并在另一块硬纸板上贴上一张白色纸。将两块纸板举向天空,有孔的一块放在前面及对准太阳,使太阳光通过小孔投射在白纸上。
我们只可以透过适当的太阳滤光镜来观察太阳。一般来说,这些滤光镜都是在玻璃或塑料薄膜镀上一层金属来达到减光目的。这些滤光镜都能够将可见光、红外线与紫外光减少99.999%。
我们可以把这类滤光镜装在望远镜前,或透过它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
医学用的X光胶片(有图像的)、用烟熏黑的玻璃片、太阳眼镜、一盘墨水、摄影用的中密度滤光镜及偏光镜,也是不安全。
还有,千万不要使用装置在望远镜目镜内的太阳滤镜,由于目镜的位置正是太阳光最集中的一点,观察太阳时,装置在目镜内的太阳滤镜,可能因受热过度而破裂,对观察者的眼睛造成永久损害。
『柒』 透过滤光片肉眼可见的太阳活动是
日食,太阳黑子活动。
『捌』 怎样才能利用望远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的活动既不灼伤眼睛又能观察的到
或者你像“天顶星”说得那样,买个遮光膜装在物镜上方位置,这时可以直接用肉眼通过镜子观测太阳,会看到除了太阳之外的地方都是黑的,太阳是变色的(具体颜色由遮光膜决定)。缺点:一次只能一个人看,优点:可以加装拍摄设备。
或者在目镜之后加装太阳投影板,进行投影观测。简单来说太阳投影板是由两个部件组成的:一个金属支撑杆,一个投影面板,金属支撑杆固定在镜筒外壁并与光轴平行,与投影面板垂直,连接在投影面板的一个边上,这样就在目镜后方形成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投影面,在上面贴张白纸。校准镜子对上太阳,就会有一个太阳的影像出现在投影面板上,如果将白纸换成描图纸,就可以描绘太阳的影像。如果不要求描图,仅仅是大概看个图像的话,不加装太阳投影板也可以,直接手持白纸代替。优点:可以多人观看,非常适合天文科普活动时使用,而且可以描图。缺点:没有遮光膜控制进入的光强,镜子升温较快,每过一段时间就必须阻止进光(偏转镜头或者盖上物镜盖),以防烧坏镜子。
请注意!!!
对准太阳的方法:镜筒指向太阳,观察地面上镜筒的影子,当影子最小时,说明太阳已经大致对好。千万不能用眼睛通过望远镜直接寻找太阳,寻星镜也最好不要加装,尤其是在外出科普的时候!不论哪种方法,观测时都必须有人在旁值守。
切勿使用非专业遮光设备!
ps:刚才看到楼下说的投影面积的问题,应该是不用考虑的,因为太小了看不清,而且很刺眼,所以不会有人那样做的(除非他是想要点火野炊……)。一般都会选用已放大到比物镜口径更大一些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