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污水 > 污水中的cud哪里来的

污水中的cud哪里来的

发布时间:2023-03-16 17:15:21

Ⅰ 关于水污染的资料

水体污染
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概述 作为环境介质的水通常不是纯净的,其中含有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成分。水中各种成分及其含量不同,水的感官性状(色、臭、味、浑浊度等)、物理化学性能(温度、pH 值、电导率、氧化还原电势、放射性等)、化学成分(无机物和有机物)、水中生物组成(种类、数量等)和水体底泥状况也就有差别。
早期的水体污染主要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生活污水造成的。产业革命以后,工业排放的废水和废物成为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染程度日益严重。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一些水域和地区,由于水体严重污染而危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70年代以来,人们采取了一些防治污染措施,部分水体的污染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全球性的水污染状况还在发展,尤其工业废弃物对水体的污染还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若干水资源因受到污染而降低或丧失了使用价值,使水资源更加短缺。
按污染物划分的污染类型 水体污染物的分类方法不一。如从卫生学角度,多按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物性污染物划分;从化学角度,多按无机有毒物质、无机有害物质、有机有毒物质、有机有害物质和病原体等划分。环境工程学则基本上是依污染物质或能量(如热污染)所造成的各类型环境问题以及不同的治理措施,对水体污染类型作如下分类:
病原体污染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污染,会传播疾病。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各死亡约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0余人,都由于水污染引起。由水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有病菌引起的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等;病毒引起的小儿麻痹、传染性肝炎等;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有姜片虫病、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钩端螺旋体病等。
需氧物质污染 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需氧污染物。这类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将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 经常含有一定量的磷和氮等植物营养物质。施用磷肥、氮肥的农田水中,也含有磷或氮。含洗涤剂的污水也有不少的磷。这些物质都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
石油污染 主要发生在海洋,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上形成油膜,能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油类粘附在鱼鳃上,可使鱼窒息;粘附在藻类、浮游生物上,可使它们死亡。油类会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它们羽毛的不浸水性能。石油污染还能使水产品质劣化。
热污染 是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热污染使水温升高,水中化学反应、生化反应的速度随之加快,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例如鳟鱼虽在24℃的水中生活,但其繁殖温度则要低于14℃。一般水生生物能够生存的水温上限是33~35℃。水温升高会使氰化物、重金属离子等毒物的毒性增强。
放射性污染 是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造成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核动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向海洋投弃的放射性废物,核爆炸降落到水体的散落物,核动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开采、提炼和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附着在物体表面,也可进入生物体内蓄积起来。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 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物的污染等。重金属在工厂矿山生产过程中随废水排出,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污染。重金属有汞、镉、铬、铅、钒、钴、钡等,其中以汞和镉、铅危害较大。其他还有硒、镍、锰等。砷由于毒性大,也列入危害大的重金属之列。有毒重金属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它们能通过食物链而被富集。这类物质除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疾病外,某些金属还可能有促进慢性病发展的作用。难分解的有机物主要是有机氯化合物、多环有机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芳香胺类)和有机重金属化合物等。其中有不少难分解有机物是致癌物。难分解有机物污染水体,对人类危害极大。
盐污染 各种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进入水体,使淡水资源的矿化度增高,影响各种用水水质。盐污染主来自生活污水和工矿业废水,以及某些工业废渣。但70年代以来,由于酸雨的规模日益扩大,造成土壤酸化,地下水矿化度因而增高。 按水体划分的污染类型 按水体类型可分为:
河流污染 河流是陆地上最重要的水体。世界上的大工业区和城市大都建立在河流之滨,依靠河流供水、运输,也将废水排入河流。如今工业地区的河流和人口密集地区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例如美国约有16500个下水道系统和 30多万个工厂将废水排入河流等水体中。美国全国52条主要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1970年资料,其中有10条河流受污染的河道长度为总长度的90%。1980年中国全国水质调查,对798座城镇的不完全统计,1979年日平均排放废水量为7258万吨(不包括电厂冷却水和矿井废水),其中工业废水占81.2%,生活污水占18.8%。90%以上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1981年估计,全国日排废污水量已接近1亿吨。中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到污染,其中有14条污染严重。
河流污染有如下特点:
① 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河流的径流量和排入河流中的污水、污物量决定了稀释比。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河流的径流量大,污染程度就轻,反之就重。河流的径流量随时间而变化,因此河流的污染程度也随时间而变化。 ② 污染物扩散快:河水是流动的,上游遭受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从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活习性(如鱼的洄游)的影响来看,一段河流受到污染,可以影响到整个河道生态环境。因此,河流污染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区及其下游地区。
③ 污染影响大:河流是主要的饮用水源,河水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饮水危害人类;不但如此,河流还可以通过物链和通过河水灌溉农田危害人类。 美国哈得孙河上漂浮着垃圾和死鱼。
湖泊(水库)污染 湖泊、水库是陆地上水交换缓慢的水体,其中非排水湖(如里海)对入湖物质的积累状况与海洋相同。排水湖也常因流速慢、流量小,某些污染物会长期停留湖中,发生量的积累和质的变化,改变水体状况和造成危害。 湖泊污染的主要现象是水体的富营养化。美国伊利湖是较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伊利湖面积约为 26000平方公里,周围有底特律等五大城市,沿岸居民1300万,每天排入湖中的污水736万吨,其中含有大量有机质、磷酸盐、硝酸盐和卤化物等,造成湖水富营养化,使水中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湖泊、水库受工业排放物污染也很严重。如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周围开采石油的钻井逐年增多,沿岸已有炼油厂100多个,大量油污排入海中。20世纪30年代每年捕鱼量为50万吨,60年代下降到23万吨。名贵的鲟鱼捕获量1970年只有20世纪初的1/4。此外,如鲷鱼减少了一半,鲤鱼减少到1/5,鲈鱼减少到1/9,白鲑基本绝迹。相反地低等的鱼类却大量增加,如小□鱼产量同期增长了35倍。 海洋污染 海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目前受污染最严重的是靠近工业发达地区的海域,尤其是波罗的海、地中海北部、美东北部沿岸海域和日本的濑户内海。波罗的海是与外海海水交换作用较弱的内海,面积36.6万平方公里,为苏联、芬兰、瑞典、丹麦、波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工业国家所包围。这些国家向波罗的海排放的废水量很大,仅苏联每天就达300万吨。波罗的海已成为一个被重金属和农药等严重污染的海域。此外,磷酸盐污染也很严重,每年排入的磷总量为2万多吨,浮游生物因而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沉入海的深层,分解时消耗了深层的溶解氧,加上波罗的海在60米深处有一个盐跃层,限制了氧气向深层传递,造成某些海域的无氧区,甚至产生硫化氢气体。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波罗的海60米以下的深层将成为无生命的“死海”。
日本濑户内海,据调查有2/3的海底已经没有或者几乎没有生物。在无生物的海底积有发臭的污泥。濑户内海的大阪湾、吴湾等海域的底泥中还积有大量的汞、铅、铜等重金属。濑户内海的水质污染也很严重,三田尻湾海水的化学需氧量(COD)高达248毫克/升,溶解氧却只有0.3毫克/升,湾内的渔业资源已全被破坏。濑户内海赤潮频繁,在1955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发生过5次,1965年一年中就发生44次,1970年发生79次,而1976年一年中竟发生326次。
海洋污染有:
① 污染源多而复杂:除了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海上油井外,还有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城市和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最后大都进入海洋。如陆地上的污染物可通过河流进入海洋。大气污染物也可以通过气流运行到海洋上空,随雨水降入海洋。海水中检测出的DDT,大部是通过大气进入海域的。
② 污染的持续性强,危害性大:海洋是各地区污染物的最后归宿。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等),便在海洋中积累起来,数量逐年增多,还能通过迁移转化而扩大危害。据估计,目前已有100万吨以上的DDT进入海洋,被海洋生物所富集,对人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③ 污染范围大:世界上的各个海洋是互相沟通的,海水也在不停地运动着,污染物在海洋中可以扩散到任何角落。海洋环境中原来不存在多氯联苯,现在可从在北冰洋和南极洲捕获的鲸鱼体中检出,也可以在太平洋复活节岛附近海域采集到的浮游生物体中检出,可见,这种污染物已由近岸扩散到远洋。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两者互相转化,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地下水具有水质洁净,分布广泛,温度变化小,利于储存和开采等特点,愈来愈成为城镇、工业区,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的主要供水水源。在中国,据80个大中城市统计,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城市占60%以上,如北京、沈阳、西安、银川、石家庄、济南等。近年来,这些城市的地下水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地下水硬度升高,并且含有酚、硝酸盐、汞、铬、砷、锰、氰等。因为过量开采,造成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起局部地区地面沉降。

Ⅱ 环境工程中的CUD 和BUD 是什么啊

不是BUD和CUD,看错了还是写错了啊?!
1、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通常情况下是指水样充满完全密闭的溶解氧瓶中,在20℃的暗处培养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由培养前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之差,计算每升样品消耗的溶解氧量,以BOD5形式表示。
2、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在外加的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Ⅲ 废水处理什么是cuD

生活污水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所排出的废水,这种废水主要被生活废料和人的排泄物所污染,污染物的数量、成分和浓度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用水量有关。 生活污水一般并不含有有毒物质,但是,它具有适于微生物繁殖的条件,含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从卫生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工业废水
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很多种类的污染物,不同行业产生的污染物的种类与浓度均有明显的差异。 [4]
电镀废水
电镀和金属加工业废水中锌的主要来源是电镀或酸洗的拖带液。污染物经金属漂洗过程又转移到漂洗水中。酸洗工序包括将金属(锌或铜)先浸在强酸中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随后再浸入含强铬酸的光亮剂中进行增光处理。
该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盐酸和锌、铜等重金属离子及有机光亮剂等,毒性较大,有些还含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因此,对电镀废水必须认真进行回收处理,做到消除或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电镀混合废水处理设备由调节池、加药箱、还原池、中和反应池、pH调节池、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厢式压滤机、清水池、气浮反应,活性炭过滤器等组成。
电镀废水处理采用铁屑内电解处理工艺,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经过活化的工业废铁屑净化废水,当废水与填料接触时,发生电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包括催化、氧化、还原、置换、共沉、絮凝、吸附等综合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金属离子去除,使废水得到净化。
重金属废水
重金属废水主要来自矿山、冶炼、电解、电镀、农药、医药、油漆、颜料等企业排出的废水。如果不对重金属废水处理,就会严重污染环境。废水处理中重金属的种类、含量及存在形态随不同生产企业而异。除重金属在废水处理中显得很重要。
由于重金属不能分解破坏,而只能转移它们的存在位置和转变它们的物理和化学形态,达到除重金属的目的。例如,废水处理过程中,经化学沉淀处理后,废水中的重金属从溶解的离子形态转变成难溶性化合物而沉淀下来,从水中转移到污泥中;经离子交换处理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移到离子交换树脂上,经再生后又从离子交换树脂上转移到再生废液中。
因此,废水处理除重金属原则是:
除重金属原则一:最根本的是改革生产工艺.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属;
除重金属原则二:是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科学的管理和操作,减少重金属用量和随废水流失量,尽量减少外排废水量。重金属废水处理应当在产生地点就地处理,不同其他废水混合,以免使处理复杂化。更不应当不经除重金属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以免扩大重金属污染。
废水处理除重金属的方法,通常可分为两类:
除重金属方法一:是使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成不溶的金属化合物或元素,经沉淀和上浮从废水中去除.可应用方法如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上浮分离法、电解沉淀(或上浮)法、隔膜电解法等废水处理法;
除重金属方法二:是将废水中的重金属在不改变其化学形态的条件下进行浓缩和分离,可应用方法有反渗透法、电渗析法、蒸发法和离子交换法等。这些废水处理方法应根据废水水质、水量等情况单独或组合使用。

Ⅳ 2012北京化学西城中考一模试卷 谢谢

北京市西城区2012年初三一模试卷
化 学 2012.5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35道小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i 28 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迟哗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Zn B.Fe C.Cu D.Mg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铁 C.氧 D.硅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和油 B.沙拉酱 C.蒸馏水 D.食用醋
5.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A.熟石灰CaO B.小苏打 Na2CO3 C.纯碱 NaHCO3 D.烧碱NaOH
6.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H2 B.H2O C.H+ D.2H
7.施用钾肥能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下列物质可用作钾肥的是
A.NH4HCO3 B.K2CO3 C.CO(NH2)2 D.Ca(H2PO4)2
8.吸烟时,烟气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物质是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9.粗 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10.生活中的垃圾要分类处理。下列生活垃圾:①废报纸 ②塑料瓶 ③易拉罐,其中可回收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下列化学用语中,对“3”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3H——表示3个氢原子
B.3H2O——表示3个水分子
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D.SO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12.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9 B.氟是非金属元素
C.核外电子数是10 D.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1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氢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 CO2和N2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O2和N2一般都不支持码此行燃烧
C 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14.臭氧发生器可将氧气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 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C.O2与O3的性质一定相同 D.O2转化为O3是物理变化
1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A.氮气的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B.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用于食品保鲜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作霓虹灯
1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 的是
A.4P + 5O2 点燃 2P2O5 B.2H2O 通电 O2↑ + 2H2↑
C.Cu + AgNO3 = CuNO3 + Ag D.HCl + NaOH = NaCl + H2O
1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测定稀醋酸的pH时,将pH试纸润湿 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布扑盖
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用稀盐酸中和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18.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19.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 B.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C.扒誉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20.某种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OCl2N2。下列关于这种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无机化合物 B.碳、氢、氧 3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2∶9∶8
C.相对分子质量为277 g D.由C12H18O、Cl2、N2 3种分子组成
2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水溶解并过滤
C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
D 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2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分解反应 B.可能是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C.“◎”可能是催化剂 D.4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改变
23.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在1200℃~130 0℃时,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硼纤维的材料可能具有耐热性 B.氯化硼可能与水反应
C.该反应中只有两种物质为气态 D.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24.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A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水 氢氧化钠
B 盐酸 镁 盐酸 碳酸钠
C 水 氢氧化钠 水 硝酸铵
D 水 氧化钙 盐酸 镁
25. 已知反应CuCl2 + 2NaOH = Cu(OH)2↓+ 2NaCl。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Z|xx|k.Com]
A.P点表示的溶液pH=7
B.M点表示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 g
D.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 分数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
26.(5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厨房用品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3)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
①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②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体必须摄入适量的 元素。
27.(7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 锌、干冰、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 种元素组成,其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4)为维护食品安全,卫生部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如过氧化钙(CaO2)等。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它和水反应能生成一种碱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8.(6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铜可以做电线,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性。
(2)铝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3)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冶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一种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2.8 g。
①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滤渣的成分是 。
③氧化铜的质量为 g。
29.(7分)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
(1)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_xx_k.Com]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
③20℃时,K2C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④30 ℃时,向114 g K2CO3固体中加入100 g水,充分溶解后升温至40℃,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下:

小资料:K2CO3 + Ca(NO3)2 = CaCO3↓+ 2KNO3
①操作2的名称是 。
②溶液B和溶液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③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 g(结果保留整数)。
30.(5分)下列7种物质由H、C、O、S、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甲在乙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黑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
(2)甲与丙的溶液反应,可生成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丁可中和某些工厂污水中含有的丙。丁的溶液可用于检验无色无味的气体X。
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戊由3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16,工业上常用于制备一种红色物质Y。Y可与丙的溶液反应,溶液变为黄色。在空气中高温煅烧戊,只生成X和Y两种 物质,其中戊、Y、X的质量比为29∶20∶1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
31.(7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A B C D E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装置还可用于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装置A和C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 ,目的是 。
32.(6分)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①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
②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A B C D
③若取1.6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 g,装置D增重2.2 g。则气体X的组成是 。
33.(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1 2 3 4 5 6 7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②Na2SO3 + 2HCl=2NaCl + SO2↑ + H2O。
③CO2与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作出猜想】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3溶液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溶液均由无色变成红色 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 溶液。
实验2

均产生白色沉淀 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号 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4号溶液是Na2CO3溶液
5号溶液是Na2SO3溶液。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
34.(3分)工业上制备硅酸钠(Na2SiO3)的反应原理为:2NaOH + SiO2 = Na2SiO3 + H2O。若用120 t SiO2为原料,计算理论上得到硅酸钠的质量。

35.(3分)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和数据,计算反应后溶液中H2SO4的质量。

北京市西城区2012年初三一模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题号 l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C D A B C C D
题号 1l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B C C B B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C D D
说明: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参照本标准给分。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30分。)
26.(5分)
(1)D A (2)吸附 (3)①蛋白质 ②碘
27.(7分)
(1)氯化钠 干冰
(2)3 2∶1
(3)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4)-1 2CaO2 + 2H2O = 2Ca(OH)2 + O2↑
28.(6分)
(1)导电
(2)4Al +3O2 = 2Al2O3
(3)3CO + Fe 2O3 3CO2 + 2Fe
(4)①CuO + H2SO4 = CuSO4 + H2O ②Fe、Cu ③ 16
29.(7分)
(1)①甲 ② t1℃时,KNO3和K2CO3的溶解度相等 ③11∶10 ④不变
(2)①过滤 ②B C ③33
30.(5分)
(1)Fe3O4 (2)Fe + H2SO4 = FeSO4 + H2↑
(3)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 CO2 + Ca(OH)2 = CaCO3↓+ H2O
(4)4FeCO3 + O2 2Fe2O3 + 4CO2
三、实验题(共3小题,共19分。)
31.(7分)
(1)试管 (2)B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H2O2 2H2O + O2↑
(3)2KMnO4 K2MnO4 + MnO2 + O2↑ 将导管移出水面 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32.(6分)
(1)验纯 CH4 + 2O2 CO2 + 2H2O
(2)①除去CO2、H2O ②b a ③H2和CO(答全给2分,否则0分)
33.(6分)
【实施方案】 实验1 1 NaCl
实验2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或Na2SO3 + Ca(OH)2 = CaSO3↓+ 2NaOH)
【继续实验】均有气泡产生,5号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反思】(2分,每步操作和现象均答全者给1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4号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
的NaOH溶液。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34.(3分)解:设理论上得到硅酸钠的质量为 。
2NaOH + SiO2 = Na2SiO3 + H2O
60 122
120 t
……………… (1分)

答:略。
35.(3分)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消耗H2SO4的质量为y,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z。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98 2
6 .5 g y x
—— = —— = ——¬ = 0.2 g y = 9.8 g ……………… (1分)
z + 6.5 g = 106.3 g + 0.2 g z =100 g ……………… (1分)
剩余H2SO4的质量= 100 g×10% - 9.8 g = 0.2 g ……………… (1分)
答 :略。

阅读全文

与污水中的cud哪里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污水井剖面图尺寸 浏览:588
安利净水器滤芯外面的膜是什么 浏览:308
酒店的净水器是怎么用的 浏览:338
除污水为什么要预氧化 浏览:674
小米车载净化器怎么走线 浏览:296
为什么打开回水阀排出来污水 浏览:412
纯净水桶子有刻划怎么办 浏览:827
蒸馏饼的做法 浏览:171
蒸馏水存在丁达尔效应吗 浏览:10
空气净化器为什么会有一股味道 浏览:366
缺氧污水泉怎么发现 浏览:939
2013款英朗gt汽油滤芯什么牌子的 浏览:145
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清洗 浏览:853
小型生活污水净化槽 浏览:768
中北镇有污水处理厂吗 浏览:862
家用净水器怎么换过滤芯视频 浏览:472
超滤机和RO膜有啥区别 浏览:480
滤芯器漏机油是什么回事怎样修 浏览:740
蒸馏水可以煲开水吗 浏览:793
鱼缸放什么棉花过滤 浏览: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