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处理指标有哪些
1、COD 化学需氧量
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2、BOD 生化需氧量
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它说明水中有机物出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单位以ppm或毫克/升表示。污水中各种有机物得到完会氧化分解的时间,总共约需一百天,为了缩短检测时间,一般生化需氧量以被检验的水样在20℃下,五天内的耗氧量为代表,称其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简称BOD5,对生活污水来说,它约等于完全氧化分解耗氧量的70%。
3、NH3-N 氨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当氨溶于水时,其中一部分氨与水反应生成铵离子,一部分形成水合氨,也称非离子氨。
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氨离子相对基本无毒。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4、SV 污泥沉降比
5、SVI 污泥体积指数
等等
B. 污水生物处理中的指示生物有哪些
指标性生物就是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指标性生物主要是微生物中大型动物主要以细菌为食物回来源
污水处答理中其主要净化污水功能的生物就是各种细菌,当水中污染物含量高时,细菌大量繁殖,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以水中污染物为食,从而将当量污染物消耗掉,使水体得到一定的净化,水体得到.
水体得到净化后水质变得相对讲好此时以细菌为食的大型动物开始繁殖,这些大型动物即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由于细菌的数量比较大,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食物比较充足,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开始大量繁殖,当细菌被大量吃掉时水体得到进一步净化,此时会在水中发现大量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因此当大量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存在时标志着水体得到了充分的净化处理,因此这些生物的出现既是水体的到净化的体现
C. 水质指标在污水处理中有什么作用
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水质分析工作极为重要,它对污水处理过程起着指示与指导作用。袭含孝正确的水质分析结果可反映出污水厂原生污老汪水的进水浓度,经处理后的出水浓度,拍稿从而可知污水处理的效果。
D. 生活污水中会不会有眼虫,有的话对污水处理有什么影响或指示作用
你好!
眼虫多量存在于富含有机物质的淡水,例如湖沼和池塘内,因为其含量特多,每使淡水变色,例如扁眼虫使水变绿以及糙皮藻使水变成黄褐色等,特别是在水温较高时更是如此。
眼虫的分布以淡水为主,但在河堤、海湾湿土或含盐沼泽中亦有之,此外在其它藻类体上、植物碎片、及小甲壳类的体上亦能见到。至于营有机性的种类则多见之于下水道的水内。
出现了就表明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差,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
E. 污水治理措施
污水治理措施主要有:
1、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
2、把被污染的水处理至符合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3、使用农家肥,减少使用化肥、农药;
4、生活污水先集中处理后排放。
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委托的排水监测机构,应当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监测,并建立排水监测档案。排水户应当接受监测,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排水户安装的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应当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监测数据与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共享。因城镇排水设施维护或者检修可能对排水造成影响的,城镇排水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相关排水户。
违反相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排水户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排放口的设置符合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的要求;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相应的预处理设施和水质、水量检测设施;
(三)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有关排放标准;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由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核发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
F. 不会有眼虫,有的话对污水处理有什么影响或指示作用
1 微生物类群的分类
1. 1 肉足虫
其细胞质可伸缩变动而形成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常见的有变形虫和表壳虫。
1. 2 鞭毛虫
具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鞭毛是其运动器官,常见的有滴虫、聚屋滴虫、眼虫、豆形虫和粗袋鞭虫等。
1. 3 纤毛虫
动物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作为运动冲核培或摄食的工具,具有胞口、口围等吞噬和消化的器官,分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常见的游泳型有漫游虫、草履虫、管叶虫、斜管虫等;常见的固着型有钟虫、盖虫、独缩虫、聚缩虫、吸管虫、累枝虫等。
1. 4 后生动物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不经常出现的,在出水水质较好或较稳定时出现,常见的有轮虫、红斑票贝体虫等。根据污水厂两年的镜检记录,红斑票贝体虫平时几乎不见,多在8 ,9 月份出现,这时水温较高,一般为22 ℃左右。
2 代谢捕食方式
1) 通过体表吸收溶解性的有机物,吞噬废水中细小的有机物颗粒,经过新陈代谢作用,然后使之氧化分解为稳定的无机物。
2) 捕食细菌或游离细菌,维持活性污泥系统中生态平衡及改善出水水质。通过捕食细菌,能促进细菌的生长,使细菌的生长能维持在对数生长期,防止种群的衰老,提高细菌的活力;由于游离细菌密度小,较难沉氏念淀,易被出水带出而影响水质,微型动物吞噬游离可大大改善水质。
3) 固着型纤毛虫及吸管虫还可分泌粘液,使之附着在絮凝体上生散唯长;对悬浮颗粒及细菌均有吸附作用,从而有利于菌胶团及絮体的形成。
3 提高出水水质方面的作用
1) 通过某些原生动物的分泌物,在沉降过程中促进游离细菌的絮凝作用,提高细菌的沉降效率和去除率。
2) 原生动物捕食细菌,提高细菌活动能力,提高对可溶性有机物的摄取能力。
3) 原生动物和细菌一起,共同摄食病原微生物。
4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作用
4. 1 活性污泥良好时
当活性污泥性能良好时,活性污泥表现为絮凝体较大,沉降性好,镜检观察出现的生物有钟虫属、盖虫属、有肋木盾纤虫属、独缩虫属、聚缩虫属、各类吸管虫属、轮虫类、累枝虫属、寡毛类等固着型种属或匍匐型种属。
4. 2 活性污泥恶化时
活性污泥恶化时,絮凝体较小,出现的生物有豆形虫属、滴虫属和聚屋滴虫属等快速游泳型的生物。当污泥严重恶化时,微型动物大面积死亡或几乎不出现,污泥沉降性下降,处理水质能力差。
4. 3 从恶化恢复到正常时
活性污泥从恶化恢复到正常,在这段过渡期内出现的生物有漫游虫属、管叶虫属等慢速游泳型或匍匐型的生物。
4. 4 活性污泥膨胀时
活性污泥膨胀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此时污泥沉降性差,30 min沉降比高,而污泥浓度相对较低,导致污泥指数SVI 值相对偏高。丝状菌是导致污泥膨胀的主要生物,由于丝状菌大量繁殖,活性污泥呈棉絮状,颗粒细碎且颜色相对较浅。
4. 5 溶解氧不足时
曝气池中溶解氧持续不足时,活性污泥颜色较正常时发黑,并散发出臭味。
4. 6 溶解氧过高时
在一般情况下,每毫升活性污泥中通过镜检,可以观察到300 个左右轮虫,而在正常情况下,很少能观察到肉足类生物。当曝气池中持续曝气量过高时,会出现大量的肉足类及轮虫类生物。
4. 7 进水浓度和BOD 负荷过低时
当污水浓度和BOD 负荷过低时会出现表壳虫属,也标志着出现了硝化作用。
4. 8 其他环境变化时
当活性污泥中指示性生物量急剧减少时,可能是受到有毒物质的影响或某些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此时必须相应采取措施以减小对微生物的影响。
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艺中,对曝气池内微生物进行的镜检,是对活性污泥运行状态的判断,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根据曝气池内微
G. 污水处理措施
1、改进城市污水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掌握一些污染源治理技术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最新情况,推动我国污水处理方法的发展,大力开发低耗高效污水处理的科学技术,对我国现有污水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更高的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有力的控制水污染。创新并优化污水处理工艺,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其达到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回收再利用的标准,提高水资源的重发利用率。其次,是加大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建立专门的研究和开发机构,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开发、研制和应用城市污水回用技术和新设备,提高污水处理和回用能力;引进和开发新技术,通过积极推广各种膜分离技术、臭氧化技术以及安全消毒技术的应用,将污水中的废物分离,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标准,完善处理系统,达到再生水的指标,提高水的重发利用率。最后就是排水合理分区和合理布局,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其规模和对污水利用的方便程度,对城市污水的排水范围进行规划,污水处理厂要适度集中,合理划分,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选址和方案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合理进行,尽量做到最低投入成本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强化一级污水处理法,根据自身条件适时选择二级处理法,降低城市污水处理设备的负荷和处理成本,将水处理由原来单一模式转变成综合利用处理模式,转变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局面。
2、完善污水处理管理机制
改革污水处理单位的考核制度,对处理后的水质、水量同时监管,将处理后的水体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有效改善污水处理工作的质量水平,提高处理后水质的标准。政府加强对污水处理的管理,明确分工,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采用问责制度,并对出现问题的责任人进行惩治,保障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政府将传统的城市排水体制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明确各个部门责任,各个部门互相监督。分流制适合于新建区、扩建区、新建开发区,并不受历史因素影响;合流制适合具有历史因素的大中型城市。政府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制度,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多元化管理,引进投资模式,保证城市污水处理的持续发展。借鉴城市污水处理较好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改进自身的技术,政府应该建立一系列的监管体系,全方位的展开工作,并且要通过政府、企业和公民“三位一体”,强化监督机制,提高员工的监管水平和监管素质,依法对污水处理全过程进行监督,提高污水治理的彻底性,促使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改善环境质量的效能。
3、提高民众认识,树立环保观念
积极利用各种媒介,提高全民的水资源危机意识以及综合利用意识,倡导建立节水型社会,其次就是树立污染者收费意识,同时应该做到“谁污染,谁治理”,同时可以用来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的资源投入,改进设备,加大技术投入。
4、污水处理的资源化 和产业化
城市污水处理之后也是一种水资源,成为城市的第二种水源,回用之后,可以很大的节约水资源的供应量,同时还能减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的污染,既解决了供水紧张又改善了环境,还可以就近处理利用,节省管道投资和运输消耗,实现水源的可持续发展。分类供水,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并且鼓励中水回用,对废水回用之后的污泥进行研究,将它变废为宝,真正的提高污泥的资源程度。对于那些排放污水的企业要缴纳相应的费用,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供资金,加强污水处理的能力,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来发展污水处理行业。
H. 原生动物在水体自净和污水生物处理中如何起指示作用
.指示功能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多,说明水体自净程度高。
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出现顺序:
细菌
(植物)
鞭毛虫
变形虫
动物鞭毛虫
游泳型纤毛虫、吸管虫
固着型纤毛虫
轮虫
幻灯片50:
指示功能具体表现:
a.判断污水处理程度或污泥培养程度。
b.判断活性污泥和处理水质的好与坏。
c.根据原生动物的个体形态变化判断进水水质变化和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
幻灯片51:
2.净化功能
活性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原生动物,大部分为动物性营养,吞食有机物颗粒及其他较小的游离微生物。
3.促进絮凝和沉淀作用
活性污泥法主要靠的是细菌(菌胶团)的絮凝和沉淀作用。但,原生动物对于污水的净化及污泥的絮凝、沉淀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有的物种可以分泌一些粘性物质。
I. 污水生物处理中的指示生物有哪些
微生物在调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左右,通过镜检而根据活性污泥
中的微生物可以发现该活性污泥的好差,其指示作用有:
(1)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
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
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
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
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
兆.
(8)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11)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
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J. 污水厂生化池过程仪表指示作用以及如何控制
污水厂生化池过程仪表指示作用以及如何控制
在了解在线仪表的应用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没有在线的情况下,污水厂能够掌握的生物池的数据都有哪些。污水厂内建有化验室,化验室会对每天的进出水水质、生物池内的活性污泥参数等进行化验,得出运行数据以供工艺人员调整使用,受到化验方法的限制,以及化验人员的工作时间等,一般这些数据每天化验一次。
污水厂化验室针对管理重点的生物池的活性污泥控制化验参数,比较常用的有污泥浓度、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沉降比SV、溶解氧、微生物镜检等,受到人工取样的时间、周期以及生物池内水流的推动流向的限制,一般会选择生物池的末端进行取样,这个点位的化验数据主要监测的是生物池内活性污泥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最终反应的结果,一般的传统的专业书籍也在用这个点位的数据对生物池的常规检测参数进行确定。比如溶解氧常规的说法是2mg/L,但是在整个好氧池中,前段的溶解氧由于进水中的有机物较多,微生物大量的吸附降解有机物,消耗大量的氧气,这样就出现了前段的溶解氧远远低于2mg/L,但是随着曝气区域的延伸,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逐步被微生物降解完毕,微生物不再需要氧气,水中剩余的溶解氧会逐步增多,为了避免氧气的浪费,一般在生物池曝气区的末端控制溶解氧在2mg/L,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也对活性污泥的老化有良好的控制。
因此在生物池末端的监测,可以以传统的数据来评判生物池内的活性污泥对污水的处理程度,工艺人员使用这些数据进行日常的工艺调整和管理等。但是在末端检测和以日为单位的频次对出水水质结果对整体的工艺调控也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化验室手工检测其实也是一种结果检测,不过是将出水水质的结果检测提前到了生物池的末端,并没有形成生物反应的过程检测,提前预判也就更无能为力,在现阶段出水水质的严格管控下,对工艺运行的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原有的结果检测需要向前进入到过程中进行检测,甚至需要具备预判的能力,在现有的手工检测的模式下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的。
同时数据的检测密度也带来了工艺控制的不准确性,污水厂的生物处理流程是一个流动性的过程,流动的处理过程,水质数据,过程数据是一个随着时间、空间位置实时变化的状态,而取样时,仅能取到一个固定地点的瞬时的水样,瞬时水样要代表整个生物池内的所有的变化时不可能的。只有当取样点的密度或者数量足够大的时候才会有比较贴合实际的数据,所以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稳定的检测,并且保证工艺、进水、环境等都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下才会有,但实际上这时不可能的,因此手工取样的化验结果,要尽可能积累更多的数据量,在大数据量中消除取样的偶然性,才会具备判断的依据。
在线仪表在数据的密集度上,是完全可以取代人工的,那么工艺管理人员除去具备了更密集的数据以外,通过使用在线仪表,有没有可能把控制向前移动呢?先前移动的控制需要对工艺运行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把生物池由原来的末端出水监测向前移动到过程中的监测,生物池以空间推流式工艺较多(SBR及其变种以时间变化为主),在不同的流程中的点位监测数值是不一样的,而且在不同的时段监测的数据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在实时变化的工况下,人工检测的频次低,周期长的弊病就明显的显现出来,而在线仪表的实时监测的优势就显而易见。因此希望采取先前进行工艺的过程控制污水厂,越来越需要在线仪表在工艺运行中的实时监测的作用。下面以生物池的各项控制点来说明下在线仪表在生物池工艺控制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的生物池形式多样,不同的工艺要求有不同的工艺池体,下面就以A2O的工艺控制点来进行在线仪表的应用探讨。现有的除磷脱氮工艺中A2O及其改良工艺越来越多的在实际中得到应用,A2O工艺中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将过量吸附磷的厌氧段(A)和反硝化的缺氧段(A)分离出来单独的控制区域进行控制,在工艺管理中具有明确的管理参数,便于实际的运行管理。对于工艺管理人员来说,仅仅在出水口安装的溶解氧和污泥浓度的在线仪表就不再能检测到除磷脱氮的效果了,这需要更多更新的设备,或者通过一些常用的表征参数比如溶解氧、ORP、硝态氮仪表等来评估除磷脱氮的效果,以便在后期的管理中进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