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除氧器常见故障有哪些原因
除氧器在运行时常见的故障有:排气带水、除氧器振动及自生沸腾。
1)排气带水
排气带水也叫跑水,除氧器运行中工况发生较大变化或运行中造作不当时,除氧器可能发生排气带水现象。其主要原因一是野派进水量过大,在淋水盘或配水槽中引起激溅所致;二是排气量过大,造成排气速度过高或携带水滴。
2)除氧器振动
除氧器振动会损坏设备危及设备安全,主要是由于除氧器内发生汽、水冲击造成。引起汽水冲击的主要原因是:进水温度低及进水量波动大,淋水盘孔锈蚀堵丛脊清塞发生溢流;喷嘴脱落,使进水呈水柱状冲向排气管等。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汽、水流偏斜,气流速度、压力不均引起压力波渗前动,造成汽水冲击。
3)自生沸腾
除氧器的“自生沸腾”是指过量的温度较高的汽、水流进入除氧器,其汽化产生的蒸汽量已满足除氧器加热蒸汽量的需要,使进入除氧器的主凝结水不需要回热抽汽加热就达沸腾。此时,除氧器内部汽与水的逆向流动遭到破坏,除氧器中形成蒸气层,阻碍气体的逸出.
『贰』 发电车间有限空间事故应急处置措施_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发电车间有限空间内作业事故处置方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处理有限空间内作业突发事件,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有限空间内作业人身伤亡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电车间有限空间内作业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事件特征
2.1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
2.1.1危险性分析
在容器、槽箱、锅炉烟道、排污井、地下沟道及化学药品储存间等有限空间内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引起作业环境中严重缺氧以及有毒气体急剧增加导致作业人员昏凳尺倒、急性中毒、窒息伤害等。
2.1.2事件类型
有限空间内作业事故类型: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
2.2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2.2.1生产区域内排污井、排水井及地下电缆沟道。
2.2.2高压、低压加热器。
2.2.3除氧器。
2.2.4凝汽器。
2.2.5烟道。
2.2.6锅炉。
2.2.7锅炉汽包。
2.3可能造成的危害
当工作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缺氧和存在有毒气体,且工作人员没有采取有效、可靠的防范、试验措施进行工作时,会造成工作人员昏倒、休克,甚至人身死亡。
2.4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2.4.1工作人员工作期间,感觉精神状态不好,如眼睛灼热、流涕、呛咳、胸闷或头晕、头痛、恶心、耳鸣、视力模糊、气短、呼吸急促、四肢软弱乏力、意识模糊、嘴唇变紫、指甲青紫等。
2.4.2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务。
2.4.3工作成员工作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厂长
副总指挥:生产厂长、总工程师、安全厂长
成员:各生产车间主任及相关科室
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设在厂调度。
3.2指挥部人员职责
3.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有限空间内作业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2.3值长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3.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3.2.5安监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败衫
4应急处置
4.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4.1.1有限空间内作业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厂调度)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厂调度)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厂调度及部门负责人。
4.1.2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4.1.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4.1.4有限空间内作业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4.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将窒息人员脱离危险地点。
4.2.2对于有毒化学药品中毒地点发生人员窒息的事故,救援人员应携带隔离式呼吸器到达事故现场,正确戴好呼吸器后,进入现场进行施救。
4.2.3对于有限空间内由于缺氧导致人员窒息的事故,施救人员应先强制向空间内部通风换气后方可进入进行施救。
4.2.4对于电缆沟、排污井、排水井等地下沟道内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地点,救援人员在施救前应先进行有毒气体检测(方法通过有毒气体检测仪、小动物试验、矿灯等),确认安全或者现场有防毒面具则应正确戴好防毒面具后进行施救。
4.2.5施救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后,将窒息人员救离受害地点至地面以上或通风良好的地点,然后等待医务人员或在医务人员没有到场的情况进行紧急救助。
4.2.6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4.2.6.1有限空间内作业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 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枣枯高情况。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4.2.6.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4.2.6.3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 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4.2.7有限空间内作业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4.2.7.1通畅气道。
4.2.7.2口对口(鼻) 人工呼吸。
4.2.7.3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
4.2.8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4.2.8.1按压吹气1min 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 ,应用看、 听、试方法在5~7s 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4.2.8.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 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 。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4.2.8.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4.3事件报告
4.3.1应急救援办公室立即向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4.3.2事件扩大时,由总指挥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4.3.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叁』 除氧器出现水位过高怎么处理
检查高加的抽汽电动门、抽汽逆止门全关,事故疏水门全开,高加三通阀切为旁路运行,高加出口电动门联关。特别注意主给水流量有无异常下降。检查高加水位远方和就地是否一致,高加水位是否下降,确认高加切除是否为管束泄漏造成。如果为管束泄漏,应保持高加三通阀为旁路运行,禁止投运高加,防止汽机进水。同时注意各段抽汽管道蒸汽温度(尤其是管 道下部温度)有无异常下降,检查抽汽管道疏水相应开启。
高加切除后,大量过热疏水进入凝汽器会导致真空瞬时下降。同时,由于高压抽汽全关,多余抽汽引起汽机做功加大,导致机组负荷瞬时增加,注意检查汽机真空,确定是否启备用循泵和真空泵,以防真空过低引起机组 跳闸。高加切除后,#3高加至除氧器正常疏水调整门和连续排汽手动门若不及时关闭,此时由于除氧器排氧门开启,则会产生大气通过排氧门进入凝汽器败稿,导致机组真空下降。
所以高加切除后,应及时关闭排氧门、#3 高加至除氧器正常疏水调整门。在确认高加水位正常后应关闭事故疏水门,并注意保持其适当的水位。高加切除后,尤其是机组高负荷时,应立即将机组控制方式由CCS 切为汽 机跟随TF 方式或基本方式BASE 手动调整,以保证机前压力稳定,不超过 17.0MPA。并适当减少燃料量,同时对应汽机真空值,保证机组负荷平稳下降,从而确保机组做功能力、蒸汽温度和压力、凝结水泵出力等在正常 范围之内。高加切除后,由于给水温度下降、燃料量增加,导致主、再热汽温超温。 应在高加切除后,及时增加察好孝过热蒸汽 I 级、II 级减温水和再热蒸汽减温 水,调整配风,调整风烟档板开度,监视排烟温度,保证汽温在可控范围。由于高加切除后进入除氧器的疏水中断,除氧器产生水位波动。袜首
『肆』 除氧器溢流管的使用方法
先检查进水调节阀是消埋否失灵,如失灵一时无法恢复正常,可手枝到就地关小截止阀,减小进水量,将水位降到正常。
1、检查其他放水阀门是否误开,应关闭,水位继续升高可以打开溢流阀门,待故障消除后关闭。
2、旋膜式除氧器是喷雾填拿薯蚂料式除氧器的替代产品。
『伍』 除氧器水位高、低有什么危害
除氧器水位过高,则汽容积少,进汽量不变,压力增大;进入其中的蒸汽较少,造成除氧内水温过低,影响除氧效果;除氧器水位过高还拿衡容易造成除氧器振动;大量水从溢水管排出,造成工质和热量损 失;造成除氧器内工作压力不稳定及设备安全和影响除氧效果。
除氧器水位过低,进入其中的蒸汽较多,使除氧器内部汽压过高,大于除氧器内水温所对应的饱和压力,也会影响除氧效果;除氧器过低还易造成给水泵汽化;严重时会造成给水泵损坏危及机组安全。
(5)除氧器溢水处理通报事故扩展阅读:
1、发现除氧器水位下降,应立即核对就地表计,判断水位是否真实下降,并查明原因予以处理。
2、若除氧器水位自动调节失灵,应切至手动调禅绝节,必要时开启旁路阀调节,增大进水量,恢复除氧器正常水位。
3、若凝结水系统故障,应及时启动备用凝泵,排除故障并根据情况进行隔离,必要时通贺敏姿知检修处理。
4、查除氧器底部放水阀、开车放水阀、给水系统放水阀是否严密或误开,并及时关闭。
5、检查锅炉给水系统是否正常。
6、经上述处理无效,除氧器水位下降时,汇报集控长、值长,适当减少机组负荷,不得已时启动凝结水输送泵向除氧器补水。
7、除氧器水位继续下降至低Ⅱ值时,查给泵及前置泵应跳闸,否则应故障停泵,并完成正常停机的其他操作。
『陆』 除氧器的作用是什么运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原因与处理方法有哪些
除氧器喊缓作用是利用化学或热力学原理去除水中的氧气
运行中如果发现除氧器除氧效果降低,可能是由于除氧则渗慎的水孙敬温低
『柒』 电厂安全事故通报
通报是现有公文文种之一,主要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表彰、批评、情况说明三类情况。电厂火灾事故频繁,发生火灾后要对情况进行通报。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电厂安全事故通报,仅供参考!
电厂安全事故通报 范文 篇一电力行业事故通报一、全国电力事故情况:
1、2013年,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49起,死亡86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33起,死亡39人;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16起,死亡47人。2013年,全国发生较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事故10起,死亡42人。2012年,自然灾害引发电力人身伤亡事故5起,死亡(失踪)65人。发生境外较大以上人身伤亡事故1起,死亡6人。2、2014年3月份,全国发生电力生产人身伤亡责任事故2起,死亡1人,重伤1人。 两起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为:3月7日,福建省电力公司宁德电业局业扩项目部工作人员根据用户申请,在对新建配电设备进行复检时,发生触电事故,造成1人死亡。3月20日,中电投青海黄河公伯峡发电公司1名作业人员在处理空调室外机时,踩到玻璃网架上,玻璃碎裂发生高空坠落,造成重伤。 3、2014年5月份,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4起,死亡4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3起,死亡3人;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1起,死亡1人。三起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为:1、5月10日,河南金鑫防腐保温工程公司在华能南通电厂二期220千伏升压站进行线路检修时,脚手架搭设过程2 中因倾倒触碰邻近运行线路,造纤辩成1人触电死亡。
2、5月19日,广西水利电业集团玉林市水利镇前电业有限公司城隍供电所农电工在兴业县城隍镇莲塘村更换低压线路受损电杆的作业中,发生线路倒杆,造成1人死亡。3、5月21日,江苏溧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国电电力石咀山发电厂2号机组B引风机改造施工作业中,进行引风机出口烟道内中心风筒拆除工作时,中心风筒因支撑割除后受力不均,发生垮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一起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为:5月15日,贵州圆通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在广西水利电业集团田林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农网升级改造项目施工中,进行低压线路安装时,发生触电事故,造成1人员死亡。4、2013年6月份,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2起,死亡2人,均为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
两起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为:1、6月22日,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临河热电厂作业人员在双线输水管线排气井检查排气阀时,下井关阀过御竖清程中跌落井底,造成1人死亡。2、6月27日,江苏宜兴市张泽耐火电瓷有限公司在陕西华电瑶池发电有限公司1号锅炉进行小修作业时,发生高坠事故,造成1人死亡。
电厂安全事故通报范文篇二某电厂火灾事故通报;某电厂2×600MW空冷机组项目工程于2008年;C、D、E、F磨煤机运行,A磨煤机备用,B、C电;(一)事故经过;2011年12月28日16时20分左右,安装单位;事故追忆记录显示(SOE),16:28:08,#;8.7米层发变组保护室检查,主值检查发现#2机组;16:31:23,#2发电机跳闸,机组联锁保护动;16:52:25,#1汽
某电厂火灾事故通报
某电厂 2×600MW 空冷机组项目工程于 2008 年 8 月份开工,#1机组于 2011 年 11 月 7 日正式移交生产,#2 机组于 2011年 11 月 17 日开始整套启动调试,12 月 23 日 7 时 56 分进入 168 试运行,2011 年 12 月 28 日事故前500kV 系统正常方式运行,#01高备变热备用。#1 机 组 正 常 运 行 , 有 功 负 荷 450MW , 主 汽 压 力20.68MPa,主汽温度 545℃,主汽流量 1392 t/h,总给煤量298t/h,机组投协调运行。#2 机组进行 168 小时试运,有功负荷 380MW,主汽压力 17.02MPa,主汽温度 552℃,主汽流量 1155 t/h,总给煤量 249t/h,机组投协调控制方式,B、
C、D、E、F 磨煤机运行,A 磨煤机备用,B、C 电动给水泵运行。调控制方式,B、C、D、E、F 磨煤机运行,A 磨煤机备用,A、B 电动给水泵运行。
(一)事故经过
20xx年 12 月 28 日 16 时 20 分左右,安装单位人员巡视检查过程中,发现#2 炉#1电缆竖井 8.7 米标高处有火情,立即用灭火器灭火,同时电话 报告 单位负责人。16 时 20 分左右,#2 机机组长相继接到#2 炉巡检员和#1 炉巡检员报告,汇报#2 炉 A 磨西侧 7.5 米标高电缆桥架与#1 电缆竖井结合部冒烟,机组长通知电建公司试运现场负责人派人检查。16 时 23 分,集控楼火灾报警系统发 8.7 米层火警(事故后核对设计图为发变组保护室),值长派#1 机组巡检员检查火警情况。巡检员首先检查机侧 8.7 米层#1 机 10kV 配电室和励磁小间无异常,然后返回集控楼 4.2 米层,检查发现锅炉 400V 配电室内有烟从东墙处穿墙电缆桥架进入,但没有明火,立即汇报值长。随后巡检员检查与锅炉 400V 配电室相邻的汽水取样间未见异常,又返回锅炉 400V 配电室,发现东侧穿墙电缆桥架处已经着火,随即返回集控室向值长汇报。
事故追忆记录显示(SOE),16:28:08,#2 机组 DCS发“2 号发变组保护 C 屏公用变差动保护动作”、“2 号发变组保护 C 屏高厂变差动保护动作”报警,但机组未跳闸,机组长派#2 机主值去
8.7 米层发变组保护室检查,主值检查发现#2机组发变组保护E柜“出口断路器全停”报警灯亮,同时发现东南角天花板处有烟雾冒出,保护室外走廊吊顶有烟雾冒出,汇报机组长,要求增派人员查找火源。
16:31:23,#2 发电机跳闸,机组联锁保护动作,汽机跳闸、锅炉“MFT”动作,10kV 厂用电切换不成功,#2 机交流润滑油泵未联启,直流润滑油泵联启,空、氢侧直流密封油泵联启。约 16 时 37 分,操作员站全部黑屏。
16:52:25,#1 汽轮机 AST 电磁阀直流电源因直流馈电屏(发变组保护室内)烧损失电,“ETS”保护动作机组跳闸,厂用电切换成功,交流润滑油泵联启。16:58:00,#1 高备变跳闸,厂用电全部失去,操作员站全部黑屏。
(二)事故处置情况
1.#1、#2 机组跳闸后,运行人员立即破坏真空,切断空冷岛汽源,关闭所有主汽管道和再热器管道气动疏水门,关闭汽机本体疏水手动门,执行汽轮机闷缸 措施 ,并进行发电机排氢,将除氧器、凝汽器、定子冷却水、开式水、闭式水放水。
2.事故发生后,电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电厂、电建单位人员进行灭火及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调集救护队60 人现场救援。17 时 40 分,现场火情基本得到控制;22时 30 分,集控室及部分厂区照明恢复;29 日 3 时 30 分,厂区换热站恢复运行。
三、事故原因及扩大原因
(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集控楼 0 米精处理#1 检修电源箱进线电缆,在#2 炉 A 磨西侧 7.5 米标高电缆桥架与#1 电缆竖井结合部存在缺陷,长时间电流热效应导致绝缘破坏,造成电缆短路,产生电弧引燃电缆,是此次着火事故的直接原因。故障电缆型号为 ZRC-YJY-1,规格 3X25+1X16mm2。
(二)事故扩大的原因
1.事故段电缆阻燃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是造成本次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现场燃烧试验,直观判断该段电缆基本不具阻燃性能。现场截取样段委托辽宁省技术监督局检测院检测,电缆检测结果为阻燃试验 C 类不合格(检测报告有附件,通报略)。
2.部分电缆桥架及竖井隔断、穿墙孔洞封堵施工封堵不良且未按设计要求施工,未能有效阻断火势蔓延,是造成本次事故扩大的原因之一(东北电力设计院对现场防火封堵检查情况结论有附件,通报略)。
3.16 时 27 分 50 秒,#2 炉 B4 等离子点火装置因控制电缆烧损短路,使绝缘已被烧损的直流输出电缆在起火区域拉弧放电 57 秒,进一步助推了火势的发展,是造成本次事故扩大的原因之一。
(三)火势蔓延走向
约 16 时 20 分,#2 炉 A 磨西侧 7.5 米标高电缆桥架与#1 电缆竖井结合部电缆着火,由此引燃周围电缆(该区域电缆密集,为多路电缆交汇处),火势沿电缆向三个方向发展一路经#1 电缆竖井,在受限空间内加速燃烧,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快速上行;一路沿#2 炉 A 磨西侧 7.5 米标高电缆桥架向南蔓延到#2 锅炉侧;一路经#2 电缆竖井向上蔓延至#2 炉热一次风道上方电缆桥架。
火焰在#1 电缆竖井内向上蔓延,经与#1 电缆竖井相连的穿墙桥架相继进入 8.7 米层等离子配电室和 4.2 米层锅炉400V 配电室。火焰进入 4.2 米层锅炉 400V 配电室后,沿电缆穿层孔洞上行进入 8.7 米层发变组保护室。
在#1 电缆竖井中,烟气上行快于火焰的上行,烟气从通往 8.7 米层电缆桥架穿墙处进入发变组保护室外走廊上方的吊顶夹层内,充满整个吊顶夹层,经该夹层内墙上的四个照明线管穿墙孔洞直接进入发变组保护室,导致发变组保护室靠近孔洞的感烟测点在 16 时 23 分首先发出火灾报警。
四、事故损失情况直接经济损失:
根据设备损坏情况估算为580万元左右,对电网运行、电力(热力)正常供应的影响:#1 机组停止向电网供电。
五、事故暴露问题
1. 事故段电缆制造质量不良是本次电缆着火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火势扩大的主要原因。暴露出电缆生产厂家产品质量意识不强、质量检测把关不严等诸多问题;也暴露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设备验收、现场检验各环节工作不细、把关不严等问题。
2. 现场检查发现,部分电缆桥架及竖井隔断、穿墙孔洞封堵未按设计要求施工,暴露出施工单位施工管理不严,擅自改变设计,电缆封堵质量不良等问题,给 安全生产 留下重大隐患。
3. 监理单位未能按监理职责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验收把关不严,致使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项目得以实施和通过验收,暴露出监理单位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年龄偏大,精力不足、业务不熟等问题。
4.电厂在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缺乏有效的管控。电厂工程管理人员 经验 欠缺,业务素质不够,导致部分未按设计要求施工的电缆封堵项目和质量不合格的电缆通过验收。
5.电厂火灾报警系统设计不合理,火灾发生时,报警信号只标明层高范围,不能准确报告火警具体位置,不便于运行人员准确判断。暴露出该厂消防管理重视不够,消防设计审查不严等问题;事故还暴露出电厂和施工单位消防器材管理和消防知识培训不到位,部分人员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等问题。
6.电厂部分员工缺少现场工作经验,不熟悉安全生产管理流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不及时、不到位。暴露出该厂员工培训工作开展不深入、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7.工程单位对基建工程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要求不严,公司相关部门在历次监督检查中督导管理力度不够,整改监督不及时、不彻底,全过程管控不到位。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要立即开展为期 30 天的安全专项活动, 总结 事故教训,全面 反思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认真检查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评估安全生产状况,及时解决问题,降低安全风险,切实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2.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认真履行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加强到货产品的质量检查验收,强化对工程重要节点及竣工验收管理,尤其要加强抢修恢复期间电缆质量检查、电缆接头制作工艺检查和电缆桥架封堵施工质量检查,不留新的安全隐患。
3.电厂要举一反三,对全厂电缆防火封堵进行彻底检查,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重要部位按照非阻燃电缆防火封堵标准进行整改,确保电缆防火封堵能在火灾事故发生时有效发挥作用。
4.电厂要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严格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参建各方的安全监督与管理,认真落实事故防范措施,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梳理、补充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严格贯彻执行安全 规章制度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5.电厂要强化全员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健全防止火灾事故组织机构,完善消防管理制度,细化各部门重点防火部位以及安全职责,落实各级人员防火责任制。加强消防器材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培训和演练。
6.电厂要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应急管理要求开展预案培训和演练,配齐应急抢险器材,加强与周边电厂、煤矿等单位的应急联动,不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7.电厂要加大 教育 培训力度,以 安全教育 、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通过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员素质,增强员工技术、技能和管理水平。
8.电厂所属公司要加强基建管理,相关部门要真正落实责任,细化对基建项目设计、安装、调试、生产准备及生产管理各阶段的全过程管控,确保基建项目高标准投产。
9.电厂所属公司将在全公司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反思主题活动,深入查找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安全年”活动为契机,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落实反事故措施,夯实安全基础。
七、事故责任认定和对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处理
(一)事故责任认定
1.电缆厂生产的型号为 ZRC-JY-1 电缆存在缺陷,阻燃性能不合格,对本次电缆着火事故负主要责任。
2.电建位施工的电缆桥架防火封堵未按设计要求施工,未能有效阻断火势蔓延,对本次电缆着火事故负次要责任。
3.监理单位工程监理不到位且对电缆防火封堵验收把关不严,致使未按设计要求施工的电缆封堵项目得以验收通过,对本次电缆着火事故负次要责任。
4. 电厂所属公司及电厂对基建、生产安全管理不到位,采购电缆到货验收和电缆封堵施工验收把关不严,对本次电缆着火事故负次要责任。
电厂安全事故通报范文篇三目前我们组织学习了《xx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xx人身触电事故》,《xx供电局xx误操作事故》,《xx供电局110kvxx变电站xx人身触电事故》的安全事故通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按章作业,工作负责人现场麻理不到位。此三件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安全麻理的一系列问题,凸现了工作人员安全责任不清,现场不进行查勘,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事实证明,如果对危险点不预测,不防范和控制,那么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就可能演变为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通过学习,在次强化了大家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切实落到日常工作中。此三件事故的发生,使每个员工的心里都十分沉痛,同为南麻人,发生在他们身上,如同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一样,沉痛的教训,只有认真思考,进行反思。通过学习,体会如下:
1、三件事故充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违行为就是野蛮行为,不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只图省事、快当、存绕幸心理,怕麻烦,这就是事故发生的必然。
2、作业人员严重的违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验电不挂接地线,无安全措施保障的情况下就作业,严重违反《安全工作规程》和保障安全的技术措施,这也是事故发生的必然。
3、制度的缺失,管理的缺位。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执行力差,而且在检查中只报喜不报忧,平时对设备管理又不到位消缺又不及时,判断缺陷又不准确,日常巡检工作又不认真,致使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有章不循,有规不遵,工作浮躁,作业人员现场操作不按要求执行,危险点控制措施虚设。
5、在工作中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未落实,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安全学习流于形式。通过学习我们反思很多、很多,我们应该深刻地吸取教训,对照《安全工作规程》,结合我们公司的安全生产实际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和反事故演练,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认真学习事故通报,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做到安全无小事,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实,作出新的成效。
猜你喜欢:
1. 电厂安全事故通报
2. 2017电力安全事故通报
3. 2017电力安全生产事故通报
4. 安全事故通报
5. 电厂安全生产事故反思
6. 安全事故通报范文
7. 电厂安全事故感想
8. 安全事故通报
『捌』 除氧器满水什么原因
1)除氧器就地水位计失常,DCS远传水位轿腊计无法监视,就地指示在上水之前和上水之后均为零。
(2)电科院和电厂组织不力,技术措施有欠缺,事故防范措施不具体。
(3)除氧器的水位控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于除氧器在几分钟内满水没有一个量的概念。
3、防范措施:
(1)除氧器上水时要严密监岁档视就地和DCS水位,发现异常及时采取乎帆乱措施。
(2)提高调试人员和电厂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事故预控能力和处理能力
『玖』 除氧器压水后怎么处理
除氧器压水后对明拿除氧器水箱维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水压试验完斗液毕后, 放掉除氧水箱内的水并将内部积水空槐物排净, 用抹布把不能排净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