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厂化学三级处理原则是什么
电厂化学三级处理原则是凝结水大于20。三级处理是去除废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溶解性无机污染物。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和臭氧氧化法,也采用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技术等。各种化学工业废水可根据不同的水质、水量和处理后外排水质的要求,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㈡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
电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但同时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电量需求人必须不断的建发电厂。随着新能源的崛起替代了传统的煤炭发电,但新能源设备造价较高且受地域限制,燃煤火力发电厂依旧占据了发电厂大半江山。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促使环境破坏加重,如何把煤电厂危害降低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在这里整理了片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火力发电厂废水特点:
与普通工业废水相比,燃煤电厂的废水总的特点如下:
1、水质水量差异大,划分的废水种类较多。
2、废水中的污染成分以无机物为主,多含油。
3、间断性排水较多。
二、燃煤电厂废水来源
火力电厂来源广泛,但废水主要有一下几类:
1、冲灰废水。来源于冲洗炉渣和除尘器排灰的废水,在整个燃煤电厂中占了一半比例。冲灰废水中的污染物有悬浮物、PH值和含盐量等,这些物质含量与燃烧的煤炭种类、燃烧方式和输灰方式有关。
2、脱硫废水。煤炭中有大量杂质的其中就含硫,煤炭在锅炉燃烧后烟气中含硫,这些含硫烟气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烟气湿法脱硫。脱硫废水就是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这类废水高浑浊度、高硬度、高含盐量、污染物种类多。且不同燃煤电厂所用的煤炭是不同的,使得脱硫废水水质变化波动较大。
3、化学废水及含油废水。此类废水是燃煤电厂中各种工业排水的总称,包含冷却排放水、输煤系统冲洗废水、含油废水、冷却塔排污废水等。
三、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方法
1、冲灰废水。燃煤电厂废水中占比例较多的冲灰废水,一般处理工艺为调节池→加热混凝剂进入混凝器→助凝剂→污水净化器,到此步骤冲渣废水被分为污泥和清水,污泥进入污泥池灰渣进行脱水即可;清水进入清水池排出即可。
2、化学废水处理。化学废水分为无机废水和有机废水两种,需要分开处理:无机废水先进入中和池,调节PH值在进行进一步处理。因为含有大量酸和碱,处理时考虑回收利用,采用沉淀、混凝、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等方法都能有效处理;有机废水处理,有机废水来自锅炉的有机酸洗废水,采用蒸发池处理即可。
3、脱硫废水。脱硫废水因为其成分复杂,含油亚硝酸盐、硫酸盐和较多悬浮物,且脱硫废水中酸性物质较多,腐蚀性强,要经过合理的处理才能排放。单一的设备是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处理的,所以脱硫废水要进行进一步深入处理。脱硫废水先进入预处理系统进行絮凝、沉降、中和,减少废水中的悬浮物,提高废水PH值,为深度处理做准备。深入处理。
我推荐采用蒸发法,用MVR蒸发器来进行处理,MVR蒸发器技术虽然较新但是工艺较成熟,但短短十几年已在各各行各业广泛应用,选择一家合适的蒸发器厂直接关系到能否对脱硫废水达到“零排放标准”。
㈢ 电厂化学水处理
1 化学废水集中处理现状
电厂的化学废水有经常性废水和非经常性废水两部分,2×600 MW机组的废水排放量如表1所示。
表1 化学废水排放量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由表1可知全厂废水排放量约为经常性:(24+80)t/h(连续),非经常性:22000 t/a(平均)
1.1 废水处理主要流程
化学废水→废水贮存槽→氧化槽→反应槽→pH调整槽→混合槽→凝聚澄清池→清净水槽(水质监控)→煤灰用水系统。
澄清池底部排泥经浓缩池浓缩后送至泥渣脱水机脱水,泥饼用汽车运到干灰场贮存。清水返回废水贮存池。
1.2 存在问题
1.2.1 容量方面
上述流程将锅炉酸洗废水、锅炉排污水、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所排废水、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废水等全厂所有化学废水,都集中至化学废水集中处理站处理。这样,集中处理系统的容量大、占地多、造价高。
1.2.2 处理设施方面
传统的贮存槽主要是贮存废水,兼有部分粗调功能。但废水的氧化、反应、pH调整和混合,分别在氧化槽、反应槽、pH调整槽和混合槽中进行。这些槽上设有各种搅拌、加酸、加碱设施,且池内防腐、池上盖房(或棚)。这样,废水处理系统流程复杂、处理设施繁多、投资大、运行管理不便。
1.3 主要设备及其技术数据
废水贮存槽:V=1 000 m3 6座
氧化槽、反应槽、pH调整槽、混合槽:V=600 m 31套
澄清池:Q=100m3/h
2座
浓缩池:Q=20m3/h
1座
脱水机:Q=10m3/h
2台
清净水槽:8 m×6m×3m 2座
废水贮存池用排水泵: H=0.23MPa,Q=50m3/h 12台
药品储存、计量系统设备:1套
2 简化后的化学废水集中处理系统
2.1 处理系统主要流程
化学废水→废水贮存槽A→废水贮存槽(该槽兼有贮存、氧化、反应、pH调整和混合五种功能)→凝聚澄清池→清净水槽(水质监控)→煤灰用水系统。
澄清池底部排泥处理方法与传统方式相同。
2.2 优点
2.2.1 容量方面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和凝结水处理系统的反冲洗水,主要是悬浮物不合乎排放标准,将其直接排入工业下水道,由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处理。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和凝结水处理系统的再生废水,主要是pH值不合乎排放标准,此部分水就地调pH值排放。如将此部分水用泵送入化学废水集中处理站,处理方法仍是调pH值。
锅炉酸洗废水、锅炉排污水等化学废水,因其量大、悬浮物高、pH值也不符合排放标准要求,就地处理困难大,故集中起来处理较方便。
循环水弱酸处理站废水,含有硫酸钙易沉物,虽然目前环保对排水的含盐量没有限制,但悬浮物超标不能排;另外,如只将此水就地调pH值,而不去除其中的硫酸钙就排入自流下水道,长此以往,有污堵下水道的隐患。这部分废水进行集中处理。通过以上划分,系统的容量可大大减小。设计流量由100 m3/h降至80 m3/h。
2.2.2 处理设施方面
取掉了传统废水处理流程中的氧化槽、反应槽、pH调整槽和混合槽五种设施,以及五种设施上的各种配套设备、管道和厂房(或棚)。虽然取消了五种设施,但这五种设施的处理功能并没取消,而是在废水贮槽B中进行,因为传统的贮存槽本身具有粗调水质的功能,现将其转换成细调功能即行。
2.2.3 废水贮存槽方面
传统工艺的废水储存槽有1000 m3的池子6座。每座都设有2台耐腐蚀输送泵、加药管道、空气搅拌管道、检测装置等。
系统简化后贮存槽总容量从6000m3缩小为 m3,且分为A型和B型。废水贮存槽A只有1座3000 m3的池子,废水贮存槽B有2座1000m3的池子。
废水贮存槽A,用来储存废水,并输送废水到废水贮存槽B,没有调整废水水质的功能;这座池上只设有2台输送泵和空气搅拌管道,没有加药管道和检测装置。
2座废水贮存槽B,开始用来储存废水,储满后一池用来调整(氧化、反应、pH调整和混合)废水,另一池输送已调整好的废水至澄清池,两池倒换使用;这两池上各设有输送泵、加药管道、空气搅拌管道和检测装置。
2.3 主要设备及其技术数据
废水贮存槽A:V=3 000 m3
1座
废水贮存槽B:V=1 000 m3
2座
澄清池:Q=80 m3/h
2座
浓缩池:Q=15 m3/h
1座
脱水机:Q=10 m3/h
2台
清净水槽:6 m×6 m×3 m
2座
废水贮存池用排水泵:H=0.23 MPa、Q=40 m3/h 6台
药品储存、计量系统设备:
1套
3 两种处理方案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详见表2。
㈣ 电厂化学水处理的流程。
电站的水处理流程分为两大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物理软化水流程,第二部分是化学除盐水流程。
物理软化水流程:来自厂区供水管网的原水(又称生水),经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除去了原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杂质,称为澄清水;澄清水再经过反渗透装置清除了其中大部分钙、镁离子,成为软化水。
化学除盐水流程:软化水经过除碳器,除去水中的二氧化碳(严格地说是HCO3—),再经过混床,除去水中残存的钙、镁、钠、硅酸根等有害离子,成为除盐水,也就是锅炉补给水,存储在除盐水箱,再用除盐水泵打入除氧器,最终经给水泵打入锅炉汽包。
拓展资料:
关于“软化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壶用久后内壁会有水垢生成。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我们取用的水中含有不少无机盐类物质,如钙、镁盐等。这些盐在常温下的水中肉眼无法发现,一旦它们加温煮沸,便有不少钙、镁盐以碳酸盐形成沉淀出来,它们紧贴壶壁就形成水垢。我们通常把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用“硬度”这个指标来表示。硬度1度相当于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钙。低于8度的水称为软水,高于17度的称为硬水,介于8~17度之间的称为中度硬水。雨、雪水、江、河、湖水都是软水,泉水、深井水、海水都是硬水。
水的硬度主要由其中的阳离子:钙(Ca2+)、镁(Mg2+)离子构成。 当含有硬度的原水通过交换器的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被树脂吸附,同时释放出钠离子,这样交换器内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离子的软化水,当树脂吸附钙、镁离子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出水的硬度增大,此时软水器会按照预定的程序自动进行失效树脂的再生工作,利用较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盐水)通过树脂,使失效的树脂重新恢复至钠型树脂。
(资料来源:网络:软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