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液压泵有几种类型啊
常用液压泵种类
1、按流量是否可调节可分为:变量泵和定量泵。输出流量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的称为变量泵,流量不能调节的称为定量泵。
2、按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泵结构分为: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3种。
齿轮泵:体积较小,结构较简单,对油的清洁度要求不严,价格较便宜;但泵轴受不平衡力,磨损严重,泄漏较大。
叶片泵: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片泵。这种泵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音小、作压力和容积效率比齿轮泵高、结构比齿轮泵复杂。
柱塞泵:容积效率高、泄漏小、可在高压下工作、大多用於大功率液压系统;但结构复杂,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高、价格贵、对油的清洁度要求高。
一般在齿轮泵和叶片泵不能满足要求时才用柱塞泵。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液压泵,如螺杆泵等,但应用不如上述3种普遍。
液压泵的选择
选择液压泵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考虑。
(1)压力、流量和效率
压力、流量和效率是选择液压泵的基本参数。一般来说,在低压工况,什么类型的泵都可以用。高压工况应选择柱塞泵,齿轮泵在中压工况用得较多,叶片泵、螺杆泵在低压下应用比较经济。
液压泵的最大额定功率取决于压力、流量、转速、结构及零件配合间隙械间腺所引起的泄漏损失。液压泵的总效率决定于机械损失、摩擦损失和容积损失。一般来说,柱塞泵的总效率比齿轮泵和叶片泵都髙。
一般液压泵的效率受下列因素影响:尺寸、几何间隙及液压泵内零件的配合精度;油液的黏度和性能,诸如润滑性及工作温度对黏度的影响;工作压力和转速。为了获得较髙的容积效率,选择液压泵时,一定要了解液压泵内部零件的允许极限间暸。
(2)功率密度
液压泵很紧凑,比通常的能量转换装置有更小的重力功率比,这种比率称功率密度。在航空和车辆工业上应用液压泵时,功率密度是很重要的指标。功率密度主要取决于液压泵的类型和所用的材料。在普通液压泵中,叶片泵功率密度最小,大约为2N/kW,柱塞泵为3~6N/kW,而多数齿轮泵在5~7N/kW范围内。
(3)噪声及寿命
液压泵产生的噪声值随泵的类型,泵零件的材料与零件的配合,泵的安装及使用的消振方法,泵的刚度以及流量、压力、转速、压力脉动及连接在回路中其他元件的影响而有巨大差异。经验证明,外啮合齿轮泵和柱塞泵噪声最大,而螺杆泵最小,叶片泵和内啮合齿轮泵的噪声在它们之间。
声压级超过90dB(A)的液压泵噪声就非常大了,60dB(A)左右算较安静。排量、压力、转速相同,而类型不同的液压泵,在同样工况下工作,其噪声值不同。液压泵产生噪声的强度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升高较之随压力或排量的升高而升高更明显。
选择液压泵不仅要考虑压力、流量、体积、成本,其他方面也是很重要的。譬如:液压泵所在系统的相容性,泵的可靠性及其预期寿命等。经验表明螺杆泵使用压力在2~3MPa时是很经济的。这种泵最安静并无脉动,当油液黏度适当时,其可靠性系数很高。
叶片泵的压力脉动和噪声也较小,在固定式中压使用情况下,比外啮合齿轮泵更合适,其总效率低于柱塞泵。
现代的内啮合齿轮泵在中高压情况下使用时噪声很低,预期寿命达20000h,其容积效率达97%。但内啮合齿轮泵比外啮合齿轮泵贵。
对于低压、中高压使用情况,就其经济性而言,外啮合齿轮泵比其他泵要便宜,但随着压力的增高和使用时间的延长,其噪声值会急剧地增高。
径向柱塞泵预期寿命较长,能适用于高压场合。轴向柱塞泵工作压力在20~25Mpa时,其预期寿命为40000h,当工作压力为30~35Mpa时,其寿命会降低到小于15000h。
(4)总体考虑因素
在选择液压泵时,液压系统的设计者及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人员必须了解和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有:①安全压力及系统最高工作压力;②液压泵的允许转速;③液压泵标定的特性;④液压系统所需流量;⑤压力、转速、流量的相互关系;⑥变量控制的适应性;⑦压力冲击的耐受度;⑧泄漏损失程度;⑨容积效率和总效率;⑩污染耐受度;11运转可靠性和耐久性;12各种负载、转速下的预期寿命;13油的特性及其对液压泵磨损速度的关系;14液压泵在不同压力、转速和流量下运转产生的噪声;15液压系统温度;⑩可维修性;16保养及备件的可达到性;17过滤要求;18驱动形式及安装方式;19滑动表面上的特殊涂层;20吸油条件;21制造特点、零件的间隙和配合;22紧凑性和功率密度;23整个系统的相容性、费用和经济因素。
以上因素在选择泵时都是应该逐条考虑的,使其有相应的适应性,液压泵在系统中才能可靠运转,否则将会出现各种故障。
Ⅱ 双作用式叶片泵和单作用式叶片泵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与排油。
一、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泵由转子1、定子2、叶片3、配油盘和端盖等部件所组成。定子的内表面是圆柱形孔。转子和定子之间存在着偏心。叶片在转子的槽内可灵活滑动,在转子转动时的离心力以及通入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叶片顶部贴紧在定子内表面上,于是两相邻叶片、配油盘、定子和转子间便形成了一个个密封的工作腔。当转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图右侧的叶片向外伸出,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于是通过吸油口6和配油盘5上窗口将油吸入。而在图的左侧。叶片往里缩进,密封腔的容积逐渐缩小,密封腔中的油液经配油盘另一窗口和压油口1被压出而输出到系统中去。这种泵在转子转一转过程中,吸油压油各一次,故称单作用泵。转子受到径向液压不平衡作用力,故又称非平衡式泵,其轴承负载较大。改变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量,便可改变泵的排量,故这种泵都是变量泵。
二、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它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增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当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脉动率小。为此,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一般都取12或16。
3 注意事项
叶片泵的管理要点除需防干转和过载、防吸入空气和吸入真空度过大外,还应注意:
1.泵转向改变,则其吸排方向也改变叶片泵都有规定的转向,不允许反。因为转子叶槽有倾斜,叶片有倒角,叶片底部与排油腔通,配油盘上的节流槽和吸、排口是按既定转向设计。可逆转的叶片泵必须专门设计。
2.叶片泵装配 配油盘与定子用定位销正确定位,叶片、转子、配油盘都不得装反,定子内表面吸入区部分最易磨损,必要时可将其翻转安装,以使原吸入区变为排出区而继续使用。
3.拆装 注意工作表面清洁,工作时油液应很好过滤。
4. 叶片在叶槽中的间隙太大会使漏泄增加,太小则叶片不能自由伸缩,会导致工作失常。
5.叶片泵的轴向间隙 对ηv影响很大。
1)小型泵-0.015~0.03mm
2)中型泵-0.02~0.045mm
6.油液的温度和粘度 一般不宜超过55℃,粘度要求在17~37mm2/s之间。粘度太大则吸油困难;粘度太小则漏泄严重。
作为泵产品,叶片泵更多地指滑片泵。只要你有兴趣在网络搜索发现,叶片泵几乎全部指滑片泵。
4 常见问题
叶片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是什么?
(1)流量不足。叶片泵流量不足的原因及排除方法见表1-6。
表1-6叶片泵流量不足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排除方法
顶盖处螺丝松动,轴向间隙增大,容积效率下降
适当拧紧螺钉,保证间隙均匀、适当(间隙为0.04~0.07 mm)
个别叶片滑动不灵活
清洗。清洗后仍不灵活时,应单槽调配,使叶片
定子内表面磨损,叶片不能与定子内表面良好接触
定子内表面磨损一般在吸油腔处
配流盘端面磨损严重
更换
叶片与转子装反
使叶片倾角方向和转子的旋转方向一致
系统泄漏大
逐个元件检査泄漏,同时检查压力表是否被脏物堵塞
(2)油液吸不上。叶片泵油吸不上的原因和排除方法见表1-7。
表1-7叶片泵油吸不上的原因和排除方法
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排除方法
油面过低,油液吸不上
检査并加注到规定油标线
油液黏度过大,使叶片在转子槽内滑动不
灵活
一般用20#液压油或22#汽轮机油
配油盘端面与壳体内平面接触不良,高低压腔串通
整修配油盘端面
泵体内部有砂眼,高低压腔串通
更换
电动机转向反了
纠正
(3)泵的噪声过大。泵的噪声过大的原因及排除方法见表1-8。
表1-8泵的噪声过大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排除方法
滤油器堵塞,吸油不畅
淸洗
吸入端漏气
用涂黄油的方法,逐个检査吸油管接头处,若噪声减少应紧固接头。或直接观察回油口处是否出现气泡。
泵端密封磨损
在轴端油封处涂上黄油,若噪声减小,应更换油封
泵盖螺钉由于振动而松动
将螺钉连接处涂上黄油,若噪声小,应紧固螺钉
泵与电动机轴不同心
重新调整使之同心
转子的叶片槽两侧与其两端面不垂直
更换转子
配油盘卸荷三角槽太短
用什锦锉适当修改,使前一叶片过卸荷槽时,后一叶片已脱离吸油腔
花键槽轴端的密封过紧(有烫手现象)
适当调整更换
泵的转速太高
按规定转速使用
油泵的吸油量不足
检查油液高度
液压油严重污染
拆下滤油器,检查滤油器是否破损,是否有较多固体吸附,更换滤油器和液压油
压力振摆
检查泵芯总压阀阀芯磨损情况
Ⅲ 双作用叶片泵在应用中有哪些特点
双作用叶片泵不仅作抄用在转子上的径向力平衡、运转平稳、输油量均匀、噪声低,而且因是双作用泵,使流量增大,所以结构紧凑、体积小。双作用叶片泵的缺点是结构较复杂,吸油特性差,对油液的污染较敏感。双作用叶片泵广泛应用于各种中、低压液压系统中,完成中等负荷的工作。
单作用式叶片泵与双作用叶片泵相比结构复杂,外形尺寸大,受径向不平衡力作用,噪声较大,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都较低,流量脉动和困油现象变较严重,但它易于实现流量调节,常用于快慢速运动的液压系统,可降低功率损耗,减少油液发热,简化油路,节省液压元件。
Ⅳ 机械式起道机和液压式起道机有什么区别
二、重点与难点
(一)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时候依靠液体介质的静压力来传递能量的液体传动。它依靠密闭容积的变化传递运动,依靠液体内部的压力(由外界负载所引起)传递运动。液压装置本质上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先将机械能转换还成为便于传输的液压能,随后又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做功。对教材中的例子要理解。
(二)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液压传动系统有以下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辅助部分
动力部分:把机械能换成油液压力能,常见的是液压泵。
2. 执行部分:把液体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的装置,如作直线运动的液压缸或作回转运动的马达。
3. 控制部分:对系统中流体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进行控制或调节的装置,如溢流阀、流量控制阀、换向阀等。
4. 辅助部分;保证液压传动系统正常工作所需的上述三种以外的装置,如油箱、过滤器、油管和管接头等。
要掌握以下内容,这些内容是客观题的考点:
只要控制油液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便可控制液压设备动作所要求的推力(转矩)、速度(转速)和方向。
液压缸的工作压力取决于负载。
溢流阀可以控制油泵打出油液的压力,溢流阀同时还起着把油泵输出的多余油液排回油箱的作用。
(三)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优点:
1. 在输出同等功率的条件下体积和重量可减小很多,布局安装有很大的灵活性,能构成用其它方法难以组成的复杂系统。
2. 传递运动均匀平稳,易于实现快速启动、制动和频繁的换向,可以在运行中实现大范围的无级变速。
3. 操作控制方便、省力,易于实现自动控制、过载保护。
液压元件易于实现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缺点:
1. 不能严格保证定比传动。
2. 对温度比较敏感,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采用液压传动有一定的困难。
3. 液压元件制造精度高,不易诊断。
(四)液压传动的基本参数:掌握公式,书上的例题重点掌握。
(五)液压泵
必须掌握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书上的计算例题。液压泵是作为一定流量、压力的液压能源。液压泵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螺杆泵等,叶片泵和柱塞泵可制成定量的与变量的液压泵,齿轮泵目前只能做成定量泵。
1. 齿轮泵的特点: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容易,成本低,工作可靠,维护方便,已经广泛应用在压力不高的液压系统中。缺点是漏油较多,轴承荷载大,因而使压力提高受到一定限制,齿轮油泵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后也可以达到较高的工作压力。
2. 叶片泵:叶片泵一般分为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有一次吸油和压油,所以又叫变量泵,双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有两次吸油和压油,它是定量泵。双作用叶片泵的特点:输油量均匀,压力脉动小,容积效率高,它可以提高输油压力,与齿轮泵相比,叶片泵结构比较复杂,零件制造比较困难。
3. 螺杆泵的特点:输出流量均匀,噪声低,特别适用于对压力和流量稳定要求较高的精密机械,他的缺点是加工较困难。
(六)液压马达和液压缸
液压马达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装置。液压缸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直线或摆动的机械能的装置。液压马达和液压缸从原理上是一样的,但实际中由于在结构上存在某些差别,使之不能通用。
1. 双杆活塞缸:分为缸筒固定式和活塞固定式,缸筒固定式工作台移动范围等于活塞有效行程的三倍,占地面积大,因此仅适用于小型机器。活塞固定式工作台移动范围等于活塞有效行程的两倍,占地面积小,因此适用于大中型设备中。
2. 单杆活塞缸:活塞两端的有效面积不相等。当压力油进入无杆腔时,活塞有效面积大,速度低,但推力大;当压力油进入有杆腔时,活塞有效面积小,速度高,但推力小。
3. 柱塞式液压缸:只能在压力油作用下产生单向运动,他的回程需借外力作用。他要求的精度较高,所以加工较难。
(七)液压控制阀
液压控制阀在液压系统中用来控制液流的压力、流量和方向。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 方向控制阀:包括单向阀和换向阀两类。请同学们记住单向控制阀和液控单向阀以及换向阀的符号。
2. 压力控制阀:常用的有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和压力继电器。
(1) 溢流阀的作用:溢出液压系统中的多余液压油,并使液压系统中的油液保持一定的压力,还可以用来防止系统过载,起安全保护作用。
(2)减压阀的作用:用来减低液压系统中某一部分压力,使这一部分得到较低的稳定压力。注意与溢流阀的区别。
(3)流量控制阀:是靠改变工作开口的大小和油液流过通道的长短来控制阀的流量,从而调节执行的运动速度。它包括普通节流阀(不是溢流阀),调速阀,温度补偿阀溢流节流阀等。记住流量控制阀的职能符号。
(八)液压辅件
液压辅件包括蓄能器、过滤器、油箱等,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液压系统的效率、噪声、温升及工作可靠性等性能。掌握液压辅件的职能符号图。
1. 蓄能器的作用:(1)作辅助动力源 (2)保压和补充泄漏(3)吸收压力冲击和油泵的压力脉动。
2. 过滤器的作用:滤去油液中杂质,维护油液的清洁,防治污染。
3. 油箱的作用:储存液压系统所需的足够油液,散发油液的热量,分离油液中气体及沉淀物。
(九)液压基本回路
包括速度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及方向控制回路等。
1. 速度控制回路:调整工作行程速度的方法主要有用定量泵的节流调速、用变量泵和节流阀的调速、容积调速等三种方法。
2. 压力控制回路:是利用压力控制阀来控制整个液压系统或局部的压力。
3. 方向控制回路:常用的方向控制回路有换向回路,锁紧回路和制动回路。
(十)液压系统:一般了解即可。
Ⅳ 常用液压泵的种类
液压泵的分类:
1、按流量是否可调节可分为:变量泵和定量泵。回
①输出流量可以答根据需要来调节的称为变量泵。
②输出流量不能调节的称为定量泵。
2、按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泵结构分为: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
①齿轮泵:体积较小,结构较简单,对油的清洁度要求不严,价格较便宜;但泵轴受不平衡力,磨损严重,泄漏较大。
②叶片泵: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片泵。这种泵流量均匀分布、运转平稳、噪音小、作用压力和容积效率比齿轮泵高、结构比齿轮泵复杂。
③柱塞泵:容积效率高、泄漏小、可在高压下工作、大多用于大功率液压系统;但结构复杂,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高、价格贵、对油的清洁度要求高。
一般在齿轮泵和叶片泵不能满足要求时才用柱塞泵。
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液压泵,如螺杆泵等,但应用不如上述三种普遍。
Ⅵ 叶片泵内有几种泄漏途径
这个问题太专抄业了,叶片泵本身内袭部就是一个整体的内泄部件,如果还要再细分的话也可以,从结构原理说起了:每一对摩擦副的间隙量就都是泄漏点,从大到小排序。
1、转子、叶片的厚度与定子厚度之间的厚度差是最大的内泄点。
2、叶片与叶片槽之间的配合间隙。
3、侧板端面的平面度。
4、转子端面的平面度。
5、转子槽的几何精度与垂直度。
6、叶片的几何精度。
7、定子内曲面的几何精度。
8、转子内花键的垂直度。
第一第二项的间隙,理论上是越大泄漏越大,容积效率也就越小,间隙越小泄漏就越小,容积效率也就越大,但间隙小了容易研泵,寿命短,所以,最适合的间隙就是最好的设计,而其他几项的精度是最关键的精度,它比间隙大小还重要。
Ⅶ 叶片泵与齿轮泵那种效率高
全球唯一的斜齿轮泵,由有近百年历史的戴维布朗液压系统有限公司专利设计制造。
1.高流量高压力:铸铁斜齿轮泵为例,其设计的排量范围在16cc/rev—240cc/rev,其整个系列斜齿轮泵工作压力可250bar,峰值工作压力允许值为280bar(此系列的泵与国内外现有的齿轮泵比较,排量达到200cc/rev以上工作压力能达到250bar是很少见的).
2.超高的容积效率:斜齿轮泵的在电机1000rev/min下,工作压力250bar其容积效率高达96%以上,斜齿轮泵的在电机2500rev/min下,工作压力250bar其容积效率高达98%以上.(现国内外齿轮的容积效率值约在82%到92%,柱塞泵约在88%到96%)
3.超低噪音减少压力震动:以排量240cc/rev为例,斜齿泵工作开始至全压负载工作其测试的泵的工作噪音值在:74db到82db之间。此噪音值与柱塞泵的噪音相当甚至更低。齿泵可运用在泵震动大工作场合。
4.转速范围450-3000rpm.
5.耐脏性能高:比直齿轮的耐脏性能更为优越。
6.40系列齿轮泵 戴维布朗的持续工作压力可以350bar,排量范围20-50cc,转速0-3500rmp,容积效率在94%以上。
Ⅷ 变量叶片泵的变量泵与定量泵的区别
1.在变量叶片泵中,当叶片处于压油区时,叶片底部通压力油,当叶片处于吸油区时内,叶片底部通吸容油腔,这样,叶片的顶部和底部的液压力基本平衡,这就避免了定量叶片泵在吸油区定子内表面严重磨损的问题.如果在吸油腔叶片底部仍通压力油,叶片顶部就会给定子内表面以较大的摩擦力,以致减弱了压力反馈的作用。
2.叶片也有倾角,但倾斜方向正好与定量叶片泵相反,这是因为变量叶片泵的叶片上下压力是平衡的,叶片在吸油区向外运动主要依靠其旋转时的离心惯性作用.根据力学分析,这样的倾斜方向更有利于叶片在离心惯性作用下向外伸出。
3.变量叶片泵结构复杂,轮廓尺寸大,相对运动的机件多,泄漏较大,轴上承受不平衡的径向液压力,噪声较大,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都没有定量叶片泵高;但是,它能按负载压力自动调节流量,在功率使用上较为合理,可减少油液发热。
Ⅸ 液压系统 怎样算液压泵的 叶片泵容积效率
这个都是有标准的,个人不做液压泵设计是没有必要计算这个的,只需要套用公式就行了,如果真要计算,只需要用弄个流量计测一下液压泵的实际流量,然后用实际流量除以理论流量得出的就是他的容积效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