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废水特征因子对人体的危害

废水特征因子对人体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5-07-26 02:44:32

A.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吗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需水量和排废水量也急剧增多。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吨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0亿吨的淡水,约占全球总量的14%。现在全球80%以上的淡水被污染。水体的污染造成了全球性水危机。现在世界上有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遭受严重缺水的折磨。现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无洁净的水可饮,只好喝被自己严重污染了的水,这不正是饮鸩止渴吗?
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估计,目前1/4的人口患病是由于水污染引起的。每天有2.5万人因饮用被污染了的水而死去,其中大部分是抵抗力弱的儿童,每年有460万儿童因饮用污染的水而死于腹泻。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以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这样的急性和慢性中毒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1972年发生在日本水俣湾等地的“水俣病”事件,使283人中毒,60人死亡。这是由于含汞工业废水污染水体造成的。汞进入人和动物体内会逐渐积累起了,汞中毒以脑损害为主要特征,症状是:口腔炎、齿龈炎、神经过敏、头痛、发抖、腹泻、呕吐和贫血等。原来,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水俣湾一带的水体,使水俣湾中的鱼中毒,甲基汞在鱼体内逐渐富集起来,人吃了中毒的鱼后受害。1963年发生在日本福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事件,使许多人受害,其中81人死亡。这是由于含镉工业废水污染水体造成的。镉通过人饮食进入人体后,造成积累性中毒,它首先引起肾脏损害,使肾小管再吸收能力下降,过多的钙长期从尿中损失而得不到补充,就从骨骼中夺取钙,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骼软化,患者有无法忍受的骨痛感,故名“骨痛病”。原来,含镉工业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农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中含镉,居民饮食了被污染的河水和稻米后中毒。另外,铅也是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污染物。即使食入微量铅也会严重损伤人的肾脏、大脑和循环系统,铅对胎儿和7岁以下的儿童危害更大,因为小儿体内各种屏障机能比较差,铅对正在发育中的大脑、神经系统都会产生严重的、无法逆转的损伤,可以造成儿童智力低下、行为偏离、生长减慢和造血不良等,即使轻度的铅中毒也会造成儿童的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以及小儿多动症等。美国科学家的调查发现,美国每年约有25万多学龄儿童在学校饮用的水中含有铅,足以影响儿童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成长。
二是,诱发致癌。当今人类社会人们最熟悉的不治之症就是癌症。说起癌症,难免有“谈虎色变”之感。但把饮水与癌症相提并论,震惊之余又平添了几分疑惑与忧虑。但现代科学已经有力地证明,饮水与癌症发病率之间的确存在着某些因果关系。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及其它芳烃、氯代烃、氯代芳烃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物体内蓄积起来。人若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者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很容易诱发癌症。美国专家调查研究发现,美国俄亥州饮用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居民患癌症的死亡率较饮用地下水为水源的高,这是因为地表水受污染比地下水重。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统计,现在世界上每年有千分之一的人患癌症,每年有300余万人死于癌症,约占全世界人口死亡总数的1/4。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先进工业国的癌症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居第二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癌症是由环境中的化学致癌因子造成的,而这些因子又广泛存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经过处理的饮用水中。自1974年以来美国饮用水中发现的化学污染物已超过2100种,其中已确认是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的有97种,另有133种是致突变、致肿瘤或有毒污染物,其余90%的污染物中有没有或有多少致癌物还未确定。这些致癌因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很显然,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致癌因子主要是来源于工业废水、化肥和农药。很多元素本来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如果它们在饮水中的含量太高,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B. 化工(农药)生产废水特征污染因子包括哪些

化工(农药)生产废水特征污染因子是指:如含苯酚类,苯类、环类专、有机磷类等等。这属些原料只有某一厂家有,只要提到这个原料,环保局马上就知道这个物质是哪一家排的?排查排污的范围很小,很容易查到是哪一家排的。

C.  水因子及其主要环境问题

水是各层圈物质和能量的载体,蕴藏着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变化的丰富信息。水的各种作用类型和过程复杂多样,所以水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因子,是解决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们论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水因子特征

(一)地表水

三江平原由于多林草覆盖,蓄水能力强,所以地表水发育、江河纵横、泡沼棋布,分属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共有大小河流500多条,湖泊3000多个,水库80余座。

三江平原河流大都发源于山区,部分河流属于平原内发源汇集。其河流特性:一是发源于山区的河流,河网较密,上游坡陡流急,坡降1/200~1/800,山洪很大而丘陵面积很小,出山谷后很快进入平原区,坡降变缓为1/万~3/万。二是发源于平原的河流,上游泡沼湿地连片,没有河身,中游为沼泽性河道,杂草丛生,到下游才有明显河身,比降较上游变陡。

测区地表水主要在三大河流及其支流中,另外还有山前河谷中的地表水及沼泽湿地中的常年积水,以及水库之水等。由于其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化学特性也不同,见表6-1。

表6-1 地表水平均背景值

2.地下水位区域性下降

通过对路线调查资料分析,部分地区因大量开采潜层地下水,导致水位区域性下降。如本次工作在2000年的调查区内,水位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浓江一带台地区地下水位由6~8m降至16~20m,局部地区如前哨农场25队水位降至达25m;Ⅱ级阶地区地下水位由4~6m降至8~15m;Ⅰ级阶地区地下水位由2~3m降至3.50~6.95m。萝北绥滨地下水位与80年代中期相比,由过去的2m降至现在的4m。富锦—前进一带,由于大量开采潜层地下水,地下水位由80年代中期的4m降至现如今的7m。

由于局部超采地下水,出现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现象,形成程度不同的降落漏斗区。较典型的有佳木斯市城区降落漏斗、建三江降落漏斗。

1.佳木斯市城区降落漏斗区

平原区松散岩类孔隙水是佳木斯市的主要供水来源,城区市政供水的6个水源地全部开采此层地下水,工业企业自备水源井和农灌井也绝大部分是打在此含水岩组中。2000年度,佳木斯市共有开采井1 656眼,机井密度达8.6眼/km2,地下水开采总量高达15 600×104 m3/a,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开采量为14 820×104 m3/a。目前在集中开采区的四、六水源地,一、二水源地形成西、东两个降落漏斗区。西部漏斗区面积约为40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4.50m,东部漏斗区面积约为35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3.45m。两个漏斗区均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为东西向,1998~1999年度,受降水和松花江大洪水影响,个别水源开采量减少,局部地段水位有所回升,但两个降落漏斗总的发展趋势仍是以扩展为主,地下水位连续下降。

2.建三江降落漏斗特征

建三江—创业一带漏斗区是以建三江农管局为中心的区域性超采漏斗,其属于农业开采型漏斗区。建三江—创业—红卫—前进一带农业大面积综合开发始于1988年,农业综合开发(旱改水)前期,区域地下水位埋深在1~12m,至1998年,据富锦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本区域地下水位埋深2~16m,10年时间,地下水位下降1~4m,并且产生以建三江农管局为中心的降落漏斗区,漏斗区中心水位埋深16.46m,漏斗呈椭圆形向东扩展至创业农场,面积约为600km2。而2001年调查,本区域地下水位埋深4~20m,地下水位下降速率1.0~2.0m/a,漏斗边界已扩展至前进、红卫农场一带,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19.94m,下降速率达到1.16m/a,漏斗面积扩展至850km2左右。形成了以七星农场为中心,横跨创业、前进、红卫的区域性降落漏斗。据统计,建三江、创业、红卫、洪河、七星、前进现有开采井共计10 477眼,总开采量约为25 866×104 m3/a,处于严重超采状态。

从上述地下水位下降区形成的时间可知,本区地下水的开采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基本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地下水开采量较小。但至90年代,本区地下水进入大规模开采发展阶段,出现局部地段开采井密度过大、超量开采地下水的局面,导致了大面积扩展型降落漏斗。因此,可以认为,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因素是本区局部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开采的布局不合理是加速水位下降漏斗区发展的原因。

D. 帮忙找些资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人口迅速增加,从自然界获得的资源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同时排入环境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源耗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水污染就是尤为严重的一个,我们几位同学们用课余时间对三明市水质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询了国内有关资料,对于水污染这一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何谓“水污染”?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江流总量的14%以上,而近年来,我国城市水污染问题严重,1998年监测的176天城市河段中,52%的河段污染较重,据统计,1999年全国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量占67%,废水污水排放总量较1980年增加了近一倍。根据水利部门监测结果。1980年全国受污染的河长比例为21%,1999年增加到38%。据监测,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我国的现行措施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建立了管理机构,加强了监测和监督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洁水和清洁生产工艺,如治理淮河污染的“零点行动”等。

不足之处有:1、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一些流域造纸、化工企业数量仍然过多,一些企业“旧病复发”继续超标排污。污染负荷难以削减。达标排放之前,许多地方做的是表面文章,达标排放“零点行动”一旦结束,一些企业便“旧病复发”。

2、生活污水,面源污染缺乏力度。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即化肥、土壤等造成的污染)在一些流域已成为主要污染来源,如滇池,生活污染源占45%~56%,面源污染占33%~40%,滇池在实现工业化污染源达标排放后,虽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明显下降,但在缓解湖水富营养化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份资料显示,一些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缓慢,已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3、枯水季河流自净能力差,污染有所加重。

4、一些地方仍未能正确处理水利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剧了水的恶化,一些地方为了防洪抗旱和保证工农业用水、修建了很多水库、闸坝,如淮河流域就建有水库5000多座、闸坝4000多处。有的地方闸坝一堵就是一年,等到水变黑变臭,便将污水下泄,污染下洲。“流水不腐”的道理谁都懂得,但“三河三湖”流域,许多地方变成了“死水一潭”因此,一些流域达标排放后又出现反弹。

应采取的措施:1、继续健全有关的法律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和普法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监测的管理,建立水环境保障体系,逐步实现统一管理、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3、推广节水技术,引起生产工艺和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继续降低污水排放系数。

4、调整产业结构。特别在缺水地区,限制耗水,排污大的行业发展。

5、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资金,确保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和管理措施的实施。

中国是一个严重的绝对的贫水国!贫水意味着什么?贫水就是贫血!水污染呢?那是血的污染!

美国的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井不干,人们是不知道水的价值的”。我们真的应该记住他的话,因为,目前的趋势下去我国在水问题的上会很快出现非常窘迫的局面。

看完了国家的现在,我们在回头来看看三明的吧。

我们曾在采访市民时,得到了如下回答:

我们问:老大爷,请问您觉得沙溪河同过去相比有什么区别?

老大爷答:有国家检查时就干净些,时间一长就又脏了,没办法!

我们又向附近的几位住户询问:您觉得沙溪河是否清洁呢?

答:我们觉得这里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老是有工业废水排放,大量的污水从那里排出,河水都是黑色的,上面漂浮着许多白色的泡沫,垃圾特别多,并有腥臭味,简直不能让人靠近。现在好了,你们瞧,现在的河水清凉了许多,甚至夏天还有人在这儿钓鱼呢。我们觉得这里比以前干净多了。还有的回答说:“我是这里的住户,以前一到夏天,河水又脏又臭,周围的居民也没有环保意识,总往河里或者岸边倒垃圾,小孩子儿随地大小便,弄得沙溪河周围苍蝇蚊子漫天飞,谁都不愿意住在这儿!

当我们再次向岸边的行人询问后,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三明的河比过去有了很大改观,除了国家出资治理以外,三明人,特别是周围居住的人环保意识也在明显提高。但是,流动人口和周围的小摊小贩还缺乏一般的卫生常识,有时会随手丢弃垃圾造成污染,因此沙溪河还需要进一步整治和维护。这关键在于提高居住在三明的人的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宣传,对那些自觉性较差和对公共事业漠不关心的人,需要进一步宣传教育,加强监督治理。

我们走访了相关环境部门,得到以下结论:

沙溪河上的漂浮物很少,大部分河水清澈,个别河岸有垃圾堆放,河水不能饮用,辖区水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沙溪流域地表水达标率为90%,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石油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6%,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湖库水质呈富营养趋势,主要为氮、磷污染。

根据年度环境统计,全市废水排放总量2.39亿吨,较上年增加了2.38%,其中工业废水占80.3%,生活污水占19.7%,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达44849吨,比上年削减8.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9.8%,三明市列东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悬浮物、氨氮、化学需氧量(COD)总磷4项出现超标。

而这些污染的来源主要有:

1、部分家庭还使用含磷的洗衣粉。

2、大量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向沙溪河中,其中包含各种污染物质。

3、附近人群将废弃物直接倒入河中。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四点的治理方法:

①水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得到各级重视。

②狠抓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

③多方融资加快设施建设。

④大力实施环境创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E. 废水的可生化性指标是如何规定的

一般考虑废水的B/C,如果在0.3以上,可认为可生物处理,如果低于0.2,基本可不用考虑生化处理,在0.2~0.3之间尝试如何提高B/C——水解酸化,高级氧化等。

(5)废水特征因子对人体的危害扩展阅读:

模拟实验法是指直接通过模拟实际废水处理过程来判断废水生物处理可行性的方法。根据模拟过程与实际过程的近似程度,可以大致分为培养液测定法和模拟生化反应器法。

1、培养液测定法

培养液测定法又称摇床试验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一系列三角瓶内装入某种污染物(或废水)为碳源的培养液,加入适当N、P等营养物质,调节pH值,然后向瓶内接种一种或多种微生物(或经驯化的活性污泥)。

将三角瓶置于摇床上进行振荡,模拟实际好氧处理过程,在一定阶段内连续监测三角瓶内培养液物理外观(浓度、颜色、嗅味等)上的变化,微生物(菌种、生物量及生物相等)的变化以及培养液各项指标:pH、COD或某污染物浓度的变化。

2、模拟生化反应器法

模拟生化反应器法是在模型生化反应器(如曝气池模型)中进行的,通过在生化模型中模拟实际污水处理设施(如曝气池)的反应条件,如:MLSS浓度、温度、DO、F/M比等,来预测各种废水在污水处理设施中的去除效果,及其各种因素对生物处理的影响。

由于模拟实验法采用的微生物、废水与实际过程相同,而且生化反应条件也接近实际值,从水处理研究的角度来讲,相当于实际处理工艺的小试研究,各种实际出现的影响因素都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体现,避免了其他判定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且由于实验条件和反应空间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因此模拟实验法与培养液测定法相比,能够更准确地说明废水生物处理的可行性。

但正是由于该种判定方法针对性过强,各种废水间的测定结果没有可比性,因此不容易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而且小试过程的判定结果在实际放大过程中也可能造成一定的误差。

阅读全文

与废水特征因子对人体的危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反渗透装置的清洗方式有几种 浏览:642
中山渗透纯水设备什么价格 浏览:216
带水钻孔机污水怎么清理 浏览:106
朗逸plus空调滤芯怎么打开 浏览:374
工业废水铋排放标准 浏览:312
特力屋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浏览:728
污水处理ph登记表 浏览:2
污水处理厂的基本程序 浏览:912
挖掘机大泵提升器图片 浏览:942
空气净化器滤芯为什么快失效 浏览:321
纯水的比值应该是多少 浏览:595
艾浦林净水器多少钱 浏览:628
鱼缸里的水垢干了 浏览:537
黄磷废水为什么呈酸性 浏览:228
纯净水检测水质到多少 浏览:285
污水处理水面上泡沫怎么吸走 浏览:425
红双喜净水器多少钱一个 浏览:552
含铂废水如何回收 浏览:368
货车滤芯问什么要经常换 浏览:756
废水中的总氮低于氨氮 浏览: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