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河南省工业废水

河南省工业废水

发布时间:2022-09-20 10:45:04

⑴ 谁知道2008年江苏省 山东省 河南省 安徽省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呀

江苏:
2008年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省废水排放量50.9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5.93亿吨,占50.94%;生活废水排放量为24.97亿吨,占49.0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85.1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5.58万吨,占30.04%;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59.57万吨,占69.96%。氨氮排放总量为6.9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1.39万吨,占19.9%,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5.59万吨,占80.1%。石油类排放总量为1119.23吨,挥发酚排放总量为41.58吨。
据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2008)

山东:
(08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35.89亿吨,比上年增长7.38%。其中生活废水排放量18.19亿吨,占50.7%;工业废水排放量17.70亿吨,占49.3%。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7.86万吨,比上年下降5.73%。其中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2.13万吨,占62.1%;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5.73万吨,占37.9%。
据2008山东省环境状况公报

河南:
2008年,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为30.91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3.31亿吨,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7.60亿吨;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65.09万吨。
据2008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安徽:
2008年,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16.8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6.70亿吨,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10.17亿吨,生活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0.28%。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43.29万吨,比上年减少4.01%。氨氮排放总量4.77万吨,比上年减少12.80%。
据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2008年)

⑵ 南阳市生态环境现状

3.1.1 水资源状况

3.1.1.1 地表水水资源

南阳市河流纵横,水系发达,地表水资源丰富。2004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59.33×108m3(折合径流深223.8mm),比多年平均值(61.69×108m3)减少3.8%,比上年减少37.7%。

2004年,南阳市的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04×108t,比上年增加0.17×108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31×108t,占总排放量的81.9%;生活污水排放量0.73×108t,占总排放量的18.1%。从南阳市的5条主要流域分区来看,唐白河区接纳废污水3.36×108t,丹江口以上区接纳废污水0.48×108t,丹江口以下区接纳废污水0.05×108t,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接纳废污水0.09×108t,沙颍河、涡河接纳废污水0.06×108t。

根据2004年对全市主要河流的10个断面监测结果,全年期全市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河长359.0km,占评价总河长的66.3%;劣Ⅴ类标准的河长182.3km,占33.7%。除白土岗、鸭河口、西峡、内乡、郭滩河段水质较好外,其他河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南阳市区、新甸铺、汲滩河段污染较为严重,污染源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主要污染项目为5日生物耗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氯等。

3.1.1.2 地下水水资源

2004年,南阳市地下水资源量22.00×108m3。全市地下水资源量比上年度减少17.1%,地下水资源模数为8.30×104m3/km2。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8.37×108m3,总排泄量为10.62×108m3。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与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大小、强弱、历时长短、土壤、植被、地下水位(埋深)、含水层的情况、城镇建设地面硬化程度及人类活动强弱等有关。从表3.1可以看出,南阳市地下水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且地区分布不均。

随着工业的发展,废水污染水源,丹江、湍河、白河、唐河、淮河每年接纳工业废水11780×104t,生活废水7453×104t,废水总排放量每年1.92×108t,更因农药、化肥过量使用,使地表水及地下水同受污染。根据2004年对南阳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23眼井的水质监测评价结果,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为22眼,达Ⅴ类标准的1眼,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和硝酸盐氮。监测结果表明,南阳市地下水质基本良好,能满足生活和灌溉的一般要求,但随着近年来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利用,已经造成局部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和地面沉降。

表3.1 南阳市及其各行政分区地下水水资源量 (单位:108m3)

据南阳市水资源公报(1997~2004)。

2004年末,南阳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多数呈下降趋势,全市平均下降1.22m。

3.1.1.3 水库状况

长江流域的大、中、小型水库有450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19座),总库容为238797×104m3,占该市水库总库容的97.33%,兴利库容125565×104m3,占各类水库兴利总库容的97.21%;淮河流域的中、小型水库有45座(其中中型1座),总库容6558×104m3,占水库总库容的2.67%,兴利库容3559×104m3,占各类水库兴利总库容的2.79%。

鸭河口水库坝下断面、丹江口水库陶岔断面整体上能满足Ⅱ类水质要求,但氮、磷超标严重,其中鸭河口水库坝下断面总磷、总氮均为Ⅴ类,丹江口陶岔断面总氮为超Ⅴ类,总磷为Ⅳ类。

3.1.1.4 水生态状况

近年来,随着南阳市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南阳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河道断流、干旱与洪涝交替发生、湿地面积减少、地表水与地下水受到污染、地下水水位明显下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水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导致了水生态失衡。

(1)河道断流:由于气候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丰、枯年的地表水量相差1.2~2.5倍,年内降水分布不均,汛期6~9月份的地表水量占全年60%以上,非汛期河道大部分断流。湍河、白河、唐河部分河段出现断流,成为季节性河流。

(2)干旱和洪涝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水资源量与以往年相比有所减少,同时再加上一些河流会出现季节性断流,干旱灾情也较严重,通常是旱涝交替。2004年南阳市平均降水量为806.8mm(折合降水总量为213.87×108m3),比上年偏少18.3%,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4%,属平水年份;水资源总量为66.63×108m3(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14.70×108m3后),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6%,比上年偏少38.4%。总的来说,由于降雨量与水资源量减少,南阳市一些县(市)伏旱较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3.1.1.5 湿地生态现状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保持水源、净化水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南阳市湿地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湿地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已严重影响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湿地面积锐减:湿地主要分布于两大流域沿岸,包括沼泽、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以及滩涂等。2004年全市湿地总面积为82906.03hm2,比1997年的84693.40hm2减少了1737.37hm2,下降了2.11%(表3.2)。

表3.2 南阳市湿地面积统计 (单位:hm2)

(2)生物多样性受损:由于湿地面积日趋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加上对野生动物的偷捕和滥猎,使南阳市部分湿地野生动(植)物的生境改变,导致野生物种的分布范围缩小,种群数量降低,一些物种逐步变为濒危物种。

(3)水资源过度开采:湿地是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等的主要水源地,过度和不合理的用水已使湿地供水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因过度从湿地取水或开采地下水,使部分地区的湿地水文受到严重威胁,导致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

(4)污染加剧:污染是南阳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许多天然湿地已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阳市水质严重污染的河流、湖泊数量急剧增加。淮河、唐河、白河、湍河及其主要支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某些河段污染还比较严重。鸭河口水库坝下断面、丹江口水库陶岔断面整体上能满足Ⅱ类水质要求,但氮、磷超标严重。

3.1.2 土地利用现状

南阳市现有耕地992774.43hm2,占河南省耕地总面积的14.04%,占南阳市土地总面积的37.45%。人均耕地1.39亩,耕地面积大、所占比重较高,大部分集中在中部盆地,中部平原地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32%,四周山地丘陵区占24.68%(表3.3,图3.1)。

表3.3 各县(区、市)耕地基本情况

图3.1 各县(区、市)2004年耕地面积和基本农田保护率对比分析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占常用耕地的比例不高(表3.4),除旱涝保收和高产稳产田外,广大耕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干旱缺水、土地瘠薄等问题。

表3.4 各县(区、市)农业生产条件

南阳市园地面积53043.47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0%。园地是该市很有发展前途的利用类型,西峡、南召已建成猕猴桃生产基地;南召苹果基地初具规模;果、药、茶、畜牧已经成为桐柏县三大主导产业;淅川县是河南省唯一的柑橘集中产区;西峡县是国家命名的香菇之乡和猕猴桃之乡。

南阳市林地面积819498.21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0.91%,远高于河南省16.88%的平均水平,人均林地1.15亩。西峡县的林地最多,占全市林地的32.09%,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76.28%;其次为南召、内乡、桐柏、淅川县。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山区。南阳是河南省林业大市,林业资源丰富。

南阳市牧草地面积为4557.91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17%,淅川县牧草地最多,占全市牧草地的80.09%。从地域空间上看,集中分布在西部和东部。牧草地是该市很有发展潜力的利用类型,淅川、西峡县已建成山绵羊基地,社旗、方城县已建成肉牛及山羊基地。

南阳市其他农用地总面积为157749.43hm2,占全市总面积的5.95%。农村道路、田坎、晒谷场等用地面积过大,农村道路过宽、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现象严重,利用效率不高,整理潜力很大。

南阳市城镇用地面积为35332.14hm2。2004年,南阳市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达192.0m2,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上限150m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很大。独立工矿面积20517.44hm2,占9.84%。独立工矿用地偏少反映工业不发达,表明该市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低。

南阳市未利用地面积为349991.46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3.20%,主要分布在南召、内乡和唐河县。未利用土地面积大,难利用的比重小,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3.1.3 土壤性状及水土流失

3.1.3.1 土壤性状

南阳市以黄棕壤土类为主,兼有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和紫色土等土类。海拔300~1300m,为黄棕壤土类中的粗骨性黄棕壤亚类和黄棕壤亚类;300m以下为黄棕壤土类中的黄褐土亚类和粗骨性黄褐土亚类;1300m以上为棕壤土类。

黄棕壤土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4.2%,耕地面积占总耕地的60.3%,主要分布在伏牛山南部中、低山和丘陵地区。该类土保肥性能较强,缓冲能力较大,质地较重,但通气性能较差,适耕期较短;砂姜黑土是在湖相沉积母质、沼泽草甸基础上发育成的一种独特的区域性土壤,主要分布在盆中平原地区,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5.6%,耕地面积占总耕地的29.2%;潮土是发育在近代河流冲积物上,经旱耕熟化而成的一种幼年土壤,主要分布在盆中地区沿河两岸,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2%,耕地面积占总耕地的6.2%;水稻土是在黄棕壤和潮土上经过人们长期种植水稻水耕熟化而发育成的土壤,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耕地面积占总耕地的2.9%,主要分布在桐柏山区;其他土类土壤主要包括棕壤、紫色土等,占土地总面积的4%。南阳市土壤一般呈中性反应,缓冲性能较强,保肥性较好,适宜多种作物种植,但土壤质地黏重,耕层较浅,肥力较低。

3.1.3.2 土壤污染

2004年,农药使用量16033t,与1997年相比净增20%,且农药使用具有广泛、大面积使用的特点,致使土壤受到很大污染。农业化肥施用量大、面广、利用率低,2004年农用化肥施用总量(折纯)670464t,每公顷耕地平均施用675kg,比1997年的521kg/hm2增加154公斤,净增加30%,造成极大的土壤面源污染,致使土壤受到污染。农膜使用量17626t,比1997年增加8246t,净增88%,回收量过少,残留率高,而且农膜难以降解,使土壤中的塑料薄膜残留量逐年增加,从而对农作物根系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薄膜的分解也将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不良影响。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使绝大部分土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膜的使用加重了土地污染。

3.1.3.3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的不良后果。据统计,全世界水土流失面积达25×108hm2,占全球耕地和林草地总面积86.5×108hm2的29%。全球耕地面积约14.57×108hm2,表土层平均厚18cm,由于水和风的侵蚀,在过去100年内,地球上有2×108hm2的土地遭受损失,每年有270×108t土壤随水流失。如果以土壤层平均厚1m计算,经过809年全球耕地土壤将被侵蚀殆尽。我国水土流失极为严重,1949年以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从1.16×108hm2扩大到1.48×108hm2。每年损失表土约50×108t,流失的氮、磷、钾估计为4000×104t左右,与一年化肥用量相当,毁林开荒是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

南阳市降雨量相对较大,土壤呈微酸性,盐粒子淋溶速度快,土壤质地黏重,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工作区土地总面积2650869hm2,水土流失土地面积47587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7.95%,占整个山丘区面积的26.99%。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桐柏山低山丘陵地区和丹江口水库上游、鸭河口水库上游地区,集中发生在浅山区和丘陵区。每年流失量相当于2000hm2耕地的活土层,流失土壤4855×104t,流失肥力折化肥54×104t,相当于2004年化肥用量的80%。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有机质下降,地力减退,中低产田面积扩大。同时,水土流失还造成泥沙对河道和水库的淤积,河床抬高,部分水库报废。

3.1.4 生物资源现状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正是地球上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人类才有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和稳定的生存环境。然而,随着南阳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经济活动不断加剧,尤其是盲目地大量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致使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等生态危机出现,已经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3.1.4.1 植物状况

南阳市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山地和盆地形成的历史以及植物区系的发展演化历史均较悠久,植物种类相当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84科927属2298种。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占优势。山区、丘陵地带植被以林木分布为主,平原区则以作物植被和经济林为主。林地面积853306hm2,森林覆盖率30.91%,高于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资源分布情况见图3-2。从1996~2004年南阳市历年的森林覆盖率变化趋势图上可以看到,1996~2001年森林覆盖率基本上保持同一个水平,2002~2003年增长较快,2004年趋于平缓增长。这是因为2000年我国开始实行大于25°坡度的耕地退耕还林政策,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

3.1.4.2 动物状况

南阳市物种比较丰富,已发现脊椎动物415种,其中,鸟类249种,占全省的71%;哺乳类49种,占全省总数的86%;两栖类16种,占全省总数的73.7%;爬行类32种,占全省总数的23.8%;鱼类69种,以鲤形目最多,鲶形目次之。除此之外,还有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和原生动物等。

尽管南阳市生物资源种类多,多样性丰富。随着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加上对野生动物的偷捕、滥猎和对药用植物的过度采掘,使部分区域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改变,导致野生物种的分布范围缩小,种群数量降低,一些物种初步变为濒危物种。

3.1.4.3 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

目前,全市建成自然保护区8个,建成自然保护区面积222958.5hm2,占全省自然保护面积区的三分之一左右(表3.5)。保护区分属伏牛山系与桐柏山系。伏牛山区是我国南北气候、土壤及生物的过渡带,植被类型复杂、垂直带谱明显,生物资源丰富,残存有茂密的天然森林,是南北生物过渡带综合森林生态景观定位研究和环境监测的基地。

表3.5 南阳市自然保护区名录

3.1.5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南阳市森林资源状况见表3.6和图3.2。南阳市目前的林业状况与人口增长、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①森林覆盖率与生态建设目标有一定差距,还有69015.4hm2的无林地,造林绿化任务十分艰巨;②林种结构不合理,许多森林覆盖的山地生态系统呈结构与功能退化的状态,森林生产力低下,森林经营粗放,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③目前活立木蓄积量2099.5×104m3,比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时(2285.7×104m3)减少8.2%,森林生产能力明显下降;④天然林的面积从20世纪70~90年代呈直线下降趋势,70年代天然林减少面积7615.0hm2,90年代则减少面积13534.9hm2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对自然环境的调节作用明显减弱,影响了区域性气候特征,水土流失加剧,水库及河流水体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增加。

表3.6 南阳市森林资源状况

各编号数据间关系为:1=2+8+9+10+11+12,2=3+4+5+6+7,15=16+17+18+19+20。

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理论、方法与实践

图3.2 研究区森林资源分布示意图

3.1.6 自然灾害

3.1.6.1 洪涝灾害

20 世纪 50 ~ 90 年代,全市因洪涝灾害造成的受害人数变化不大,造成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发生次数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明显增加。

3.1.6.2 旱灾

20 世纪 50 ~ 90 年代全市旱灾发生次数明显增多,90 年代比 80 年代增加 24 次。因旱灾造成受害人数明显增加,造成的死亡人数却大幅度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呈直线上升,旱灾危害程度明显增强。

3.1.6.3 地质灾害及其他灾害

地质灾害以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最为明显。20 世纪 50 ~90 年代,地质灾害不是非常严重。近几年来,随着矿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矿产资源的开发热,水源区矿山集中分布和小规模露天无序开采,诱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矿区排放大量的废水,洗矿过程中加入有机和无机药剂而形成的尾矿水,露天矿、排矿堆、尾矿及矸石堆受雨水淋滤、渗透溶解矿物中可溶成分的废水,矿区其他工业和生活废水等,大部分未经处理,排放后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周围农田,并导致了水源区水土质量的不断恶化。其他灾害呈依次增强趋势,灾害性强度在增强。

从表 3.7 可以看出,20 世纪自然灾害以洪涝和旱灾为主,且交替发生,造成的危害程度呈加重趋势,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死亡人数来看,水灾大于旱灾。从经济损失和对农作物影响来看,旱灾大于水灾,其他灾害次之。

表 3.7 生态灾害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

注: 据南阳市环保局,2003,南阳市生态功能区划。

⑶ 河南省建设项目低Voc含量需要进工业园区吗

⑷ 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湿地、坑塘、蓄滞洪区等地表水体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统筹规划、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水环境保护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统筹城乡水污染治理,逐步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量,保障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要求,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五条省、省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水利、自然资源、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第六条实行河(湖)长制,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河(湖)长体系,分级分段(区)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河流、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

县级以上河(湖)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湖)长实施督导和考核。

村民委员会根据上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村水环境。第七条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省人民政府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对各省辖市水环境质量目标、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并作为对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省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省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参照前款规定,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县(市、区)人民政府的水环境质量目标、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水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保障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正常使用,满足本行政区域水污染防治的需要。加强水污染防治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污染防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水污染防治项目的支持,推行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提高治理专业化水平和治理效果。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加大水污染防治宣传力度,开展舆论监督,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水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引导和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生产方式,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十条公民应当增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意识,采取有利于减少水污染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水环境保护义务。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十一条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主体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编制《河南省水功能区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江河的流域规划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水功能区划,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水体的环境功能要求;

(二)分阶段达到的水质目标及时限;(三)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

(四)水污染防治的具体实施措施;(五)人口集聚区及工业集聚区的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⑸ 河南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管理,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维护和正常运行,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节约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排水管网排放污、废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
已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的,不再缴纳排污费和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第四条各省辖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本办法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加强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工作,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纳入目标考核。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工作。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水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和部分建设费用以及企业、居民的承受能力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制定或者调整涉及城市居民生活的城市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召开听证会。第六条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成本的调查分析,为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提供依据。第七条严禁用水单位和个人在城市排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将污水直接排入水体。第八条城市污水处理费按照用水量按月计收。使用自来水的单位和个人,其用水量按照水表显示的量值计算。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已安装水表的,其用水量按照水表显示的量值计算;未安装水表的,其用水量按照取水设施铭牌流量每日运转24小时计算。
用于地下水回灌的自来水不收取城市污水处理费。第九条对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待遇的用户,免收城市污水处理费,具体办法由省辖市、县(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十条对污水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的工业生产企业,其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或二级标准的,按照城市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的40%计收污水处理费。未经处理或者经过处理,达不到国家或者省规定污水排放标准的,排污者还应当承担治理超标污水的责任。第十一条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其城市污水处理费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在收取水费时一并收取。
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其城市污水处理费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或者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取水资源费时一并收取。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必须及时足额征收。
城市污水处理费代征手续费按1.5%执行。第十二条城市公共供水企业、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的城市污水处理费应当全额缴入同级财政,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第十三条城市污水处理费应当专项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收取的城市污水处理费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第十四条城市污水处理费的使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资金使用计划,财政部门按照规定和资金使用计划及时拨付有关费用。第十五条财政、价格、审计、监察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第十六条鼓励引导社会资金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等多种方式参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第十七条鼓励使用中水和其他再生水替代自然水源,对生产使用中水的单位和用户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洗车业、建筑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优先使用中水。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范围或者收费标准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收费管理规定依法处理。第十九条用水单位和个人不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按日加收3‰的滞纳金,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二十条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污水,未达到国家或者本省规定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理,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应扣减拨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费。

⑹ 河南废水处理工程公司排名

电镀和金属加工业废水中锌的主要来源是电镀或酸洗的拖带液。污染物经内金属漂洗过程又转移到容漂洗水中。酸洗工序包括将金属(锌或铜)先浸在强酸中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随后再浸入含强铬酸的光亮剂中进行增光处理。
该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盐酸和锌、铜等重金属离子及有机光亮剂等,毒性较大,有些还含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因此,对电镀废水必须认真进行回收处理,做到消除或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电镀混合废水处理设备由调节池、加药箱、还原池、中和反应池、pH调节池、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厢式压滤机、清水池、气浮反应,活性炭过滤器等组成。
电镀废水处理采用铁屑内电解处理工艺,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经过活化的工业废铁屑净化废水,当废水与填料接触时,发生电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包括催化、氧化、还原、置换、共沉、絮凝、吸附等综合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金属离子去除,使废水得到净化。

⑺ 2010~2014年我国发生六大环境污染事件名称

1、北京雾霾: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七个在中国。

2、河南“污水灌溉麦田”村民笑答:都卖给你们了:河南省环保厅近期在对部分地区涉水企业进行暗访中发现,河南新乡一家造纸厂违规将部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用于灌溉麦田,造成环境污染。目前,这家企业已被责令关停整顿。当地政府也对受污染麦田进行实地丈量,确保麦子单独收割,不流入市场。

3、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街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围油栏。处置过程中,当日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

4、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水污染:6月20日,据报道,中石油长庆油田号5-15-27AH苏气井污水直接排入额日克淖尔湖,导致当地数百牲畜暴死。嘎鲁图镇镇长那日苏说:“待牲畜死亡证据收集齐后,将与污染企业进行接触。”

5、上海松江死猪事件:2013年3月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大量漂浮死猪的情况,2013年3月10日向上海市农委及松江区相关部门了解了最新进展:已打捞的死猪数量超过了1200头。

6、河北钢铁公司大气污染:如何维系好首度的空气质量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显然首钢搬出北京并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由于地理位置关系,河北成为了治理空气、水污染的重中之重。

(7)河南省工业废水扩展阅读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⑻ 造成环境水污染的6大因素是什么

北京明建不断地开拓技术空间,在主导中国水处理行业正规化、专业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迈进的同时,北京泽林一如继往、身体力行,为构建绿色、静美的和谐社会环境而不懈努力 诚信、务实、创新、发展是公司的理念。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靠科技进步,向国际一流滤料企业迈进。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我们的责任,优质的产品、挚诚的服务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据中国环境监测局监测资料表明,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仍然不容乐观,在全国已监测断面中, 62%的断面水质处于Ⅳ类以上,其中有近30%的断面水质处于劣Ⅴ类,水污染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专家徐晓力认为,加剧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来自六个方面。 是废水排放量大,水环境不堪重负。全国地表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而2003年污废水排放总量近460亿吨,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1333.6万吨。特别是6个缺水相对严重的北方省份,污废水排放量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比例最高达38.9%,若使用全省地表水稀释,COD浓度6个省超Ⅲ类水,其中3个省超Ⅴ类水。 是废水排放标准不够严。我国现行的废水排放标准较松,限值远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例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11项主要污染因子,排放标准限值是Ⅴ类地表水标准的2.5-50倍,行业废水排放标准更高,造纸废水排放标准是Ⅴ类地表水标准的11.25倍。徐晓力认为,污废水的排放标准应该根据水资源情况及地表水的自然净化能力制订,水资源丰富、地表水的自然净化能力较强的地区可以将污废水排放标准定的高一些,对于贫水地区,地表水的自然净化能力脆弱,污废水排放标准则不能过高,甚至不能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是环境意识淡漠,地方保护主义削弱了环境执法力度。当前,仍有一些企业甚至政府领导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是矛盾的,认为环境治理花钱多,使企业不堪重负,甚至认为环境治理使得企业亏损,没钱可赚,一些企业就以此作为其超标排放或偷排污染物的理由。 另一方面,我国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能说不健全,对污染环境的处罚规定也相当严厉,但是,由于环境管理体制在行政上是完全地方性的,环境管理行政领导完全受地方政府制约,地方环境管理部门在工作当中顾虑很多,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很难落实环保执法。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环境执法力度明显不够,一些企业屡罚屡犯,法律法规起不到应有的威慑力,污染事故屡屡发生。 是污废水治理仍处于较低水平。引起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54%,全国仍有10%的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30%,大多数的县城和近乎所有的乡镇污水未经处理,污废水的处理率较低。另外,除大型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较为先进外,大量的中小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工艺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难以保证废水长期稳定的处理效果。 是环境管理被动。目前我国对工业企业污染源的管理,主要是围绕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进行的,这些制度的实质是控制并要求污染源按要求达标排放一定总量的污染物。徐晓力认为,只要允许污染源排,不管排多少,企业就有空子可钻,管理若再不到位,企业在排污上就处于主动位置,而环境管理部门却忙于督促落实、验收、检查等,处于被动局面。因此,对污染源的管理不能一个政策到底,要区别对待,对于那些能够做到零排放的行业,就实行零排放量管理,只要有废水排出就属于违规,予以严厉处罚。把污染物堵在企业内,企业就会自己主动想办法治理,环境管理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是企业超标排放和偷排现象严重。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河南省就有近9%的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尚不足35%,由此估算,排放的污废水总量中有40%是超标排放的。遏制超标排放和偷排,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公司产品不仅畅销全国,部分产品一直销往国外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公司依靠人才,技术和科学管理,不断探索调整发展战略,认真求实,精诚团结,以雄厚的技术力量,精良的设备,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大胆努力开诺市场,本着增进友谊,互惠互利的原则,已成为我国生产给排水材料行业的排头兵。被上级政府评为重合同、守信誉、质量信得过企业。《北京巩义明建科技有限公司》将是您的最佳选择。

⑼ 水源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2.1 水源区水环境状况

丹江口水库在河南省境内主要汇水支流为老灌河和丹江。老灌河在南阳境内河流长146.4km,流域面积2523km2,属山区型河道,具有洪水猛、变幅大、纵坡陡、沙石多的特点。丹江发源于山西省商县秦岭兰关,自北向南经陕西省商南县进入河南省淅川县,至湖北省均县丹江口汇入汉江,干流全长390km,至豫鄂交界处集水面积14714km2,在河南省境内干流长117.4km,在河南省境内流域面积5592km2

根据南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丹江淅川县段划为Ⅱ类水质;老灌河西峡县城以上划为Ⅲ类水质,西峡县城以下至挡子岭划为Ⅳ类水质(挡子岭断面为西峡老灌河出境水控制断面,接纳了西峡县工业废水和县城生活污水);淅川县城以下至张营划为Ⅲ类水质(张营断面为淅川县老灌河入丹江口水库控制端面,主要接纳了淅川县工业废水和县城生活污水);丹江口水库库区河南省区域内地表水功能区划为Ⅱ类水质(表3.8)。

表3.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汇水区域控制断面水质情况

根据南阳环境部门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域的丹江布设的监测断面和老灌河布设的监测断面进行的水质监测结果,不同断面水质状况如下:

(1)丹江界牌断面,丰水期超过Ⅱ类水质;枯水期和年均值水质均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符合功能区划水质类别,影响因素主要是丰水期有机物和氨氮。

(2)丹江史家湾断面,丰水期超过Ⅱ类水质;枯水期水质为Ⅱ类;年均值超过Ⅱ类水质;总氮超标。

(3)老灌河挡子岭断面,丰水期水质满足Ⅳ类水质标准;枯水期超过Ⅳ类水质标准;年均值符合Ⅳ类水质标准。

(4)老灌河张营断面,丰水期超过Ⅲ类水质标准,其中COD(化学需氧量)稍超标,氨氮超标1.73倍,总氮超标1.79倍;枯水期超过Ⅲ类水质标准,其中COD超标2.97倍,CODMn(高锰酸钾法测COD)超标2.02倍;年均值超过Ⅲ类水质标准,COD超标2.25倍,CODMn超标1.08倍。西峡县挡子岭断面以点源有机型污染为主,淅川张营断面,丰水期以面源氨氮污染为主,枯水期以点源有机型污染为主。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取水口处陶岔,丰水期、枯水期和年均值超过Ⅱ类水质标准,超标因子为总氮和总磷,主要由面源污染引起。

3.2.2 水源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水源区环境污染,包括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工业污染是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是面源污染的主导因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要求丹江口水库库区水质要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的要求,规定丹江口水库水源地水质总磷不能超过0.02mg/L,总氮不能超过0.04mg/L,氨态氮不能超过0.5mg/L。丹江口水库库区水样检测结果,库区水质大多数指标满足Ⅱ类水质要求,其中总磷浓度为0.02~0.05mg/L,总氮浓度为1.46~1.60mg/L,总磷、总氮明显超标。对超标成分的分析,主要是由于污水、农药、化肥、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污染形成的面源污染引起。

3.2.2.1 工业污染

水源区工业污染的状况不容忽视。一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污染的造纸、化工、制药、酿造行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还比较大,工业废水是造成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二是水源区所有城镇没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框架的拉大,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将会日趋严重。三是地处源头地区的山区县地方财政困难,对城镇建设投入不足,县城和主要城镇没有统一的排水体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与雨水没有实行清污分流,混合排入地表水体,废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老灌河乃至丹江口水库水体的污染。根据南阳市环保局监测结果,水源区西峡、淅川、内乡3县2003年的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表3.9。

表3.9 水源区水污染物排放情况(2003年)

注:据南阳市农业局,2004,南水北调水源区面源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3.2.2.2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南阳境内库区流域属农业主产区,种植业占主导地位。据测算,丹江口水库水源地4县36个乡镇111.4万亩耕地年化肥投入量为4.35×104t(折纯),用量最大的是氮磷化肥。按全国平均水平30%~40%的化肥利用率推算,年土壤固定、空气挥发和渗入地下水、汇入地表径流的流失量达(2.61~3.045)×104t;水源地年农药施用量275t,品种多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是含磷、砷、汞类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除40%被农作物及害虫吸收分解外,一部分挥发入空气,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地表渗透到地下水或随雨水冲刷汇入地表径流流入库区,造成污染。据调查推算,化肥、农药对库区总磷超标的贡献率超过75%。水源地库区年农膜覆盖21.32万亩,农膜使用量704t,按平均残留率5.88%计算,每年残留地膜41.39t。残留在农田中的农膜难以分解,影响耕作,少部分分解物释放出有害物质也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3.2.2.3 畜禽粪便及生活垃圾量逐年增大

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牧养殖业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调查统计,丹江口水库汇水区现有规模养殖场超过200个,畜禽散养情况普遍,年畜禽粪便排放量超过826×104t,粪便简单处理率仅为59.5%,粪便排放随意性强,氮、磷、COD等大量富营养物质直接或间接排入库区,造成环境和水体水质的直接污染。丹江口水库汇水流域内生活污水和垃圾长期直接排放,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3.2.3 水源区生态环境脆弱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东西结合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目前区内森林植被稀少、质量差,蓄水、固土能力低下。加之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资料表明:1979~1999年的20年间,丹江口水库的淤积总量为89715.5×104m3,年平均淤积高达4485.775×104m3。按此淤积速度,将会大大缩短丹江口水库的使用寿命。降水与径流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水旱灾害频发。雨季洪水频发,石沙俱下,冬春干旱缺水,沟溪断流,人畜饮水困难,不少地方山区人民往往为吃水要跑几十千米的路程,严重制约了水源区经济的发展。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每年0.42次增长到目前的每年0.83次。据南阳市水利部门对淅川县荆紫关、寺湾、大石桥、滔河4个乡的调查,近几年因洪水灾害,减少良田500多平方千米;西峡县自1954年以来,因洪水灾害减少耕地0.7×104km2,并以每年3.6%的速度增加。

库区大量土地被淹没,淹没良田2万多平方千米,7.4万移民外迁,10万多移民和反迁移民被后靠安置搬迁到丘陵、低山薄地上。水源区大部分山丘区人口稠密,耕地资源匮乏,其中西峡县人均耕地不足0.047km2,远低于全省和南阳市平均水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未利用土地中可开垦的土地资源很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随着丹江口水库大坝的加高,淹没地区面积将扩大到1050km2,这一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由于土壤瘠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当地人民目前尚未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人均年占有粮食仅340kg,为了生存,农民被迫开荒种地,导致森林资源锐减,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使山区农业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丹江口水库库区周边地区以浅山丘陵地为主,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复杂,坡度陡,植被多为中幼、中龄林和低效林,植被覆盖率低,防护能力差,自然调节能力低下,枝叶截留及根系固土保水能力减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3.2.3.1 水源区土壤性能差

水源地土壤以黄褐土、黄粘土或红粘土为主,质地黏重,易干缩裂缝,通透性差,表土层疏松浅薄,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并易受侵蚀,浅山丘陵区的石灰岩、片岩等抗侵蚀能力差,风化严重,对降雨冲击的抵抗力较弱,极易形成水土流失。

表3.10 水源区林业用地情况 单位:hm2

表3.11 水源区域森林面积及蓄积量

表3.12 水源区林地分类情况

3.2.3.2 水源区气候与水资源影响

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域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降雨量年际间变化大,受季风影响,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58% ~ 62%。暴雨集中,强度大,历时短,入渗有限,容易冲刷侵蚀地表。丹江口水库南阳境内支流,均属山区型河道,坡度大,地下水资源量甚微,水资源总量以地表径流为主,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水土流失使沙尘及附着在土壤上的农药化肥残留量得以汇入地表径流,流入库区,造成库区悬浮物和氮、磷超标,对库区水质影响较大。

3.2.3.3 水源区森林资源问题突出

一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人们把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对待,对森林的再生性、多功能性和更新周期长认识不足,急功近利,取之于林多,用之于林少,致使有限的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合理,大部分分布在深山区的河流源头,生长量偏小,生态系统呈现结构与功能退化状态,防护效益差。而地处浅山、丘陵平原的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垦殖指数高,森林资源少,又多是人工幼林,不少地方地表裸露严重,是水土流失重灾区。二是生态效益低。林分质量不高,低产、低效防护林所占比重大,生产力水平低。三是林种结构和林龄结构不合理。林种结构不合理,从防护林整体上看,防护林比例仍偏小; 从林龄结构上看,幼中龄偏多,其面积、蓄积分别占整个林分的 95.8% 和 89.4%; 而近成熟-过熟林面积与蓄积分别占整个林分的 4.2%和 10.6%。水源区森林资源情况见表 3.10 至表 3.12。

3.2.4 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

3.2.4.1 水源区水土流失现状

表 3.13 给出了水源区土壤侵蚀的不同类别及相关数据。大量的水土流失不但造成水库淤积,而且使水质质量变差,富营养化程度提高。

表 3.13 水源区土壤侵蚀的类别及相关数据

根据2000年全国第三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资料,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南阳境内水土流失面积3369.01km2,年平均土壤侵蚀量约990×104t。水土流失程度大致以浅山丘陵区的中、强度流失逐渐向中山区的轻、微度流失变化,大部分发生在丹江口水库环库区周边的浅山丘陵区和人口集中、植被差、养殖和农业种植区以及交通便利、开发建设项目比较集中的区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938t/km2·a,沟壑密度为2.61km/km2。强度水土流失面积为446.87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主要分布在西峡312国道沿线、淅川环丹江口库区等植被覆盖率较低的荒山荒坡和坡耕地上,以面蚀、沟蚀为主要形式;中度水土流失面积为1369.7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1.5%,主要分布在西峡县南部山区,老灌河、淇河等沿河两岸的狭窄地区和淅川、内乡、邓州的环丹江口水库浅山丘陵区,该区人口密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30%),耕地多为坡耕地,流失形式以面蚀为主,兼有沟蚀,局部有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微度、轻度水土流失区总面积为4545.37km2,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1552.44km2,微度流失区面积2992.93km2,主要分布在西峡中山区和淅川西北山区、丹南山区,海拔较高,山体完整,居民少,森林茂密,交通闭塞,植被覆盖率较高,大部分为水平梯田、水田及建筑区,水域也包括在内,流失形式以面蚀为主,兼有沟蚀(表3.14,图3.3)。

表3.14 南阳市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强度分级面积及流失量

注:据南阳市水利局,2003,南阳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规划。

3.2.5 水源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水源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矿种类型较多,矿点多,分布较集中,但大中型矿床较少,多数为小型和矿点,绝大部分为小规模的民采。开采方式多为露天开采,产生大量尾矿弃渣。目前开采较活跃的金属矿种为钒矿、铁矿、金矿、辉锑矿等;非金属矿种有大理岩、石灰岩、石墨、白云岩等。石灰石矿、大理岩矿和钒矿等,开采极盛,常形成矿山集中分布的群采区。因此,研究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3.2.5.1 矿山开采引起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1)引起土地资源的毁损:采矿占用和破坏土地。经调查,中型矿区占用和破坏土地面积一般为2~9hm2,小型矿区占用和破坏土地面积一般为1~6hm2。例如:在淅川县城—西庙岗一带为山间谷地,是大理岩石材加工聚集地,沿G312两侧分布加工厂几十家。占地宽20~50m,断续延伸近20km。弃渣改变、破坏土地现象较为严重。

图3.3 研究区水土流失分布

(2)引起地貌景观的毁损:露天采矿破坏地貌景观非常严重,毁坏了植被和生态环境。在交通干线两侧的可视范围内可以看到采矿留下的痕迹,而且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大型矿区植被破坏面积为15hm2,中型矿区植被破坏面积一般为1.5~4.5hm2,小型矿区植被破坏面积一般为0.5~2.0hm2。水源区因采矿引起的地貌景观毁坏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带:①淅川县城—毛堂—西簧一带,为钒矿采矿密集地,分布采矿点几十家,采坑沿矿脉分布,宽6~10m,深5~8m,断续延伸近50km,总面积约100hm2,开矿弃渣就地堆积于山坡,随处可见,对山体植被及土地破坏较为严重,并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基本条件;②淅川县蒿坪—大石桥一带,为大理岩矿采矿密集地,分布采矿点几十家,采坑沿矿脉分布,宽6~10m,深5~30m,断续延伸近40km,总面积约80hm2,开矿弃渣就地堆积于山坡,对山体植被及土地破坏较为严重,并对丹江风景区有一定影响,也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基本条件。

(3)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石灰岩、大理岩、钒矿等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经常发生边坡失稳、滑坡、崩塌等现象。井下开采的金矿、铁矿易发生矿坑塌陷现象。矿山排出大量矿渣及尾矿的堆放,除了占用大量土地、严重污染水土资源及大气外,还经常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尤其是一些乡镇集体和个人采矿场,在河床、公路两侧开山采矿,乱采滥挖,乱堆乱放,对河道畅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固体物源。

3.2.5.2 水源区土污染分析

为了解钒矿对土壤的影响,在钒矿采矿分布较密集的毛堂—西簧一带布设了两条土质取样剖面。根据分析结果得出:远离采矿点钒含量有明显的递减趋势。

3.2.5.3 水源区水环境质量分析

(1)地下水环境质量分析:地下水水环境分析主要通过地下水质量评价和地下水污染评价来实现。

1)地下水质量评价:此次评价选择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Fe)、锰(Mn)、铜(Cu)、锌(Zn)、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NH4)、氟化物(F)、汞(Hg)、砷(As)、铍(Be)、隔(Cd)、六价铬(Cr6+)、铅(Pb)、碘(I)等24项组分作为评价指标。以水质分析资料为基础,依据单项组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所列分类指标确定该组分的质量类别,为单因子评价方法。根据各单项组分所属质量类别,依表3.15的规定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

表3.15 各类别单项组分评价分值

按式(3.1)和式(3.2)计算综合评价分值F。

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理论、方法与实践

式中:F为各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的平均值;Fmax为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中的最大值;n为项数。

根据计算的F值,按表3.16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

表3.16 地下水质量级别判定

2)地下水污染评价:选取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24项组分作为评价指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4848-93)中Ⅱ类水标准限值作为背景值,采用组分综合法和污染指数法分别对无机污染进行评价。

单项指标的污染指数(I)按式(3.3)进行计算。

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理论、方法与实践

式中:I为某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i为某项污染物的实测含量;C0为某项污染物的背景值或对照值,此次取Ⅱ类水标准的上、下限值。

Ci值在区间内,令I=1,如果I值大于区间值的最大值或小于区间值的最小值,分别用Ci值除以区间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多项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PI)按式(3.4)和(3.5)进行计算。

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理论、方法与实践

河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理论、方法与实践

式中:PI为单个样品多项组分的综合污染指数; 为各单项组分污染指数I的平均值;Imax为各单项组分污染指数I的最大值;n为项数。

根据计算的PI值,按表3.17划分污染级别。

表3.17 地下水污染级别分类

最后计算出F值最大为7.19,最小为2.15。质量级别为“良好”和“较差”两个级别,综合评价结果与单项组分评价结果一致,即Ⅲ类水属“良好”级别,Ⅳ、Ⅴ类属“较差”级别 。

(2)水源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国家标准中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中的24项指标,选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cr)、生物需氧量(BOD5)、总磷(以P计)、总氮(以N计)、铜(Cu)、锌(Zn)、氟化物(以F计)、砷(As)、汞(Hg)、镉(Cd)、六价铬(Cr6+)、铅(Pb)、氰化物、挥发酚类等17项组分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分析结果,对水源区水环境质量的评价表明:地下水组分中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硫酸盐(S02-4)、硝酸盐(NO3-、以氮计)、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六价铬(Cr6+)等6项含量差异较大,在矿山及人口密集区附近含量较高,其分布面积较小;地下水质量较好的区域居多。地表水部分河段质量较差,入丹江口水库的丹江入口处为Ⅱ类水,淇河入口处为Ⅴ类水,老灌河入口处为Ⅳ类水;南水北调中线取水口(淅川陶岔)地表水样为Ⅱ类水,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现状条件下,采矿活动引起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的变化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影响程度尽管不太明显,但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已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

⑽  非金属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非金属矿产是人类开发利用最早的矿产,而且具有一矿多用、多矿同用的特点,其保温、耐磨、绝缘、吸音、隔热、防潮、耐高温、抗震、抗腐蚀、粘性、可塑性、高强度、轻质等性能是金属材料不可取代的。因此,化工、医药、建筑、造纸、塑料、电讯、汽车、航天等部门广泛应用非金属矿产,其加工链条远远长于金属矿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非金属矿产加工链条越来越长,其价值也越来越高。目前世界上非金属矿年开采量高达250亿t,占世界矿石年开采量的70%以上,并且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精加工方向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些发达国家非金属矿产值已远远高于金属矿产值。

近年来我国非金属矿的开发利用有了长足发展,河南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也在每年进步,但仍然以销售原矿和粗加工为主,资源利用率低,浪费资源的问题比较严重。对环境的破坏也已引起了重视。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已势在必行。

一、非金属矿产资源的保护

河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由于科技水平问题,或是设备、管理问题,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而由于法制和管理工作还不完善,使一些资源被浪费和破坏。因此,必须对全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做出总体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依法管理,保护好矿产资源。

1.非金属矿产资源规划

(1)完善法制、法规,明确矿产资源规划的法律地位。2000年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出台了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办法,为我国矿产资源规划提出了规范性文件,在国务院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修改中,应对相应条款进行修改,使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规范化,明确矿产资源规划是设置矿业权的前提条件,河南省也应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河南省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审批、管理提出系统的方案。

(2)河南省应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基础上,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河南省的矿产资源规划。非金属矿产方面,要对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如水泥灰岩、花岗石、大理石饰面材料矿产、珍珠岩等提出规划意见,对冶金辅料矿产,如耐火粘土、蓝晶石类矿物矿产、石墨等提出规划意见,对化工和其他矿产,如独山玉、膨润土、金红石、化工灰岩、重晶石等提出规划意见。

(3)各地区应根据非金属矿产赋存和开发应用情况,提出地区性规划,如信阳市应搞好火山岩系列(膨润土、沸石、珍珠岩等)非金属矿产区的规划,南阳搞好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金红石的矿产地的规划,豫西、豫北各市应对灰岩、耐火粘土等矿产搞好规划。

2.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矿业秩序,确保合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

(1)在有关矿产资源规划的立法中,明确规划在矿业设置程序中的法律地位,矿业权的设置必须服从规划的指导,违背规划而设置的矿业权应该可以被撤销。

(2)各级政府应加强执法力度,坚决取缔无证开采,下决心整顿好那些长期存在矿业秩序问题的矿区。只有矿业秩序根本好转,才能确保规划的实施和资源得到保护。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环保意识,把矿业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

1.保护自然景观,防止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的灾害和环境的污染

(1)河南省非金属矿产开发比较普遍,尤其是石灰岩作为水泥灰岩、熔剂灰岩及其他建筑材料的开采范围很广,大部分都不同程度对自然景观起着破坏作用。一些作为旅游景点的地区,如查岈山、云台山等常常是由质量很好的建筑材料花岗岩、石灰岩形成的地貌景观,一些可观赏的洞穴常常是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溶洞。因此,与旅游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共同规划管理好这些旅游资源,使优美的自然景观不被破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2)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一系列灾害。如地下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地表开采不合理,造成开采面崩塌,废渣、废石堆放不当发生滚落或雨季造成泥石流,尾矿储存不当也可因大雨冲破尾矿坝形成泥石流,这些问题在河南省历年来都有发生。因此,必须坚持矿山建设前要有经过批准的开采设计,确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及废石废渣和尾矿的处理。

(3)建立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恢复地形地貌和复垦的制度,对矿山企业复垦的要求,在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中都有规定,但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制度办法,再加上矿山企业大部分效益不高,实行比较困难。因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这项制度的建设,促成这项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

(4)非金属矿产的采选加工对环境的污染有空气和水、水泥生产、耐火粘土矿煅烧,一些非金属矿的粉碎磨细都会造成粉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矿石采选的废水也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如石墨选厂废水的污染相当严重。尽管现在全民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矿山设计中环保措施也都有专门阐述,但由于技术水平不高,治理措施不力,常常不尽如人意,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水平,消除污染是今后面临的重要任务。

2.二次资源的利用

自然资源包括环境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等,统称为一次资源。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丢弃的大量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被称为废物。废物并非无用,而是暂时不用,人类完全有能力将这些废物变成新的资源,这些可供人类二次利用的“三废”物质,统称为二次资源。

1)废石与尾矿的利用

矿山开采过程中剥离及掘进时产生的无工业价值的矿床围岩和岩石称为废石,选矿产出精矿后剩余的废渣成为尾矿。废石和尾矿是矿石采选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不同矿产其围岩及矿石组成不同,其废石和尾矿的成分不同,开发利用方向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有下面几个方面。

(1)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此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降低贫化率,在选矿中根据尾矿成分,研究综合回选工艺。

(2)做井下填充料,尾矿和废渣用水泥胶结可做井下采空区的填充料,也可做铺路材料和填坑材料。

(3)做非金属矿利用,许多废石和尾矿中含多种非金属矿物,如硅石、石英、长石及各类粘土或高岭土、白云石或石灰石、蛇纹石等,都可以加以利用。原地矿部综合所就研究出用钾长石尾矿生产性能优于天然花岗岩的微晶玻璃花岗岩产品。

(4)做建筑材料,如制尾矿砖或制作尾矿砂加气混凝土。尾矿砖是以尾矿砂为主要原料(配比65%~67%),以粉煤灰(15%~20%)、磨细石灰(8%~12%)、石膏(3%)为激发剂,经搅拌、轮碾、成型、蒸汽养护而制成的一种墙体材料。其性能见表4-2-1。

表4-2-1

尾矿砂加气混凝土是以水泥(16%~18%)、水渣粉(32%~34%)、尾矿砂(48%~52%)为原料,与加气剂按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种轻质多孔建筑材料。

生产工艺过程为原材料加工制备→配料浇注→坯体静停和切割→蒸汽养护→制品出釜。混凝土具有容量轻、保温性能好等优点,其性能见表4-2-2,可用做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围护结构和间隔墙。

表4-2-2加气混凝土性能

2)矿山废水的治理与利用

(1)废水的分类。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性质千差万别。每种废水都是多种杂质和若干项污染物指标的综合体,往往以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两项污染因素进行描述和分类。由于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方式、特性和形态的不同,分类的方法也不相同。

河南省非金属矿采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可按污染程度分为两类。

第一类:矿山工业废水,包括采矿、选矿生产废水和洁净废水。生产废水是直接从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水,水与矿物、原材料、药剂、半成品、成品或设备直接接触,夹带大量杂质或污染物。这种废水污染程度较重,危害也大。洁净废水是生产中的冷却用水,未接触污染物质,只是水温略有升高。

第二类:矿山生活污水和径流污水。

(2)废水治理方法分类。处理废水的方法,随废水中所含污染物性质与回收水的用途而异。按方法的作用原理,分为四类。

A.物理治理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净化治理废水的技术,既可作为独立的治理方法应用,也可用做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的预处理方法,甚至成为这些方法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物理治理法主要是用来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悬浮性物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但对于多数废水,处理后往往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还需与其他治理方法联合使用。然而,这种治理方法的设备比较简单、操作方便,对某些废水的分离效果良好,使用还相当广泛。

B.化学治理法。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废水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和状态,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等污染物质,消除其毒性。

化学治理法需用化学药剂或材料,因而处理费用较高,运行管理也较严格。通常,化学治理法需与物理治理法配合起来使用。如,处理废水前,往往用沉淀或过滤等手段作为前期处理;在某些场合下,又须用沉淀和过滤等手段进行后处理。

C.物理化学治理法。废水处理过程中,经常利用污染性物质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过程,即传质过程,分离废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回收其中的有用成分,以使废水得到深度净化。从废水中回收某种特定的物质,或是有毒、有害,又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质时,采用这种治理方法最为有效。

D.生物化学治理法。处理废水过程中,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大量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的功能,采用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出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使其大量繁殖,以提高分解氧化有机物效率,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实践表明,利用微生物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分解后的污泥可用做肥料等优点。故主要用来除去废水中溶解的或胶状的有机污染物质。

(3)废水处理程度分类。废水治理程度一般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治理。

A.一级治理。多用机械方法和简单的化学方法,除去废水中的悬浮态或胶体态物质、浮油以及中合酸碱、进行pH值调整等都属于初级处理,常作为进一步处理的准备阶段。对于重金属污染轻微的废水,可以作为主要的处理形式。一般经过一级处理后,悬浮性固体的去除率为70%~80%,而BOD的去除率只有20%~30%,废水净化程度不高。

B.二级治理。经过一级治理后的废水,还含有大量溶解状态的污染质、胶体物、氯化物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二级治理的任务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常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去除可生物降解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和部分胶体污染物,用以减少废水的BOD和部分COD。经二级治理以后可去除90%左右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90%~95%的固体悬浮物以及80%~95%的BOD。也可采用化学混凝法和沉淀法进行处理。

C.三级治理(又称深度治理)。将二级治理后的污水,再用物理化学技术治理,去除可溶性的重金属无机物,不能降解的有机物,各种病毒、病菌、磷、氮等,最后达到某种特定的水质要求或使用标准。

废水的治理程度决定于治理后水的出路和欲利用情况。若纳入公共下水管道和灌溉,多数废水仅着眼于一级治理。若排入到水体,要根据受纳水体水质的要求,决定治理程度,并考虑到近期与远期的情况,分期实施。对一些成分简单的废水,往往采用某一单元技术便可达到目的,没有必要再分成一、二、三级治理。只有成分复杂、或成分虽然单纯但浓度较高,要求处理程度也较高的废水,方联合采用多种治理技术。

矿山废水的治理必须建立在对废水控制的基础上,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矿山的水量,并控制废水扩散,另外就是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和杜绝污染源的发生量。

(4)矿山废水的利用。

A.循环用水,使废水在一定的生产过程中多次重复利用或采用接续供水系统,实现一水多用,不但可以达到降低废水排放量,也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节约用水。

B.废水中含有部分有用的矿物和进入水体中的原材料、半成品甚至成品,以及能源物质,可采用必要的措施,回收利用这些物质,化害为利。

C.经过用适当方法治理的废水,但治理等级可以分别用于饮用、灌溉或其他工业生活用水,治理方法和治理等级要按其用途而定。

阅读全文

与河南省工业废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汇污水处理厂在哪里 浏览:808
知识蒸馏英文 浏览:55
辛集皮革污水招工网 浏览:9
医学阳离子交换剂 浏览:736
新车内空气净化器怎么选择 浏览:750
家禽废水 浏览:567
供排水管道除垢 浏览:532
净水出口和纯水出口怎么区分 浏览:541
洛阳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价格 浏览:503
回用景观水 浏览:447
粉剂除垢剂 浏览:296
树脂瓦机械多少钱 浏览:381
环氧树脂地坪的防火等级要求 浏览:218
岳阳污水处理厂有哪些 浏览:34
什么饮水机安全 浏览:356
超滤净的水含有矿物质吗 浏览:594
拾回雕文怎么用 浏览:889
污水处理池施工碰到的问题 浏览:129
宋dm空气净化器怎么样 浏览:605
静放水除水垢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