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甲烷菌净化污水有氧吗
产甲烷菌是厌氧菌,所有是无氧的,有氧状态会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
㈡ 大肠杆菌与甲烷菌都能净化水源吗
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在有氧的环境中细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B正确.
故选:B
㈢ 厌氧消化中为什么酸化细菌和甲烷菌能共存
整个厌氧过程分为水解、发酵、产乙酸产氢阶段、产甲烷阶段。
1. 水解阶段
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
直接利用。因此它们在第一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2.发酵(或酸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细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简写为VFA)、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与此同时,酸化细菌也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因此未经酸化废水厌氧处理时会产生更多的剩余污泥。
酸化菌对PH有很大的容忍性,产酸可在PH到4的条件下进行,产甲烷菌则有它自己的最佳PH:6.5~7.5,超出这个范围则转化速度将减慢。
3.产乙酸产氢阶段
在此阶段,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降解为乙酸(又称醋酸)、氢和
二氧化碳,这是最终产甲烷反应的反应底物。
4.产甲烷阶段(最高的阶段)
产甲烷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微生物,与其它厌氧菌比较,其氧化还
原电位非常低(<-330mV)。对于大多数复杂废水的厌氧反应,甲烷的转化率约为70~75%。
㈣ 为什么产甲烷阶段是污泥厌氧消化的控制阶段
【产甲烷阶段是污泥厌氧消化的控制阶段】污泥厌氧消化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完成整个消化过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水解、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甲烷化阶段。各阶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特色微生物群体。在厌氧消化池中3个阶段同时存在,甲烷发酵阶段的速率最慢,因此甲烷发酵阶段是厌氧消化反应的控制因素,而产甲烷阶段被称为污泥厌氧消化的控制阶段。
【三阶段简介】
1、水解酸化阶段
一般水解过程发生在污泥厌氧消化初始阶段,污泥中的非水溶性高分子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在微生物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溶解性的物质。水解后的物质在兼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下,转化成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还有乙醇、二氧化碳。
2、乙酸化阶段
在该阶段主要是乙酸菌将水解酸化产物,有机物、乙醇等转变为乙酸。该过程中乙酸菌和甲烷菌是共生的。
3、甲烷化阶段
甲烷化阶段发生在污泥厌氧消化后期,在这一过程中,甲烷菌将乙酸(CH3COOH)和H2、CO2分别转化为甲烷, 如下:
2CH3COOH→2CH4↑+ 2CO2↑
4H2+CO2→CH4+ 2H2O
在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乙酸产生的甲烷约占总量的2/3,由CO2和H2转化的甲烷约占总量的1/3。
㈤ 甲烷菌适宜的生长环境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甲烷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在与氧气隔绝的环境都有甲烷细菌生长,海底沉积物,河湖淤泥,沼泽地,水稻田以及人和动物的肠道,反刍动物瘤胃,甚至在植物体内都有甲烷细菌存在。
产甲烷菌不能在有氧气处生存,因此它们只能生存在完全缺氧气的环境中,比如湿地土壤、动物消化道和水底沉积物等。产甲烷作用也可发生在氧气和腐烂有机物都不存在的地方,如地面下深处、深海热水口和油库等。
㈥ 为什么产甲烷菌在10天污泥龄条件下也能培养出来
接种污泥的好坏和你要处理的污水和接种污泥原来的污水污染物浓度相近。还可以更快
㈦ 细菌能净化污水的原理是什么
我想问为什么细菌能净化这么脏的污水呢? 很简单,比如说污水如果不处理但2者最根本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不需要想得太复杂
㈧ 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净化污水
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利用,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专甲烷杆菌等细属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在有氧的环境中甲烷细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希望帮得到你
㈨ 在厌氧沉淀池内甲烷细菌通过什么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1)、在曝气池中通入气体时,活性污泥中的( 需氧 )(填“需氧”或“厌氧”)细菌,能够把污水中的( COD或有机污染物 )分解成( CO2 )和( 水 ),使污水能到净化.
(2)、在沉淀池底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可以通过( 厌氧 )把污水中的( COD )分解而净化污水,同时,还能产生( 甲烷气 ),可以用于照明或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