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固体甲醇钠投料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固体投料的话,一方面是注意个人防护,甲醇钠固体有粉末,要戴个口罩,而且避免皮肤接触。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投料比较少,要注意防止沾糊在药匙或者烧瓶壁上,而且如果是一边反应一边加料的话,最好是分批加入,不要一次投进去。加料以后,用洗耳球把药匙上残留的粉末吹到烧瓶里去,或者用溶剂冲一下。
㈡ 生物废油再利用
生物柴油的化学法生产是采用生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并使用氢氧化钠 (占油脂重量的1%) 或甲醇钠 (Sodium methoxide) 做为触媒,在酸性或者碱性催化剂和高温(230~250℃)下发生酯交换反应(transesterification),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经洗涤干燥即得生物柴油。甲醇或乙醇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生产设备与一般制油设备相同,生产过程中产生10%左右的副产品甘油。
但化学法合成生物柴油有以下缺点:反应温度较高、工艺复杂;反应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甲醇,后续工艺必须有相应的醇回收装置,处理过程繁复、能耗高;油脂原料中的水和游离脂肪酸会严重影响生物柴油得率及质量;产品纯化复杂,酯化产物难于回收;反应生成的副产物难于去除,而且使用酸碱催化剂产生大量的废水,废碱(酸)液排放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
化学法生产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成本问题:生产过程中使用碱性催化剂要求原料必须是毛油,比如未经提炼的菜籽油和豆油,原料成本就占总成本的75%。因此采用廉价原料及提高转化从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因此美国己开始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研究高油含量的植物(见下文“工程微藻”法),日本采用工业废油和废煎炸油,欧洲是在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上种植富油脂的农作物。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开始研究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即用动物油脂和低碳醇通过脂肪酶进行转酯化反应,制备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排放的优点。2001年日本采用固定化Rhizopus oryzae细胞生产生物柴油,转化率在80%左右,微生物细胞可连续使用430小时。
2005年6月4日,《中国环境报》报道:清华大学生物酶法制生物柴油中试成功,采用新工艺在中试装置上生物柴油产率达90%以上。中试产品技术指标符合美国及德国的生物柴油标准,并满足我国0号优等柴油标准。中试产品经发动机台架对比试验表明,与市售石化柴油相比,采用含20%生物柴油的混配柴油作燃料,发动机排放尾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烟度等主要有毒成分的浓度显著下降,发动机动力特性等基本不变。
由于利用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物排放等优点,具有环境友好性,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利用生物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目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脂肪酶对长链脂肪醇的酯化或转酯化有效,而对短链脂肪醇(如甲醇或乙醇等)转化率低,一般仅为40%-60%;甲醇和乙醇对酶有一定的毒性,容易使酶失活;副产物甘油和水难以回收,不但对产物形成一致,而且甘油也对酶有毒性;短链脂肪醇和甘油的存在都影响酶的反应活性及稳定性,使固化酶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些问题是生物酶法工业化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瓶颈。
酶法生产生物柴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 1、采用固定床式酶反应器,以植物油及废油等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转化率均可达到95%以上,最高转化率可以达到96%。
2、建立了生物柴油精馏装置,分离精制收率高于86%,分离后产品中甲酯含量大于97%,分离后产品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德国生物柴油生产标准(DIN5160697)。
3、建立了年产500t的生物柴油中试生产装置。反应器内固定化酶使用寿命超过20天。
4、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成本约为3058元/t,以普通菜籽油为原料生产生物烧油,成本约为4300元/t。
5、燃烧性能明显优于0号柴油。在0号柴油中添加20%生物柴油的燃烧试验表明,燃烧尾气中有毒物质的排放降低35%以上。
“工程微藻”生产柴油,为柴油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美国国家可更新实验室(NREL)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建成“工程微藻”,即硅藻类的一种“工程小环藻”。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使“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增加到60%以上,户外生产也可增加到40%以上,而一般自然状态下微藻的脂质含量为5%-20%。“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的提高主要由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在微藻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在控制脂质积累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在研究选择合适的分子载体,使ACC基因在细菌、酵母和植物中充分表达,还进一步将修饰的ACC基因引入微藻中以获得更高效表达。利用“工程微藻”生产柴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其优越性在于:微藻生产能力高、用海水作为天然培养基可节约农业资源;比陆生植物单产油脂高出几十倍;生产的生物柴油不含硫,燃烧时不排放有毒害气体,排入环境中也可被微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发展富含油质的微藻或者“工程微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一大趋势。
㈢ 固体甲醇钠工艺流程
固体甲醇钠工艺流程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甲醇按一定比例配制,搅拌溶解后,经过沉淀澄清,除去固体杂质,清液用泵打入反应脱水塔顶部,精甲醇蒸汽从塔底加入在塔内连续反应脱水,从塔底获得产品。含水甲醇蒸汽从塔顶出来后进入精馏系统精制,无水甲醇返回使用。以下是固体甲醇钠的生产工艺,包括制备步骤:
步骤S1,气密性检查;将耙式真空干燥机清理干净后减压烘干,真空负压保持在0.09Mpa查看是否漏真空,确保气密性良好后方可进料;
步骤S2,将液体甲醇钠经进料口打入耙式真空干燥机中,关闭进料阀门,开始升温,蒸汽压力升至0.2-0.4Mpa;为了不使原料结壁,在开始升温时要立即开启耙齿;
步骤S3,耙式真空干燥机开始出甲醇时,开启真空泵,开真空泵时必须关闭甲醇贮罐的排气阀门,真空度控制在0.01Mpa,根据出醇量控制真空度,真空度逐渐达到0.094Mpa,等到出醇彻底结束时,真空度在0.088-0.098Mpa,干燥机内温度达95~105℃;
步骤S4,停止加热,关闭蒸汽阀门,停真空泵,开启降温水,干燥机内温度降至40℃以下后放料;放料前排真空至0.01Mpa时充入氮气,放完料要清扫干净放料阀门并关闭。
优选地,所述液体甲醇钠的进料量为耙式干燥机内容积的85%。
优选地,步骤S4放料前排真空一定要缓慢进行,防止排负压进气太快,发生爆炸及火灾。
优选地,步骤S4放料时应快速一次性放完,中间不能停,如有其它事情要停止时必须进行充氮保护。
㈣ 甲醇钠与水反应会有氢气产生吗
没有。简单的水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甲醇。
㈤ 甲醇钠是什么
甲醇钠,危险化学制品,具有腐蚀性、可自燃性。主要用于医药工业,有机合成中用作缩合剂、化学试剂、食用油脂处理的催化剂等。
㈥ 甲醇钠的原料是什么
原料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甲醇
生产工艺:固体氢氧化钠和甲醇按一定比例配制,搅拌溶解后,经过沉淀澄清,除去固体杂质,清液用泵打入反应脱水塔顶部,精甲醇蒸汽从塔底加入在塔内连续反应脱水,从塔底获得产品。含水甲醇蒸汽从塔顶出来后进入精馏系统精制,无水甲醇返回使用。
㈦ 甲硫醇钠废水处理方法
甲硫醇钠(CH3SNa)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臭味,为强碱性液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回有机中间体化合物答,可用于生产多种农药如灭多威、涕灭威等以及饲料添加剂蛋氨酸等产品,还可硫化氢中毒的解毒剂。
它的生产工艺多采用硫氢化钠和硫酸二甲酯(或氯甲烷)反应,生成甲硫醇气体,然后用液碱吸收成20%甲硫醇钠溶液,在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恶臭、有毒污染物:含硫氢化钠的废水和少量易挥发的副产品甲硫醚。
由于副产品甲硫醚(C2H6S)相对数量较少,建议使用焚烧的方法进行处理,或用双氧水(H2O2)氧化成低毒无气味的二甲基亚砜((CH3)2SO)。而对产生数量较多的废水可采取氯氧化方法进行甲硫醇钠生产中废水的处理,处理后不仅消除了废水污染,而且可回收有价值的硫氢化钠(NaHS)和芒硝(Na2SO4·10H2O)。
㈧ 液体甲醇钠生产工艺
液体甲醇钠生产工艺:
采用连续法生产。固体氢氧化钠溶于甲醇,溶解后,经过沉淀澄清,除去固体杂质,清液用泵打入反应脱水塔顶部,精甲醇蒸汽从塔底进入塔内,经过连续反应脱水,从塔底获得产品。含水甲醇蒸汽从塔顶出来后进入精馏系统精制,无水甲醇蒸汽返回塔底。
㈨ 生产1吨甲醇钠固体用多少甲醇和氢氧化钠
甲醇钠(甲醇溶液)含量>27-31% 甲醇钠的性质及用途 甲醇钠是无色无定型粉末,对氧气敏感,易燃,溶于甲醇、乙醇,遇水分解成甲醇和氢氧化钠,在 126.6 ℃以上的空气中分解. 甲醇钠产品有两种形式:固体和液体,固体是甲醇钠纯品,液体是甲醇钠的甲醇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