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广州今年拟建成300公里碧道
笔者从1月16日召开的广州市水务系统2019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获悉,广州已定下今年的治水任务表:新建污水管网1000公里;推动147条河涌“长治久清”;力争13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面达标;建成碧道300公里;完成3万户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工作等。
●南方日报记者 余嘉敏 通讯员 赵雪峰
第三批44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争取今年3月底前完成
去年,广州治水工作取得新进展: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鸦岗等9个国考断面稳定消除劣Ⅴ类、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其中鸦岗断面2019年稳定达到Ⅳ类水;流溪河流域劣Ⅴ类一级支流数量由46条减少到16条;车陂涌、双岗涌、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
2019年,广州新建成或基本建成、具备通水条件的污水厂12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0万吨/日。目前仍有在建污水处理厂6座,全部建成后广州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771万吨/日,将首次超过自来水供应量700万立方米/日。
在污水管网建设方面,2019年广州新建污水管网4169公里,是年初计划的2.8倍。在城中村截污纳管方面,已累计完成第一、第二批共97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工作,共铺设污水管4976公里。第三批44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已埋地污水管约2114公里,完成率95%,工程将争取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
在供水保障上,广州北江引水工程已于2019年10月底开工建设,北部水厂一期工程去年1月已建成投产;北部8村1居主干管供水工程已通水,白云区实现市政自来水全覆盖。大冈村等15条村社自来水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17536户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完成,惠及约90万居民。牛路水库战略备用水源工程2019年进展顺利,引水隧洞累计开挖614.29米,占比95.65%,上坝道路已基本完成。
在污染源治理方面,持续推进“四洗”,其中“洗楼”共摸查建筑物17023栋,查出污染源21990个,已清除21488个;“洗管”约7106公里,“洗井”约25万个,“洗河”1132条,清理河道垃圾、杂物3.87万吨,清理河岸立面2752.52万平方米。2019年,共拆除涉河违建371.13万平方米。
在“清四乱”工作中,已完成水利部要求的599个河湖“四乱”问题整治,销号率达100%,已完成番禺意桥岛游艇会、从化流溪河别墅等12个纳入上级专项督办违建拆除工作。
村级工业园治理也是重点之一。目前广州已基本完成对约2800个村级工业园的排查工作,发现有废气废水产生的“散乱污”工业企业300多家,已督促整治。此外,全市纳入污染整治畜禽养殖场户2856个,已完成整治2834个,整治完成率为99.2%;已完成连片50亩以上池塘治理面积19万亩,完成小微水体(鱼塘)治理1338个。
力争13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面达标
会议提出,对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广州治水工作仍有很多短板亟待补齐,黑臭河涌治理成果依然比较脆弱,长效机制尚未健全,国考断面还未完全达标;农村供水改造、城市内涝问题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为此,广州将在2020年按照“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目标,强化水环境治理,主要任务包括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6座,新建污水管网1000公里,推动自然村生活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全覆盖,打造大学城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先行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完成珠江堤防达标加固工程,推动147条河涌“长治久清”,力争13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面达标,建成碧道300公里。
为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目标,广州将统筹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等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散乱污”场所、村级工业园、违法排水口、涉河违法建设治理。全力推进“排水单元达标”攻坚行动,全市排水单元达标比例达到60%,率先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含学校)类排水单元达标工作,推动147条河涌“长治久清”。
其次,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将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1万吨/日,新增1000公里以上污水管网,完成第三批44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继续推进广州北江引水工程和牛路水库工程建设。将继续督促白云、花都、黄埔、增城、从化等5个区加快农村供水改造工作,力争2020年完成56个行政村供水改造和3万户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工作。
同时,还将推进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2020年要实现小型水库60%以上达到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二级或以上标准的目标。
今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6%
2020年,广州将着力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全面落实《广州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统筹推进“厂、网、河”一体化管理,确保污水管网运行水位正常。将进一步对问题排水口进行整治,确保无污水直排河涌。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平均浓度达到110mg/L。
在推进防洪排涝和碧道建设方面,广州将全面完成珠江堤防达标提升项目,干堤防洪(潮)标准达到200年一遇。今年,广州将制定《广州市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推进水库规范化管理,落实小水电安全绿色发展。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分级系统治涝,强化内涝风险点排查整改,加快推进尚未完工的内涝风险点治理,对已完成的内涝治理项目,长期跟踪复核项目效果;进一步推进排水应急抢险工程,持续治理江水倒灌点。
海绵城市建设将加快推进,做好迎接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评估考核准备。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广州市千里碧道建设,制定《广州市碧道建设近期建设计划(2020-2022年)》《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广州市碧道建设工作指引》,2020年全市计划建设碧道300公里。
此外,水务部门将持续抓好水务日常管理工作,强化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理、排水许可、水务工程建设市场以及水务企业的行业管理。深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动态管理,实行监督检查全覆盖。加强行政审批,做好水务服务事项。加强水行政执法,不断提高水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抓好工程技术审查工作,切实做好工程方案的比选论证工作。优化整合,建成实现业务协同、信息互通的“智慧水务”应用体系。
❷ 住建部: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10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日前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意见》的有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先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先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先生。
有记者提问称,这几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包括城乡人居环境也在持续改善,但可能还存在系统性不足的问题。想问《意见》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如何去落实?
田国民在答记者问时谈到,城乡基础设施包括给水设施、排水设施、燃气设施、供热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园林绿化工程、垃圾处理设施等等,这些设施本身是一个整体,而且相互关联。因此,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水平,可有效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运行效率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对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保障城乡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称,近年来,部里开展了一些工作,一是通过完善标准体系,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分别建立并完善了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园林、道路和轨道交通,以及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利用等专业标准体系,发布相关标准超过500项,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和运行稳定性。二是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建立建档制度,并开展了普查,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以建设高质量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四是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推进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五是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2019年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以来,城市累计新建改造污水管网约9.2万公里。
中办、国办印发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要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档制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项行动以及体系化建设,建设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城市街区,加强交通噪音管控,加强城市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持续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及集中供热替代等重点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落实《意见》部署,统筹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和绿色转型发展。一是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特别是拟发布各类基础设施的全文强制性规范,严格底线控制要求。二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普查建档,力争到2023年底前,基本摸清设施底数,到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三是印发实施“‘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统筹,加快设施体系化建设。四是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提高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五是持续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建立污水处理系统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
❸ 后勤食堂提质增效实施方案
后勤食堂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必须一定要找一个能干的清廉的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