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总量控制怎么算
污染物总量应该按照污水厂进水COD浓度计算,其中,进水COD浓度、出水COD浓度以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COD总量=(进水COD浓度-出水COD浓度)x废水排放水量
⑵ 关于 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问题1:这个接触的少,你在问问别的哥们吧。
问题2:总量控制,是根据通过确定一个地区或区域最多可承载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从而给出这个地区所限制的污染物总量指标,进而通过区域的协调,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排污限制。
问题3:问题过于理论了,书本上的介绍也给忘记了。说白了我感觉国家现行的制度实施的比较好的就是达标排放以及总量控制两个制度。
总量控制的目的,同问题2,是环境承载力的要求。
⑶ 什么是“总量控制”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处理的防治措施:
1、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管理推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重视大中型企业的污染治理,同时加强中小企业环境管理。继续推行企业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规范排污口,经常监控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及工艺、设备。对新建项目要从严管理,按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严格审批。
2、改善排污收费制度,促进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对排污收费制度进行适当调整,重新确定排污收费原则,收费方式以及其管理和使用原则,建立新的排污收费机制,使排污收费制度有利于企业运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
3、工业废水处理是重要的节水途径之一,可涉及冷却、除灰、循环水、热力等系统。冷却水系统主要根据系统对水质要求的不同而采取循环、循序、梯级使用,热力系统主要是蒸汽回收利用,其他系统的排水经处理后主要用于水力除灰渣、生产生活杂用水进一步处理后作为冷却系统的补水。
⑷ 废水不外排,还需要总量控制吗
在国内资深环保人都知道“零排放”是个伪概念,除非环境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废水零排放。从兼顾业主的利益考虑,建议环评还是设置一定的排放总量。否则,对一个守法的业主而言,如果不小心“违法”一下,代价将非常沉重。这一点在环评时一定要给业主讲清楚。
⑸ 什么是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对水、气、废渣、排放污染物的总量控制
⑹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定义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基本依据, 对区域内各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施控制的管理制度。在实施总量控制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应小于或等于允许排放总量。区域的允许排污量应当等于该区域环境允许的纳污量。环境允许纳污量则由环境允许负荷量和环境自净容量确定。 例如对一个河流段的污染物允许纳污量是由该河段控制断面的污染物允许负荷量(通常为该控制断面的水质标准浓度与水流流量之乘积)及水体自净容量两者累加确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比排放浓度控制管理具有较明显的优点,它与实际的环境质量目标相联系,在排污量的控制上宽、严适度;由于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可避免浓度控制所引起的不合理稀释排放废水、浪费水资源等问题,有利于区域水污染控制费用的最小化。
评价中提出的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其单位是每年排放多少吨(t/a) 。
⑺ 对污染物的排放用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各有什么特点
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是环境保护的两种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手段。
我国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废气、废水排放标准。规定企业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这就是浓度控制。
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是有差距的,环境质量标准要比污染源排放标准严格得多。即使所有的企业都达到了排放标准,但环境质量很可能不达标。因而,单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显然是不够的。从而提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管理思路。即根据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所能接纳的污染物总量,将总量分解到各个污染源,保证环境质量达标。
单方面控制总量也是不行的,高浓度的污染物质在短时间内排放,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应提倡总量和浓度双控制,即既要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总量,又要控制其排放浓度。
⑻ 排入污水处理厂的还需要设置总量控制指标么
污染物总量应该按照污水厂进水COD浓度计算,其中,进水COD浓度、出水COD浓度以有资质的检测出具的检测报告数据为准。
COD总量=(进水COD浓度-出水COD浓度)x废水排放水量
⑼ 污水的cod总量控制如何计算
排放量xCOD浓度x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