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威尼斯水城是怎样形成的
威尼斯(Venice) 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万(有统计显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为17.4万,而2009年10月份刚刚公布的常住人口总数还不到6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水城”之称。
建筑方法
威尼斯建筑的方法,先将木柱插入威尼斯下的泥土之中,然后再铺上一层又大又厚的伊斯特拉石。这种伊斯特拉石防水性能极好,是从亚德拉亚海的伊斯特拉运来的。然后在伊斯特拉石上砌上砖,建成一座座建筑。由于砖比伊斯特拉石轻的很多,所以不会出现房子严重下沉的问题。
有人说,威尼斯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
『贰』 温瑞塘河的民族传说、治水人物、警句和漫画
温瑞塘河于晋时初成河道。从南朝永嘉郡守谢灵运《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及《游赤石进帆海》诗,可见他曾由此河自温州至仙岩、帆游。唐会昌间(841—846)温州太守韦庸倡疏会昌湖,导汇瞿溪、雄溪、郭溪以及桐岭、眠岗、白云、大罗、吹台诸山之水经温州城西南通瑞安境的帆游与瑞安段河道相接,直通瑞安城。北宋时,沿塘河遍植莲藕,有“八十里荷塘”之称。宋淳熙十四年(118)温州知州沈抠修浚,傍河有堤,辟绎路称“南塘驿路”。
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在吴淞高程5米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温瑞塘河航道北起鹿城区小南门码头,南至瑞安市区东门白岩桥码头,途经鹿城区、瓯海区的梧挺、南湖、白象,在帆游(丽岙镇)进入瑞安市境后,经仙岩镇的河口塘、罗风镇的塘口、塘下镇、汀田镇、莘塍镇和上望,长33.35公里,俗称“七铺(古十里为一铺,下同)河路”。
『叁』 温州的汇昌河
会昌湖水上公园是我市十大公园之一,全程长7.3公里,总用地面积280多万平方米,其中水上公园占地面积196万平方米,分为鹿城段和瓯海段。鹿城段会昌湖水上公园东起南塘大桥与温瑞塘河相连,西起西山桥,南至葡萄路、纺织路,北靠锦绣路,全长4.13公里。根据规划,整个景观线共有四大景区:西起西山桥、东至过境公路民主桥为黄金广场景区;民主桥至吴桥为水文化景区;吴桥至三板桥为人文生态景区;三板桥至南塘大桥为现代都市景区。四大主题景区,充分体现了“环境、人居、发展”为本,以水为源的生活理念。(来源:温州日报 2005-02-07 )
补充以下几点:
下面是温州电视台的节目文字记录,2005年的资料还附有图片,个人觉得很全面,还有图片,有参考价值:
http://www.chinabtob.cn/ymxx/bdzx2.asp?id=2900
还有一篇资料是2002年《温州日报》的内容:
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144/userobject8ai50522.html
主要讲“会昌河”的历史演变的,很专业。
汇昌河之所以会被污染: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工业污水,一个是生活污水。只要堵住了这两方面的排放,就会变成美丽的汇昌河。
谨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