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知道 安徽省寿县名人郜强的 “百度百科”从哪里看得到
1.网络名片
郜强 男,原籍 安徽省寿县,一个怀揣野心与激情的大男孩,2009年填报大学志愿时,顶着亲朋的不解,放弃就读知名本科院校的机会,孤身赴往大上海闯荡,仅两年时间,便在个人能力上创造了辉煌, 成为“上海滩”上同乡土石方机械工程商业圈中的佼佼者,有着“非凡90后”的美称。
个人资料:
中文名:郜强 英文名:prestige 国籍:中国 身高:176cm 体重:65kg
出生日期:1990年09月21日
出生地:安徽省寿县安丰镇
座右铭:不断憧憬!不断攀比!不断努力!不断忍耐!Must let myself become powerful
2.个人简历
1990年9月21日(农历)出生于安徽省寿县
1996年入读安丰小学学前班,后升入小学一年级
2002年入读石集职中(在校期间任班长及团支部书记)后转入丰华中学
2006年入读寿县第一中学(在校期间连任三届班长及文科课代表)
2009年入读四川成都体育学院(一周后退学)
2009年末任上海市浦东新区银侠车队机械部副总
2010年末任合肥市胡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仓管,后升为销售经理
3,事业经历
2009年7月郜强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银侠车队从一个打杂工开始,后勤部经理、采购部经理、市场部经理,直到升至机械部副总,仅用时三个月,在此期间为公司接揽大大小小工程几十起,创造毛利润高达20多万
2009年12月正式受任上海市浦东新区银侠车队机械部副总
2010年1月参与上海市虹桥机场2号航楼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建设工程
2010年2月参与上海市曹路镇村庄改造工程(第二期)以及迎世博浦东新区“创模”黑臭河道整治工程
2010年3月参与上海市浦东新区黎明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以及东西通道工程(浦东大道沿线扩宽工程)
2010年4月参与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及扩建工程
2010年5月应汕头达濠建筑工程公司邀请,携一台大型机械赶赴湖北省天门市,参与天门市污水处理工程,期间表现突出,多次受到天门市城投公司工程部经理吴刚的表扬。
。。。。。。。。。。。。。。。。。。。。。。。。。。。。。。。。。。。。。。。。。。。()
一心打拼事业的同时,郜强也曾多次当众表示非常热衷于慈善事业
在校期间积极参与配合校团支部组织的各种爱心捐助、灾后募捐等活动
步入社会后,先后在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工作上,通过各种渠道,个人累计捐出人民币3000元左右
⑵ 有关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水也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全世界都为洁净水危机的面临而惧怕,尽管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但仍然属于严重的缺水国之一。我市和其他各地一样,许多原来清澈见底的小河,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为弄清其原因,减少水污染对人们的危害,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利用暑假期间对我市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了观察、讨论,并想出办法,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探究目的: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文化部门、环保部门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美丽的大自然,珍惜人们的宝贵生命之源——水。
调查过程:
根据暑假前老师的安排,我们两人利用暑假期间,进厂入村,进村入户,访问住在河边的村民,查阅有关资料,听取别人的介绍,把照片拍摄下来,对我市部分地区的水污染进行实地调查、讨论。
综合集中,形成了该调查报告。
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
我们首先来到我市地质队附近的那条小河,据当地的老人说,这条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河里嬉戏、打闹。岸边杨柳依依,倒映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为小河增添了许多生趣,幽静极了!那时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骄傲。可现在呢?它被污染的不成样子了,变成了一条黑乎乎,臭烘烘,人见人厌的臭水沟了。我失去了自己以前美丽的外貌,被人们强迫地换上了一副丑陋的外表。河边垃圾成堆,而且臭气熏天,鱼儿在河里奄奄一息,`再也无法生存了,两岸的杨柳早已枯死,路上的行人望而生畏,居民们连水都不能喝了,由于这气味的刺激以及水质的恶化,许多居民常常生病,而且都已经搬家了。
河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① 据我们调查所知,工业废水、生活废弃物不经过专业的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就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污染水资源……受污染的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的话,一般是不能作为饮用水的。
② 人们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水变脏、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严重的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了三项损失。
③ 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只要有风刮起,塑料制品就四处乱飞,刮到水里、树枝上,往往就动不了了,日积月累,里面的污染物就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④ 有些卖蔬菜的小摊,买完蔬菜后,剩下了一些坏的蔬菜,往往扔在一边,就不再管了,有些住在河边的家庭,经常也把一些坏了的菜扔到了水里,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臭菜腐烂了,就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从而使小河变成了臭气冲天的臭水沟。
⑤ 大部分船只排放的油污、废水,把鱼儿们都毒死了。有些要使用水的工厂,用完水后,又把脏水再排回到河里,快速的污染了水资源,还有一些工厂把颜料排到了河里,更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真可恨!
⑥ 有一些隐蔽的池塘都被污染了,池塘里的水都成了可口可乐的颜色了。池塘边堆了数都数不清的垃圾、臭菜,不远处,还有工厂正在排放污水,这是多么的可怕呀!
调查后的疑问:
本调查结束后,我们产生了许多的疑问:
1. 人们为什么不珍惜小河的美丽呢?
2. 当地的工厂为什么不对污水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理呢?
3. 人们为什么要把小河给污染了呢?
解开谜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走访了几位居民和考察专家。原来在水污染刚开始时,就有当地居民找过有关部门反映,要求解决水污染问题。有关部门也想解决关于水污染的问题,但是一套现代化的有效污水处理程序,价钱是非常昂贵的,并且要在好几年之后才能见经济成效。所以谁也不愿意花这冤枉钱,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当地有些居民在气愤之余,也加入到对河水污染的队伍中去,把垃圾不时的抛入了小河中。致使潺潺流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变成了漂着果皮,废纸等垃圾的臭水沟。
得出的结论:
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便在一起讨论并分析总结我市河水污染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的:
1. 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乱扔垃圾。
2. 工业生产中排出了大量的油污,废水和废渣。
3. 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牧业的排水等等。而所有污染中,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尤为严重。通过查阅资料,听取别人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钢铁厂等排出的生产废水中含有酚类化合物和氰化物。人们在洗澡,洗衣服、洗菜时,要用洗涤剂,含有洗涤剂的水流入下水道,而后进入河流,这些生活污水虽然无毒,但水中无机盐类、病原生物等等增多,也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我们的建议:
1. 我们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
2. 建议每个公民自觉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 工厂里排出的脏水,要经过回收处理,直到不污染任何东西,才可以排出。
4. 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要经过治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5. 从今以后,要宣传“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所有的人们、工厂,不要再制造污染了,要保护好我们美好的地球
6. 建议我市化工厂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提高废水、废渣的治理效果,实行达标排放,保证厂区周围的环境不受污染。
7.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千万注意不要再污染其它水域了,更不要污染地下水了。
我们要尽快让地球母亲恢复它以前美丽的样子吧!
⑶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作文
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都应先过滤一下
水质污染,污染水质来自禽畜粪便、工业废料、家居污水、市民胡乱抛垃圾,还有电镀厂、染布厂、船舶漏出的原油。另外,当一种叫二氧化硫的气体增加,那下的雨就不是平时的雨,而是「酸雨」,同样造成污染。但人们如果饮了这些受污染的水或海产,会染上病,如肝炎。有些海鸟的羽翼沾到船舶漏出的原油后,因为飞不起而活生生地饿死,丧失了许多动物的生命。不过,政府也有尽力补救,如:设立污水处理厂,把污水过滤后才排出大海,减低水质污染的程度,因而减少有人或动物患病或死亡等坏处。
随手关闭水龙头
一水多用
不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
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
认识、保护海洋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中国环境报》2004-9-16
水:地球的2/3虽然被水覆盖,但其中97.5%是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26%,而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实际上,人类可以从江河湖泊中取用的淡水只占水总量的0.014%。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汤匙,而这一汤匙水又遭到严重污染。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自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约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食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主要为非洲和中东地区,印度、秘鲁、英国、波兰及中国部分地区亦会受到影响。在全国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个,全国城市每年缺水60亿立方米,日缺水量已超过1600万立方米。缺水给城市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1200亿元以上,且呈增长之势。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按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人均拥有水资源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有水1000立方米为起码的要求线,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17亿,以16.5亿人计算,届时我国人均水量1700立方米。预计到2000年,我国年缺水量将猛增到180多亿立方米。如果我们把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每年可节水400多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从1980年的20%提高到现在的30%左右,有的城市已达到70%。但我国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还是较发达国家低许多,一些重要产品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七百条大中河流近十万公里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这使前述缺水状况雪上加霜。由于污染严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干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占62.5%。水资源占全国总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现缺水,不少河道发黑、发臭;广州市区河段水质已劣于五类标准,江水中含有毒物质超过了20余种,为此广州市被迫花巨资改向几十公里以外的西江和东江去取水。进入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每年平均约达142亿立方米,占全国年均排污总量的40%,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黄浦江伸向了长江干流中心。目前,我国以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能力为每年5400亿吨,虽然多数供水水源的水质良好,但已有1/3的水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科学家早已证实,早期的原始生命缘于水。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构成了一个水的世界,科学家称它们为水圈。水圈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水污染
水,它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如果人类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随着科技的发展,水体污染日渐严重。大量城市污水随意排入江河湖泊使水质变坏,饮用水质量不断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解决措施: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 加以保护:
1:减少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对一些有严重水污染的工业应合理布局,对废水经过净化之后再排入河流之中;
3:对水质进行及时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4:大力宣传保护水体的广告,树立保护水体的意识。
10件环保小事
随手关闭水龙头 少用洗洁精 用温水煮饭 争做公交族或自行车族 选用无磷洗衣粉 不要让电视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拒绝过度包装 买充电电池 少用木杆铅笔,多用自动铅笔 交换,捐赠改造多余物品
这些就是我知道的资料 你参考一下吧!(*^__^*) 嘻嘻……
⑷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是40%,是在不考虑废污水处理与利用以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探讨
李 东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河南郑州 450004)
摘要: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是40%,是在不考虑废污水处理与利用以及“洪水资源化”的前提下的设立的标准;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平均接近25%,但南北差异很大极不平衡,北方河流长时期水资源利用程度高达80%,甚至更高;随着我国废污水的处理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常态化,结合中国特点与实际,经分析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可适当提高,我国北方设高为60%,南方也可维持在40%。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率) 警示线 中水利用 洪(雨)水利用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定义
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耗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
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即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可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除了实际耗水量,也可采用供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供用水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是指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当然,一年里也有丰水与枯水期,丰水期即汛期的水水库拦蓄后枯水期使用。
1987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和水电部“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报告的通知”。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为依据黄河河川径流量为370亿m3。黄河可供水量是扣除输沙水量及生态水量,亦称河道外的可利用量。
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6亿m3,当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当然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说80%的水被耗用掉,那么当年的利用程度更高一些,因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回归河道并没有被消耗。
1.2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
2002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国人大司法解释权威性提出:国际上一般认为的对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其水资源量的40%的警示线。
该数值是大范围长时段的平均值。对于不同年份以及年内不应该是一个固定数据,同时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各时段各地区是不一致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雨水利用遍地开花与大型工程洪水集中利用、污水处理后中水利用等各种手段得到应用,应该说该警示线数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随之改变;同时,中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并且旱涝频繁不可能完全照搬所谓的国际上警示线。
2.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接近25%,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呈现“北高南低”,南方特别是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和华北地区利用程度高。
2.1 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
北方主要河流已超过50%,其中海河流域和黑河流域个别年份已超过90%。黄河、海河、辽河、淮河的水资源利用率一般都超过了国际警示线,其中海河和淮河每年大约引黄河水100亿m3,部分内陆河超过100%。
2007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即毛用水量与水资源量(自产地表水与不重复地下水之和)之比。全省为45.8%;内陆河流域为100.2%;黄河流域为37.8%;长江流域为4.1%。
淮河水资源公报:2008年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9.9%(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地表水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山东半岛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9.9%,淮河片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5.6%。
2008年海河流域天然径流量为126.93亿m3,地表水供水量123.10亿m3,扣除跨流域调水43.25亿m3,当地地表水供水量79.85亿m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2.9%
2.2 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普遍较低
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08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33亿m3;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57亿m3,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64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6101亿m3。
从2008年来看,每年我国超过2.2万亿m3河川径流水资源没有被利用入海出境了。
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长江流域仅为18%。
根据云南水资源公报2008年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河道外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比值)为6.9%。
2007年珠江流域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0.2%,但个别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也超过80%,其中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达83.1%。
2.3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地区差异大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呈现北高南低与降雨带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因受人口密度、经济结构、作物组成、节水水平、水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用水指标值差别很大。
199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根据水资源量计算和供用水统计成果,并考虑跨流域调水、水库蓄水变量和地下水储存变量等因素的影响,对九大流域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进行了估算。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也是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松辽河片为24%(其中辽河流域为52%),海河片为94%,黄河片为76%,淮河片为78%,长江片为15%,珠江片为18%,东南诸河片为14%,西南诸河片为2%,内陆河片为34%(其中河西内陆河为80%)。
总之,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地区分布不均,“北高南低”,随气候和人类活动而变化,干旱年高,丰水年低,随社会发展总用水量增加。
3. 我国干旱缺水状况决定了必然需要大量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
我国年年有干旱,平均不到3年发生一次重特大旱灾,尤其经常发生区域性特大旱灾。正是我们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是农业命脉”,大兴水利,在许多大旱之年仍然夺取农业大丰收,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创新高。
我国又是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西南、东南沿海地区因受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量相对比较丰富,水资源量也就相对较为丰富,但北方特别是西北,尤其是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稀少,水资源量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数的1/8—1/10。过去,我国旱灾高发的区域主要在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近几年,在传统的北方旱区旱情加重的同时,南方和东部多雨区旱情也有所发生,甚至在扩展和加重。
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范围波及中国西南五省市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并蔓延到湖南等省市。旱灾影响范围已由传统的农业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人畜饮水严重困难,花费很大人力物力。
据气象专家分析,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加上持续时间很长,导致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严重。
4. 我国水资源受海洋季风控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要充分认识水资源性天然可再生资源。在太阳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表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环流,随着气流运移与上升,冷暖气流的交汇,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在大气环流的影响下,把海洋和大陆的水循环溶成一体,我国水资源补给来源主要为季风大气降水,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是形成我国降水的主要水源,把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到我国西南、东南广阔地区,特别是东南季风深入到我国中西部地区,连我国新疆降水也是西风环流把大西洋的水汽输送过来。比如台风是一个典型的海陆水循环的气象现象,台风输送大量的海洋水汽,短时间带来大量降水,形成暴雨,给所到陆地造成灾害。
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受降水影响,有丰、枯之分。而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别大,同时受到环流和季风影响,降水年际年内都变化非常大,导致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不均、时间上年际有丰枯差异、年内多集中于汛期。
从年内角度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经对汛期和冬季降水统计,扣除雪山冰川融水(降雪降雨又有补充)外,中国水资源每年更新来源于海洋季风大气降水超过90%以上。
正因为洪水期为了防洪,每年我国超过2万亿m3河川径流水资源没有被利用流入海或出境了。
5. 人类活动的影响着我国警示线标准的设立
5.1 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
只有通过建立高坝大库有更多的蓄水库容,才有可能实现“洪水资源化”。我国建设了小浪底,特别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备了特大型水库的建设经验和能力,具有调节洪水能力大库高坝大系统骨干工程作基础,依靠关键技术作支撑。
洪水资源化就是把入海汛期洪水拦截下来留在陆地以备利用,增加水力发电量、作为社会供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在黄河流域用来调水调沙,即利用洪水通过水库调度水沙把库区和河道内的泥沙排入大海。把洪水大量蓄在陆地有利于对抗海洋的升高趋势。
在我国很多地方形成了传统的看法,洪水是灾害,要尽快排走、入海为安;没有把洪水当做资源,“兴利与除害结合”也仅是说利用非洪水资源和防大洪水。洪水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同时洪水也可利用,即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
洪水资源化的提出意在防洪减灾、除害与兴利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给洪水出路,让部分洪水为我所用”的治水战略,进一步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坦率说洪水是不能完全控制的,也是无法完全根治的,尽管我国在大江大河已经建立了有效的防洪体系,洪水难题仍将是中国长期的心腹之患;既然不能掌控洪水,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工程措施和“管理洪水”,采取包括“洪水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措施综合治理洪水。洪水利用和洪水资源化在我国水资源相对紧缺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水库调节能力有限,比如黄河上仅有龙羊峡为多年调节水库,而著名的三峡水库也只是季调节水库。
我国正在大力开发水利水电清洁能源,主要河流已经做了规划,建议在可行性的基础上适度提高坝高增加库容,为防洪和洪水利用增加有效的“公益性”库容。一方面多蓄洪水达到防洪目的、另一方面多发电弥补水电因枯水期带来的调峰、同时也为社会供水和跨流域供水提供的可能。如长江流域以三峡水库以上可分为三级,在干支流前端的水库作为一级,可在汛期中蓄洪,中间大量水库依次8月中下旬蓄洪、三峡水库和丹江水库可在9月蓄洪,这样就形成了汛期中后期的蓄洪达到了梯级利用洪水发挥更大的效益。
5.2 集水工程
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以备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
雨水利用将会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收集雨水用于人畜饮用和农业生产,我国2010年西南大旱部分地区的水窖发挥的很大作用。水资源匮乏的甘肃省开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工作,2009年已累计建成各种蓄水窖253万眼,稳定解决了252万人的饮水困难,发展集雨节灌农业457万亩,在雨水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在治理水土保持也发挥巨大作用,淤地坝与层层梯田能够达到“水不下山”。
雨洪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北京市从2003年就制定并执行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要求以后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加入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否则有关部门将不予验收。
5.4 跨流域调水工程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是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
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与洪水资源化重新分配有了保障。
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起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规划设想三条调水线路的多年平均年调水总规模448亿m3,其中东线148亿m3,中线130亿m3。
把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的主要供水对象确定为城市,可逐步置换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限制超采地下水、利用丰水年增加北调水量,恢复和改善地下水环境,增加农业、生态用水量。
根据近期规划结果,2020年,全国将从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利用118亿m3的水量来支持地下水超采治理,压缩相应的地下水开采量。
5.5污水处理与利用
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不考虑废污水处理与利用的前提下的设立的标准。
根据国际普遍情况,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用水大约有70%最终会转变成污水,重新排入河流系统。因此,如果水资源的利用率为40%,那么就大约有28%的污水排入河流,与原来的60%未使用过的河水相融合,整条河流就几乎增加了一半的污水,对河流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这里的社会用水中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工矿企业和城市生活。
国际普遍情况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达80%,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河流生态逐步得到恢复,特别是污水处理再利用或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因此,所谓的国际上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早已或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建议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可设为50%较为合适。
污水处理再利用量是指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的污水回用量,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废污水处理的重复利用量。中水又称再生水、回用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净化处理,水质改善后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如果能将这些废污水通过处理转化为中水无疑将是一块巨大的资源。提高污水处理率,增加污水利用量,污水资源化迈入进行大量使用阶段。
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08年全国总用水量5910亿m3,用水消耗总量3110亿m3,综合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53%,2008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58亿t;废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
提高其他水源如污水资源化、海水淡化利用量,未来将有超过1000亿m3潜力。
6. 结语
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接近25%,但流域之间差异很大。
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是40%,是在不考虑废污水处理与利用的前提下的设立的标准,并且我国北方河流长时期水资源利用程度超过此警戒线,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随着我国废污水的处理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中水达标排放或零排放,雨洪工程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工程,以及随着水利工程高坝大库骨干性工程的建成,“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必将常态化,结合中国特点与实际,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可适当提高,我国北方设高为60%,南方也可维持在40%。
跨流域调水与国际河流开发利用、减少入海径流、“洪水资源化”,通过建立高坝大库容骨干工程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工程措施应对气候异常“超标准洪水”,结合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汛期前后“电调”严格服从于“水调”,有利于大江大河的长治久安提供工程性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略。
⑸ 谁知道浙江省嵊州市污水处理厂有多少,分别在哪里,我应该上哪搜这些信息,谢谢,重赏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这个市有多大,如果是人口多的市应该有多个污水处理厂,但是经济不好人口不多的应该只有一个。具体信息你可以到当地给排水公司网站上查,一般污水处理站没有自己的网站,但是污水处理厂一般归属给排水公司管!如果他们都没有网站,那你就到市政府网站上试试!
这是我在政府网站上搜到的一点东西你看一看,或许有用!
排水。1992年起,建成区内初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城中心区、城东区、城南区、城西区、城北区及鹿山新区的排水系统。1999年5月起,结合剡湖(原长乐江江道)风景区建设,对1985年修筑的排污总管渠进行改造:剡园至嵊州大道段在剡湖北岸游步道下埋设直径1米的砼管道622米,与化龙门至剡园段相接;嵊州大道至剡溪北堤坝出水口段在剡湖北岸沿湖埋筑截面为1米×1.5米的石砌沟渠782米,雨污水排泄更为畅通。2001年9月,北直街城中路以北地段因街道两侧污水排入,西官河排水渠不顺进行改造,在剧院路口增筑长20米、高1.5米、宽1.6米的横穿街道暗渠,与西官河排水渠相接。至2002年,市区排水管渠总长171公里,其中管径400毫米以上的管渠130公里。
城中心区为雨、污水合流制方式排放,雨、污水经3个流向排入剡溪:城中路、鹿山路以北,城隍山雨水和北郊新区雨、污水经排水管网汇集于新、老官河(暗渠),在艇湖山脚穿越上三高速公路出口入剡溪,出口处设有闸门和排涝站。环城西路、百步阶和鹿山路以南,油脂化工厂以东,嵊州大道以西一片,雨、污水经排水管网汇集于沿江滨路和剡湖北岸的排污管渠,穿越剡溪北城防堤,在第二东桥上游50米处出口排入剡溪,出口处有闸门。龙会片雨、污水汇注于医院路下排水管渠,在医院路东端穿越剡溪北城防堤出口排入剡溪,出口处设有闸门。
城东区为雨、污水分流方式排放。以规划中的104国道东线为界分东西两片排水:东片排水经经4、5、6路和纬1至4路及环区东路、环区北路等道路地下排水管渠汇入黄塘渠,经黄泽江南堤内干渠排入中波湖入剡溪,在黄塘桥地段建黄塘桥排涝站。西片排水经经3路,双塔路,经1、2路和纬1至4路及环区西路等道路地下排水管渠汇入陈塘渠,入中波湖出口至剡溪,并建中波排涝站。
城南区为雨、污水分流方式排放。在仙湖路、四海路、剡兴路、三江街等道路埋设排污管道,但因污水出水口未接通,污水仍排入雨水管渠排放。排水以环城南路为界,环城南路以南的雨水通过管网汇注于爱湖渠,经陈塘渠排入剡溪,环城南路以北的雨水分3个流向排入剡溪:剡兴路、西仙湖路一片,雨、污水汇集于仙湖路管渠流向北端,穿过剡溪南城防堤出口,排入剡溪,出口处有闸门;剡兴路以东至上三高速公路一片,雨污水汇集于四海路管渠,穿越仙黄公路至剡溪南城防堤出口,排入剡溪,出口处设有闸门;仙湖路以西一片,雨、污水汇集于规划中的高杨路排入澄潭江。
城西区为雨、污水分流方式排放。雨水排放以东南路为界分为两个排水系统,东南路以南经东南排涝站排入澄潭江;东南路以北排入长乐江。排入长乐江分:东南路以北,长春路以南片雨水经管网汇集于富豪路干渠,至西桥下游200米长乐江南城防堤涵洞出口排入长乐江。出口处有闸门。长安路与长春路以北片雨水经长春路和长泰中路排水管渠汇集,在长乐江南城防堤西桥上游城西排涝站出口排入长乐江;污水排放由长春路和富豪路管网汇集至西桥下游雨水出水口处排入长乐江;东南路和长安路以西片雨水汇集至于长泰西路,经长乐湖排涝站排入长乐江。
鹿山新区为雨、污水合流方式排放,通过排水管网汇集于沿江滨西路段边的排水渠,经工农排涝站排入长乐江。
城北区为雨、污水合流方式排放,通过迎宾路两侧和上三高速公路西侧沟渠汇集于城溪排涝站排入剡溪。
根据《嵊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区雨水通过管道或沟渠排入剡溪、剡湖、长乐江、澄潭江等地面水体,污水则通过污水排放管网,经沿江污水干管汇入城东和城北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剡溪。
⑹ 宜昌市有多少把污水排入长江的工厂
我不知道你说的这个城市,如果人口的城市应该有一个以上的污水处理厂,但人口少,经济也不好,应该只有一个。的具体信息,你可以去当地调查给排水公司的网站,一般的污水处理站没有自己的网站,但污水处理厂给排水公司管!如果他们没有自己的网站,你去了市委,市政府的网站来试试吧!
?
这是一个小东西,我发现在政府网站上看看,也许有用!
排水。 1992年,建成区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中心区,城东区,城南区,西部的城市区域,城北和庐山新的排水系统。颜公园嵊州大道段1米直径的混凝土管道埋在安静的北岸的游步道湖,剡湖??风景名胜区(长乐江江路)建设相结合,从1999年5月至1985年建设的排污水管排水改造:622米龙门阶段的安静的公园段;嵊州大道安静的溪北坝出口段宁静的北部湖岸边埋葬建筑用石沟第1米×1.5米782米,雨水排泄更加顺畅。在2001年9月,城市道路地段的污水排放到街道两旁的北直街,北,西官河排水不顺转变的交叉点在剧院建筑长20米,高1.5米,宽1.6米,横跨街道西官河涵洞,排水阶段。到2002年,城市的排水渠总长度为171公里,130公里,其中超过400毫米直径管排水。
城市中心区的雨水,结合污水排放,雨水,污水排入剡溪,三流的城市道路,北鹿山路,的城隍山雨和新区北郊的雨,污水通过排水管网在新大地湾河(涵洞),脚下的船湖上三高速公路出口到安静的河流,有门排涝站出口处交叉。石油化工厂嵊州大道东西,雨水,污水通过排水管网汇集了河边滨路和安静的北岸湖排污口排水南二环路,肥大秩序和鹿山路,穿过安静的的溪北城市防波堤,出口排出第二东大桥50米的上游,在出口到安静的河流。龙将芯片雨,污水的汇注下水道医院路,医院路的东端跨越燕司背城防堤的出口排出燕河的出口处有门。
城东区雨水,污水分流的方式排放。界两个排水,西至104国道东线规划:东片排水4,5,6和纬纱1至4路和中央区道东,中区,道路和其他道路地下排水管兑换成黄塘排水,黄泽江南堤进入波兰的湖泊排出的污水干渠,入则宁静的河流,在塘桥大量黄建黄塘桥排水站。西方电影排水3路,双塔路,渠1,2路和纬1-4号中环区西路,道路地下排水渠成的波兰湖出口延河进口陈塘,并内置波兰排水站。
南的地区为雨污分流方式排放。三江街道仙湖路,国际化的路,仁庆路,道路铺设污水管道,但不打开排污口,污水仍然排入雨水管排水的排放量。渠为界,二环路,环城南路,南雨水通过管网的交换注意,在爱湖流域排入剡溪,北二环路南子流排入安静的雨水排水通过陈塘河:闫庆路,仙湖路,西雨,污水汇集在仙湖路管引流的流北端,穿过安静的南部河城防大堤出口,入则宁静的河流,出口门;燕庆路东的前三个高速的高速公路,雨水汇集道引流管,入则宁静的河流,整个世界通过童话黄河路安静的思南城防堤出口,出口处有一个门;仙湖路,西边的雨,污水汇集在规划高杨路,排出澄潭江。
西方的城市地区是雨,污分流方式排放。南路为界,在东部地区的排水分为两个排水系统,在东南排涝站东南路南澄潭河排入长乐江路以北的东南排出。排放到长乐江分钟:北东南路,长春路南片雨水管理网络汇集了富豪到长乐长乐江南城防堤路排出的污水干渠西桥下游200米处河涵洞出口。出口门。长安路,长春路以北片雨水长春路,长泰路污水收集排入排水站上西大桥西的城市,长乐市江南城防堤出口长乐江污水排放管网和长春路富豪汇集到西大桥下游雨水出口排入长乐江路一块雨水集水区东南路和长安路豫章大西路,长乐湖排涝站长乐江排入西部。
庐山新区的雨,污水合流的方式排放长乐江排水站的工人和农民排入排水管网汇集了河岸边西段沿着水渠。
城北区排放,雨水,污水合流的方式迎宾路两侧和上三高速公路西侧的水沟里汇集排入剡溪市河排涝站。
嵊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通过管道或沟渠剡溪,剡湖,长乐江,澄潭江等地表水体,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沿河污水干管进口东部的城市雨水排放城市和北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排入剡溪。
⑺ 城市的下水道最终都流到什么地方去
问题补充:这个问题不会太简单吧,理由如下:1、如果是经过处理排到河里,那一条河有几百上千公里长,沿途有许多城市将生活用水排到其中,光是家庭排厕所排出来的秽物就足以让最大的河臭不可闻;2、如果是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即使被全部处理了,那污水中的固体废物怎么办呢,它们要是直接排到河里,我们不是会看得见吗,何况大多数城市就是喝的河里的水?3、如果说水能直接渗到地下,但下水道通常是厚厚的水泥管,渗一下呀,再说就是可以也不行啊,严重污染地下水资源嘛;4、不要忽略了下水道的水有多少,自来水公司的供水量再加上下雨时流下去的水量,这是一个巨大的概念,即使有十家污水厂也处理不了;5、下水道的水有毒的,应该不可以去给蔬菜做肥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