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饮用水检测标准是哪些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保证用户饮用安全。
(1)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生活饮用水中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4)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
具体方法: 在加氯消毒的管网生活饮用水中,应保持一定量的游离性余氯。加氯消毒30分钟后,水中游离性余氯的含量不应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的含量不应低于0.05mg/L,由此判断被检水样是否经过有效消毒。
❷ 水质检测标准
标准中规定复水的色度不应超制过15度。
水的检测指标:
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
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2)污水适合用饮用水检测标准吗扩展阅读:
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1、收集、汇总监测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
2.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尤其是地下工程规模应用等;了解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纳污和地面水污染现状。
3.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型,所需费用和采样程序。
4.在完成以上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点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地质单元。
❸ 生活污水都检测哪些项目污水检测标准是多少
污水是平时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废水。
西安环境检测网污水检测项目:
1.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高意味着水中含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其中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化学需氧量越高,就表示江水的有机物污染越严重
2.生化需氧量
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在一定温度下将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质,这一特定时间内的氧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溶解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3.悬浮物
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4.细菌总数
指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摄氏度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5.总磷
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样含磷毫克数计量
6.大肠菌群
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胚杆菌。
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8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84-92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
废水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6-200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552-1983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86-84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 GB 4914-85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87-92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544-2001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6-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7-92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8-2001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5580-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1-95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1999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CJ 3025-1993
❹ 污水经过处理后能作为饮用水吗
谁能不能作为饮用水不能以水源状况来定义 只要达到饮用水饮用标准既能作为饮专用水
对于属现在的科学技术而言 不管什么样的水质均能通过净化处理 使其达到饮用水标准,现代膜技术通过RO反渗透膜可以将各种污水通过过滤作用 转化为纯净水 对于纯净水来讲不含有任何矿物质和污染物肯定是能满足人们饮用,但是由于膜的成本比较高 过滤污水时 膜的老化污染的速度也很快 从经济成本上来讲生产纯净水时水源一般不会选用污水
再有 在人类进入城市化之前 人类社会是不存在污水处理,一般人们生活的污水量比较小,人类的生活污水进入自然环境中能被自然环境净化处理,污水在环境净化的后又会重新回到人类生活中流通 ,也就是说即便是咱们日常生活用的饮用水也有可能是别人的污水通过自然净化后进入咱们饮用水源的
❺ 饮用水和污水检测方法一样吗
不一样。
就说干净的水分为2个等级
第一等级就是人和动物可以直接饮用的,也就是饮用水
第二等级就是工业上用的水,但是人不能喝
❻ 生活饮用水要检测哪些项目才能达到饮用标准
PH值:《水质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5750.4-2006.
电导率:《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5750.4-2006.
铜、铅、锌、镉、铁、锰、镍、砷、铝、钛、钒、钙、镁、总铬.《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ICP-AES法..《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GB/T5750.6-2006.
六价铬:《水质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76-1987.《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GB/T5750.6-2006.
家庭饮用水净化:
家庭饮用水的安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桶装水不合格事件的频繁发生和国家对家庭饮用水越来越重视,家庭饮水的净化是未来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医促会健康饮水专委会主任李复兴教授指出:自来水的污染已经是全球性难题,很多国家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都面临这一困境。
因此,家庭饮水最好选择进行深度净化的水。而选择净水器则最好现对当地大的水质、净水器的厂家、净水器的功能、售后等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净水产品。
人喝的水,80%都直接进入血液中,水质决定着人的体质,并对人一生的健康和寿命有着巨大的影响。很早爱玛特就提出过,不要让你的身体再做过滤器的呼吁。所以,对于长期饮用的水,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并谨慎对待。
❼ 我是用自来水反渗透生产纯净水,环保局要求检测废水,有什么标准吗
反渗透产生的浓水是外排吗?有国家相应外排标准,一般执行第二时段一级指标。
❽ 饮用水的水质检测标准是多少
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硬水通常对于健康并不造成直接危害,但硬水中由于含有比较多的钙盐,因此,我们用来烧水的壶,特别容易出现水垢,水垢的沉淀主要是碳酸盐类,还有镁盐类,这样的盐类。
进到肠道里面如果部分被分解,还会成为部分人的常量元素;如果不能溶解和分解的话,会随粪便排解出去,不会对身体有特别的影响。
(8)污水适合用饮用水检测标准吗扩展阅读:
重要性:
水不仅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而且还有许多生理功能。水的溶解力很强,许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并解离为离子状态,发挥重要的作用。不溶于水的蛋自质和脂肪可悬浮在水中形成胶体或乳液,便于消化、吸收和利用。
水在人体内直接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促进各种生理话动和生化反应的进行;没有水就无法维持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吸收、分泌、排泻等生理活动。体内新陈代谢也无法进行;水的比热大,可以调节体温,保持恒定。当外界温度高或体内产热多时,水的蒸发及出汗可帮助散热。
❾ 水质检测标准是什么
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4、肉眼可见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观察到的颗粒或其他悬浮物质。
5、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拓展资料
水质检测目的:饮用水主要考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水质标准除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外,还有微生物指标;对工业用水则考虑是否影响产品质量或易于损害容器及管道。
❿ 生活饮用水要检测哪些项目才能达到饮用标准
PH值:《水质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5750.4-2006.
电导率:《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5750.4-2006.
铜、铅、锌、镉、铁、锰、镍、砷、铝、钛、钒、钙、镁、总铬.《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ICP-AES法..《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GB/T5750.6-2006.
六价铬:《水质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76-1987.《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GB/T5750.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