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解是什麼
電解過程是在電解池中進行的。電解池是由分別浸沒在含有正、負離子的溶液中的陰、陽兩個電極構成。電流流進負電極(陰極),溶液中帶正電荷的正離子遷移到陰極,並與電子結合,變成中性的元素或分子;帶負電荷的負離子遷移到另一電極(陽極),給出電子,變成中性元素或分子。
[編輯本段]電解原理分析
(以cucl2為例)
CuCl2是強電解質且易溶於水,在水溶液中電離生成Cu2+和Cl-。
CuCl2=Cu2++2Cl-
通電前,Cu2+和Cl-在水裡自由地移動著;通電後,這些自由移動著的離子,在電場作用下,改作定向移動。溶液中帶正電的Cu2+向陰極移動,帶負電的氯離子向陽極移動。在陰極,銅離子獲得電子而還原成銅原子覆蓋在陰極上;在陽極,氯離子失去電子而被氧化成氯原子,並兩兩結合成氯分子,從陽極放出。
陰極:Cu2++2e-=Cu
陽極:Cl--2e-= Cl2↑
電解CuCl2溶液的化學反應方程式:CuCl2=Cu+Cl2(電解)(5)電解質水溶液電解反應的綜合分析
在上面敘述氯化銅電解的過程中,沒有提到溶液里的H+和OH-,其實H+和OH-雖少,但的確是存在的,只是他們沒有參加電極反應。也就是說在氯化銅溶液中,除Cu2+和Cl-外,還有H+和OH-,電解時,移向陰極的離子有Cu2+和H+,因為在這樣的實驗條件下Cu2+比H+容易得到電子,所以Cu2+在陰極上得到電子析出金屬銅。移向陽極的離子有OH-和Cl-,因為在這樣的實驗條件下,Cl-和OH-容易失去電子,所以Cl-在陽極上失去電子,生成氯氣。
說明:
①陽離子得到電子或陰離子失去電子而使離子所帶電荷數目降低的過程又叫做放電。
②用石墨、金、鉑等還原性很弱的材料製做的電極叫做惰性電極,理由是它們在一般的通電條件下不發生化學反應。用鐵、鋅、銅、銀等還原性較強的材料製做的電極又叫做活性電極,它們做電解池的陽極時,先於其他物質發生氧化反應。
③在一般的電解條件下,水溶液中含有多種陽離子時,它們在陰極上放電的先後順序是:Ag+>Hg2+>Fe3+>Cu2+>(H+)>Fe2+>Zn2+;水溶液中含有多種陰離子時,它們的惰性陽極上放電的先後順序是:S2->I->Br->Cl->OH_(F-、NO3-、SO42-等)
(6)以惰性電極電解電解質水溶液,分析電解反應的一般方法步驟為:
①分析電解質水溶液的組成,找全離子並分為陰、陽兩組;
②分別對陰、陽離子排出放電順序,寫出兩極上的電極反應式;
③合並兩個電極反應式得出電解反應的總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
② 原電池中陰陽離子的移動方向是什麼
原電池中陰陽離子的移動方向:陽離子向正極移動,陰離子向負極移動。
原電池中,電解質溶液中的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外電路中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內電路(電解質溶液)中陰離子移向負極,陽離子移向正極;電子發生定向移動從而形成電流,實現了化學能向電能的轉化。電解池中離子流向為陰陽相吸,即陽離子流向陰極,陰離子流向陽極。
原電池
通過氧化還原反應而產生電流的裝置稱為原電池,也可以說是將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裝置。有的原電池可以構成可逆電池,有的原電池則不屬於可逆電池。原電池放電時,負極發生氧化反應,正極發生還原反應。
例如銅鋅原電池又稱丹尼爾電池,其正極是銅極,浸在硫酸銅溶液中;負極是鋅板,浸在硫酸鋅溶液中。兩種電解質溶液用鹽橋連接,兩極用導線相連就組成原電池。平時使用的干電池,是根據原電池原理製成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原電池